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发展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与罗杰斯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与罗杰斯

1罗杰斯把心理治疗领域的存在主义治疗称做“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核心假设是: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作为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罗杰斯是提出一个新兴的心理疗法,同时也是当时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变革者。

比如罗杰斯本人推行心理治疗演示,将心理治疗本身从重重黑幕中解放出来,被世人接受。

实行咨询录音,对心理治疗的本身提供数据支持,科学分析。

提出社会性心理咨询,而非只针对个别富裕阶层的心理服务,让心理服务从此脱离了医疗结构与私人诊所的局限等。

在心理治疗倾向方面,由之前的医生、专家的“有指导方针”,转向为“无指导方针”或来访者自我指导趋向,实现了心理治疗认识的再一次认识变革。

罗杰斯的贡献,是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

2在心理治疗领域,应当说有贡献的人还是不少。

比方说弗洛伊德有贡献,荣格有贡献、罗杰斯同时期的贝克认知治疗也有贡献。

但是比较而言,罗杰斯的贡献又是最“无形广阔”的,为什么呢?罗杰斯更多是在针对心理学应用社会与服务社会的整体贡献。

他这个贡献,更多是在针对社会文化、心理融合、民生民主、国际信任合作的贡献。

当时就有很多人觉得把来访者中心疗法也归类为广义的心理学第三势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罗杰斯,在美国、在世界领域,心理学未必发展的如此迅捷。

随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流派,罗杰斯本人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以至于后来几乎影响了世界心理学发展。

另外,在理论渊源上,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马斯洛曾在韦特海默指导下,研究整体论,形成整体分析的方法论。

罗杰斯也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描述和整体研究。

罗洛•梅强调对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存在意义的心理实践等等。

主张存在主义的马斯洛提出了口号;主张实践的罗杰斯则促成了国际间心理治疗领域的响应。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

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存在,对于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意义一直有着追问和探索的需求。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从个体的存在经验、自由意志、责任感和死亡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经验。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独特的、个体化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个体的存在经验,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例如,通过对人们面对困境时的思考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问题解决的方式。

其次,存在主义对自由意志的理解对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有能力做出自主选择和决定。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时,可以参考存在主义的观点,关注个体的自由意志。

通过分析人们的选择过程和动机,揭示背后的意义和意图,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人的行为。

第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责任感。

存在主义主张人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行为后果,并发掘潜在的积极资源和潜力。

最后,存在主义对死亡的理解也给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存在主义认为,死亡是个体存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个体应当正视死亡并从中发掘生活的价值。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理解个体对死亡的态度和情感,深入了解人们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综上所述,存在主义对心理学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关注个体的存在经验、自由意志、责任感和死亡等方面,心理学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这种理解不仅能够促进心理学科的发展,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更全面、积极的个体发展。

罗洛梅

罗洛梅

无论乞灵与否,神灵终将在此。
0顶
五、自由、责任、勇气和创造性的生活
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非常看重个体的自由,所以他对古典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决定论以及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都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自由意味着人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也正是因为个体是自由的,他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基础,一个只有自由而没有责任感的人,其实对自己行为的意义并不清楚,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人都不会有好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自由,个体还必须具有勇气,因为做任何事情,在结果尚未出现的之前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罗洛梅把勇气分为四类:身体勇气,道德勇气,社会勇气(与冷漠相对)和创造的勇气。罗洛梅认为创造的勇气是最重要的。运用这种勇气,人们就可以发现新的形式、新的象征和新的模式,而一个新的社会就是建立在其上的。人如果可以向更大的可能性开放,通过自己的判断,做各种有益的尝试,在参与社会与关照自我中获得行动的方向,从而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那他就可以不断的发展自身的存在感,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就在趋向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道路之上。
觉知是指人对“自我核心的主观认识”,他把觉知看作是一种对自身感觉、愿望、身体需要和欲望的体验,这种体验比自我意识更为直接和具体。
自我意识就是觉知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独特形式,罗洛梅认为前四种本体论特点是所有生物都有的,而自我意识则是人所独具的,与觉知相比,自我意识具有更加抽象和间接的性质,它是更为整合的一个整体,它可以使人有能力超越直接具体世界,而生活在“可能”的世界里,它是人的所有其他特点,如自由意志、抽象观念、象征作用、责任感、罪疚感和超越时空等的基础。
一、重视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人的情感,意志自由和内在体验
二、重视真理的主观性。
三、重视人的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介绍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介绍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介绍人本主义治疗方法的一个分支。

否认人性决定论,强调人们有权去选择、建设他们的环境,强调对个体目前生活和价值的考察,使个体存在的发展更有意义、更加完整和充实,焦点集中于个体当前和今后的方向。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未来取向的,强调行动之前的自我觉悟。

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专家为M罗洛和F.维克托,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存在主义和人本心理学的背景,发展了心理治疗中的存在主义。

治疗目标为帮助患者认识意义、责任、意识、自由和潜力的重要性。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希望患者能对他们的生命更加负责,主要任务是准确地抓住患者当前世界的现状,关心患者怎样生活而不是诊断或理解患者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帮助个体发展完整的、更有意义的生活,治疗者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自己,使他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负责,对自己的感情和与别人的关系更能察知,并重新认识自己。

此疗法特别适用于面对发展危机或处于生活转折中的人,以及那些关心生存问题的人,或者寻找自我提升的人。

可以用于个体和小组咨询、家庭和婚姻咨询、危机干预、社区心理健康工作。

存在主义治疗者可用技术较少,强调理解第一,技术第二。

治疗者可以从其他疗法借鉴技术,将其融入存在主义疗法的框架,也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技术。

与患者建立关系是存在主义治疗者所拥有的最有效和最有影响的技术手段,认为诊断、测验和外部测量都是不重要的。

存在主义疗法的优点是:①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及有意义生活的重要性。

②认为焦虑不只是一种消极状态,而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能激发个体做出健康和积极的选择。

③使治疗者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哲学和文学理论,有助于增进和启发人们对人性的认识。

④强调人类的成长与发展,治疗者通过指导患者阅读并给予治疗,使患者看到希望。

⑤在处理多元文化的心理治疗中特别有效,因为该疗法强调人类的基本境况,而不考虑种族或文化背景。

其缺点是:①没有提出一种充分发展的治疗模式。

②每个治疗者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治疗,缺乏系统的理论和训练性的程序。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复习一、心理学各大流派演变路径(见图)二、心理学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按姓名、地位、重大事件、核心思想列表整理)三、心理学历史上主要心理学思想1、冯特的心理学思想冯特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哲学心理学的新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为意识或心理。

意识或心理是以一种复合的形式出现的,若要进行研究,则必须进行分析,找到这种复合状态的基本元素。

通过分析,冯特发现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类,即感觉和情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即将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

冯特主张把内省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

(3)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结合而成的,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种:感觉和情绪,这种结合通过联想和统合完成。

他用联想、统觉来说明心理元素是怎样结合成复杂的意识状态的。

2、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被称为实用主义心理学,其心理学思想包括:(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心理学的工作是对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

(2)意识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不能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为碎片和元素,要把意识现象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来加以描述。

意识是个人私有的,是连续不断变化的,具有认识性和选择性。

(3)情绪有两种,一种是较粗糙的情绪,另一种则是较精细的情绪;(4)自我可以划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经验自我”包括物质自我、社群自我、精神自我三种成分。

经验自我指的是一切一个人可以呼之为“我”或“我的”东西的总和,也叫做“被知的我”、“被动的我”或“客我”。

而纯粹自我指的是一切意识中的主动因素,是一切其他自我的自我,是知晓一切(其中包括经验自我)的那个东西,也是努力和意志的来源。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存在主义是20世纪的哲学思潮,起源于欧洲,深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对人类生存的思考所驱使。

它强调人的自由、责任和意义,并探讨人的存在与存在的本质。

本文将分析存在主义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存在主义的趋势。

首先,存在主义在从诞生至今的发展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创始人之一的西奥多·阿多诺对存在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认为人存在于世界中,并通过体验生存来理解自己和世界。

后来,一系列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如马丁·海德格、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等进一步发展了存在主义的理论,并为其赋予不同的观点和语境。

例如,海德格认为存在主义是对“他人性”和“自我的良心”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孤独和对他人的态度。

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自我创造,强调人的行动和选择对于塑造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

加缪则关注了人在荒谬世界中的自由和责任。

其次,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和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存在主义文学家如卡夫卡、卢梭、尼采等将存在主义观念融入小说和戏剧作品中,探索人的存在和自由。

存在主义艺术家如毕加索、凯斯·霍林斯等则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传达了对存在和自由的思考。

此外,存在主义的思想也渗透到心理学中,影响了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弗洛伊德、拉康等心理学家与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交流和思考,进一步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然而,存在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判。

一些学者指出,存在主义过于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选择,忽视了社会和历史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影响。

他们认为,存在主义的过度个人主义可能导致孤立和自我中心,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体系对人的影响。

此外,一些人认为存在主义注重痛苦和哀愁,对积极的情感和幸福忽视。

提倡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构建。

在未来,存在主义可能会继续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发展,人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20世纪哲学家

20世纪哲学家

约翰·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 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 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 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 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 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约翰·罗尔斯(John Bordley Rawls.1921年(辛酉年)2月21日- 2002年(壬午年)11月24日),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普林斯顿大 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教授,写过《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 (1971))、《政治自由主义》《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万民法》 等名著,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犹太人,哲学家,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著名的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著名 钢铁工业企业家,母亲莱奥波迪内·卡尔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 经济学家哈耶克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
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2002),20世纪最杰出的 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生前是哈佛大学哲学系的阿瑟··金斯利·波特 (Arthur Kingsley Porter)哲学教授,并于1998年被授予约瑟 夫··佩里格雷诺(Joseph Pellegrino)驻校教授职务。驻校教授的荣 誉职务首创于1935年,按惯例授予哈佛大学在跨学科领域间做出了开拓性 贡献的最杰出的学者。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思潮,它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的自由。

在这个理论中,个体被认为是自己的命运的创造者,必须承担自己的选择的责任。

存在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从最初的理论提出到现在的多种不同的流派。

存在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尼采和基尔凯郭尔的思想。

尼采强调个体的意志和力量,他认为个体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准则,追求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基尔凯郭尔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想,他试图解释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如死亡和无意义。

他提出了“存在决定本质”的理论,认为个体通过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决定自己的本质。

20世纪中叶,存在主义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影响力。

西蒙·波娃和让-保罗·萨特是这个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作家之一。

波娃通过对人类存在的分析,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

他认为人类是通过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

而萨特则将存在主义应用到政治领域,认为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和责任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他提出了“存在即合法”的概念,批判了传统的道德和权威。

除了法国,存在主义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影响。

在美国,埃里希·弗洛姆和维克多·弗兰克尔将存在主义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相结合。

弗洛姆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并探讨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无力感的影响。

而弗兰克尔则通过对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强调了存在主义在极度困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存在主义的发展至今已经演变出多种不同的流派和变种。

例如,法国的阿尔贝·加缪提出了“绝对自由”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没有任何先验的道德和价值观。

而美国的拉科尔·波文则提出了“存在的恐慌”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在面对自己的存在时会感到无力和恐惧。

这些不同的流派为存在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探索的方向。

总的来说,存在主义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家,以及不同的哲学家和作家的影响下,经历了从最初的理论提出到现在的多种流派的发展。

心理学发展史

心理学发展史

心理学发展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心理学的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主要的里程碑事件和学派理论。

一、古代心理学观念的萌芽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期的哲学家、医学家和宗教领袖对人类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有关思维、感知和记忆的理论,他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类智力和感知能力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心理学的奠基者在近代,心灵哲学的兴起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笛卡尔、洛克等哲学家对心灵和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们提出了关于人类思维和知觉的理论。

然而,将心理学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的先驱是德国的威廉·旧日莱和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

旧日莱被誉为心理学之父,他在1860年代提出了“心理学”的概念,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培根则创立了经验主义学派,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三、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导学派。

行为主义者将心理学定义为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并主张通过实验证据和条件反射等定性研究方法来解释和预测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和伊万·帕夫洛夫是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的实验和研究在教育、军事和临床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心理动力学与无意识20世纪早期,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心理动力学理论提出了“无意识”和“潜意识”等概念,强调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梦境解析和精神分析等。

他对于性格、性欲和心理障碍等领域的贡献使得心理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20世纪中期,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兴起,这两个学派强调个体的人性和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内在目标和选择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和“人性需要”等理论,对人类行为和幸福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
其存在分析心理学的形成主要来源有三:存在主义与现象学、对行为主义的反对及对精神分析的继承、长期 的心理治疗实践。其理论体系主要由人的存在的给予性(有限性、行动潜力、自主选择性、疏离感)、意识(依 赖于本体论自由,解放、实现、超越)、焦虑(存在焦虑、神经症焦虑)、存在的理想:本真(有关适应、连续 体、勇气、信念、现身、责任、创造、爱等)。
存在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理论术语
目录
01 背景及概述
03 方法论特点
02 基本理论 04 具体应用简介
基本信息
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义影响而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为“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取向之一。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 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主张,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代表人物有罗洛·梅、布根塔 尔等。
价值关涉的研究立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潜能和发展,把人生的意义、价值观、自由选择、潜 能和责任等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的主观性:严格忠实于研究对象的本性,直接与人的活生生的精神生活融汇共存、合为一体,通过 非逻辑非对象化的直觉体验和内在体悟、通过理解和体验使研究主体生活在自己的对象里,从而把握对象的内在 心理生活和内在精神。
布根塔尔竭力反对病理学意义上的治疗观,认为心理治疗不是对疾病的治愈过程,而是人生的探险、是治疗 者帮助患者解除那些阻碍其潜能实现的局限,从而充分体验潜在于他自身之中的经验的可能性。因此,心理治疗 的是人类潜能的生与死。布根塔尔相信心理治疗的动因是患者内在的朝向潜能实现的成长趋势。潜能实现过程在 治疗初期表现为康复,即患者放弃其存在的非真诚方式,为更大的潜能实现作好准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 者只担任人生探险的向导角色。存在一分析心理治疗过程的实施分两大阶段,即分析阶段和存在成长阶段。分析 阶段的任务是揭示和解决患者的抵抗,即治疗者通过层层剥落的方式将患者的各种抵抗及其背后潜藏的存在性中 心主题暴露于患者的觉知之中,从而使患者觉知到自己的非存在,并向建设性的真诚存在回归。存在成长阶段的 目标是寻求实现。理论上还存在第三阶段即超越阶段,但对它的认识还很初步。

人本——存在心理疗法目前的发展情况

人本——存在心理疗法目前的发展情况

人本——存在心理疗法目前的发展情况
人本——存在心理疗法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心理疗法最新的一个进展,是来自加拿大多伦多york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克林伯格等及其同事的贡献,他们整合了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聚焦疗法、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等,建立了过程——经验疗法系统,也可以称为体验疗法。

这一疗法目前作为人本主义疗法群的精华所在,目前正在国际临床心理治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一疗法在治疗中除了强调共感、发展来访者对于身体、情绪等等当下此在的觉知等等,还超越了过去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被动处于类似陪伴者的角色,而能够积极进入咨患关系中去真实的互动,来创造一个互动关系的治疗。

以到达良好的治疗效果。

人本——存在主义疗法除了身体技术、情绪体验技术等等原创性发展,还有许多融合东方禅修的技术,例如内观和禅,并且在临床中获得相当大的效果。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

存在主义发展现状存在主义是20世纪欧洲哲学的一种重要思潮,它强调个体自由和个人存在的主导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主义在不同领域发展出不同的分支和应用。

在哲学领域,存在主义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提出这一思想的哲学家如尼采、海德格尔、萨特以及玛丽恩。

这些哲学家关注的问题涉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自由选择等。

他们试图超越传统哲学中的确定论和客观性,强调人的存在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文学领域,存在主义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作家如卡缪、索忍尼辛、博尔赫斯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了存在主义的主题,描绘了个体存在中的孤独、无意义和自由的困境。

他们通过文学手法向读者展示了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同时也为这一思潮在文学界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存在主义也渗透到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艺术等领域。

心理学家如弗洛姆、马斯洛等将存在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了人类心理的研究中,探讨了人类的自我实现和个体发展的问题。

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等则利用存在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强调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选择和责任。

艺术家在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也表达了对个体存在和人类困境的思考。

然而,存在主义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它也面临着很多的批评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存在主义过分强调个体存在的困境和无意义,忽略了社会和历史因素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另外,存在主义的悲观主义倾向也引发了争议,一些人认为它过于消极和绝望。

尽管存在主义面临着一些质疑,但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人们对于自由、责任和意义的思考依然存在,并推动着对于存在主义的研究和应用。

未来,存在主义有可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和探索,为人们提供对于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更深入的思考。

存在主义发展脉络

存在主义发展脉络

存在主义发展脉络
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存在、自由选择和责任的人本主义哲学,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以下是存在主义的发展脉络:
1. 早期存在主义:以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为代表,他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命题,认为个体是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和意义。

2. 法国存在主义:以哲学家萨特为代表,他提出了“存在主义是一场人道主义革命”的观点,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需要自己来创造这个意义。

3. 存在主义心理学:将存在主义与心理学相结合,强调个体在面对自由和责任时的心理体验和困境,以心理治疗为目的,帮助个体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4. 存在主义治疗:以心理治疗师维克多·弗兰克尔为代表,他提出了“意义治疗法”,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创造的,治疗师应该帮助个体发现和追求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5. 当代存在主义:在20世纪中后期,存在主义开始与其他哲学流派相互影响和融合,如现象学、后现代主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主义的概念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和完善。

总之,存在主义的发展脉络是一个不断演变和深化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个体的自由、责任和意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框架。

存在主义心理学最新发展

存在主义心理学最新发展

存在主义心理学最新发展作者:孙平郭本禹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04期关键词:存在心理学;英国学派;心理治疗;现象学;斯普莱利;德意珍摘要: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英国学派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截至今日发展成存在心理学阵营中最富生命力的一极。

该学派扎根于心理治疗和咨询等临床领域,秉承激进的存在主义关系化视角,恪守现象学方法论原则。

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R.D.莱因等心理学家对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该学派的两位创始人欧内斯特·斯普莱利和埃米·范·德意珍则分别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存在心理治疗观。

中图分类号: B84-06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4049207Latest Development of Existential Psychology-Exploring Psychotherapeutic Views of British SchoolSUN Ping, GUO Benyu (School of Psych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Key words: existential psychology; British school; psychotherapy; phenomenology; Ernesto Spinelli; Emmy Van DeurzenAbstract:The British School of Existential Psychology was born in the 80s of the last century,it has developed into the most vibrant foci of the existential therapy across the world. Holding a relatively radical existentialist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biding by the principles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the practice of this school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clinical areas like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history, this school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hinkers like Edmund Husserl, Martin Heidegger, JeanPaul Sartre, and ing. Based on clinical practice, the two school founders Ernesto Spinelli, and Emmy Van Deurzen both formed their psychotherapeutic theorie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存在心理学都没有被视为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没有弗洛伊德或罗杰斯这样的理论大厦奠基,更没有一个致力于将假设证明或证伪的研究“模型”。

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家的理论

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家的理论

生命的意义心理学家的理论生命的意义——心理学家的理论引言:生命是一段旅程,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生命的意义,包括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幸福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几位心理学家的理论,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和满足感。

一、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曾在纳粹集中营中度过几年时间。

他的生命经历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极大的思考。

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对个人来说独一无二的,它不能从外部被灌输给我们,而是由我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的。

在他的著作《人的在搜索找到未来》中,弗兰克尔介绍了“日志疗法”,通过记录日常活动和感受来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他认为,当人们经历痛苦或困难时,他们可以通过发现在困境中的意义来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希望。

二、阿伦·邦多拉的人本主义阿伦·邦多拉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并具有实现自我成长和潜力的能力。

邦多拉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即个人通过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来寻求意义和满足感。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追求自我实现来获得生命的意义,并通过关注个人的自由、责任和个体差异来实现个人成长。

三、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学马丁·塞利格曼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幸福学的理论,旨在研究和促进人类的幸福和满足感。

他认为,幸福不仅仅是避免痛苦和追求快乐,而是通过积极情绪、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来实现。

塞利格曼提出了“PERMA”模型,它是幸福学的五个重要元素:正向情感(Positive emotions)、参与(Engagement)、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和成就(Achievement)。

他认为,当人们在这五个方面获得平衡和满足时,他们将能够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故事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故事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故事维克多·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是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幸存的集中营囚徒。

他的故事以及他所开创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弗兰克尔出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对人类意义的独特关注。

他对心理学的兴趣导致了他的职业选择,他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并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心理学教授。

他的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犹太人身份,他被纳粹德国送入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集中营的残酷环境中,他亲眼目睹了无数的死亡和苦难。

弗兰克尔在这段可怕的经历中发现了一种可贵的信念。

他意识到,尽管无法改变境遇,但个人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些境遇。

他原本想象中的“意义”在集中营的环境中消失了,但是他意识到,他可以通过对境遇的态度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在集中营中,弗兰克尔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失去了希望,陷入绝望和自暴自弃之中,而有些人则能够保持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他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能够找到生活中的意义的人往往更有生存的动力,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弗兰克尔发现,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人还是拥有自我的内在自由。

尽管很多方面都被剥夺了,但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权。

一个人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和回应困境,这种选择将决定其心灵的状态。

弗兰克尔的故事获得了一个过程中自我发现的关键。

他发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在逆境中寻找意义来实现内心的平静。

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激发了他对心理学的研究兴趣,并最终促使他开创了“存在主义心理学”。

弗兰克尔认为,人生的意义不是传统上理解的幸福或成功,而是一种个体的内在体验。

他认为,人们通过将个人价值观与具体行动相结合,可以找到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故事的结局是震撼人心的。

弗兰克尔是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他用他的经历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来帮助其他人。

他以他所经历的苦难和希望为基础,写下了一本著名的书《人生的意义》,这本书至今仍然对许多人产生影响。

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的理解

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的理解

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的理解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的理解弗兰克尔是20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我超越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是一种有意识、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存在,而自我超越则是人类实现最高价值和意义的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理论展开讨论。

一、自我超越的概念1.1 自我超越的定义弗兰克尔认为,自我超越是指个体在面对生命中困难和挑战时,通过寻找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来实现个体成长与发展。

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个体思想上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观念上的转变,也包括行动上对于改变现状、创造新局面等方面。

1.2 自我超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与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等概念相比,自我超越更加注重个体对于生命中更高层次价值和意义追求过程中所经历到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自我超越也与“存在主义”等概念密切相关,这些概念都强调个体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自我超越的实现途径2.1 通过工作实现自我超越弗兰克尔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超越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工作,个体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同时,在工作中,个体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来增进人际关系,拓展社会资源。

2.2 通过爱情实现自我超越除了工作之外,爱情也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超越途径。

在爱情中,个体可以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并在对方身上发现更高层次价值和意义。

同时,在爱情关系中,个体还可以学习如何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支持他人等品质。

2.3 通过文化传承实现自我超越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超越途径。

文化传承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展个体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同时,在文化传承中,个体还可以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

三、自我超越的意义3.1 增强生命意义感通过自我超越,个体可以不断发现生命中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实践中逐渐实现这些价值和意义。

心理学从存在主义那里学到什么

心理学从存在主义那里学到什么

心理学从存在主义那里学到什么从“存在主义中适合于心理学家的是什么”的观点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从科学角度看非常含混不清和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东西。

然而,我们也能够发现大量有益的东西。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我们发现,存在主义中并没有很多全新的启示,像已经含在“第三种势力心理学”中的思潮那样使人有一种紧迫的、确定无疑的、敏锐的和再发现的感受。

按照我的看法,存在主义心理学实质上只有两个主要的重点。

第一,这是根本的重点,认为同一性概念和同一性体验是人性和关于人性的任何哲学和科学的绝对必要的东西。

之所以把同一性作为根本概念,主要是因为它比本质、存在、本体论更能说明问题;部分原因也是由于我觉得,如果不是现在,那么也是不久的将来,就能够用实验证明的方法来研究它。

然而,从相反的角度看,美国心理学家已经在同一性的研究上取得了“决定性”进步(奥尔波特、罗杰斯、哥尔德斯坦、弗洛姆、惠莱斯、埃里克森、默里、墨菲、霍尼、梅以及其他人)。

而我必须说,这些人是更清楚和更接近原始事实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研究比杰曼斯、海德格尔、雅斯佩尔斯等人有更多的经验依据。

存在主义心理学所注重的是知识经验,而不去借助概念语言:抽象范畴的东西。

存在主义信赖现象学,它把个人的、主体的经验作为建立抽象知识的基础来看待。

然而,许多心理学家也是从同样的重点出发的,更不用说心理分析学家留给我们的种种深刻印象了。

那么首先得到的结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并没有与欧洲的哲学家拉开距离,美国心理学家一直在大谈此问题,然而依然没有理解它。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在不同国家中同时产生的发展本身就表明:独立地达到同一结论的人全都反应他们自身之外的某种真确的现实。

或许可以这么说,除个人自身以外的价值观念都已不复存在。

许多欧洲的存在主义者大都认同尼采的结论——上帝死了有所反应,或许对马克思死了这个事实也有所反应。

美国人已经认识到,政治的民主和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解决任何基本的价值的问题。

心理学家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心理学家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1902-1920,童年和中学1902年,卡尔·罗杰斯生于芝加哥近郊的橡树公园。

六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中,他排行老四。

他父母亲的家族约于17世纪就横越大西洋来到美国。

因此,罗杰斯可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一位本土的美国心理学家。

罗杰斯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不准喝酒、不准跳舞、不准玩牌、不准看电影,社交活动也很少。

但这个家庭成员之间非常亲密,这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父母对子女的幸福十分关注。

不过,罗杰斯似乎并不太喜欢这样的环境。

罗杰斯从小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个性也有些多愁善感。

他是一个比较孤独寂寞的小孩,于是,阅读渐渐成了他整个生活的重心。

无论知识与能力,同龄的小朋友都无法望其项背。

1914年,罗杰斯12岁时,全家搬至芝加哥以西三十里的一个很大的农庄。

一来,其父瓦特满足了自己想拥有一座农庄的愿望;二来,可以让青春期的儿女避免繁华都市的诱惑。

罗杰斯本人比较相信父亲的第二个动机。

整个中学阶段,罗杰斯的交友纪录几乎为零。

直至高中毕业,他总共才有过两次约会的记录。

不过,农庄的生活给了罗杰斯对农业科学进行实验的机会——他对飞蛾与鸡群都深入了解了一番,并且也从中得到了满足与乐趣。

是的,他学会了匹配对照组与实验组,以研究哪种食物对肉产量或奶产量产生了影响。

当然,他还可能从那些农作物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倾向。

1920-1928,自由的大学也许,正是农庄的生活,使罗杰斯上大学时选择了康斯威辛大学的农学院。

不过,后来(大概是第二学年快结束时)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一名基督教牧师,但他决定先学历史作为铺垫。

1924年,他毕业于康斯威辛大学历史系。

同年,进入联合神学院学习神学(研究生),但在神学院不久,罗杰斯就发现对别人传道20分钟,对他来说实在很困难,更不要说像别人那样一讲就是40分钟。

这恐怕与他后来主张“非指导性”治疗不无关系。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1922年,在罗杰斯大三的时候,他与11名学生一起,被选中到中国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世界学生基督教同盟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发展杨吉膺无论对于心理学学生还是从业者来说,心理治疗师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你若是相信心理治疗“生命影响生命”的原则,那么很自然地会相信,人格的发展对于成为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来说是极为关键的。

一位督导总是提醒我:最重要的并不是拥有头衔或是资格认证,而是人本身的改变。

这与卡尔•罗杰斯的学说非常相似。

他曾经说过,在治疗中最重要的“不是治疗师必须要做的,而是治疗师理所当然如此。

存在的质量。

” 所以,在心理治疗中,最核心的要素不是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受过的训练,或是掌握的技能,而是我们的存在。

这就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根基。

在过去的7年里,我一直在亚洲从事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督导学员时,我试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他们放下。

这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这与人的直觉正好相反,尤其对于新手来说。

我对学员们说,“作为一个新手治疗师,第一次与你的来访者见面时,其实两个人心中都充满焦虑,我敢肯定的是你要比你的来访者更加焦虑!” 因此,如果你能轻而易举地在第一次治疗中幸存下来,控制好自己的焦虑,那么这第一次治疗就是成功的。

你当然会希望来访者下次回来继续治疗。

但很不幸的就是,很多时候,他们一去不复返。

我的第一位来访者就没有再来,这让我很难接受。

我记得她是一位身形高大的非裔美国女性,而她当时面临的问题我都忘记了。

而我则是一个认真负责、性格内向的亚裔男性。

我们的文化背景真是天壤之别! 我没能够跨越文化的障碍,更不用说去以共情的方式进入她的内心世界。

在那次治疗中,我的世界,我并不丰富的经历完全处于混乱的状态,我极力试图帮她找到解决方案,从而减轻我自己的焦虑,补救一下我年少轻狂的外表。

难怪,那位来访者没有再来治疗。

要是我,我也不会回来。

记得在第一次治疗后,我在校园里足足转了一个小时,心里备受打击,很是埋怨那些负责临床培训课的人。

我想:他们怎么能把我一个人丢在诊疗室里?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帮我? 为什么我的第一位来访者会跟我这么不同?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些? 我当时非常生气非常沮丧,甚至想到要1放弃课程。

最终我还是决定坚持下来,因为整年的学费已经缴过了,我不能当逃兵。

我的骄傲自负让我备受打击,但也正是骄傲自负让我没有退学。

那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去治愈脆弱受伤的自己。

我记不清第一任督导给我多大的帮助和鼓励。

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但我仍记得第一次治疗是我的一块伤疤,现在我明白那是必要的伤疤,是成为一名经验丰富、充满同情心的督导必须要经历的。

即使我意识到度过第一次治疗所留下的伤疤是我成为合格治疗师的必经之痛,每当我损失来访者,质疑自己能力的时候,那被拒绝的伤疤仍然会刺痛我。

我承受了这种痛苦,因为我意识到这是我的耐心和同情心之所在。

也许我“注定”要经历痛苦的拒绝,这样我才能以同情心对待自己的学员。

至少,这是我给自己的伤疤所赋予的意义,这伤疤是我美好存在的一部分。

如果不能敞开心接受痛苦,那我今天就不会成为督导,不会成为治疗师,更不会是一个真正的人。

奥地利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曾写下这样优美的诗句:“你不要相信,那试图劝慰你的人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那些有时对你有益的简单而平静的几句话里。

他的生活有许多的辛苦与悲哀,他远远地专程帮助你。

不然,他就绝不能找到那几句话。

”罗洛•梅(1981)曾教导我: “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它只能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这就是人的命运。

它能够被新的经验所吸收和缓和,但不可能被改变或消除。

如果我们能接受命运,这种命运就会在我们身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

一个人就能以这种方式和宇宙和谐相处,而不是与其相背离。

”维克多·弗兰克(1959)曾说过“为什么是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会减轻我们的痛苦,他教导我们:“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自行学习——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

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

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深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

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其实在临床训练时,损失来访者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这并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

我最喜欢的一部美剧《仁心仁术》(也叫做《急诊室》),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一位新手医生内心非常内疚自责,因为它忽视了病人的一个症状从而导致病人最终死2亡。

这时,急诊室里一向作风强硬的主治医生对这位新医生说:“你不杀死一个病人就永远不会成为一名好医生!” 这听起来很残酷,但确是实话,这也许能让他感到些许安慰。

有一次我在一家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打了麻醉之后就昏睡过去了,我很高兴,因为很不想听到主刀医生和实习医生之前的谈话。

不过在某些方面,实习医生要比我们心理治疗师的状况好一些,至少有人在旁边监督他们的工作。

而我们心理治疗师的第一次治疗就是体验存在隔离。

没有人在背后观察,没有人在耳边低语,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进行治疗。

我们必须要独自前行。

心理治疗本身是一个孤独的工作。

来访者要知道我们治疗师也有必须要承受的孤独,要知道我们治疗师必须去了解去承受孤独和隔离,就如同他们所经历的一样。

一次深入的交流中,两个孤立的个体在彼此的存在之旅中给予对方陪伴,而来访者给予治疗师的陪伴是多么重要。

而伴随着隔离的还有焦虑。

不是只有新手治疗师才要管控自己的焦虑。

事实上,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焦虑是自由的人所共有的命运。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焦虑。

只不过,作为个人和治疗师,我们的进步和发展会让我们更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焦虑。

如果要取得显著的疗效和进展,治疗师就必须要进入来访者生命中最黑暗隐蔽的地方,进入存在本身的虚无之中。

想要治愈来访者,治疗师必须有能力去承受和管理焦虑,承受无助、迷茫甚至是绝望所带来的焦虑。

不过这是题外话。

我们回到正题。

我们曾经都是新手治疗师,你们中有些人现在就是新手。

有一个不言而喻的残酷现实,那就是,在培训中,来访者往往就被牺牲掉了。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

我肯定,我们中很多人会回想出很多原本可以用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的方法。

我知道我们所有人都会因为来访者不再来而痛苦。

我常在大大小小的讲堂上说:如果我们想在这一行存活下去,甚至是繁荣发展下去的话,就必须要学会同情自己。

自我同情非常困难,这一点让人吃惊。

佛教导师佩玛·丘卓在她的著作《始于足下》中这样写到:冥想让传统意义上的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

充满善意、温柔而诚实地对待自己,任何你对自己所做的事,都会影响你看待世界的态度,事实上它会转变你对世界的体悟。

你怎么对待自己,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反之亦然。

篮球教练菲尔·杰克逊把这种自我同情当作他工作的重要基础。

杰克逊曾这样写道:同情并不只出现在职业运动3员的更衣室里。

杰克逊拥有11枚总冠军戒指,忽视这个成功教练的“矛盾的智慧”可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要想知道如何能够以善意和同情心对待你的来访者,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以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

我惊讶的发现学员们对待来访者往往非常有同情心,而与此同时又对自己的工作异常苛刻。

我也不例外。

所以,作为一名督导,我会经常提醒学员要心怀善意。

复原力是成就一切的关键。

但是复原力并不仅仅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耐力,还包括温和的给予同情心和善意。

所以我告诉学员,我完全能够预想到在培训中,他们会损失来访者。

对于少数过于谨慎苛刻的学员,我甚至会给他们损失来访者的特许。

事实上情况非但没有变坏,相反,在学生学会放下的时候,在我能够放下自己对他们期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来访者最后留了下来。

为什么呢? 原因有很多很复杂。

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和学员的“存在”有关,与他们对待自己和来访者的方式有关。

他们放下自己的期望,学会接受内心的焦虑,同时也更能够倾听和接受来访者的焦虑。

他们懂得了善意的力量,懂得了信念的含义,还有罗杰斯的“悖论”:接纳就是改变的开始。

而我的学员,尤其是那些责任感很强的学员总会问我,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充分,怎么可能会更好地服务来访者呢? 每一次我都会给同样“自相矛盾”的回答。

你可以看到,我们存在主义者会让事情变得自相矛盾。

我会告诉学员,我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要告诉他们。

首先,坏消息就是我们永远不可能为治疗做出完全充分的准备。

我并不是告诉他们不需要准备,不去读材料以更好地了解来访者。

事实上,治疗师想要做得更好,就必须要坚持阅读和训练。

但是,他们也应记住,一旦进入诊疗室,就要放下阅读材料、放下技巧和之前的准备方案。

因为如果治疗师脑子里有一个想象出来的来访者,又怎么能够面对坐在自己对面的真实的来访者呢? 你究竟要治疗哪个来访者呢? 萨尔瓦多·米纽庆及其他著名的治疗师不断地提醒我们“学好技能,但不要把它带进诊疗室里。

” 第一届存在主义心理学大会上,一位南京的学生说过一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我刚才所阐述的原则,在谈及“道”的时候,他说:“当你不再拘泥于技能之时,所有技能都会为你所用。

” 所以我对学员说:“你永远都没有办法真正的为治疗做好准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来访者会给你带来什么”。

这就是我要说的坏消息,这就是我所说的焦虑。

之后,我会告诉学员一个好消息。

4好消息就是,你的一生都在为治疗做准备。

我每次这么说,学员总会回以非常滑稽的表情。

我会问:你从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中有多少用在了与来访者会面的过程中?如果说实话,他们一定会回答:其实很少。

我会继续问:那你与来访者的交谈中又有多少是来自于亲身经历,比如你最近读过的小说,上周刚看过的电影,或是久久萦绕在脑海里的一首歌?这时,学员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告诉学员不要放弃兴趣爱好,他们听了总是很高兴。

在美国读研究所真的是一个漫长的磨砺过程。

很多人在此期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业余时间,甚至是重要的感情关系,只是为了获得学位。

我们教导别人要完整地活着,但是我们却不让自己的学员活得淋漓。

我们治疗师常常说以人为本,要平衡生活,却总是在学员的脑子里灌输理念,不让他们跟随内心。

学心理学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极有讽刺意味的危险之中,那就是心理学家自己失去了人性。

来访者变成了简单的病例,我们治疗的对象变成了单纯的病,而不是人。

我们用病例名称而不是姓名去称呼来访者。

我们把来访者当成用来操控和治疗的对象,而不是需要关爱的人。

所以现在我们要强调放下,顺其自然。

这就是本体论。

这种存在的方式很难教给他人,很难直接掌握。

但可以培养出来。

原因就是:我们过去一直都在学习如何成为今天这样的治疗师。

而未来我们会用余下的生命来学习怎样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治疗师。

正如之前所说,能够处理好焦虑是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必备的特征。

焦虑不过是恐惧的委婉说法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