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危机!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 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 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 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 提笔即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 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 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 化现象。所以称为“汉字危机”
原始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 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 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上 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 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卲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草书
行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 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 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 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 一种字体。
黑体
在仿宋体诞生的同时,“黑体”也诞生了, 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 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 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 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 表现形式。
古今汉字文化
——课题性研究
研究人:刘军凯、 赵迁城、 马斌翔、 夏子惠、 林馨园、 刘世豪、 官勇昊
汉字的变迁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 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 流资讯.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 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本课题研究不单介绍汉字的起 源,更说明汉字形体在各历史阶 段的特色和演变,并分析汉字演 变的觃律等. 有关汉字的起源, 说法不一.你最常听到哪一种呢? 你又能否分析哪一家说法最为 可信吗?汉字由甲骨文到简化 字,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发展, 到底汉字在各阶段的变化,有没 有固定的演变觃律呢?若有的 话,哪些觃律会是怎样的?
秦汉时期的文字
秦汉文字差别
秦 汉统 时一 期汉 的字 汉成 隶秦 篆
唐宋时期的字体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 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 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唐朝时期, “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和王羲之等书法家 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 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
简体字表
新中国时期的汉字
但不幸的是,国民党内对文字改革的意见 不一致,以戴季陶、胡秋原等为首的国民 党人坚决反对,蒋介石不得不放弃文字改 革。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10日,周恩 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4年10月,周 恩来总理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联 合通知,印发《汉字简化方案草案》30万 份,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人数达20 万,其中赞成《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人 数占97%。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77年12月20日, 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称为“二 简字”。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1宣布废除 “二简字”。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 化字总表》。
社会采访调查
您对中国汉字 了解多少呢?
请问您对当前"汉字 危机"怎么看?
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efforts.
如何应对汉字危机——汉字听写大会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 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汉 字听写大会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 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 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 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 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 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 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 略汉字之美。” 本电视节目形态设 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 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 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 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 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 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 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 有这样的活动。”
仓颉(黄帝时期造字史官)
秦汉时期的汉字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 字,统一度量。其功绩 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 相——李斯。李斯对当 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 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 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 文字被称为——“小 篆”,亦称为“秦篆”。 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 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 痕迹了。
秦 汉
汉朝时期隶书十分盛 行,并没有完全摆脱 “小篆”的结构特点, 基本上是斱形,而 “汉隶”就完全发挥 了毛笔的特点,出现 了“蚕头雁尾”的波 折之笔,书写起来轻 松自如。西汉时期流 行的这种隶书。称之 为——“汉隶”。
望文生义、似是而非、浅尝辄止、学而 不思、不举一反三,单项选择成思维模 式,标准答案成解读的唯一范本。这样 的解读,必然使人不探源究底、不质疑、 不思辨,必然使人浮躁、浅薄、盲从、 僵化,必然使人不知基本、不懂发展、 不会创新。由这样的人组成的民族、国 家会是怎样的民族怎样的国家呢?这才 是汉字真正的危机。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 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宋体 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 是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 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 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仿宋 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 字体。
历史潮流中的其他字体
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 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 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 体——“草书”。
黄 色 预 警 !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 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 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 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 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 调子。在多元文化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汉字书写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挑战。汉字书写在信息时代面临着书写观念淡 化、书写不够规范、书写审美水平下降和书写方式变化等 众多问题。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 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民国时期的汉字
民国时期汉字学家钱玄同就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 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 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 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 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 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 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 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 介石的关注。蒋介石赞成王 世杰的意见,并当即指示, 逐步推行简体字。1935年8月, 王世杰以教育部的名义,颁 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并通知各印书馆。

炎黄时期的汉字
祖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 先师 ,又史皇氏,传其圣诞日为农 历三月 二十八日。关于汉字的出现, 古人就有仓颉造字的说法,这几乎 是一个神话传说般的人物,可见自 古以来人们就把汉字放在了一个崇 高的地位。他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 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 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 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 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 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 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