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导电胶膜贴附检测图像系统开题报告
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透明导电材料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其中AZO (Aluminum-doped Zinc Oxide)透明导电薄膜因其优异的性能一直备受关注。
AZO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高透过率、低电阻率、良好的稳定性和化学惰性等优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AZO透明导电薄膜在制备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掺杂浓度、制备条件等,因此其微结构和光电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对优化其制备工艺、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制备AZO透明导电薄膜,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2. 光电性能测试,研究AZO透明导电薄膜的透过率、电阻率等特性,并通过光电流、光电压等参数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评估;3. 探究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微结构与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制备条件和掺杂浓度等因素对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溶胶-凝胶法制备AZO透明导电薄膜;2. 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3. 光电性能测试,包括透过率、电阻率、光电流、光电压等参数的测试;4. 系统分析微结构和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AZO透明导电薄膜的微结构和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其制备工艺、提高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研究结果还将对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电阻层析成像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电阻层析成像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电阻层析成像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材料的缺陷检测和结构分析。
该技术以物体的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通过在物体表面或内部施加电流,然后通过检测
相应的电压分布来重构物体内部的电阻率分布,从而得到物体的三维图像。
目前,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材料科学、工业领域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它可以用于乳腺癌早期检测和诊断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它
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裂纹和缺陷等。
因此,研究和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模拟信号的电阻层析成像系统。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电阻层析成像系统的模型和基本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2、设计并制作合适的电极系统,以实现对物体表面的电流施加;
3、设计并制作适当的电压检测系统,以检测物体表面的电压分布;
4、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利用成像算法对物体内部的电阻率分
布进行重构。
该研究将主要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和实验系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电阻层析成像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
1、所设计的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可以较好地实现物体内部电阻率分布的重构;
2、所设计的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具有较高的重构精度和可靠性,具备良好的市场
前景。
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工艺及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工艺及机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显示、光电器件、平板显示等高科技领域对透明导电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最先被发现并广泛应用的ITO(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因其具有透明、导电、耐腐蚀、稳定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上述领域。
面对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对其制备工艺及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对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气相、溶液等多种因素的系统探讨,研究其制备工艺以及机理,从而优化其制备过程,提高其性能。
这一研究有望为ITO透明导电薄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稳定、优良的技术支撑。
同时,本研究还有助于推动我国透明导电薄膜的发展,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升级提供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工艺的实验设计和优化;2. 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探究影响ITO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的关键因素,如材料纯度、电极化、退火温度等;3. 探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机理,如ITO的晶体结构、导电机理等;4. 对优化后的ITO透明导电薄膜进行性能测试,如光电性能、电学性能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条件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影响,探究其制备工艺及机理。
同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薄膜进行确定性测试。
这些手段包括扫描电镜(SEM)、衍射光谱仪(XRD)、透明度测试、电阻测试等。
五、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将深入探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与机理,通过优化制备条件,提高薄膜的性能。
同时,本研究有望推动我国透明导电薄膜的技术发展,为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开题报告-张栋栋

石墨烯提高太阳能电池压花玻璃透光率的研究信材101(10082956)张栋栋摘要:近年来,石墨烯以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与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等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墨烯,太阳能电池,薄膜,光谱,透射率1 研究背景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新型二维晶体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里, 这种独特的单原子层结构展现了许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并且已经在微电子、量子物理、材料和化学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使碳材料继碳纳米管后再次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受到广泛重视,人们加大了对各种太阳能电池如晶体硅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有机染料太阳电池的开发力度。
2004 年, Geim 研究小组采用胶带剥离法(Scotch Tape Method)首次制备出稳定的石墨烯,引发了人们对石墨烯材料的空前关注[1].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能, 如单原子层石墨烯材料理论表面积可达2630 m2/g, 高达200000 cm2/(V·s)的半导体本征迁移率, 杨氏模量约为1.0 TPa, 热传导率约为5000 W/(m·k), 且透光率达到97.7%.这些独特的性质使石墨烯有可能广泛应用于光伏领域。
石墨烯之所以有如此优异的材料性能,主要取决于石墨烯的分子结构。
它是一种sp2杂化C 原子形成的六边形二维网格结构不断扩展得到的单层、两层或多层(小于10 层)材料。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主要是提高太阳能电池中压花玻璃透光率的方面。
2 文献综述2.1 石墨烯材料概述近20年来,碳纳米材料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1985年发现的富勒烯和1991年发现的碳纳米管(CNTs)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兴起了研究热潮。
2004年,Manchester 大学的Geim小组首次用机械剥离法获得了单层或薄层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石墨烯[2]。
环保超薄导电胶的制备及其在导电玻璃上的应用毕业论文

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环保超薄导电胶的制备及其在导电玻璃上的应用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ultra thin conductive adhesiv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ductive glass学生姓名专业应用化学学号指导教师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二〇一五年六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银导电胶粘接可靠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导电胶粘接可靠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保护也越来越注重。
银导电胶作为电子产品中电路的连接和保护剂,在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银导电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广泛应用于电路板连接、电导连接和电子封装等领域。
但是,银导电胶的黏附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于银导电胶的可靠性、粘结强度等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银导电胶的可靠性分析,通过分析银导电胶在不同温度、湿度以及不同时间下的粘结强度,探究影响银导电胶应用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银导电胶的制造工艺和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目前银导电胶可靠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银导电胶的制备方法:选取不同制备方法的银导电胶制备工艺进行实验制备,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方法银导电胶粘结强度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银导电胶制备方法的建议。
3. 银导电胶的可靠性测试:使用粘结强度测试仪,测试银导电胶在不同温度、湿度以及不同时间下的粘结强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银导电胶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4. 结果分析和展望:基于文献综述和实验结果,结合银导电胶制造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银导电胶可靠性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银导电胶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银导电胶的可靠性研究,可以提高银导电胶的应用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银导电胶在电子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并且,通过优化银导电胶的制造工艺和改进其性能,可以加强银导电胶的竞争力,推动电子产品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周: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银导电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周:制备银导电胶试样并进行粘结强度测试。
3. 第三周:分析银导电胶的粘结强度测试结果,探究其影响因素。
4. 第四周:根据测试结果,提出改进银导电胶制备工艺和性能的建议。
ITO透明导电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ITO透明导电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的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透明导电膜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高科技产业中重要的关键材料。
目前,ITO(铟锡氧化物)是应用最广泛的透明导电膜材料之一。
这种材料不仅具有高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
而且弥散性较好,价格较为经济实惠。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膜的制
备方法和性能对于透明导电膜在各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探究不同条件下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的最佳制备工艺;
2. 分析ITO透明导电膜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探究其形
成机理;
3. 测试ITO透明导电膜在导电性、透光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三、研究内容
1. 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膜
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ITO的前驱物,制备成ITO透明导电膜溶胶。
将ITO透明导电膜溶胶旋涂在基板上,采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热处
理方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膜。
2. 实验研究
采用XRD、SEM、TEM、UV-Vis、Hall效应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ITO透明导电膜的结构与性能。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ITO透明导电膜的形成机理,并选取最佳制备工艺,测试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导电性、透光性、稳定性等性能。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掌握溶胶-凝胶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膜的工艺,深入了解ITO透明导电膜的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为ITO透明导电膜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开题报告: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26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信息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单向导电胶膜贴附检测图像系统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自动化报告日期2016.3.11 班级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专业(教研室)主任意见年月日系主任意见年月日1.选题意义随着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化快速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几乎都以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面板,特别是在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移动终端或个人数字处理器等产品上,液晶显示器已是重要的组成组件。
液晶显示器除了液晶面板外,在其外围必须连动驱动芯片作为显示讯号之控制用途。
一般而言,液晶面板与驱动IC系统的接口衔接技术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卷带式晶粒自动贴合技术(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晶粒-玻璃接合技术(Chip on Glass;COG)、晶粒-软板接合技术(Chip on Flex;COF)。
一、ACF基本原理 1.1材料介绍1.1.1何谓异方性导电膜:其特点在于Z轴电气导通方向与XY绝缘平面的电阻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当Z轴导通电阻值与XY平面绝缘电阻值的差异超过一定比值后,既可称为良好的导电异方性。
1.1.2ACF主要组成:主要包括树脂黏着剂、导电粒子两大部分。
树脂黏着剂功能除了防湿气,接着,耐热及绝缘功能外主要为固定IC芯片与基板间电极相对位置,并提供一压迫力量已维持电极与导电粒子间的接触面积。
1.2基本原理1.2.1导通原理:利用导电粒子连接IC芯片与LCD基板两者之间的电极使之成为导通,同时又能避免相邻两电极间导通短路,而达成只在Z轴方向导通之目的。
注:LCD面板(包括面偏光片和底偏光片);IC(集成电路):驱动和控制LCD显示;ACF(异方性导电膜):将IC与LCD或FPC与LCD连接;FPC(柔性线路板):连接和导电作用1.2.2ACF主要参数对bonding的影响:异方导电特性主要取决于导电粒子的充填率。
虽然异方性导电胶其导电率会随着导电粒子充填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同时也会提升导电粒子互相接触造成短路的机率。
此外,导电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分布均匀性亦会对异方导电特性有所影响。
通常,导电粒子必须具有良好的粒径均一性和真圆度,以确保电极与导电粒子间的接触面积一致,维持相同的导通电阻,并同时避免部分电极未接触到导电粒子,导致开路的情形发生。
常见的粒径范围在3~5μm之间,太大的导电粒子会降低每个电极接触的粒子数,同时也容易造成相邻电极导电粒子接触而短路的情形;太小的导电粒子容易行成粒子聚集的问题,造成粒子分布密度不平均。
在导电粒子的种类方面目前已金属粉末和高分子塑料球表面涂布金属为主。
常见使用的金属粉镍(Ni)、金(Au)、镍上镀金、银及锡合金等。
二、ACF贴附不良分析与改善 2.1 ACF短贴1)现象:ACF未完全贴合IC压合区域2)原因:剪刀剪ACF的位置要位于压头前,并且两者要相距1-1.5mm,若靠的太近,压头可能会压到切刀切的位置,剥离离型纸时ACF在切口处被扯断,造成下一片ACF倒折,也可能造成此片贴付不良。
确认方法:在FPC ACF贴付完毕后,目视或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压头压到的位置和没有压到的位置颜色有明显差异。
3)对策:若确认NG,1)看看剪刀机构是否松动;2)若没有松动,则需要打开后盖调整剪刀与压头的相对位置。
2.2 ACF反折1)现象:剪刀剪不断造成最后一颗反折。
2)原因:剪刀上有胶、剪刀倾斜、剪刀不锋利、切刀深度不够、切刀速度不当等。
确认方法:剪一段ACF,用胶带粘去时观察断口是否容易断开,若能断开,在断口处是否有被拉起而使ACF在离型纸上的颜色有所变化。
3)对策:a、先观察剪刀上是否有胶b、用安装剪刀的治具检查剪刀是否倾斜c、检查剪刀刀口是否磨钝d、若前3项都排除,可以通过调节剪刀速度来改善,因为调剪刀深度效果不明显。
应用领域1、移动手持设备:手机、数码相机2、电脑及周边:打印机、键盘3、消费电子:电视机、GPS/电子词典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冠品化学(TeamChem)由台大留美学人叶圣伟博士在2001年创立,经营及研发团队皆由曾服务于3M、台塑、鸿准、国巨、华硕、硕盈机械...等高科技公司的专业人士所组成,以致力研发绿色环保材质,提供软性PCB、软性电路板、软性电子纸、软性排线、软性铜箔基板等产品;近年来更研发出软性快乾散热油墨,可应用于软性电路板、笔记本电脑键盘、EMI屏蔽软板,以及2011年ACF异方性导电胶,应用在触控屏幕、RFID无线射频卷标等产品领域...冠品化学创办人暨研发处副总经理叶圣伟博士表示,冠品产品皆朝低温的方向走,这跟材料有关,一旦走向低温则材料的选择会很宽。
不管是Touch Panel或LCM液晶显示模块,尤其是Touch Panel,必须使用耐热性不高的PET Film塑料膜,如果能够维持在较低温的操作环境,它的操作特性会稳定许多。
异方性导电胶,是一种基材A与基材B之间涂布贴合,限定电流只能由垂直轴Z方向流通于基材A、B之间的一种特殊涂布物质。
目前ACF常用到的例如软式排线、Film On Glass(FOG)薄膜软板╱玻璃贴合制程等,不同材质的电极藉由ACF的黏合,同时限定电流只能从黏合方向(垂直方向)导通流动,可以解决一些以往连接器无法处理的细微导线连接问题。
在分工体系╱供应链齐备的液晶面板产业中,叶博士点出ACF异方性导电胶的适用范围,乃位于LCD面板与触控面板下游组装(Assembly)的环节处。
叶博士认为,ITO薄膜的发展潜力及应用材料创新,特别在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的流行,宣告了后PC时代的开始,也预示了触控面板产业的兴起。
据市调机构的数据,触控面板产值于2010年已达35亿美元的规模。
一般触控屏幕从早期使用电阻式触控时就搭配的ITO-PET film,因具轻薄、价廉、不碎裂等优点,是极具潜力的产品;而目前电容式触控部分虽然使用强化玻璃,但日系韩系厂商也开始将ITO PET薄膜导入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的运用。
ITO PET薄膜需具备高透明度、可弯曲、可回复、耐压与可导电等特性,且以ITO薄膜制成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具备轻、薄,制造良率提升、在外观形状上能符合可携式产品多变的需求,象是具弧度的触控面板及其它形状。
由于ITO PET薄膜与面板做导通连接时,无法以焊接如此高温方式进行,需要低温操作。
因此冠品ACF正是针对此一低温操作需求而设计的新型ACF。
3.主要研究内容为了为了降低横向导通的机率,Hitachi使用了两个方法,其一是导入两层式结构,两层式的ACF产品上层不含导电粒子而仅有绝缘胶材,下层则仍为传统ACF胶膜结构。
透过双层结构的使用,可以降低导电粒子横向触碰的机率。
然而,双层结构除了加工难度提高之外,由于下层ACF膜的厚度须减半,导电粒子的均匀化难度也提高。
目前,双层结构的ACF胶膜为Hitachi Chemical的专利。
除了双层结构之外,Hitachi 也使用绝缘粒子,将绝缘粒子散布在导电粒子周围。
当脚位金凸块下压时,由于绝缘粒子的直径远小于导电粒子,因此绝缘粒子在垂直压合方向不会影响导通;但在横向空间却有降低导电粒子碰触的机会。
Sony Chemical的方法是在导电粒子的表层吸附一些细微颗粒之树脂,目的在使导电粒子的表面产生一层具绝缘功能的薄膜结构。
此结构的特性是,粒子外围的绝缘薄膜在凸块接点热压合时将被破坏,使得垂直方向导通;至于横向空间的导电粒子绝缘膜则将持续存在,如此即可避免横向粒子直接碰触而造成短路的现象。
Sony架构的缺点是,当导电粒子的绝缘薄膜在热压合时若破坏不完全,将使得垂直方向的接触电阻变大,就会影响ACF的垂直导通特性。
目前该结构的专利属于Sony Chemical。
除了上述以结构改良的方式来避免横向绝缘失效以外,透过导电粒子的直径缩小也可达成部分效果。
导电粒子的直径已从过去12um一路缩小至目前的3um,主要就在配合Fine Pitch的要求。
随着粒径的缩小,粒径及金凸块厚度的误差值也必须同步降低,目前粒径误差值已由过去的±1um降低至±0.2um。
随着驱动IC细脚距的要求,金凸块的最小间距也持续压低,目前凸块厂商已经可以做到20um左右的凸块脚距。
20um的脚距已使ACF横向绝缘的特性备受挑战,Fine Pitch的技术瓶颈压力似乎已经落在ACF胶材的身上了。
■驱动IC外型窄长化 ACF胶材之固化温度须持续降低以减少Warpage效应当驱动IC以COG形式贴附在LCD玻璃基板上时,为避免占用太多LCD面板的额缘面积,并同时减少IC数目以降低成本,使得驱动IC持续朝多脚数及窄长型的趋势来发展。
然而,LCD无碱玻璃的膨胀系数约4ppm/℃远高于IC的3ppm/℃,当ACF胶材加热至固化温度反应后再降回室温时,IC与玻璃基板将因收缩比例不一致而使产生翘曲的情况,此即Warpage效应。
Warpage效应将使ACF垂直导通的效果变差,严重时更将产生Mura。
Mura即画面显示因亮度不均而出现各种亮暗区块的现象。
为降低Warpage效应,目前解决方案主要仍朝降低ACF的固化温度来着手。
以膨胀系数的单位ppm/℃来看,假使ACF固化温度与室温的差距降低,作业过程中IC及玻璃基板产生热胀冷缩的差距比就会越小,Warpage效应也将降低。
ACF固化温度之特性主要受到绝缘胶材的成分所影响。
绝缘胶材成分目前以B-Stage (胶态)之环氧树脂加上硬化剂为主流,惟各家配方仍多有差异。
在胶材成分方面虽然较无专利侵权的问题,但种类及成分对产品之特性影响重大,故各家厂商均视配方为机密。
ACF的许多规格如硬化速度、黏度流变性、接着强度乃至于ACF固化温度等,莫不受到绝缘胶材的成分所决定。
目前在诸多特性之中,降低ACF固化温度已成为各家厂商最重要的努力方向,此特性也是关乎厂商技术高低的重要指标。
4.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等)ACF的保存方法及使用期限1、未开封之ACF,保存条件:-10~5℃,其使用期限为制造后六个月(制造日期及保存条件下有效期ACF之商标会注明)。
2、已开封品之保存条件:-10~5℃其使用期限为SONY15天,HITACH30天已开封品,并裸露在空气中,保存之时间仅为7天﹔未开封之产品如果保存在高温环境下,会缩短其有效使用期限。
3、加速ACF的热固化﹔若超过了使用保证期限之过期品,本公司规定:不开封的ACF从出厂算起,不超过一年时间继用,超过一年报废,已开封的ACF直接报废。
(深圳市捷灿科技有限公司)3 活性炭纤维(active carbon fiber )活性炭纤维(ACF),亦称纤维状活性炭,是性能优于活性炭的高效活性吸附材料和环保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