熊继柏治疗漆疮、痔疮医案

合集下载

熊继柏治疗顽固湿疹一案朱仁康老先生著名湿疹效方

熊继柏治疗顽固湿疹一案朱仁康老先生著名湿疹效方

熊继柏治疗顽固湿疹一案朱仁康老先生著名湿疹效方张某某,女,51岁,2010年4月15日初诊:足、腿、手掌、上肢等全身多处疱样疮疹,时觉痒甚,抓破渗水,多方治疗不愈。

患处以双足底至足踝为甚,多处皮色暗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主方:萆薢渗湿汤加味。

萆薢2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0克,滑石15克,木通6克,苡米2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白藓皮10克,刺蒺藜30克,紫草10克,红花5克,生甘草10克。

30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4月30日):痒疹稍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内服仍守前方,15剂。

外用一扫光:黄柏30克,苦参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30克,细辛20克,大风子20克,木鳖子20克,煎水外洗,每日2~3次。

三诊(2010年5月15日):用前法1月后,湿疹明显好转,上肢及躯身部位渐消,足踝部亦较轻。

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略数。

前方前法,继用1月,巩固疗效。

按:风湿热邪,蕴于肌肤,营卫失和,气机受阻,而成湿疹。

此案为较顽固的湿疹病患者,以萆薢渗湿汤清热利湿止痒,同时加用中药液外洗清热燥湿敛疮,而获良效。

方剂:滋阴除湿汤处方:生地30克,元参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地肤子10克,蛇床子10克.功能:滋阴养血,除湿润燥.主治:慢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反复发作者.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方解: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化而来,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甚为复杂.年高体弱者,精血渐衰,加之渗水日久,伤阴耗血,遂更致阴虚.阴虚为本,理当滋阴培本扶正,但纯用滋阴则有助湿恋邪之虑.湿为得独有质之邪,性粘腻,湿邪偏盛,蕴郁肌肤,则发而为湿疹.邪盛为标,理当利湿治标祛邪,但继用利湿则有伤阴伐之忧,,本类病辨证属阴虚湿恋之证,故治拟滋阴除湿之法,滋阴扶正可以抵邪外出,除湿祛邪亦有利于正复,帮滋阴除湿,并用不迅,俾湿去阴复,病安而愈.方中以生地,元参,丹参,当归滋阴养血和营,补阴血之不足,防渗利诸药之伤阴;茯苓,泽泻利湿健脾,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俾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白藓皮,蛇床子祛湿止立痒,合而为剂,有滋阴养血,祛湿止痒功能.帮慢性湿疹,证属阴虚湿恋者,用之每收显效.。

【干货分享】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医案之二

【干货分享】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医案之二

【干货分享】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医案之二深圳市老中医协会《杏林问道》是为中医同道提供学术交流、为优秀中医师传播学术专长、疑难杂病论治、医案讨论、推动中医事业健康发展的平台。

欢迎关注!熊继柏(1942—),男,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老自13 岁习医,16 岁行医,迄今已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60 余年;熊老自1980 年起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任教,执教至今已达40 年,历任该校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医经典教研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9 年被评为湖南省名中医,2017 年被评为国医大师。

1 顽固性反胃呕吐(十二指肠淤积症,疑难病症)【诊疗经过】这里讲的是“顽固性翻胃呕吐”,翻胃又叫反胃。

有这么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病到什么程度呢?严重的反胃呕吐,不能进食,差不多快绝食了,一吃就呕,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淤积症”,这是一个疑难病症。

一个15岁的女孩,姓秦,长沙人,2007年就诊。

呕吐2个月,每于饮食之后5-10分钟左右就呕吐,倾囊呕出,一点残渣都不留,就这么厉害。

每天还是要吃,不吃又饿,但吃了就呕,呕吐很厉害,都不敢进食了。

西医没办法,完全靠补充能量合剂维持生命。

自觉胃中胀闷,呕后方舒,面黄肌瘦,精神疲乏,口干便秘,舌苔薄黄,脉细滑数。

这个病人得的什么病呢?轻而言之叫呕吐,重而言之叫反胃,又叫翻胃。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曰反胃”,这是古人讲的。

早上吃的东西晚上吐,晚上吃的东西早上吐,在胃中还能停留几个小时。

可是这个病人呢?吃下去才几分钟,就“哇啦哇啦”吐了,一点都未吸收,所以比古人描述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要严重得多。

《中医内科学》往往把噎膈、反胃连到一起,噎,吞咽困难;膈,阻隔。

所以把噎膈两字加起来,就是吞东西咽不下,阻在胃脘上面,这叫噎膈,往往伴有呕吐和反胃,所以噎膈和反胃是连在一起的,噎膈一严重就变成了反胃。

而这个病人没有吞咽困难,她没有噎,东西吞下去之后阻在胃脘,还是有膈,然后呕吐,不呕就不舒服,这是膈而非常严重程度的反胃。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作者:谭超刘朝圣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07期〔摘要〕疑难病在临床上诊治难度大。

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中医诊治疑难病症三要素。

熊教授在疑难病辨证中善于抓主症、抓特点,辨清病性与病位两个病机关键;特别强调全面分析,因证选方,精准选方,因方遣药。

列举五个不同的疑难病验案,介绍熊继柏教授关于疑难病辨治的学术观点和独到经验。

〔关键词〕疑难病;唇风;痿证;痉挛性斜颈;熊继柏〔中图分类号〕R249; ; ; ;〔文献标志码〕B; ; ;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7.003〔Abstract〕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are difficult in bo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ational TCM Master XIONG Jibo who is good at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ossesses abundant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proposes 3 factors in TCM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Prof. XIONG focuses on characters and main symptoms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and identifies properties and locations, which are the 2 kinds of key points of pathogenesis. He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overall analysis, prescriptions based on syndromes, accurately selecting formulas and applying medicines according to formulas. This paper selects 5 different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that embody Prof. XIONG's academic thoughts and unique experience about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Keywords〕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lip wind; flaccidity pattern; spasmodic torticollis; XIONG Jibo“疑難病”一般是指在诊疗中,病因复杂未明,诊断难以统一,辨证疑惑不清,医治难度较大、长期治疗不效的一类疾病。

熊继柏:为何中医治病,十个医生开的方可能都不一样?

熊继柏:为何中医治病,十个医生开的方可能都不一样?

熊继柏:为何中医治病,十个医生开的方可能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他的水平绝对不是一样的,他考虑问题的范围不是一样的。

首先就是辨证不一样,然后还有诸多复杂的因素考虑得不一样,所以就不一样。

一个真正的中医的思维应该是特别灵活、细微、开阔、敏捷。

所以我经常讲一个真中医应该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理论功底扎实,不仅是经典著作要通熟,而且要方药娴熟。

这个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冰冻三尺”,绝不是一两天、一年两年可以“冻”出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第二,临床经验要丰富。

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是一年两年,不是十年八年可以积累起来的,看病的时间要长,地域要广泛,人群要广泛,病种要广泛。

临床实践经验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即使这个病我从来没见过,我也可以根据理论去分辨。

第三就是思维敏捷。

一个好中医应该思维反应敏捷,看病时的反应要特别快,耳朵、眼睛、鼻子都应该灵敏,望诊、闻诊一定要快,要敏捷。

如果没有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你要对一个病人作出一个诊断,作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诊断,那就不可能准而快。

我们有一句俗话叫“来神”,讲课的时候如果一“来神”,就会一个例子接一个例子讲得头头是道;看病的时候如果一“来神”,猛一想,就发现这是个什么病。

比如我昨天讲了个“奔豚”病案,我要不“来神”的话,那个离奇古怪的病症,就是想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想到是“奔豚”。

当时一来神,就想到了是个“奔豚”,这就是思维反应。

我感觉有时候人也有思维反应不快的时候。

比如我今天精神不好,我今天特别疲倦,我脑袋思维反应就慢,想不明白的时候是有的。

艺术家、发明家们称这种“来神”为“灵感”!如果医生没有灵感,不“来神”,反应慢,那病人就是倒霉的时候了。

我曾经跟病人开玩笑,我说我看病特别快的时候效果基本上是稳定的,见效就特别快。

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在看病慢的时候,那是“老年痴呆症”快来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糊涂的时候,我不断地想啊想,总搞不明白,这是最伤脑筋的时候,这时对病人的诊治往往把握不是很大。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

国医大师熊继柏:8剂经方治愈4年疑难怪病盛某,女,46岁,农民。

初起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逐渐卧床不起,畏光惧明,将自己关在黑房子里面,门窗紧闭,如此竟达4年之久,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

她为什么要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呢?第一,她不能见光,她说一见到光线,眼睛就要胀出来;第二,她不能动,她说每天胸中闷痛,好像有大水撞心,像河水撞到石头上那样凶,稍微动作则这种症状明显加剧,如果躺在床上不动就稍微好一点;第三,她恐惧害怕。

如此4年多,不能开窗,也不能点灯,四年来给她看病的医生已有数十人。

家属找到我的时候,我还不太敢去,因为早就听说有这样一个患者,而且很多医生都没有给她看好,那时候我还年轻,当然不敢去,但是家属一定要我去,于是就去了。

诊时见患者声音洪亮,神智清楚,耳朵很灵,吃饭、睡觉、大小便都正常。

我就要人抬她出来,但患者说如果抬出去就会死掉,于是我只能叫人强行把她抬出屋外。

为什么定要抬出来呢?第一,我要看人;第二,我要望面色;第三,我要望舌苔。

刚刚抬到门口,患者就大呼心中难受,待抬出屋外,患者大喊:“我要死了!”喊了两三声,突然不喊了,也不动了。

当时我也很紧张,一摸四肢厥冷,但把手放在鼻前发现还有气息,于是扎了两针合谷,灌了一点姜水,大约一分钟后苏醒了。

醒后就呼天喊地,说眼睛要炸了,心脏要炸了。

查舌质淡红,舌苔灰白,脉象弦而且一息有五至。

在床上待了4年的患者,居然是弦而数的脉,这意味着什么?“大水撞心”、眼睛欲裂,而且还有恐惧,这是什么病呢?我突然想到,患者讲水往上撞,但未必是水啊,而且发作欲死,马上就联系到了《金匮要略》中讲到的奔豚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所以说中医的经典著作是我们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熟,如果我没读过《金匮要略》,或者读得不熟,是不可能马上想到的。

患者没读过《金匮要略》,她不可能按照书上进行描述,但她所描述的症状不正是气上冲心、发作欲死吗?想到奔豚后,就马上想到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三个方: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奔豚汤。

熊继柏医案

熊继柏医案

熊继柏医案熊继柏医案肌肉深部多发性脓肿案李某,男,39岁,科威特人,门诊病例。

1997年9月5日初诊:患者3年前发现,其前后阴周围部位及腹股沟部、腋窝部、颈部多处肌肉深层频发肿块,发则持久不溃,疼痛难忍,伴全身低热。

由于服药未能控制,每发则必须在局部手术切开,从肌肉深部排脓。

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深部脓疡。

由于连续不断发作,先后已切开过30余刀,故来就诊。

刻诊:患者前阴左侧腹股沟部发一肿块尚未切开,疼痛明显,左腿屈伸不利,行步困难。

其右侧腹股沟部有一切开的刀口尚未愈合,还贴有敷料。

察其近发之肿块局部硬肿而不红,且并不灼热,但疼痛拒按。

并见患者体质衰弱,精神疲乏,声低息短,行步艰难,且身发低热,食纳颇少。

舌淡紫,苔黄白相兼而薄腻,脉象虚细略数。

辨证:气虚夹瘀之无头疽。

治法:拟分二步,第一步:扶正气,补气血。

主方:香贝养荣汤。

组方:党参3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6克,酒炒白芍10克,陈皮10克,桔梗10克,香附10克,浙贝母30克,薏仁15克,甘草8克。

10剂,水煎服。

1997年9月15日二诊:患者精神转佳,食纳显增,低热亦退,舌苔薄黄腻,脉细略数。

治法:第二步:补气透脓,活血化瘀,兼清湿热。

主方:透脓散合二妙散再合犀黄丸。

处方1:黄芪30克,当归10克,川芎8克,炮山甲15克,皂角刺10克,金银花30克,浙贝母30克,苍术6克,黄柏10克。

10剂,水煎服。

处方2:煅乳香30克,煅没药30克,犀牛黄3克,麝香3克。

合碾细粉,装入胶囊吞服。

1997年9月25日三诊:其左侧腹股沟部一肿块已自行消散,右侧腹股沟部切开的伤口亦已愈合。

行步正常,精神、饮食转佳。

舌苔薄黄,脉细。

因患者要求回国。

遂以上方60剂,西黄丸一料,嘱带药回国继服2个月。

1997年12月1日,患者从科威特来电,谓病已向愈,数月以来,未见再发肿块,现精神、饮食均属正常。

要求再寄去中药,服用1个月。

1998年3月,科威特来专人告知:病人病已痊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医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医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医案熊继柏医案---口疮治验张某,男,25岁,南京人。

门诊病例。

初诊(2011年08月18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2年,患处灼痛,进食痛甚,伴口臭、口干,多痰,尿黄。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胃降火。

方药:甘露饮合泻黄汤、封髓丹。

玄参2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黄芩10克,石斛10克,花粉15克,砂仁10克,黄柏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克,藿香6克,浙川贝20克,川牛膝20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1年09月01日):口疮显减,口臭亦除,仍口干,多痰,偶有咽痛、齿衄,舌红,苔薄黄,脉滑。

前方加栀子炭10克,1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1年09月15日):诸症悉除,病告痊愈。

嘱继以上方15剂,巩固疗效。

按口舌生疮,又称“口疳”“口疡”“口糜”等。

明·申斗垣《外科启玄》谓口疮:“是湿热于胃口之上,乃脾之窍。

”清·何梦瑶《医碥》曰:“口疳……积热所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

”病机归于脾胃积热,上攻于口,熏灼肌膜。

本案口舌生疮,日久不愈,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属脾胃积热。

甘露饮、泻黄汤合用,再加封髓丹、川牛膝导热下行,清降积热,而获全功。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李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继柏名医工作室熊继柏医案---产后抑郁治验周某,女,32岁,湖南人。

初诊:产后9个月,心烦、时自哭泣,少寐,口干,口苦,纳少。

舌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肝郁血虚,内有郁热。

治法: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

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甘草10克,炒浮小麦30克,大枣15克,炒麦芽20克。

1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心烦等减轻,有时胸闷、心慌,舌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医案——内痔(二)

中医医案——内痔(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痔核注射液治愈内痔病案:刘某,男,54岁,已婚。

初诊:1984年4月13日。

主诉及病史:自诉10年前大便时有肿物脱出,逐年加重,须手扶方能还纳肛内,曾用中药内服、外洗、化痔栓填塞肛内等治疗,效果不显。

近1年诸症加重,行走、劳累、咳嗽时,肿物均会脱出。

诊查:大便后取膝胸位,见齿线处2~3点、5点、6~8点、10~11点分别有2cm×1.5cm、1.5cm×1cm、3cm×2cm、1.5cm×1.5cm红色囊状物脱出肛外。

辨证:Ⅲ期内痔。

治法:在局麻下对痔根基部及痔体注射、痔核注射液30ml,注射过程病人无不良反应,注射后肛内注入九华膏3ml。

术后第1天,肛门有轻微灼热疼痛及坠胀感。

第1次大便排出暗红色血液约10ml,痔核有部分脱出,但便后自行回缩肛内。

第3天灼痛消失,坠胀感明显减轻,大便时无血、无脱出。

第9天指检,在注射处可扪及大小不等之硬节,镜窥痔核呈灰白色,大部分萎缩。

第16天诸症消失,镜检痔核完全萎缩,硬节可触- 1 -及。

25天痊愈出院。

按语根据中医学“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在原使用的无砒枯痔钉的基础上,彭老于1971年开始以注射方法治疗内痔的研究,选用明矾、食盐为主要成分,以适当的浓度配制成“痔核注射液”。

其治疗机制是通过药物的致炎作用,使痔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肛管衬垫与粘膜层和肛管肌层粘连固定,从而达到内痔硬化萎缩的目的。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42-443,彭显光医案。

彭显光,1928年生。

四川省安岳县人。

主任中医师。

中学时代随叔父学习中医,后就读于四川巴县高级农校,因家境困难中断学业,于1946年拜重庆名老中医学医,1950年至1951年在重庆市开业行医,1951年入西南中医进修学校深造,1953年毕业后到贵州工作。

国医大师熊继柏:危重症肝硬化,两个方子交替用,患者多活20年!

国医大师熊继柏:危重症肝硬化,两个方子交替用,患者多活20年!

国医大师熊继柏:危重症肝硬化,两个方子交替用,患者多活20年!导读:一位黄疸患者,用西药治疗2个月后,病情加重,转为黑疸。

国医大师熊继柏熊老以栀子柏皮汤合茵陈四苓散及甘露消毒丹合茵陈四苓散交替治疗,最终患者黑疸完全消退,60多岁的老人治愈后又活了20余年。

治严重的黑疸病人(肝硬化、胆管瘀阻性黄疸,危重病症)诊疗经过“黑疸”是中医病名,黄疸发黑就是黑疸。

病人姓张,是个60多岁的老干部,1988年就诊。

开始起病时是黄疸,用西药治疗2个月后,黄疸不仅未见消退,反而加重,转为黑疸。

病人转请中医治疗,当他进入诊室时,大家都以为来了个“黑人”,面黑如烟煤,黑中透黄,黄如栀柏,目蜡黄,身黄。

从发病到转为黑疸,病程已有5个多月,伴鼻衄、齿衄,口苦,低热,腹胀,便溏,舌苔黄厚腻,舌质紫暗,脉细数。

西医诊断:肝硬化;胆管瘀阻型黄疸。

西医已下病危通知。

中医诊断:湿热夹瘀血型黑疸。

初用栀子柏皮汤合茵陈四苓散,次用甘露消毒丹合茵陈四苓散,两个方中均加牡丹皮、赤芍、桃仁、茜草根、炒鳖甲(因为有黑疸,故加凉血活血之药)。

上方转换交替使用,3个月后黑疸明显好转,4个月后黑疸完全消退。

治愈后病人又活了20余年。

简单阐述(1)什么是黑疸黑疸是由黄疸转化而来。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记载:“夫黄疸、酒疸、女劳疸,久久多变为黑疸。

”临床上凡肝病发黄日久,迁延不愈,形成肝硬化,进而发为黑疸,这已成为规律。

黑疸有两种,偏于湿热者,可见口苦,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数,甚者鼻衄、齿衄;偏于寒湿者,可见四肢畏冷,小便清长,舌苔白滑。

不管哪个方面,均由黄疸日久,转化而成黑疸,属危重病症。

黑疸的基本病机为瘀阻。

中医认为肝藏血,湿热郁久伤肝,肝血瘀阻,形成血瘀现象,表现在面部,而成黑疸。

黑疸以眼圈周围黑色最深,此乃肝经经脉所至。

《张氏医通》则云:“黄疸证中,惟黑疸最剧。

”黑疸的治疗是很难的,能治好也是很不容易的。

中医治疗黑疸,不仅要养肝血、活肝血,还要清除湿热。

熊继柏医案2014[精华]

熊继柏医案2014[精华]

熊继柏医案2014-7-17肢体冷热麻木案两则手指紫黑麻木陈某,女,61岁,2007年1月10日初诊。

患者左手手指皮肤紫黑,数月不愈,近来紫黑色逐渐加深,并且明显麻木、畏冷,左肩肘部略感胀痛。

既往左手并无外伤史,曾去医院做过多次检查,均未发现病因。

查其右手手指皮色正常、无麻木冰冷感。

舌苔薄白,右脉细,左脉细而涩。

辨证:臂痹,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桂枝5克,防风10克。

15剂,水煎服。

1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左手指皮肤紫黑色逐渐转淡,皮色已趋正常,左手指麻木、畏冷及左肩臂疼痛均明显减轻。

近日略感头晕,舌苔仍薄白,脉细。

病已显减,原方加减再进。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防风10克,天麻15克。

15剂,水煎服。

2月14日三诊:左手指皮色完全恢复正常,麻木、畏冷及胀痛感完全消失,头晕亦止。

舌苔薄白,脉细。

现脉络已通,痹阻已去,当调和营卫,以绝后患,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善后。

处方:黄芪30克,桂枝4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鸡血藤20克。

10剂,水煎服。

病愈。

按:此证系左手脉络不通,血行不畅,以致手指皮肤紫黑、麻木、畏冷。

取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又取虫藤饮搜风通络,药达病所,其效必也。

四肢灼热麻木袁某,男,39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自诉两个月前感四肢发热,上肢自肩肘至手指,下肢自股胫至足掌,感肌肤灼热,宛如涂抹了辣椒水一般,其火辣之状昼夜不减。

并兼四肢麻木,入夜尤甚。

但其胸腹及腰背等躯干部位并无灼热麻木感,自用体温表屡测体温均为正常。

去医院做过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病变。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的临床验案,仅供参考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的临床验案,仅供参考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的临床验案,仅供参考子宫内膜癌术后象皮腿医案【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的临床验案,仅供参考】朱某,女,62岁。

2018年8月1日初诊。

患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半年余,左下肢水肿3月”就诊。

患者于半年前在某综合医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行盆腔放疗,3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外院经相关检查提示淋巴回流受阻,行扩管、激素治疗不效。

遂慕名前来熊教授处求中医诊治。

刻见:左下肢肿胀疼痛,麻木,左大腿尤甚,局部皮肤紫暗,犹如大象皮,左下肢活动不利,舌质暗淡,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水肿,辨证属气虚血瘀、水湿内停,治宜益气活血、通络逐瘀、利水消肿。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防己茯苓汤化裁。

药用:黄芪,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川牛膝,汉防己,茯苓,五加皮,水蛭粉,泽兰,桂枝,甘草。

30剂,水煎服,日2次。

2018年9月5日二诊:患者左下肢肿胀消除大半,疼痛亦明显缓解,仍觉左下肢麻木不适,原方加木瓜,20剂。

2018年9月26日三诊:患者左下肢肿胀疼痛麻木诸症基本消失。

继以原方加减调治半月以巩固疗效。

按:“象皮腿”多见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西医称之为下肢淋巴水肿,是盆腔淋巴结清扫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破坏淋巴管网,造成淋巴液在淋巴管中回流不畅,滞留于下肢皮肤及组织中而引起的软组织非凹陷性水肿。

日久病情加重,皮肤变坚韧,犹如大象皮。

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象皮肿”或“象皮腿”。

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下肢功能障碍、下肢大关节活动逐渐受到限制,导致行动不便,反复感染、外观异常和乏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没有特效的药物,常以低弹性绷带或弹力袜加压包扎为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熊老师认为,该案患者左下肢“象皮腿”继发于子宫内膜癌术后,由于手术耗损正气,致气血亏虚,无力推动血行,加之手术损伤脉络,瘀血与水湿互结停留于下肢而成疼痛、麻木、肿胀之症。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疑难重病验案两则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疑难重病验案两则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疗疑难重病验案两则疑难顽疾之所以难治,多是因病情复杂、诸症交织。

面对疑难顽疾,l国医大师往往能够透过表象,分析病证本质,抓住根本,然后对证用方,往往药到病除。

【验案一】经前泄泻便血:经前泄泻便血是妇科病,有个病人月经前大便下血、大便溏泻,已经10多年了,在西医院多次诊断的结论都是乙状结肠炎。

每逢月经前一个星期之内拉肚子,大便溏泻,接着就是下血,血色偏淡红一点,但还是红色。

张仲景《金匮要略》云:近血是湿热,用【赤小豆当归散】;远血是脾经的虚寒,用【黄土汤】。

病人当时一讲经前大便下血、便溏,就想到是远血,但是她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每逢经前才会大便泄泻,而不来月经的时候,或者是月经过了以后,泄泻也就随之没有了,不需要吃药也会好,每个月都如此。

关于经前泄泻,中医妇科学讲得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讲:经前泄泻的病机是脾虚。

当然经前泄泻肯定是脾虚,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个病人是大便之后便血,因此她是远血。

有很多人、很多妇科专家都就经前便血立过方,比如傅青主提出【顺经两安汤】,我当时也想过【顺经两安汤】,但没有用。

张景岳在《妇人规》里面有一个约营煎,是清血热的,组成是生地、白芍、黄芩、荆芥炭、续断、地榆炭、乌梅、甘草。

而现在这个病人也不是热证,而且是明显的远血,又是10多年的经前泄泻,显然是脾阳衰弱,她的舌和脉都表现了虚寒征象。

因此,就根据《金匮要略》关于远血的论述,诊断为脾阳衰微引起的经前泄泻和远血,于是就用了一个标准的【黄土汤】,没有加减,这个病就治好了。

【验案二】肿胀重症:患者是一个36岁的小伙子,有水肿、腹胀、腹痛、大便溏泻等症状,诊断为克罗恩病。

治疗一个月,水肿更厉害,就抬到门诊。

刻诊:病人不能起身,问病、看脉都是在担架上,患者一身浮肿,头面及下肢部肿势尤甚,按其皮肤凹陷不起,腹部胀满,尤其是阴部肿胀明显,阴茎、阴囊尽肿,阴囊肿大如球,伴有腹痛,大便溏泻,日泻4~6次,并有畏寒、肢厥、气喘这样一些兼症,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沉细迟。

熊继柏:八味药治好了一个危重病人(中医创造奇迹)

熊继柏:八味药治好了一个危重病人(中医创造奇迹)

熊继柏:八味药治好了一个危重病人(中医创造奇迹)简介:熊继柏(1942-),国医大师。

国家级名中医。

十三岁习医,十六岁行医,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从事中医高等教育三十多年。

通晓中医经典,谙熟方药,临证善于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用药,是国内外著名的中医专家。

善治各种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病证,以及各种疑难杂证。

医案治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病人(噬血细胞综合征,危重病症)【诊疗经过】治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病人(噬血细胞综合征,危重病症)1998年冬天诊治一个持续高热并发黄疸、斑疹的病危案。

这个病人姓孟,只有20多岁,女性。

病人是一个高校的教师,在某医院血液科病室会诊。

开始是感冒发烧进的医院,进医院以后身上就发黄,就发斑疹,于是把她转入血液科病房治疗。

只住了几天,高烧40℃,持续高烧不退,而且黄疸越来越深,并且有鼻子出血,身上发斑。

医生们感觉到病情危重,立马组织全医院大会诊。

只过几天,病人高烧达到41℃,医院组织第2次全院大会诊。

再过几天,病人高烧持续不退,仍然是41℃,医院组织第3次全院大会诊。

从第1次大会诊开始就发病危通知,后又组织第4次大会诊,4次大会诊以后,这个病人高烧竟然达到41.5℃,这是最高点。

病人呈昏睡状态,喃喃自语,听不清,成了这个状态,一阵阵的昏睡,但是一阵阵又清醒。

身上的斑疹是散发的,鼻衄不是很严重,黄疸越来越深。

第5次会诊的时候其高烧的顶点是41.5℃。

这个病人的全部会诊资料,5次大会诊的完整记录,全部复印给我看,资料袋就好像一个档案袋,好大一本。

因为是全记录,每个参加会诊的教授原始发言全在上面。

我只看她的主要症状,就是高烧从40℃一直烧到41.5℃,斑疹持续不退,鼻衄不止,黄疸越来越加深。

但是病人始终不是全昏迷,只是高烧很严重的时候她就开始昏睡。

每天上午发热基本是39℃以上、40℃以下,下午就是高热40℃以上,最高达到41.5℃,所以这个病人的病情是非常危险的。

医院5次会诊的最终结论是:噬血细胞综合征。

熊继柏教授临床验案二则

熊继柏教授临床验案二则

熊继柏教授临床验案二则2006年7月第26卷第7期河南中医HENANTRADITI()NAI,CHINESEMEDICINEJuly2006V01.26No.7物药市场年均25%递增.以下以中药进入美国市场为例阐述.4.1原料药这是以往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即从药材生产地收购原药材,加工处理,使提取物中的有效成份达到进I:1商的要求.这种以原料药形式的出I:1,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还存在着要按照美国GMP进行生产的问题.4.2保健用品有些中药已被添加到日常生活用品中,例如中草药牙膏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但在美国,除在唐人街销售个别品种外,其他地方并不多见.不是美国人不用药物牙膏,中药厂家如与美国公司协商,采用标准检测方法,证明其效用,就能合作.4.3营养保健品目前,美国植物药以饮食补充剂的形式进入市场.不少中药品种具有保健养生的功能,如以营养保健品的形式进入美国市场,可以很快收到经济效益.从质量控制的角度看,单味药比起复方药更容易为美国人接受.如人参,当归,刺五加等业已被美国的消费者接受.营养保健品的剂型应该符合美国人的习惯,片剂和胶囊因为服用方便最为普遍.4.4处方药一些中药向FDA提出临床申请,临床实验,即可进行新药申请.申请被批准后,可以处方药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这一形式在经费上的投入相当大,但是经济效益回报率也较高.5寻求合作伙伴中药作为处方药申请过程较长,仅临床实验一般需3~5年的时间,况且临床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经费,非一般厂家所能承担.因此,在完成一期或二期临床之后,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合作研究机构,以15%--20%速度发展. (编辑:李华)熊继柏教授临床验案二则郭建辉(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1)关键词:病毒感染性发热;慢性过敏性鼻炎;熊继柏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06)07—0076—011新加香薷饮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患者,王某,男,诉于2001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40.1℃,急性热病面容,畏寒,胸闷,口干苦,无汗,头痛,剧烈呕吐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无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明显外感表证,查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升高,拟诊为病毒性感冒.予以西药抗炎,补液及物理降温,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体温持续不降,患者烦躁不安.熊老仔细分析其病情,认为病虽数日,观其舌脉,舌淡红,苔黄白腻,脉滑有力,当属表证未解,外邪内陷之证.治宜清热利湿解表,疏肝利胆,予以新加香薷饮合大柴胡汤加减.方用:香薷10g,厚朴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柴胡30g,黄芩10g,法半夏15g,生大黄5g,枳实10g,生姜2片,甘草6g,薄荷10g,竹茹10g.上方急煎10min,取汁200ml,分次少量频服,每次服20rIll,服药1剂,体温开始下降,发热停止,再以其他方剂调息.分析:患者八月患病,八月末暑气渐退,寒气渐升,即阳气渐降,阴气渐升之际.易罹夏秋之交之凉暑之邪,而患者又有无汗,头痛等外感症状及无大便,口干口苦,胸闷之胆腑收稿日期:2006—02—05作者简介:郭建辉(1975一),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学位,医师.76?郁热之征象,当属暑湿内蕴,胆腑郁热兼外感之证.新加香薷饮中,香薷饮解表化湿,加金银花,扁豆花,连翘,使药性偏凉,治暑湿兼寒最适宜,寒温兼顾,里外并重;患者未解大便, 而大柴胡汤具有清热利湿,通腑泻热之功效,加用竹茹清热止呕.上方共奏清热化湿解表之功.此方清下力强,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否则当有伤津耗气之弊.2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唐某,男,16岁.平素经常感冒,自汗,动则益甚,乏力,面色眺白,稍有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即出现喷嚏频繁,流如水样清鼻涕,头痛,以眉棱骨处为甚.5日前因感受风寒而出现鼻腔发痒,酸胀不适,继则喷嚏频作,鼻塞不通,流涕清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眉棱骨痛,恶风,动则汗出,不欲饮食,遂于熊老处求治.熊老仔细分析其病情,观其舌脉,见舌淡苔薄白,脉虚浮,检查见鼻内肌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鼻涕清稀,认为属于卫气虚弱,不能固表所致,拟方如下:黄芪20g,防风5g,焦白术10g,苍耳子10g,辛荑10g,白芷10g,薄荷8g,甘草5g,大枣2枚.上方煎煮30min左右,取汁250ml,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月为1个疗程.分析:结合患者症舌脉,辨证当属表虚易感邪之鼻鼽,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与过敏性鼻炎相似.主要由于卫气虚弱,不能固表,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鼻涕.肺气虚, 则腠理空疏,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导致表虚自汗,兼见恶风, 脉虚等症.由于表虚气弱,皮毛疏松,则易感风邪而病感冒. 有时还可能出现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诸症来去迅速,症状消失后,则如常态.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治法当以益气固表止汗为主.故方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亦不易内侵,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寓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苍耳子散辛散风邪以通鼻窍.上方共奏益气健脾,宣肺通窍之功, 实为治疗气虚鼻病的良方.(编辑:李华)。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精彩医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精彩医案

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的几则精彩医案熊继柏医案---红眼病治验姚某,男,63岁,湖南人。

患者双眼红赤、痒涩、眵多、畏光,视蒙,10余日,3日前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诊为“急性结膜炎(双)”,给予银翘散5剂,内服“强的松”,用药3天,略有好转,但眼红赤各症不退,二便可,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蒲公英10克,天葵子10克,地丁10克,野菊1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

0.25%氯霉素眼水、15%斑马眼水,交替点眼,每日5~6次。

二诊:上法治疗5天,诸症悉解,视力完全恢复。

按风热外袭,上攻于目,壅阻目络,气血瘀滞,故有目红痒涩诸症,舌脉证候均显热象较盛,故以疏风清热之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以增清热解毒之效,则风热毒邪全消,病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李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熊继柏名医工作室熊继柏医案---眼睑痒疮治验程某某,男,55岁,湖南人。

2009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诉双眼睑皮肤瘙痒、红疹,20余天,伴眼胀、视蒙、久视则疲劳1年多,西医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内服抗过敏片剂、霜剂,并涂消炎药膏,无效。

舌红,舌苔白腻,脉细。

查眼睑皮肤潮红、粗糙、有黄白色皮屑附着,无破损,无溃脓。

辨证:风热血燥。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养血。

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知母10克,石膏20克,牛蒡子10克,通草10克,银花15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5剂,水煎服。

外擦0.5%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每日2次。

二诊:眼睑皮疹全消,皮面色泽正常、光滑,且眼胀、酸涩诸症均消。

按风邪上受,客于胞睑,搏于睑肤,伤津化燥,则有睑红、脱屑;风盛则痒,故见眼睑瘙痒。

风热血燥为其主要病机,治当祛风清热、凉血止痒,方选消风散加减,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熊继柏医案

熊继柏医案

熊继柏医案熊继柏医案通阳行痹疗皮肤硬肿郭某,女,3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

主诉:四肢皮肤硬肿1年。

患者四肢皮肤硬肿,双手指关节肿胀不能屈伸,四肢关节均屈伸不利,伴一身皮肤粗糙。

曾去多家医院诊治,诊断结论均为“硬皮病”。

刻诊:四肢皮肤硬肿较显,尤以手指及腕关节、踝关节等处肿而僵硬为甚;手背及足背皮肤不能捏起,其肿胀处并无灼热感,但皮肤色泽略暗,且一身皮肤较为粗糙。

四肢肌肤触觉不灵敏,活动明显困难,动则关节疼痛。

伴足底酸痛,四肢无力。

舌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营卫滞涩,皮肤顽厚。

治法:调和营卫,通阳行痹。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生姜3片,红花4克,小海龙10克,山茱萸15克,木香10克。

10剂,水煎服。

5月8日二诊:服药后自觉四肢舒展,活动时疼痛已减轻,但四肢皮肤硬肿未减,舌脉如前,拟原方再进10剂。

5月20日三诊:四肢皮肤硬肿开始减轻,手背及足背皮肤已能捏起,原足底疼痛亦见减轻。

但近日下肢皮肤隐隐出现散在红色小疹点。

舌脉如前,仍拟原方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6克,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山茱萸15克,木香10克,小海龙10克,红花3克,大枣10克,生姜3克。

15剂,水煎服。

6月5日四诊:四肢硬肿渐消,皮肤色转正常,手指关节已能屈伸,下肢隐疹亦减,舌苔仍薄白,脉细。

药已取效,拟原方再进10剂。

6月20日五诊:皮肤硬肿显减,但晨起时双手指尚感僵硬。

询其口不渴,舌苔仍薄白,脉细。

病势显减,自当击鼓再进,仍着原方再进10剂。

7月15日六诊:四肢皮肤硬肿全消,10天前出差完成工作,四肢活动已经正常。

舌苔薄白,脉细。

改拟十全大补汤以调养巩固之。

处方:西洋参10克,黄芪2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山茱萸15克,木香6克。

15剂,水煎服。

按:硬皮病,中医并无确切病名,据其症状特点分析,与《素问·痹证》所云“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相似。

国医大师泽漆汤医案

国医大师泽漆汤医案

国医大师泽漆汤医案泽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泽漆汤的医案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泽漆汤的组成和功效。

泽漆汤是由泽漆、杏仁、黄连、黄芩、生甘草等药物组成的。

它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功效。

根据不同的病情,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伍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泽漆汤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痈肿疮疡、疮疖溃烂、痔疮肛疾等。

下面我将从不同病症的角度来介绍泽漆汤的医案。

对于痈肿疮疡,泽漆汤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对于急性痈肿,泽漆汤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对于慢性痈肿,泽漆汤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调节气血,促进病灶的愈合。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其他药物,如红花、黄柏等,以增强疗效。

对于疮疖溃烂,泽漆汤可以清热解毒、润燥化痰、消肿散结。

泽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杏仁和黄芩可以润燥化痰,黄连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泽漆汤在治疗疮疖溃烂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燥化痰、消肿散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痔疮肛疾,泽漆汤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泽漆汤在治疗痔疮肛疾时,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入其他药物,如苦参、地榆等,以增强疗效。

总的来说,泽漆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消肿散结的中药方剂。

它在治疗热毒病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使用泽漆汤时,也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以上是对泽漆汤医案的多角度全面解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熊继柏:肌肉深部多发性痈肿案

熊继柏:肌肉深部多发性痈肿案

熊继柏:肌肉深部多发性痈肿案一个外国人,男性,39岁,的一个飞行员。

全身长脓包,在其前后阴周围部位及腹股沟部,腋窝部,颈部几处的肌肉深层频发肿块,发则持久不溃,疼痛难忍,伴全身发低热,已有5年,西医诊断为多发性深部脓疡。

在科威特治过,也到美国治过,服药未能控制,每发则局部手术切开从深部排脓,开了又长,长了又开已切过30余刀我(熊继伯)看这个病人的时候,病人睡在床上不能下地,说话声音低微,走路不稳,有气无力,一条腿迈不动,疼痛,前阴左侧腹股沟处还长有一个脓包未切除,前几天还曾开了一刀,刀口还没完全愈合,仍贴着敷料,还有点发烧,当然热势不超过38℃,不能吃饭,一天喝一点点牛奶,下楼、上楼、坐电梯,全靠他的哥哥扶着,坐在椅子上,坐在沙发上也要他的哥哥扶起来,刀口上面又是刀口,刀口旁边也是刀口,横一刀、竖一刀,那个样子真的很凄惨。

舌淡苔薄,脉象虚细。

,已切过30余刀。

这个病的难点在哪?一个问题就是深部的脓疡还在接二连三地长,这也是他要来解决的主要问题。

但是现在还面临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一派的虚弱证候,胃气也伤了,不能饮食,体虚也比较严重了,不能走路。

当然还有腿痛,又长了一个脓包,还有一个伤口,影响到腿痛,不能走路。

又要解决他这个病,还要解决他目前的虚弱,怎么办呢?我当时考虑,先解决虚弱,把人救了再说,至少不让病人死在这里,先把人给救了,然后再来治病,这就是我当时确定的方案。

这里注意中医诊断的思路、处理疾病的思维,我们在学习病案,分享熊老师经验,开什么方呢?开了一个香贝养荣汤,这是第一个方,先救正气。

香贝养荣汤也是常用方,是外科里面的常用方,所以我们学医的不要说我是学内科的,外科跟我没关系,不要这样说,既然是医生,就什么都要知道。

当然我们现在分科很详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作为医生,对自己要求要高一点,什么病都要能够伸手,都要懂,不能不知道。

我就是开了一个标标准准的香贝养荣汤,吃了10付之后,能够吃饭了,可以起床了,能够下楼了,还跑到长沙看风景去了,什么橘子洲头、湘江大桥都去了,博物馆那个千年老太婆也去看了。

熊继柏教授诊治风疹、湿疹中医临床举隅

熊继柏教授诊治风疹、湿疹中医临床举隅

熊继柏教授诊治风疹、湿疹中医临床举隅
姚欣艳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31)011
【摘要】熊继柏教授是国家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50余载,对中医经典理论十分熟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临证问疾,善于抓住主症,详辨舌脉,长于辨证施治,因证立法,因法处方,因方遣药,随症加减,理法方药合拍,特别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及儿科疾病,另外对治疗一些皮肤科疾病亦有其独到的经验.作为学术经验继承人在跟师继承学习期间,老师运用消风散类方剂、萆薢渗湿汤等治疗皮肤疾病如风疹、湿疹颇有疗效,对此浅有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姚欣艳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
【相关文献】
1.熊继柏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疑难病证举隅 [J], 周兴;李点
2.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重症肝病用方思路与经验举隅 [J], 尹周安;刘朝圣;孙贵香;谭超;何清湖
3.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J], 杨曼芩;范伏元;姚军;李汝杏;黄文豪;谢雪姣
4.熊继柏教授经络辨证验案举隅 [J], 兰蕾;李天禹
5.熊继柏教授辨治继发性闭经验案举隅 [J], 刘朝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继柏治疗漆疮、痔疮医案
漆疮案
苏某,女,35岁,门诊病例,2010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在新装修办公楼上班,当日即皮肤发痒,入夜更甚。

来诊时遍身疮疹,色潮红,身发烦热,且延及面部;舌苔黄,脉细数。

辨证:风热邪毒。

治法:消风清热。

主方:消风散加减。

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5克,黄柏10克,黄连4克,牛蒡子10克,蝉蜕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15克,紫草10克,浮萍10克,刺蒺藜15克,防风10克,苦参10克,生甘草10克。

5剂,水煎服。

艾叶200克,煎水外洗患处,每日多次。

10月15日二诊:药后2天,痒疹明显减退。

5剂后,疮疹尽消,痒止。

按:《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

喜面痒,然后胸臂脞腨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诸所痒处,以手搔之,随手辇展,起赤痞癌。

”显然,本症为患者接触油漆过敏致漆疮,为西医的接触性皮炎。

病程尚短,审其脉症,当属风热邪毒证,治以消风散清热消风止痒;酌加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紫草、赤芍、浮萍凉血祛风,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消风散为皮肤科治风热瘙痒常用方,《外科正宗》载其“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痔疮案
邓某,女,52岁,门诊病例,2009年3月20日初诊。

患者有痔疮病史多年。

时常大便下血,就诊时伴潮热,盗汗,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肠风下血兼阴虚盗汗。

治法:清肠止血,滋阴泻火。

主方:槐花散合六黄三甲汤。

组方:槐花15克,荆芥炭10克,侧柏炭15克,枳壳10克,黄芪3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黄连3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地榆炭20克,甘草6克。

15剂,水煎服。

4月5日二诊:药后大便血止,但近日便秘,便血小有发作,有时潮热,但盗汗已止,舌苔黄腻,脉细数。

再用槐花散合当归六黄汤,黄连改大黄。

组方:槐花15克,荆芥炭10克,侧柏炭15克,枳壳10克,黄芪30克,黄芩10克,黄柏6克,大黄3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甘草6克。

10剂,水煎服。

按:本案素患“痔疮”,风热邪毒壅于肠间,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肠中血络,则致便血常作。

《血证论·便血》曰:“凡治肠风下血,总以清火养血为主,火清血宁而风自息矣。

”以槐花散清热止血,六黄汤滋阴泻火,加用三甲滋阴敛汗,故邪去血止热除,病获痊愈。

(熊继柏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李点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