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善友太子 恶友太子

合集下载

佛教经典故事40个

佛教经典故事40个

《佛教经典故事》佛教经典故事(1):一切皆空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

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

现象的真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

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佛教经典故事(2):输与赢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明白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必须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立刻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佛教经典故事(3):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经典故事(4):快乐之道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样回事呢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此刻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

我务必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职责。

没有理想、信念和职责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佛教禅理故事

佛教禅理故事

佛教禅理故事佛教禅理故事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弘法度众时,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如天人般拥有无量的财宝。

满贤为人贤德良善,恒常利他,慈愍众生,如母爱子;亦喜布施,常施设种种肴,供养外道,希求生天。

当时,满贤有一亲友从王舍城来家中作客,赞叹佛、法、僧三宝,名声远彻;佛陀智慧广大,无论是世间、出世间法都能正知无碍,人称「世尊」,现在王舍城中受护法龙天、国王长者、百姓所供养、赞叹。

满贤听闻亲友赞佛功德,深生信心与恭敬,于是走上高楼,手执香花,长跪合掌,遥请世尊前来接受供养,并心想:「希望如来以您功德,令我所烧之香气芬馥,遍于王舍城内;所散之香花,于佛顶之上变成华盖。

」发誓愿已,香花即至佛顶变成华盖,香气遍布王舍城中。

阿难见此,即问佛陀:「如此胜妙之相,从何而来?」佛说:「南方有一金地国,国内有一长者满贤遥请我及比丘僧前往彼国应供,我会至其住处,你们各藉神通前往。

」到了金地国,佛陀以神通力将千位比丘隐匿起来,唯现己身至满贤长者家。

长者一听到佛陀亲临,马上带领徒众五百人,手持百味饮食奉迎如来。

大众看到佛陀的相好庄严,光明晖曜,威仪安详,即顶礼佛足,至诚祈请:「慈悲的世尊,请接受我们的供养。

」佛陀慈悲应允,于是长者及五百徒众纷纷将饮食置于钵中,没想到食物始终没有满溢出来。

随后,千位比丘僧手持满钵现前,围绕着世尊。

满贤见此殊胜异相,心生欢喜,即顶礼佛陀,发大誓愿:「愿此供养善根功德,尽未来际,为盲冥众生的眼目;无皈依者,令其皈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安稳者,令其安稳;无解脱者,令其解脱;未得涅盘者,使入涅盘。

」发是愿已,佛即微笑,出五色光,遍照世界,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阿难请示佛陀:「如来以何因缘微笑?请佛慈悲开示。

」佛陀告诉阿难:「满贤长者因为供佛的功德,于未来世,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圆满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众人闻佛所说,心开意解,欢喜奉行;亦有证得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发无上菩提心者。

佛传故事

佛传故事

佛传故事系列(一)——悉达多太子诞生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有个叫迦毗罗卫的小国。

国王名凈饭,王后名摩耶凈饭王性情淡泊,抚恤百姓,深受人民愛戴,摩耶王后,端莊秀麗,然而,时光流逝,仍是膝下无子,王后郁傷不止一日在睡眠之际,梦見一头六牙白象騰空而來,从她的右胁进入身体,顧見自身,如日月照,見此端相,廓然而覺,不久摩耶王后就怀孕了。

摩耶王后怀胎十月,正值四月初八日,风和日丽,舂光明媚,引诸婇女游监毗尼园大吉祥地,园中有一大树名波罗义,树枝柔软低垂夫人即举右手攀彼树枝,遂生太子名悉达多,当时天上的帝释将精细殊妙的乔尸迦衣里在手上,用来承接太子,四大天王抱看太子放在圣母面前,太子不用人扶朝东、南、西、北四方吝走了七步,举足出大连华观自四方,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旨苦,吾当安之’。

是时九龙吐水浴太子身,不料太子出生七天母亲摩耶于后便不幸去世了净饭王悲痛不已。

摩耶于后去世后,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公主进宫抚育太子悉达多天资聪颖,活泼可爱。

在众人的关爱中成长,太子天性仁慈,对一切小生命都倍加爱护净饭王为太子制作众宝璎珞,胜妙花鬘,宝冠腰带,庄严太子时姨母怀抱太子坐宝辇中,无数童男童女手执诸花引导太子往诣园林,童男童女又各持鹿车、羊车、船肪、鼓乐等一切器杖。

列太子前,恣令嬉戏,如是娱乐太子,欲令其增长智慧。

悉达多一天天长大,喜欢独处冥想净饭王请了学识渊博善知经论的毗奢婆密多罗为太子的老师。

太子一见老师问,如果教我梵书,仙书这类书共有六十四种,未知尊师,教我何书,这使毗奢婆密多罗感到非常惭愧,净饭王因此为太子寻找了许多知名的老师,而太子一习即通许多老师都自觉不及太子太子学习勤奋,希望能找到圆满的人生答案,一日太子救治了一只中箭的飞雁为此与堂弟提婆达多发生了争执,相持不下,结下恩怨太子在充满爱与痛苦的生活中成长,困惑的痛苦时时伴随看他,在他幼小心灵中播下了矢志追求人生直谛的种子。

在悉达多出生后,有相师预、言太子将要出家修道或是成为转轮圣王统一四天下。

善海太子入海取宝读后感

善海太子入海取宝读后感

善海太子入海取宝读后感善事太子本生故事讲的是古代宝铠国国王有二子,一名善事,一名恶事。

善事太子心地善良,常常把国库打开,把宝物施舍给穷人。

可是,时间长了,国库渐渐空虚,大臣们颇有议论。

这时,有人告诉善事在海底龙王处有如意宝珠,要什么就有什么。

善事决定到大海里去找如意宝珠,这时恶事也想跟着去,于是善事与恶事辞别父母,分别率两条大船向大海深处进发。

路上遇上了金山、银山,贪婪的恶事搬了很多金银上船,结果船载过重而倾覆。

而善事太子坚持向前进发,在盲导师的带领下,终于到达龙宫,向龙王求得如意宝珠。

善事太子返回途中在一个岛上与恶事相遇,兄弟俩共述别离之情。

恶事见善事取得宝珠,心生嫉妒,趁善事睡着的时候,用毒刺刺瞎了善事的双眼,抢走了宝珠。

又编造谎言,说善事太子已死,自己取得了宝珠。

善事在梦中突然被刺瞎双眼,却不知是恶事所为。

过了很久,有一牧牛人赶牛而过,牛用舌头舔出了善事眼中的毒刺。

善事太子随牧人来到了利师跋国,他请牧牛人帮他做一把琴,此后他每天在街上弹琴卖艺为生。

不久国王果园的人见他可怜,就让他帮助看管果园。

善事太子用绳子系上铃,每听到鸟声,就拉铃赶鸟,闲时就在树下弹琴自娱。

利师跋国王有一个美丽的公主,她到果园散步时,听到善事太子的琴声十分动人,就常常来听善事弹琴,并与善事聊天。

日子久了,她渐渐爱上了这个盲人,可是国王不同意他们结婚,公主却十分坚定,国王只得同意。

后来才知道善事太子的来历,大家非常惊喜,其实从前公主就已许配给了宝铠国的善事太子。

于是,国王派很多人护送善事太子回国。

这个故事画在第296窟窟顶,以二段横卷式画面由右至左的顺序表现,共描绘了42个情节。

这是一个孝道的故事:古代迦夷国有长者夫妇双目失明,幸而晚年得子,取名睒子,睒子长大后对父母十分孝顺。

长者夫妇早就向往着到远离城市的山中过清静的修行生活,儿子长大后能够照顾父母时,他们一家便住到深山里去了。

睒子与周围鸟兽和谐相处,每日到溪边汲水,专心侍奉父母。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好心办坏事的例子:1.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因为猪队友经常会好心办坏事,就像文中的倏与忽。

2.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

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

轲曰:“但爱其手耳。

”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槃奉之。

(《燕丹子》)当太子把弹琴美人送给荆轲时,荆轲没有接受,由此可知,荆轲并不喜欢这个美人,只是夸赞美人的手长得好。

按照常理,他的赞美,可以给美人带来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赏。

却不想,一心想要收买人心的燕太子,却采用了非常极端和残忍的手法:砍下美人的双手,送给荆轲。

这样的手,跟猪肉没有区别,没有人会喜欢的,大家看了只会觉得惊悚。

荆轲也算好心办坏事吧,原本像夸赞一下弹琴美人,让她获得赏赐,却不料反而让她失去了双手,成为残废,再也无法弹琴。

3.《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对谁都慷慨,久而久之,周围人什么事都找他要钱。

杜少卿最终散尽家财,一无所有,而他帮过的朋友也基本没人成器,都养成了不劳而获、游手好闲的恶习。

(《儒林外史》)这种情况在当下也有,就是大衣哥朱之文的例子了。

朱之文出名后,给村里办过很多实事,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同村一些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怎么高,还有人说,要我们说他好,除非给村里每人发一万块,买一辆车。

看来,升米恩,斗米仇,是古今相同的人性。

4.美国一处国家公园为了保护鹿,射杀所有的狼。

鹿的数量在短时间上升后,又很快下降。

原来,缺少天敌的鹿变得安逸,奔跑减少,体质下降,觅食范围也缩小,导致局部生态变差。

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去,鹿又开始奔跑,当地的生态逐渐恢复平衡,鹿的数量也逐步上升。

违背自然规律,不尊重科学方法,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1、揠苗助长,农夫想让庄稼长得更快,不料最后却害死了全部的庄稼。

【民间传说(十四)】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民间传说(十四)】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善事太子入海求宝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有一个国王,名叫勒那跋弥,意为“宝铠”。

他统治的国家物产丰富,疆土辽阔,手下有五百个小国王,分别治理各地。

在后宫,他还有五百个嫔妃侍女。

美中不足的是,他虽已年过半百,但膝下犹虚。

宝铠王不断向日月天地、山海河川等众神祇祈祷,希望诸神能赐给自己一个儿子。

但好多年过去了,仍未应验,国王为此十分苦恼,心想:“直到如今,我都没有一个儿子,万一哪天我不幸去世,没有人来接我的王位,天下一定会大乱。

我手下这五百个小国王,本来就互不服气,万一我死了,他们一定会争斗起来,以强凌弱,滥杀无辜。

这样,国家就会遭殃,人民也会遭殃!”想到这里,他更是忧虑,不知如何才好。

有一位天神知道了国王的忧虑,便托梦给他说:“在城外的森林中,住着两位隐修的仙人。

其中一位仙人,身带金色,聪明机智,品德高尚,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

你如果想要儿子,可以去请求他,他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投胎到你家。

”国王从梦中惊醒,细想天神的话,十分高兴,马上命令备马驾车,带着几个侍从,来到城外森林中,找到那位隐修的仙人。

宝铠王向仙人说明来意,苦苦哀求说:“因为国家无人继承,使我夙夜不安,担心百姓不能安居乐业。

”仙人见宝铠王情真意切,不忍心拒绝,便答应了。

一起隐修的另一位仙人,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国王说:“我也投胎到你家去。

”宝铠王听后更加喜悦,便辞别两位仙人,返回宫内。

其后不久,金色仙人就逝世了。

就在金色仙人逝世的同时,宝铠王的正妻苏摩夫人也怀孕了。

大凡聪明的女人,都能知道自己所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苏摩夫人告诉国王:“我所怀的这个孩子,一定是个聪明能干的男孩。

”国王及王宫上下听到这消息,都兴奋极了。

宝铠王下令:“王宫上下,都要悉心服侍苏摩夫人,食精衣软,供给一切所需,务必让苏摩夫人称心如意,舒适自在。

”还特意叮嘱左右:“要注意保护苏摩夫人的安全,不能让她到任何可能有危险的地方去。

”时光荏苒,倏忽十月期满,苏摩夫人果真生下一个男孩。

善事太子的故事概括

善事太子的故事概括

善事太子,又称“如意太子”,是佛教中的一位著名神祇,常被视为佛教守护神之一。

根据不同的佛教传说,善事太子有着不同的身世和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个较为流传的故事概括。

在古代印度的一个小国,国王和王后因膝下无子而忧心忡忡。

他们祈祷了很久,终于感动了天神,赐给他们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个孩子从小就善良、聪明,深得父母的喜爱。

当善事太子长大成人后,他开始关注国家的民生和福利。

他发现国家的人民生活困苦,疾病和灾害频发,于是他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善事太子首先学习了医学知识,掌握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技巧。

他走遍了全国,为百姓治病,还亲自教导他们如何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在他的努力下,国家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的生活逐渐好转。

然而,善事太子并没有止步于此。

他发现国家的水源不足,导致人民缺水缺粮,生活十分困难。

于是他决定修建水渠,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他带领百姓一起劳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修建了一条又一条的水渠,让百姓们有了充足的水源和粮食。

在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后,善事太子又发现国家的法律不公平,许多人因为出身贫寒而无法获得公正的待遇。

于是他决定改革法律,建立了公平的审判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

他还亲自教导人民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善事太子的善举感动了全国人民,他们纷纷向他学习,争相做好事、行善事。

国家的风气逐渐好转,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正义的国家。

然而,善事太子的善举也引来了邪恶势力的嫉妒和攻击。

有一天,一群恶势力前来攻击国家,企图夺取王位。

面对这种情况,善事太子毫不畏惧,他带领人民一起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在战斗中,善事太子不仅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还表现出了他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关爱。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只有行善事、做好事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佛教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善事太子作为佛教守护神之一,被人们尊崇和敬仰。

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积极行善、助人为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慈悲志业佛典故事】----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慈悲志业佛典故事】----义成王子广行布施

【慈悲志业  佛典故事】----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以前有一牙瓦国家,国王善妙以佛法治理国家,下辖六十小国,统领八十城市,拥有五百头大象、四千大臣、两万王妃。

众王妃开始均无生子,后有一王妃终于怀孕。

待太子降生后,两万王妃乳房均流出乳汁。

见此瑞相,大众皆感欢喜,就为太子取名义成。

义成王子十六岁前已娴熟掌握文字、战略战术、工巧、音乐,所学技艺无不精通。

王子经常承侍于父母膝下,国王、王妃亦为爱子单独造一宫殿。

义成王子从小就喜布施,恒愿飞禽走兽等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并常造布施赞叹文。

后王子长大,娶另一国家公主曼德为王妃。

曼德秀丽端庄,嫁于义成后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童。

一次王子出宫巡游,看见帝释天所幻化之众多贫穷者,回宫后便向善妙国王请求作广大布施,布施干净所有国库财富。

国王欢喜开许,义成王子乃得以大行布施。

牙瓦国有一宝象名斯达亚,与牙瓦国比邻之一敌国对此大象觊觎已久,因此大象具有能战胜与之作战之敌人等不共功德。

敌国派出八位婆罗门前往义成处讨要,义成答应给他们其它大象,但均遭八婆罗门拒绝,他们只求能得到斯达亚大象。

义成王子无奈说道:“此大象乃国宝,父王待它与我无二无别。

如我将大象赠与你等,父王定会将我驱逐出境。

”义成王子说完心下暗想:我以前行布施时从未违逆过众生心愿,现在为得无上菩提又有何物不可布施?我可将大象赠与他们,然后令其马上离开便罢,否则父王一定会将大象抢回。

想到这里,义成便将大象送与八位婆罗门,又命他们快快离开本国,八位婆罗门就牵着大象飞快跑掉。

闻听斯达亚大象被送与敌国后,牙瓦国臣民均感恐惧异常,众人议论纷纷道:“有此宝象,国家方能繁荣昌盛。

更何况这头大象实在与众不同,它之强劲力量能抵六十头大象。

如果将之布施给敌国,敌国则可凭之轻易摧毁我国。

这可如何是好?大象已经赐予敌国,加之国库又已被布施一空,如此看来,义成王子将来连妻子、子女亦可一并布施。

”国人议论到沸沸扬扬之时,善妙国王也有所耳闻。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作者:证严法师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烦恼。

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了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

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迟了六年才成道。

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佛陀问弟子们:「为什么我修行的过程,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碰到那么多的困难?尤其是天魔来扰乱那么久,因缘从何来?你们知道吗?」弟子答:「不知,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迦叶佛的时代,有二位很要好的朋友,从小到大,两人感情很好,他们不管是志向、行动、兴趣,都很契合。

有一位叫护喜,他在外面听人说,迦叶佛福慧威德无量,正在化度人间;他听了很欢喜,知道有这么好的法,有尊贵的佛在人间,心想绝对不可错失良机,要赶快去亲近佛陀。

但是他也不愿意他的朋友——火曼错过时机。

他欢喜雀跃地来到火曼的家,对他说:「我得到天大的好消息!」朋友问:「是什么好消息?」他回答:「很难得的世间圣人——迦叶佛,他已来到我们的城市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我们也应该赶紧去赴会,以接受佛陀智慧的洗礼!」火曼说:「有什么好看?有什么好听?只不过是一个秃头道人!」护喜看到他没有一点儿兴趣,也不欢喜,于是等了三天。

那时,护喜还是不断听到大家的赞叹,他又赶快去向火曼说:「走!赶快去,机不可失,时光易逝,机会难得呀!要赶快把握时间。

」但是,好朋友还是一样的态度——非常的轻视,也非常的傲慢。

他说:「没什么好听啦!再讲也是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些我们都知道了。

」又再拖了三天的时间。

护喜越想越不对劲,一眨眼六天的时间已经过去,再拖下去,机会就错失了;所以,又再去找火曼。

火曼还是摆出很骄傲的态度,护喜禁不住火气上升,抓起他的头发,拽紧他的头发说:「由不得你不去,走!跟我走!」火曼发现护喜这么认真地要勉强他去,心想:或许真的值得去吧!他明白应该前去拜访这位世上稀有的圣人。

善与恶哲理故事

善与恶哲理故事

善与恶哲理故事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

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

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内急,就把桃子放在树下,然后找地方方便去了。

回来时,见一大群人正围在树下吃桃子,大弟子大喊:“那是我的桃子,不许吃。

”听到喊声,人们“哄”的一声散了。

回到寺里,大弟子向南山和尚埋怨:“李家庄的人太可恶了,居然偷吃桃子。

”南山和尚慈祥地笑了:“不怪他们,愿佛祖保佑他们平安。


善与恶过了一阵子,二弟子下山化缘,一不小心摔伤了腿,倒在了李家庄的村口。

村民发现了,就把二弟子抬回家中,还请来医生给他治疗。

伤好后,二弟子回到寺里,把经过告诉了南山和尚。

南山和尚笑了,他问大弟子:“你还说李家庄的人可恶吗?”大弟子挠着头,说:“上次是挺可恶的,这次怎么友善了呢?”南山和尚说:“大善大恶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和这李家庄的村民一样,是些普通人。

既有小善,也有小恶。

你给他一个善的契机,他就表现为善;你给他一个恶的契机,他就表现为恶。

所以说,恶要原谅,善要引导。

你把一担桃子丢在树下不管,还怪别人偷吗?”
1。

《须达孥太子施舍》故事

《须达孥太子施舍》故事

《须达孥太子施舍》故事古代印度有个叶波国。

国王湿波治国有方,统领着六十个国、八百个聚落。

湿波王妻妾嫔妃成群,但久无子嗣。

于是湿波王诚心向天地诸神祷告。

当夜,王后便觉有娠。

十个月后,降下一位王子,取名须达拏。

湿波王对王子关怀备至。

须达拏从小聪明伶俐,而且温存善良,孝顺父母亲族,博得了湿波王众妃的疼爱。

须达拏十六岁时,就已经通晓诗书礼仪、骑射兵法。

成年后,湿波王为他选了邻国的公主曼坻做妻子。

曼坻天生丽质,端庄文雅,温柔贤惠,品貌举世无双。

夫妻俩相敬如宾,意挚情深,几年后,生下一儿一女,使他们更加欢乐和幸福。

一天,太子带着孩子们出游。

诸天神幻化成贫穷、聋哑、眼盲的人,躺在须达拏路过的地方。

须达拏看到有人竟这般痛苦,内心充满了怜悯和同情,他游兴顿消,立即返回宫中。

湿波王见太子出宫没多久就怏怏而回,便问:“你刚刚兴致勃勃地出去郊游,为什么现在这么忧心忡忡?”须达拏向湿波王描述了自己所见到的惨象,并请求说:“父王!我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国内还有这么多贫困的人。

我们将宫中的珍宝钱帛布施给穷人吧!”湿波王很高兴自己的儿子有这种为民着想的心意,而且认为布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于是答应了。

须达拏非常高兴,于是下令收集宫中财宝置于闹市让人索取,并说:“恣人所欲,不逆人意。

”须达拏太子布施的消息不胫而走。

人们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王城。

每个想求取施舍的人都得到了满足。

他们到处颂扬着须达拏太子的慷慨大度和乐施好善。

叶波国敌国国王听到这一消息,心生一计。

他召集国内婆罗门,对他们说:“叶波国有一莲花白象,力大无穷,能力敌60头雄象。

正因为叶波国由此神象,我国才屡屡落败。

眼下正有一个机会可以让叶波国失去这头神象。

须达拏太子不是说‘恣人所欲,不逆人意。

’吗?你们就去向他索要这头神象。

如果他信守承诺,就会把神象布施给你们;如果他违背诺言,我们也可趁机攻击叶波国。

”婆罗门们领令前往叶波国。

须达拏见来人索要神象,虽犹豫再三,但有求必应的诺言在先,也只好将国宝、父王的宠物赠予来者。

善友太子入海求宝珠读后感

善友太子入海求宝珠读后感

善友太子入海求宝珠读后感善友太子入海求宝珠,善财童子也去找仙人阿舍婆。

他们在大鱼腹中饱餐了一顿之后,回到了岸边,等待着明天早晨的来临。

就这样,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善财童子就被冻僵在海滩上,死去了。

善友对此非常难过,说:“我一定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才能离开这里”!善友用自己身上仅存的金银财宝买了两个骷髅,把它们装扮成太子和公主的模样放进了鱼肚子里面,然后又请大臣帮忙打造了一条小船,让大臣送善友出宫。

善友从此以后便独自生活,再没有别的亲人。

每年夏天都会有一群鸟儿飞来啄食他的骨头,冬天就只好坐在石头上等待春天的到来……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历险的故事。

善友是一位商人,但是却不喜欢做生意,整日无所事事,总想着怎么样赚钱。

有一次,他遇见了一个老人,问道:“你为什么不干点正经事呢?”老人笑呵呵地说:“那些有本事的人,哪一个不吃饭啊!”善友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决心找机会赚钱。

可是,因为他懒惰,结果还是穷困潦倒。

一天晚上,善友梦见神仙教给他一种方法,只要照着去做,就可以发财致富。

善友按照神仙的话去做,第二天早上起床,看见桌子上摆满了许多黄灿灿的东西,他高兴极了,马上拿起刀叉,准备享受美味佳肴。

看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

如今社会上确实有许多人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像这样的人,最终肯定是一事无成。

而我们要向善友学习,努力拼搏,争取将来能够创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善友为了赚钱,连续几十天,每天都出海寻找宝物,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善友在没有任何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走遍千山万水,尝尽世间冷暖,最终获得成功。

其实,我们应该向善友学习,勇敢坚持,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各种挑战,克服困难,相信我们也能取得成功。

第二天早上醒来,善友站在沙滩上,仰望天空,对昨夜的奇遇感慨万分:“我真希望我能留住时光,永远不要长大,就这样,慢慢变老。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善友毕竟还是长大了,不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阶段。

善友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见到父母时,已经苍老憔悴了许多。

善事太子入海寻宝读后感

善事太子入海寻宝读后感

善事太子入海寻宝读后感
读了善事太子入海寻宝这个故事,就像跟着善事太子经历了一场超级刺激又充满启示的大冒险。

善事太子真的是个特别善良又勇敢的人。

他看到百姓们生活穷苦,就毫不犹豫地决定去大海里寻找宝贝,想要改善大家的生活。

这一点就特别让人钦佩,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吃喝玩乐,而是大家伙儿。

这种善良就像一束超级亮的光,能把黑暗的地方都照亮。

就好比我们身边那些总是热心帮助别人的朋友,他们的存在就让周围的氛围都变得温暖起来。

不过呢,他这一路也是困难重重。

在海上的时候,那各种危险就像玩游戏时突然冒出来的大怪兽一样。

但是他没有退缩,一直勇往直前。

这勇敢劲儿就像游戏里的超级英雄,无论面对多少难关,都要朝着目标前进。

从他身上我明白了,想要做大事,没有点勇气可不行。

不能一遇到麻烦就躲起来,像个缩头乌龟似的。

还有啊,他那个弟弟恶事太子可太坏了。

他为了自己的私欲,居然对善事太子使坏,把他弄瞎了。

这就像在一群好人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反派。

但是善事太子在这么惨的遭遇下,还能保持自己的本心,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

这一点真的太难得了,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被仇恨冲昏头脑,一心只想报仇了。

他却还想着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这种宽容和坚定的信念就像一阵清风,能吹散仇恨的乌云。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我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想放弃,也没有善事太子那么善良和宽容。

以后我可得向他好好学习,在生活中做一个勇敢面对困难,心怀善良,而且还能宽容别人的人。

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像善事太子一样,收获属于自己的“宝物”呢!。

佛教故事选-第4章

佛教故事选-第4章

第4章佛教故事选人与鬼从前,有5个道人一同在路上行走,碰上下大雪,便到一座寺庙中住下来。

这座庙中有鬼神的木像,国内的官员百姓都信奉这些鬼神像。

其中4个人说:“今晚上太冷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木头鬼神像点燃来煮饭。

”其中一个人说:“这是人们所信奉的神,不能损坏。

”于是,他们便没有毁坏这些木鬼神像。

这个庙中的鬼神经常吃人,晚上它们便互相商议说:“这个人可以吃掉,因为就他一个人怕我们,其他4个人不怕我们,太厉害了,我们惹不起他们。

”那个阻挡不让烧鬼神拿来的人半夜听到鬼神说的这些话,便立即起来,把同伴们叫醒,说:“你们为啥还不把这些鬼神木像拿来煮饭呢?”于是,大家便将木鬼神像烧了,吃人的鬼便逃跑了。

药草天下的草木皆可入药治病,只是不善于识别的人不知道它的用途而已。

从前,有一位神奇的医生,名叫耆域,他能和合药草,做成小孩子的形状,凡看见的人都很喜欢,各种病都能治好,有时他用一种药草治许多病。

凡天下的草,没有不被用来治病的;天下所有的病,没有不能治的。

后来耆域死了,天下的药草一齐放声痛哭,齐声说道:“我们都能用来治病,只有耆域能认识我们。

耆域死后,就再没有人能了解我们了!后世人或者用错了,或者用量多了少了,使病不能痊愈,却说我们不灵验。

想到这些,所以痛哭流涕呀!”无我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到很远的地方去,一天晚上,一个人住在一间空房子里。

半夜时分,有一个鬼扛着一个死人来,把死人放在他面前。

后面又来了一个鬼,追来怒骂前面来的那个鬼说:“这个死人是我的,你为什么把他扛来?”说着两个鬼各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夺。

前面来的鬼说:“这里有个人,你可以问他,看这死人是谁扛来的?”这个人想:“这两个鬼力气很大,我如果照实说也是一死,如果胡说也免不了一死,两者都是一死,我何必说谎呢?”就说道:“是前面来的那鬼扛来的。

”后来的鬼听了大怒,便抓住那人的手臂拔了下来,扔在地上。

前面来的鬼就拿死人的一只手臂给他补上了。

就这样,他的两只脚、头、腿都被鬼拔了出来,又用死人的身体给他安上,和原来的一样。

敦煌莫高窟壁画——北周-296窟【1】窟顶三坡连环画《善友太子入海取宝》故事【图解】

敦煌莫高窟壁画——北周-296窟【1】窟顶三坡连环画《善友太子入海取宝》故事【图解】

敦煌莫高窟壁画——北周-296窟【1】窟顶三坡连环画《善友太子入海取宝》故事【图解】一、296号窟概述此窟是北周的代表窟之一,主室为覆斗型顶,西壁开一圆券形龛,龛内有彩塑五尊,主尊是倚坐说法佛,两侧各一弟子一菩萨,皆经清代妆修。

佛着通肩袈裟,内著僧祇支,胸前结带。

面相方阔,高肉髻,大耳扁平,神态端庄。

至于主尊身份,由于弥勒佛多取倚坐,则此佛或为弥勒。

但佛教艺术中有一种释迦倚坐像,专指释迦曾升天说法,优填王思念释迦,遂派工匠到天宫临摹释迦像,是为“优填王像”。

此窟主尊的定名尚需要研究。

窟内景窟内景2在形体勾勒后,一染而过,不再提线醒眼,线色浑然一体。

西壁龛内南侧上方-四弟子二、婆薮仙、鹿头梵志【注释:婆薮仙、鹿头梵志】在敦煌石窟里正面龛内两侧,常绘有两个人物画像,一个是尼乾子【即上图里的“婆薮仙”】(标志是:手中举鸟作观察状),一个是鹿头梵志(标志是:手中托一骷髅)。

鹿头梵志,是外道仙人之一,据说他熟谙医药、天文,能治众病,善起死回生之术,凭听敲打骨头之声可知死者性别及死亡等原因;一次释迦牟尼佛特意取一罗汉的骷髅让他叩打听音,结果他不能辨别,只得承认“九十六种道的学问我悉能知晓,唯独'如来之法’不能分辨,愿世尊度我。

”于是皈依佛门成为弟子。

释迦牟尼教他如何理解地、水、风、火四大原素与生命的关系,最后鹿头梵志修成阿罗汉果。

敦煌早期石窟中,多画在佛龛内主佛的左侧,与婆薮仙相对,具体形象为一老婆罗门,椎髻浓髯,上身袒裸,胸肋露一手,手中托一骷髅,意为可辨人死因。

尼乾子为一外道形像,举鸟作观察状。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9记那烂陀僧伽蓝“其西垣外池侧窣堵波,是外道执雀于此问佛生死之事。

”玄奘弟子普光《俱舍论记》卷30所记载的执雀外道的故事较详细,云:“外道离系子以手执雀问佛死生。

佛知彼心不为定,若答言死,彼便放活。

若答言生,彼便舍杀。

故佛不答。

”尼乾子是当时六师外道之一,势力很大,他执雀而问佛与鹿头梵志持骷髅而答佛正好是一对,都是用来说明佛陀的大智慧。

品德修养故事集3-第14章

品德修养故事集3-第14章

第14章忍辱太子在毗婆尸佛时候,婆罗奈国的国王,聪慧贤能,很受国人尊敬。

可是国王没有子女,这使国王很忧郁。

后来经过十二年不懈地向天神祈祷,王后终于生了一个男孩。

这男孩生来心地慈善,相貌和悦,具备大人物的面相。

国王欢喜异常,召集群臣为太子占卜凶吉,并给他起名叫忍辱。

忍辱太子逐渐长大,乐善好施,对众生尽施仁慈之心。

当时国内有一个奸臣看到太子如此贤德,很是嫉妒,总想除掉他。

这时国王突然患了重病,危在旦夕。

国中上下都为国王的性命担忧,忍辱太子召集父王的群臣说:“父王的病情非常危险,我们应当想办法,挽救他的生命,众人有何办法呢?”众大臣回答道:“灵丹妙药难以得到,国王的生命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看到众人都没有挽救的办法,太子悲痛得晕倒在地。

那个奸臣看到这一切,心中暗喜,心想:这正是除掉太子的好机会呀!于是当太子苏醒过来之后,便向太子献计:“要想治好国王的病,需要一种药,不过,这种药太难得到了。

”太子连忙问道:“是什么奇妙的药呢?”奸臣回答道:“是无嗔之人的眼睛和骨髓,如果能得到这种药,国王的病必然会痊愈的。

” 太子听后若有所思,自语道:“我好像就是这样的人。

”太子回到住所,立即去向母亲辞别,然后召集所有的大臣宣布说:“父王病重,危在旦夕,可国家的百姓不能失去他的统领。

所以我要贡献自己,使父王得以康复。

” 说完便叫来旃陀罗,命他将自己的身骨砸碎,取其精髓,并剜取双眼,给国王治病。

众大臣看到这一切,更加佩服太子,深为他舍身救父的行为所感动,急忙将骨髓和双眼捣在一起,捧给了国王。

国王服后,病果然即刻痊愈了!吃过药,国王问众大臣:“这是什么药,怎么如此奇妙?竟能这样迅速地解除我的病痛!”众大臣回答道:“这药是太子制做的。

”国王这才想起太子并未在他的身旁,忙问众臣道:“太子现在何处呢?”大臣们悲声答道:“他在自己的住所,身体已经损伤不堪,想是活不了多久了。

” 国王听后放声大哭,立即赶往太子的住所。

可是,太子已经逝去了。

纶音佛语的典故

纶音佛语的典故

纶音佛语的典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纶音佛语,又称舍利弗大集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它为佛陀传授给舍利弗尊者的经典,包含了大量佛陀的教诲和故事。

纶音佛语中有许多典故,这些典故既有劝善劝慈的寓意,也有启迪人生的哲理,对信徒们修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纶音佛语中,有一则典故讲述了一个善良的人和一个恶人的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乞丐,他虽然贫穷却心地善良,经常施舍给别人,因此在众人眼中有一个好名声。

另外还有一个富人,他虽然富有却贪婪自私,从不施舍,众人对他都有所避讳。

有一天,这两个人同时去找佛陀请教。

乞丐先见到了佛陀,向他请教如何获得快乐。

佛陀告诉他,快乐源于利他利人,只有行善布施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乞丐听了佛陀的教诲后深受启发,他决定更加努力地施舍,以期获得快乐。

接着,富人也来找佛陀请教。

他问佛陀为什么他财富众多却没有快乐,为什么别人都不愿接近他。

佛陀告诉他,快乐源于利他利人的善行,而贪婪自私只会带来痛苦和孤独。

富人听了佛陀的教诲后感到惭愧,他决定改变自己的行为,多行善事。

从此以后,这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乞丐因为行善布施,得到了更多人的欢心,生活变得幸福美满。

而富人也因为转变自己的态度,变得亲切和蔼,和谐融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利他利人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只有行善行善,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另一个纶音佛语中的典故讲述了一个过去的故事。

有一个国王非常贪婪,他对金钱财富十分执着,只要听说有宝藏,就必定要去抢夺。

有一天,国王听说有一座神秘的山丘上有宝藏,于是他带着大军前往山丘。

可是当他来到山丘后,却发现山丘的宝藏始终在他的眼前闪烁,却永远也够不着。

国王非常苦恼,他向佛陀请教如何能够得到这座宝藏。

佛陀告诉他,贪婪是导致痛苦的根源,只有放下贪念,心中才能得到宁静。

如果追求世俗的财富,最终只会增加困苦和痛苦。

国王听了佛陀的教诲后,领悟到了真正的财富并不在于物质上,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智慧。

于是,他放下贪婪,开始修行善行,最终获得了心灵的平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典故事】善友太子恶友太子善友太子和恶友太子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作波罗奈的国度,国王名叫摩诃罗阇。

这位国王聪明睿智,广施仁政,他的国度下辖六十个小国、八百个聚落,还有五百头白象。

如此贤德的国王,一定是广受人民爱戴,其乐悠悠,孰不知各家自有各家愁。

令摩诃罗阇国王最为苦恼的是,他虽有夫人二万之众,却膝下无子。

为了求得子嗣,摩诃罗阇国王常常去往名山大川,祭拜一切山神、河神、树神,整整有十二年之久。

或许是为国王的真诚所动,就在这一年,国王的两位夫人同时喜孕龙种,这让摩诃罗阇国王大喜过望,对两位夫人也是倍加爱护。

两位夫人怀胎十月,一朝分勉,竟然同时诞下王子,国王欢喜非常。

中国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堂堂一位大国国王,多年无子,忽然一朝生二子,那份喜悦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大喜之下,国王抱着两个儿子,来到金銮大殿,召来文武百官和婆罗门相师为两位王子占卜吉凶,以便为他们各取名字。

相师指着其中的一位王子问道:“请问这位王子出生时有何瑞相?”国王回答道:“这个太子的母亲原本恚恨妒忌,憍慢自大,可是在她怀孕之后却变得异常温婉,见人不笑不说话,说起话来柔声细语,令人倍感亲切。

”相师说道:“如此看来,定是这位太子的福德所致。

”因此,相师为这位太子取名叫作善友太子。

接着,相师又问第二位夫人生子时有何瑞相。

国王回答说:“我这第二夫人本来性格极好,为人和善,本性纯良,大家都非常愿意接近她。

可是在她怀孕之后,却变得性情暴戾,常怀妒忌,口放粗言。

”相师说:“二夫人怀孕后之所以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定也与她所怀之子有关,我看应当为他取名叫作恶友太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两位太子都已长成了玉树临风的挺拔少年郎。

善友太子生来聪慧贤良,喜好布施,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而恶友太子天生性情残暴,就连他的亲生父母也很不喜欢他。

偏偏这位恶友太子嫉妒心颇重,见父母对善友视若珍宝,而视自己却如粪土,常常怒火中烧,所以无论善友太子做什么事情,恶友太子定会站到他的对立面,专门和他做对。

有一天,善友太子在众人的陪同下出城游玩,见农民耕地时,土地里的小虫被翻了出来,鸟儿们便争相夺食,善友太子顿时心生怜悯。

于是,善友太子便向身边的随从发问:“他们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引发这样的相互残害?”随从答道:“太子啊,国家必然要依靠人民,而民以食为天,要想饮食无忧,必然要依靠耕田种谷,这才能够国泰民安啊。

”听了随从的回答,太子面容哀伤地自言自语道:“太苦了,太苦了!”大家又向前走了不远,见有男男女女在织布机边织布,为停地往复劳作,很是辛苦。

善友太子见织者劳累,又向随从问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呢?”随从答道:“太子啊,这些人是在织布,织出来的这些布匹是用来做衣服用的。

”善友太子闻答,又喃喃自语道:“这也是件很辛苦的差事啊。

”大家继续向前走,见有屠夫正在屠牛剥羊,善友太子心中大惊,急忙问道:“这是什么人,竟然做出如此血腥之事?”随从忙答道:“太子啊,这些人是屠夫,他们以卖肉为生,以求活命。

”此时的善友太子面色凝重,感觉浑身一阵阵发冷。

他说道:“怪哉!苦哉!杀者心不忍,强弱相害伤,杀生以养生,积结累劫殃!”在后面的路上,善友太子又见有人在网鸟捕鱼,深感这是滥杀无辜,恃强凌弱。

当随从告诉他,这些人是为了生计才会捕食鱼鸟时,善友太子满眼含泪地感叹道:“世间的人们啊,造作如此的恶业,才会引来那些恶事啊!”回到王宫以后,善友太子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

他曾经向父王请求,打开国库,周济百姓生活,可是国库也会有用完的一天啊!正在善友太子一筹莫展之际,有大臣对他说:“太子啊,我听说大海中有很多宝贝,如果有人能够找到摩尼宝珠,便能满足百姓们的一切需求了。

”听到此话,善友太子精神大振,连忙向摩诃罗阇王禀告,说自己要出海寻宝。

闻听善友太子所报,摩诃罗阇王如梗在喉,难吞难咽,不觉哽咽说道:“你为民求福是好事,可是你连王宫都很少离开。

你可知道,大海中变化无常,祸福难测,你可千万不要去啊!”见父王不舍自己前去寻宝,善友太子发誓说:“如果父王母后不允许我为民寻宝,我就舍命于此。

”从那天以后,善友太子便开始绝食七日,任凭国王夫妇百般相劝,终是无济无事。

无耐之下,国王亲自出宫,请来了一位有着丰富海上经验的向导。

那时,这位向导已经年逾八旬,而且双目失明。

听说善友太子要出海寻宝,想到善友太子平日里的万般好处,老向导大惊失色,归劝国王和太子一定要慎重考虑。

可是善友太子为民求福心意已绝,定不肯回头。

就这样,善友太子招集了五百志同道合的年轻壮士,浩浩荡荡地向着苍茫大海挺进。

恶友太子听说这件事之后,他心想:“举国上来,本来就把善友看成是大善人,如果他真的寻宝归来,那我将身处何地?”于是,他向国王请命,表示自己也愿意随队前往,愿为百姓舍命。

国王见恶友太子信誓旦旦,又想到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便同意恶友太子同去。

说来事有巧合,善友太子和恶友太子连续在大海上航行数日,不但未遇任何危险,而且一帆风顺,顺利抵达海上绿洲宝山之地。

船到宝山后,善友太子击鼓传令:“这里距离海岸路途遥远,我们将会在这里停留七天,请大家分别入宝山寻宝。

这里的珍宝价值边城,非比寻常,大家既不要拿得太多,以免船难负载,又不要拿得太少,枉费此番辛劳。

”向大家发布完命令之后,善友太子在老向导的带领下,弃船沿海继续向前走,足足走了七天。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片沙滩,见沙滩纯白如银,善友太子颇感惊奇。

老向导对善友太子说道:“太子啊,这周围应当有一座白银山,沿着银山下的山路继续向前走,你就会看到一片金沙滩,金沙滩不远处有一座金山。

”说到这里,老向导已经气喘吁吁,晕倒在沙滩上。

老向导声音微弱地接着说道:“太子啊,我不行了,看来是要死在这里了。

太子见到金山之后,请你继续向前走,你就看到一片青莲花和一片红莲华。

穿过红莲花之后,会有一座七宝城出现,那便是大海龙王王宫了。

这位龙王的耳中有一颗摩尼宝珠,至于能不能得到摩尼如意宝珠,那就要看太子的造化了。

”说完话,老向导气尽身亡。

怀抱老向导的遗体良久,善友太子含泪把老向导安葬在银沙滩上,而后擦干眼泪,坚定地向前走去。

且说善友太子孤身一人,一路之上过银山、绕金山、降毒龙、穿莲花,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七宝龙宫。

见到大海龙王之后,善友太子说明了来意。

龙王见善友太子英姿勃发,福德深厚,甘入深海,为民请命,深深被他的满腔赤诚所打动,欣然将摩尼宝珠交给了善友太子。

善友太子得到摩尼宝珠后,在龙王的神力护送之下,眨眼间便回到与同伴分手的宝山绿洲。

可是放眼望去,善友太子却看不到同伴,只见到了自己的兄弟恶友太子。

恶友太子看到善友太子回来了,暗自奸笑,忽而眼泪汪汪地来到善友太子面前,抖声说道:“哥哥啊,你可回来了,我们等你等得好辛苦啊!你看,除了我以外,大家都已经死了。

”看到此情此景,善友太子又是一番无比悲伤。

之后,善友太子擦去泪水,坚定地对恶友太子说道:“我们此番出海,就是为民求福。

如今,我已经取得了摩尼宝珠,我们一定要把宝珠安全带回去。

如果路上我累了,你就来看护宝珠;如果你累了,就由我来看护宝珠,千万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啊!”恶友太子闻说连连点头,面露真诚,却心怀鬼胎,可惜善友太子从不怀疑别人,未曾察觉。

兄弟二人上路后,如约交替休息,轮流守护着摩尼宝珠。

这一天,善友太子疲惫致极,便把宝珠交给恶友太子保管,自己安然睡去。

看到善友太子睡得香甜,恶友太子恶念顿生。

他心想:“如果让你把宝珠带回国去,那你岂不是将受万民拥戴,我还算得了什么呢?”想到此,恶友太子找来两段干竹,狠狠地向善友太子的双眼刺去,转身奔逃而去。

一时间,善友太子眼出血泪,痛苦不堪。

但善友太子顾不得自己的疼痛,急忙高声喊道:“恶友弟弟快跑,有贼人刺伤了我的眼睛,要夺宝珠!”善友太子连喊数声,却无人应答,不觉伤心起来,他想:“一定是贼人已经把恶友弟弟杀害了!”树神见善友太子实在可怜,忍不住来告诉他说:“我的傻太子啊,你的眼睛就是被你那恶友弟弟刺瞎的,现在他已经带着宝珠跑远了,你还喊他作什么!”话说恶友太子回国后,拜见了父王母后,本想拿出宝珠邀功,不想大家听说善友太子死在了海上,只顾悲伤,却对自己置之不理,不由心中气恼,便把宝珠埋入土中,不肯示人。

国王因为恶友太子没能保护好善友太子,气愤难平,便把恶友太子关进了大牢。

放下狱中受罚的恶友太子不表,此时,可怜瞎了双眼的善友太子无依无靠,辗转来到了利师跋王国,幸遇放牛人救助,得以养伤活命。

后来,善友太子离开了放牛人的家,凭借着自己动人的琴声,以沿街卖艺乞讨为生。

有人见他相貌技世出众,似非寻常人家子弟,就问他:“你是何人?为何沦落至此?”善友太子想:“如果我说出实情,从此恶友弟弟就没脸见人了。

”于是,他回答说:“我只是个乞讨的瞎子罢了。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然丝毫不差。

善友太子后被为国王看护果树的守园人看中,便开始为国王看守果园,无意间巧遇利师跋国公主,并喜结连理。

其实善友太子的新婚妻子并非别人,她就是与善友太子早有婚约的利师跋国公主。

公主以为善友太子已经死于海难,才选择了这位善良多才的“盲眼乞儿”。

善友太子虽然知道内情,却为了保全恶友的名声秘而不宣,仍以“盲眼乞儿”的身份示于人前。

善友太子和公主结婚以后,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因缘巧合之下,善友太子双目复明,显明了自己的太子身份,并得以回归故里。

回国后,善友太子极力为恶友太子求情,令他得还自由之身。

恶友太子被善友太子的真情所感,交出了摩尼宝珠。

从此,善友太子凭借摩尼宝珠的功德,济事于民,广兴布施,受到万人景仰。

这段故事出自《大方便佛报恩经》,佛陀在经中说,那位善友太子就是自己,而那位恶友太子就是提婆达多。

看到佛陀这样的解说,实在令人费解。

想那恶僧提婆达多,累世与佛结亲缘,却专门与佛做对,其害佛伤佛的“光辉事迹”说也说不完,实在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反派”形象。

为什么佛陀不但不怪他,反而屡放慈光,广照地狱,为其解困,这是为什么呢?就算是我们这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道提婆达多害佛谤法的恶果也可以一笔勾消吗?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但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不解,就连尊者阿难也要向佛发问:“世尊!提婆达多过去世时毁害世尊,其事云何?”佛陀在经中给出了答案。

经文中说,阿难尊者受佛所教,来到了地狱。

提婆达多见到尊者阿难后说道:“善来阿难!佛陀现在还在怜念着我吗?“瞧瞧他这傲慢的语气,听了就叫人气不打一处来。

阿难尊者说:“佛陀命我来看你,地狱之苦你可否忍受?”听听人家阿难尊者这话,多让人心里发暖。

提婆达多回答道:“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他可真是个“傲慢的家伙”!事到如今,还说自己身处地狱犹入三禅乐!真真令人无话可说。

正当读者还在气头儿上的时候,佛陀却说道:我以值遇提婆达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