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的开发方向和对策

合集下载

西南地区农村三大产业结构分析及解决对策

西南地区农村三大产业结构分析及解决对策

f o c u s o n t h e s t r a t e g l e s o f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r e b y k e e p i n g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a mo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o f t h e t h r e e m jo a r i n d u s t r i e s .T he r e f o e,a r c a s e
A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r e e Ma j o r I n d u s t r i e s i n t h e Gu i z h o u Ru r l a A r e a s a n d S o l u t i o n
黔 南 民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1 3年 第 2期
西 南 地 区农 村 三 大 产 业 结 构 分 析 及 解 决 对 策
肖 禹
( 贵 州 大学 经济 学院 , 贵州 花溪

5 5 0 0 2 5 )
要: 通过分析贵 州农村三 大产业的产值 比重 以及从业人 员比重现状 , 发 现贵 州农村三 大产业发展的非 对称性 和
非协调性 。认为贵州农村三大产业协调 发展 , 是 当前农村 工作 急需认 真研 究的战略 问题 。认 清农 村三 大产 业发 展过程
中的 问题 以及 原 因 , 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 以此 促 进 农 村 经 济持 续健 康 的发 展 。
关键词 : 贵 州农村 ; 三 大产业 ; 结构分析 ;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 F 3 2 7 .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2 3 8 9 ( 2 0 1 3 ) 0 2— 0 0 7 0— 0 5

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陈景信;代明;洪业应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14(0)10
【摘要】人口现代化是现代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入口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用了15个人口与社会发展指标建立了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收集、整理和计算2012年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得出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角度对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已实现人口“三低”的现代生育模式,但该地区人口分布严重失衡;文化教育方面,除四川省具有一定优势外,其余省(市、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从人口构成看,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比较相差甚远.此外文化娱乐设施还未能全面普及,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问题严重,医疗卫生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鉴于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总页数】4页(P85-87,116)
【作者】陈景信;代明;洪业应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重庆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7
【相关文献】
1.杭州市人口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 孙立波
2.从台州人口控制现状看“十五”人口发展对策 [J], 郑米良;冯秀元
3.西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J], 刘哲;张婷
4.鲁西南地区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J], 王振学;黄成星;胡信民
5.深入研究西南地区人口发展的特征——第二次西南地区人口发展战略讨论会综述[J], 杨成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地区风电资源评价及开发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风电资源评价及开发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风电资源评价及开发现状分析西南地区是我国风能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本文将从风能资源评价及开发现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风能资源评价1.地理条件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有利于形成山谷和峡谷风,同时也有多个高原和盆地,适宜形成高空气流。

这些地理条件为风能资源的形成和开发提供了基础。

2.风速分布西南地区风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沿各个山脉方向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另外,西南地区的盆地和高原地区风速较高,受到地势的影响,风向频繁变化,有利于风能开发。

通过风速监测数据可以评估各个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度。

3.气象条件西南地区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季风和地形对风速、风向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夏季雨季西南地区风速较小,而冬季旱季风速较大。

同时,山脉的阻挡作用也导致风向发生剧烈变化。

这些气象条件对风能开发和利用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挑战。

4.风能评估模型通过建立风能评估模型,可以对西南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量化评价。

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风能密度法、风速频率分析法、风轮转速分析法等。

这些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估风能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风能开发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西南地区的风能开发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的时间内。

由于西南地区风能资源相对较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风能发展,投资逐渐增加,风电装机容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装机容量截至目前,西南地区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十万千瓦。

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都建设了大型风电场,为当地的电力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3.技术发展西南地区的风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从最初的小型风机到现在的大型风电机组,从传统的固定桨叶到可变桨叶、双馈、变频调速等技术应用,风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4.政策支持西南地区各级政府对风能发展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资源优先等。

这些政策为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存在问题及展望1.资源配置不均衡西南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资源较为有限。

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探讨

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探讨

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探讨摘要基于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深入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与不足。

文章采用实证和对比分析方法,提出西部地区必须坚持实施“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西部外向型经济对策建议一、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1、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全国三大天然气田四川、陕西及新疆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1%。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是全国的70%,可开发蕴藏量占全国的77%。

全国重点开发的10大水电基地有四个分布在四川。

在全国已有探明储量的156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38种。

2006年西部地区原煤产量9.3亿吨,占全国的39.1;天然气产量437.8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4.8,为四大区域之首。

原油产量4789.7万吨,占全国的25.9;发电量7350.9亿千瓦时,占全国的25.7;原盐产量1210.43万吨,占全国的21.4。

西部地区这种突出的资源优势,使得西部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开发、接续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产品加工基地。

2、生态旅游优势西部地区由于地域面积十分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地貌特征十分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少数民族聚集。

造就了西部地区无论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具有明显的粗犷性、垄断性、原始性和神秘性等。

西部地区具有世界顶级品位的生态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使西部地区对生态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从“世界遗产”地的分布看,截止2005年,中国共有31个项目,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西部地区有11项,占36%。

中国近期(2005—2010年)拟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46个中,属于中国西部的有21项,占46%,数量和比例大幅上升。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云南省坐落在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目标地区,
以其多样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而闻名。

云南省有着许多独特的旅
游资源,如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国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
西双版纳、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东巴文化、世界第二
大高峡平原——昆明石林等等。

云南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
也需要制定有效的开发对策。

首先,云南可以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
省拥有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大片的森林和国家公园,可以采取合
理的开发和管理,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去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其次,云南还可以通过保护和利用生态景观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具有许多受欢迎的生态景点,在开发这些景点的过程中,
应该保护环境,维持景区原始风貌,适当的开发,如开设研究路线
或致力于纪念品制作等。

另外,云南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资源来拓展旅游市场。

民族
文化是云南最独特的文化资产,云南拥有许多少数民族,每个少数
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民俗活动。

政府和旅游公司可以开发和
推广这种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市场,提高旅游受欢
迎度。

最后,云南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餐饮水平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建立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大力发展旅游餐饮行业,为游客提
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更好的住宿条件,增强游客游览地的游玩体验。

综上所述,云南省拥有巨大的旅游资源潜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
开发对策,云南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占据
更大的份额,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中心。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对西部地区而言,要摆脱贫困,走向发展,就需要将解决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如何克服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恶化这三大难题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并重。

我们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贫困现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西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分析1、人口方面(1)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

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要小,但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1978—1998年的人口变动情况来,西部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4.58‰,高出东部地区2.48‰。

人口增长过快既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影响投资和资金分配,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给资源配置、福利保障、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带来持久而巨大的压力,延缓甚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在人口素质上,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半文盲人口比例较高,特别是女性文盲率更高。

2000年西藏文盲率为32.5%,青海为18%,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7%)。

西部就业人口接受培训的比例为3.33%,低于全国平均数水平2‰。

人口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人口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到资源环境配置效益的高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西部地区的结构性失业。

西部地区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劳动力的数量与生产资料数量不相适应,尽管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同样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4)西部地区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

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低。

居民消费者社会商品购买力不仅直接制约着消费品市场,而且还通过传递作用间接影响生产要素市场。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林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0.64%的水平,于2011年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城市化。

但是从全国各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文章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存在的区域性特点,并提出该区域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带动一、前言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城市化国家。

但是城市化水平整体提高的背后,东西部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现象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巨大,大城市病,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诸类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中国亟需加快解决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问题,实现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一)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关于城市化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解释。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人口、生产力)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指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生产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或者原本的农村区域变为城市区域,使得城市人口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也称为城市化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口指标法,即用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水平=■×100%(二)中国西南区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分析中国西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因此也被称作西南五省(区、直辖市),以下简称西南五省区市。

西南五省区市面积总共2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67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4%。

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 v 所在单位: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人才市场已经开始逐步融入世界人力资源市场规则体系中,虽然竞争并未像人们预料的那样惨烈,但人才市场的竞争水平、层次和量级却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

我国人才市场的形成及人才流动虽然不足以作为入世标志性事件,但2005年中国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却意味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才市场在有着质的飞跃的同时,也使其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更加突出。

2005年中国人才市场的国际间流动,一改过去单向流动(流出)而出现了多层次的、双向流动的立体型格局。

本文首先对我国人才市场融入世界人才市场后对整人才市场有什么样的变化做出阐述,之后介绍了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

随着竞争和机遇的增加,西南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这些机遇和挑战来临的时候,西南地区人才市场的改革方向及对策。

关键词:西南地区人才市场竞争机遇挑战中国人才市场已经开始融入世界人力资源市场规则体系中,虽然竞争并未像人们预料的那样惨烈,但人才市场的竞争水平、层次和量级却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

我国人才市场的形成及人才流动虽然不足以作为入世标志性事件,但2005年以来中国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却意味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才市场在有着质的飞跃的同时,也使其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更加突出。

2005年中国人才市场的国际间流动,一改过去单向流动(流出)而出现了多层次的、双向流动的立体型格局。

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不仅体现在国外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流向中国,而且低层次的劳务性人才也进入中国(如菲佣在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家政服务市场)。

人才流动与配置呈现国际化互动特征,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人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形势下,人才争夺白热化、中国人才将面临“零距离竞争”。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概况周洪双摘要: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并给予一定支持,使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该地区旅游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资源优势远远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效益。

再者,旅游业又是关联度极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与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反映出其它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云南、四川、西藏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政策等反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待西南地区的旅游业能为西南经济的腾飞做出卓越贡献。

关键字:西南地区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旅游政策正文:我国西南地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除各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光外,区内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文景观。

云南、四川、西藏均属于西南地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既有其共性,又有很大差异。

因此这三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针对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及其下的各地州的旅游经济进行对比分析。

云南旅游经济发展概况云南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对国内外旅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就是在同一旅游区内,不同取向的旅游者也都可得到各自的满足。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认真规划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实现了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

1999 年,云南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目标,其中旅游业总收入比“九五”计划上限目标还超出 19 亿元,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在确立。

目前,云南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和在国际国内享有声誉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我们也因该看到,目前云南旅游业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旅游企业竞争力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旅游精品品牌不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市场秩序不规范,服务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等问题仍较突出,需要在今后长期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誉为“南国明珠”,是中国旅游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景观、文化、历史、风俗、生态等方面,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下面将会对其优势和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云南旅游资源优势1.景色秀美:云南川藏高原、滇池洱海等自然景观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卖点。

2.民族多样化: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哈尼族、傣族、白族等,各民族文化色彩鲜明,具有较高的独特性。

3.文化底蕴深厚:云南地处中缅印三国的交界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昆明石林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热带植被丰富:云南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地区,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各种动植物资源。

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对策1.打造“花海”景点:云南的昆明、大理等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花卉、草本植物和乔木生长,可在此种植各种各样的花卉,建设“花海”景点。

2.开发旅游度假村:云南的滇池洱海等地拥有独特的水域景观,可建设度假村、休闲村,提供各式水上娱乐活动。

3.推广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可组织各种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4.生态旅游:云南的西双版纳、瑞丽等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旅游区和保护区,组织各种环保和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5.推动“云南游”品牌:云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动“云南游”品牌,提供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路线和服务。

总之,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需要在其独特性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省对外开放机遇和对策分析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省对外开放机遇和对策分析

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省对外开放机遇和对策分析作者:冯梅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08期摘要:西部地区地域广,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大,发展潜力大,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和开放,拉动整个国内需求,开拓整个国内市场,从而为实现对外开放奠定基础。

西部大开发为贵州提供了区域加快发展的机遇。

加快对西部的支持和发展是统筹区域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贵州应该根据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促进贵州的开发与开放。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贵州对外开放一、贵州省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自西部大开发提出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明显提高,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2011年国家在西部新开工22项重点工程。

这些工程改善了交通,促进了西部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了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统计,2000年-2011年期间,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总共投入了165项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达3.1万亿元。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位置,说明了党和政府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对西部地区的更加重视。

贵州省凭借其在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地区等平台,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区域合作,成为中国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2012年12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家将把贵州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二、贵州省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分析1.贵州省对外开放的现状贵州对内对外开放起步于80年代,当时曾提出“用商品经济的重炮轰开封闭的山门”、“以开放促开发”等口号,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扩大对外开放成效不甚明显。

通过这几年来政府制定的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政策、扶持企业出口政策,招商引资优惠政等等,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贵州省政府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奖励政策和人才政策。

西南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南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 南 民族地 区边境 贸易 发展 概 况
( 一) 中越 边境 贸 易现 状
据越 南工贸部报告称 ,近年来 中越 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
2 0 ( O - - 2 0 1 1 年 阶段 中越 边 境 贸 易强 劲 增长 ,年 均 增 幅约 2 9 %。
期 间的 中尼边境吉隆 口岸 , 2 0 1 2年边境互 市贸易交易额达到
一跨境民族问题仍然突出由于西南地区各跨境民族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境外敌对势力的挑唆破坏加上西南边境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各民族语言不同交通不便性格各异一些民族内部存在着繁多复杂的支系都给跨境民族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
旅游经济
T o u r i s m T o d a y
当一 代一 旅 一 游
西 南 民族 地 区边 境 贸 易的 发展 总体呈 现 出 :贸 易规 模 逐年 上升、 贸 易 结构 多 样 化 、 贸 易主 体 多元 化 、 跨 区域 经济 合 作趋 势 明显 等特 点 , 但 是 仍存在 许 多突 出 问题 亟 待解 决 。 ( 一) 跨 境 民族 问题 仍然 突 出
年增加 3 7 . 5 %, 2 0 0 9年 中印双 边 贸易额 约 为 4 3 4亿美 元 。 据 中 国
比增 长 4 0 . 9 %。缅甸 土 地肥 沃 , 矿产、 海洋 、 水产、 石 油 和 天然 气 海 关 和商 务部 发布 的数 据显 示 , 中印双 边双 边 贸 易额 在 2 0 1 0年
域有着双边和多边合作 ; 随着双方的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 中老边 年滇老双边贸易额达 2 . 0 3 亿美元 , 比2 0 0 9年增长 3 1 . 5 %, 占中
老 贸 易总 额 的五 分之 一 。2 0 1 1 年1 至 6月 , 双边 贸 易额 达 到 了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云南怒江水电开发为例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云南怒江水电开发为例

土地 面积是高 山峡谷 , 其中坡度在 2 5度以上的 占 7 .% , 66 很
多群众 只能靠陡坡垦殖 、 广种薄 收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存需 要, 原始的“ 刀耕火种” 居然是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
怒江水 能资源 的开发之 所以在怒 江社会经济发 展 中占
据重要地位是 由该 地区资源 富集 与贫困长期交织 的特殊性
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 全州城镇化水平仅为 1 .6 是小 4 %,
环境 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似乎陷入 了非此 即彼的两难悖论 。 本文 以典型生态脆弱 区怒江流域 的 水能 开发 为例 , 试图在研究怒江水 电开发 中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之间关 系的基础上 。 寻其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探 护的途径和思路 。
冯 芸
( 昆明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 昆明 6 09 ) 5 0 3

要: 怒江水 能资源的开发之所 以在 怒江社会经济发展 中占据 重要地位 , 是由该地 区资源富集与 贫困长期交
织的特殊性决定的。怒江蕴藏 着世界级的矿产 、 能和旅游资源, 水 既是“ 三江并流” 世界 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又 具有多姿 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而在怒 江这样一个 自然 资源富集 , 同时又是 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的复合地 区, 在开
20 0 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 国的 1 , / 云南 省的 1 , 3 / 人均 2 纯收入低 于 9 4元 的贫 困人 口还有 2 .8 , 2 9 人 占全州总人 口 的 7 %。除 了经济上的极度 贫困而外 , 0 怒江州社会发展进程
收 稿 日期 :0 8 1— 2 2 0 — 0 1
2 0 年第 1 期 08 8

探讨西南地区安全开发岩溶水的对策

探讨西南地区安全开发岩溶水的对策

1 西南地 区岩 溶水 的补 给特征 . 2
1 . 裸 露型岩 溶 区 .1 2
在 可 溶 性 岩 层 裸 露 于 地 表 的补 给 区 , 溶 水 补 给 有 两 种 方 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 一种为灌式补给 , 在低洼处汇集一定量的降水, 通过漏 斗或 落水洞灌入地 下, 时 , 有 整条 河流 通 过 这类 洞 穴 潜 入 地下 ; 一 另 种 为 渗入 式补 给 , 过 地 面 上 微 小 的裂 隙 , 缓 慢 地 渗 入 地 下 , 通 较 汇入 岩溶 通道和 地下河系之中。在岩溶地 区, 往往在几百乃至 上千平方公里之 内, 大气 降水可通过渗入式补给方式汇入一个 岩溶水系统 中。
1 西南地 区岩 溶水 的基本 特征
11 西南 地 区岩 溶水 的分 布特征 .
岩溶水是赋存 于岩溶化岩体 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岩溶水的 分 布 特 征 主 要 决 定 于 岩 溶 发 肓 的 类 型 , 南 岩 溶 地 区 岩 溶 类 型 西 根 据 碳 酸 盐 岩 的 出露 形 式 、 岩 性 和 大 地 构 造 等 可 划 分 为 裸 露 型、 盖型、 藏型 以及 断陷盆地及 山地 型 4个大 类 ( 覆 埋 蒋忠诚 , 20 ) 0 6 ,其 中裸露型又可分为碳酸盐岩连续型和碳酸 盐岩 与非 碳 酸 盐岩 间互 型 ; 四类 五 大 区 ( 图 1 。 即 见 ) I 为 新 华 夏 系一 级隆 起 区 ( 布 有 裸 露 型 岩 溶 水 ) I, 区 分 , 是黔 南 桂 西 纯 碳酸 盐岩 区 ,I 是 黔 、 、 西 、 西碳 酸 盐 岩 与 , 渝 湘 鄂 非碳酸盐岩交 互成层 区; Ⅱ区为湘 桂沉 降带覆盖型岩溶 区 ( 主 要分布有覆 盖型岩溶水 、 露型岩溶水) I区为JI 重 庆沉 裸 ;I I I 南、 降 带 埋 藏 型 岩 溶 区 ( 要 分 布 有 埋 藏 型 岩 溶 水 ) I 为 滇 东 断 主 ; V区 陷盆 地 及 山地 岩 溶 区 ( 要 分 布 有 裸 露 型岩 溶 水 ) 主 。 西 南 岩 溶 地 区 四类 五 大 区 的岩 溶 水 分 布 状 态 千 差 万 别 , 但 总的分布特征是有一定的共性的。总的来说含水层 的富水性是 较 强的, 但是含水又极不均匀 。因岩溶水并不是均匀地遍 及整 个可溶岩的分布范围, 是埋藏于可溶岩 的溶蚀裂 隙、 而 溶洞 中,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

4)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5)旅游业体系日趋形成。 6)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景点。 7)较宽泛的客源市场。
二、开发利用方向与对策
方向: 1、抓住机遇加强协作,形成大西南旅游圈。 2、构建西南旅游中心地。 3、加强促销。构建西南旅游网。 4发展大西南和东南亚国际旅游圈 对策: 1、成立西南旅游发展协作委员会。 2、抓住国家西部开发机遇。 3、建立旅游示范区。 4、构建旅游发展政策投资环境。 5、加大对外开放和促销 6、加大创新和保护力度。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岩溶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 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分布最广的区域 二、民族风情别具一格 三、动植物的王国 四、山奇水异,风景如画 横断山区,三江并流,高原湖泊,漓江,奇花异草,珍奇异兽 五、旅游资源品位高,密度大,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大。 云南省拥有的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省级) 全国之首. 国家级居第三,自然保护区居全国第一.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
少数民族自治区 广西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漓江风景名 胜区、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宁明花山风景 名胜区.有7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有11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 型代表。它们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奇 特。
(三)三大水系密布全区
珠江,长江和三江(沅江,澜沧江,怒江)
(四)动植物种类繁多,珍奇
云南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花卉王国美誉.
二、人文地理条件
(一)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古人类 (元谋人170万年前) 红军长征遗迹 (二)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 云南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5个.全部或 绝大部分在云南的15个.壮族人口最多. (三)经济有较大发展 (四)土特产和民族工艺品独具特色.

浅析我国西南地区某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浅析我国西南地区某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同 小可 。
产 要素 , 专业 化 和劳 动力 地域 分 工将 产生 很大 影 响。非 自然 对 资源 泛 指 劳动 力、 资金 、 技术 、 教育 、 化 、 文 管理 能力 、 人才 , 其主
第一 , 一般 来 说 , 域主 导产 业 是建 立在 区域优 势 资源 或 区
要特 点 可 以流 动 , 流动 性较 大 , 且 因而 非 自然 资源 在 任何 区城 都 是或 多或 少地 存 在. 自然 资源 的地域 性对 劳动 力地 域 分工 非
它 们 既相互 依存 、 互联 系 , 有相 对 独立 性 , 相 又 只有 在组合, 最终实现生产要素
在 三次 产业 之 间的 最佳 配置 , 能取 得 最大 的整 体 效益 。 才 3 共 同 目标 性 。区域 三 次产 业 共 同构成 区 域 ( 、 ) 业 、 县 市 产 结 构. 们 的共 同 目标是 取得 最 大 的区域 经 济效 益 。 它 4 、环境 适 应性 。 区域三 次 产业 必 须随 着 生产 力 的变化 而
具有 深 刻形 响 。
有利 条 件 基础 上 的 。该 市将 旅 游 业 定为 其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主 导产 业首 先是 符合 “ 区域优 势 资源 ” 的前提 性 规定 。 第二 , 旅游 业作 为 主导 产业 , 向与 下 向的产 业 链 式结 构 上 容 易形成 , 而 能起到 经济 活 动 自组织 的杠 杆 作用 。 从 第三 , 游 业作 为 主导 产业 , 旅 可突 破 西南 地 区对 东 部长 期 形 成 的 “ 重利 润 损失 ” 双 格局 , 现 区际关 系 上 资源 互补 、 润 实 利
共 享等 新 的平 衡 。
资源 在 地域 分布 上 的不平 街性 , 决定 了区域 经济 发展 水平 的差 异 性 。该 市 自然 资源 丰富 , 通通 过近 年 来 的发展 , 以 交 比 前相 对便 利 , 劳动 力 资源丰 富, 且劳 动力 成 本相对 低廉 , 动力 劳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从 自然 地 理 环 境 来看 . 我 国西 南 五 省

也 因 此 阻 碍 了 西 几 个 方 面 劳 动 力流 失 等 问 题 。 诸 类 问 题 严 重 制 约 我 地 区 交 通 及 通 信 的发 展 . 该地 国 社 会 稳 定 和 经 济健 康发 展 。 为 此 , 中 国 南地区经济发展 。从人文环境 来看 . ( 一 产 业 结 构 制 不 合 理 人 口分 布 不 均 衡 . 成都平原 、 亟 需加 快 解 决 区 域 间 城 市 化 发 展 不 均 问 区 民 族 众 多 , 当 一 个 地 区 的产 业 结 构 由农 业 向 工 四 川 盆 地 人 口密 度 比较 大 .云 贵 高 原 、 西 题, 实现 各区 域之 间协调发 展 . 共 享 发 展 业、 服务业 转变 时 . 农 业部门将 会出现 剩 藏 高 原 人 口 密度 比较 小 。 同 时 受 经 济发 展 余 劳 动 力 .并 且 剩 余 劳 动 力 将 会 向 工 业 、 成果 。 状 况 和 地 理 位 置 的限 制 西 南 地 区 贫 困 人 服 务 部 门 流 动 .推 动 农 村 人 向 城 市 聚 集 . 尤 其是在边 远 的山区 . 受教 育 从 而 加 速 城 市 化 发 展 。 关 于 城 市化 内涵 . 目前 学 术 界 还 没 有 口比较多 . 因 此 产 业 结 构调 整 统 一 的界 定 . 不 同 学 科 都 从 各 自 角度 进 行 程 度 相 对 发 展 落 后 。 是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 二) 中 国 西 南 区域 的 自然 与 经 济 特
工 业化 : 产 业 带动

括 四川省 、 云 南省 、 贵州 省 、 重庆市 、 西 藏 过 全 国 城 市 化 水 平 的 增 长 速 度 . 与 全 国城 藏族 自治区 , 因此也被称作西 南五省( 区、 市 化 水 平 之 间 差 距 逐 渐 缩 小 。2 0 1 5年 , 西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其模式研究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其模式研究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其模式研究肖红波【摘要】欠发达的西南民族地区,拥有相似的地理资源条件,又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的重要使命。

但由于经济落后,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是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文章综述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征,介绍了西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与农业政策等优势,阐述了适合西南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模式,如:自然资源型开发模式、龙头企业加工型开发模式、产业文化型开发模式、垂直立体农业模式、水平而立体农业模式等5种模式。

最后从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力度;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The underdeveloped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ve similar geographic resources, and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to protect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logy. However, owing to the backward e-conomic leve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stalled. Theref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main method to driv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southwest ethnic areas,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expounded the suit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agriculture in the southwest ethnic area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based development model, enterprisesprocessing development model, industr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l, vertical 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 model, the level and standing off agriculture mode. Finally, it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ethnic areas, such as building a system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building the diversifi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creas-ing the farmers′training efforts in the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5页(P186-190)【关键词】西南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开发利用【作者】肖红波【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成都 6101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村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与农村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威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恶化、植被覆盖率降低,人口资源密集等[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与地理环境特征的关系及旅游
开发方向与策略
-以西南地区为例摘要:西南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一个区域,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如此丰富与它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的地方特色与地理环境特征的关系, 并根据这些对西南地区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开发方向对策
一、西南地区旅游资源概述
西南区地处我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

除汉族外,有彝、白、傣、壮、苗、瑶、水、布依、纳西等5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3,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集中居住区之一。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均颇为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对中外游客有着很高的吸引力,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旅游区域。

二、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质环境。

西南地区靠近中南亚,位于我国的内陆, 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2)地貌环境。

这决定了西南地区是独特而典型的内陆山区省份, 高原与盆地交相辉映,高原旅游资源丰富,山地景观也常见。

但是, 地表的崎岖妨碍了旅游资源的可接近性,必须修许多山路才能开发。

(3)气候环境。

西南旅游资源区地处北纬21°30′~29°20′之间,除滇西南和滇南为热带气候外,其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皆适于旅游。

(4)生物地理环境
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十分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之地貌条件复杂,垂直高差大,为多种生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

这里终年常绿,郁郁葱葱,有着无数奇花异木、珍禽异兽。

2、西南地区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历史环境。

西南地区有着中国最早的人类起源“元谋人”,并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如遵义会议遗址。

可以开展历史文化游和红色旅游。

(2)文化环境。

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风情浓郁,是傣族、壮族、白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我们可以开展少数民族风情游。

(3)社会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之后,西南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开通了滇藏公路,还建设了大型机场。

近几年旅游业更是飞速发展,土特产和民族工艺品也成为西南地区的独特标志。

三、西南地区的旅游开发方向
1、抓住机遇加强协作,形成大西南旅游圈。

一是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或三省区共同协商,共同构建有特色的西南旅游圈。

二是精心策划,联合向海内外推销旅游精品。

三是建立和健全西南三省区旅游产
业信息网。

四是进行全方位协作。

2、开展多层次旅游。

观赏西南地区的岩溶风光和喀斯特风光是第一层次的自然风光旅游, 是最基本, 最吸引人的旅游。

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也是本地区第一层次的人文景观旅游。

第二层次是消遗娱乐旅游, 目的是改变生活环境, 使身心都得到恢复, 这是风景观光旅游的补充和提高。

如学生夏令营旅游、度假旅游等。

第三层次是特殊专项的旅游, 这是更高层次的, 也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

如避暑旅游、科学游、美食购物游等。

3、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西南地区不只可以看山看水,听民歌住民宅,还可以发展如乡村游、温泉游、体育游、登山游之类的新兴旅游模式,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4、加强协作积极促销,构建特色鲜明的西南旅游网。

四、西南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
1、大力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南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目前的铁路营业里程2340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里程3.2%,每平方公里拥有铁路46公里,仅为全国铁路平均密度的60%,远不能同我国中东部地区相比。

这大大降低了西南地区的可进入性。

2、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的创新,建立、完善旅游企业管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成立西南旅游发展协作委员会,推行旅游发展一体化建设策略。

3、树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但是很多地方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使得旅游区环境恶化,直接导致了游客减少,因此应该树立生态旅游的观点,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旅游资源。

4、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西南地区可以利用廉价的互联网打破区域限制,将丰富的景点信息及时传达给游客,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客源市场信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关服务,达到共赢的目的。

5、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机遇,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基建资金投入。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资型向多元化市场融资的体制转变。

6、设置和扶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建设示范区,以其示范作用推进西南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五、结语
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本文提出的几点开发方向和对策是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希望能给西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慧琳.贵州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探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2>杨珊珊.西南地区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0卷第18期
<3>郭永英.西南地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跨世纪.2008年6月第16卷第6期
<4>郑耀星.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资源科学.2000年11月第22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