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典型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典型例题
例1 体育课上我们是怎样测定推铅球的成绩的?为什么?
例2 如图,点A、B、E、C、D在同一直线上,且AC=B D,点E是BC的中点,那么点E是AD的中点吗?为什么?
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 =14cm,求PA的长.
例4如图,比较下面三角形,三个边的长短,并用“>”把三个边连起来.
参考答案
例1 解:把皮尺的起点放在投掷区的圆心A 处,然后拉紧皮尺到铅球落地点B ,读出量数,以A 、B 两点的距离与投掷区圆的半径的差来判断成绩. 这是根据线段公理;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是惟一的,而且是最短的,所以两点的距离可以作为统一的度量标准. 说明:两点的距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这个图形,线段公理与直线公理一样,是几何学用来作为其出发点的一个基本规定,他是用来推理证实其他图形性质的基础.
例2 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要说明E 是AD 的中点,只要说明AE =ED 即可.
解:点E 是AD 的中点.
∵A 、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AC =BD (已知),
∴AC -BC =BD -BC (等式性质),
即AB =CD (线段和、差意义).
又∵点E 是BC 的中点(已知),
∴BE =CE (线段中点的定义).
∵CE CD BE AB +=+(等式性质)
即ED AE =(线段和、差意义),
∴点E 是AD 的中点(线段中点的定义).
例3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 等于线段AM 与MP 的和,也等于线段AB 与PB 的差,所以,欲求线段PA 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 与MP 或者求出线段PB 即可.
解:∵ N 是PB 的中点,NB=14,
∴.281422=⨯==NB PB
又∵,PB AB AP -=
80=AB ,
∴522880=-=AP (cm )
说明:(l )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步步有根据.
(2)要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注意选择比较简捷的解题方法.
例4 分析 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直接度量三角形三条边,就可以比较出三条边的长短;另一种方法是把三条边的一个端点放于射线的端点上,然后在这条射线上做出这三条线段就
容易比较出长短.
解 (这里只用后一种方法进行比较)
做射线OE ,分别在射线OE 上截取BC C O AB B O AC A O ='='=',,.
显然,B O C O A O '>'>',所以AB BC AC >>
说明 在截取时可以用圆规,以O 为圆心,分别以AC 、AB 、BC 为半径画弧和OE 的交点就是要画的C B A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