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合集下载

2018思政课大学第六章教案

2018思政课大学第六章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新时代的内涵和特点2. 新时代的重要意义3. 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特点2. 如何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2. 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章内容。

二、讲授新课1. 新时代的内涵和特点a. 教师讲解新时代的定义,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 分析新时代的特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特点。

2. 新时代的重要意义a. 教师阐述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包括:(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 学生讨论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教师总结。

3. 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a. 教师指出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包括:(1)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3)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b.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如何满足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章内容,强调新时代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新时代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2. 结合自身专业,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新时代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的重要性和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致使1000多人使用该帐号,造成该公司16万多 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追究 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西为由替自己辩解。
2021/10/10
4
案例二: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永安市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大学生王永 强逮捕。这位因另有新欢而将原女友毒杀的大学 生在被捕后居然还天真地问民警:“我已经交代, 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
英美法系 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 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的体系。又称普通法 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 总称。
2021/10/10
26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法律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
◆法律渊源不同(成文法与判例法) ◆法律结构不同(法典与单行法) ◆法官权限不同(是否创造法律) ◆诉讼程序不同(是否以法官为中心)
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
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又称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罗马法系、罗马—
—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法律的总称。它是西方国家中与英美法系并列的渊
源久远和影响较大的法系。
2021/10/10
25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法律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制定的法律。
2021/10/10
12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
由国家保证实施
与 其 它 社 会 规
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 成文法
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 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修第6章1、3节教案设计

思修第6章1、3节教案设计
共性、鲜明的职业性、明确的规范性、调节的有限性区别:具体内涵职业道德:职业生活领域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生活中法律职业生活领域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具体体现职业道德:道德评价;职业生活中法律:法律规范
调控手段职业道德:自律意识;职业生活中法律:他律意识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链接案例:莫先生跳槽链接案例: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跳槽
链接案例:威廉﹒布朗号的船队
思考:作为一名海员,霍姆斯的职责就是要保护每一位船员的生命安全,你认为他的行为是道德的吗?合法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职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一)职业的性质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职业也因此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丁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链接案例: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配有视频资料时间约分钟)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年,每年至少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年,步行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回,环绕地球圈半;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在此我们不对此事的成因加以评论,就此事件的后果而言,企业因技术骨干的集体跳槽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员工也因泄漏商业秘密和侵犯知识产权被企业送上法庭,付出了代价。
上述案例背后隐含着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从一个侧面突出显现的是目前我国少数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意识缺乏,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还不完善。

2018年版 思修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案

2018年版 思修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案

课程教案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导入新课: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复旦投毒案(见讲义)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

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法律含义、特征、产生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法律”进行了阐释,使学生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法的创制、实施、法律借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内容所体现的意志等角度来定义法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含义。

情感目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法律的运行【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

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观看案例视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讲授新课法律案例:同学A在校道上捡到一副眼镜,放在宿舍的桌面上,在用电脑时不小心压坏了眼镜。

捡在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吗?同学A需要赔偿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018版思修第六章教案

2018版思修第六章教案

幼儿园美食主题教育课程设置的设计与教学实践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美食主题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设置,近年来备受关注。

通过美食主题教育,幼儿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激发兴趣,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观念。

本文将就幼儿园美食主题教育课程设置的设计与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课程设置的设计1. 目标设定美食主题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参与美食制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拓展口味和营养知识,以及初步了解食物的产生过程和文化背景。

2. 课程内容(1)口味体验通过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培养幼儿的味觉感受,提高口味的敏感度。

(2)食材观察让幼儿参与食材的挑选、观察以及食材之间的搭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美食制作组织幼儿亲自动手参与美食的制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食物故事通过共享食物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食物的产生与文化渊源,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3. 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教学、趣味故事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富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实践共享1. 实践一:口味体验在课程中,我们设计了“口味大挑战”游戏,让幼儿尝试酸、甜、苦、辣等不同口味的食物,提高他们的味觉感受,激发对不同口味的好奇心。

2. 实践二:食材观察我们组织了“有机蔬菜认识”活动,让幼儿观察、摸索有机蔬菜的外观特点和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食材观察能力,了解食物的来源。

3. 实践三:美食制作在课后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小小厨师”比赛,让幼儿自由发挥,亲手制作美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针对幼儿园美食主题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探讨,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这样的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美食主题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饮食文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更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美食主题教育的重要性。

思修2018版教材电子版第六章

思修2018版教材电子版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初级阶段的概念与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全体人民的素质还不够高,还存在着私有制的残余和社会主义因素的不充分发展等问题,需要通过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地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

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落后,总体上属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2. 社会主义因素的相对不完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私有制度残余和其他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因素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还存在一定的非社会主义因素。

3. 人民群众中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的相对不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民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世俗观念、功利主义思想等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

二、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

在实现初级阶段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强调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统一,加强党风党纪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确的阶段: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阶段,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逐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因素的相对充实。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达到,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的总体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思修第六章第六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六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后落脚到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情感目标:既要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更要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教学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如何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案例:2018合肥高铁女子扒门事件事件经过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罗海丽)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

该列车计划停留15分钟,事件在第14分钟处置完毕,未造成列车晚点。

事件结果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

享有法律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人。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1]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1]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3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2001年8月22日,山东青岛三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代理律师向最高人民 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起诉教育部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根本制度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根本任务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现代化建设宪法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国家的根本法国家性质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域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封建制法律
一是确立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 依附关系; 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三是维护专制皇权; 四是刑罚严酷。
史载,诛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多 人,行刑七日方止。临到最后杀方孝 孺时,方孝孺谩骂不止。朱棣先是命 人将方孝孺的嘴割裂至两耳,并割下 舌头,随后处以凌迟之刑……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 2.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 3.守法的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 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6章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6章
同年11月10日,张先著以被告芜湖市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 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 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撤销其不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依 法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并被录用至相应的职位。此宗案件,被媒体称为 “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

2018版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

2018版思修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

2018版思修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二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规范着社会的秩序,保障着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而 2018 版思修第六章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这一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第二节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法律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尊法,是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

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态,更是内心深处的认同。

法律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社会运行的基石。

当我们尊法时,意味着我们承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明白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学法,则是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法律的规定,明白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旧的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学习,跟上法律更新的步伐。

比如,在网络时代,关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涌现。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触犯法律。

学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违法,还能让我们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当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遇到欺诈行为时,通过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就能知道如何依法维权。

守法,是对法律最基本的遵循。

守法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

我们要将法律的规定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试图挑战法律的底线。

比如,一些人在交通出行中闯红灯、超速行驶,认为只是一时的方便,却忽视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进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这些行为都是对法律的漠视,最终也会给自己带来法律的制裁。

用法,是尊法学法守法的升华。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在面对他人的违法行为时,也要敢于挺身而出,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举报和制止。

比如,在劳动领域,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或者违反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思修第六章第四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四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治领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道路。

情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教学难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8温州滴滴顺风车奸杀案8月24日13:30,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确认已在车上。

8月24日14:09,被害人在微信群中称,进入无人山区,“怕怕,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

8月24日14:14,被害人发出最后四个字“救命”“抢救”,至此再无消息。

8月24日15:42,被害人好友,向滴滴平台阐明事情经过后,滴滴平台表示“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回复”。

8月24日16:00,被害人好友多次继续联系滴滴平台,确认事情进展。

同一时刻,受害人的另一名朋友向永嘉上塘派出所报案,要求获得司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但无果。

8月24日17:42,滴滴平台表示已联系上司机,嫌疑人表示受害人没有上车。

被害人好友要求滴滴平台给出嫌疑人具体信息(电话、车牌等),被滴滴平台拒绝,称泄露用户隐私。

8月24日20:00以后,被害人好友得到消息称滴滴已将司机的车牌信息给警方。

8月25日 2:12 ,被害人好友在新浪微博发布寻人消息,引发网友和媒体关注。

8月25日凌晨4时许,犯罪嫌疑人,滴滴顺风车司机钟某被抓获。

思修第六章教案

思修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Ⅰ、教学目的:通过对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择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恋爱婚姻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Ⅱ、主要内容: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择业与创业3、恋爱、婚姻与家庭Ⅲ、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恋爱婚姻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Ⅳ、关键词:职业道德、家庭美德Ⅴ、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离不开相应的道德和法律,道德和法律是职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既有许多共同特征,又有本质区别。

1、职业(1)职业概念: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

(2)职业特点:A 专业性与专门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活动内容和目的、方式比较专一。

B 长期性与稳定性:职业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续性。

C 认同性与普适性:职业需要得到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认同,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能够为普通公民所从事而不是特权行为。

(3)职业意义:A 个人价值: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基本手段。

B 社会价值: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2、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概念: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A 从业者的个人道德品质。

B 从业者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A 一般属性:职业道德要符合社会认可的一般性、普遍性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B 特殊属性:职业道德具有本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个人品质和行业性道德规范。

3、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共同点:A 鲜明的职业性:所表达的都是对具体职业的要求。

B 明确的规范性:所提出的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

2018版思修教案——第六章(共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3、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7、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4、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 由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叫做法
律体系。
法律部门 又称部门法,指的是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的总称。
①党的领导原则。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最大优势。 ②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指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人权:指人作为人享有和
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包括 生存权和发展权。
③基本经济制度。 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
制(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个体、私营等形式。
法律体系的分类: 根据内容,划分为:
①实体法律:
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或者 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如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 等。
普通法律的内容必须符 合宪法的规定,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
讨论
“孙志刚案”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武汉青年孙 志刚因未携带任何证件,在广州市后转送广州 市收容遣送中转站。
第二天晚上,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 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
1954年宪法
1993年修正案
2018年修正 案
1975年宪法
1988年修正案
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四部宪法:
1954年
1975年

思修第六章第五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五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四节《培养法治思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法治思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正确理解法治。

情感目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教学难点:怎样培养法治思维【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享:吉林长春小伙小程捡到一张银行卡,并将7300元存入捡到的银行卡中。

发现存错后,小程找到银行,但银行拒绝退还欠款,也拒绝提供错存银行卡用户的个人信息。

(《新文化报》)你如何看待?小程能可以拿回7300元吗?其实,这事儿还真不赖银行。

首先,小程将捡到的银行卡随身携带,并将钱存入这张捡到的卡上,这属于个人过失,而并非由银行的系统漏洞所致;其次,银行拒绝将错存款项从他人账户返还小程,这也是起码的金融常识,毕竟,银行没有权力在错存银行卡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其账户;最后,银行不肯向小程透露错存款项流入账户户主的个人信息也属照章办事,因为银行有义务为用户信息保密,否则,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大可以“错存”为借口获取他人账户信息。

那么,谁来为“错存”行为纠错呢?答案只能是法律。

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错存款项流入账户户主,“没有合法根据”取得7300元收益,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给小程。

相对于从银行获悉该储户个人信息,小程更应该向法院提请求帮助,依法追回损失。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课堂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理解和运用法治思维呢?一、法治思维及其内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否深入人心。

(2018年版)思修教案设计

(2018年版)思修教案设计

2018版思政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了解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白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三、教学方式:讲授式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容:当代大学生应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决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考: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会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一〕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兴如此国家兴,青年强如此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

1.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开展。

2.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3.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能够促进入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教学目标:面对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开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严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准确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使学生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准确把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3、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功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7、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8、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含义及其关系。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1、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制度。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4、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讲授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教学课时:8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导入新课:从这周开始,我们进行法制观的学习,这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版块。

先关注一个焦点事件——复旦投毒案(见讲义)问:谈谈你对“复旦投毒案”的认识?(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区别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1)国家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2)国家对公民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一种以国家政权意志出现的行为规范。

而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4.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同时也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其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在原始社会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而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规范是风俗和习惯。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

1、奴隶制法律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会说话的工具)2、封建制法律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使命。

3、资本主义法律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

4、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就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它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除了具有规范作用外,还具有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作用。

A.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①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国家制度②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③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④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①法律制定(立法)②法律执行(执法)③法律适用(司法):④法律遵守(守法):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1、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的四部宪法:→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宪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宪法(第五届)→1982年宪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我国宪法五次修正案:①1988年第七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②1993年第八次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③1999年第九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④2004年第十次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正。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结论:宪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五条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的分配形式等国家经济生活的制度的总和。

教学视频:宪法知识与法律体系。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政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动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法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一)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二)非诉讼程序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作业布置: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宪法的地位。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1、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科学立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全面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