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在数学中,除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同一表达式中同时出现除法、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这种运算涉及到多个数的除法、加法和减法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顺序计算。
1. 计算规则在进行除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计算:1.先进行除法运算:如果表达式中有除法运算,应首先计算除法运算,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2.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在得到商后,将其与表达式中的其他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如果表达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举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除加(减)混合运算,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进行说明:例子1假设有以下表达式:10 ÷ 2 + 5 - 3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10 ÷ 2 = 5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5 + 5 - 3 = 7所以,表达式10 ÷ 2 + 5 - 3的结果为7。
例子2假设有以下表达式:20 ÷ 4 - 3 + 2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20 ÷ 4 = 5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5 - 3 + 2 = 4所以,表达式20 ÷ 4 - 3 + 2的结果为4。
例子3假设有以下表达式:6 + 2 ÷ 4 - 1根据计算规则,首先进行除法运算:2 ÷ 4 = 0.5然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6 + 0.5 - 1 = 5.5所以,表达式6 + 2 ÷ 4 - 1的结果为5.5。
3. 注意事项在进行除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需要按照计算规则进行顺序计算,不可随意更改运算顺序,否则结果可能会出错。
2.小数运算时,需要注意保留正确的小数位数。
3.若存在括号,应按照括号内的运算规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表达式。
4. 结论除加(减)混合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形式,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计算。
在进行计算时,应先进行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说课
《混合运算》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第一说教材,第二说教法、学法,第三说教学理念,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信息窗,我今天要说的第二个信息窗的内容既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它是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
先让学生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而得出结论,最后形成完整的认识。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在游客们在景区游玩的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中体会先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能够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并能利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将数学内容生活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理念。
数学内容生活化有多种呈现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心理特征等,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6.3.2《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这一章节制定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 6.3.2章节,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除加除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及时反馈并讲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除加除减)2. 板书内容:(1)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计算方法: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25 ÷ (10 + 5) × 4b. 81 ÷ (9 6) + 272. 作业答案:a. 25 ÷ (10 + 5) × 4 = 10 × 4 = 40b. 81 ÷ (9 6) + 27 = 81 ÷ 3 + 27 = 27 + 27 = 5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PPT授课课件
―→
多种多样的气候
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 济,旅游业等
←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图 1-1-1
训基础
【地理实践力】我国拥有约18 000千米的大陆海岸 线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面积在500平方米以 上的岛屿有6 500多个。领海基线是测量沿海国领海、 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点。图1-1-4是我国主 张管辖的海域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训基础
3.下列国家中,与我国陆上为邻的是( C ) A.日本 B.美国 C.越南 D.菲律宾
【点拨】选项中日本、菲律宾与我国隔海相望,越南与我 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美国与我国既不陆上相邻又不 隔海相望。
释疑解惑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图1-1-1所示):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 中纬度,北回归线穿越南部
的海域位于图中(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1-1-5
练拔高
7.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正确 的是( A ) A.我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B.四大边缘海中,面积最大的是东海 C.钓鱼岛是中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 屿 D.黄岩岛是三沙市的政府驻地
图1-1-5
训基础
2.【大同一中阶段检测】我国陆地面积仅次于哪两个 国家( A ) A.俄罗斯、加拿大 B.俄罗斯、美国 C.加拿大、美国 D.俄罗斯、巴西
例如,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例5中的 (-1.5)×3+ 2×3+1. 7×4+ (-2. 3)×2 .如果计算器带符号键 () , 只需按键 () 1 5 3 + 2 3 + 1 7 4 + ()
2 3 2,就可以得到答案3. 7. 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加除、减除的混合运算》 ︳青岛版
《加除、减除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加减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加减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除法计算运算顺序;运用加减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习例题。
同学们,我们的老朋友杨阳带来了两道题目,大家说说这两道题目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你们学习得真扎实,那这两个问题呢,大家说说是先算什么呢?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除法。
师:那究竟先算什么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人加除、减除混合运算的学习杨阳出完题之后呢,就去摘葡萄去了,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生: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生:杨阳摘了35千克。
生:爸爸摘了45千克。
生:每箱可以装5千克。
师:你们真是会发现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大写的赞,那么谁是会提问题的孩子呢?先提一个关于妈妈和杨阳的问题吧。
生:杨阳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千克?生:妈妈和杨阳一共摘了多少箱?生: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生:……师;:你们这么棒,能提出这么多问题来,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剩下的问题我们放在问题口袋里面,之后再探究。
那么还能提出关于妈妈和爸爸的问题吗?生: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生: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千克?生:妈妈和爸爸谁摘得多?生:……师:又有这么多问题,同样,我们这节课先来探究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剩余题目放进问题口袋里面,首先,先来解决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妈妈的我们知道,那么不知道谁的(杨阳的)所以第一步先求什么(杨阳摘了多少箱)求出来之后,再求什么呢?(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学生自己解答,之后找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步骤。
同学们,这是之前我们就接触过的分布计算,我们重点要学习如何列综合算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讲解突破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知识精讲1.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认识像9÷3+4,6+10÷5这样只含有除法和加法的运算叫作除加运算;像54÷6-3,25-6÷2这样只含有除法和减法的运算叫作除减运算。
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一个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计算3+15÷5时,要先算15÷5,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加上3。
3.除加和除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脱式计算时,等号要对齐,一步一步往下算,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如12÷3+8 12-45÷5=4+8=12-9=12 =3名师点睛结合问题情境,有助于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1.解决除加问题。
买1 个面包和1 块蛋糕一共需要多少元?解法一:分步列式计算。
(1)先算一个面包多少元。
9÷3=3(元)(2)再算一共多少元?3+4=7(元)解法二:列综合算式。
9÷3+4 或4+9÷3=3+4=4+3=7(元)=7(元)答:一共需要12元。
分析:上面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把解法一中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
两个算式中的9÷3都表示1个面包多少元,只是左边的算式是用1个面包的钱加上1块蛋糕的钱,右边的算式是用1块蛋糕的钱加上1个面包的钱,但都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解决除减问题。
仍以上图为例,买1块蛋糕比1个面包需要多花多少元?解法一:分步列式计算。
(1)先算买一个面包多少钱。
9÷3=3(元)(2)再算需要多花多少元。
4-3=1(元)解法二:列综合算式。
4-9÷3=4-3=1(元)答:买1块蛋糕比1个面包需要多花1元。
分析:上面这个综合算式是把解法一中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算式中的9÷3表示买一个面包需要多少元,再用4-3算出需要多花多少元,即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第1单元2买文具(北师大版)
2 买文具本节学习的是教材第5~6页的内容。
主要学习除加、除减两步混合运算。
编排体例与上节课一致,突出体现情景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材以“买文具”的真实情景为线索,提出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材第5页通过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哪种做法对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除加、除减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主要是理解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
哪种做法对?主要引导学生在判断、纠错的过程中,加深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并通过淘气和智慧老人的对话,引出计算规则。
教材第6页为学生提供了“买笔”的情景,呈现了丰富的信息,从丰富的信息中,选择有关的信息,解决“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探索并理解先除后减的实际问题。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巩固运算顺序,并将算式回归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发展应用意识,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第课时除加、除减混合运算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与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算除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三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到49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运算法则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采摘节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式子,并讲解这些式子的计算法则。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用一些例题来说明这些法则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
答案:1. 202. 123. 84. 155. 18答案:(1) 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解:10 3 = 7答案:小明还剩下7个苹果。
(2) 小华买了20个橘子,她吃掉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橘子?解:20 8 = 12答案:小华还剩下12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应用。
北师版数学课件(三上)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返回目录
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4题。
4.森林医生。
24+40÷8 ==6244÷+8 5 ==829
15-6×2 =91×5 2 -12 =38
随堂练习
35÷5--4 4 =7 =3
教材第7页第6题。
6.
(1)每张风景画片比每张鲜花图片贵
多少元?
20÷4-2 =5-2
答:每张风景画片比每张鲜 花图片贵3元。
答案不唯一。
返回目录
作业1
作业2
认真努力我最棒!
作业设计
返回目录
教材第6页第2题。
作业1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4+24÷8
=4+3 =7 45-5×4
=45-20 =25
72÷8-3
=9-3 =6 86-6×8
=86-48 =38
5-8÷4 =5-2 =3
9+81÷9 =9+9 =18
(2)买3个灯笼和一辆玩具汽车共花多少钱? 81÷9×3+28=55(元)
返回作业2
5+15÷5 =5+3 =8
(2)16-8÷4 =8÷4 =2
×
16-8÷4 =16+2 =18
返回作业2
3.(基础题)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试一试。
54÷9=6 13-6=7
13-54÷9=7
48÷6=8 3+8=11
3+48÷6=11
4. (重点题)在○里填上“>”“<”或“=” 。
18+42÷6○24 >
=3(元)
教材第7页第6题。
6.
(3;3 × 4=32(元)
或3 × 4+20=32(元)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5-40 ÷5=7(元)
①
②
❖ 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先算(除法),后 算( 减法)。
❖ 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减法,先算(除法), 后算(减法) 。
❖ 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先算(除法), 后算(加法) 。
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 (除法),后算(加减法)。
❖ 想想做做:
说一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4×5+8 6+8×9 2×9-12 35-5×6
❖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 乘法),后 算(加法 )。
❖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先算( 乘法),后 算(减法 )。
观察教材36页情境图,说说已知条件 和所求的问题。
40÷5+12= 20
① ②
❖ 在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先算(除法),后 算( 加法)。
❖ 95÷5 -17 24+36÷6
❖ =( )-( ) =( )+ ( )
❖=
=
57—42÷2 72÷9+5
❖ =( )-( ) =( )+( )
❖=
=
练一练:
争做计算小能手。
7×8= 45÷5= 20÷4+23= 5+32÷8=
3×9= 49÷7= 63÷7-3= 20-64÷8=
练一练:
争做计算小能手。。
和一架
共多少
9头普通奶牛一天共可产奶180千克,1头良种 奶牛一天能产奶38千克, 1头良种奶牛每天的产 奶量比一头普通奶牛多多少千克?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7×8= 56 45÷5=9 20÷4+23=28 5+32÷8=9
6-2《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课件)数学三年级上册 青岛版
拓展总结
12 + 45÷5
②
①
=12+9
=21(箱)
答: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21箱葡萄。
方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归纳总结
• 请你认真观察这两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 共同点?
12 -35÷5 12 + 45÷5
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什么?
归纳: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答:妈妈比杨阳多摘了5箱葡萄。
方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质疑纠错
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质疑纠错
分步算式 先算出爸爸摘了多少箱: 45÷5=9(箱)
再算出爸爸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 12+9=21(箱)
综合算式
12 + 45÷5
先算出爸爸摘了多少箱,再算出爸爸妈妈一共摘 了多少箱。
质疑纠错
仔细观察 12 + 45÷5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情境导入
妈妈比杨阳
多摘了多少
箱葡萄?
妈妈和爸爸一 共摘了多少箱 葡萄?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
说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有关的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概 括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本63到64页信息窗2的内容,思考: 1.要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必 须先求什么? 2.妈妈摘的、杨阳摘的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尝试自主列算式。 4.爸爸和妈妈一共摘多少箱葡萄?
拓展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面,既有加减法,又有 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教案1.引言1.1 概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必须学习的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之一,混合运算则是将加法和减法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运算方法。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要点。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学生需要掌握加法的运算法则,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样,他们也需要了解减法的运算法则,包括减法的逆运算和差的含义。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帮助学生明确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则。
其次,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练。
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加减运算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运算。
学生将有机会应用他们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种实践与应用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混合运算。
总之,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要点,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和组织: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
指出加减混合运算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强调加减混合运算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列出文章的目录,并简要描述每个部分的内容)- 2. 正文:主体部分,详细介绍加减混合运算的要点和教学方法。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总结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 应先算除法。 应先算除法。
每盒水彩笔9 每盒水彩笔9元,小红买5盒水彩笔,付了 小红买5盒水彩笔, 50元 应找回多少元? 50元,应找回多少元?
怎样列综合算式? 怎样列综合算式? 50-9×5 =5(元) × =5(元)
应先算什么? 应先算什么?
小朋友:根据以上信息, 小朋友 根据以上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 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 一共需要多少辆缆车? 一共需要多少辆缆车?
方法一: 方法一:30 ÷6 =5 ﹙辆﹚ 2 +5 =7 ﹙辆﹚
方法二: 方法二:30 ÷6 +2 =7 ﹙辆 ﹚ 方法三: 方法三:2 +30 ÷6 =7 ﹙ 辆﹚
小朋友:根据以上信息, 小朋友 根据以上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 还差几条船? 还差几条船?
方法一: ÷ = ﹙ 方法一:45÷5=9﹙条﹚ 方法二: ÷ - = ﹙ 方法二:45÷5-8=1﹙条﹚ 9-8=1﹙条﹚ - = ﹙
我们是坐2辆缆车上来的,每辆限坐6 我们是坐2辆缆车上来的,每辆限坐6人,还 剩下30个人 个人。 剩下30个人。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主备人: 主备人:孟令梅
6×4 × 9÷3 ÷ 58-42&答案:24 3 56
33 78
(1)6×5+12 ) × + (2)15+2×9 ) + × (3) 72-9×8 ) ×
答案: 答案 42
33
0
我们有45人 每条船限乘5 我们有45人,每条船限乘5人,只有8条船 只有8 了。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新人教版二下数学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像53 − 24 + 38 这样的算 式是综合算式。你还记 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 顺序计算的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
结果。 53 − 24 + 38
①同级运算,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 29 +38 = 67
②脱式计算时,“= ”要 写在算式下面的左前方, 并上下对齐。
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并改正。
64 - 32-18 64-32-18
=64-14 =32 -18 =50(×) =14
72÷8×3 =9( )
不对!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并改正。
64 - 32-18 64-32-18
③不参与计算的运算符号 和数直接落下来。
脱计算可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 的结果。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要搞清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不能直接在算式后面写“=”,要另起一行一步 一步计算。 3.不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不要忘记。
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
这个算式中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 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即先算 15÷3,下面划线标箭头,作上标记。
要解决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
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 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怎样列 式计算。
先算中午还剩多少人: 53−24=29
再算下午有多少人: 29+38=67
分步算式
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 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怎样列 式计算。
2.2.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和小学所学的混合法则一样.
1.先 ,后 .
2.同级运算,按 的顺序计算.
3.有括号应先算 里面的.
3.计算:
(1)2;(2)-16;(3)-156;(4)-31
巩固练习
4.下面两题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你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吗?
这个解法是错误的
这个解法是正确的
巩固练习
例1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盈亏情况如何?
(2)原式= =1
=()
=
典例示范
例2 计算:
(1)6-(-12)÷(-3);
解:(1)原式=6-12÷3 =6-4 =2;
(2)42×(-)+(-)÷(-0.25).
(2)原式=-28+×4 =-25.
典例示范
3.已知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6 ℃.某人乘热气球旅行,在地面时测得温度是12 ℃,当热气球升空后,测得温度是-3 ℃,求此时热气球的高度.
解:根据题意,得[12-(-3)]÷6×1 000=2 500(m).
答:此时热气球的高度为2 500 m.
典例示范
4.某粮食加工厂从生产的粮食中抽出20袋检查质量,以每袋50千克为标准,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结果记录如下:
= - ××
= ;
=-3÷
= - .
1.计算:
巩固练习
解:原式
解:原式
(1)(-3.5)÷×(-)
(2)1÷(-3)×(-3)
= ××
=3;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A.45元
B.50元
C.55元
D.60元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我们要吸取
错题的教训,在计算前先厘清计算的顺序,再利用法则完
成计算,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检查!
教材习题:完成课本47页练习.
作业本作业:完成
1
3 2 7 14
(5)1÷16-84×7+18÷-27.
解:(1)原式=59.
(4)原式=6.
(2)原式=78.
3
(5)原式= -2.
3
(3)原式= -2.
【题型二】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2:在计算器上依次按键
-11
后,显示的结果为_______.
7 9 5 8
(3)-3×-7+4×-5;
1 1 1 3 1
(4)25×3-2×11÷14.
(1)原式=-156.
(2)原式=-37.
(3)原式=1.2ຫໍສະໝຸດ (4)原式=-25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8页习题第10题.
小组展示
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旧知回顾
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
样的?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视频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问题导入
请同学们先完成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
2
1
−
请同学们思考: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游戏导入
三年级数学上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5(箱)
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除法35÷5=7,再算减法12-7
质疑:35÷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2. 解决问题二: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预设:分步算式:先算出爸爸摘了多少箱:45÷5=9(箱)
再算出爸爸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12+9=21(箱)
综合算式:12 + 45÷5
=12+9
=21(箱)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四、学生归纳,总结算法。
1.归纳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加法、减法。
这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2.新旧知识比较。
出示复习中的第(1)小题,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提问: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强化拓展思路。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得都很好,你们敢接受考验吗?
1.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运算的顺序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并用直尺在先算的下面划上一条直线,然后进行自评和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3页信息窗2第1课时和64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的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4.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算的能力。
难点:了解含有除加或除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引起思考
课件出示:
21×3﹢110 110﹣21×317×3﹣25 25﹢17×3
教师引导: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教师小结:算式中,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2.引入情境,发现问题
杨阳一家来到了采摘节上,他们进入了葡萄园,
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请大家认真观察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发现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板书:
杨阳摘了35千克葡萄;
杨阳的爸爸摘了45千克;
杨阳的妈妈摘的葡萄可以装12箱。
每箱5千克共5箱。
教师引导: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问题,教师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板书:
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并使学生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1.借助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帮助。
学生自己尝试列式。
(2)你是怎样列式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2.尝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 35÷5=7(箱)② 12-35÷5
12-7=5(箱)
上面这些算式应该先算什么,请同学们把先算的算式用红色标记标出来。
再跟同学交流一下,然后计算。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 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跟大家分享,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预设:
生1:我们小组用的是分步算式,先算杨阳摘了多少箱,再算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所以:35÷5=7(箱) 12-7=5(箱)
质疑:② 12-35÷5
这道算式都是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预设:要想求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用妈妈摘的
减去杨阳摘的。
妈妈摘的已经知道了,要先求杨阳摘了多少箱。
综合算式:12-35÷5
=12-7
=5(箱)
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除法35÷5=7,再算减法12-7
质疑:35÷5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2. 解决情景问题二:妈妈和爸爸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预设:
分步算式:先算出爸爸摘了多少箱:45÷5=9(箱)
再算出爸爸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12+9=21(箱)综合算式:
12 + 45÷5
=12+9
=21(箱)
统一认识综合算式的算法。
3.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
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除法,应先算除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归纳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加法、减法。
这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2.新旧知识比较。
出示复习中的第(1)小题,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提问: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在两步计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把计算和应用联系起来,加深先算除法的印象。
沟通两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习复杂的混合运算作铺垫。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得都很好,你们敢接受考验吗?
(一)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运算的顺序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完成并用直尺在先算的下面划上一条直线,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展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练习为了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设计的。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教师适当的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把先算的算式用红色标记标明”。
还要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加以区别,提高准确率。
】
2. 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2题。
(1)学生任选一组独立完成,请个别学生板演。
(2)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两道题的不同点,进一步理清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3题。
(1)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4. 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4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说说错的原因。
(2)每道题先算什么,请同学们把先算的算式用红色标记标出来。
(3)学生独立操作完成计算过程,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帮助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达到修改和完善的目的】
5. 课件出示课本第64页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3)让学生独立解答。
(4)提问: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交流、讨论、汇报)
(5)集体订正。
强调在做解决问题时,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语。
养成做题完整的好习惯。
(二)拓展练习:
6.买东西
75元8元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②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交流、讨论、汇报)集体订正。
强调在做解决问题时,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语。
养成做题完整的好习惯。
7.
小军买了3盒彩笔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列综合算式)
①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
②让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师板书:
18×3+20
=54+20
=74(元)
答:一共用去74元。
强调在做解决问题时,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语。
养成做题完整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妈妈比杨阳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35÷5=7(箱) 12-35÷5
12-7=5(箱) =12-7
=5(箱)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使用说明:
1.教后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自主探究与适时引导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本着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有疑问有争议的时候适当加以引导,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2)本节课我从兴趣出发,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贯穿于情境之中,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时按照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的,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实现开放生成性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学生对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显得不够熟练,还停留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
所以在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讲解中,如何让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对这方面题目的练习有待探讨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