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储存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和供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设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血液储存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标准和各项管理规范,并对血液存储过程及设施进行监督检查。

2.设立质控小组,负责抽查检测,追溯病例,不合格产品处理等。

3.设立危险废物管理小组,负责血液生产过程中危险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4.设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处理、危机公关和抢救工作。

5.设立教育培训小组,负责对员工培训和技能考核。

三、血液采集管理1.进行献血者筛选,排除有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禁忌症的人员,确保献血质量。

2.进行血液采血操作前,必须对采血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采集后的血液需送检机构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对检验合格的血液及时储存,并进行有效标识。

四、血液储存管理1.确定合适的储存温度,保证血液质量。

2.严格执行血液存储期限,过期不得使用。

3.对储存的血液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标准。

4.建立出入库记录,进行追溯管理。

五、血液运输管理1.血液运输前需确保运输工具清洁、卫生,保持适当温度。

2.运输途中严禁发生震动和温度变化等情况。

3.运输过程中需有专人监管,保证血液安全。

4.到达目的地后需对血液进行验收,确保安全完好。

六、应急管理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建立应急预案,包括在发生血液储存问题时的应急处理程序和危机公关措施。

3.建立危机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应急处理和抢救工作。

4.对于血液存在污染或问题时,需立即启动隔离、封存程序,并进行报告和处理。

七、教育培训管理1.对血液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熟练。

2.对新任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明确职责和流程。

3.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疾病传播。

八、监督检查1.定期对血液储存设施和存储环境进行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血液作为人体中极其重要的生命物质,保存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涉及到献血者和输血受体的安全性,更关乎到医疗保障的高效性。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储存条件的要求在建立血液储存管理制度之前,首先需要确保血液储存的环境符合标准要求,提供完整的设施和装备,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温度控制血液储存的温度区间应保持在2-6℃,以避免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微粒被冻结、膜破裂等现象。

当温度超过6℃时,细胞将会变形,甚至出现破裂,这样的血液将无法用于输血。

而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温度偏高,则可能导致产生细菌、病毒等身体有害物质,从而影响输血质量。

光线控制血液在储存期间需要避光,因为紫外线和可见光线均会影响血细胞的质量,特别是对红细胞而言,长时间的光照会使得其膜透性增加,导致血细胞的透明度逐渐下降。

洁净度控制血液储存室应该要保持常洁常净,防止储存生物样品的环境受到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定期清洁、消毒也是维护血液储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血液管理制度1.血液储存的记录血液储存的记录,包括每个血液成分的取得日期、数量、过期日期、储存地点、接受者信息以及是否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情况等。

对于过期的血液需要及时处理,以免误用导致不良后果。

相应的数据记录以及存储方式应在医院信息库中建立记录,以便于全面掌握储存信息。

2.血液的标识、分类和接收为避免因错误的输血而导致不必要的后果,储存的血液必须按种类、样品编号进行分类,并进行标识,确保输血正确。

每个样品都需要在标签上标明移植日期、移植部位和所用种类。

在接收捐献者进行捐献时,做好验血工作,同时对样品的质量进行仔细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后,方能接受。

3.定期检验和维护为了确保不必要的医疗损害,需要对储存的血液定期检验并维护,以保证其效期和质量。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血液的质量、过期时间和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维护。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血液库存资源,提高血液库存的供应能力和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提高血液库存的储备水平,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满足医院和患者的用血需求。

2. 实现血液库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浪费和过期。

3. 强化血液库存安全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4. 不断优化血液库存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库存管理相关的工作,包括捐血、采血、储存、分配、使用、交接等环节。

四、血液库存管理的责任部门1. 血液采集单位负责组织开展献血活动,确保有充足的血液库存供应。

2. 血液储存单位负责对接收到的血液样品进行分类、储存和保管。

3. 血液分配单位负责根据医院用血需求,进行血液的合理分配和调配。

4. 医院临床部门负责合理用血,减少浪费,提高血液利用率。

五、血液库存管理的具体制度1. 捐血管理(1)组织开展献血活动,吸引更多的献血者。

(2)对参加献血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定献血资格,并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2. 血液采集管理(1)对血液样本进行分类和标记,确保准确而清晰。

(2)进行血液存储前的检测和确保质量。

3. 血液储存管理(1)建立健全的血液存储记录,及时更新血液储存情况。

(2)对血液样本进行分类储存,确保易于查找和取用。

4. 血液分配管理(1)根据医院的用血需求进行血液分配和调配。

(2)建立血液库存监控机制,确保血液库存情况的实时把握。

5. 血液使用管理(1)医院临床部门建立健全的用血申请和审核制度,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医院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掌握用血趋势。

6. 血液库存交接管理(1)建立血液库存交接记录,确保血液库存的安全和完整。

(2)对血液库存交接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七、监督检查1. 设立专门的血液库存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和检查血液库存管理工作情况。

2. 定期对各个环节的血液库存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文血液库存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液库存管理工作,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保障献血人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库存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具体包括献血站、血库、输血科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三条血液库存管理是指对血液和血制品的采购、储存、分配、使用、报废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的工作。

第四条库存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血液库存的充足,避免血液浪费和库存过期。

第五条血液库存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透明性、安全性和责任制原则。

第六条血液库存管理工作应当与献血工作、临床用血工作相衔接,形成血液管理链条,以满足临床需求和献血人的需求。

第二章血液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七条血液库存管理包括血液采购、储存、分配、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

第八条血液采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血液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血液应储存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施中,确保温度和湿度的稳定;采用先进的储存技术,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存期限;定期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血液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血液分配应按照临床需求和献血人的需求进行,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和使用;分配过程应当记录血液的去向和使用情况,确保血液的可追溯性;分配流程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程序,确保分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血液使用应按照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指南和规范进行,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血液使用过程中应当进行血液追溯,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血液报废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血液的安全处理和销毁;血液报废应当记录血液的品种、数量和原因,确保血液浪费的可追溯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血液库存管理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血液库存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血液库存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血液库存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血液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库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和协调血液采购、储存、分配、使用和报废等工作,确保血液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血液库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库存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血液库存管理的连续性和改进性。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范文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确保血液质量和供应安全,保障患者的治疗用血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血液库的入库保存发放工作。

第三条血液库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要求。

第四条血液库应设立血液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第五条血液库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血液的溯源管理和全程可追溯。

第二章血液入库管理第六条血液库应定期进行血液采集,并按照采集标准和程序进行采集,保证采集过程的安全和血液质量。

第七条采集的血液应及时送至血液库,遵循有效保温和冷链运输的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不受损。

第八条血液库接收血液后,应进行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配血等检测和操作,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第九条血液库应建立合理的血液入库标识和分类管理制度,对血液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确保血液的追踪和溯源。

第十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样本库,保存血液样本以备后续检测和审查。

第十一条对于不合格的血液,血液库应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及时处理和报告,并进行后续的追溯和调查。

第三章血液保存管理第十二条血液库应确保保存血液的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血液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存。

第十三条血液库应建立健全的血液保存记录和温湿度监测制度,对保存血液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库应定期对保存的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血液的有效期和质量。

第十五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库存管理制度,对血液进行合理的存放和库存管理,确保血液有效期的控制。

第十六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库存报告制度,每月向上级单位报告库存情况和库存变化。

第四章血液发放管理第十七条血液库应按照患者的血液需求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和发放血液。

第十八条血液发放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血液的追踪和溯源。

第十九条血液库应建立血液发放记录和报告制度,对发放的血液进行记录和报告。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工作,提高血液使用效率,确保病患的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血液保存管理工作的科室和人员。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血液保存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人,确保血液保存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先进的原则,保障血液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血液保存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血液保存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及时记录和追踪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血液保存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血液保存管理水平和意识。

第二章血液的采集第七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血液采集点,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医院应当严格遵守血液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安全。

第九条血液采集点应当设有医疗废物处理设施,保证血液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采集记录,并妥善保存相关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血液采集点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血液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血液的检测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检测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血液检测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检测的记录和档案,及时追踪和管理检测结果。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血液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采用质控措施,监测血液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血液的保存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规范和流程,确保血液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标准操作程序,明确血液的分类、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限等。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对血液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记录和档案,及时追踪和管理血液的使用情况。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是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急救、手术和疾病治疗等多种情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一套严格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监管措施。

一、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血液是一种生命之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性。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血液储存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患者在需要血液时能够及时得到满足。

例如,一些紧急情况下的手术或创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输血,如果没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支持,将可能导致血液短缺,危及患者生命。

此外,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还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血液是很多传染病的潜在传播途径,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因此在储存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的风险。

二、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血液采集和储存的规范流程。

建立标准的血液采集和储存流程,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符合质量标准,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如低温冷冻等,以保持血液的活性和完整性。

2. 血液储存设施的规范要求。

建立专门的血液储存设施,包括库房、冷藏设备等,保证血液的储存环境符合标准,如温度、湿度等参数要求,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血液储存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血液储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血液储存管理的认识和责任心,确保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 血液储存管理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血液储存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血液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保证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性。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监管措施为了确保血液储存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监管措施来加以支持。

1. 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明确。

建立专门的血液储存管理监管机构,负责制定血液储存管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并定期对血液储存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管理要求。

2. 强制性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第一篇:血液入库、储存、发放和运输管理制度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1、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具有上岗证,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2、血液管理人员应严格掌握血液的库存状况,及时向主管领导反应库存血液的种类、数量和型别,以便合理安排和调整取血计划。

3、市中心血站送来或从市中心血站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

入库时双方应对照送(取)血单和入库单据,当面清点血液及其制品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别是否相符。

检查血液的血型、献血条码、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标签等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正确,并验证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热合是否严密,经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入库。

4、将血液及其制品按品种、规格、血型及温度保存要求,放入专用储血冰箱、冰柜或特殊保存仪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5、按采血时间、血型、血袋编号、血液种类及血量逐项输入微机系统中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二、血液储存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

血液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管理制度一、接收血液管理制度1.接收血液的准备工作:(1)建立接收血液的专门区域,并配备必要的接收设备,确保接收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对捐献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调查,并进行临床检验,确保接收到的血液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血液接收和验收:(1)将接收到的血液放置在特定的接收区域,并进行分类和分组,确保不同类型的血液不会混淆。

(2)根据血液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接收和验收记录,并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二、入库血液管理制度1.入库前的准备工作:(2)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标志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2.血液的入库和储存:(1)将入库血液存放在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中,根据血液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和分级储存。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功能完好。

三、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血液的耐用期管理:(1)对储存的血液按照其耐用期进行分组和管理,并及时记录和更新血液的耐用期信息。

(2)临近耐用期的血液需要进行特殊标识和处理,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2.血液存储环境的管理:(1)对血液储存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温度和湿度监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相关的要求。

(2)对血液储存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血液储存记录的管理:(1)对血液的储存记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血液储存信息进行备份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追踪。

四、血液出库管理制度1.血液出库申请和审批:(1)对血液的出库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出库血液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2)对出库血液的数量和用途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后续查验和追踪。

2.血液出库和交接:(1)根据出库血液的类型和数量,在专门的出库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组,并进行相关的出库记录。

1.库存预警的依据:(1)根据血液的使用情况和消耗速度,建立适当的库存预警指标和预警线,确保及时补充和调整库存。

血液存放管理制度

血液存放管理制度

血液存放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血液存放的安全及有效管理,维护供血系统的正常运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血液存放管理的机构和人员。

三、血液存放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血液存放的合法、规范和安全。

2. 保障血液存放环境的卫生、安全和温湿度适宜。

3. 按照规定管理和监督血液存放过程,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血液存放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5. 建立健全的血液存放档案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整、真实和及时性。

四、血液存放管理流程1. 血液接收环节(1)接收血液前应核实捐献者身份、血型、献血史等相关信息,确保血液来源清晰可追溯。

(2)按照规定的程序接收和登记血液,确保血液数量、包装和标识符合要求。

(3)血液接收后应即时进行质量检查,排除受污染或异常血液。

2. 血液存放环节(1)血液应存放在专用存放设备内,并按要求保持恒温、通风和干燥。

(2)按照规定存放血液对应的相关信息,确保血液存放位置清晰、标识明确。

(3)定期检查血液的保存期限和存放状况,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3. 血液使用环节(1)血液使用前应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验,确保血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血液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取用,避免交叉感染和误用。

(3)血液使用后应即时登记和报告使用情况,确保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五、血液存放管理措施1. 确保血液存放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

2. 建立血液存放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存放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

3. 定期对存放血液进行质量检验和监测,确保血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4. 加强血液存放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人员的职责和安全意识。

5. 建立严格的血液存放档案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完备和可追溯。

6.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六、血液存放管理责任1. 各级领导单位应加强对血液存放管理的重视和监督。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5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5篇)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是指一套用于规范和管理血库库存的规定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血库库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同时确保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

以下是血库库存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1. 库存管理计划:制定定期的库存管理计划,包括血液需求预测、库存量评估和调整等。

2. 库存监控:建立定期的库存监控机制,包括库存记录和报告、库存巡查等,以确保库存量准确可靠。

3. 血液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建立采购制度,确保血库及时获取足够的血液供应,同时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库存保管和标识:建立合适的库存保管条件,包括温度控制、包装和标识等,以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库存使用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使用管理措施,包括优先使用原则、过期血液的处置等。

6. 库存报废处理:建立库存报废处理制度,对不符合使用标准的血液进行正确处置,以确保血液安全。

7. 库存纪录和报告:建立完善的库存纪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报告库存情况,以便于管理和决策。

8. 库存培训和质量控制:对血库工作人员进行库存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正确操作血液库存的能力。

通过建立和执行血库库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血库库存,确保血液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同时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2)是指组织和规范血库管理,确保血库库存充足、有效、安全的一套制度。

血库库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订立库存管理政策和目标:根据供需情况和实际需求,制定血液库存管理政策和目标,确保库存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

2. 定期盘点和统计库存:定期对血库内的血液和相关物资进行盘点和统计,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盘点期间,要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测,排除过期或者不合格的血液。

3. 控制库存批次:按照血液有效期进行分批次管理,确保血液使用的时效性和质量。

合理控制库存批次的数量,避免过度积压或过度消耗。

4. 严格损耗控制:严格执行血液损耗的控制制度,确保血液的有效利用。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

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保障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安全供应,提高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血液入库保存发放管理的单位和人员,包括血液采集站、血库、医院输血科室等。

第三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工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供应。

第五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血液资源的管理职责,加强应急准备和危机处理能力。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血液资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血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

第七条血液入库保存发放单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管理和利用培训。

第二章入库管理第八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血液入库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采集、入库和管理血液资源。

第九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入库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储存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采集、检测、入库和管理流程,确保血液资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血液资源的采集、检测和入库工作,确保血液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血液资源的储存和管理,确保血液资源的保存期限和质量。

第十三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血液资源进行追溯和追踪,确保血液资源的使用过程能够完整准确的记录。

第十四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血液资源的危机处理和应急预案,提高对血液资源的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血液入库单位应当根据临床需求和血液资源的存量定期进行血液资源的调剂和分配,保障临床输血的需要。

第三章保存管理第十六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管理制度,依法合规管理和保存血液资源。

第十七条血液保存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血液保存管理人员,负责血液资源的储存、保鲜、溶解和管理工作。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储存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血液采集、储存、保管、输血等流程,确保血液采用和输血安全、有效和合法。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和血液采集和输血相关的人员,以及与血液储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1. 规范采集程序(1)开展血液采集工作必须具备医疗资质的医务人员。

在采集过程中,应确保必要的医疗设备齐全,并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2)采集前,应向供血者告知采集流程、器具使用、注意事项和取血量。

并要求供血者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史信息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保血液采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采血次数和采血量,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同时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和数量。

2. 规范储存流程(1)血液应储存在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储存设备内,具备必要的通风、消毒、防渗漏等设施。

(2)血液储存时应注意储存环境,防止外界潜在的病原体污染,控制储存温度和湿度,确保血液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在储存过程中,要确保血液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及时记录血液条码号、有效期、储存温度和位置等重要信息,并进行有规律的检查和更新。

3. 规范输血流程(1)在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确保能够输血,同时对其相应病史和药物情况进行记录,以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前,检查血袋标签、血型、交叉配血等信息,确保输出的血液质量和正确性。

(3)输血过程中要根据受血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和量,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输血完成后,应及时记录输血信息,记录输血时间、输血人员、输血量和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追踪和应对任何不适或反应。

4. 规范血液品控(1)对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2)建立足够的检验与评估机制,确保血液能够实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规范血液品控程序,建立血液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

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

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一、大纲血液保存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血液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管理,以及保障患者的血液需求。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血液浪费,并提高血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血液管理工作。

二、血液保存的原则1. 安全原则:确保血液安全是血液保存工作的首要原则。

血液采集、储存、输注等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血液需求。

2. 经济原则:在确保患者需要的血液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

3. 有效性原则:建立健全的血液管理制度,保障血液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血液管理工作的效率。

4. 追溯原则: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档案,对所有血液的流转过程进行追溯,确保血液的来源和使用情况都能够得到清晰的记录和跟踪。

三、血液保存的管理责任1. 医院血液管理委员会:医院应成立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的决策和监督。

2. 血液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血液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血液管理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储存、分配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3. 各科室负责人:各临床科室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管理工作,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输注。

四、血液采集和储存1. 血液采集:血液采集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采用无菌技术,遵循血液采集规范。

2. 血液储存:采集的血液必须储存在符合要求的血液储存设施中,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每批血液都应有清晰的标识和流转记录。

3.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血液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五、血液分配和使用1. 血液分配: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分配血液资源,遵守优先用血原则,确保急需患者的血液供应。

2. 血液使用: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血液,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

3. 血液追溯:对分配和使用的血液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和追溯,确保血液的来源和用途真实可靠。

六、血液浪费的预防1. 合理用血: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用血意识和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

血液储存与供应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供应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与供应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确保医院血液储存与供应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保障患者的用血需要得到及时满足,并规范血液管理过程。

2.本制度的订立依据为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医院相关管理制度等。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血液储存与供应相关的工作和人员。

第三条重要任务1.组织实施血液储存与供应工作,包含血液储存、采购、调配和使用等环节。

2.确保血液品质、安全与有效性,防备交叉感染和血液意外事件的发生。

3.监督检查血液储存与供应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二章血液储存管理第四条血液储存设备与环境1.医院应当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储存设备,并保持其正常运转和清洁。

2.血液储存设备应当设置在干净、通风良好、防潮、恒温、无震动的环境中。

3.医院应当定期检测和记录血液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干净度等指标,确保环境符合要求。

第五条血液储存区域管理1.医院应当设立特地的血液储存区域,确保血液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

2.血液储存区域应当有明确的标识,设有特地人员负责管理。

3.血液储存区域应当定期检查和清洁,保持乾净,并记录检查和清洁情况。

第六条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储存管理制度,明确血液储存的流程、责任和要求,保证血液储存的安全性和质量。

2.血液储存管理制度应包含血液采购、接收、储存和调配等内容,并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责任人。

第三章血液供应管理第七条血液供应机构选择1.医院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能够供应安全、有效血液产品的供应机构合作。

2.血液供应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和资质,并连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第八条血液供应管理制度1.医院应当与供应机构签订血液供应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2.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供应管理制度,规定血液供应的流程、标准和监督要求。

3.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供应记录,包含血液品种、数量、来源、接收人员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

第九条血液调配和使用管理1.医院应当建立血液调配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血液依照临床需要合理调配和使用。

血液贮存管理制度

血液贮存管理制度

血液贮存管理制度引言血液贮存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管理体系。

血液是生命之源,在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血液的贮存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医疗机构内,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制度,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

一、背景及意义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不仅能够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器官,还能够清除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外科手术、创伤救治、产科和儿科抢救等医疗过程中,输血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因此,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性,是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的输血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血液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管理血液贮存,保障血液安全,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制度,提高血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血液贮存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1、贮存环境要求对于血液的贮存环境要求非常高,必须保持恒温、恒湿、无菌、无震动等条件。

一般来说,血液的贮存温度应在2-6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70%之间。

此外,贮存室内通风良好,不得有异味或异物,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2、血液贮存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贮存设备,包括贮血制剂箱、冷藏保鲜车、血液传输器、贮血冰箱等。

这些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血液贮存管理人员要求贮血管理人员是保证血液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血液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4、血液贮存管理流程要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严格规范的血液贮存管理流程,包括血液的采集、检测、贮存、使用等各个环节。

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5、血液贮存安全控制要求为了保障血液的安全,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血液贮存的安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管理、应急处理等各个方面。

血液保存及管理制度范本

血液保存及管理制度范本

血液保存及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血液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血液的采集、储存、运输、使用及监督管理。

三、保存要求1. 血液制品应储存在温度为2-8℃的专用冰箱内,确保冰箱内环境清洁、干燥、通风。

2. 血液制品应按照有效期限进行分类存放,先存先用,避免过期。

3. 血液制品的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标签清晰可见,便于识别和管理。

4. 定期对储存血液的冰箱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5. 建立健全血液制品储存档案,包括品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储存温度等信息。

四、管理制度1. 血液采集(1)医疗机构应具备合格的采血设备和技术人员。

(2)采血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血液安全、合格。

(3)采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血液储存(1)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血液储存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2)血液储存室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血液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液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血液运输(1)血液运输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制冷设备,确保血液温度稳定。

(2)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血液制品的运输要求,防止振荡、倾斜。

(3)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血液制品的运输要求。

4. 血液使用(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血液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安全、合理使用。

(2)使用血液制品前,应认真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血液制品与患者血型相符。

(3)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监督管理(1)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管理工作。

(2)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血液保存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血液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血液管理水平。

五、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由医疗机构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保存方法、保存条件及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发出前的整个保存过程中。

3 职责
3.1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3.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4 工作制度
4.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4.2
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内安全,需做好防火、防盗、防水淹等工作。

4.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做为它用,待检血液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4.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4.6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4.7各种血液制品标准保存条件。

4.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分别保存在2~6℃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2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25℃以下有明显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4.7.3冷沉淀存放于-30℃以下有标识的专用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7.4血小板(机采)保存于22±2℃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4.8血液制品正常保存状态
4.8.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标识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凝块、气泡、4.8.2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呈冻实状态,标识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4.8.3液态保存血小板标识清楚,外观呈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4.9 冰箱温度每天记录四次冰箱温度,并随时观察冰箱情况。

4.10血液制品的存放
4.10.1按照不同储存要求将不同血型的全血和成分血分别在单独储血设备内存放,并对每一个储血设备进行明显标识。

4.10.2血液存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4.10.3全血和红细胞悬液应按时间次序竖直摆放在冰箱内的储血筐中,不得紧密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时查找。

4.10.4冰冻血浆、冷沉淀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低温储血冰箱或冰柜内。

4.10.5单采血小板应单层、整齐摆放在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不得紧密堆积。

4.11库存血液配发原则
4.11.1值班人员每天应及时作废过期的配血记录,选择可供配血的血液记录时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
4.11.2血液发放时也应遵循由旧到新的原则,以确保库存血液得到合理周转,既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血液,又避免血液浪费。

5相关文件
5.1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5.2 《交叉配血管理程序》
5.3 《储血冰箱、标本冰箱及试剂冰箱维护程序》
《输血科值班登记表》
《冰箱温度登记表》
输血科值班登记表
冰箱温度登记表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