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土壤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评价,以及对土壤环境变化进行跟踪和预测的一种环境监测活动。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是指在进行土壤监测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包括监测的目标、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监测的频次、监测的区域等。
下面将就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测的目标1.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包括土壤质量的改善或恶化情况。
3.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的内容1.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
2.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包括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汞等)、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类化合物等)和放射性物质等。
3.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土壤酶活性等。
4.土壤养分元素的监测,包括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
三、监测的方法1.野外取样: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含量、微生物和酶活性、养分元素等方面的分析。
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得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
四、监测的频次1.定期监测:根据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监测的目的,制定定期的监测计划,如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2.不定期监测:针对特定事件或特殊区域,进行不定期的监测,以掌握土壤环境的变化情况。
五、监测的区域1.全国范围的监测: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掌握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
2.重点区域的监测:对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
六、监测的意义1.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的评价结果,指导合理施肥。
3.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监测实施方案范本

土壤监测实施方案范本一、背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保护土壤资源,制定土壤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2. 掌握土壤污染程度,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3. 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4. 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 土壤污染监测,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3. 土壤微生物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4. 土壤生态功能监测,包括土壤抗蚀性、保水保肥能力等;5. 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通气性等。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用途,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采用土壤钻孔或者土壤钻取器进行采样;2. 实验室分析,将采样回来的土壤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污染物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土壤环境监测图谱和报告;4. 结果解读,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监测周期。
1. 常规监测,每年进行一次,以了解土壤环境的基本情况;2. 重点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进行定期监测。
六、监测保障。
1. 人员保障,配备专业的土壤监测人员,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 设备保障,配备先进的土壤监测设备和工具,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资金保障,确保监测经费的充足,保障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监测报告。
1. 撰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写监测报告;2. 报告发布,将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八、监测效果。
1. 为土壤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 为土壤肥力评价和合理施肥提供数据支持;3. 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4.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土壤例行监测质量控制方案

土壤例行监测质量控制方案一、前期准备阶段1.明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明确监测目的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指标。
2.编制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编制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点布设、监测频次、监测期限等内容。
二、监测点布设1.选择监测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布设监测点:确定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布设,保证监测点的分布均匀。
三、现场采样1.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土壤采样工具,包括铲子、铁锨、塑料袋等,确保采样器材的干净和无污染。
2.采样点编号:在每个监测点进行编号,记录监测点的位置信息。
3.采样方法:根据监测指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表层土壤、农田土壤、园林土壤等不同类型的采样方法。
4.采样数量:根据监测方案和统计学原理,确定每个监测点的采样数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5.整理样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整理,剔除杂质和残留物,保留干净的土壤样品。
6.样品保存:将样品放入密封袋或瓶中,标明样品编号、采样点信息、采样日期等必要信息,确保样品的保存和识别。
四、实验室分析1.实验室准备: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样品准备:根据监测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干燥、研磨等。
3.实验操作:根据监测方案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包括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检测等。
4.质量控制:引入质量控制措施,如空白样、平行样等,进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录入: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分级等。
3.数据解释和报告: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整理,编写相应报告,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通报和汇报。
六、质量控制措施1.校准和检验: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土壤监测方案

土壤监测方案一、引言土壤监测是评估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土壤监测方案,以确保土壤质量的可持续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方案设计1. 监测目标本方案旨在监测土壤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环境状况。
2. 监测参数(1)化学性质:监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氮、磷、钾)、重金属含量(铅、镉、汞等)等。
(2)物理性质:监测土壤的质地、容重、含水量等。
(3)生物学特性:监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
3. 监测方法(1)化学性质:采用标准的化学分析方法,例如土壤pH值采用玻璃电极测定法,有机质含量采用加热重量损失法,养分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等。
(2)物理性质:采用常见的物理测定方法,例如土壤质地可使用质地管、容重可使用圆环法等。
(3)生物学特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例如PCR法检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土壤酶活性可以使用酶标法等。
4. 监测频率根据土壤的使用情况和目标,建议对农业用地进行定期(不少于一年一次)的监测,对工业用地和污染区域进行更频繁的监测(不少于半年一次)。
5. 监测样品采集(1)样品选择: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避免采样点位的人为干扰,同时要保证采样点位的代表性。
(2)样品采集:采用标准的土壤采样方法,如随机采样、剖面采样等。
(3)样品保存:采集的样品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立即送至实验室,应妥善保存。
6.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后,根据监测参数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有效的土壤改良和治理方案。
三、监测实施1. 建立监测网络根据监测目标和需要,建立土壤监测网络,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并进行监测设备和人员的培训。
2. 实施监测计划根据监测频率和样品采集要求,定期实施土壤监测计划,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行监测方案土壤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自行监测方案土壤# 自行监测方案土壤## 1. 引言土壤是农田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壤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并且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套自行监测方案,以便农民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土壤质量,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 2. 自行监测设备为了实现自行监测土壤质量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一套简单易用的自行监测设备。
该设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传感器我们选择了多个传感器来监测土壤质量的不同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温度、pH 值和养分含量。
这些传感器基于最新的技术,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
通过安装在地下的测量点上,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指标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输到监测设备上。
### 2.2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是自行监测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由一个小型计算机和一个触摸屏组成。
计算机负责数据采集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触摸屏上。
通过触摸屏界面,农民可以方便地查看土壤质量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决策。
### 2.3 数据处理与存储监测设备将采集到的土壤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
同时,设备还可以将数据通过云平台进行上传和备份,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 3. 自行监测流程自行监测方案的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安装传感器首先,农民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应该安装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代表农田中不同区域的土壤质量。
在安装传感器之前,应该确保地面平整,并处理掉任何杂草和障碍物。
### 3.2 连接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安装好传感器后,需要将传感器与监测设备进行连接。
这一过程很简单,只需要插入传感器的接口到监测设备的相应端口即可。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无线方式完成的,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布线工作。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了解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等的污染程度;(2)评估土壤对农作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3)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2. 原则:(1)科学性:方案设计应基于有效的科学方法与技术;(2)系统性:监测范围要全面,包含各种污染物;(3)可行性:方案应可行,社会经济成本可控。
三、监测内容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1)土壤质地:采用标准的土壤颗粒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土壤质地;(2)pH值:使用准确的pH测试仪测定土壤的酸碱程度;(3)有机质含量:采用经典的乌斯特法进行测定;(4)土壤湿度: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来评估土壤湿度。
2. 污染物监测(1)重金属:采取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进行监测;(2)有机污染物:运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3. 微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学方法,如微生物菌落计数、基因测序等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以评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
四、监测方案1. 采样方法(1)根据监测点分布情况,制定采样网格,采用系统采样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2)采用干净的不锈钢锹或抽样器具,避免污染;(3)根据监测需求,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应取30厘米以下的土壤。
2. 样品处理按照土壤性质和监测要求,将采样得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加工处理,去除杂质,并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样品的保存、封存与运输。
3. 数据分析与评估针对监测得到的数据,利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污染物浓度的计算与分析,制作监测报告,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监测结果。
耕地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项目区耕地土壤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点设置1.1监测点布点方法根据预设点位,经现场校核后确定监测点位,开展采样调查。
旱田一般在中心点的外围划定50m×50m的样方,获得面积为2500m²的采样区域;水田一般在中心点的外围划定20m×30m的样方,获得面积为600m²的采样区域,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1.2监测点小区设置各监测点设置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2个小区。
各小区除施肥处理不同外,其他措施应保持一致。
以当地主要种植作物、种植制度、种植方式为主。
耕作、栽培等管理方式应能代表当地平均水平。
2监测内容2.1田间作业情况小区监测记载年度内每季作物的名称、品种、播期、栽插期、播种方式、收获期,耕作方式(传统垄作/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重茬,秸秆还田与否),灌排,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出现的时间、强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其他监测地块有影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肥料品种、肥料有效养分含量、施肥量、施肥方式等。
2.2作物产量在监测田块较小时采用去边行后实收测产,监测地块较大时取1m2-2m2(矮秆作物)或5m2-10m2(高秆作物)的样方实脱测垄数。
2.3耕层土壤理化性状2.3.1物理性状耕层厚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土壤容重。
2.3.2化学性状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
3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贮存3.1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耕层土壤在每年度作物收获后,在监测地块按实际耕作层深度进行采集,采样深度0cm-20cm。
3.2采样原则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避开施肥点、道路、田埂、沟渠、积水等特殊部位,按以下原则采样;——随机:每个采样点都是随机确定的;——等量:每一个点采集土壤深度一致,采样量一致,采样层次比例相同;——多点混合: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土样均匀混合成一个混合样品。
3.3采样方法每个小区按“S”形或梅花形布点采样。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标确定1.调查的覆盖范围:根据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确定监测区域的覆盖范围,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
2.指标选择:根据土壤质量评价的要求和目的,选择一些关键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
二、监测方法和频次确定1.监测方法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壤采样、样品处理和实验分析方法。
如采样时避免人为污染,样品处理前要做好干湿样品的区分以及粉碎等处理,实验分析时能够准确测定土壤指标。
2.监测频次确定:根据土壤类型、农作物种植周期和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等因素,确定监测的频次。
一般可每年或每个种植周期进行一次监测。
三、监测样本的采集与处理1.样本采集点的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覆盖范围,确定样本采集点。
采样点要尽可能代表监测区域的特征,如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选择。
2.采样方法:采用系统采样方法,确定采样深度和样品数量。
一般采取分层采样,将不同深度的土壤分层进行采样,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四、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1.分析方法选择: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分析方法进行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和生物监测等。
2.数据处理与解读:对于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应该进行统计处理和解读。
可以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评估土壤质量的好坏,并分析土壤质量变化的原因。
五、监测结果的报告与应用1.结果报告:对于监测结果,编制报告详细记录监测过程和结果。
规范报告格式,包括监测区域的基本情况、监测方法和指标、监测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2.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土壤改良措施和管理建议,帮助农民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六、监测方案的评估与改进1.方案评估:定期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监测效果、数据准确性和方案可行性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2.方案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需求进行方案改进,包括监测方法的优化、监测指标的扩展以及监测频次的调整等。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 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Ⅰ类Ⅱ类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2对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 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二、土壤的背景资料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
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
土壤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土壤质量检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质量检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方案。
1. 目标确定。
土壤质量检测的目标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污染程度和适宜作物种植的情况,为土壤肥力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 检测指标。
(1)土壤养分含量,包括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
(2)土壤酸碱度,确定土壤的pH值,了解土壤的酸碱性状况。
(3)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
(4)土壤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有潜在的毒害作用,需要进行监测。
(5)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进行检测。
3. 检测方法。
(1)采样方法,根据土壤的类型和作物的种植情况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检测技术,采用先进的土壤检测仪器和设备,如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等,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
(1)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污染程度。
(2)结合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
5. 实施步骤。
(1)确定检测范围和检测时间,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工作。
(3)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6. 实施效果评估。
(1)对实施后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测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土壤管理措施,保证土壤质量的持续改善。
三、总结。
土壤质量检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和评估,制定有效的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土壤的质量检测实施方案,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土壤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质量;2. 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3. 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3. 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分析方法,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监测结果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监测结果。
五、监测要点。
1. 选择监测点,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监测点位;2. 采样时机,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机;3.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要注意合理保存,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的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土壤环境质量;2. 污染治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3. 修复方案制定,针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案。
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应用建议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
八、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保护土壤环境,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需要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
二、监测目标1.了解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2.监测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维护土壤的肥力;3.掌握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4.监测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分布情况,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评估土壤环境质量,为土壤治理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及方法1.常规监测内容(1)土壤酸碱度:采用玛瑙石试剂测定土壤的pH值。
(2)有机质含量:采用蒸馏燃烧法或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3)养分含量: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4)土壤水分:采用土壤水分测量仪或重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
(5)土壤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测定土壤的温度。
(6)土壤微生物:采用膜过滤法或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
(7)土壤重金属: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或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扩展监测内容(1)有机污染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2)土壤微量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或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土壤抗生素残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测定土壤中抗生素残留的含量。
四、监测频率和区域选择1.监测频率:对于一般农业用地,每年监测一次;对于工业用地、污染过严的农田和废弃土地等,每季度或每半年监测一次。
2.区域选择:选择典型样点进行监测,覆盖农田、工业区、城市边缘、河流边坡等不同类型的土壤环境。
土壤质量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质量调查实施方案一、前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进行土壤质量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土壤质量调查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掌握土壤的污染状况,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3.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包括土壤肥力指标、土壤酸碱度等;4.为土壤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
1.野外取样,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设置样点,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污染物检测和肥力评价等;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4.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土壤质量调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调查方法。
1.野外取样,根据土壤类型和地貌地貌等因素,采用系统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等合理设置样点,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实验室分析,采用国家规定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污染物检测和肥力评价等;3.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4.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土壤质量调查技术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调查报告。
1.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和相关分析;2.报告形式,采用规范的报告格式,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3.报告提交,报告需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做好备份。
六、调查结果应用。
1.土壤保护与治理,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2.农业生产,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环境保护,根据土壤污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
土壤质量调查是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土壤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土壤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关系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健康。
因此,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科学的土壤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以确保土壤质量的有效监测和管理。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分容积等;2. 掌握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含量及分布情况;3. 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包括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4. 监测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如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采样,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特点,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对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分容积等理化性质的监测;3. 土壤污染物监测,对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含量监测;4. 土壤肥力监测,对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肥力指标的监测;5. 土壤生物学特性监测,对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
1. 土壤采样,采用分层采样法,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确定采样深度,避免混杂和污染;2.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采用标准化的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方法,如质地分析、有机质含量测定、水分容积测定等;3. 土壤污染物监测,采用先进的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4. 土壤肥力监测,采用土壤肥力监测仪器,如养分快速测定仪、pH计等;5. 土壤生物学特性监测,采用微生物培养计数法、生物多样性测定等方法。
五、监测频次。
1. 基础监测,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监测,建立土壤质量的基础数据;2. 定期监测,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和土壤利用方式,制定定期监测计划,保证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测。
六、监测报告。
1. 监测结果,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报告,明确土壤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建议措施,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壤保护和修复建议,指导土壤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专注土壤检测工作计划方案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人民健康。
为提高土壤质量,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单位特制定以下土壤检测工作计划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土壤检测技术水平,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源排查,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3. 加强土壤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质量。
4. 为政府、企业和农民提供土壤检测、治理与修复的技术支持。
三、工作内容1. 土壤检测技术提升(1)引进先进的土壤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检测精度。
(2)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技能水平。
(3)开展检测技术研究,提升检测方法创新。
2. 土壤污染源排查(1)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土壤污染源排查。
(2)建立土壤污染源数据库,实现土壤污染源动态管理。
(3)定期开展土壤污染源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3. 土壤治理与修复(1)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理与修复方案。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4. 土壤检测、治理与修复技术支持(1)为政府提供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建议。
(2)为企业提供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支持。
(3)为农民提供土壤改良和绿色种植技术指导。
四、工作步骤1. 制定土壤检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步骤和时间节点。
2. 组建土壤检测团队,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开展检测技术研究。
3. 开展土壤污染源排查,建立土壤污染源数据库。
4. 制定土壤治理与修复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种植技术。
5. 为政府、企业和农民提供土壤检测、治理与修复技术支持。
6. 定期对工作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土壤检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土壤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对土壤污染治理的认识和重视。
4. 建立健全土壤检测、治理与修复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土壤质量监测方案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区域范围,选取代表性监测点,并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
2. 监测项目选择:根据土壤质量相关指标和制定的监测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项目。
常见的监测项目包括土壤pH值、有机
质含量、养分含量(如氮、磷、钾)、重金属含量等。
3. 采样方法确定:制定采样点位布置方案,采用划分网格采样、径流采样、随机采样等方法进行土壤采样。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受到外界污染,保证采样点位的代表性。
4. 采样和样品处理:按照采样点位和监测项目要求,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标识。
采样完毕后,需要进行样品处理,如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并进行必要的样品分析和测试。
5. 数据分析与解释: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得出各个监测项目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根据监测目标,判断土壤质量状况及其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6. 结果报告和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监测结果报告,包括土壤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如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控制重金属污染等。
7. 后续监测和维护:根据监测结果报告和建议,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并进行后续的持续监测,以评估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维护校园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莲花山废弃矿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
2.对废弃矿废渣、废水排放对周边的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3.在废水、废渣处理过程中,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被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土壤背景资料莲花山钨矿始建于1956年,地处澄海、饶平、潮安三县(区)交界处,主矿区位于澄海区盐鸿镇境内,面积约4000亩。
开采过程中,莲花山矿区大片植被遭破坏,山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在露天开采中,大片植被被铲除,闭矿后未进行复绿治理,矿区裸露面积达50万平方米。
采空区塌陷造成地面建筑、道路等设施变形,土地面貌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采矿还引起矿区一系列地表变形和破坏,矿区表土性质改变,加速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盐渍化和受固体废渣污染等现象出现。
此外,矿区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稳定,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极易发生,大量的地下水涌入采空区,存在诱发采空区地表塌陷的潜在环境危害。
矿区堆放的废渣在暴雨下容易引发泥石流。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属类、农药类及pH值共11个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较多、对植被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强的污染物。
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分、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质量监测方案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良的土壤管理,土壤面临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土壤质量监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一、背景介绍土壤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解决当前土壤质量问题,并保护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首先,需要明确土壤质量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土壤质量监测不仅是对土壤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手段,更是保护土壤质量和实施合理土壤管理的前提条件。
二、监测指标土壤质量监测指标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
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土壤质量监测指标可以从土壤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土壤重金属等多个方面进行监测。
这些指标的选择需要符合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并基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三、监测方法土壤质量监测方法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见的土壤质量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采样和室内分析两个环节。
实地采样需要根据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和管理方式等因素,合理选取采样点位,并严格遵守采样规范。
室内分析则需要运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方法进行土壤样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分析。
四、监测频率土壤质量监测频率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参考。
监测频率应根据土壤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来确定。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建议在每个种植季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土壤质量监测,以评估农业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结合特定的农业措施、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风险等因素,适时进行局部点位和区域范围内的监测。
五、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土壤质量监测不仅要获取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等方法,建立土壤质量变化模型,揭示土壤质量演变的规律。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应用,可以制定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监测网络建设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等多方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 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 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 ( 蔬菜地除外 ) 。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Ⅰ类Ⅱ类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2对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采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 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二、土壤的背景资料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 3 到 5 年。
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三、监测项目的确定《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
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
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
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
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 a)芘、全盐量等项目。
监测的特种玉米种植区利用污水灌溉,考虑到监测地区的实际条件,选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阳离子交换量作为必测项目,选择总钾、总氮、总磷、水份、有机质、铁作为选测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精品文档1、采样布点先将所监测的土地线划分为若干单元。
考虑到所监测的土地属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因此每个单元宜采用对角线布点法。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由田块进水口向出水口引一条对角线,至少分五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土壤差异性大,可再等分,增加分点数。
2样品采集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本次监测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故采用采集混合样品。
根据采样布点,将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
因为该地区为一般农作物种植耕地,所以采集 0~20cm耕作层土壤。
混合样量较大,需要采用四分法,最后留下1kg 到 2kg,装入样品袋。
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按土壤发生层次采土壤剖面样。
采样方法:测定重金属的样品,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竹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竹片采取样品。
采样量:所采土样装入塑料袋内,外套布袋。
填写土壤标签一式 2 份,l 份放人袋内,1 份扎在袋口。
采样的同时,要注意认真填写土壤标签、采样记录、样品登记表,并汇总存档。
采样结束应在现场逐项逐个检查,如采样记录表、样品登记表、样袋标签、土壤样品、采样点位图标记等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及时补齐和修正。
样品运输:样品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沾污,并派专人押运,按时送至实验室。
接受者与送样者双方在样品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3、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一般土壤样品在农作物收获后与农作物同步采集。
必测污染项目一年一次,其他项目 3~5 年—次。
污染事故监测时,应在收到事故报告后立即采样。
因此,直接在特种玉米种植区采样。
4、样品的制备测定不稳定的项目用新鲜土样(本例中的 NH3-N、NO3- -N、Fe2+)。
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的样品要采取低温保存的运输方法,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
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样,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保存,样品要充满容器。
避免用含有待测组分或对测试有干扰的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装保存样品,测定有机污染物用的土壤样品要选用玻璃容器保存。
测定多数稳定项目用风干土样。
制备风干土样程序是:风干、磨细、过筛、混合、分装。
湿样晾干:在晾干室将湿样放置晾样盘,摊成 2cm厚的薄层,并间断地压碎、翻拌、拣出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晾干用白色搪瓷盘及木盘。
样品粗磨:在磨样室将风干样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棰、滚、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并用四分法分取压碎样,全部过 20 目尼龙筛。
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混合直至均匀。
经粗磨后的样品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
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 pH、土壤代换量、土壤速测养分含量、元素有效性含量分析。
样品细磨:用于细磨的样品用四分法进行第二次缩分成两份,一份留备用,一份研磨至全部过 60 目或 100 目尼龙筛,过 60 目( 孔径 0.25mm)土样,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分析;过100 目( 孔径 0.149mm)土样,用于土精品文档壤元素全量分析。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棰、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等。
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0~100 目。
样品分装:经研磨混均后的样品,分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
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 土壤标签格式见图 1) ,瓶内或袋内放 l 份,外贴 l 份。
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的方法和程序严格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五、监测分析方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选择各个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包括对样品的预处理,即先对样品进行消解,使欲测定项目的形态和浓度可测。
消解方法和监测分析方法如下表。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必测项目分析方法序项目预处理及测定方法检测范围注释分析方法来源号(mg/kg)土样经盐酸 - 硝酸 - 高氯酸 ( 或盐酸- 硝酸- 氢氟酸 - 高氯酸 ) 消解;10.025 以上镉(1) 萃取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总镉GB/T 17141-970.005 以上(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经硝酸 - 硫酸 - 五氧化二钒2汞或硫、硝酸锰酸钾消解后,冷原0.004 以上土壤总汞GB/T 17136-97 子吸收法测定;(1) 土样经硫酸 - 硝酸 - 高氯酸消解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0.5 以上砷分光光度法测定;GB/T17135-97 30.1 以上土壤总砷(2) 土样经硝酸 - 盐酸 - 高氯酸消解后,硼氢化钾 - 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经盐酸 - 硝酸 - 高氯酸 ( 或盐4铜酸-硝酸-氢氟酸 -高氯酸 )消解 1.0 以上土壤总铜GB/T 17138-97 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铅土样经盐酸 - 硝酸 - 氢氟酸 - 高氯0.4 以上土壤总铅GB/T 17140-97 酸消解后;(1) 萃取 - 火焰原子吸0.06以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收法测定;(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经硫酸 - 硝酸 - 氢氟酸消解后, (1) 高锰酸钾氧,二苯碳酰1.0 以上6 铬二肼光度法测定 (2) 加氯化铵土壤总铬GB/T 17137-97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 2.5 以上定;土样经盐酸 - 硝酸 - 高氯酸 ( 或盐7 锌酸-硝酸-氢氟酸 -高氯酸 )消解0.5 以上土壤总锌GB/T 17138-97 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样经盐酸 - 硝酸 - 高氯酸 ( 或盐8 镍酸-硝酸-氢氟酸 -高氯酸 )肖解 2.5 以上土壤总镍GB/T 17139-97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9 六六丙酮 - 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0.005 以上 - GB/T 14550-97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六、谱仪测定;滴滴丙酮 - 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10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0.005 以上 - GB/T 14550-97涕谱仪测定;11 pH 玻璃电极法 ( 土∶水 =1.0 ∶ 2.5) —- -阳离12 子乙酸铵法—- -交换量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选测测项目分析方法序号项目测定方法分析方法来源1总钾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光谱仪2总氮半微量法NY/T 533总磷钼锑抗光度法NY/T 884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滴定NY/T 855水份重量法NY/T526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元素近代分析方法》六、土壤监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用分析仪器量器、试剂、标准物质及监测人员基本素质的质量保证,实精品文档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要求等。
七、农田土壤主环境监测标准及质量评价监测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土壤 pH 值自然背景<6.5 6.5 ~7.5 >7.5 >6.5项目镉≤0.20 0.30 0.60 1.0汞≤0.15 0.30 0.50 1.0 1.5砷水田≤15 30 25 20 30旱地≤15 40 30 25 40铜农田等≤35 50 100 100 400果园≤—150 200 200 400铅≤35 250 300 350 500铬水田≤90 250 300 350 400旱地≤90 150 200 250 300锌≤100 200 250 300 500镍≤40 40 50 60 200六六六≤0.05 0.50 1.0滴滴涕≤0.05 0.50 1.0注:①重金属( 铬主要是三价) 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若≤ 5cmol(+)/kg ,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 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
③ 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