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骆驼祥子》的悲剧美
《骆驼祥子》论文
《骆驼祥⼦》论⽂论《骆驼祥⼦》的悲剧性:摘要:⽼舍的长篇⼩说《骆驼祥⼦》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舍⽤同情的笔触描绘的⼀幕悲剧。
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们共同正视⽣活的残酷,⽃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骆驼祥⼦悲剧性的揭⽰表现在三个⽅⾯,即:⼈物安于命运安排的性格,社会的⿊暗,婚姻的不幸。
祥⼦这⼀形象向⼈们提出了⼀个⼗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显⽰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读者能够从中记忆起曾经⼀再发⽣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然也就格外沉重,使⼈久久难以忘怀!关键词:骆驼祥⼦虎妞⾏⼫⾛⾁个⼈奋⽃(⼀)《骆驼祥⼦》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个外号“骆驼”,名叫祥⼦的⼈⼒车夫的悲剧,祥⼦来⾃农村,是个破产的农民,他保存蔗农⼨哺育他,教养他的⼀切。
却再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了,渴望在城市创⽴新的⽣活。
近代中国由于农村的急剧破产,沦为⾚贫的农民成批的涌⼊城市,寻找新出路。
这个形象是作家对于他们来到城市更加不幸遭遇的⼀个艺术的概括。
到了城市,祥⼦选中拉车这⼀⾏,把买上车,做个独⽴的劳动者,他年轻⼒壮,正当⽣命的黄⾦时代;⼜勤苦耐劳,不惜⽤全部⼒量去达到这⼀⽬的。
在强烈的信⼼的⿎舞和⽀持下,经过三年的努⼒,他⽤⾃⼰的⾎汗换来了⼀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较安定的⼯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给他的⾝⼼都带来磨难。
迎着这⼀个⼜⼀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更⼤的努⼒来实现⾃⼰梦寐以求的⽣活愿望。
但⼀切都是徒然:⽤虎妞的积蓄买了⼀辆车,很快⼜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愿望“象个⿁影,永远抓不牢,⽽空受那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每⼀场灾难,都是沉重打击。
使他产⽣怀疑,但是他⼜努⼒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奋⽃,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执拗的态度与⽣活展开了反复的搏⽃,显⽰出骆驼般坚韧的性格,这种富有特征的性格,充分反映出辗转于城市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于较好⽣活的渴望是何等迫切,为此做出的奋⽃⼜是何等顽强,⽽且象祥⼦这样要强的⼈,进⾏艰苦的挣扎,结果还是失败,也就更加有⼒的说明了他们卑贱的命运绝不是个⼈努⼒所能改变得了的,应该说,祥⼦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活展开搏⽃,构成了⼩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骆驼祥子》鉴赏
《骆驼祥子》鉴赏《骆驼祥子》鉴赏《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鉴赏篇1主题思想《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
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
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
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
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
作品创作一、突出祥子的好人性格《骆驼祥子》文本中,初进城的祥子几乎是完美的,是个绝对好人,他善良、勤劳、坚毅,并且又有着强健的身体和明确的生存目标。
正如作品所写:这个小伙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和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2002中文李书山学号3990202052摘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
《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典型化地塑造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形象。
对祥子悲剧性的揭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从“人”到“牲口”的蜕变,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祥子的悲剧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黑暗社会酿成悲剧“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
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永垂不朽。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小说主人公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它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被普遍的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
作者对祥子形象的刻画使人们从中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思考。
读者能够从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自然也就格外沉重,使人久久难以忘怀!一、从“人”到“牲口”的蜕变。
《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叫“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
1、祥子原先具有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A、他有骆驼一般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从他选中了拉车这一行之后,最大的希望就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
买一辆车得一百块钱。
他想到“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
”但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得买车。
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了,他又得从零开始“挣扎和困苦”。
看到别人喝酒抽烟跑土窑子,他也动过心,但他咬了牙还是不动一动自己攒的那点钱,坚持要买车,“即使今天买了,明天就丢了,他也得买。
”B、他勤劳本分,不愿吃剥削饭。
在曹宅拉包月时,高妈虽劝他把钱放出去,放给那些“时常为一块钱急得红着眼转磨的人”“钱就会下钱”。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破了产的青年农民。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各种自然灾害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样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本来是个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美德的劳动者。
作品描写祥子是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他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为此,他需要有—辆车。
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舍不得拿钱买药治,顽强地与生活搏斗。
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
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
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极强的责任感。
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
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
住在刘四的车厂子里时,“把汗—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内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篇1《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内容摘要: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社会环境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骆驼祥子》是其最具代表力的作品之一,艺术成就卓越,思想内涵深刻,影响深远。
作品主要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最初,祥子以积极进取、充满生气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淳朴忠厚、勤劳善良,有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力车是他的最大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努力,但是,现实生活残酷无情,几经波折后,祥子在失去自己辛苦挣来的车的同时,美好品质也逐渐丧失,最终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如行尸走肉一般生存。
老舍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向人们揭示促成祥子命运的因素,根本上说,病态社会产生病态的人,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病态与个人的病态[1]。
一.时代注定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中作者的意图明显,祥子的悲剧命运是时代所注定的社会悲剧。
小说于1936——1937年发表,揭示贫苦人民生活,描写底层人民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因此,包围祥子的是强大凶险的社会环境,为了加强作品的悲剧效果,作者特意安排了一种架势,即强汉对阵。
现实无情的社会力量无疑是强大的,而祥子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他有健壮的身体、执拗的性格以及争强好胜的心地,而且脾性正直、忠厚、朴实、坚韧,这些特点都是他作为一个强汉的典型标记。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简析“骆驼祥子”的悲剧色彩论文摘要: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与理想市民几种形象系列,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而且占有显著的位置。
作者在刻画这一系列形象的时候,多数都突显出一定的形象色彩,而《骆驼祥子》则是充满着浓郁的悲剧性的作品,成为老舍创作中的一座高峰。
本文从四个大方面阐述了祥子形象的悲剧性,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二、通过描写用普通人的生活历程,突出了悲剧的典型性和社会性;三、通过对祥子性格弱点的真实写照,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四、主人公的悲剧和作者悲剧情绪的完美融合,描绘出感人悲剧色彩。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它的悲剧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每一个悲剧性结局,读者都为之激动、不平。
小说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使处境与之相似的人们不由得严肃地展望自己的前途,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
五十年代初有个外国人在一篇评论老舍的文章中,谈到自己读了《骆驼祥子》以后,有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忍心乘坐在旧中国街头到处都是的人力车①。
作品中一个人力车夫的不幸遭遇,竟然唤起了处境完全不同的人们对于实际生活中所有的人力车夫,也都怀有人道主义的同情。
这些,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反思。
这样的力量和效果,也并非别的什么,而是第一个给悲剧作出理论概括的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过的,为悲剧特有的美感内涵和作用——通过“激起怜悯与恐惧”陶冶和启迪人们②。
而《骆驼祥子》正是这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一、选取具有普遍性的车夫生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奠基了主题的悲剧色彩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社会悲剧。
他谈这部小说创作源于他与朋友闲谈。
他说:“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骆驼祥子中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和理解600字
骆驼祥子中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和理解600字“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骆驼祥子》一书中最后对祥子的描写。
全文一开始,祥子是一位勤劳、淳朴、善良的青年,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可惜,好景不长,祥子的车被军阀队伍拉走了,他多年以来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一炬了。
随后,祥子又经历了“三起三落”,无数次的打磨,终于磨平了祥子的棱角,也磨去了他的勤劳、淳朴、善良,变得世故圆滑。
祥子是二十年代的悲剧。
一开始,命运就不断地捉弄祥子,先给了他一些甜头,而后却又无情地打了他一巴掌。
但祥子还是坚持着,一直对未来怀有憧憬,一直期盼着幸运的降临。
他的这份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辜负,却又总是坚定的爬起来,抬起头看向尚不确定的前方。
命运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在一切都即将走上正轨时,祥子最看重的人一小福子,却因生活的压迫而自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如此沉重的打击,熄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仅剩下的一缕火焰,他迷茫了,完全丧失了自己,变得堕落。
二十年代的北平,是黑暗的。
很多人在为生计而奔波时丢掉了初心,逐渐变得麻木,变得“荒芜”。
但不得不提,我对于那个时代的祥子,确实是十分敬佩的。
他一直处于一个黑暗的环境中,而且和别人相比,他还要困难一些。
但他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毅力,独自一人坚持了很久很久。
可惜,他被那个黑暗的时代给无情地摧毁了,最终倒在了社会
的洪流中,成为了所谓“黑暗"的一份子。
从《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看贫民悲剧
从《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看贫民悲剧《骆驼祥子》描述了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它以祥子的行踪为线索,把笔触深入到当时北平的各个角落。
祥子来自农村,作为破产的青年农民,来到北平后,理想就是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成为的劳动者。
经过三年在风雨血汗中的努力,祥子买上了新车。
可是很快在一次阀中,连人带车被抓,使其丢了车;后来刚够攒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车厂刘四的女儿虎妞引诱祥子,祥子不情愿的娶了她,并借用虎妞的买上了车却因虎妞难产而死,使他不得不卖掉车子来还债然。
三起三落,祥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自暴自弃,吃喝嫖,终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作品揭示了祥子悲剧的来源,旧社会不仅夺去了他的车,抢走了他用汗水积蓄起来的钱,更可怕的是夺走了祥子纯洁的灵魂和劳动人民的美德,毁灭了他的灵魂。
祥子--三起三落,终无获祥子是个老实人,年轻力壮,热爱劳动。
在来到城市后,尚未脱掉农民的烙印,有淳朴的天性和坚韧的性格。
“小说从一开始,关于它的外形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和其他人车夫一样,他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栓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需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想到这些,他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不怕吃苦,相信自己的努力和聪明足以使他的理想变为事实,也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有力气,年纪正轻,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
这些无不展示了祥子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以及美好的精神世界。
为了人生理想,他敢于拼搏,敢于奋斗,“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讨论”骄傲于自己的体格,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无疑是最出色的车夫。
为了走出农村,他用两三个星期的功夫,把腿溜了出来,而且还拉上了包月。
整整三年,他终于攒足了一百块,迫不及待的买了他人生的第一辆车。
关于他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刻描写最为逼真,“祥子的手哆嗦的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还把自己的生日定在了买上车的当天。
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论老舍《骆驼祥子》祥子的形象及悲剧意义《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祥子形象(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优秀代表作,这部小说的问世,标志了作者的创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深刻细致描绘城市人民苦难生活和奋斗历史的“血和泪”的小说。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个体劳动者祥子的典型形象,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深刻地提出了城市劳动人民如何争取解放的重要问题。
(二)祥子的性格首先,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
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
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
”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
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
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
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是车上的曹先生。
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
从人物形象塑造看《骆驼祥子》悲剧意义
从人物形象塑造看《骆驼祥子》的悲剧意义摘要:老舍是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小说之一。
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来讨论祥子个人奋斗的悲剧意义。
从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入手,写实的手法对展现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后挖掘悲剧的社会意义,完成对作者写作目的和作品现代意义的双重审视。
关键词:个人奋斗者;悲剧意义;社会意义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16-01一、文献综述老舍(舒庆春1899-1966)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小说,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更是一位拥有满腔爱国热忱的“人民艺术家”。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创作生涯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小说于1936年9月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上开始连载,到1937年10月第48期全部续完,一共分成二十四个部分。
该书描写了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通过一个外号叫“骆驼”的车夫祥子的坎坷遭遇,广阔地展示了城市中处于底层的贫苦市民的生活图景。
对于这部小说各方面的研究历来都吸引着众多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也从作品本身理解到更多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二、人物塑造的真实性在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骆驼祥子》当中,写实手法对表现他的悲剧人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现实社会当中,现实主义的写法可以让广大读者产生共鸣。
他们的周围就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祥子,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艰辛的劳动。
在奋斗过程中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跌倒,这些挫折都是来自于人们的真实生活,作家通过写实的方式直接而又直观地将书中的人物和广大劳动人民联系起来。
祥子的三起三落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真实而又不重复。
这三次挫折对于祥子的内心分别起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
一次比一次狠,一次比一次伤人。
第一次匪兵连人带车地将他掳走,表现出当时社会各种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并不断混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尸 走 肉 )。 就 这 样 反 复 了j 次 ,祥 第 二 个创 作 阶段 (1930— 1936)摒 起 的作 用 作 了准 确 而 又 充分 的 揭
子 再 也 无 法 鼓 起 生 活 的 勇 气 。他 弃 以 前 “教 民 ”的 主 张 ,主 要 描 写 示 。 虎 妞 死 后 ,祥 子猛 一 看 到 “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祥子 精 神防 线 的最 终崩 塌 , 成 伤 害 影 响 之 深 刻 ,他 心 中 的 恐
不 同 的方 面 突 出 描 写 祥 子 外 貌 到 是 受 到 小 福 子 上 吊 自杀 的 打 击 , 惧 丝 毫 未减 。
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
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内涵《骆驼祥子》中祥子身上蕴含着浓郁的悲剧性,他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努力的奋斗过、抗争过,但以失败而告终。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成功塑造了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形象。
祥子作为一个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把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生活目标。
在围绕买车三起三落的过程中,祥子经历了诸多的磨难与痛苦。
祥子一次又一次向命运搏斗,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最终向命运就范。
祥子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堕落一次,也越来越接近最黑暗的地狱。
把买车作为理想的祥子最终变成了走兽,这一悲剧结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祥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悲剧内涵。
一.性格悲剧: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祥子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悲剧性结局与祥子自身的性格有内在联系,他的性格悲剧有着深刻的内涵: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抗争。
在事业上,祥子把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作为奋斗目标,他渴望凭着自己的力气过上安定的生活。
虽然这一理想很渺小卑微,但是祥子希望能实现这一愿望而完成自我实现。
无论奋斗目标是大还是小,自我实现是不易的。
祥子的性格因素内在的渗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左右着这一进程。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卖力气能吃饭的事儿几乎全做了。
”他正直忠厚、勤劳上进、能吃苦,虽然沉默寡言,但是他却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在生活上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即使病了,他也舍不得花钱买药。
可以说,当祥子性格中正的一面占优势时,祥子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奋斗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了一辆自己的车子。
这一次祥子完成了自我实现。
祥子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也在暗暗左右着祥子的命运,在积极的实现自我过程中,祥子又在丧失自我。
祥子具有狭隘保守、自私的一面。
他从不与别的车夫接触交流,独自生活在自己的封闭世界中,对世事不问不闻,在兵荒马乱的时节,祥子照常拉车,在中途明明知道事情不妙,但搁不下所谓的面子还继续拉车,结果刚买了半年的属于自己的车被匪兵抢去。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老舍的作品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一、严峻、深沉、朴实的风格,透露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这首先是由题材决定的。
作家就是要通过祥子一生的悲剧来反映黑暗的社会,这是严峻的,而作家不单从祥子物质上的贫困、更主要是从他的心理上展示人间的地狱,这又不能不是深沉的。
除了这一点,作家新的艺术处理的方式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
《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一生的沉浮为主线结构,以心理描写与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来推进故事进程;以准确、鲜明、通俗、独到的语言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事件。
二、老舍善于用多种表达手法,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典型。
老舍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和心理活动及其心理变化。
如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细节描写,“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后,他紧攥着拳头,只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托出祥子在恶势力面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
在祥子眼看无法实现买车的理想时,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了,这表现出祥子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描写,是真实而生动的。
对虎妞的心理描写也十分逼真,她对祥子是又哄又骗,对刘四是又拉又抗,性格十分鲜明,栩栩如生。
在老舍的笔下,刘囚的卑鄙自私,狡猾阴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独具艺术魅力。
三、幽默与浓郁的“京味儿”,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骆驼祥子》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学风采和大众风格。
作家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顿挫配合,读起来极富音乐美;注意人物对话的个性化,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浅析《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及她们的悲剧性
浅析《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及她们的悲剧性【中考名著人物形象】《骆驼祥子》篇祥子|《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前期不屈于生活的压迫。
健壮,固执。
有梦想,勤俭。
勤快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悲剧命运:他的妻子虎妞因为难产而死。
他所爱的小福子不堪受辱上吊而死。
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不管多么努力,要挣脱贫苦,却事与愿违。
车轮是一个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祥子的人生就像车轮一样,背负着无法逃脱的命运,慢慢走向黑暗,直到最后被黑暗所吞噬。
总体评价:祥子是一个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是全书的灵魂人物。
他个性鲜明,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追,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描绘了在当时军阀混战的黑暗背景下,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虎妞|《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她外表像“母夜叉”,粗鲁,像个男的,像黑塔似的。
生活中好吃懒做,泼辣而有心计。
是祥子心中的刺,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但她也很爱祥子,对样子有种粗野的“疼爱”。
悲剧命运: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生就一副男儿性格,性格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
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缺乏教养,粗俗刁泼。
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怨怼。
她很会打理事务,将人和车场管理得井并有条,是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
她对样子的追求大胆而又有点变态,在她的设计下,与父亲刘四爷翻,和祥子成了亲。
最终她由于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总体评价: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三十七八岁,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
新纪实·经典新读2021.0722一、《骆驼祥子》的悲剧要素与内涵悲剧由悲剧要素即悲剧事件、悲剧主角、悲剧效果构成。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为悲剧主角,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要悲剧事件,在祥子与虎妞的婚姻伦理等悲剧悖论中以人性毁灭的结局构成了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主角祥子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个性化人物,他沉默、坚韧、单纯、有生气、有骨气,早年父母双亡,而后带着热情与朝气来到北平。
那时的他刚好18岁,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但其个性在后期逐渐走向毁灭,正如书中所言,“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悲剧事件中,祥子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农村经济凋敝的时候选择了进城,以拥有自己的车为奋斗目标,“咬牙努力”,省吃俭用,但“希望多半落空”,得而复失,一无所有。
一个个灾祸、一次次失败,加上身边人的相继死亡,祥子的内心陷入挣扎,直至原本善良的人性轰然崩塌。
悲剧中充满了血腥与死亡,也充满戏剧性的自我或他我矛盾与冲突。
那一夜,“虎妞已把道儿都堵住,他没法脱逃”,在酒精壮胆与迷糊中,祥子“失身”于虎妞,“他现在成了个偷娘们的人”,也成了虎妞谋取刘四爷家产的工具。
祥子面对着一个不喜欢的女人,但又是有钱的车厂主的女儿,一个能给他而且真的给他买了车的女人,正如他所说的,他“投降”了,在内心的自我矛盾中,选择了妥协。
而后是刘四与虎妞、二强子与小福子之间的不当伦理关系给了祥子沉痛打击。
后来随着虎妞难产、小福子自杀,所有身边的人物相继死去,祥子的心如灰烬般没有了生机,丧失了最后一丝光芒。
人的悲剧,正是由于人的局限性造成的(王富仁,2001),在此表现为祥子为追求欲望对生活的妥协,如与虎妞的婚姻及对现实的无力反抗,攒了三年钱买来的车却在战乱时被大兵抢走,而后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最后因要埋葬虎妞,又无奈卖掉车子。
由此可见,老舍先生正是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事件串起了整部小说悲剧审美的效果架构。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性解析摘要:《骆驼祥子》以祥子的奋斗、挣扎和蜕变为主要线索,刻画出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罪恶行径,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图景。
这部悲剧小说不仅揭露了黑暗的社会,而且传达出老舍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有善良、奉献、坚持的美好一面,同时也有贪婪、欺骗和自私的丑陋一面,呈现了人性的多重性。
关键词:《骆驼祥子》;人性;悲剧多年来,海内外学者研究《骆驼祥子》都是围绕对旧社会的批判,通过展现当时国民的精神弱点来突出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价值,以它“笔尖滴出血和泪”的浓重深沉的悲剧性,以它凝聚着的社会思考和历史文化思考,产生着对人世的穿透心灵的震撼。
”[1]其实就在这本揭露时代和社会悲剧的小说中,老舍先生通过刻画出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也将他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化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文中,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为了生存、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有人仍然坚持自我,保持美好,而这一切都被处于当时社会的老舍先生一一见证。
一、人性的本质――对欲望的执着在《骆驼祥子》这本长篇小说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欲望所驱使,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那种超脱、淡泊的人格,这也是老舍先生对人性进行冷静的拷问之后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来自乡村的、老实憨厚的祥子,还是小说中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四爷,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团属于自己的欲望之火,祥子进入城市之后,渴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刘四爷是车厂的老板,总是想着车子的成本和收入,希望从车夫中剥削到更多;虎妞则对性欲有着极为强烈的渴望,总想着把体格健壮的祥子“据为己有”,还有二强子、阮明等等。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家老舍以深刻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却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一系列悲惨的命运,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本文将从祥子的成长经历、生存环境和人生选择三个方面去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的成长经历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
祥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北京农村家庭,自小丧父,家境贫困。
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文化知识,导致他一生难以脱离贫困。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祥子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挣扎。
他从小就学会了艰苦奋斗,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这种成长经历给祥子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使他注定要在现实的严酷环境中挣扎求存。
生存环境是祥子人生悲剧的根源。
老舍在小说中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贫苦人家的生存状况。
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社会底层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贫穷、饥饿、疾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存。
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一员,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一种无奈而压抑的生存状态。
他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尊严,做出了许多无奈的选择。
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祥子的人生悲剧渐渐显露出来,他的人生命运也逐渐失去了掌控。
祥子的人生悲剧也与他的人生选择有关。
在小说中,祥子是一个孤独、固执的人,他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他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抗争,却又无能为力。
他一次次付出努力,却总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尤其是对于与受伤残疾的大福子的关系,祥子的态度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固执。
他对大福子的爱情始终无法得到回报,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在面对现实的压迫和挑战时,祥子的人生选择总是显得过于消极和被动,这也加剧了他人生悲剧的发生。
祥子的人生悲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成长经历、生存环境和人生选择都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
浅谈《骆驼祥子》的悲剧美
与虎妞的结合使祥子又一次拉上了自己的车,只不过这一次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11]。祥子依然想努力地去拉车,去赚钱,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又不得不卖车去料理丧事。祥子的个人奋斗理想又转瞬间化为泡影!再加上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使祥子个人奋斗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与前一次虎妞的死相比,祥子这次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其突然坠入了无边的黑暗时的人生剧痛。祥子一直向往的个人奋斗的理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洋车,本来是可以实现的,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中还是破灭了。祥子感受到了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悲剧感正是来自这种任何人都害怕经受的巨大的人生失落当中。
《骆驼祥子》通过两个主人公写了两类悲剧:一类是体现在祥子身上个人奋斗的悲剧。堕落之前的祥子,“健壮、勤劳、诚实、质朴、富有同情心,干净、利落、神气,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6]。祥子失去了父母和土地后,孤身一人来到了城市,想凭借自己的年轻力壮和踏实肯干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然而,在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祥子的合理追求却以失败而告终,他的奋斗理想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作家全力写出了祥子由人变鬼、从肉体到心灵的毁灭过程,但就是这个勤劳朴实的农民的个人奋斗的理想悲剧却带给读者以更深刻的触动。
《骆驼祥子》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骆驼祥子》写成于1936年,1936年9月开始在《宇宙风》上连载,1939年由人间书屋出单行本,共24章,约15万字,它是老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佳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4]。故事取材于老舍在青岛时一位友人向他讲述的关于车夫的两件事:“一件是一个车夫买车三起三落的故事,另一件是一个车夫失车后换来三峰骆驼的故事”[5],这两个故事共同构成了作者创作《骆驼祥子》的最初动机。于是友人的故事给老舍带来了创作灵感,使他完成了这部著作,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祥子和虎妞也成为多年来人们谈论的焦点。
结合《骆驼祥子》谈悲剧美学理论的认识
结合《骆驼祥子》谈悲剧美学理论的认识第一篇:结合《骆驼祥子》谈悲剧美学理论的认识结合《骆驼祥子》谈悲剧美学理论的认识人生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它悲剧性的一面。
尽管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是人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但是人类的生活却难以甚至无法根除悲剧。
生活中往往充斥着不幸与荆棘,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失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
然而从美学上看,单单的不幸、死亡、失败与困境并不都能构成悲剧,罪大恶极之人的死亡反而是“喜剧”,即使一位好人的“寿终正寝”也只能算是一件悲事,而非悲剧。
简单来说,悲剧除了有悲感,还要有“戏剧”的作用,有一定的冲突效果,并能够由原来的悲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与领悟,甚至是解脱。
比如说,假如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在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和试验了7000多次后,放弃对电灯发明的试验,而第二天,被别人给发明了,这种冲突与戏剧性让我们从中感到惋惜,却又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的事就是一个悲剧。
关于悲剧,历史上许多美学理论家给予了许多理论解释。
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和“进化说”、黑格尔的“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尼采的“酒神精神说”以及雅斯贝尔斯的“存在悲观说”。
应该说,这些对悲剧的解释,从不同的视角对悲剧进行了分析,各有各的道理,也就是说,满足这些理论的人或事就可以构成或产生悲剧,但由于各自的哲学背景的过时,时代的发展及我们认识的进步,这些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悲剧,悲剧与这些观点并非等价关系,悲剧只是这些观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或者说这些观点是悲剧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然而就整体而言,对于悲剧的上述理论解释我更加倾向于黑格尔的“冲突说”和“永恒正义说”。
黑格尔没有把悲剧归诸于“命运”,也没有归诸于“过失”,而是认为悲剧来源于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并且只有冲突的双方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有可辩护的理由,才足以导致悲剧感。
从而解释了悲剧的构成及内在的结构,抓住了悲剧的核心。
另一方面,黑格尔向我们解释了,当具有一定的正当性,有可辩护的理由的双方由于要达到自身的合理目的而采用将对方消灭的不合理手段时,就对方而言变的就更加不合理,从而导致冲突的加剧和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4)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4)在生活现实和生命要求的巨大矛盾面前,虎妞只不过是祥子悲剧的催化剂。
即使祥子要的不是虎妞而是小福子,或者虎妞不折磨他,全心疼爱他,悲剧也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对罪恶的制度、病态的社会的控诉,对下层人民的出路的探求:祥子悲剧的意义悲剧常常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
在真、善、美与假、恶、丑,正义与邪恶的社会冲突中,前者因为力量对比的悬殊,趋于失败以致毁灭,能够激起人们悲痛愤懑的感情:对于前者的同情或者尊敬,对于后者的憎恨或者唾弃,由此产生悲剧的艺术效果和思想作用。
学者樊骏说过: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以及包括作家自己在内的人们精神上的各种痛苦,同时严肃地表达了与令人怜悯和恐惧的一切告别的愿望,期待着它们早日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就是悲剧的积极意义和巨大力量之所在,也是为什么它虽然使人难受,害怕,却又让人们所喜爱,并且难以忘怀。
即使当作品所描写的一切灾祸,苦难,失误等真的都过去了,悲剧——尤其是其中的杰出者——却能依然以其真实的描绘和严峻的思考,充满了激情的理性和散发着理性的激情,以及由此构成的悲剧性,继续给人以激动和启迪。
不仅记载于的史册上,也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
《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小说主人公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它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被普遍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
人们从作品中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发人深省的悲凉,通向现实的思考。
读者能够从小说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心情自然也就格外沉重,久久难以忘怀那悲剧作品中的人与事。
老舍把旧北京城里受人歧视的贫民车夫,塑造成性格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艺术典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