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汉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法禁杀牛,犯之者诛。 《唐律疏议》:杀官私马牛者,徙一年半。 《宋刑统》:故杀官私马牛脊杖二十,配役一年。 《水浒传》134:48 《西游记》24:1 《金瓶梅》41:1 《警世通言》22:2 《二刻拍案惊奇》15:0
羊: 羞: 金文
《左转·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 于王公。 《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膳羞。 羡: 《说文》:贪欲也。
锦心绣口
缎 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
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不相连续,故外观光亮平滑, 质地柔软,厚薄可根据用途进行调节,是极其富丽华美的 高级丝织品种。
绫 斜纹(或变形斜纹)地起斜纹花的织物。战国、秦汉时的
《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归 家织网。
诱:本作羑,诱导。
《说文》:进善也。段玉裁注:进当作 道(导)。道善,道以善也。 《玉篇》:诱,道也。 美: 味觉引申:挂着羊头卖狗肉。 心理引申: 膻行:《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 姓悦之。”
羔羊:《诗经·召南》篇名
《诗序》: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 直,德如羔羊也。
农业:《诗经》:
谷类:禾谷稷粟梁麦来 豆类:菽艺、荏菽、藿 麻类:麻、苴、纻 耕种:稼、穑
茶的起源与发展:
《尔雅·释木》:槚,苦荼。(战国)
《尔雅注》:槚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 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 荼。(晋)
《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唐)
《邛州先茶记》: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书 齐荼,汉书志荼陵之类,陆(德明)颜(师古) 诸人虽已转入茶音而未敢辄易字文也。惟自陆羽 《茶经》、卢同《茶歌》、赵赞《茶禁》以后, 则遂易荼为茶。(宋)
羔裘:诸侯朝服。
吉祥:原作吉羊,实虚两意,后分化出“祥 ”。《左转·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善:
法:
《尔雅·释畜》:马名51,牛18,猪13,羊11,犬 10,鸡6 骧:右后足白。驳:毛色红白间杂。骓:毛色青
(2)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采集业:采 ,耒


《说文》:年,谷熟也。 引申:收获季节——物候年——历法年
桑:
甲骨文中从“糸”的字81个,从“絲”的
“桑林”之舞:
此舞可能是商初或商汤祷雨于桑林时的祭天之舞 蹈。其名则见于《庄子·养生主》,它形容了庖丁 解牛动作节奏“合于桑林之舞”
商代丝织业非常发达,在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关 于“桑”和“蚕”的记载,如:“戊子卜,呼省 于蚕。”(《续补》7402)、“贞元示五,蚕示 三牛。十三月”(《续补》9999)。
甲骨文里蚕、桑、丝、帛等象形字和祭祀蚕神的 记载,说明在商代黄河流域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 育蚕和丝织事业了。丝绸衣着成为商代豪华服饰 得的一个典型标志。《帝王世纪》曰:殷纣王宫 室之中,“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
《诗经·卫风·氓》诗中曰:“氓之蚩蚩,抱布贸 丝。”
《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原各地都有以蚕桑丝织为题材内容 的诗篇。如《诗经.小雅.隰桑》:
汉字文化
一、汉字中的物质文化
1.生产方式 (1)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 狩猎:逐——
竞走:《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狩、猎 毕: 罗: 网: 畜牧:雞-雉,家-彘 爲: 牢、牺牲、犒(饷军)、物(重牛意识)
《礼记·王制》“天子社稷曰太牢,诸侯社
稷曰少牢。”“太牢曰牛,少牢曰羊。”
古制:
《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
《茶经》: 煮茶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煮茶之火:用炭,次用劲薪 如今世界名国的茶名读音,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 接传去。可分两大体系:一是,普通话语音:茶 ——“CHA”,一是退音——“TEY”方言语音,即 原於福建厦门地方语言,两种语音在对外传播时 间上,有先有后,先为“茶”音,后为“退”音 。“CHA”音首先传往中国的四邻,如东邻日本, 直接使用汉字“茶”,读音CHA,西邻古波斯语 :“CHA”,随后而演变成阿拉伯语音“SHAI”(
▪ 夏代至战国末期,丝织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用 多种织纹和彩丝织成精美的丝织品,品种日益增加。 商代开始出现绮、纱、缣、纨、榖、罗等品种,西 周时期产生了用两种以上的彩丝提花的重经织物 “经锦” 。
▪ 绮 平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最迟产生于商代。
遍身罗绮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是养蚕人。
▪ 锦 多彩提花熟丝织物。西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用两 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提花的重经织物“经锦”。
茶叶),土耳其语“CHAY”,葡萄牙语: “CHA”,北邻俄语:“CHAI”(茶叶),南邻印 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僧伽罗语也
叫“CHA”。
由中国“退”音“TEY”传往国外,时间在 中国明末清初,西方远洋船队东来贸易的初 始时候,因之都是远洋国家使用。其缘起是, 公元166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沿海称 茶为“退”音,开始拼写成英语“TEE”, 拉丁文释成“THEE”,后来英语拼成“TEA” 从此以后,便成为英语世界各国通名茶名和 语言。至於法语系叫“THE”,德语系叫 “TEE”,西班牙语系叫“TE”,都是由厦门 的“退”音,和英语的传音演变而成。
隰桑有阿, (低田里桑树多美,) 其叶有难。 (桑叶儿多么丰满。) 既见君子, (见着了我们人儿,) 其乐如何! (我的心多么高兴!) 隰桑有阿, (低田里桑树多美,) 其叶有沃。 (桑叶儿嫩绿汪汪。) 既见君子, (见着了我的人儿,) 云何不乐! (怎么不心花怒放!) 《诗经》还有不少篇章反映蚕桑生产的情况,如《秦风.车 粼》:“阪有桑,隰有杨”;《郑风.将仲子》:“期我乎 桑中”;《曹风.鸬鸠》:“鸬鸠在桑”;《唐风.鸫羽》: “萧萧鹈行,集于芭桑”,《鸱鹗四章》:蛸蛸者蜀,蒸 在桑野等。
丝织业的起源与发展:
据传,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
原始的纺织,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在河南裴 李岗文化时期便萌芽。先民们利用野蚕抽丝,织 造最原始的绢帛。以后,又逐步把野蚕驯化,进 行户内喂养,渐渐将野蚕驯养为家蚕,结茧缫丝、 织成绸绢,由此出现了中原最原始的桑蚕丝绸业。 《管子·轻重甲》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 千……无不服文绣衣裳等。”既然伎女都穿着 “文绣衣裳”,说明到夏代时中原地区的纺织刺 绣手工业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