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时 搭积木(一)》教案

合集下载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积木进行构建和组合;
3.能够辨认形状并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在课前准备时认真组织积木,为学生展示构建的样例,以引导学生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分组进行构建,指导并引导学生运用积木进行构建和组合;
3.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生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辨认形状和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2.够多的积木,可以考虑从家长那里借一些积木过来;
3.课前教学计划与本节课的教学步骤;
4.课堂教学用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步骤
步骤1:导入新知
介绍积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并与学生分享构建的样例,让学生尝试认真观察构建的过程和结果。

步骤2:构建与组合
1.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构建和组合,并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构建和组合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步骤3:辨认形状与分类
1.教师给予学生形状和分类的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能够正确的辨认积木的形状;
2.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和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补充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状分类等知识。

步骤4:作业布置
给予学生相应的积木构建和形状分类的作业,巩固课堂内容,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积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
将学生分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侧重于评估学生的构建和组合能力、形状分类和视觉空间能力等。

拓展阅读
1.了解积木类别和品牌;
2.积木与STEM教育的关系。

最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第3课时 搭积木》教案(公开课)

最新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第3课时 搭积木》教案(公开课)
1计算
师:新课学习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书上的练习题!先请你安静快速地把书翻开第78页,开始!生:翻书
师:给大家2到3分钟的时间完成第4题,看谁写的又对又快!生:计算。
师:找几位同学订正,请你拿出铅笔,在写对的题目旁边轻轻的打个对勾。
(4位同学)
师:谁都做对了,请起立!(分析错因)你们计算的真准!
教学策略
本课根据本年段学生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要求来设计活动,注重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经验作为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积木这一学具贯穿课堂始终,习题设置也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5页
生:能,14-2=12.
师:大家掌握的都不错。观察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左边的图,数越加越大,右边的图,数越减越小。
(补充毛毛虫题)
小结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搭积木的问题和毛毛虫图,这些题都是什么样的计算?
生:都是十几加(或减)几的题,而且都是在个位加或减的。(板书十几加(或减)几)
三、生活交流
等公式。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4.揭示课题。
二、展开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P16练一练1——3
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
2课外拓展:碰碰车
师:请你安静快速的把书合上放在桌子角上。(出示碰碰车)这是什么?
生:碰碰车。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学生对于搭积木这样的活动通常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2.搭积木活动的和指导。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积木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长度单位的模型或者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准备搭积木的场地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积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些积木吗?你们能用这些积木搭出什么东西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或者模型展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你们用了多少个积木?你们搭的积木有多高?等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比如:用量尺测量积木的长度,或者用积木进行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 搭积木(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  搭积木(一)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第3课时搭积木(一)【教学内容】搭积木(一)【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

你们真聪明。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10+6=16 16-6=10 16-10=610+7=17 17-7=10 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搭积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摆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2. 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3. 学习用积木搭建立体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积木搭建立体图形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操作、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立体图形,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学生作业本。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教案示例:第一课时: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搭积木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

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所搭建的图形。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积木,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两个积木是什么形状的?”2. 学生回答:“正方体。

”3. 教师讲解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十二条棱长度相等等。

4.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正方体的认识。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正方体积木。

2. 教师提出搭建任务:“请用你们手中的正方体积木,搭建一个大的正方体。

”3.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搭建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并描述长方体的特征。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识别和命名。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点和区分。

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和命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积木、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的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分。

4.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长、宽、高、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2. 正方体:长、宽、高相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 圆柱:底面、侧面、高、2个底面、侧面是曲面。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区分。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基本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加几的加法,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还认识了数位中的个位和十位,对数位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入学只有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借助教具积木创设情境,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学着解决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搭积木。

(板书课题)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1)出示课件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13块,再放2块②问:现有有多少块?③你能列出算式吗?13+2=?(板书)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借助计数器帮学生理解。

(3)试一试:13+5 15+4 并总结方法(4)碰碰车相碰做加法3.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1 )看笑笑是怎样摆积木?①说说图的意思?问: 剩下多少块积木(原来有多少块积木,你怎样知道是18块?可淘气拿走了2块)②独立列出算式③学生汇报,你能不能说说你计算的过程?18—2=16(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2)借助计数器理解(3)试一试:19-7 16-4 并总结方法(4)碰碰车相碰做减法二、巩固新知1.完成练一练1题(1)动手写一写(2)学生汇报(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一练2题3.完成练一练3题4.比赛完成练一练第4题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活动要求】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4.发展幼儿平衡协调能力。

5.让幼儿尝试着进行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来搭积木。

【活动准备】每人两块大积木(形状各一)、音乐磁带、录音机、花若干盆放于场地一边,小红旗2面、水桶8个、盛满水的大盆4个。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边听音乐边分散玩积木。

师:我们每人都有两块大积木,大积木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

(幼儿尝试练习)二、基本部分1.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单脚站立在积木上,间隔跳,几个小朋友合作将积木拼起来走、跳等)2.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

3.传送大积木。

幼儿把大积木放在场地中间,并排成“十”字形四路纵队。

听老师口令“开始”,排头幼儿将大积木传给身后的幼儿,一个传一个,看哪个小组传得快。

4.游戏“给花浇水”。

场地布置:OOOOO|小|小OOOOO||OOOOO|河|花OOOOO||师:(1)前面有一条河,小朋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过河?(幼:用大积木搭座桥)(2)请四组幼儿搭四座小桥,比一比哪一组的桥搭得好。

(幼:积木间隔着摆放)(3)请小朋友试着过小桥。

(幼儿尝试练习)(4)小朋友过桥的时候身体向前不要摇晃,脚踩稳在积木上走,也可以手臂伸向两侧保持身体平衡。

(5)交待玩法:今天我们要给河对岸的小花浇水,第一个幼儿用空桶在盆里舀水,然后一手拎一个桶过小桥,跑到花面前给花浇水,再拎空桶回来,把桶传给第二个幼儿,再以此类推。

(游戏玩2次,给获胜方一面小红旗)三、结束部分1.小结游戏情况,表扬动作正确、拎着水桶顺利过河的幼儿。

2.放松活动:放“划船歌”的录音,幼儿把大积木当成小船,坐在“船”上边唱边表演划船动作,活动结束。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搭积木的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使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积木、教学PPT。

学生: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搭积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知识。

2、探索实践(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搭积木。

可以是搭建一座房子、一个城堡等。

(2)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比较不同积木的大小、多少,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尝试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4)小组汇报,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发现。

3、交流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如何正确使用“>”、“<”和“=”等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出示教学PPT,通过不同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填空等练习题。

4、拓展延伸(1)出示一些有趣的积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2)请学生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积木造型,下节课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和“=”等符号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3搭积木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章第三节——搭积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围绕搭积木展开的。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计算搭积木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搭积木任务,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中,搭积木的排列方式和计算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和练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搭积木的模型和相关的计算工具。

孩子们需要准备的是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一些搭积木的模型,并引导他们发现搭积木的基本规律。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搭积木的排列方式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

我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张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包括搭积木的基本概念,排列方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搭积木的日记,包括你今天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章第三节——搭积木。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知识,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孩子们特别关注。

搭积木的基本概念和排列方式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孩子们需要理解和掌握搭积木的种类、大小、形状以及如何正确地排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搭积木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比较和操作技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搭建积木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尺子、标记笔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积木搭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积木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例如,用尺子测量积木的长度,并用标记笔在积木上标出对应的长度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举例: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在数字书写方面,可以通过编儿歌、顺口溜等方式,让学生记住数字的书写顺序,并加强课堂练习。
-在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一关系。
-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搭积木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提高空间想象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字和积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物体的数量和大小》。本节课主要内容围绕以下两点展开:
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认识和理解物体的数量,学会用数字进行计数,并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2.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积木的大小,培养对物体大小比较的认识,掌握“大”、“小”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进行判断。同时,结合搭积木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和掌握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
(3)通过搭积木活动,观察和比较物体的大小,掌握“大”、“小”概念。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量比较、大小判断等。
举例: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方面:
-当搭建一个高度为5层的积木时,让学生触摸并计数每一层的积木数量,强化数字1-5的认识。
-通过比较两组数量不同的积木,让学生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数字进行表达。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通用6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篇1教学目标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捧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10+5=15 16-2=14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二)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一)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10+1=11 11-1=10 11-10=110+6=16 16-6=10 16-10=610+7=17 17-7=10 17-10=7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二)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三、活动三:整理归类.(一)找规律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二)教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三)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案点评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7.2《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7.2《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7.2《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7.2《搭积木》,这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课题。

我们将会学习用积木来搭建各种形状,培养大家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掌握用积木搭建简单形状的方法,并且能够自己创造出来。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入实践情景,让大家看看积木可以搭建出哪些形状,激发大家的兴趣。

然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让大家了解积木的基本搭建方法。

接着,我会给大家一些例题,让大家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让大家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搭建任务,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如何用积木搭建出各种形状,以及如何解决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会尽量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详细的讲解,让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会准备一些积木作为教具,让大家能够亲手操作。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学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搭建积木的方法和步骤。

这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根据大家的兴趣和需求,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有趣的形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直观的理解。

搭建积木的方法和步骤的讲解是重点,这需要我以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

再次,随堂练习的分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板书设计需要简洁明了,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出的形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搭建积木的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word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word版)

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材第77~78页)1.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 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即只计算个位,十位不动。

小正方体木块,计数器,挂图。

1.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积木。

师:想不想玩?生:想。

师:老师给同学们每桌两人20块积木,尽情地玩。

设计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他方法,让学生尽情地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

2. 师:看,老师摆的这一摞是几块?生:10块。

师:对,这一摞表示10。

现在请你们摆出13块。

再增加2块,现在有几块?我们可以写成13+2=?13表示先摆的,2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有几块。

师:现在一共有几块?生:15块。

师:写出式子就是13+2=15(块)。

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出来呢?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操作。

3. 同学们先摆18块,然后拿走2块,该怎样列式呢?生:18-2师:看一看还剩多少块积木。

生:16块。

师:把式子完整地说出来?生:18-2=16设计意图:在开始玩时,学生是没目的的,只是简单的仿造,遇到困难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法认识的巩固,但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原有知识的再现,而其中的同伴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1. 现在请同桌合作,边摆边写出式子。

小组动手操作。

2. 开展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摆法,写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让学生拿着记录的算式进行交流,就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算式,这也便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3. 现在请同学们看算式、摆木块。

(1)14+5= (2)17-6=师:谁先说一说14+5=?是怎么算的?生1:先拨14颗珠子,再拔5颗,数一数是19颗珠子,列式为14+5=19。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

2.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识别。

3.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积木、纸张、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理解并掌握它们的形状特点。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利用积木、纸张等材料,自己动手搭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5. 小结: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复述并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长、宽、高、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 正方体:长、宽、高相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3. 圆柱:底面、侧面、高、两个底面圆心、侧面展开成长方形。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模型,并介绍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认识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正确识别。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

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3课时搭积木·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经验,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不会很难,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再加上算式的运算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1.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1.数一数,猜一猜。

(1)一共有多少个?师:数一数,左边有几个桃?右边有几个桃?生:左边有3个桃,右边有6个桃。

师:一共是几个桃?生:9个桃。

(2)一共有多少只?师:谁来说一说,一共有几只鸭子?生:左边4只鸭子,右边5只鸭子,一共有9只鸭子。

师:回答得非常好。

看完加法,我们再来看看减法。

2.看一看,填一填。

9-4=□师:你知道这幅的表示的意思吗?生:有9个羽毛球,划掉了4个羽毛球,还剩几个羽毛球?即9-4=5(个)。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图表示了什么意思?生:有8个羽毛球拍,划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羽毛球拍?8-3=5(个)师: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有进一步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起来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体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出示教材例题:(1)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好朋友笑笑和淘气喜欢玩积木的游戏,来看笑笑搭的积木。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搭积木》。

这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在第五章《有趣的图形》的第四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和应用。

我将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它们,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特征和应用,难点是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我准备了一些积木,每组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亲自搭建正方形和 square 形。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卡片,用于同学们的练习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正方形和 square 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我会引导同学们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搭建正方形和 square 形,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在同学们掌握了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之后,我会带领同学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些拓展延伸,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正方形和 square 形的性质。

板书的设计会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正方形和square 形的性质,另一部分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三课时搭积木(一)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
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
3+2=5 13+2=15
【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的演示、学生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的方法。

由此概括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在巩固计算方法的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
不断探索、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