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高过冷度下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高压火花隙开关中气体冷却的数值模拟

第18卷第4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 o l.18,N o.4 2006年4月H I G H P OW E R L A S E R A N D P A R T I C L E B E AM S A p r.,2006文章编号:1001-4322(2006)04-0685-04高压火花隙开关中气体冷却的数值模拟*吕治辉,杨建华,张建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摘要:高温气体的冷却对火花隙开关的重复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利用流体方程、热传导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构建的方程组,对火花隙开关中高温气体冷却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了气体导热系数、粘性系数、对流及气体压强等要素对气体冷却速度的影响,得到了气体冷却的基本规律:火花隙开关内气体的冷却以传导为主;若不采用其他手段,气体在十几m s内冷却较困难;对流的作用经数十m s后才显著;气体的粘性系数对气体冷却的影响可以忽略。
可以通过选用导热系数高的气体,优化电极结构或采用吹气方法提高气体冷却速度的办法。
关键词:火花隙开关;重复运行;气体冷却;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 N242文献标识码:A气体火花隙开关结构简单,具有导通快、工作电压范围宽、导通电流大等特点,在高电压领域很早就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微波源、臭氧发生器、高功率气体激光器、冷等离子体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急需高重复频率的脉冲功率电源,而开关是这些重复频率的脉冲功率设备中最关键的器件之一[1]。
一般情况下,恢复特性的限制使得气体火花隙开关在不吹气时最高重复频率仅数十H z[2]。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认为开关导通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和高温气体是影响开关恢复速度的主要因素,后者尤为重要,温度影响的实质是气体分子密度的影响[2-3]。
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就对火花隙开关内气体的冷却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于理论上的分析,由于方程组的复杂性,一般只限于对传导的讨论[4-5]。
气体火花隙开关中等离子体的密度通常远小于气体分子数密度,因此等离子体对气体冷却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加热上升管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关键 词 :C X . ;过 冷 流 动 沸 腾 ;空 泡 分 布 ;两 流 体 模 型 F 44
中 图 分类 号 :TL 3 3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3 —1 5 ( 0 6 7 1 5 —0 4 8 1 7 2 0 )0 — 3 3 6
S m u a i n o e tc lu wa d s b c o e o lng fo i i i l to f v r i a p r u 。 o l d b ii l w n a p pe
l c lt — h s l w a a t r v i r c i n a d b b l ie o a WO p a e fo p r me e s( o d f a t n u b e sz )we e c l u a e y u i g t e c mp t to a o r ac lt db sn h o ua in l
fui na c od CFX4 4。i i h at r li e f ca fe t a e n a t e — i nso lt — l i l d dy mi s c e . n wh c l e a nt r a i le f c s b s d o hr e d me i na WO fu d
m o e e e a c un e f . d lw r c o t d or A s nstv t na y i o he dif r nc m e ho e ii iy a l ss f t f e e e t d, i e f ca f r e a bu l- nt r a i l o c nd bb e i d e ur e e a b bl ie wa a .The m e h d f u i g t n uc d t bulnc nd ub e sz s m de t o o s n he CFD o or r d c i n o Ub c de f p e ito f S - c old b l l w n a pi a s a ihe . he r dit d a e ald s rb i s o o d r c i n s owe o e oi ng fo i pe w s e t bls d T p e c e lt r i t i uton f v i fa to h i d e e l n g e m e t w ih t e s e e t tl w o d f a ton,bu o e ha a g rdif r n e a ghe xc le ta r e n t he m a ur m n s a o v i r c i ts m w tl r e fe e c thi r v i r c i n ve tc lup a d s b c old b ii l w . h e c e a e a s rb i fva o e o iy o d fa ton i r ia w r u — o e o lng fo T e pr dit d l t r ldit i utonso p rv l ct a bb e d a e e e e n ts ts a t r .The r s t ho e ha e s na l bb edim e e od la d nd bu l im t rw r o a if c o y e uls s w d t ta r a o b e bu l a t rm e n m o eig o d ln fbub e c ls e c n e r n o d b e e s r ori p o n a c a i n a c a y bl oae c n e a d t a i g w ul e n c s a y f m r vi g c l ulto c ur c .
蒸汽发生器二回路过冷沸腾的数值模拟

实验数 据对 比 , 验证 了 R P I 模 型 用 于低 流 速 过 冷 沸 腾 模拟 问题 的适 应 性 ; 采 用 修 正后 的两 流 体 模 型 对 大 亚湾 9 0 0 MW 压水 堆 核 电站蒸 汽 发 生器 二 回路 的
摘
要: 为深入研 究核 电蒸汽发 生器二回路 侧汽液 两相 的沸腾 传热和 流动特性, 采用
R P I 模 型对过 冷 沸腾 区域 壁 面 的 热 流 分 配进 行 划 分 , 以此 修 正 C F D 程 序 中的 两流 体 模 型, 并利 用 文献 中的 实验 结果 验证 了修 正后 模 型的 适定性 . 最后 以大 亚湾压 水堆核 电站 为
算 模 型 对 其 进 行模 拟 . R P I 模 型通 过 计 算 气 泡 的参
1 理 论 模 型
1 . 1 相 间热量与质量的交换
在过 冷 沸 腾起 始 点 , 主 流 温度 仍 低 于 流体 的饱 和温度 , 流道 壁 面 开 始 出 现 气 泡 时 , 液 相 向气 相 转
作者简介 :张小英 ( 1 9 7 3 一 ) , 女, 教授 , 主要从事核 电安全技术与理论研究. E — m a i l :z x y l 1 1 9 @s c u t . e d u . c n
和简化 , 并将该模 型 的模拟结 果与 B a n o l o me j 等u 的
的设备之一. 在蒸汽发生器二 回路 的预热段 易出现 过冷 沸腾 . 由于过 冷 沸 腾 区 域 内不稳 定 的两 相 流 动 径向存在较大 的温差 , 导致两相 之间出现热力学与 动力 学不 平衡 , 有 可能 引发 自然 循环 系 统不稳 定 性 . 文献 [ 1 ] 通 过实 验研 究 了 自然 循 环 系 统 中过 冷 沸 腾 流动 的不 稳 定 性 , 文献 [ 2 ] 基于 R E L A P 5程 序 分 析
高温高速气流逆流喷雾冷却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排气 系统 是 舰船 最 主 要 的 热 源 , 是舰 船 产 生 强 烈红外 辐射 的 重要 原 因 , 效 降 低 发 动机 排 气 有
3 t
+ a 一 z+ 5 。 去(3)s 却 z a. . + z ‘
() 1
温度 是减 少舰 船 红外 辐 射 、 强 舰 船 生存 能 力 的 增
散 相 的控 制 方 程 为
分布 的影 响 , 舰船 发 动 机 排气 降温 系统 的研 究 为
提供理 论依 据.
1 控 制 方 程
1 1 连 续 相 控 制 方 程 .
{一 一 t f … % N , ) /,+ /
Vo1 3 No. .4 1
Fe . 2 l b O0
高温 高 速气 流逆 流 喷雾 冷却 的数 值 模 拟 与 分 析 *
袁 江 涛 。 杨 立” 金 仁 喜 , ,
( 军 工程 大 学船 舶 与 动力 学 院 ” 武 汉 海
张 健 ”
4 0 3 ) ( 军潜 艇学 院 青 岛 2 6 7 ) 3 0 3 海 ’ 6 0 1
流 中喷入水 雾后 的雾 滴运 动轨 迹 、 相速 度分 布 、 气 气相 温度分 布 等大 量 信 息 , 分 析 了水 雾 喷 射 夹 还 角 、 滴初始 粒径 、 流量 的变化 对气 相 出 口温度 雾 水
著名 的商 业软 件 中( F UE 如 L NT)使 该模 型广 泛 ,
用 于 工 程 模 拟 ] 视 雾 滴 为 球 形 颗 粒 , Ma — 。. 则 g ns u 力为 0 忽 略雾 滴 与 气 流 之 间 的辐 射 换 热 , , 离
温度分布的影响很大.
关 键 词 : 相 流 ; 流 喷 雾 ; 流 ; 热传 质 ; 算 流 体 动 力 学 多 逆 气 传 计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管内过冷流动沸腾CFD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尚泽敏;杨立新;袁小菲;刘伟;刘余;蒋汀岚
【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
【年(卷),期】2022(56)3
【摘要】采用CFD方法对燃料组件进行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研究使用STAR-CCM+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壁面沸腾模型对管内过冷流动沸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壁面温度、主流温度及空泡份额的分布。
基于实验结果对网格模型、湍流模型、壁面沸腾模型及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参数设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并非网格量越多结果越准确,加热面第1层网格的高度对结果影响显著。
湍流模型和曳力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非曳力中的湍流耗散力及升力对结果影响较大。
Li Quan或Hibiki-Ishii汽化核心密度模型与Kocamustafaogullari气泡脱离直径模型组合对壁面温度及空泡份额的计算较准确。
本研究可为反应堆燃料组件内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10页(P457-466)
【作者】尚泽敏;杨立新;袁小菲;刘伟;刘余;蒋汀岚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33
【相关文献】
1.垂直下降流动管内过冷沸腾的实验研究
2.泡核沸腾两相CFD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3.用CFD方法评价低压过冷沸腾相间传递模型
4.竖直圆管内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
5.受热管内流动过冷沸腾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理论解释及数值模拟方法

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理论解释及数值模拟方法一、引言高温高速湍流流动是指介质在高温和高速条件下出现湍流现象的流动过程。
这种流动现象在航空航天、能源转化、燃烧和化学反应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理解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的机理以及采用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这些流动过程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二、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理论解释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的理论解释涉及到湍流的起源、湍流的统计性质以及湍流的能量传递过程。
目前存在多种湍流理论模型,如光照湍流理论、能量谱理论和动能传输理论等。
湍流的起源主要是由于流动中的速度梯度引发的不稳定性产生的。
在高温高速条件下,速度梯度的变化更加剧烈,从而使得流动更易产生湍流现象。
湍流的统计性质包括宏观观测量和微观观测量。
宏观观测量可以通过湍流动能的分布和统计参数来描述,而微观观测量则需要了解湍流中的小尺度结构和统计信息。
湍流的能量传递过程是湍流能量从大尺度向小尺度传递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湍流的能谱来描述,能谱将湍流能量和空间尺度联系起来。
对于高温高速湍流流动,湍流能量的传递过程往往更为复杂,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值模拟方法来加以分析。
三、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高温高速湍流流动时,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直接数值模拟(DNS)、大涡模拟(LES)和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等。
直接数值模拟(DNS)是一种精确模拟湍流流动过程的方法,可以完全解析湍流中的小尺度结构。
然而,由于高温高速湍流流动的复杂性,直接数值模拟的计算量较大,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的支持。
因此,直接数值模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较大。
大涡模拟(LES)是一种介于直接数值模拟(DNS)和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之间的方法。
在LES中,较大尺度的湍流结构直接求解,而较小尺度的结构则通过子网格模型来模拟。
这种方法可以在更小的计算量下获得湍流流动的一些重要特征。
液氮流动沸腾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数 值 模 拟
中图分 类号 : B 6 T 6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6 1 ( 0 )40 1 —5 10 . 6 2 a h m a i a o ln e h o o y v lp n fm t e tc lm de i g t c n l g f r fo b i ng o i u d n t o e o w o l f lq i ir g n l i
摘 要 : 已有 的针 对低 温流 体 的数 值 模 拟 进 行 了总结 , 对 比较 了可 用 于 液 氮流 动 沸腾 的数 学模 型 , 出数 值模 拟液 氮流 动沸腾 中尚待 解决 的 问题 , 对垂直 环行 管道 中的 液氮流 动 沸腾 进行 了数 值 指 并
模拟。
关 键 词 : 氮 流 动 沸 腾 液
wa e f r d s p r o me .
K e r s:lq i i o e fo bol d l g; ah ma ia d l g tc n l g y wo d i u d n t g n; w ii mo ei r l ng n m t e t lmo ei e h oo y c n
1 引 言
传热 , 即拟 合 实 验 参 数 得 到 换 热 系 数 的经 验 关 系 也 式 。随着 工业技 术 的快 速发展 , 温系统 对低 温流体 低
的 换 热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 , 要 全 面 了 解 低 温 两 相 流 需
低 温流 体广 泛 应 用 于 各种 低 温 换 热设 备 中。在 最 近几 十年 里 , 温 流 体 的应 用 领 域 不 断扩 展 , 低 不仅
A b t a t S me n wn s r c : o k o mahe tc l t ma ia mo ei g e h o o is o c y g n c l d d ln t c n lg e f r r o e i f ui we e u ma ie . r s m rz d M ahe tc lmo l ha a e u e o smult o o ln flq i ir g n we ec mp r d,s me p o — t ma ia des t tc n b s d t i a ef w b ii go i u d n to e r o a e l o rb l mst e ov d wee p i td o t S mu ai n fr fo b ii g o to e n a v ria n u a ha n l e o be r s l e r o n e u . i lto w oln fni g n i e tc la n lr c n e o l r
高压流体过冷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

r s l h w a e e i n o v o st r ig p i t f l t mp r t r o g w t o i cin,whc e n tae e u t s o t t h r a b iu u n n o n l e ea u e a n i f w d r t s h t s o wa l hl e o ih d mo s t s r
பைடு நூலகம்
( .N vlMit yC mm sayU i o 1 eerhIstt, h n4 0 6 H b i rv c ,C ia 1 aa la o i r nt f 9 R sac ntue Wu a 3 0 4, u e Poi e hn ; ir s 7 i n 2 .Wu a n hpD s na dR sac ntue Wu a 3 0 4, bi rv c ,C ia h n2 dS i ei n eerhIstt, h n4 0 6 Hu e Poi e hn ) g i n
孙 霖 ,姜 勇 ,周 爱 民 ,陈 剑
4 06 ;2 3 0 4 .武汉第二 船舶设计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0 6 ) 30 4 ( .海军驻 7 9所军事代 表室 ,湖北 武汉 1 1
摘要 : 在二流体模型基础上 , 采用 R I 型计算 加热壁面 的相 间质量传输 , P模 对竖 直圆管 内高压流体 过冷沸腾 流动过 程进行数值模 拟 。研究发现 : 壁面温度沿流动方 向有 明显 拐点 。根 据壁 温变化 趋势 可 以判 断 , 转折点 位置 即为过 冷沸腾起 始点 ; 内流体 速度的增长 曲线并不是 简单 单调递 增 的过程 , 管 而是 速度增 长 由刚开始 的缓慢 上升 到急剧
第3 9卷 第 1 0期 21 0 1年 l 0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中
下角标 k 和 j 为相标记, 取 L 或 g 时分别代 、 、 v、H 、 ! 、 k!和 S 分别表示
jk
采用双流体 模型
表液相或气相;
分析了高压过冷沸腾中气液两相流局部参数分布特 性。随后较多研究者对过冷沸腾进行了数值模拟及 实验的研 究
[ 4 11]
体积分数、密度、速度矢量、焓、有效黏性系数、 有效热导率及源项 ; 、 Fkj 和 Q kj 分别为相间的质
Received date: 2009- 09- 21. Corresponding author: Prof . M A O Y u, maoyu@ cu p edu cn
第3期
窦从从等 : 高压高过冷度下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Qk j +
jk
581
H k+ Sk
e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art olom ej 等[ 1] 较早对垂直管中高压水过冷沸 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Kurul 等
1 2 4 相间能量传递 气液两相间的能量传递为 经过相界面面积 A L g 的传热速率, 计算式为
QLg = hLg A L g T g - T L ( 10)
Pressure / M Pa 4 5 5 4 6 4 5 4 6 4 6 4 6 4 6 4 6 4
气相温度设置为饱和温度 , 假定在相变过程中 保持不变 , 壁面加热引起的源项只在液体相能量方 程中考虑。液体相能量方程的源项为
Abstract: T he subco oled boiling flo w of w at er in a vert ical tube under hig h pressure and hig h subco oling condit ion w as numerically sim ulat ed using t he tw o f luid model, in w hich t he bubble diam et er m odel w as a key facto r t o describe t he subcoo led boiling pr ocess T he inf luence of bubble diam et er on t he w all heat tr ansf er w as r evealed by co mparing dif f erent bubble diamet er m odels, and t he model suit abl e f or high pressure w as det ermined T 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and w all heat f lux o n the f low and heat transf er charact er ist ics w as invest igat ed T he calculat ion result s show t hat the bubble depart ure diamet er decreases w it h increasing pressur e, w hich leads t o the incr ease in t he proport ion of sing le phase co nvect ive heat tr ansf er and the decr ease in t he surf ace heat t ransf er coef ficient M or eov er, t he ex tr em ely no nunif orm dist ribut ion of bubbles str ong ly depends on t he characteristics o f hig h pressure and high subcooling Bubbles ar e aggr eg at ed near t he w all w it h t he increase of w all heat flux , w hich has significant inf luence o n heat t ransf er charact erist ics of subcooled bo iling pr ocess. Key words: t w o fluid model; subcoo led boiling flow ; bubble diameter; surf ace heat t ransf er coef f icient 腾流动 , 较为常见的工况是管内介质的压力较高且 初始温度较低, 目前针对此领域内过冷沸腾传热的 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深入研究高压高过冷度下沸腾 及气液两相流的传热特性, 进一步了解沸腾传热机 理 , 对于提高系统的传热性能及优化系统设计都具
引
言
在石油、化工、能源及动力等工业领域 , 过冷
流动沸腾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热方式得到广泛应 用。其中石油化工管式加热炉炉管内介质的过冷沸
2009- 09- 21 收到初稿 , 2009- 10- 21 收到修改稿。 联系 人 : 毛 羽。 第一 作 者 : 窦从 从 ( 1982 究生。 ) , 女, 博 士 研
c uL T W - T L kL
L pL
1- A q
( 4) ( 5) ( 6)
c
f A q TW - T L h fg
Qe = nf
∀ 3 d 6 bW
g
壁面总热通量为
QW = Qe + Q q + Q c ( 7)
1
双流体模型及过冷沸腾模型
双流体模型假定气泡相与流体相为相互贯穿的
1 2 2
相间动量传递
SL = Lg
h fg
( 11)
1 2 5
气泡脱 离直径
正 确预 测气泡 脱离直 径
[ 12]
于相间的质量 传递引起的相间动量传 递及能量传 递。为使方程能够封闭 , 需要补充相间传输项的关 系式, 以描述过冷沸腾过程中气液两相之间质量、 动量及能量的交换。 1 2 过冷沸腾模型 1 2 1 壁面热通量划分模型 [ 14 15] 在过冷流动沸 腾过程中, 气泡产生以前, 固体壁面完全被液体覆 盖 , 传热机理为单相对流传热。随着气泡不断在汽 化核心位置处形成、长大并脱离壁面 , 周围的冷液 体补充到气泡所占据的区域 , 瞬间被加热升温 , 存 在蒸发传热和激冷传热两种不同的机理。所以固体 壁面上的热通量分为 3 部分 : 蒸发热通量 Q e , 激 冷热通量 Q q 和液 体与 壁面 间的 单相 对 流热 通量 Q c 。热通量的计算式分别为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bcooled boiling flow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subcooling condition
DOU Congcong, MAO Yu, WANG Juan, WANG Jiangyun
( Colleg e of Chemical Eng ineer ing , China Petr oleum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2249, China)
jk
, 多 是针对 一些低 压低 过冷度 工
量、动量和能量传输项 ;
vk 和
jk
H k 分别表示由
况。通过相关理论及实验的研究, 逐步认识到气泡 直径作为过冷流动沸腾模型的关键参数 , 包括气泡 脱离直径及主流区气泡直径。气泡直径大小不同 , 两相相界面浓度必然发生变化 , 形成两相间输运特 性的差异 , 也就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起到显著影响。 孙奇等
动量守恒方程
t
k k k
v
+ !
k k
v k vk =
k
k
g - !pk +
jk k
!
e ! ! vk + ! vT k k
+ Fkj +
v
( 2)
时 , 传质方向为从气相到液相, 气体冷凝。当液体 过热时 , 传质方向为从液相到气相, 液体汽化。式 中 , h Lg 为相间传热系数 , 根据 Ranz M arshall 关联 式获得 ; T s 为液体饱和温 度, 作为当 地压力的函
Inlet t emperat ure /∃ 200 200 200 210 220 200 200 200 200 Inlet subcooled Heat flux /∃ / kW m - 2 60 70 80 60 60 80 80 80 80 345 6 345 6 345 6 345 6 345 6 380 16 449 28 518 4 587 52
气液两相间的动量传递可
以通过相间作用力描述 , 主要考虑曳力 Fd 、升力 FL 、湍流耗散力 FT D 及壁面润滑力 FW 。 相间总作用力
FL g = Fd + FL + FT D + FW ( 8)
1 1 基本控制方程 连续性介质, 建立两相各自的控制方程 , 两相之间 的相互作用通过控制方程中的相间传输项来描述。 每一相的基本控制方程包括质量、动量及能量守恒 方程 , 具有如下的形式: 质量守恒方程
第 61 卷 第 3 期 2010 年 3 月
化 工 学 报 CIESC Journal
Vo l 61 N o 3 M arch 2010
研究论文
高压高过冷度下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
窦从从, 毛 羽, 王 娟, 王江云
(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 , 北京 102249)
摘要 : 采用双流体模型对高压高过冷度下垂直圆管中 水的过 冷流动沸 腾进行 了数值 模拟。通过 对比不 同气泡 直 径模 型 , 揭示 了气泡直径对于壁面传热方式的影响 , 确定了 适合高压 工况的 气泡直 径模型。考 察了压 力及壁 面 热通量对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 计算结 果表 明 , 压力 增加 气泡脱 离直 径减小 , 单相 对流传 热所 占比例 增加 , 表面 传热系数减小。高压高过冷度特征决定了气泡 相分布 极不均 匀 , 随着热 通量的 增加 , 壁面 附近容 易形成 气 泡的密集 , 对过冷流动沸腾中的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 双流体模型 ; 过冷流动沸腾 ; 气泡直径 ; 表面传热系数 中图分类号 : T K 12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438- 1157 ( 2010) 03- 0580-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