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科普知识,既有古代诗歌、又有现代散文。

这些文章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语文园地一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语文园地一

雨后春笋 湖光山色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词句段运用
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 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 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夕阳的余辉。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 绸,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词句段运用
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鸟语花香 山青水秀 繁花似锦
1961年12月
诗词大意
暴风骤雨送走了残花败柳的暮春,转眼又是漫天风雪的冬天,朝 气蓬勃的春天即将来临。 虽然已经是悬崖森立,风雪肆虐,冰天雪地的隆冬,但梅花却在 俏丽的开放。 在冰雪中俏丽开放的梅花,不是为了独占春光,只是预示着春天 的到来。 等到春暖花开、万紫千红的时候,它却已悄然凋谢,看到百花争 艳,隐藏在花丛中的她欣慰地笑了。
语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
语文园地一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等词语的意思, 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
2.熟读写景的句子,并会仿写。(重点) 3.了解背诵《卜算子·咏梅》。(难点)
读一读并背诵下面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四下)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四下)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01
02
03
难点1
学生对某些生字的音形义 掌握不够扎实,容易混淆 。
难点2
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不 够深入,难以运用。
难点3
学生对于某些句子的理解 存在困难,难以理解其深 层含义。
重点
重点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 正确读写和理解。
重点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 言实践。
重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
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听写、 默写、组词等,加强学生对生字
词的掌握。
解决办法2
通过讲解、示范、引导等方式,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解决办法3
通过阅读、写作、交流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
学生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以及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园地一》内 容的掌握程度,包括生字、词语、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表达能力观察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态度
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是否认真听讲、做笔记,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作业等。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
反思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交流平台”——学会从语句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词句段运用”——能用指定的词语描绘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练习遣词造句的能力;看图照样子写话,合理展开想象。

“日积月累”——积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或想法,但准确性和完整性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学生发挥想象,构设场景的能力稍有不足,教师可用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总结并交流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2.积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能够仿照例句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

(重点)3.朗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回顾单元内容:教师导入: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课文?(1)教师引导: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我们来回忆一下第2课《乡下人家》和第3课《天窗》这两篇课文,它们的关键语句分别是哪一句?(2)读完这两句话,你又什么感受?(3)师小结:一般来说,文章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方法。

2.引发思考:师引导:在第四课中,你认为哪些语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呢?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先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句大体把握每段的内容;再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看结尾、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语文园地》课本2.教学PPT3.单词卡片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师生呈现单词“园地”,让学生猜测意思。

第二步:学习词语1.教师通过PPT和单词卡片依次教授本单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意思。

2.让学生跟读词语,并进行词语操练。

第三步: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课文讲解1.教师解释课文生词和重点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课文串讲1.学生自愿进行课文串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背诵本单元所学词语并造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语教学和课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语及词句;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准确表达;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一》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板书、教学录音机;3.学生备课:导读课文内容,预习课文内容,熟记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本节课的标题;2.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听读(15分钟)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第三步:课文解析(20分钟)1.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句;2.分析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五步:练习(20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2.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指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写作或小组互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七、课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好的学生,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2.学生可以反馈对本节课的感受和理解,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或意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

该单元主要涉及语文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汉字、词语的拼音与意思,诗歌鉴赏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园地”课本内容的学习,包括《石锅陀》,《三个和尚》,《诚实的孩子》,《一只小小的鸟》,《小夫妻和小和尚》等内容。

2.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如查字典、理解文章大意、鉴赏诗歌等。

3.启发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时序安排:1.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概括性的介绍。

2.学生自主学习(45分钟)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课外阅读以及讨论小组等方式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讲解与讨论(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一些需要加强的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保证学生理解清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创新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课件演示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创新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生动。

同时,注重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
难点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
·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
一、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
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
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板书:抓住关键
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
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
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抓住关键词句体
会作者想法或情感的
方法。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3】
(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出示课件4】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
情或想法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板书: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1. 出示:【出示课件5】
cuǐ càn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wò niǎo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

【出示课件5】
(1)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

到处高楼林立
....,到处车水马龙
....。

商通过读词语,了解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利用词语说话,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场里陈列着各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
盛宴一桌连着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
....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
上,坐落着依山傍水
....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
炊烟袅袅
....。

(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出示课件5】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出示课件6】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灯红酒绿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花香鸟语春色满园雨后春笋
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繁花似锦湖光山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2.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分钟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
件8】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
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
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
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
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
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9】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
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
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
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
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0】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出示描写城市生
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
并选择两三个词语造
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
了词语,又可以培养学
生的运用词语遣词造
句的能力,一举两得。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出示课件11】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句意思: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3.简介毛泽东【出示课件12】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讲解诗词的大意,为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诗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课堂小结
以及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3】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

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板书设计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介绍了根据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

教学中先出示了文中交流片段,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通过一些词语比较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其二是根据片段写片段;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词语或片段的精妙。

“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诗词《卜算子.咏梅》,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