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大物流管理理论有足够的认知,为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后续课程为《理货业务》、《集装箱码头业务管理》、《港口库场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港口装卸工作组织》、《船舶代理业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企业管理一般业务内容和流程;2.掌握必需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3.了解仓储、配送企业的一般业务内容和流程;4.具备物品、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能够对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做出调查与分析、对物流客户进行服务管理;2.能完成与包装、装卸、搬运、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相关的工作,并对这些作业做合理化的设计;3.能够完成企业一线运营管理工作;4.能够收集、处理管理物流信息。
(三)素质目标1.具备团队协作意识;2.具有人际交往意识。
三、参考学时参考课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建议进行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
(二)评价方法引入行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建设课程在线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
(三)教学条件1.实验实训条件建议2.师资条件教师应来自于港航企业的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整个物流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实际状况和教材的内容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内容。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42109使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课数学时数:64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均比较强的一门课程。
通过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而且要能熟练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导课程为物流学概论、管理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等。
后续或并行课程为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所以讲授教学、专题讨论为教学手段。
64课时中,52个课时讲授,10个课时专题讨论,最后2个课时为考核。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外,全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具体目标包括:了解物流信息技术概论、初步掌握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物理电子商务、GIS技术、GPS技术、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重点学习物流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专题讨论,具备一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1章 物流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物流信息1.2 物流技术与信息系统1.3 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数据、信息、物流信息、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掌握物流信息的特点和作用。
3、了解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容。
第2章 条码技术2.1 条码技术和条码2.2 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2.3 条码的识读2.4 条码在物流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条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熟练掌握条码的定义、结构、编码规则和应用。
3、掌握条码扫描设备的使用。
4、了解条码应用标准及条码技术在物流上的具体应用。
第3章 射频技术3.1 射频技术概述3.1.6 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3.2 EPC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射频技术和电子代码技术的概念、系统构成、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等知识。
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物流信息技术1:前言本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需要,并具备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与研究的能力。
2:课程目标2.1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 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2.3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技术;2.4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3.1 物流信息技术基础3.1.1 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1.2 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3.1.3 货物跟踪与定位技术3.1.4 无线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3.2 物流信息系统3.2.1 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2.2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原理3.2.3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3.2.4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3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3.3.1 物流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3.3.2 物流信息技术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3.3.3 物流信息技术在订单管理中的应用 3.3.4 物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4:教学方法4.1 理论课程讲授4.2 实验操作与模拟实训4.3 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4.4 学生小组讨论与报告5:评价标准5.1 平时成绩5.2 课程作业5.3 实验成绩5.4 学期项目与报告5.5 期末考试【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教材及参考书目清单2:实验操作与模拟实训教材3: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指导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流:指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技术手段。
2:信息技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总称。
3:供应链管理:指在产品的生产和交付过程中,通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参与方的活动,以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的方式,实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与优化。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作者:————————————————————————————————日期:《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学分:3学时:54制定人:批准人:二、课程的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2、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流1、课程定位《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
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 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 解决定位、信息查询;6) RFID 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广西商业学校《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物流企业管理实务》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物流企业可户服务管理、物流企业人员管理、物流企业设备管理、物流企业货品管理等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物流企业基层管理的初步能力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的系统管理模式与方法,使学生能在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中从事实务操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物流企业的涵义和类型、物流企业管理的定义和要素;2. 了解物流企业营销的含义、任务;3. 了解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内涵、要素及衡量;4. 了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内容以及绩效评估;5. 了解物流企业设备管理的内容,掌握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方法;6. 了解物流企业货品管理中常用的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货品防霉的常用方法;7. 了解物流信息的定义、作用、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8. 了解物流企业成本的概念、构成、分类以及成本管理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1. 专业能力:具有物流行业管理理论中的基础知识,了解物流企业管理工作规律,具备物流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
2. 方法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中客户服务、设备维护保养和货品管理分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 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一)基础模块1. 物流企业管理概述(1)物流企业(2)物流企业管理2. 物流企业营销管理(1)物流企业营销概述(2)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和营销模式3. 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管理(1)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内涵(2)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衡量和控制4. 物流企业人员管理(1)物流企业人员管理概述(2)物流企业人员的绩效评估5. 物流企业设备管理(1)物流企业设备概述(2)物流企业设备的保养与维护6. 物流企业货品管理(1)货品分类(2)货品的安全要求7.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1)物流企业信息管理概述(2)物流企业信息安全维护8.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1)物流企业成本概述(2)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二)选用模块1. 物流企业管理环境和企业文化2. 仓储中心岗位人员和物流企业运输作业规范与作业流程3. 物流企业的5S管理4. 物流设备的检查与修理5. 货品的虫害、霉变防治(三)实践教学模块1. 物流组织结构设计能力的训练2. 绩效考评方法能力的训练3. 开展5S活动程序的训练4. 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的训练四、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以课本为主体,课堂上以释疑,讲解基本原理、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顺畅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物流管理问题;2. 具备物流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操作;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和协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出新的物流管理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 物流基础理论: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物流作业流程:讲解物流作业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购、库存、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3. 物流信息系统: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4. 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风险管理等;5.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2. 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3. 独立完成作业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4.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物流作业流程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介绍和培养学生对物流运作和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优化、运输与仓储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供应链策略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2. 掌握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配送和售后服务等;3. 熟悉运输与仓储管理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包括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仓库布局和管理等;4.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用,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5. 了解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和策略,包括供应链设计与协调等;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1. 物流管理概述- 定义物流管理及其作用- 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2. 物流运作与优化-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生产与制造管理- 配送与运输管理- 售后服务与逆向物流管理3. 库存管理与仓储技术- 仓库的布局与设备选择- 仓储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 仓储安全与风险控制4.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电子商务与物流跟踪技术5. 供应链管理与策略- 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 供应链设计与协调- 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个人作业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来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个人作业(30%):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个人作业;3. 课程论文(20%):对某一物流运作环节或企业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并撰写论文;4. 期末考试(30%):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六、参考书目1. 《物流管理导论》(李宁著)2. 《供应链管理与实践》(陈海平著)3. 《现代物流管理》(冯威著)4. 《物流信息系统与应用》(周国栋著)以上是《物流管理》课程的标准,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物流管理的原理和实践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课程归属: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计划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分一、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着职业能力教育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面向工作一线、立足岗位流程、注重综合素质、突出应用、强化物流实践、培养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实践课程和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内容设计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应用能力。
根据企业对专业的要求,本课程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表单员、信息员、仓管员、理货员、配送员、运管员、调度员、报关员、报检员、客户服务员、结算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岗位。
本课程的主要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后续课程有企业经营与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校企合作开发共同培养。
(一)以就业为导向顺利就业是大学生求学的重要目标。
学生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反映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着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设置及内容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物流信息管理》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中突出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以应用为目标本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地区和企业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物流企业基层作业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流程和相关策略,为将来从事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流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原理;3. 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核心功能;4. 学会运用物流策略和技术工具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5.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
2. 物流体系与基本原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以及库存管理、供应链协调等原理。
3. 物流管理流程订单管理、运输计划、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流程及其关键环节。
4. 物流策略与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跨国物流、绿色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
5. 物流绩效评价与优化物流成本、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的评价与优化方法。
6. 物流风险管理天灾人祸、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7. 物流管理案例分析实际物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典型企业物流管理的案例研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物流企业,亲身体验物流管理的实际运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定期的知识测试。
3. 项目报告:学生可根据实际案例或企业调研,撰写物流管理相关的项目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综合性考核。
六、参考教材1. 张力,卢旺达编著. 《物流管理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均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但要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于企业实践,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物流大讲堂、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后续课程有企业经营与供应链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2)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3)了解物流软件分类和主要软件;(4)掌握几种重要的信息技术;(5)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
2.能力目标(1)具备利用有关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能力;(2)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了解物流软件分类和主要软件;掌握几种重要的信息技术;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
(4)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跟踪、处理、以及管理物流信息;(5)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6)熟悉仓储、运输、货代、客服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构架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信息流程;(7)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等标准中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支持;(8)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制订策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1)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2)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6)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
三、参考学时64学时四、课程学分4个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1物流信息技术采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应用。
本文将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探讨。
一、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目标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标:1、增强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各种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物流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数据管理等。
2、物流信息系统:介绍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功能,如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等。
3、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4、物流信息安全:介绍物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等。
5、实验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方式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验和模拟等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3、项目实践: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品评价和平时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总结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掌握和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学院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号: 20641 课程名称: 物流管理开课系: 商务系制订人:审核人:批准人:2019年 8月21日制(修)订学院《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物流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在我们呈现高歌猛进之势,现代物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利润源和竞争资源,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最具特点的行业。
学生应掌握本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
适用专业:经管类及其他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开课系:经管系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二、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本节课共14章,主要有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物流类型、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与配送中心、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现代的概念与理论基础2、现代物流的特点3、物流职能的内容与实现方式教学重点:现代物流的含义,现代物流的职能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的定义及内涵2、了解现代物流的形式及其发展3、了解现代物流的职能4、掌握现代物流合理化的目标第二章物流系统教学内容:1、物流系统的定义2、物流系统性要求教学重点:系统物流系统物流系统评价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系统的特征2、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和物流系统的构成3、阐述物流系统性要求的理由第三章物流类型教学内容:1、物流不同类型2、第三方物流3、国际物流教学重点:社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教学要求:1、了解现代物流的不同类型2、懂得第三方物流的概念3、懂得第三方物流是如何创造价值的4、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第四章包装教学内容:1、包装概念2、包装材料容器机械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4、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教学重点:包装包装机械设备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绿色包装集成包装教学要求:1、掌握包装的概念2、掌握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机械知识3、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4、了解绿色包装和集成包装第五章装卸搬运教学内容:1、装卸搬运的特点概念2、装卸搬运合理化3、装卸搬运机械教学重点:装卸搬运教学要求:1、明确装卸搬运的概念和特点2、熟悉装卸搬运的分类和方法3、掌握装卸搬运的原则和合理化4、熟悉装卸搬运合理化5、了解装卸搬运机械及选择第六章运输教学内容:1、运输的概念作用2、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教学重点: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技术运输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约运输的概念、各种运输方式的分类和作用2、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技术3、了解字物流运输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决策方法第七章仓储保管教学内容:1、仓库保管概念2、仓库保管3、仓库温度管理4、仓库库存合理化教学重点:仓储仓库货物养护零库存教学要求:1、掌握仓储保管的概念,了解仓储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2、仓库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3、掌握仓库管理的基本制度4、掌握仓库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方法5、掌握仓储货物保养和维护的基本知识6、掌握库存合理化和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八章物流加工教学内容:1、流通加工概念2、流通加工地位作用3、流通加工类型方式教学重点: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合理化教学要求:1、明确流通加工的概念和其与一般生产加工的区别2、明确流通加工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熟悉流通加工的类型和方式4、掌握流通加工的合理化要求了解流通加工的管理和可行性分析第九章配送和配送中心教学重点:配送配送中心分拣作业自动分拣机自动化立体仓库教学要求:1、掌握配送和配送中心的有关概念2、掌握配送计划的制定3、掌握分拣作业和车辆装配的操作4、掌握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和订单的管理5、了解配送中心的种类和配送中心的种类第十章企业物流管理教学内容:1、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2、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教学重点: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趋势教学要求:(1)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2、了解企业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4、了解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第十一章物流成本管理1、活动推广的定义2、活动推广的作用3、活动推广的要点和形式教学重点:物流成本管理第三利润源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控制教学要求:1、理解物流成本与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2、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3、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方法4、掌握物流成本的计算第十二章物流客户服务教学重点:物流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要求:1、明确物流客户服务的概念2、掌握物流客户服务重要性3、说明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4、掌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第十三章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内容:物流信息教学重点: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技术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管理的概念特征2、了解物流信息的分类,熟悉工作原理及应用3、掌握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功能4、第十四章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1、供应链概述2、供应链管理的步骤教学重点: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供应链的概念、特征和类型2、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实施步骤3、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四、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总学时:48五、成绩考核方法本课程考试由日常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物流规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因此,为了培养具备优秀物流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各个高校和相关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首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应该包含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需要学习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课程标准应该包括物流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的技术和工具越来越多,如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备、运输工具等。
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另外,课程标准还应该包括物流管理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方式,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技巧。
此外,课程标准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
因此,课程标准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的来说,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各个高校和相关机构能够不断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为培养更多优秀物流管理人才做出贡献。
《物流信息化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化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1 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综合处理物流主干业务的应用性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收尾课程。
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物流职业应具备的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的能力,达到现代物流各专门化方向中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物流信息化管理》课程是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之上的,以《物流产品营销服务》、《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仓储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信息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和《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开设为条件的专业收尾课程。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现代物流主干业务中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为课程主线索,采用并列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充分考虑了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活动包括管理:订单信息管理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货代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内容。
每个项目都以任务模块为单元来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要求贴近现代物流岗位工作实际,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并将就业上岗后可能遇到并需要解决的物流信息技术问题设计为项目活动,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模拟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等标准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4 课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在信息系统的平台处理物流主干业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自动化立体仓库、甚至是供应链方面的信息管理的工作,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等标准中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意识,为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编码:310126
课程类型:B(理实一体化)
开课部门:工商管理系
规定课时:32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
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 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
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设定的。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侧重于实践的操作。
本课程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分析,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实际内涵,以及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训操作,加强学生对每一个主要物流业务岗位作业的了解和掌握,理解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
3.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图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育创业意识为导向,以岗位任职资格为标准,以校内实训软件为平台,
以提升职业素能为根本,其中课程内容方面,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
(2)课程设计思路:
与物流行业的七大岗位方向密切结合,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按照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将模块进行细分,明确了各个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状况。
共整合成为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2《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安排总共32学时,五个模块又细分为九个子项目:有理论有实践,其中实践部分包括九项操作任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网络技术
(2)掌握GPS、GIS、RS技术
(3)掌握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
(4)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技术
2.能力目标
(1)具备岗位群的共性能力
(2)具备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3)能够利用EDI的能力
(4)会运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
(1)懂得诚实守信
(2)懂得爱岗敬业
(3)懂得团队合作
(4)懂得职业抗压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
本课程教材要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尽量采用项目化组织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必要时可以使用体验式的自编讲义。
参考教材:
《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张天明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物流信息管理》郑春藩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物流信息管理》张旭梅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2.教学方法建议
1)本课程应注意将理论知识学习贯穿于实践项目中,循序渐进。
2)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对难点的理论需要组织讨论与分享。
3)课程知识点比较多,通过实际的典型案例讲解,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系统管理模式。
3.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的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程作业、上机考核、项目完成效果等方式,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本课程评价引进企业兼职教师进入评价团队。
备注:1、如学生在完成课程综合实战项目时有抄袭或提供给他人抄袭的现象,抄袭者与被抄者一律按重修处理。
2、每个子项目都要有考核标准。
五、课程教学资源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议
2.师资条件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教学经验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操作经验。
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课程设计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还应具备较强的施教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承担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讲师(经济师)职以上称;主要承担物流信息技术部分(条形码、无线射频、电子数据交换、3S等技术)任务的教学共16课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系统操作教学共16课时,合计32课时。
3.学习资源选用
(1)中国物流与采购网:.cn
(2)万联网:
(3)精品课程网:/wlxxjs/Index.asp
六、编制说明
编写:汪永幸
审核:陆霞
时间:2016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