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美学-概说
黑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

浅析黑格尔美学在油画作品中的体现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姜凤娇关键词:黑格尔;美学;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蒙德里安;蒙克;莫奈黑格尔,十八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之一,他将哲学与美学融会贯通,并将美定义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
进而,我推断美也是理念自生发的产物。
理念是一种抽象的事物,他可以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而美,我觉得是将脑海中的理念赋予自我感性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
我们才能在物质世界看到美的东西。
这样的物质就是真是存在着的了。
黑格尔曾在《美学》一书中写到:“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
”他随后又解释到“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显现与实在。
且这两方面相互融贯的,外在的特殊的因素显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
”我觉得从理念到显现就是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构思,内心情感,表达到作品中的这一过程,构思,内心情感就是理念,感性显现是他们赋予作品,让观赏者们体悟出来的。
从而发觉作品的美。
艺术家们所作出的作品就成为真实存在着的了,那就是真。
但真不一定是美,黑格尔认为精神哲学高于自然哲学,自然美是不完满的,只有艺术美才符合美的理念,所以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这同样印证了他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美学理念中他将理念的感性显现在历史的形态中进行描述,即各种艺术类型。
从一种抽象的逻辑形态进入到一种现象的历史形态的规定。
按照矛盾发展规律,黑格尔将艺术归结为三种形态:象征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黑格尔美学还对艺术体裁进行规定。
悲剧(性)、喜剧(性)和艺术种类。
黑格尔把艺术放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进行规定,艺术越发展,其物质因素越下降,精神因素越上升,体现了理念会逐渐摆脱物质材料的过程,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既指艺术构成形式的物质性、精神性,也指艺术内容的物质性精神性。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他出生与斯图加特一个税务员家庭,7岁上小学,10岁进中学,18岁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793年毕业后曾在瑞士伯尔尼和法兰克福作过家庭教师,1801--1806经谢林介绍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1807年办过一年报纸,1808年任纽伦堡中学校长,早年黑格尔怀有干预现实,改造现实的巨大热情,曾与谢林,荷尔德林一起种植"自由树",热烈欢呼法国大革命是"宏伟壮丽的日出",具有先进的政治理想,主张共和政体,反对基督教,倡立"人民宗教",向往古代民主制度.后来,随着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他开始与现实妥协.1816--1818年他任教于海德堡大学,公开维护普鲁士专制制度,出版<<哲学全书>>,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1818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1829年担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获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颁发的红鹰勋章,被称为"普鲁士复兴的国家哲学家"."理性的最高行动是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他不孤立地研究艺术,而是把艺术和其他社会现象(宗教,哲学,道德,法律)看作人与现实世界的一种关系,力求把它们联系于整个人类社会来揭示其"共同的根源".世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却只是现象,并不真实,只有现象背后的思想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而现象只不过是思想的显现.这构成万事万物本质的思想或道理,或宇宙大法,他称之为理念或绝对理念,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基础.黑格尔与柏拉图的理念不同,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超然独立于感性世界(自然,社会)之外的,即"理在事外",而黑格尔的理念却是"理在事中",理念就客观存在于感性世界的万事万物之中,并不脱离感性世界.他的理念的辨证运动是按照正(肯定),反(否定),合(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进行的.没有黑暗,也就无所谓的光明.它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主观精神(指个人意识),客观精神(指社会意识:法,道德,伦理)和绝对精神(指艺术,宗教和哲学).他说,"美或艺术应当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辨证统一体"."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最早把美看作理念的是柏拉图,但他讲的理念只是空洞抽象的共相,它与实在相对立.不包括矛盾,而黑格尔的理念包含,是发展的,"应该作为绝对活动来理解."所谓"感性显现".就是理念一定要表现或客观化为感性事物的外形,直接呈现于意识,成为能诉诸人的感官和心灵的艺术形象.这指的是艺术的形式.艺术不同于宗教和哲学的特征就在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因此,使这最崇高的东西更接近自然现象,更接近我们的感觉和情感".美与真又有分别,抽象的真,抽象的理念,决不是美,感性显现或感性形式是美和艺术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具体的理念才能成为美和艺术的内容,理性内容必须化为个别的感性形式才能成其为美,是诉诸内心生活的,为情感和思想而存在,为艺术内容而存在的,它不同于单纯的外在自然,而是诉诸人心,影响人心的.他很重视美和艺术的感性特点,"美的生命在于显现","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迫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他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黑格尔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无限,艺术才解脱了有限事物的束缚,上升到理念和真实的绝对境界,成为把握现实,认识真理,追求自由的一种形式.艺术是人的自我复现.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而富于思辨性的问题:是什么需要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他回答说,"这就是人的自由理性,它就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他提出了著名的艺术是人的自我创造或自我复现的学说.他认为,人是一种能思考的意识,人能以认识和实践两种方式达到对自己的意识,在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因此,"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外在事物的顽强的疏远性消除了,"在事物的形状中他欣赏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现实".他举例,"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一直到艺术作品里的那种样式的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或创造自己)".他认为人的一切装饰打扮的动机也在于此.这一学说把艺术的根源归结为理性,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所包含"人化自然"的思想,把艺术同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已经隐约看到了艺术在人改造世界从而改造自身方面的功能.比较黑格尔和康德美学之异同康德黑格尔之争及其当代哲学文化意义。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美学科学黑格尔

美学科学黑格尔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
黑格尔出生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已有近一个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即将爆发,但德国仍然是极其落后的封建国家。
法国资产阶级对黑格尔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辨证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及辨证的美学思想的酝酿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早年虽谈不上聪明但学习刻苦是大家公认的,他对各类学科都产生广泛的兴趣,尤其是哲学和文学及美学。
黑格尔前期的美学观点主要概括为:第一,从资产阶级共和主义和民主主义立场出发崇拜和向往古希腊共和制度下的人格和艺术。
第二自觉的历史主义美术观逐步形成。
第三,浓郁的人道主义色彩。
第四,关于劳动创造人与人的本质异化的思想萌发。
第五,提出审美活动是理性最高活动的观点。
黑格尔前期美学见解完成了系统的唯心主义异化理论建立了辨证的历史的美学研究方法论,艺术发展史和艺术分类观点的初步形成即古代东方艺术——希腊艺术——西方基督教艺术。
《美学讲演录》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总汇。
这本书比他之前出版的《精神观察学》前进一步,把艺术与宗教分离开了。
他已引入“古典”与“浪漫”的概念作为区分艺术的名称,并对这两类艺术的主要特征做了初步概括,他还初步流露出崇古抑今的艺术眼光与审美理想。
同时他把雕塑(造型)艺术作为古典美的典范。
把客观性与主观性作为区分古典艺术与浪漫艺术的主要尺度。
从西方古典思想、罗马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到康德到伯克到黑格尔,一直在谈崇高。
崇高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简单地讲,崇高是优美所不能把握的东西,美和崇高相比太小资,太愉快了。
崇高带有一种让人无所适从的、几乎是恐惧的东西,让人觉得这么大、这么深刻、这么多样,是把握不住的,是一种震慑心灵的东西。
而美呢?我们可能会觉得美就是漂亮,好玩,是一种能放在眼前把玩的。
崇高就好象是你被它压倒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康德只在自然界里谈崇高。
比如你看九寨沟的风景,你会觉得非常美,但是如果你看到“大漠孤烟直”,或者是台风之类的自然现象,你就会觉得有点害怕。
轻谈黑格尔之美学

《美学》——轻谈黑格尔之艺术美黑格尔——德国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黑格尔并没有亲自动手写这本书,只是在大学的讲坛上讲授这门课。
,他逝世后,他的历届学生把自己的听课笔记聚集在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在,后来黑格尔的儿子又进行了重编。
这本书中,显现出黑格尔浓厚的唯心主义观点。
《美学》中,黑格尔的重要观点: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艺术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
神性作为一种普遍价值,在大地上的存在,需需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来呈现,这也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存在的最高道理。
1、自然美是无用的,艺术美是神的代言人。
(关键词:艺术美,神)黑格尔把美学这门学科称呼为“艺术哲学”。
美学排除了自然美,至于山川、河流、花卉、天空、动物花斑、黄昏的美等等,他的理由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
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
艺术使世界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
而自然风景却没有经任何心灵渗透,给大家展示的仅仅是原始的状态。
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是神的产品,是按照神的美德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人虽然不是神创造的,但是神正是通过人显现他的威力。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生成和形成的东西,两者都包含了神的光荣,而神在后者得到的光荣更高。
因为黑格尔认为,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而在自然这种媒介中,神性只存在于无意识的感性的外在事物中,这在价值上就远逊于人的意识。
问题:美是什么?“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就是广义的美。
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活动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
这是最原本的世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因此当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必然含有人的情感。
也就是说意象世界必定是带有情感性质的世界。
”我的观点:美出现在能牵动人类心灵,与人产生共鸣的一切外在事物身上。
美没有歧视。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这个学期开始学习《美学》这门课程,于是想自己学习一些来更好的了解一下有关美的发展。
人类发展至今,美就无处不在,一直是人们的追求,无数的大家也在为之奋斗,渐渐发展成了这么一门学科。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在海德堡大学的讲课记录和教学提纲整理而成的,也是他的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黑格尔给美所下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
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
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
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的优越性是黑格尔重要的观点。
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艺术,只要是真正的追求美就应该是蕴育着理念的,是表达心灵的,只有这样的美,也只有传达此类情感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
美是承载理念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一元论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
美学研究是艺术哲学的研究,而研究艺术与科学、宗教等是不同的,它是感情的载体,是传达精神、传达理念的桥梁。
心灵的东西才是最高的。
艺术家的地位是直接关涉他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心灵和灵魂的深度、广度与厚度。
这其中就涉及到最高形式的真是——“理念”,艺术作品揭露心灵实质在是在表现理念,艺术作品表现理念的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其影响和地位。
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理念,而艺术的直接后果则在于产生美感,这美感是通过外在现实、通过感性存在显现出来的理念。
艺术作品是诉诸于感性掌握的,而理念显现在现实中也绝不是简单融合,而是蕴含着外来的或内部的、感性的知觉或想象等多方面的内容。
黑格尔谈到美的对象时说,美的对象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由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
黑格尔美学思想

黑格尔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①一般的部分,研究艺术美的普遍理念,即作为理想来看的艺术美,主要分析了“美”这个中心范畴。
②特殊部分,研究从艺术美概念发展出的一系列特殊表现形式,即三种艺术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主要分析了与这些艺术类型相对应的美学范畴,崇高、美和丑。
③个别部分:研究艺术美的个别化,即艺术的类和种及其系统,在这里分析了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范畴。
A、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是把艺术美作为理想来看待的。
他把艺术美放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先验的分析。
艺术美是符合其理念本质,是理念本质显现为具体形象。
就美是理念而言,是说它作为理念,是符合它的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而且是作为符合自在本质与普遍性的东西来思考的,就美是理念的外在的实现而言,即“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中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这个定义包含着极重要的哲学美学价值。
其一,在理念的运动中把握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是对理性派和经验派两大美学思潮在当时最辩证的综合。
这种综合,既超过了康德和席勒的二元对立的外在综合,也超过了谢林的内在绝对同一(无差别)。
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客观因素在“美”里并不保留它的独立自在性,而是要把它的存在的直接性否定掉(取消掉),这种感性存在于美里仅仅被看作概念的客观存在与客体相对立,理念的感性显现运动是理念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源自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美学是一种理性的看法,必须以理性和智慧为基础。
他认为,艺术的价值应从它的
实用价值和它的教育价值中获得,因此可以确定艺术的共同价值,而
不是支持任何时代的价值观。
因此,他对艺术家作品的创作和审美主
张形成了一种理性而建设性的艺术考量。
艺术创作要符合审美规范,
即符合共同的美学标准。
另外,艺术的审美蘸水也要有可持续的常态,即艺术家要具备建设性地发展艺术家的个人风格。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思想中,着重于追求“道德意义”及其对现实社会的
贡献。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永久而持久地存在,不应受时间及人们流
行的审美变迁和趋势的左右。
他还认为,高度完善的艺术作品会带来
美学上的共鸣,体现艺术家的道德,極具道义意义。
此外,艺术作品
可以赋予人们智力和思维上的超越以及更广阔的思维视角。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持续被艺术家及学者视为美学标杆,是艺术家创作
的指南。
其中,最根本的核心在于将艺术价值脱离于高的价值观,扩
展艺术的审美薪水,将艺术作品凝结成道德意义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被推崇且受到浓厚的关注,他的建设性观念受到各
种艺术潮流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在美学发展历史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块
石头。
在当今社会,以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为启发,可以让艺术成为精
神审美、文化共同体、理性决策和学术作为艺术精神的载体,得到广
泛的传播和认可。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黑格尔《美学》关于作者、作品、读者方面的基本观点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理想的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生气灌注,只有受到生气灌注的东西才具有心灵的生命,才有自由的无限性。
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黑格尔主张艺术美的和谐与统一,认为艺术可以把外在的现象引领到艺术领域,并以这种外在的现象来显现心灵的自由。
也就是说,心灵把全部材料的外在的感性因素化成了最内在的东西。
基于对理想艺术的这种基本观点,黑格尔在艺术家(作者)、艺术作品以及读者或者观众等围绕艺术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家及作者方面,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既然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他就需要主体的创造活动,但这种创造活动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只有具有一定才能的艺术家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首先艺术家需要的第一种才能是想象,黑格尔把想象定性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认为想象是创造性的。
黑格尔指出,艺术家要具备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与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艺术家的心灵,并能进行牢固的记忆,然后通过某种恰当的外在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其次,想象和牢固的记忆并不是艺术家的全部资禀,理想的艺术不仅要求能把这种内在的心灵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达到那种外在显现的必须是现实事物的自在自为的真实性和理性,要达到这种真实性与理性,艺术家所选择的这种形象必须是自己受感动的、必须是按照事物的全部深度与广度深切体会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就为艺术家的个人修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艺术家的知识、阅历、情感、理解力等等。
第三,黑格尔还对才能和天才进行了界定,指出,通过想象的创造活动,艺术家在内心中把绝对理性转化为现实形象,成为足以表现"他自己"的作品,这种活动就叫做"才能"、"天才"。
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探讨艺术和美的真正含义。
嘿,谁不爱美呢?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无论是一幅动人的画,还是一首让人心潮澎湃的乐曲,甚至是一朵在阳光下微笑的花。
黑格尔把这些都捋了一遍,简单说就是,艺术不仅仅是让人看得爽,更是对真理的追求,绝对有深意。
先说说黑格尔对艺术的看法。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理念的表现,是思想和情感的外在体现。
想想看,一幅画不仅仅是颜料和画布的结合,里面还藏着画家的情感,甚至是社会的变迁。
这就像在逛博物馆的时候,看到那些古老的作品,总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
黑格尔说,艺术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观众带到一个不同的境界,哇,这可真是太神奇了!再说到黑格尔提到的“绝对精神”,这可不是个模糊的概念。
他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最直接的体现,艺术能够让人接触到更高的真理。
想象一下,当你在欣赏一场交响乐,音乐流淌在耳边,情感像海浪一样涌动,那一刻,心灵是多么的愉悦和自由啊!艺术让我们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这简直就是一种灵魂的升华。
然后呢,黑格尔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地位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把艺术分成了三个阶段:象征性艺术、古典艺术和浪漫艺术。
象征性艺术,比如埃及的壁画,它们更多的是在表达某种理念,可能看起来有点抽象。
古典艺术像希腊雕塑,注重的是形式的美和和谐,真是让人一眼看去就觉得心情愉悦。
而浪漫艺术则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像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往往能触动人心,给人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种分类就像不同的菜系,各有各的风味,令人垂涎欲滴。
再来聊聊黑格尔认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他觉得,艺术不仅反映现实,更能超越现实。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把现实中琐碎的东西提炼出来,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美感。
就像做菜一样,原材料是重要的,但调料的搭配才是灵魂所在。
黑格尔强调,艺术能够揭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真理,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生活。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2008)PPT课件

黑格尔强调意识在其自我发展或提高的过程中, 意识使其自身的现象和它的本质相同一:“作
为意识的精神其目的就是要使得它的这个现象 和它 的本质同一。……意识在趋向于它的真实 存在的过程中” 。
意识经过矛盾发展过程,达到它的现象和本 质
的同一。而人们研究、描述、分析意识由现象
达到与本质的同一的过程,亦即由现象 到本质
念”所经历的漫长道路的描述。《精神现象学》
可以被刻画为一本哲学游记,为我们描述了意 识通过历史向着自我认识行进的旅程。
黑格尔说,现象学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
“灵魂之路”,通过这些阶段,灵魂一点一点
地察觉到自己先前意识阶段的不足,觉察到我
们作为思想和行动之出发点的各种历史的相对
2021/3的/9 先验预设的缺陷。授课:XXX
为能动的意识。所以,黑格尔说,到了自我意
识就进人真理自家的王国。在《精神现象学》
中,自我意识和人是可以互相等同的概念,因
此从这一章起,真正进人了人的领域。
2021/3/9
授课:XXX
16
群体意识
从第六章开始,意识脱离了个体阶段,进人群 体阶段, “我”变成了“我们”,这种群体意
识,就是“精神”(Geist)。这一章可以说是 对人类历史进化的哲学反思,三大节分别为古 代世界、近代世界和黑格尔所处的世界。
15
个体意识
前三章讨论意识的最基本形式:感觉、知觉和 知性。作为感性确定性,感觉、知觉和知性都 是人的认识中被动的因素,所认识到的真理还 缺乏意识的自为存在,也就是说,在人和外界 的关系中,决定的一方还是外界,而不是人, 意识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人的特征还没有真 正显现。
第四章讨论自我意识,在这里,被动的意识成
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

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美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美是自由的表现和实现。
他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艺术理论和审美观念。
黑格尔认为美是自由的表现。
他将美视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美在艺术中得以体现,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们可以将内心的自由情感和想法转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人类精神的自由发展和表达。
黑格尔认为美是自由的实现。
他认为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结果,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世界的理解与探索。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展现出自己内在的美好和理想。
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创造,也是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体现,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
黑格尔还强调了美与真理的关系。
他认为美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美感,更是内在内容的真实表达。
艺术作品要追求真实和自然,通过艺术家的主观表达和观众的主观感受,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
艺术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形式的完美,更在于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在黑格尔看来,美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由的表现和实现。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艺术作品不仅给予人们审美享受,更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精神的追求。
艺术的美感不仅是对外在形式的欣赏,更是对内在精神的启迪和感悟。
总结起来,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是美是自由的表现和实现。
美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更是内在精神的表达和追求。
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美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美对于人类精神的启迪和滋养。
美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展示,是人类对于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我们思考人类精神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深刻的启示。
黑格尔 美学

黑格尔(Immanuel Kant)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在美学方面也有很多贡献。
他的美学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并对后来的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黑格尔看来,美是一种主观的感性体验,它与人的感官、情感和理性有关。
他认为,美感是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并不是客观存在的。
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并且认为美是一种理性的东西,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他认为,美感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美。
在黑格尔看来,美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的东西,它不能被定义,只能被感知。
他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客观的东西,它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一种能力。
他的美学理论对后来的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格尔西方美学史PPT课件

思维训练
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黑格尔的美学观 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
02
黑格尔美学思想概述
美的本质与特征
美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即美是理念与感性 的统一。理念是美的内在本质,而感性则是美的外在表现。
美的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具有三个特征,即整一性、和谐性和自由性。 整一性是指美的对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完整的;和谐性是 指美的对象在各方面都是协调一致的;自由性则是指美的对 象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
审美判断与审美经验
审美判断
黑格尔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涉及到对美的对象的感知、想象 和理解等心理活动。在审美判断中,人们通过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想象来把握其 内在本质和意义。
审美经验
黑格尔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形式,它涉及到对美的对象的欣赏、体验 和领悟等心理活动。在审美经验中,人们能够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感受,并且 能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
03
古希腊罗马美学及其对黑 格尔影响
古希腊罗马美学特点
01
02
03
美的本质
古希腊罗马美学认为美是 客观存在的,是事物本身 的属性,与人的主观感受 无关。
和谐与比例
古希腊罗马美学强调美的 和谐与比例,认为美在于 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模仿与再现
古希腊罗马艺术注重模仿 自然和再现现实,追求形 似和神似的统一。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审美观念
艺术的模仿与创造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同时也注重艺术 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审美标准的多元化
文艺复兴时期审美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对古典美的追求,也 有对现实美的关注,还有对神秘美的向往。
黑格尔美学思想(完整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完整梳理)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理念,即黑格尔所说的,概念借实在的“中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的哲学与美学、文艺学思想生平与著作简介:谢林(1775--1854),代表作有《自然哲学观念》、《论世界灵魂》、《先验唯心论体系》等绝对理念:一种超时空的(超人的、超自然的)客观理念,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是构成宇宙万物及一切现象的核心与灵魂。
整个自然及精神世界都是据此而产生的,即宇宙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是绝对精神不断运动衍化的结果。
故又被黑格尔称为“宇宙精神”、“宇宙魂”。
实际是指实在化、客观化了的人的思想观念。
认为“实体即主体”,即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主体,“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这乃是绝对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
”(《精神现象学》15页)故“绝对精神”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对绝对理念的把握过程: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端,是对事物的直接性认识,是最低级最抽象的,得到的是一个混沌表象。
知性认识:指对事物的各个部分进行的单独认识,是间接性认识。
将每一个有限的概念当作彼此分离的、互不联系的。
“坚持着固定的规定性和各规定性之间彼此的差别,以与对方相对立”(小172)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辨析:1、与康德哲学的关系:逻辑学:物自体;自然哲学:现象界;精神哲学:判断力。
2、与老子哲学相比:“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关于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批判的根据:肯定绝对理念的客观存在性,第一性,决定外物性,故唯心主义;先由理念入手,故手足倒置。
析:由概念外化为事物,概念非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
即先有人的概念,才能认识事物。
“纯粹概念”是自然现象和精神现象之所以可能的前提。
但只是抽象的,故才有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强调的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纯概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
与康德的“先验范畴”相比。
三、黑格尔的美学观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于《美学》一书。
在这部著作的《序论》中,黑格尔曾经点明:这部著作的正确名称应当是“艺术哲学”,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从自己的哲学观出发,首先探讨了美的本质及审美活动的特征等有关问题。
1、美学研究的出发点:理念在《美学》序论中,黑格尔否定了传统的经验式与抽象形而上学的研究方式,主张美学研究应从理念出发。
经验式:从具体作品出发,分析概括,得出公式、规则之类,如亚氏《诗学》。
黑格尔认为这是琐屑的、不科学的:“艺术哲学没有任务要替艺术家开方剂,而是要阐明美一般说来究竟是什么,它如何体现在实际艺术作品里,却没有意思要定出方剂式规则。
”(美23)抽象形而上学式:主要指柏拉图式。
柏之“理式”论,黑格尔认为是空洞无物的,脱离现实的。
黑格尔是从理念入手,以其哲学体系可知。
理念不等于经验,也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式。
是动态的、活的,且是不脱离具体事物的,主客体的统一。
2、美的本质特征在《美学》中,黑格尔给美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根据朱光潜先生的解释,黑格尔“美的定义中所说的‘显现’有‘现外形’和‘放光辉’的意思。
为什么感性显现了理念就成为美?黑格尔的看法是: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与自然存在不同,还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认识的方式,即从理论上思想上认识自己;二是实践的方式,即通过实践改变外在事物,在外在事物上刻下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以感到自己的存在。
黑格尔举例说:“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8>艺术活动同样如此,是“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
”<9>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实际上也正是人通过改造外物,复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我心灵满足的过程,因而显现了理念的感性形象,也就是美的了。
“所谓美的理念即是出于自由想象力的表象。
”(小145)主体自由得不到实现时局限、痛苦主客统一艺术(美)理念的感性显现客体必然不被认识时的局限、痛苦黑格尔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认识等,“从最低级的一直到最高级的哲学见识,都只是发源于一种希求,就是要把上述不自由的情形消除掉”(美125)更高级的是:艺术、宗教、哲学。
“对必然性加以思维,也就是对上述最坚硬的必然性的消解。
因为思维就是在他物中自己与自己结合在一起。
思维就是一种解放,而这种解放并不是逃避到抽象中去,而是指一个现实事物通过必然性的力量与别的现实事物联结在一起,但又不把这别的现实事物当成异己的他物,而是把它当成自己固有的存在和自己设定起来的东西。
这种解放,就其是自为存在着的主体而言,便叫自我;就其发展成一全体而言,便叫作自由精神;就其为纯洁的情感而言,便叫作爱;就其为高尚的享受而言,便叫作幸福”。
(小325-326)“无论就美的客观存在,还是就主欣赏来说,美的概念都带有这种自由和无限;正是由于这种自由和无限,美的领域才解脱了有限事物的相对性,上升到理念和真实的绝对境界。
”(美148)故“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3、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虽自称“艺术哲学”,主要论艺术美,但并没否定自然美,只是认为自然美不及艺术美。
原因是:A.自然美虽同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不是美之理念物化,而是理念的对象化。
物化:自我显现;对象化:在对象中看出来。
即“自然美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
”(美166)近乎“移情说”。
正因对象化,故于理念的显现要受到自然物的限制,是不完满的。
艺术的物化是自由创造,可以至完满。
B.艺术美是绝对理念的直接再生、复现,因此是最真实的;自然美只能是心灵的部分映象,无法至最真实的境界。
故黑格尔断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
”与之相比,甚至连常常受到人们赞美的太阳这种自然物,本身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太阳本身不是自由的,没有自意识的。
<6>由此可见,黑格尔的艺术理念论中,继承与张扬的正是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崇与肯定。
就哲学认识论而言,黑格尔将“理念”视为“真实”,当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但在美学及文学艺术领域,黑格尔将“理念”视为“美”的本质,视为就是“艺术真实”,则是有重要意义的。
这一论断,克服了西方美学史、文艺学史上长期存在的割裂感性与理性关系的弊端,即既避免了从理性主义哲学出发,将美与艺术视为抽象理式的偏颇,也避免了从经验主义哲学出发,将美与艺术视为仅仅是满足个人感官产物的缺陷。
四、黑格尔的艺术史观(二)、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在黑格尔心目中,艺术的理想境界是理念与感性形象、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的统一,但他发现,在人类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黑格尔正是以此为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三种。
象征型:物质外形压倒理念;古典型:物质外形与理念统一;浪漫型:理念压倒外形。
物质性不断降低,理念不断上升。
1、象征型艺术。
黑格尔认为象征型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物质形式压倒理性内容、客体吞没主体,是人类艺术初创阶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在这一阶段,由于理念尚处于发端时期,因而自身还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还未能找到显现自身的得体形象,往往还只是生硬地粘附于自然形态的物质外壳上,给人以“嵌合”、“拼凑”、“图解”的感觉。
因此,严格地说,这一阶段的艺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而只应被视为艺术前的艺术。
黑格尔将建筑视为象征艺术的典型形式。
在黑格尔看来,由于建筑艺术的素材主要是外在的物质,即受机械规律制约的笨重的物质堆;由于建筑的形式还没有脱离无机自然的形式,还只是按照凭知解力认识的抽象的对称关系之类来布置的,因而建筑艺术尚不能实现作为具体心灵性的理想,还不能使客观事物成为精神的绝对完满的表现,还只能是无机的东西勉强接近于精神的表现。
总之,“这门最早的艺术所用的材料本身完全没有精神性,而是有重量的,只有按照重量规律来造型的物质”。
<13>也就是说,建筑呈现出的正是客体吞没主体的象征型艺术的特点。
黑格尔当然意识到,建筑艺术本身也是在发展的。
故而他所说的最能体现象征型特征的建筑艺术,实际上主要是指东方古巴比伦、埃及、印度等民族用以表达宗教观念的建筑。
而至古希腊建筑,情况已有不同,虽仍具应用性,但已趋于精神观念与物质材料之间的完整统一。
而至中世纪出现的高惕式教堂建筑,就更为不同了,其高飞远举的庄严气象,进一步显现了理念的上升,已体现出浪漫型艺术的特征。
2、古典型艺术黑格尔认为古典型艺术是“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按照艺术概念的真正的艺术”,<14>也就说,古典型艺术已克服了象征型艺术物质形式压倒理念内容的缺陷,理念已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在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使理念内容与外在形式完满地融为一体。
黑格尔将雕刻视为古典型艺术的典型形式,认为与建筑相比,雕刻的形象已摆脱了建筑所担负的作为一种单纯的外在自然和环境而服务于精神的任务,凭它自己而独立地站在那里。
“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处在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道路上。
”<15>具体说来,雕刻艺术在两点上超出了象征型艺术,一是作为精神来掌握的内容已很明晰,二是它的表现方式和这种内容意义完全吻合。
总之,从理念与感性形式完满统一的程度而言,古典型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至黄金时代的产物。
但就理念自身不断挣脱形式束缚的要求来看,古典型艺术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雕刻艺术,尽管“好像特别善于保持自然真相”,但“这种通过笨重物质来表现出的肉体的外在自然面貌不能表现精神之所以为精神的本质。
”<16>也就是说,古典型艺术中的感性形象仍在制约着理念极大程度的解放,心灵仍不能按照它的真正概念达到表现。
正因如此,黑格尔又认为,与古典型艺术相比,浪漫型艺术才是最高级的艺术。
正是浪漫型艺术,更多地表现了理念精神的胜利。
3、浪漫型艺术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与象征型艺术中物质形式压倒理念内容的特征相反,理念内容压过了感性形式;与古典型艺术相比,浪漫型艺术又一次打破了理念与形式之间的统一,“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
”<17>黑格尔认为,显示浪漫型艺术特征的艺术门类是绘画、音乐与诗(即语言艺术)。
在这几门艺术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进一步提高了理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