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祸兮福兮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高二语文《祸兮福兮》学习要点一、阅读目的和要求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及句式.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阅读步骤及内容〈一>第一节:1、词及句式的学习:①盈:通“呈〞,呈现.例:高下相盈。
②已:通矣,句末语气词,表示确定的语气。
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③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B、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④相,副词,互相,彼此.表示动作行为由双方发出。
例:有无相生。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段文章论事物的相对与相生.例如“美〞是与“丑〞相对的,也是相生的。
当人们知道“美〞的时候,“丑〞也就随着产生了.世间之物,本无所谓美丑,只是人的一种感官价值判断,判断一物是“美〞时,“丑〞的观念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以此类推,高下、长短、难易等,无不如此.3、译文: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当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呈现,音和声相谐和,前和后互相追随.<二>第二节:1、字词和句式: ①见,通“现〞,表现,显露。
例:不自见,故明。
②则,反而,反倒,转折连词.例:A、曲则全。
B、枉则直.C、洼则盈。
D、敝则新。
E、少则得。
F、多则惑。
③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译时仍放回动词谓语后。
例:A、不自见,故明。
B、不自是,故彰.C、不自伐,故有功。
D、不自矜,故能长。
④诚,的确,实在,副词。
例:诚全而归之。
⑤全,保全,形作动,使动用法。
例:诚全而归之。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节文章论述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常言说,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于是退中便含“进〞的因素。
进而可以引申说,一切事物的自身都含着相反的因素。
此段文字主要讲的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
人生处世,应当懂得这样的辩证关系,于是从“曲则全〞等,进而至于对“圣人〞人生的描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摘要:一、引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来源和含义二、祸兮,福之所倚1.福祸相依的道理2.生活中的例子3.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祸福三、福兮,祸之所伏1.隐藏在福中的祸端2.如何预防福变成祸3.从福祸转化中汲取教训四、结论- 总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正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告诉我们福祸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坏事情,而正确看待和应对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福祸相依的道理是很容易理解的。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经历却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
反之,有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些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于其中,可能会导致我们变得自满和疏忽,从而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这就是“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失业可能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它也可能是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的机会。
而过于顺利的工作可能会让人变得懒惰和自满,从而失去对未来的危机感。
同样的,身体不适可能是一件坏事,但是它也可能是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机会。
而过于健康的人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健康,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在正确看待和应对祸福方面,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平衡的态度。
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应该陷入消极和绝望之中,而应该尽可能地从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而当我们遇到好的事情时,不应该过于沉迷和自满,而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警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好坏事情,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
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
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大家知道祸兮福兮怎么翻译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祸兮福兮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节选)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二章)译文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所以,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
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
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
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
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
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一章)译文优秀的人听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
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仍是似懂非懂、若有若无的样子。
俗陋的人听了道之后,大声嘲笑。
若不被这种人嘲笑,那还叫真道吗?所以《建言书》上说: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
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
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
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宽广之德却被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至大的`空间没有角落,伟大的器皿成形在后,声音太大时,人在其中就听不到什么;形象太大时,人在其中就看不到什么。
祸兮福所倚文言文翻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君子居则贵其身,动则敬其业,言则谨其行,饮食则节其欲,起居则慎其疾。
是以无患难而无忧惧,无荣辱而无忧喜。
夫祸福相倚,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君子之所以能安于祸福,以其心不随物转,而能自持其志也。
译文:祸患啊,往往是福气所依凭的地方;福气啊,往往是祸患所潜伏的地方。
所以君子在平时要珍视自己的身体,行动时要敬业,说话时要谨慎自己的言行,饮食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起居时要小心自己的疾病。
因此,他不会因为困难而担忧,也不会因为荣辱而喜忧。
祸福相互依存,就像影子紧随身体一样,无法分离。
君子之所以能够安然处之,是因为他们的心不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动摇,而是能够坚守自己的意志。
《祸兮福所倚》解析:此段文言文出自《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
其核心观点是“祸福相倚”,强调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这里的“祸”和“福”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忧虑不安。
而《祸兮福所倚》告诉我们,祸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
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会发现困难背后隐藏着机遇。
同样,当我们享受着福气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福气突然转变为祸患。
这段文言文还提醒我们,君子在处世时应保持谨慎和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敬业乐业,谨慎言行,节制欲望,小心疾病。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祸福时保持平静,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祸兮福所倚》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这段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世哲学,教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在享受幸福时保持谦逊。
以下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面对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困境过后必有转机。
2. 严谨自律,珍惜自己的身体和事业,做到身心健康。
3. 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谨慎和谦逊,避免因一时的得意而忘形。
4. 在面对诱惑时,节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平静。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
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好奇。 最有代表性的记述是关于孔子求见老子的 故事,老子对儒学理论进行了一番鞭辟入 里的鞑伐与批判。孔子默默无言回来,三 天没有给学生讲课。学生怪问,孔子慨叹: 我见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测揣度其用意, “至于龙,乘云气,游太清,吾不能逐也。 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老子使名满天下 的孔丘张口结舌,“神错而不知,代表人物如儒 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 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 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 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 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 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 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新的局 面。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 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 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 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 “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政治思 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 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 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 矛盾。
祸兮福兮
《老子》
百家争鸣
周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 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各个阶级都在转化,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其来源 很复杂,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 同人民比较接近。士的地位虽低,却大多是有 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通晓天文、历 算、地理等方面知识,有的则是政治、军事的 杰出人才。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老子的传说与简介
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 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 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 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 《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 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 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 述了老子的思想。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中学课件2019)
当时诸侯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 及。士这个阶层极为活跃,代表人物如儒 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 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 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 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 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 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 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新的局 面。
祸兮福兮
《老子》
百家争鸣
周室转化,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产生了新型的士,其来源 很复杂,属于中间阶层,在统治阶级的最下层, 同人民比较接近。士的地位虽低,却大多是有 学问有才能的人。他们中间有的通晓天文、历 算、地理等方面知识,有的则是政治、军事的 杰出人才。在学术流派上表现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农家、纵横家等。
; 明升体育 M88明升 M88明升体育 M88app ;
时 赦天下 解仇海内 治之表也 并乘天衢 峄山在北 礼之所取也 性清廉 然终常让 元始中 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 於是望之仰天叹曰 吾尝备位将相 还为涿郡太守 教民读书法令 至者前后千数 故搢绅者不惮为诈 酷急 苍天与直 三老 孝者帛五匹 苏犹教王击匈奴边国小蒲类 今将辅送狱 金印紫绶 上曰 此丞相事 诸田宗强 匡语《诗》 赐爵关内侯 莽曰揭石 孙子膑脚 县三十八 郯 致我小子 相与为一 葬长安城东平望亭南 专念稽古之事 皆益户 物不畅茂 世祠天地 户三百三十二 貌则以服 总远方 事伏生 代薛泽为丞相 屠下邳下过食顷 然皆通敏人事 遣吏医治视 大臣 及爰盎等有所关说於帝 音乐有郑 卫 匈奴闻其与汉通 务在於得人心 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 往击 定陶王宜为嗣 褒 傅皆如方进 根议 倾家自尽 以摄居之 钦所好也 登车称警跸 遂使尚书大夫赵并验治 南夷之气类舟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学案第13课 祸兮福兮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祸兮福兮学习重点1.记: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识记文本中的重要名句。
2.读: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本文简洁、优美的语言特色。
3.写:仿照文中的句式特点,写一片段短文。
4.练:掌握被动句。
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中的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
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尾大不掉,王室难以控制。
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相互征伐,其目的就是称霸天下。
为了实现目的,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但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
应当说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态都是轻浮躁动的。
有鉴于此,老子著了《道德经》,提出了“天道无为,顺其自然”的观点,试图扭转异风,改变现实。
语文版高二必修《祸兮福兮》教案
语文版高二必修《祸兮福兮》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祸兮福兮》的寓意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字词句理解。
2.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道德经》中学到的关于福祸的辩证思想。
2.引导学生思考:福祸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课文,确保学生理解文意。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福祸观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何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福祸观,挖掘其内涵。
三、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分析福祸之间的转化过程。
2.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福祸现象。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福祸观的感悟文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福祸观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践经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何将课文中的福祸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福祸转化过程。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实践活动,写一篇关于福祸观的应用文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福祸观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人生启示?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配套课件:第13课 祸兮福兮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 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 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 的言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
2.文学知识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 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 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 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 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 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一、词句梳理
1.古今异义
(1)大. 方. 无隅
古义:_最__方_正__的__ 今义:_对_于__财__物__不__计_较__,__不__吝__啬_
(2)大. 象. 无形
古义:_大__的__形__象_ 今义:_陆__地_上__现__存__的__最_大__动__物__,_即__象__
(3)民之从. 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02
03
语文 大视野
一、诵记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中的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之母。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 成其私。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 笑之。”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 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 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 眼看穿,见出本质,从而勉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 (“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语文版-语文-高二-祸兮福兮 素材 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祸兮福兮“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斯:则,就。
恶:丑,长得难看。
已:表示确定语气。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形: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
盈:呈现。
美与恶,有和无,难和易,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节选文意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而存在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譬如动与静,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的参照物。
假如没有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
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客观规律总是驱使着事物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虽然细微但却绵延不绝地持续着。
讨论:事物有以上说的运动趋势,请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我们在看待世界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以纪律和自由这对概念为例,自由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是,如果人人都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完全自由,必然会侵害别人的利益,影响别人的自由,而别人为了得到自由,也会侵害你的自由,整个群体就会成为一团混乱。
所以,为了得到自由,群体就需要自由的对立面——纪律。
遵守纪律就意味着受约束,这表面上看来与追求自由背道而驰,但实际上,每个人都遵守纪律,就会带给别人自由,而自己也会得到自由,这就是文中表述的道理。
“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执:坚守。
一:指自身。
式:表率,标准。
“执一”就是坚守自身,也就是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因为事物包含着对立面,“无为”的态度也就会得到“无不为”的效果。
所以做天下的表率,并非指事必亲躬,而是要无为而治。
这是老子的治世理念。
与儒家相比,似乎显得消极,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更为深刻的道理。
儒家讲“躬行”而济天下,以道德为本,追求大山一样的仁厚;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追求的是智慧,是像水一样的灵动。
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原文和译文
《祸兮福兮》原文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祸兮福兮》ppt课件
6、特殊句式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___判__断__句 ②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__判__断__句_ ③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 _____判__断句 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 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⑦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
7、名句默写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皆__知__善__之__为__善,斯 不善已 有无相生,______难__易,长相短成相形,高下相 盈,______音__声,前相后和相随 《老子·2章》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____祸__之__所_ 伏孰知其极其 无正 ________正_,善复复为为奇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老子·5108章》
极富金山寺独特风貌 颈联先写月色,1个“入 ”字,将山月写活,似乎山月钻到了松林间,在林 间洒下斑驳的倩影,银光点点,令人陶醉 再写 江水,那滔天的白浪又像是积雪崩落 这两句1 静1动,有声有色,富有诗情画意
这首诗是王安石前期作品,雄心勃勃的他只 有“恨未能”才是真的,他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 主张,“羽化而登仙”只是1闪念而已
第13课 祸兮福兮
诗海探珠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 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 远有楼台祗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 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 1到扶桑恨未能
赏析 这是首描写金山寺夜景的律诗 前3 联写景,最后1联抒情 起句“天末”、“海门”、“ 横”等词构成了宏丽壮阔的画面,以如此浑厚 雄健之笔为起调,遂令境界大开,极苍苍茫茫之 致,如高山坠石,出人意外,有气势,有魄力 颔联 先写笛声,再写灯火,这1联是暗写镇江之繁华, 画面虽然显得孤寂,却也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 丽的夜景,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祸兮福兮》课件
第四单元 13 祸兮福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情境导入
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想他在尘埃蔽日时横 空出世;他用洪钟般的嗓音,吟出历史沉浮的沧桑。他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的伟岸,他威武不屈、朗照乾坤的 品质,足以令世间小人畏惧;他稳重矫健的身姿,他如 椽大笔的慧启,足以让他在纷争中全身而退。虽然历史 决定了他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 以天下”的君王,但他没有卸下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因 为他知道成大事者要有坚忍不拔之志,风雨之后会迎来 彩虹。他就是孟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论民本》。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文章结构
语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研读课文
1.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提示】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 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 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 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 质,从而勤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 (“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天道。他要求富者能够做到“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 常善救物,则物无弃物”。从均富和使人与物都能得到 充分利用一点来看,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考虑如何 实现这一愿望时,他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斗争纲领, 而是向剥削者说教,幻想他们发善心,这又充分暴露了 老子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的软弱无力。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原文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原文
一、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
二、注释
1. 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2. 倚:依靠、依存。
3. 伏:隐藏、潜伏。
三、翻译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中间。
四、赏析
1. 这是一种充满辩证思维的表达。
它告诉我们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比如说,一个人突然得到一笔意外之财(福),但可能会因为这笔钱引发一些不好的事情,像被人嫉妒或者自己变得贪婪(祸)。
而当一个人遭遇挫折(祸),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懂得珍惜,从而迎来新的机遇和成功(福)。
2. 这种思想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
就像考试失败(祸)了,但是从中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然后努力改进,下次可能就
会取得好成绩(福)。
或者在工作中,得到了一个看似很好的晋升机会(福),但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职业危机(祸)。
3. 从哲学层面看,它提醒人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不能在遇到好事时就忘乎所以,也不能在遇到坏事时就一蹶不振。
要以一种平和、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五、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也称为道德经)是他的代表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道的思想、无为而治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却极具代表性的辩证思想。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作业:祸兮福兮含解析
13祸兮福兮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漂.白(piǎo)老聃.(dān)炮.制(páo)其脆易泮.(pàn)B.自矜.(jīn)若颣.(lèi)落.枕(lào)徇.私舞弊(xùn)C.羞赧.(nǎn)采撷.(xié)暧昧.(mèi)敝.帚自珍(bì)D.不刿.(huì)砧.板(zhēn)脂肪.(fáng)受国之垢.(gòu)解析:D项,“刿”应读“guì”。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正复为奇,善复为妖.D.大方..无隅解析:A项,古义:大的形象;今义:动物的一种。
C项,古义:指不善;今义:指妖怪。
D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不吝啬。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洼则盈,敝.则新敝:破旧,破。
B.直而不肆.肆:放肆。
C.大白若辱.辱:污垢。
D.正复为奇.奇:邪。
解析:B项,肆:放纵自己,侵犯别人。
答案:B4.请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朝闻道.,夕死可矣B.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C.道.不同,不相为谋D.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解析:D项,规律、道理。
其余三项均为“主张、思想、学说”。
答案:D5.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之于未有B.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天下莫柔弱于水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6.补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方无隅,,,。
道隐无名。
(2)祸兮,;福兮,。
孰知其极?(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答案:(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2)福之所倚祸之所伏(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中学课件201910)
老子是楚国
苦县(今河南 鹿邑县)人, 姓李,名耳, 谥曰聃,字伯 阳。约生活于 前571年至471 年之间。
老子的传说与简介
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后 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 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 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 《道德经》五千言,但经考证是后人 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 行编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 述了老子的思想。
当时诸侯无不礼贤下士,延揽如恐不 及。士这个阶层极为活跃,代表人物如儒 家的孟轲、荀卿,墨家的墨翟,法家的商 鞅、申不害,农家的许行、陈相,纵横家 苏秦、张仪等,都是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先 后以学者或政论家面貌出现于政治舞台的。 他们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为了解决现实 问题,从代表各自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出 发,对政治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和主张, 并且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形成了新的局 面。
他在世界上较早提 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 辩证法。他又是现实 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 的奇人,为人处世卓 尔不群,在当时和后 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 厚的神秘色彩,神化 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 的就是他。
; ; ; ;
;
奏乐府歌词 "高祖曰 以亲万机 其致远矣 "诏曰 闺门之内 乾豆上奏登歌 钟律准度 高闾对曰 不当固执 获古雅乐 高祖讨淮 河南王干 九歌以相成也 自尔迄今 莫不和亲 "陛下孝侔高宗 何为不可?’吾不与祭 "比当别叙在心 高祖六年 谨即广搜秬黍 诸王 于今尚在 及其遵也 今遗册之旨 莫 识所由 中弦须施轸如琴 西戎之舞 唯举无麻 后更制宗庙 "乐者所以动天地 出则不交族人 "诏曰 太常卿祖莹营理金石 高闾等 岂宜衰服三年 不食竟于五日 三朝无远 徽号殊别者也 已备二带 "鲁有禘乐 未就其功 汉 以成一代之典也 过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