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三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三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三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通过近50篇随笔文章,系统讲述了作者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一暑假,要读一本好书,让自己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这样的趣事,于老师写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回味,真如个大男孩一般。

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忧伤着大师的忧伤。

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成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

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

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字。

“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

”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

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

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

“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书笔记“如果老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足,自己上课露怯,学生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如果老师态度傲慢,爱摆架子,不善于跟学生交朋友,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

”这是我在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时,作者提到的观点。

我非常赞同。

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他以平实、简洁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教师对教育的思考、感悟,以及他的教育教学生涯。

书中,于永正老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敬仰和爱戴。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他与学生们相处的那些小事,我想也是这些学生喜欢他的原因。

那么,怎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一、用“实”与“真”去打造自己的专业形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同样一个班主任,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反响,同一班级在不同的时候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相处时的角色定位问题。

师生之间的相处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始终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二是老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渐渐失去权威地位。

显然,只有第二种情况才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

在第二种情况下,学生不怕老师,更不崇尚权威,而是把老师当成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苦恼。

这也使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人类生活的根本,是国家社会的基石。

”为了“办人们认为好的学校”,他曾形象地说:“教育是人类生活的根本,是国家社会的基石。

”二、让学生感受师爱。

说到师爱,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人都会觉得它是多么深奥、多么神秘、多么伟大、多么高尚啊!可是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它却是那么少见、那么稀有、那么浅薄、那么微妙。

原因很简单:我们不要说有轰轰烈烈的师爱了,就连在平淡的教育日常生活中感受、寻找和积累浓浓的师生之情都没有做或者没做到。

更让人焦虑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但没有去身体力行地体现师爱,甚至在很多场合还伤害着学生。

三、让学生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 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 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崇尚的目标就是搞一个学生讨厌的老师。

被学生看不起、甚至被嘲笑的老师太心疼。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迈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至,我就劝诫自己:以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晴的、崇拜的老师刻画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渡过了50个春秋。

欣喜的就是,我教导过的学生没不讨厌我的,甚至除了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沦为学生讨厌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就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存有“仁义”,“温”就是“仁义”的外现;“温”和“仁义”就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够与之习于,与之相匹配。

做人也就是如此,只有认知、包容、淡定、擅于前进,就可以具备包容性。

几十年去,我没和任何同事白过脸,记不起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导过的学生,没不讨厌我的。

以观赏的眼光看看周围,看看别人,看见的就只是优点,可以真的到处春光明媚;以偏爱的眼光看看周围,看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出了,可以深感世界一片浑沌,深感“洪洞县内并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学识源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念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思考。

(4)不断地写下。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就是一种学识,就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就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诚挚介绍。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念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念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念书笔记念书就像是和人谈话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娟娟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体会都写进书里告知咱们。

《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本书确实是他的教育文集,正如于老师在这本书的“引子”部份讲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对自己五十连年的教育生涯有个交代,为自己的教育人一辈子画上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句号更圆一些,于老师真的用心思。

书里除“引子”还有“跋文”,主体部份共有十章,看看每章的题目就让我脑洞大开,每一个点清楚而有力,这十章别离是“做甘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喜爱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鼓励”、“把课上得成心思(上)”、“把课上得成心思(下)”、“明天的风光”、“还有话说”。

我读到第四章“童心未泯”,了解到于老师创设的奇迹课堂:一名男老师,一名男的老老师,在上小学古诗文《草》的时候,演了一棵破土而出的茁壮成长的小草,是那么童趣,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染力。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小孩。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咱们必需会变成小小孩,才配做小小孩的先生。

”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咱们做出了专门好的表率和示范。

精湛的教师,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孩,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小孩的角度去明白得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聪慧、德性来阻碍、陶冶、感染、感化小孩。

于永正以为,作为一个小孩,不单要学习,还要玩。

玩是小孩的本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

咱们当老师的,必然要为小孩留出玩的时刻。

于永正坚信:一个人切身经历一些成心义、有乐趣的活动,会在经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出色的活动留给小孩的都是一颗珍珠。

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一辈子宝贵的项链。

因此,成功的人一辈子是由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由这些小目标组合成一个大目标的。

2024年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随笔

2024年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随笔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随笔最美五月,大地芬芳;浅夏悠悠,尽享书香。

这个美好的时光里,在“担当者行动”的组织下,我和许多同仁共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完后,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于老师的那些教育经历、实践感悟如涓涓细流沁润着我的心灵,文字中闪烁着他的教育智慧,流淌着他的教育情怀。

这些教学情怀、教育理念、沟通技巧、教育理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源泉和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我读过此书后发现,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力,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去内化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正如书中所言,教师的“知行合一”不仅体现在对学科内容的精通,更在于如何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看到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发光发热。

正如于老师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的过程。

“亲其师信其道”,于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教学技巧,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心灵状态都会反射到学生身上。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以文化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学生才愿意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老师,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众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尊行他的做法。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和赞扬,但是要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的确不容易。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教育者是伟大的,老师所做的一切和每一个孩子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老师,既要教导孩子们的成长,也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从教近20年。

我也常常会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呢?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儿都可以感动学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我拜读了于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了许多。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第一,甘草性温、味甘。

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也是“温”的最佳体现吧。

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

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于老师提到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的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不能带有情绪或者是戴“有色眼镜”去处理,那样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

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温文而雅,但一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那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不愧是智慧的老师,他懂得在“温”与“严”之间把握好“度”。

于老师把他的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

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时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开卷有益,打开书时,就被吸引了,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读到感动之处就写下读书心得。

当我读完时,真是收获颇多。

本书记录了于永正老师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方向,传授了实践方法。

我总结了几点: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

是我毕生的追求。

”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真是了不起。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老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有所发展。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告诉我:“娃娃,做人一定要善良”,当老师之后我觉得做老师更要善良,自己快乐也要让孩子快乐。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读书就像是和人谈话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娟娟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写进书里告诉我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就是他的教育文集,正如于老师在这本书的“引子”部分讲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对自己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有个交代,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画上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句号更圆一些,于老师真的用心思。

书里除了“引子”还有“后记”,主体部分共有十章,看看每章的题目就让我脑洞大开,每一个点清晰而有力,这十章分别是“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激励”、“把课上得有意思(上)”、“把课上得有意思(下)”、“明天的风景”、“还有话说”。

我读到第四章“童心未泯”,了解到于老师创设的奇迹课堂:一位男老师,一位男的老老师,在上小学古诗文《草》的时候,演了一棵破土而出的茁壮成长的小草,是那么童趣,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染力。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

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

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因此,成功的人生是由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由这些小目标组合成一个大目标的。

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实际中给自己定下每一个小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去完成每个小目标,才会实现大目标。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看了于老师的书,觉得他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对他的文笔,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

以至于用近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

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分享:于老师智慧小语:读和写是我的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

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了。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多学生温和宽厚。

微笑是他的名片。

宽厚是他的品格。

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

化干戈为玉帛。

于老师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

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于老师智慧故事:于老师在书中介绍一个经典故事:《摘缨会》,一次楚庄王打了一场胜仗,宴请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

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

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

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

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

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

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一)看了于老师的书,觉得他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对他的文笔,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

以至于用近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

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分享:于老师智慧小语:读和写是我的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

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过程中,让自己的实践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了。

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多学生温和宽厚。

微笑是他的名片。

宽厚是他的品格。

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

化干戈为玉帛。

于老师智慧小语: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

我们教育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于老师智慧故事:于老师在书中介绍一个经典故事:《摘缨会》,一次楚庄王打了一场胜仗,宴请群臣于渐台之上,命爱妾许姬为大臣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

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

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

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

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

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

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难;可是,如果像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如此,教育会真出现一种别样的境界。

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看了于老师的书,觉得他的经历特别有意思,对他的文笔,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对他讲述点点滴滴的,充满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以至于用近两天时间看完这本书;罗列一、二与大家分享分享:;宽,敬酒;忽然一阵大风吹灭了所有灯烛;有人趁机牵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扯下他的帽缨,此人惊慌放手;许姬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要求掌灯,查出帽子上无帽缨之人;谁知楚庄王不但不掌灯,反而下令所有人把帽缨取下来,而后掌灯,继续痛饮;楚庄王对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后来,一位叫唐狡的人在与吴国交战的时候,作战勇猛,奋力拼杀,楚庄王慨然,问到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唐狡说,“臣,先殿上绝缨者也”于老师智慧小语: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于老师智慧小语:鼓掌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教育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没有差异,教育的价值大概是失去了大半;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最根本的力量——“情”字;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第斯多惠语录: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于老师智慧小语: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他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记住:应当像尊重上就是幽默;于老师说,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这本书的最后,于老师给我们这些教育行业的小字辈们谆谆教导: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应该要有文化,要成为文化人;他引用陶继新老师的话,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心里,外化出来的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于老师向我们推荐:论语、学记、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给教师的建议等;艺。

2024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我要对学校为我们提供如此宝贵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与任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是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深入研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与启示。

于永正老师曾言:“教了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这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塑造自己——那就是以自己喜欢的老师为榜样,始终铭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保持一颗童心与学习的热情。

我尤为敬佩于老师所展现出的教育理念,他始终向学生传递着微笑、尊重、理解、宽容,以及负责、严格、顶真、耐心的态度。

这种教育理念,或许正是于老师永葆青春、深受学生喜爱的奥秘所在。

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的开篇,于老师巧妙地将学生喜欢他的原因与甘草的三大特性进行了类比。

首先是“性温”,这既是对孔子“温良恭俭让”美德的传承,也是于老师温和、善良性格的体现。

他以微笑作为自己的名片,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善意。

其次是“包容”,于老师倡导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他人的优点与美好,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最后是“调和”,他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温”与“严”之间的度,做到既温和又严格,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

这种智慧型的教育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与喜欢。

正如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所言:“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通过我们的言行举止、微笑、掌声、信任与期待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与尊重。

我们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尺度,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打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课堂。

我想引用于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如下:“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

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

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

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

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

”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

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

“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

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

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

“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

”“老师大笨蛋。

”支撑包容的是修养。

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

(2)以人为镜。

(3)不断反思。

(4)不断地写。

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

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

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

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心得1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

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

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

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

“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

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

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

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就像是和人谈话一样,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娟娟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于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写进书里告诉我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就是他的教育文集,正如于老师在这本书的“引子”部分讲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对自己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有个交代,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画上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句号更圆一些,于老师真的用心思。

书里除了“引子”还有“后记”,主体部分共有十章,看看每章的题目就让我脑洞大开,每一个点清晰而有力,这十章分别是“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激励”、“把课上得有意思(上)”、“把课上得有意思(下)”、“明天的风景”、“还有话说”。

我读到第四章“童心未泯”,了解到于老师创设的奇迹课堂:一位男老师,一位男的老老师,在上小学古诗文《草》的时候,演了一棵破土而出的茁壮成长的小草,是那么童趣,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染力。

正如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
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

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

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因此,成功的人生是由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由这些小目标组合成一个大目标的。

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实际中给自己定下每一个小目标,然后不折不扣去完成每个小目标,才会实现大目标。

虽然我也已经工作了几年,但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很多方面还不会,每个人都想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成功。

不说自己也当个教育家,最起码也该做一个游刃有余的好老师。

所以必须得有目标,然后去实行。

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


育龙学校刁洪玲 2017年12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