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金融体系中,再贴现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再贴现政策是指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商业机构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资金的同时,贴给其一定利率的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具有多种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调节货币的供给和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首先,再贴现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当银行向商业机构提供贴现贷款时,被贴现的资金将用于购买原料、生产设备和维护设施,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再贴现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给。
再贴现政策可以控制货币放行的节奏,将多余的货币用于市场投资,以达到调节货币供给的目的。
再贴现政策还可以稳定市场价格,在国家发行大量货币时,再贴现政策起到健全市场机制,限制货币投放,稳定市场需求。
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金融体制基础上。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实行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科学的信用审查机制,以确保有效的再贴现政策实施。
其次,在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对金融机构应该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以保护银行投资者、谨慎担保贷款,以及建立一套灵活的有利于金融体制的优惠政策,以确保再贴现政策的有效性。
在实施再贴现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再贴现政策的顺利实施。
在此过程中,错误的再贴现政策实施将对金融市场造成恶性循环和重要原因,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应该坚持以严格的监管措施管理再贴现政策,并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总之,再贴现政策是一种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调节货币的供给,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
但是,它也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金融体制的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以确保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一、再贴现政策的概念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便商业银行能够向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信贷。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获得的贷款票据或其他证券转让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则以较低的利率重新融资给商业银行。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使得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2. 维护金融稳定:在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时期,再贴现政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维持流动性,并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3. 调节货币市场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节。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会促进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利率,则会抑制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
三、再贴现政策的具体内容1. 再贴现对象:商业银行是再贴现的对象,但必须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资格条件。
2. 再贴现方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抵押票据、债券等证券来获得再贴现资金。
在获得再贴现资金后,商业银行可以将其用于向企业和个人发放信贷。
3. 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一般情况下,再贴现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这样可以促进信用扩张和经济发展。
4. 再贴现期限:商业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资金通常有一定的期限,商业银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资金。
如果商业银行无法按时归还,则可能会对其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面临处罚。
四、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 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来促进经济发展。
2. 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
3. 在金融危机时期,再贴现政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维持流动性,并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4.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维护金融稳定。
再贴现制度名词解释
再贴现制度名词解释
再贴现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但尚未到期的票据转让
给中央银行,以获取流动资金的一种金融操作。
在再贴现过程中,
商业银行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则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满足资金需求,比如用于放贷
给客户或其他投资。
再贴现制度通常是由中央银行来进行监管和执行。
再贴现制度的目的在于帮助商业银行维持流动性,确保它们能
够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和其他资金需求。
通过再贴现,商业银行可
以获得资金,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和货币供应。
此外,再贴现制度也
可以被用来调节货币市场的利率和流动性。
再贴现制度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再贴现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和条件,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方向。
然而,再贴现制度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滥用再贴现
制度可能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监管部
门需要密切关注再贴现操作,确保其在经济中的稳健运作。
总的来说,再贴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调节货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都需要谨慎操作,以确保再贴现制度的有效运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风险。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资金支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在再贴现政策中,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在保证金的基础上承担了商业银行的一部分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接受再贴现后,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向其客户提供贷款或进行其他投资活动。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如下:
1. 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资金,既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也可以避免货币供应量萎缩。
2. 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当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困难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政策提供所需的流动资金。
3. 调节银行间利率。
再贴现政策的基准利率一般比市场利率低,因此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来平衡银行间的利率。
4. 控制通货膨胀。
再贴现政策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总之,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作用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来调节货币供应量、改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调节银行间利率以及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就是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操作.“三大法宝”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对社会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性工具,也是数量型信用控制工具。
特点是体现在中央银行使用这类工具时主要对信用总量进行统一的收缩或扩张。
下面来说明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是如何操作的: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有关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事项,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
反之,亦然。
因此,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例如,在今年我国中央银行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就上调了3次.我认为总原因就是因为我国要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定的货币政策。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
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是在这几年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
房价在不断地上升,有段时间房价是一天一个价。
我不知道听谁说的,他的一个朋友在那段时间有一次在海南开会,开会前买套房子,开会后卖掉都能把来回飞机票的钱给赚回来。
而且在今年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物价在不断的上涨,可能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上的闲钱比较多,就更加有能力消费.12月份的节日也挺多的,又接近过年,我相信消费一定会出现井喷现象,到时候物价还会进一步的上涨。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就要减少货币供给量,让人们没有那么多闲钱去消费投资,中央银行就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能力扩大,货币乘数下降来抑制。
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
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应简介再贴现政策是中国央行通过发行再贴现票据来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我国再贴现政策的效应。
再贴现政策的目标再贴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灵活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标准,以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具体来说,再贴现政策的目标包括:1.稳定货币市场流动性。
再贴现政策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资金,确保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充足,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2.促进经济增长。
再贴现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来降低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鼓励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再贴现政策的调控工具中国央行通过多种调控工具来实施再贴现政策,包括再贴现利率、再贴现期限和再贴现标准等。
1.再贴现利率:再贴现利率是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享受的利率。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活动。
2.再贴现期限:再贴现期限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再贴现资金的期限。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期限来控制再贴现资金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3.再贴现标准:再贴现标准是指商业银行申请再贴现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标准,如扩大再贴现范围或调整再贴现要求,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
再贴现政策的效应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对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产生重要影响。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再贴现政策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或金融危机时,央行可以通过再贴现政策来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再贴现政策的调控工具之一是再贴现利率。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
低利率环境下,再贴现政策可以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刺激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再贴现政策是中国央行借以调整国内货币供应和管理信贷增长速度的重要工具,它是基于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投放或回笼货币,以达到调节流动性,调整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政策手段。
再贴现政策的调整,不仅可以影响货币供应量,还可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结构,发挥着调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再贴现政策作为调控和管理货币流动的重要工具,主要通过两种政策措施来实现,一种是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另一种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
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指银行根据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对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保函交易进行再贴现,从而减少银行的可用现金量,从而减少银行的贷款能力,以收敛信贷供给,进而调节货币和信贷市场,实现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利率市场的需要,对银行进行再贴现,减少银行的可用现金量,调节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流动,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调节宏观经济结构。
再贴现政策在实施时,银行在进行存款贷款时,就会遇到货币政策的限制,从而引起资金面紧张,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造成货币和信贷市场调整,实现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调整。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政策的实施,会影响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流动,减少银行的可用现金量,从而减少银行的贷款能力,进而减少货币供应量;其次是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可以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三是影响金融市场的结构。
当央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结构,从而影响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利用再贴现政策调控市场资源分配,使金融服务更加灵活,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再贴现政策是中国央行主要用来调控货币流动的重要政策,它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影响金融市场的结构等方式调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稳定发展。
再贴现政策名词解释
再贴现政策名词解释
再贴现政策是政府采取的一种货币政策,旨在在当前经济低迷状态下帮助激发经济活力。
它的基本原理是,政府将现汇贴现给银行,即减少它们的货币供应,从而增加价格,提高利率,鼓励储蓄,抑制消费,减缓通货膨胀速度。
具体来说,再贴现政策是指政府向各银行出售其手头现汇,以换取较高利率的账户。
这种政策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它是政府和央行直接发放的,不受金融市场变动影响;其次,它以更高的利率出售现汇,由此能够提升银行的利率;最后,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波动。
此外,再贴现政策还有一些其他优势,首先,它可以稳定货币供应,从而降低货币升值的风险;其次,它可以有效激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繁荣;最后,它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水平,减轻负担。
然而,再贴现政策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它会使银行获得大量现金,容易被滥用;其次,它可能会过快地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加剧通货膨胀;最后,它可能会改变市场行为,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总之,再贴现政策是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提升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
但是,政府必须谨慎控制它的发放,以免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另外,政府还应采取其他政策,比如减税、降低利率等,来缓解其影响,把我们的经济状况扭转过来。
- 1 -。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这就是三大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原理。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
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3)公开市场操作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当经济处于增长过慢、投资锐减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在今日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再贴现政策受到了政策决策者们的广泛重视,并深受各界关注。
那么,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首先,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从政府及其金融机构收购金融资产,以抵消其已发行的货币的一种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社会价格稳定,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它也可以增加银行余额,降低利率,降低个人和企业的贷款成本,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再贴现政策可以改善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并有助于中央银行更好地控制投资环境。
例如,低利率的环境可以改善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同时,再贴现政策也可以有助于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再贴现政策还有助于实现金融波动调节,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
再贴现政策实施后,业务投资者的信心会受到提高,因此可以预防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避免不利的投资决策。
另外,中央银行也可以运用再贴现政策来限制货币供给,使货币的价格更加稳定,从而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此外,有助于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贸易竞争力是再贴现政策另一个重要作用。
当再贴现政策实施后,国内利率水平会得到降低,投资者会有更多可能投资。
从而推动企业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可持续性投资。
另外,再贴现政策也可以增加外汇货币的流动,降低海关部门的进出口费用,从而提高贸易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再贴现政策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社会价格稳定、改善金融流动性、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降低经济成本、提高贸易竞争力等。
它能够更好地控制金融市场,有助于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对再贴现的理解
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随时调整,通常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这会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再贴现率不随时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因此,再贴现政策的弹性是很小的。
54、《再贴现业务管理办法》
再贴现业务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推动公司再贴现业务(以下简称再贴现)的开展,控制经营风险,保证再贴现业务的健康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操作手册》等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贴现是指公司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融通资金的票据转让行为。
第三条信贷部负责具体办理再贴现业务,财务部负责再贴现业务的核算和资金调拨,稽核部门负责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稽核检查。
第四条申请再贴现的票据为符合人民银行再贴现规定、公司已办理贴现的商业汇票。
信贷部对上述票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第五条公司向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为回购式再贴现,即与人民银行约定到期日,到期日当天应准备资金向人民银行回购票据,资金部应提前做好回购资金准备。
第六条按人民银行要求报送再贴现经办人员资料,再贴现经办人员一经确实,非经人民银行核准同意,不得更换再贴现经办人员。
第七条再贴现期限最长期限为再贴现日起至汇票到期日止,实际期限为再贴现日到再贴现回购日。
1第八条再贴现利率按同期人民银行公布的再贴现利率执行。
第九条再贴现业务按以下程序进行:1.信贷部有选择的接受成员单位的票据贴现,贴现票据需符合人民银行对再贴现票据的要求,票据贴现按办理。
2.信贷部经办人员在票据系统中挑选符合再贴现条件的票据。
3.经办人员按人民银行要求准备再贴现合同、申请书、再贴现票据清算等合同文本及资料。
4.由经办人员填写业务签审单报部门经理、业务分管/协管副总经理、风险管理部经理、分管风控副总经理、总经理签字同意,再贴现合同签署按《合同管理办法》执行。
5.按要求对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签字盖章后,向人民银行提交以下资料:再贴现合同、再贴现(回购)申请表、回购式再贴现凭证、我公司为成员单位办理贴现的贴现凭证复印件、人民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凭证(如要求)。
由信贷部复核人员对上述资料进行复核,并复核再贴现利息:利息计算方法:再贴现利息=商业汇票金额×再贴现天数×(年再贴现率÷360)实付再贴现金额=商业汇票金额-再贴现利息第十条如经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办理再贴现,再贴现经办人员通过票据系统向人民银行发起再贴现申请并到人民2银行营业部办理再贴现资金入账手续,再贴现凭证回单交财务部作为入账依据。
再贴现政策操作手法
再贴现政策操作手法
再贴现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贷款债权,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调节市场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再贴现政策操作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手法包括再贴现利率的设定。
央行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利率水平,决定再贴现利率的高低。
再贴现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和借贷规模,从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经济发展。
其次,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手法还包括央行对再贴现对象的选择。
央行在实施再贴现政策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再贴现操作。
一般来说,央行会选择那些信用良好的商业银行作为再贴现对象,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手法还包括再贴现期限的确定。
央行在进行再贴现操作时,需要确定再贴现期限,即再贴现债权的到期日。
通过合理确定再贴现期限,央行可以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对市场利率产生调控作用。
最后,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手法还包括再贴现操作的规模和频率。
央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再贴现操作的规模和频率。
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目标,灵活调整再贴现操作的规模和频率,以达到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总之,再贴现政策的操作手法涉及到再贴现利率的设定、再贴现对象的选择、再贴现期限的确定以及再贴现操作的规模和频率等方面。
这些操作手法能够帮助央行有效调控市场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简述再贴现政策的操作过程
简述再贴现政策的操作过程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其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等有价证券提交给中央银行,以获得资金。
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的质量、期限等因素,确定再贴现率,即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利率。
然后,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公布给市场,商业银行根据再贴现率决定是否进行再贴现。
如果再贴现率较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减少对再贴现的需求;反之,如果再贴现率较低,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就会降低,从而增加对再贴现的需求。
最后,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
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对市场资金的需求,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反之,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对市场资金的需求,导致市场利率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的其他工具等。
因此,中央银行在使用再贴现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政策效果。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专项再贴现产品的政策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专项再贴现产品的
政策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专项再贴现产品的政策》
近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了关于专项再贴现产品的政策,旨在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该政策将对于再贴现业务的发展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该政策,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把专项再贴现产品作为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通过再贴现对金融机构提供长期和稳定的流动性支持,帮助其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和经济发展。
专项再贴现产品将主要面向重点领域和重要支持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扶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重点产业。
此外,该政策还规定了专项再贴现产品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包括贴现对象的资格条件、申报材料和审批程序等,以保证专项再贴现产品的有效运作和规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央行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促进金融体系内外协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为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综上所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专项再贴现产品的政策》的出台将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概述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 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 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 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融资成本增加→提高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提升→借款需求降低→货币供应量减少 。 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刺激借款积极性→增加货币供 应量
(3)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
(4)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类型;
①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 易为基础。②申请再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一般最长 不超过4个月。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再贴现的对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 立存款帐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贴现,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 准。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
(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 法,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 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 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
根据国家的信贷政策所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着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官定利率
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
目录。
(4)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 授权窗口 转授权窗口
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适时调增或调减各授 权窗口的再贴现限额。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 行量化考核: 总量比例:按发生额计算,再贴现与贴现、商业 汇票三者之比不高于1:2:4。 期限比例:累计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的再贴 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 投向比例:对国家重点产业、行业和产品的再贴 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 再贴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80%。
三大货币政策
三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①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②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其优点有三: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其缺点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
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2〕第4号)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2023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23)第4号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或电子形式的银行承兑汇票、财务公司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
第三条电子商业汇票的出票、承兑、贴现、贴现前的背书、质押、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业务,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认可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办理。
供应链票据属于电子商业汇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承兑是指付款人承诺在商业汇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贴现是指持票人在商业汇票到期日前,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转让至具有贷款业务资质机构的行为。
持票人持有的票据应为依法合规取得,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因税收、继承、赠与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除外。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再贴现是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未到期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第七条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和再贴现,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平自愿、诚信自律、风险自担的原则。
第二章承兑第八条银行承兑汇票是指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承兑的商业汇票。
银行主要包括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人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具有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颁发的金融许可证,且业务范围包含票据承兑。
第九条财务公司承兑汇票是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承兑的商业汇票。
财务公司承兑汇票承兑人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具有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颁发的金融许可证,且业务范围包含票据承兑。
第十条商业承兑汇票是由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以外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承兑的商业汇票。
再贴现培训
再贴现政策的沿革
A.过去再贴现工具作为主导性工具,再贴现政 策主要是用来引导票据市场发展,起到基础货 币投放的作用。 B. 现行再贴现政策 货币政策框架由过去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 转变,再贴现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大幅下 降,由原来主导性工具变为辅助性工具。 再贴现操作必须服从总量调控的政策方向及 政策意图。
7.其他不符合条件的。
三、再贴现风险防范
三、再贴现风险防范
一是强化再贴现政策及支持的行业对象,防范
政策性风险。 二是强化再贴现审核职能,通过严格审核的手 段控制票面的风险。 三是制定及完善再贴现相关操作规程是防范风 险的基础。 四是强化按操作规程办事,防范操作性风险。
三、再贴现风险防范
(一)再贴现业务审批程序
1.金融机构向人行惠州中支递交正式书面申请 报告,人行接收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申请书(行文 )后,由货币信贷管理科调查核实其再贴现需求 及相关情况后,依据“一事一报”的原则,向 分行提出再贴现申请,额度审批下发后再分批 办理手续。 2.货币信贷管理科负责再贴现业务的受理与审 批工作,营业室负责账务处理工作,金融机构 须在惠州中支开立再贴现账户。
现行再贴现政策
3.支持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适当利用再贴现引 导电子商业汇票发展,促进票据交易无纸化、规 范化,提高交易效率,防范交易风险。 4.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辖区金融机构直贴的票据。 5.再贴现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6.再贴现以回购为主,买断为辅。 7.再贴现要关注票据贸易背景问题。
二、再贴现业务 操作流程
(三)不予办理的情形:
5.资料要素不符合条件规定的汇票,包 括:汇票的背书不连续;汇票上的承 兑签章不清楚,大、小写金额不一致; 汇票有涂改及其它记载事项不完整; 贴现凭证等要素有误或不齐全,或有 明显事后填写和涂改痕迹;贴现凭证 没有贴现行的转讫章等。
银行再贴现制度
银行再贴现制度
银行再贴现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承兑的未到期票据,或者商业银行的短期信贷债务提供再贴现服务的制度。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中央银行会根据一定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的申请进行审批,并根据贴现利率提供资金支持。
银行再贴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对市场利率进行调控。
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或者流动性紧张时,可以通过再贴现来获取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或者系统性金融风险。
再贴现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贴现服务时所收取的利率。
再贴现利率的设定可以通过调整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较高的再贴现利率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抑制银行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增加;较低的再贴现利率则可以刺激银行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政策目标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再贴现制度也可能受到其他金融规定和监管要求的制约,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 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 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票据的资格。
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如提高贴现率,这对货币供应量有两个层次的影 响,一个层次是因为商业银行借入同量货币要支 付更多的利息使借款成本提高,银行便会减少向 中央银行借款数量,这就使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 货币减少,如货币乘数不变,则货币供应量减少。 另一个层次是银行因借款成本提高,出于盈利动 机,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客户借款的 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减 少,使银行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随之减少。
现
代
金
融
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学习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构成; 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 了解选择性信用工具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了解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 及货币政策时滞。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规定。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第一,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 负相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提高)将使货币乘数 增大(减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系统信用 扩张能力增强(减弱),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 第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降低(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在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和准备金 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从而银行 的可贷资金增加(减少),信贷规模扩张(收缩)。两方 面作用的结果均使市场利率降低(提高),从而刺激(抑 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
3.托宾的q理论
M s i ps q I Y
(二)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三)信贷配给传导机制 1.银行借贷渠道论 R↓→MS↓→D↓→L↓→I↓→Y↓ 2.资产负债表渠道论R↓→M↓→r↑→NCF↓,P↓→ 资产状况恶化→L↓→I↓→Y↓
3.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有效性:(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 作用。 (2)再贴现政策通过对贴现对象的选择、 对贴现票据的规定,可以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 用。(3)再贴现政策作用缓和,可以配合其他 货币政策工具。 局限性:(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2)再 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3)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 以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优惠利率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消费者信用控制 4.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1.信用分配
2.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额
四、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劝告 2.窗口指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
中 央 运用 银 行
工货 具币 政 策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
法定准备金率最大的优点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强有力,并 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 局限性:(1)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 币供给的工具。(2)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 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3)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 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 握。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 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借以控制商 业银行信贷规模及其构成,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的一种货币政策。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公开买
卖各种政府证券如国库券、国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
量及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1)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而起作用。 (2)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2.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 优越性:①主动性;②灵活性;③可逆转性 ;④ 精确性。 局限性:公开市场业务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 融市场,市场规模足够大、交易活跃,且品种繁 多,使中央银行能够利用这一市场迅速灵活地吞 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 预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必须有其他政 策工具的配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没有存 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也无从发挥作用。
改变
中 介 实现 指 标
最 终 目 标
货币政策传递过程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5.适应性
三、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指标 (一)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1.准备金 2.基础货币 (二)可供选择的工具目标 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
中 央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银 行
操 作 目 标 基准 础备 货金 币 等
工 具 目 标
汇利货 率率币 供 给 量
最 终 目 标
国充经币 际分济值 收就增稳 支业长定 平 衡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1.币值稳定(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利率传导机制 1.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准备金→货币利率→ 货币 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累积过程)一般物价水 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 2.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R M s r I 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