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子名言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语录38条教育子女名言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语录38条教育子女名言

曾国藩家训经典的语录38条教育子女名言1.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2.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

何也?见善不明耳。

3.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

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4.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5.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6.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7.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8.事以急败,思因缓得.9.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11.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1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1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经典语录14.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6.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17.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

全慎全得,全忽全失。

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

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18.读经有一耐字诀。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9.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20.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1.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

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曾国藩名言名句大全,曾国藩家训家书名言

曾国藩名言名句大全,曾国藩家训家书名言
119、禁大言以务实。
120、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2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22、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23、智慧愈苦而愈明。
124、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25、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7、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48、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4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5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15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152、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153、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49、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0、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51、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5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5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54、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83、人伦明,则礼乐兴。
84、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85、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86、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87、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88
、人要为善,
先要明善始得。
11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1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曾国藩教子名言

曾国藩教子名言

曾国藩教子名言1、“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侍亲以得欢为本”。

3、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4、“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5、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

6、“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8、“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9、“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10、“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2、“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3、“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4、“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15、“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16、“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7、“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8、“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9、“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20、“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2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22、“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2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2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6、“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曾国藩学贯古今,见多识广,不仅齐家堪称典范,而且在教子育人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

他集严父、慈父于一身,时时注意教子的方式方法,“爱之以其道,教之以其法”。

那么,曾国藩有哪些成功的教子经验呢?他的一套教子经验,对于今天年轻的父母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曾国藩的教子之道,我们把它归纳为:三句教子格言,五条教子原则。

一、三句教子格言格言一: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

所谓“成龙”,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做官或发财。

但是,做官与发财是不可求的,不是你想做官就做官,你想发财就发财。

做官与发财,首先靠本人的基本素质,即才智和能力;但是光靠才智和能力还不够,还要靠机遇,没有机遇,你才能再高也是枉然。

用哲学原理说,就是“内因”加“外因”。

“读书明理”的过程就是造就良好素质、增强才智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也就是改善“内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实现的;然而“外因”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它是客观存在,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

所以说,曾国藩对子女“只求读书明理,而不求做官发财”的期望是明智的,恰当的。

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进身入仕的阶梯。

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它看得相当重。

他的儿子纪泽、纪鸿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总是去信说:“或中或不中,都无甚关系”。

父亲的这个态度,无疑会给孩子减轻许多压力。

“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这也包含着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必过高、应当恰如其分的意思。

这一点也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学习。

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比较迫切,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不管孩子的天资如何,也不管孩子的学习基础怎样,一心巴望孩子能考进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将来好出人头地,就不恰当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施加过重的压力。

然而,物极必反,当孩子感到家长的要求过高,管束过于苛刻时,就会消极抵制,阳奉阴违,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

曾国藩治家六字真言曾国藩的治家理念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勤、孝、俭、仁、恒、谦”六字。

曾国藩(资料图图源网络)1、勤。

曾国藩认为子女教育中“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奋学习、勤劳工作,反对奢侈懒惰,“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特点,曾国藩特别强调戒骄奢、倡勤俭、主敬恕、不忘本。

他认为“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为先。

”曾国藩提倡“尽孝悌,除骄逸”。

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

3、俭。

曾国藩认为“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家事忌奢华,尚俭。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

对子女的婚姻,他认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人的本质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他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坐吃山空。

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他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国藩教育子女仁义待人,认为“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曾国藩深刻地指出骄奢的害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场面,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

”为此他告诫子弟:“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人人须记此二语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

吾则不忘蒋字街卖菜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家训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也注重家庭教育,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家训。

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包括以下几点:
1.勤俭节约,不浪费。

曾国藩认为,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和每一分每一毫的财富,做到勤俭节约。

2.教育子女,注重品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认为,孩子的品德是决定其一生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3.重视家族传统,继承家风。

曾国藩的家族传统非常重要,他认为,家族传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继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族的长远发展。

4.尊重父母,孝顺长辈。

曾国藩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他认为,尊重父母、孝顺长辈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家风。

以上就是曾国藩最经典的家训,这些家训不仅适用于曾国藩的家庭,也适用于每一个家庭,是一种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 1 -。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37岁任礼部侍郎,后任总督,任大学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尤其是曾国藩的家教家风更是令后人传诵。

俗话说,富贵过不了三代。

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长子纪泽精通诗文书画,在清代末年,他自己刻苦学习英语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在处理西北边境危机中,曾纪泽凭着其斗志和谈判艺术舌战强敌,从沙俄口中夺回了伊犁城,从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胜利。

次子纪鸿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只可惜中年早逝。

难得的是不仅其子成才,其孙辈曾宝荪、曾约农等也都成为教育家和学者。

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

在家庭中提倡勤俭谦劳精神,反对奢侈懒惰。

曾国藩本人虽位列三公,但他对兄弟、子女总是严格要求。

他从不准许子女睡懒觉,不准子女积钱买田,衣勿华美,不准子女斥仆佣、轻慢邻居。

在家教育子女敬老爱幼,出嫁后尊敬公婆,不能仗势欺人。

在家里男要扫地、种菜,女要做饭、织布。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

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

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谋做官发财,只求读书明理。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精选)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精选)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精选)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曾国藩,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训不仅对自己的家庭有着巨大影响,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启示。

下面是我精选的一些曾国藩的名言,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名言,感受到曾国藩的家训智慧和思想。

1.诚实守信,在家为人,出门为士。

无论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还是身为一个士人,诚实守信都是我们最基本的准则。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广学博闻,博学多才。

曾国藩崇尚知识,认为广博的学问和多才多艺是一个士人应具备的品质。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3.勤俭节约,厚德载物。

勤俭节约是曾国藩的家训之一,他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尊重。

只有勤俭节约,才能教育子女在充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德行和品质。

4.自强不息,努力进取。

曾国藩一直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坚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这个思想也体现在他对自己家族的教导中,他希望家族的子孙能够用心努力,不断进取。

5.爱国为民,勤政为民。

曾国藩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政治生涯,从事清廉政务。

他深知作为一个官员,应当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的这种勤政为民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

6.尊师重道,传承美德。

曾国藩非常注重师道尊严,他深信德性教化的重要性。

他教育子孙要尊敬师长,传承美德,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以此来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7.慎思明辨,审时度势。

曾国藩非常重视智慧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他教导子孙要慎思明辨,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轻信。

他强调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行动,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8.勇往直前,勇于担当。

曾国藩认为勇往直前和勇于担当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不论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勇气和坚持都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他希望家族的子孙能够秉持这种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种种挑战。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家训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家训

曾国藩十六字箴言家训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提倡的家训十分著名,被后人称为“曾家十六字箴言”。

这十六字箴言包含了曾国藩对于人生、修养、处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对于后人仍然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首先,曾国藩家训中的“六字箴言”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曾国藩对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政治治国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先从自身做起,要注重学习、修身、养心,才能做到心正、意诚、行端,从而才能治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的家训还包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常德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恩遇,来生不可期”,“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天下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百川归海、大德必居、小德皆庸”等等。

这些箴言涵盖了曾国藩对于人生、为人处世、修身养德、做官治国等方方面面的教诲和指导,体现了他的为人、为政、为学的理念和追求。

曾国藩家训中的这些箴言,不仅是对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政治治国等方面的要求,更是对于人生、人情、人德、人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

曾国藩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他对于人的修养、人的行为、人的品德、人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高标准和要求,对于后人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家训“曾家十六字箴言”是他对于人生、为人、治国、为政、修身、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深刻思考和教诲,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后人来说,也是一面照妖镜,能够引导人们在人生、为人、为政、修身、家庭、社会、国家、天下等方面更好地实践、追求、发展、进步、和谐、共荣、和平、安宁、圣明、永远、博爱、和谐、博大、祥和、安定、稳固、发展、兴旺、兴盛、繁荣、繁荣、和、和、、、、、、、、、、、、、、、、、、、、、、、、、、、、、、、、、、、、、、、、、、、、、、、、、、、、、、、、、、、、、、、、、、、、、、、、、、、、、、、、、、、、、、、、、、、、、。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

曾国藩教育孩子名言1、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

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

”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2、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3、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

”“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

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

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4、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6、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7、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8、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9、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0、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天下百病,生于懒也。

”“人不勤则万事俱废。

”“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4、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家训》浓缩成18句经典,先辈留与后人的治家处世宝典

《曾国藩家训》浓缩成18句经典,先辈留与后人的治家处世宝典

《曾国藩家训》浓缩成18句经典,先辈留与后人的治家处世宝典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家训,恰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是传承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

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不二秘籍!今天精选曾国藩18句家训,与君共勉。

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

这对有拖延症或是懒惰的人来说,是极有必要的。

2、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曾国藩在沅甫九弟的书信中说:长傲、多言两个弊病,以前的世卿大夫的兴与衰,以及近来官场祸、福的原因,未尝不是看这两个关键。

在另一封给沅甫九弟的信中,曾国藩又提到了长傲、多言。

他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可见他对长傲、多言的深恶痛绝。

我在儒风大家微信号曾经写过《曾国藩:人生有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以及《曾国藩:人有四种富相,两大凶德》两篇文章,都源于曾国藩的这两封家书。

3、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

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

吝字如秋,万物如落。

凶字如冬,万物初调。

”曾国藩在家书中引用朱子的名言:“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

吉字如夏天,万物藏盛已极。

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

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

”悔改、悔过,像春天一样藏着无限生机。

说的太好了。

人生如果能时常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反省,时常悔改、悔过,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充满生机。

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只有天下最诚实的才能胜天下最虚伪的,只有天下最笨拙的才能胜天下最灵巧的。

所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的工作,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最终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5、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曾国藩说,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曾国藩“刚柔”功法到家,在自己鼎盛之时,看到“刚” 性太强,便以柔掩之,并强调刚强与刚愎的不同,并把这一点恰到好处地用到为人处世之中。

曾国藩家训十条

曾国藩家训十条

曾国藩家训十条曾国藩家训的主要内容是给子孙们留下的家庭教育规范,即用“十条”来表达曾国藩所传授的精神和文化知识。

这些条款融合了曾国藩心态、学识、品性和成果,是丰富多彩、精炼而且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献。

1. 忠孝”:曾国藩非常着重孝顺父母,要求子孙必须忠孝,以体现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孝悌”和“忠节”,以及唯有至死忠贞的“忠”字。

2. 圣明”:曾国藩强调“持教制礼”,称其持守圣明,指代遵循明礼、尊重家风,受九经五礼教导,保持崇高的精神高度,以实现家族繁荣昌盛。

3. 明辩”:曾国藩沉浸于西汉书院文化,在他的家训中尤其着重“明辩”,要求他的子孙要以理服人,推崇仁辩智谋,并以行文之章来证明事实,发挥出自己的文才智慧。

4. 洁身”:曾国藩对自身的生活节令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他以“洁身”来表达要求子孙坚持正派的行为方式,沉着冷静,不以金钱物质为主,凡事不贪,遵令而行。

5. 俭以防匮”:曾国藩强调应俭以防匮,吝啬是一种道德,他要求子孙要坚持节俭,勤俭节约,不被物质诱惑所迷惑,要保持上进心,宽厚待人。

6. 知和为贵”:曾国藩注意劝导子弟尊重老者,他教育子弟要求和谐,有博爱之心,以“知和为贵”为准则,及时行善,做出社会贡献。

7. 效法古今”:曾国藩告诫子孙要把古今的伦理和道德作为生活指引,观其古今之规,通古今之变,要求子孙效法古今,读书研究历史,以古为鉴,洞悉当今,勤学好问,严格自身,时刻铭记自身的责任。

8. 审时度势”:曾国藩教育子弟要善于变通,懂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时代的更新,把握形势的发展,善于审时度势,避免因此而错失良机。

9. 志在必得”:曾国藩要求子孙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以获取更大的成就,他要求子孙要有耐心和毅力,以“志在必得”为铭记,不断努力,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抱负。

10. 恪尽职守”:曾国藩强调人生安足而死,且奉恪尽职守,他要求子孙要尊重先人,崇尚优秀,增强学习精神,保护国家,不忘公务,尽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以谦虚谨慎,勤勉而乐业为人生准则。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中华文化向来重视家和家文化,家文化、家风、家教对人的教育作用很大。

直至今天,如果我们说某人素质差,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家教不好。

这是因为,家教就是通过家风、家训、家范、家箴等方式来施行的,家风家训弱化了,人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就会受到局限。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一、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是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二、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

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三、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所以一直能获得长久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因为那可能是骗局,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别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因为那里有可能有危险,《论语》中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四、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错误而否定他的闪光点,不要因为一点怨言而忘记别人曾赋予的恩惠。

所以看人要从整体出发,不要因为局部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更不要以貌取人。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即是爱一人但是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但是了解他的优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抱有一颗公正客观的态度。

五、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

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

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

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六、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于一个“奢”字,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

三十句曾国藩家训名言语录精选,带白话文意思解释

三十句曾国藩家训名言语录精选,带白话文意思解释

三十句曾国藩家训名言语录精选,带白话文意思解释•还记得初冬的一念执着 2020-12-26 22:59前几日,写过一篇文章,名《钱能解决的事,何必都闹得那么不开心,解决问题才重要》,是说我怎么解决孩子问题的,又读曾国藩的家书名言,非常不错,于是我又整理,部分句子配以白话文翻意,与大家分享。

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白话文意思: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二、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白话文意思: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和贪财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受到连累。

三、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白话文意思: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于一个“奢”字,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

四、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五、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白话文意思: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一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别人强的人,自己不会认为比别人强。

六、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白话文意思:眼神神态看起来不飘忽、稳定的人,其人品也正直;眼神神态飘忽不稳定的人,其人品也奸邪。

七、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八、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白话文意思:为人处世,应常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如临深渊之慎,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会遭小人陷害,也不会铸成大祸。

身被好运之时也不可得意,当为时运不济时做准备。

九、心至苦,事至盛也。

白话文意思:用心良苦的事可能没有好的结果,但人们能见到其中的势。

事情有盛大效果,其中必有主事者的千百万心血。

十、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十一、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白话文意思: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十二、听言当以理观。

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曾国藩家庭兴旺的三条家训

曾国藩家庭兴旺的三条家训

曾国藩家庭兴旺的三条家训哎呀,一说到曾国藩,我就想起他那三个字的家训——“敬、静、诚”,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可深了。

我是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今天我就给你唠唠曾国藩家里这三条家训的故事。

话说当年,曾国藩家里那可真是兴旺,一大家子人,过得和和美美的。

这得归功于曾国藩的三条家训。

我先给你说说第一条——“敬”。

这“敬”字,不是咱们平时说的“敬爱”的敬,而是敬畏的意思。

曾国藩是个大清官,他对这个“敬”字理解得特别透彻。

他教育家里的子侄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存敬畏。

有一天,曾国藩的小儿子曾国荃,家里来了个客人,是个道士。

曾国荃一高兴,就请道士到家里做法事。

曾国藩知道了,就批评他说:“小孩子不懂事,家里来个道士就做法事,这不是尊重佛法,反而是亵渎佛法!”后来,曾国荃再也不敢随便请道士做法事了,家里也因此风气大变。

再说说第二条——“静”。

这“静”字,是说做人做事要心静如水。

曾国藩家里有个规矩,晚上家里的人都要早睡。

他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先学会静心。

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所以,曾国藩家里晚上很安静,家里的人也都很规矩。

最后一条——“诚”。

这“诚”字,是说做人要真诚。

曾国藩说:“诚实为本,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他教育家里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真诚。

有一次,曾国藩的一个亲戚借了他一笔钱,后来家里遇到困难,那亲戚却忘了这茬事。

曾国藩知道后,不仅没有怪他,反而还主动帮他解决了困难。

后来,那亲戚感激涕零,从此以后,家里的人也都学会了真诚待人。

这三条家训,让曾国藩家里兴旺发达,后代人才辈出。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曾国藩的家事,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事。

我们都要学习这三条家训,把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哎呀,一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家那三个孩子,我得好好给他们讲讲这个家训了!。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

曾国藩教育子女的三个方法包括:
1. 勤俭持家:曾国藩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培养人格的摇篮。

他教育子女要勤劳节俭,注重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

他强调“勤俭持家”,即家庭成员要勤奋努力,节约开支,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2. 读书明理: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读书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他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掌握知识,明白道理。

他强调“读书明理”,即通过读书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诚实守信:曾国藩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他教育子女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诈。

他强调“诚实守信”,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失信于人,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这三个方法在曾国藩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教子(临终遗言)

曾国藩教子(临终遗言)

曾国藩教子(临终遗言)曾国藩教子(临终遗言)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

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只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最新曾国藩教育子女学习的名言警句

最新曾国藩教育子女学习的名言警句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经常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书本上著名的英国洋枪队队长戈登,这样描述曾国藩:“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

如此一来,曾国藩怎么看都很像浑身拙笨,做事事倍功半的庸才,毫无捷敏之气。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7、禁大言以务实。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8、无好小利。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教子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曾国藩教子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4、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5、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6、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9、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10、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11、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2、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13、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14、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5、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16、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18、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19、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20、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2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22、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23、善人种德,降祥于天。

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24、家庭三致详: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25、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26、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27、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0、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31、人德八本: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
有恒。

32、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3、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34、好饰者,作非之渐。

偏听者,启争之端。

35、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7、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