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十年原油进口数据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化工行业:煤炭零关税延长至年底,关注煤化工、轻烃裂解

化工行业:煤炭零关税延长至年底,关注煤化工、轻烃裂解

丨公司名称 行业专题研究|化工y p e化工行业 煤炭零关税延长至年底,关注煤化工、轻烃裂解 投资要点: ➢ 周度回顾:石油石化板块本周(3.20-3.24)下跌1.81%,截至本周最后交易日市净率LF1.07xPB ,周度估值有所回落,全A 市场热度周度+13.5%至日均交易额为10013亿元。

截至3月24日当周,美元指数下降0.73%至103.11,3月22日美联储加息25bps ,符合市场预期。

国际油价方面,截至3月24日,WTI 与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分别为69.26、74.99美元/桶,分别较上周+4%、+3%;两地价差本周小幅收缩。

➢ 油价本周环比小幅上涨超3%,我们维持23年Q1布油均价中枢为80-83美元/桶判断,调低23年油价中枢至75美元/桶。

1)库存:全球原油库存水平有所提升,补库有所减缓;2)需求:23E 单日1.01亿桶,但若欧美衰退超预期则需求有望下修;3)供给:OPEC+及国际油企产量维持较高水平;4)地缘政治:地缘冲突影响目前钝化。

全球原油供需平衡,美联储23年无降息计划。

综合供需、库存及金融、政治等影响因素,我们认为金融风险传导带来的衰退风险边际利空全球需求,调低23年油价中枢至75美元。

➢ 煤炭关税今年余下时间维持零关税,煤炭供给更为充足,利好煤化工原料中枢下降。

3月24日国家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自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全球衰退预期加剧,能源品种及来源多样化供应充足有望促进能源价格稳步下行,有助于我国原料成本(煤炭、原油及天然气)稳步降低。

我们建议关注:1)能源安全:上游资本开支稳增,关注成本优势;2)中游:布局地产链需求提升、国产替代加速,供给约束(限制性、禁止性及配额等政策)背景下,建议关注大炼化、尾气处理(分子筛)、聚酯化纤(涤纶、芳纶、氨纶等)、氟化工(制冷剂、含氟新材料)、轮胎、煤化工、硅胶、两碱(纯碱&氯碱)、钛白粉、涂料、改性塑料、膜材料、高端聚烯烃及相关催化剂、气凝胶、高端炭黑等产业链利润提升机会;3)下游:肥料成本优势、oled 及半导体电子材料;4)中特估:国企改革进行时,高分红+低估值,建议重点关注。

中国近十年来外贸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近十年来外贸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近十年来外贸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入世后,进出口迅速扩张,在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下,在出口贸易和外资的迅猛发展下,中国迅速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驱动发展的格局,中国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从6207.7亿美元增至36418.6亿美元,年均增长21.7%,较同期全球贸易额年均约9%的增速高出1倍多。

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由2002年的4.7%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10.2%,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

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占比由2002年的91.2%提高到2011年的94.7%;机电产品由48.2%提高到57.2%;高新技术产品由20.8%提高到28.9%。

与此同时,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快速增长。

2011年,机电产品进口7533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8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630亿美元,增长4.6倍。

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6.9亿吨,比2002年增长5.2倍;原油进口2.5亿吨,增长2.7倍。

三是利用外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2003-2011年,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164亿美元,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一直受三股力量的支撑,即国企、民营和外资,而外资无论在外贸发展方面还是工业化的进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200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只有29亿美元,2011年增加到6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9.7倍。

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及我国进口原油航线

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及我国进口原油航线

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及我国进口原油航线8xx一、世界石油的生产与分布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现在产油国家和地区已有150多个,发现油气田四万多个。

中东的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

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特的加沃尔油田,可采油量达104亿吨。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一)xxxx沿岸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

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

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二)xx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石油行业发展概述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

石油一词多用于说明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及油藏品位。

而原油一词多用于国家统计的原油产量统计数字、评价原油理化性质及用于说明采收率、采出程度及采油速度。

石油作为矿产资源是指含水、含气的油,而原油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中的水、气已从油中分离出来,是一种合格的工业产品。

二、全球石油行业发展现状全球石油资源总量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截至2020年末,全球石油证实储量达17324亿桶,储量寿命为53.5年。

地质构造对盆地演化、油气藏形成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全球各地区地质构造情况不同,全球的石油资源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储量区域集中度较高。

全球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2020年分别占比48.3%、18.7%和14%。

全球石油产量过去十年与需求量变动基本一致,市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据统计,2020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08亿桶,较2019年减少22亿桶;全球石油消费量达301亿桶,较2019年减少29亿桶。

三、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石油资源较为丰富,2016年以来中国石油储量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36.2亿吨,同比增长1.7%。

中国石油消费需求远高于产量。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不断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释放优质产能,石油产量总体保持稳定,2020年中国石油产量达1.9亿吨。

需求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2020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7.4亿吨。

中国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加大开展石油储备,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中国石油长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供需短缺的矛盾。

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5.4亿吨,对外依存度提升至73.4%。

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11至2020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由4452万吨波动增长至5164万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

中国石油进出口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张抗;卢雪梅【摘要】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快速上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份额的变化,以及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且人均耗油量很低的国情出发,文章认为我国有降低能源/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和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空间,但存在着增加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的刚性需求.十余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和金额的双攀升不但没能制约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其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预测近中期我国油气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仍将持续上升,且在2015-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油气第一进口国.为此,应提高国内油气产量和使用效率,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以广义多元化的方式保障油气进口.文章还认为,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不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建设足够的储备和参与国际合作是最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12(020)008【总页数】9页(P28-36)【关键词】中国;石油;进出口;石油消费弹性;多元化;发展战略;能源安全【作者】张抗;卢雪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正文语种】中文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下同)进口量和价格双双跃升,进口依存度快速增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本文拟就影响石油进口量增加的因素、进口量与价格双增对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迎接未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更大增长等问题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海关在进出口统计中将石油分为原油和油品(成品油)两类,其中油品不包括液化石油气(LPG)和固态烃产品(例如石蜡、石油焦、石油沥青);进口的油品中包括了大量燃料油,其中相当部分并不直接作锅炉燃料,而是作为某些炼厂的原料用以生产汽、柴油等轻质油品;此外,当原油进口和原油加工量不足时,就必须加大油品进口以保证国内供应。

中美石油进口来源地域分析

中美石油进口来源地域分析

中美石油进口来源地域分析随着世界各国能源消耗的增加,石油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有石油的能耗,就需要石油的进口。

随着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因而实行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眼下正值石油价格波动相当大。

中国、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进口大国,在多元化战略的确立,在以把握原油进口来源地的总体格局及演变趋势为前提,充分认识到中美原油进口量及其来源地变化对世界原油市场的重要影响。

在2009年美国生产了全球石油的11%,同时也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2%。

尽管美国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但其石油消费量巨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通过对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数据的分析,到2014年8月,OPEC原油占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跌至40%,为每日290万桶,是1985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石油(原油加油品)进口的首要来源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2010年两国占到美国石油进口的32.38%。

从原油供应上可以说,加拿大是美国后院的油库。

即使墨西哥由于人为因素而在一段时间内产量有所减少,加拿大也会补上其对美出口的缺口。

同年(2010年),来自中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的原油进口量分别占到美国总进口量的的20.48%、19.01%和6.41%。

美国对外国原油的需求降低,以及亚洲对原油需求的不断上升,意味着中东、西非和拉丁美洲的产油国将目光转向亚洲。

但美国依然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

页岩气繁荣对OPEC各个成员国的影响不同。

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非洲国家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而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依然保持相当强劲的态势。

“非洲受到了最严重的挤压,”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分析师保罗?霍斯耐尔(Paul Horsnell)说。

尼日利亚出产的原油品质与美国北达科达州的原油类似,该国受美国页岩繁荣的打击最为沉重。

该国对美国的原油出口量曾在1979年达到每日137万桶的顶峰,而今年7月两国之间的原油贸易已完全停止。

中石油和中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中石油和中石化财务报表分析

目录一、中石油与中石化公司的简介二、资产质量分析三、资本结构分析四、收益质量分析五、传统四大能力分析一、中石油与中石化公司的简介(一) 2010 年石油行业的经营环境1.原油市场2010 年,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在金融危机后有所好转,国际油价在上年止跌回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扬,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 和北海布伦特原油 (Brent)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 79.53 美元 /桶和 79.47 美元 /桶,较 2009 年分别上涨 28.7%和 29.2%。

油价总体走势趋于平稳,全年波幅为近十年来最小值。

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据资料统计, 2010 年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增长,累计生产原油 2.02 亿吨,同比增长 6.9%;全年原油净进口量 2.36 亿吨,同比增长 18.6%。

2.成品油市场2010 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总体相对平稳。

据资料统计,2010 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 2.30 亿吨,同比增长 11.3%,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 7.6%和 12.6%。

四季度成品油日均消费量近 66 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成品油产量 2.37 亿吨,同比增长 10.3%,其中汽油、柴油分别增长 6.4%和 11.7%。

2010 年中国政府三升一降四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较2009 年年底,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分别累计上涨了 630 元/吨和 620 元/吨。

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稳定运行,基本理顺了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关系,但成品油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与既定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价格调整未完全到位。

3.化工市场2010 年,国内化工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 V”字型曲线。

上半年受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市场恐慌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萎缩,化工产品价格震荡下行。

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欧洲债务危机逐渐缓和,国内生产性需求稳步增加,加之发达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性通胀预期,投机需求放大,形成供应紧张、化工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1期No.01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煤炭和石油现阶段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矿产能源,相比煤炭资源,在汽车、机械设备高速发展的今天,石油能源的应用更为普遍,石油能源曾一度被称为工业之血。

石油价格变化对工业行业有直接的影响,纵观我国工业行业,目前已经步入工业化的全新阶段,工业技术和生产规模均飞速增涨,行业飞速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让我国成了原油进口大国。

也正因为如此,国际原油价格剧烈的波动会对国民经济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

为此,对国际油价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帮助我国寻找应对油价波动带来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尽量消除当前经济环境变化中的不利影响。

一、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国际石油价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平稳状态,从1986—1997年一直在20美元上下浮动,没有出现过明显的价格波动。

这10年期间,短时期内国际原油价格突破40美元,随后很快恢复到20美元。

纵观全球该时期的石油市场形势,存在一定的供求不对等现象。

1997亚洲出现金融危机,并逐步波及全球。

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受到重创陷入负增长状态下,石油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和滞销的现象,导致石油价格一路下跌,1999年国际油价跌破10美元。

为缓解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带来的影响和破坏,确保石油行业可以平稳度过金融危机,OPEC 成员国出台了限产保价的政策,主要成员国积极推行该生产政策,让国际油价停滞下跌随后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

截至2000年的11月末国际油价突破30美元达到近30年内的最高峰。

2004年9月,受到国际关系形势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导致国际石油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突破到50美元,并在1年内又再次突破60美元。

2006年飓风卡特里娜对墨西哥海湾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造成当地原油生产行业长时间的停产,国际油价最终突破70美元。

在随后的5年内受美伊关系、雷曼公司破产造成的连锁反应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影响,在2011年国际油价突破得了百元大关,进入了高位运行期。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

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

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十年,已经是值得回顾的一段时光。

十年后,国际原油(40.24,0.04, 0.10%)价格徘徊在55-65美元/桶的区间。

那么十年前,国际原油的价格表现如何?十年之间,国际原油走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隆众带您全景回顾,国际原油市场的十年。

近十年国内原油生产量

近十年国内原油生产量

数据库:年度数据时间:最近10年时间原油产量(万吨)2005年18135.292006年18476.572007年18631.822008年19043.962009年18948.962010年20301.42011年20287.552012年20747.82013年20991.852014年21142.92注:1.原煤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不包括石煤。

2.原油包括天然原油和人造原油。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起点标准由原来的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4.成品糖1997年及以前名称为糖,产量包括土糖,1998-2004年名称为机制糖。

5.啤酒2003年及以前计量单位为万吨。

6.卷烟2003年及以前计量单位为万箱。

7.纱包括棉纱、棉混纺纱、纯化纤纱,不包括棉线、代用纤维纱和手工纺纱。

8.布包括棉布、棉混纺布、纯化纤布,不包括代用纤维布、手工织布。

9.农用化肥按有效成分100%计算。

10.初级形态的塑料2004年及以前名称为塑料树脂及共聚物,简称塑料。

11.橡胶轮胎外胎包括摩托车充气橡胶轮胎外胎。

12.发动机2008年及以前名称为内燃机。

发动机包括汽车用发动机。

13.金属切削机床不包括台钻、砂轮机、抛光机。

14.拖拉机是指14.7千瓦及以上的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

用本厂自产的拖拉机装配的推土机,只计推土机产量,不计拖拉机产 15.基本型乘用车(轿车)2008年及以前名称为轿车。

16.发电机组(发电设备)指500千瓦以上的水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和燃气轮发电机等。

17.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2008年及以前名称为复印机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务收入2000万元。

只计推土机产量,不计拖拉机产量。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近十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十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近十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波动加剧”的运行态势。

其主要特点有三:一是主要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低位平稳运行”后,呈现出“高位、大幅波动”态势。

整理2000年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价格的月度数据发现,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三大谷物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在近十年来的价格走势中,以2006年为界,前后基本呈现“低位平稳运行”和“高位、大幅波动”两大运行态势。

2006年前,无论玉米、小麦、大豆还是大米,价格基本呈低位运行态势,仅在2003-2004年间出现过一轮较为明显的波动。

但2006年后,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呈现波动加剧且中轴抬升的态势。

2010-2011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再次急速攀升,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接近于2007-2008年间的峰值。

当前,大多数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苗头,但价位仍处近年来高位。

这一走势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全球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推动农产品需求增长的同时,也在推动耕地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生态不平衡等农产品供应减少。

农产品供需紧张不断推升价格上涨;二是近年来货币流动性的充裕,众多资金涌入国际大宗农产品领域,投机炒作助长价格上涨。

二是主要能源品价格呈“波动式上行”态势。

从2002年以来的布伦特原油和澳大利亚煤炭离岸价看,近十年来国际能源品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

其中,原油价格已经历三波上涨,分别是2002-2004年、2004-2006年、2006-2008年,且每波上涨均推动原油价格驶入一个更高的价位运行。

委内瑞拉、中国和美国的原油纽带

委内瑞拉、中国和美国的原油纽带
未来,三方关系将会对中美两国政府的互动带来重要考验,两国会各自出台使用超重石油的政策,并与能源丰富但深陷麻烦的邻国进行合作。
委内瑞拉与石油:巨大潜力,诸多麻烦
委内瑞拉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的创始国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然而,直到2011年,前总统查韦斯赞助马格纳储量项目(Magna Reserve Project)调查奥里诺科河石油带储量,委内瑞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才位居世界第一。奥里诺科河石油储量据估达到了1万亿桶(根据当今技术水平其中有3800-6500亿桶为可开采石油),这使委内瑞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在全球首屈一指。
对于委内瑞拉来说,石油发展的巨大潜力与麻烦不断的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不仅标志着委内瑞拉更深层次经济、社会与政治问题,更是这些问题的一种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即使不是世界最杰出的国有石油公司也是美洲首屈一指的国有石油公司。但时至21世纪初期,情况出现了大逆转,这是由于查韦斯彻底重组了PDVSA。该公司被转变为查韦斯玻利瓦尔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工具,公司的管理与生产能力也因此而遭到了削弱。
委内瑞拉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世界之最,多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甚至多于伊朗与伊拉克两国石油储量之和。美国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委内瑞拉最为重要的两大石油伙伴。2013年中美两国从委内瑞拉购买的石油总量超过了其石油出口总量的一半。
然而,委内瑞拉的石油有些特殊,是超重原油,这就意味着委内瑞拉的石油富含碳元素,因此其开发过程所带来的金融与环境成本要远高于其他种类的石油。委内瑞拉在其他方面也有特殊之处;尽管委内瑞拉能源资源丰富,但其依然深陷经济与社会问题,这都与其分化的政治体系密切相关。
在查韦斯与马杜洛的领导下,委内瑞拉通过公共关系展示出它在努力摆脱对于美国的出口依赖,同时不断增加亚洲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尽管如此,在2013年委内瑞拉依旧将其出口石油的40%出售给了美国。因此,即使美国不再依赖委内瑞拉石油,委内瑞拉仍可以继续依靠美国,将其作为委内瑞拉最有价值商品的最大单独出口市场。

中国近十年原油进口数据统计分析

中国近十年原油进口数据统计分析

摘要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为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却愈趋集中。

显示出我国原油进口现状不容乐观,论文以2003年~~2013年十年为例,对我国原油进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中显示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国、原油、进口、众所周知,我国原油资源缺乏,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这一现象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短缺现象严重,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国不得不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油,以满足我国对原油的大量需求。

我也通过我国近十年原油进口数据对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一、我国近十年原油进口量统计。

2003~~2013年原油进口数据(表一)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更是突破了两亿吨大关,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原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的趋势,但也暴露出年份 数据进口数量(万吨)进口额(万美元) 年增长量百分百(%)2003年 9102 1978240 ——2004年 12272 3391168 30.3 2005年 12682 4772293 3.8 2006年 14517 6641190 14.5 2007年 16317 7977091 3.5 2008年 17888 12930000 9.6 2009年 20379 8930000 13.9 2010年 23931 13510000 6.9 2011年 25378 19666400 11.4 2012年 27102 22066591 6.8 2013年28200219550004.03我国原油生产量较少,国内现有原油资源不能满足我国生产生活的需求,必须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油来满足需求的问题与现状。

因此,进口原油已经成为弥补国内原油消费供应不足的主要途径,中国原油进口的沉甸甸的数字业以表明,中国原油生产跟不上国内原油消费的快速增长,我国原油资源得基础十分薄弱。

2.2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练习

2.2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练习

石油资源及战略意义同步练习(训练时间:40分钟)基础训练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见下图),回答1~2题。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1.在甲、乙、丙、丁各种能源使用过程中,其产生的气体对矮牵牛叶片伤害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C.丙D.丁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 B.丁、c C.乙、d D.丙、d结合中国石油供需平衡表(单位:亿吨),完成3~5题。

3.这十年来我国(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②石油供应充足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4.这十年来,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A.乙烯B.小排量汽车C.合成树脂D.合成橡胶5.表中数据说明,要保证石油安全,我国应(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②到国外投资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A.①②B.②④ C.②③ D.①④读我国2013~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及增长图,完成6~8题。

6.我国原油进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8年7.自2017年起,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B.促进原油炼化行业快速发展C.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不占主体D.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的结果8.我国石油炼化行业应( )A.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B.加强下游产品间的竞争C.继续提高原油进口量D.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9.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石油供需平衡(单位:亿吨)材料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前十大原油来源国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和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原油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过了纯商业的范围,甚至成为了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原油进口依存度飙升,进口主要来源却愈趋集中。

显示出我国原油进口现状不容乐观,论文以2003年~~2013年十年为例,对我国原油进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中显示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国、原油、进口、
众所周知,我国原油资源缺乏,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这一现象导致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短缺现象严重,为缓解这一问题,我国不得不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油,以满足我国对原油的大量需求。

我也通过我国近十年原油进口数据对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一、我国近十年原油进口量统计。

2003~~2013年原油进口数据(表一)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更是突破了两亿吨大关,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原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的趋势,但也暴露出
年份 数据
进口数量(万吨)
进口额(万美元) 年增长量百分百(%)
2003年 9102 1978240 ——
2004年 12272 3391168 30.3 2005年 12682 4772293 3.8 2006年 14517 6641190 14.5 2007年 16317 7977091 3.5 2008年 17888 12930000 9.6 2009年 20379 8930000 13.9 2010年 23931 13510000 6.9 2011年 25378 19666400 11.4 2012年 27102 22066591 6.8 2013年
28200
21955000
4.03
我国原油生产量较少,国内现有原油资源不能满足我国生产生活的需求,必须通过从国外进口原油来满足需求的问题与现状。

因此,进口原油已经成为弥补国内原油消费供应不足的主要途径,中国原油进口的沉甸甸的数字业以表明,中国原油生产跟不上国内原油消费的快速增长,我国原油资源得基础十分薄弱。

二、我国原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
年份
进口量(万吨)出口量(万吨)对外依存度(%)数据
2003年9102 16983.11 36
2004年12272 17499.24 44
2005年12682 18060.56 42.9
2006年14517 18367.40 47
2007年16317 18545.43 47.2
2008年17888 19021.96 49.8
2009年20379 18990.2 51.3
2010年23931 20301.4 54.8
2011年25378 20364.6 56.1
2012年27102 20748 56.4
2013年28200 20813 57
表(二)对外依存度
注:对外依存度=进口总量/(国内生产量+进口总量)*100%
对外依存度
020********年
2006年
2009年
2012年
图一
通过对我国原油进口量和生产量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原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如表二和图一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全年原油进口2.04亿吨,从而使我国全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的“国际警戒线”。

甚至我们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但这一突破却不足以能令我们感到兴奋,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的原油是通过进口,这在当今打能源战的国际大环境中,是极其不安定的。

并且,如今国际油价波动攀升,进口成本显著增加,又会增加我国支付风险和贸易成本,如若这一现状不加以措施改善极有可能使我国出现贸易逆差。

所以我们现在亟需减少我国原油进口的进口量,缓解原油过分依赖进口的现状。

三、中国主要原油进口国
进口国家 进口量(万吨)
同比 (+%)
比重(%)
沙特阿拉伯 4464.1 7.0 18.7 安哥拉 3938.1 22.4 16.5 伊朗 2131.9 -7.9 8.9 阿曼 1586.8 35.2 6.6 俄罗斯联邦
1524.5
-0.4
6.4
苏丹1259.9 3.4 5.3
伊拉克1123.856.9 4.7
哈萨克斯坦1005.467.4 4.2
表三2010年我国原油主要进口来源地统计表
上表中以2010年为例,分析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国。

中国进口原油主要从中东国家、非洲的苏丹等、俄罗斯、中亚国家以及南美的委内瑞拉等一些国家,原油进口比较集中。

现在我国进口依存度百分比超过美国,而且我国大量原油来自例如中东等相对不稳定地区,而美国大量的原油来自其周边,像墨西哥湾、加拿大、北海这样相对稳定的地区,所以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远超于美国。

因此我们在加大我国原油生产的同时还应与原油生产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并减少在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增加原油进口贸易伙伴,分散集中化的风险。

四、根据我国原油进口现状提出解决措施
1、大力勘探、开发油气,增加本国原油生产量。

我国原油的开发应集中在西部地区,加大资金投入,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2、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有大部分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用技术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率。

3、积极开展安全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用我们的资金、技术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原油。

4、加快建立国家原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原油安全。

原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

五、总结
原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原油充分攻击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当今国际原油市场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原油进口国的原油供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战,我国是原油进口大国,原油进口安全性意义重大。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度地依赖原油进口,应通过自身策略的调整来供给我国原油需求,提高我国原油市场的安全性,促进我国经济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