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培养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的五种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的五种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的五种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同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五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公民意识。

1. 知识教育法培养公民意识的第一步是通过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社会和公民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讲授相关的公民教育知识,如法律、政治制度、公民权利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帮助他们理解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观念。

2. 社会实践法除了通过课堂教育外,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或慈善组织等,让他们亲身了解社会的运作和问题。

此外,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如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等,从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观摩典范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物作为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公民典范,如社会公益活动的发起者、政府官员中的模范等,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通过观摩典范,孩子们将受到鼓舞,并且激发出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社会的愿望。

4.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公共问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

同时,游戏的互动性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5. 项目实践法最后一种方法是通过项目实践来培养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项目,例如环境保护、减少浪费、救助贫困等,让学生自主组织和参与相关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将直接面对社会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

这样的实践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多方面的方法。

知识教育、社会实践、观摩典范、游戏体验和项目实践,这五种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全面培养公民意识的环境。

如何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于自身权益、义务以及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

一、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学校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育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应加强民族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设公民教育课程,教授公民权益和义务、法律法规以及公共事务等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观念。

二、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人们亲身接触社会问题,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社区组织、慈善机构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公益事业。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家庭教育中注重公民教育家庭是培养公民意识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

家庭中可以组织家庭义务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和共同责任。

此外,家庭成员也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公民观念。

总结起来,要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需要从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

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观念和责任感。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人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增强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民道德和责任感,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公民意识的新一代。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亲身示范:作为父母或成年人,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自己的
公民责任和义务。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尽量通过言
行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孩子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感
受公益事业的乐趣和意义。

让孩子了解自己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为社
会发展做出贡献。

3. 学校教育: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公民教育课程,学习法律、道德
和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借助学校的资源,让孩子了解国家的历史、制度和文化,培养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尊重。

4. 创设情境: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故事,让孩子思考公民身份的意义
和价值。

引导他们讨论一些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
解决方案。

5.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分辨信息的真伪,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帮助他们
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6. 激发兴趣:以儿童能理解的方式介绍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贫
困问题等,并与孩子分享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7. 早期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包括尊重他人、持有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等。

8. 建立讨论和互动的机会:定期与孩子进行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鼓励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公民责任感的成年人。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方法公民意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公民意识,才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下面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

一、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或者到社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比如,学生可以参观政府部门、法院、孤儿院等,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扶贫、助残等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从而培养出关爱社会的意识。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告诉他们公民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深入地了解公民的责任,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并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如何行动。

三、社团及志愿服务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社团,如义工社、环保社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社团活动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自愿加入,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四、课程设置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

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如公民法律、社会伦理等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公民责任的具体表现。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堂讲解与讨论、社团及志愿服务以及课程设置的创新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主动投身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公民。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现代社会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公民意识是指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参与意识。

一个具备公民意识的社会可以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公民意识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民意识能够加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提高国家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公民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才能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

其次,公民意识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保护环境、遵守法律、参与公益活动等都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积极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培养公民意识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参与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只有当每个人都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发表自己的声音,参与决策,才能使社会更加民主和公正。

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还可以增加他们参与的能力,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的质量。

二、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1. 教育培养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当将公民教育融入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学习国家历史、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公益活动等方式来了解社会问题,增加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同时,社会参与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习惯。

3. 媒体宣传媒体宣传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正能量的新闻、宣传社会责任等方式,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方式。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民意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一、公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良好的公民意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公共利益、道德价值以及法治秩序的认同和遵守。

它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对于保持社会秩序、促进公共事务的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于道德的公民意识良好的公民意识需要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

道德是指个人在社会互动中所应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一个具备良好公民意识的个体,应当具备责任心、奉献精神和公平正义感。

他们会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规范,关心社会公共事务,乐于助人,遵循社会公德,以道德准则引导自己的行为。

2. 基于法治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也需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法治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基石,它通过法律和相关制度来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具备良好公民意识的个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权益。

他们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的途径良好的公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培养而成。

以下是一些培养良好公民意识的途径:1. 教育课程中融入公民意识培养教育课程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公民意识融入各个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例如语文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公民道德,历史课程中介绍不同时期的公民活动和社会运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解法律知识和道德准则等。

通过系统教育,培养学生对公民责任和社会义务的认知。

2. 社会实践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实践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互助、环境保护等。

通过参与这些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公民意识对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公民习惯。

三、培养良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与挑战1. 重要性培养良好公民意识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心得体会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以及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

在现代社会,培养孩子公民意识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培养孩子公民意识方面的心得体会。

1. 从小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往往在他们成长的早期阶段就形成了。

因此,从小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灌输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且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2. 关注社会问题与公益活动通过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让他们亲眼目睹社会不公、贫困等问题的存在,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可以带孩子参观慈善机构、参与志愿者活动,或者一起捐助一些物资给需要帮助的人群等等。

这些经历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付出与关心他人。

3. 打造一个积极公正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因此,打造一个积极公正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培养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保持良好的家风,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问题等。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将公民意识的原则融入日常生活,例如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培养共同努力的价值观等。

4. 教育孩子尊重和欣赏多样性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尊重和欣赏多样性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一环。

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和个人选择,来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平等意识。

可以鼓励他们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培养跨文化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守法意识和规则意识作为公民,守法和遵守规则是基本的义务。

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和守法,让他们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例如遵守红绿灯、排队等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

6. 激发孩子的社会参与热情公民意识不仅仅是遵守法律和规则,还包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例如班级干部、学生会成员、社区义工等。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六个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六个培养方法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六个培养方法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具备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意识形态。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公民意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本文将探讨六个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

一、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中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系统的教育培养,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将公民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教育课程可以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宪法基本原则、道德伦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服务、环境保护和慈善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问题,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举办主题讲座和座谈会举办公民教育的主题讲座和座谈会,可以让中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公共政策。

邀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特定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激发中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通过听取专家意见和其他同学的观点,中学生可以拓宽视野,进一步培养公民意识。

四、促进学生自治学校可以积极推进学生自治,例如成立学生会或班级委员会,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通过参与学生自治组织的运作,中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决策和管理,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

五、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例如举办公民意识教育周、宣传推广公民意识相关内容的海报比赛等。

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校可以营造浓厚的公民意识氛围,提高中学生对公民意识的关注和认识。

六、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公民意识家庭是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认知自我身份与社会角色、理解自己与社会关系以及担当公民责任的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对一个社会的良好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展开探讨。

一、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公民意识纳入教育课程中,并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身经历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公民教育的理论知识教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公民权利和责任,激发他们自觉担当的意愿。

二、家庭教育公民意识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扮演着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他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来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例如,带领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节约资源、尊重他人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孩子们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媒体宣传公民意识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利用好媒体的力量来宣传公民意识。

新闻媒体可以报道身边的公民模范,激励更多人担当起公民责任。

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发挥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散发正能量,传播正确的公民观念。

同时,媒体也要加强对公民权益的宣传和维护,让公民了解自身的权力和义务,增强公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社会组织引导公民意识社会组织是引导和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平台。

例如,社区组织可以组织公民参与自己居住区的管理和活动,促进公民了解社区事务并参与社区建设。

此外,志愿者组织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让社会成员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从而培养公民意识。

五、政府引导公民意识政府在培养公民意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公民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培养公民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等各方应该携手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共同培养、引导公民意识的形成。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总结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总结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总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于社会、国家以及自身权益的认同和参与意识。

作为一名学生,培养公民意识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进行总结,无需重复标题。

1.意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歧视、欺凌或侵犯。

我们要学会在合理范围内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与他人和平相处、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2.尊重他人权益培养公民意识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权益,还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我们要理解并接受他人的观点、文化差异和个性特点。

在学校中,要遵循公共秩序,不干扰他人的学习和休息。

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展现学生公民的关爱和责任。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并借助这些活动,学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法律和道德规范作为学生公民,我们要学习并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我们应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

同时,我们要具备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明辨是非,发扬诚实、守信、友善等美德。

只有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公民意识的学生。

5.关注社会问题并参与解决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无论是环境保护、社会公平、贫困教育还是其他社会问题,我们都可以为之发声、行动。

例如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发起社会倡议等方式,影响他人、改善社会。

综上所述,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培养公民意识,认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尊重他人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法律和道德规范,并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成为有公民意识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社会和国家责任和义务的认知与理解,是公民在社会中扮演角色所必备的素养。

培养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育、法制建设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一、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础,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公民教育活动,如参观法庭、参观政府机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运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公民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法制建设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法制建设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保障,只有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才能让公民在社会中依法行事。

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可以开展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增加公民对法律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同时,要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

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民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并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让公民参与到为社会服务的行动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要鼓励公民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社会的决策和管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公民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法制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公民意识不仅仅是了解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更是指学生对社会责任、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问题以及尊重他人权利的认识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从而建设更加和谐、公正和有活力的社会。

一、通过教育课程培养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是最直接、有效的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之一。

校园教育课程应该包含公民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并尊重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和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公民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家机关、社区、工厂以及农村地区,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如帮助社区清洁、给弱势群体送温暖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校园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例如,举办模拟选举活动,让学生模拟参与选举过程,了解选举的重要性和程序。

另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或辩论比赛,让学生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习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四、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教育,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培养他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习惯。

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通过教育课程的改革、社会实践活动的推动、校园活动的组织以及家庭教育的加强,我们可以为培养更多有公民意识的学生做出积极的努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具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是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关爱社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培养公民意识。

1. 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为了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社会意识。

在家庭中,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家庭事务,理解家庭成员的需要,并通过讨论家庭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社会的复杂性。

2. 培养社会责任感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

通过志愿者服务,孩子可以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也可以认识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社会活动,比如参加学生会、社团组织等,让他们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团队协作能力的支持,因此,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比如体育运动、音乐团体等。

在团队中,孩子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相互尊重,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才能。

4. 提供社会教育资源除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也是培养孩子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以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孩子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并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5.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包容不同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和包容不同观点。

为了教育孩子这方面的素质,家长可以从小教导孩子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鼓励他们欣赏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思想。

同时,要引导孩子在面对不同观点时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学会用对话和互相倾听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或歧视。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在当代社会中,培养公民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于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品质,更是一个社会全体的共同责任。

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并推动社会进步。

以下是一些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建议。

一、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首要途径。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公民意识的责任。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例如,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历程,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庭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二、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公共事务,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政府应提供良好的公民参与环境,建立和完善各类民意调查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实现民主治理。

三、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应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同时,政府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四、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公民应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积极参与改善社会不公的行动。

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结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媒体宣传媒体是社会公共性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渠道。

媒体应积极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推动公民意识的培养。

媒体不仅要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还要加强对公民权益的维护和倡导,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六、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础。

公民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注重个人修养和公民道德。

政府应加强道德教育,普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应享权利和应尽义务的认知。

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事务,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那么,学校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呢?首先,学校应将公民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公民教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公民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的角色和责任,了解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的规则。

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也应当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公民的道德和责任;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公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

其次,营造民主的校园氛围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例如设立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采用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让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中感受公民的平等权利。

再者,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模拟选举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法律程序和民主选举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

此外,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关键。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更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础。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公共事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并结合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增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注重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教师也要充当榜样,遵守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三、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党的方针政策等。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公民参与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验到公民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学校也可以建立与社会组织和机构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五、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组织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贡献,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

六、加强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班级事务,并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参与社会、关心社会、维护社会的能力和意愿。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将从教育机构、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教育机构:学校的责任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以下是学校可以采取的措施:1. 开设公民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通过讲授公民权益、宪法法律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通过反思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 设立学生自治组织:学校可以设置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管理学校事务,并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家庭教育:家长的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1. 树立良好榜样:家长应该自觉地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法律、遵纪守法,并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及时沟通交流: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家长也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社会公益事例,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家庭实践活动:家庭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义务清理公共场所、参观纪念馆等,让孩子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的重要性。

三、社会环境:激励参与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社会可以采取的一些措施:1. 推广公益活动:社会可以积极宣传和推广各种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招募、环保行动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2. 增加社会实践机会:社会可以与学校、家庭合作,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实习、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建立奖励机制:社会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公民意识班会教你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班会教你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班会教你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作为国家成员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现代社会中公民应持有的一种重要素养。

通过公民意识的培养,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个人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重要性1.1 加强社会凝聚力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让个体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凝聚力是建立在每位公民积极参与、积极贡献的基础上的,只有每个人都具备公民意识,才能够凝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1.2 增强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的培养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

所有的社会问题都需要每个公民都参与进来,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具备公民意识的个人会主动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他人的困境,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1.3 培养和谐的社会关系公民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公民要有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不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应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与他人和睦相处。

只有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

二、培养和提升公民意识的途径2.1 加强法律意识法律是国家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也是公民意识培养的基础。

个体应当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只有倡导依法行事,才能够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发声,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贡献力量。

2.2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环境保护等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

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提升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和加强公民意识。

2.3 培养社会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参与社区议事会、志愿参与社会运动等方式,让个体直接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自己的声音和意见发声,为社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

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同。

培养公民意识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关键一环。

一个拥有公民意识的社会可以促进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个人层面:公民意识使个人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这种意识使个人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己的社会认同感和满足感。

2. 社会层面:拥有公民意识的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有效培养公民意识的方法为了培养公民意识,个人和社会都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1. 个人努力:个人应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公民意识。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国家法律和伦理规范等。

同时,个人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改善社会环境出力。

2. 教育引导:教育机构应该将培养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们应该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宪法和公民权利等相关知识,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学校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 社会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例如,政府可以加强公民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和公民权利的认识。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志愿活动,提供公益服务,让公众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4. 媒体影响:媒体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工具。

媒体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提供客观、公正、正面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社会问题,提高公民意识。

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宣传广告等形式,传递正确的公民意识观念。

结论:培养公民意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个人、教育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并以合法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教授公民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宪法和公共政策,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通过教育课程,学生将了解到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懂得如何参与社会事务,并为改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建立民主教室环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民主的教室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参与精神,让学生参与决策和规则的制定。

这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对其他人权利的尊重。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公民意识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行动来改善社会。

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四、树立榜样和引导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榜样和引导者。

通过教师的榜样行为和言传身教,学生将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讲授有关社会义务和伦理道德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经历。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模拟法庭、研究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这些活动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质疑和探索,培养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第一环境。

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意识:一块蛋糕怎么切
一堂公民教育课,引发关于公民意识的思考
暑假前,南京行知小学的一堂公民教育课,请来了著名律师崔武先生,他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孔融让梨》:孔融4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把那个大梨给哥哥吧。

”第二个故事是《母亲让孩子分蛋糕》:一位母亲,以前经常给儿子分蛋糕,但两个儿子似乎都不太满意,嫌自己的小,抱怨母亲偏心。

这次,聪明的母亲制定了一个规则:由大儿子切蛋糕,由小儿子先选择蛋糕。

这样一来,大儿子在切蛋糕时就惟恐切得不公平了。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若有所思。

崔武讲完故事,一一点评:孔融4岁能让梨,表现了良好的礼让之风,是“圣人”之举。

但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孩子,实际情况是,为了争抢食物,又哭又闹者居多。

孔融可敬却很难学,有的时候甚至不能盲目乱学。

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

肚子饿了一味礼让,那是虚伪;肚子饱了还要再吃,那是贪婪;而母亲让孩子分蛋糕,从自己切蛋糕到让孩子分蛋糕,体现了让孩子参与的意识。

让大孩子切蛋糕,让小孩子先拿蛋糕,体现了程序设计的合理。

而母亲从蛋糕的分配者,变成分蛋糕的监督者。

这个故事中,两个孩子都抢着要蛋糕,而且都想要大的,这比较符合生活的真实。

人有各种生理需要,扼杀人的生理需要去讲礼让,这不够人道。

在利益纷争面前,我们要学会制定游戏规则,学会通过程序规则做到公平合理,要通过程序让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长期以来,公民教育被有意无意地忽视。

崔武律师事务所曾经向30多个学校发去信函,希望联合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却只有南京行知小学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该校很快设立了“崔武律师公民教育工作室”。

他们还联合推出了公民教育三字经:“我是谁?世间最。

俱平等,结社会。

不高傲,不自卑。

不造神,不怕鬼。

存正义,明是非。

爱和平,反暴力……”如今,孩子们都能背诵。

杨瑞清校长说:“我们将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化,来培养孩子的民主性格;通过公民生活的体验,来培养现代小公民。


崔武律师通过这两个故事,强调的其实就是公民意识,它是法治国家的基础。

建设现代化国家包括了许多方面,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重要标志就是国民成为公民并具有公民意识。

社会学家指出,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信仰意识几个层面。

现代公民意识最核心的观念,应该是强调社会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的主体解放,主要表现在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以及对社会中其他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与维护。

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差距
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扭曲封闭的文化氛围和教育观念,曾经把我们引入了一个个误区:一方面,无视人的正常诉求,盲目拔高道德要求,用“圣人”标准来教育人,从而压抑正常人性;另一方面,与此相反,日常生活中,缺乏规则意识和参与意识,更缺少最起码的公正和民主,任由人性弱点泛滥,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无数父母教育孩子的“经典”。

47岁的外科医生张平女士,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很是感慨。

她在家里是姐姐,还有一个比她小3岁的妹妹。

做小学教师的妈妈常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她,要她“时时处处让着妹妹”,好吃的、好玩的留给妹妹,各种家务活儿留给自己。

她一开始总是想不通,“感觉不公平,同样是妈妈的孩子,自己为什么就要处处忍让呢?”但每当想到这些,孔融的影子就出现在自己眼前,让她羞愧难当,慢慢就习惯了。

而妹妹更把这一切看作理所当然,慢慢变得好吃懒做,刁蛮任性。

现在的张平似乎有所感悟,“我在单位工作20多年了,长期以来习惯性地用‘圣人’道德来要求自己,稍有懈怠就产生自责,与此同时,对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却很茫然,对身边一些显然的不公正往往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激情和勇气去改变!”其实,张平这样的例子具有普遍性,“圣人教育”对我们很多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长期的教育,就是用“完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味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其实,圣人毕竟是极少数,对平常人来说,往往欲速而不达,甚至于成为“道德枷锁”,阻碍了公平、正义等观念的培养。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一些从小接受“高标准、严要求”道德教育的人,他们长大后,却连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

比如说,一些从小接受了严格道德教育乃至“圣人教育”的大学生,却在公共场合随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一些大学教师感慨,“现在一些大学生守则其实在教大学生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应该做到的东西。

而在他们小时候,接受的可都是‘孔融让梨’式的教育啊,这是一个强烈的反差,也是一种悲哀!”大学生如此,其他人更是如此。

被盲目拔高的道德教育,代替了最起码的道德教育,忽视乃至压抑了规则与法制教育,这严重阻碍了国人真正走向现代公民的步伐。

一方面是让人无法企及的“圣人教育”,另一方面,却忽略了最起码的平等、民主、法治、公平、和平、诚信等公民价值观,这种反差几乎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家庭中,缺乏平等意识,交流方式简单粗暴,不善于沟通;在工作单位,无视规章制度,缺乏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随大流,混日子;公共场合,你争我夺,不守规则,唯恐落后吃亏;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不是通过文明理性方式解决,而是肢体暴力、威胁恐吓;出国旅游时,在一些景点横冲直撞,破坏公物,无视他人感受……再推而广之,从随地乱扔垃圾到脏毒食品的生产、从生意场上的欺诈到高考招生的黑幕、从学术抄袭成风到官僚滥用权力……不少人崇尚“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信条。

在这种信条的影响下,各种正常的规则被践踏、被破坏,甚至被颠覆,出现了大量“潜规则”乃至“无规则”的现象,导致违约欺诈、恶意竞争、变相传销、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有学者指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就不懂得履行公民义务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比如说,“杭州飙车”案,公众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受害者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按照法律程序,一步一步表达自己的诉求,从而把案件的审理推向公平;“躲猫猫”事件,公众从道德、法律等各个层面,一步步追问,一步步求索,层层剥茧,不但推动了把事件调查得水落石出,更由此追问社会公平与正义;汶川地震中,大批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灾中,他们开始摆脱传统的“施予者”观念,尽的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民意识空前觉醒;南京两市民见义勇为,街头勇斗劫匪,一死一伤,
众多市民围追堵截猖狂的劫匪,体现了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公民意识……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大众的公民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道德意识滑坡。

不讲道德、漠视道德、反对道德的“无道德”现象,出现在不少人身上。

二是法律意识不足,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中既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一所中学校园内语录牌上写着“不要问祖国能为我做什么,只要问我能为祖国做什么”。

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大而无当、空泛模糊、富有煽情意味的文学性语言实施的“教育”,到头来很可能是使得孩子们长大后,既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义务,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呢?三是信仰意识缺失,很多人不知道究竟应该敬畏什么,缺乏精神意义上的追求。

从这些角度解读社会热点:正在进行的社区选举,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人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很盲目,一些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分发选举宣传材料,很快被居民们当垃圾一般扔掉了,居民们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何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常见,需要体制的完善,需要公民的参与,说到底是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

甲型H1N1流感肆虐,一方面有留学生发出倡议,回国后积极配合防控措施,自我隔离,但个别归国人员在出现了流感症状后仍然外出旅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朋友聚会。

他们作为现代人,享受了很多权利和自由,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南京“6•30”交通事故,当事人张明宝醉酒驾车,造成五死四伤的惨剧。

酒后驾车为何屡禁不绝?说到底,还是人们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而这与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崔武律师在行知小学讲课的最后,赠送大家一个苹果——“正义之果”。

每个班级只能有一个,大家拿回去分给两到四个同学吃,要保证吃不到的同学口服心服。

大家要共同制定分苹果的规则,每个人都要参与,人人都要主张苹果有自己一份的理由,并要推荐班上其他三个最应分配到苹果的同学。

通过分苹果,学会平等,学会参与,学会诉求,学会协商,学会妥协,学会文明理性地解决分歧,学会制定游戏规则,学会与别人分享果实。

崔武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

现代社会是共有、共治、共享的社会,是追求人人成功的公民社会。

我们想通过分苹果让同学们看到公平、正义。

”也许,这个普通的“正义之果”,不但是这些小学生要解决的考题,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