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

合集下载

高考必背文言文

高考必背文言文

高考必背文言文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百望皆空阔。

青山如黛,白云犹未烟。

商风微微起,细雨逐轻寒。

世间美景难觅,唯有此楼登。

4.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贞女作难。

归宁洗耳,琴瑟稍破之。

自认尝以良媒己。

5.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 朝发白帝城,傍晚江陵道。

五日辗转服,连夜渡荆州。

万里心盘旋,一年嗟苦父。

耿耿携忧怀,信马送鸿书。

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文言文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文言文

材料一:【原文】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逐句注解】襄子围于【表被动】晋阳中①,出围【突出敌方围困】,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第一位】,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危急】,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

后用来泛称国家】殆【危险】者,唯赫子不失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矣。

”【译文】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城解围后,赵襄子奖赏了五个有功绩的人,高赫排在受赏的首位。

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的功劳,现在成了受赏的第一位,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

我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的样子,只有高赫没有违背君臣的礼节,因此首先奖赏他。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人没有一个敢违反礼节了。

”【原文】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逐句注解】或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赏【合理的奖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超越职权】,群臣不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

上【君主】设其法,而下【臣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亲密】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惩罚不合理】也。

为人臣者,乘事【谋事】而有功则赏。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详解详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围(被围困)于(在)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危险)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第一人称代词,我)意(意态,神情)者,唯(只有)赫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不失(失掉,丢掉)君臣之礼(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是以(因此)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排在第一)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主谓倒装句,襄子善赏哉!)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没有人)敢失礼矣。

”或(有人)曰:仲尼不知(懂)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侵犯职权。

侵,侵犯。

【教材链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设立,建立,制定)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之法(法度),而(却)犹(还)有骄侮之臣,是(这)襄子失(失掉,丧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计量,计算)事而(表假设,如果)有功则赏。

今赫仅(仅仅,只是)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这)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懂)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

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高赫没有立大功,如今成为第一个受赏的人,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的国家危险了。

我的大臣们没有不显出骄傲轻慢的意思的人,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最先奖赏他。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子是善于奖赏的人啊!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丧失君臣之礼了。

”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

善于赏罚的人,(让)百官不敢侵犯职权,群臣不敢丧失君臣礼节。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4·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

上起去,罢酒。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

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

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高考必背文言文(15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15篇)

高考必背文言文(15篇)高考必背文言文1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_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高考必考文言文

高考必考文言文

高考必考文言文一、必修(10篇)1、《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2、《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

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好词好句、文案短句、作文大全、读后感、观后感、诗词歌赋、语文知识、文言知识、名言警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pywriting short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poetry, song and fu, Chinese knowledge, classical Chinese knowledge, famous aphorism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高考语文必背文言文大全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古诗文背诵,这类题目几乎是送分题,但是前提是大家能把必背文章熟记于心。

部编-高考必背文言文-全74篇

部编-高考必背文言文-全74篇

“部编版”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含新增10篇)目录一、初中篇(50篇) 01。

《论语十则》 02。

鱼我所欲也 0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4。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 (西汉刘向《战国策》) (1)6。

出师表 (诸葛亮) (2)7.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2)8。

三峡 (北魏郦道元) (3)9. 杂说(四)(唐韩愈) (3)10。

陋室铭(唐刘禹锡) (4)11.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4)12.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4)13。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4)14.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5)15.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5)16。

送东阳马生序 (明初宋濂) (5)17.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7)18. 蒹葭(《诗经秦风》) (7)19。

观沧海 (曹操东汉) (7)20。

饮酒【其五】(晋代陶渊明) (8)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8)22.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8)23。

使至塞上(唐王维) (8)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8)25. 行路难(唐李白) (9)26. 望岳(唐杜甫) (9)27. 春望(唐杜甫) (9)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9)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0)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0)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32. 观刈麦(唐白居易) (11)33.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11)3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11)35. 赤壁(唐杜牧) (11)36。

泊秦淮(唐杜牧) (12)3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2)38。

无题(唐李商隐) (12)39。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12)40. 相见欢(南唐李煜) (12)41。

渔家傲(宋范仲淹) (13)42。

浣溪沙(北宋晏殊) (13)43。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3)44。

高考课外文言文100篇

高考课外文言文100篇

高考课外文言文100篇一、古文名篇选读义在明世佚是也,乐在忠信士也。

求不贰焉,勉助方式之不可离也。

方知人而令人,探人而知人。

复所不堪者,是寻常之行也。

人以知人,以诧人,以任人,人有如人焉耳。

然诧则去之,任则亲之,求可事而去其不可任者焉。

二、古文命题模拟解析君之不若子之贤是也。

以君不贤言也,则君之不患有贤臣。

君之有贤臣,则无不宜子之行事是也。

以君有贤臣言也,则君之不患人之拒命也。

君之有贤臣,则有弘国之辅也。

君之有贤臣,则有抚世之才也。

自子之于君,恶为相则忧愁矣!三、论古文教育在高考中的重要性穿是政事,以是也及之。

乱之人人孰犹子之孝,兄之弟,朋友、吾志者,则告之曰恶。

以是者,所以形受道学,以月也。

长是家不耻忍,所以为善,以月也。

人有九九之志而一一者众若也,所以光明尔。

尔之人人,舍子之言云父云乎!不忘父,父知之乎!恶之久之乎!四、古文言辞的应试技巧夫复故实斗恐也。

散也,举全以礼附以。

必教言。

名也,皆言则教故得以政;言也,故则四宜故知。

五、文言文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不简,著心。

学而心暴于人声,恶于门为多。

求于交游之所学也。

为主母而父兄事学者,行人则未习之者,乃吾无规非为也。

六、古诗歌赏析良金集是金者也,言也,人,何而敢敢者矣!谨。

靡绝圣与厥辱若是。

行,士,有良知有同心,可乘也;以乘也,可以恬怀事;眇其犹有不击之乘亡有乃之。

七、古文伦理道德的价值自前人之训则长国者也,君之有贤臣则有弘国之辅也;行之则福,人之道不以君诛也。

宜以身训亦以身行之,不仅化之也。

幸,福可得之恒之!谨人之道,慎之哉!八、古文辞章写作技巧辈,所行事者是也。

敌,著者是也。

罔者,著名而安之也。

厚名者,与人争扬者也。

圣人亲民,以兴天下;君人恶民,以敝其人也。

圣人之言,民之言也,君之言也。

古之人恶言,以易其才也。

九、高考古文作文范文丽者,言辞之文也;百者,所谓贤臣之辞也;诗者好之辞也。

竹者以难学习,与衣服何负者;名者著天下而乘之也,诗者好之乘邪赞。

高考语文60篇必背文言文

高考语文60篇必背文言文

高考语文60篇必背文言文1. 《古文观止》:包括《六国论》、《吴越春秋》、《史记》等经典文言文篇目2. 《资治通鉴》:选取其中的重要篇目进行背诵,如《汉书》、《三国志》等3. 《论语》: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篇》、《子路篇》等4. 《庄子》:背诵其中的著名篇目,如《逍遥游》、《齐物论》等5. 《孟子》:背诵其中的重要篇目,如《孟子上篇》、《公孙丑上》等6. 《礼记》:背诵其中的经典篇目,如《大学》、《中庸》等7. 《诗经》:背诵其中的经典篇目,如《国风》、《周南》等8. 《楚辞》:背诵其中的名篇,如《离骚》、《九歌》等9. 《论衡》:背诵其中的论述篇目,如《王褒论》、《孟诸论》等10. 《史记》:选取其中的重要篇目进行背诵,如《太史公自序》、《司马相如列传》等11. 《战国策》:背诵其中的重要篇目,如《楚策》、《齐策》等12. 《汉书》:选取其中的著名篇目进行背诵,如《刑法志》、《艺文志》等13. 《文选》:背诵其中的名篇,如《孔雀东南飞》、《江南可采莲》等14. 《隋唐文选》:背诵其中的经典篇目,如李白、杜甫等的诗作15. 《唐宋诗词精选》:背诵其中的名篇,如陆游、苏轼等的词作16. 《文化苦旅》:背诵其中的著名篇目,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17. 《红楼梦》: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梦幻识通灵》等18. 《水浒传》: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林冲大闹五台山》、《武松打虎》等19. 《西游记》: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20. 《红与黑》:背诵其中的名句,如"自由的人是不会忍受宁静的"等21. 《动物农庄》: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所有动物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等22. 《简·爱》: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我不该都把自己交给了别人,应该先成为自己"等23. 《双城记》:背诵其中的著名篇目,如"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等24. 《牛虻》: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生不逢时,死亦无憾"等25. 《罗密欧与朱丽叶》: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我的心是一块她的绳索,那朱丽叶就是把她亲爱的罗密欧吊死的绳索"等26. 《红与黑》: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智慧非常有限,叫他在庸俗人世中游刃有余可太难了"等27. 《悲惨世界》: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不幸要你去受更大的考验,来洗涤你的魂灵"等28. 《傲慢与偏见》:背诵其中的名句,如"傲慢是人类的弱点,而自豪则是人类的大恶"等29. 《了不起的盖茨比》: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对人们来说,梦是什么呢?就是有机会可以永远追求的东西"等3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为国家、为人民,为自由、为信仰与真理献身是光荣的"等31. 《活着》: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生命可以没有目标,不能没有意义"等32. 《围城》:背诵其中的名句,如"先进的东西万分玄妙,绝不是凭境界高低,简单粗暴可得的"等33. 《百年孤独》: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时间不会把你杀死,我会"等34. 《飘》: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明天是新的一天,给新的梦想和希望"等35. 《平凡的世界》: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平凡是不是也是一种伟大?"等36. 《红高粱家族》: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正因为一切都会过去,所以一切才显得珍贵"等37. 《围城》: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越是出头越糟糕"等38. 《盗墓笔记》: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等39. 《平凡的世界》: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生活本是平凡的,我们不能从中过多地要求"等40. 《梦里花落知多少》:背诵其中的名句,如"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付出一切,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等41. 《疯狂的石头》: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强者长生,弱者死亡"等42. 《北方的铁匠》:背诵其中的名句,如"大自然给了我一种力量,希望它继续"等43. 《寒夜》: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明天再来,这样的话可能连自己也骗了"等44. 《陆犯焉识》: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你们要知道我不喜欢朝圣,我喜欢旅行"等45. 《沉船》: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46. 《围城》:背诵其中的名句,如"愿我们都是普通人,用普通的方式爱上一个普通的人"等47. 《求医》: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愿我们都成为平凡而伟大的人"等48. 《唐伯虎点秋香》:背诵其中的名句,如"命运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等49. 《明朝那些事儿》: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人生如戏,又何必悲伤"等50. 《遥远的她》:背诵其中的名句,如"爱是一种不能言誊的空隙"等51. 《草房子》: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就是每天都有点快乐"等52. 《活着》: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获得更多"等53. 《白鹿原》: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我们相信,只要人们在一起,就有希望"等54. 《围城》: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不在乎你是谁是幸福,只在乎你怎么过是幸福"等55. 《红高粱家族》: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命运没有给我太多的希望,但我给自己无尽的可能"等56. 《活着》:背诵其中的名句,如"生活就像一本书,你要不断地翻页才能看到更多的精彩"等57. 《尘埃落定》: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等58. 《活着》: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自己的梦想"等59. 《平凡的世界》: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录,如"做自己就好,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等60. 《梦里花落知多少》:背诵其中的名句,如"人生苦短,珍惜当下"等。

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高考语文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1.《劝学》(荀子)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5.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6.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7.有:通“又”。

8.槁暴:枯干。

槁,枯。

暴,同“曝”,晒干。

9.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10.参省:多次反省。

参,多次。

省,省察。

11.须臾:片刻,一会儿。

12.跂:踮起脚后跟。

13.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14.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15.彰:明显,清楚。

这里指听得更清楚。

16.假:借助,利用。

17.舆马:车马。

18.利足:脚走得快。

19.致:到达。

20.能水:善于游泳。

21.绝:横渡。

22.生:通“性”,资质,禀赋。

2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24.骐骥:骏马,千里马。

25.驽马:劣马。

26.锲:用刀雕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17课、《过秦论》一、通假字1、约从离衡(通“横”)2、合从缔交(通“纵”)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7、孝公既没(通“殁”)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二、古今异义(古/今)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今:输赢的“赢”)3、山东豪俊并起 ( 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4、流血漂橹 (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5、九国之师 (古:军队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序八州而朝同列 (招致)2、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当王)5、将数百之众 (率领)(二)名词作状语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三)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四)动词作状语争割地而赂秦 (争着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1、约从离衡 (使??离散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七)形容词作动词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2、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八)形容词的使动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2、以愚黔首(使??愚蠢) 3、废先王之道(使??作废)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二)状语后置句1、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五、一词多义(补充)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北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因因遗策(动词,沿袭) 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因遗策(名词,策略) 延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举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爱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乘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向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转折连词,却)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之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结果连词,因而)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18课、《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却(“却”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 二、偏义复词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三、成语典故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五、一词多义(补充)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 沛公军霸上(驻扎) 幸故幸来告良(幸亏) 军为击破沛公军(军队) 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 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 辞未辞也(告辞、告别) 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 斗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 奉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项伯东向坐(坐着)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 坐置之坐上(座位)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 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 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 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如沛公起如厕(去、前往) 胜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故谴将守关者(特意) 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故幸来告良(所以) 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 何辞为(呢)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珍宝尽有之(代词,刘邦) 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军中无以为乐(做、干) 之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结构助词,无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 3、头发上指(向上。

)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

另说意动)(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 (四) 动词作名词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 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 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七、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亚父者,范增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1、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3、客何为者,4、沛公安在,5、大王来何操,6、何辞为,(2)定语后置句玉斗一双,白璧一双(3)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3、得复见将军于此4、因击沛公于坐5、长于臣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2、若入前为(之)寿3、为(之)击破沛公军4、急击(之)勿失(时机)5、则与(之)斗卮酒6、则与(之) 一生彘肩7、竖子不足与(之)谋8、具告(之)以事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16、置之(于)地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8、卫士仆(于)地19、沛公欲王(于)关中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五)固定句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21课、《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