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毒品猛于虎作文1000字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
毒品猛于虎作文1000字_初三优秀学生作文毒品猛于虎毒品是一种丧失人性、摧毁人生的迷途之物。
它犹如一只隐形的猛虎,在无数个黑夜里悄悄地伏击着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们。
而当他们被毒品的利诱所蒙蔽,从而迈入毁灭的边缘时,再多的警示和阻止也弥散于乌有。
古代有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得道高僧在山中看到一个将要落入以身之毒之深渊的人,于是问:“你知道什么叫毒时吗?”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翻过了山的另一边再次见到另一个人,高僧同样提了同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仍是:“我不知道。
”好奇之下,他仔细观察,原来这两个人竟然是毒品的嫌疑人。
在这个故事中,毒品的迷惑能够使一个人迷失自己,从而不知自己已被毒品所控制。
毒品,也就是常说的药物成瘾,是一种刺激神经的物质,使人产生欢快愉快的感觉。
对于正常的人来说,这种欢愉的感觉只是暂时的,毒品的伤害远大于它带来的短暂的快乐。
就如同喝酒一样,喝酒可以让你暂时摆脱了忧愁和烦恼,但是当你醉酒之后,面对的,却是来势汹汹的头痛和心悸。
毒品会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毒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起到了麻醉作用,使得人的反应变得迟钝。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吸食毒品会导致大量的脑细胞死亡和退化,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甚至会导致人变得痴呆或精神不正常等。
毒品也会对人的社会性造成严重破坏。
在社会中,毒品成瘾者为了得到药物的满足,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偷、抢、骗的行为,这就使得他们迅速失去了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被社会所唾弃,失去了与家人、朋友的联系。
社会的良好秩序被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毒品还会对人的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个被毒品奴役的人,会变得渐渐不负责任,无法承担家庭的责任,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子女的态度漠不关心。
家庭的和睦关系瞬间破裂,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也变得无从谈起,最后结果就是家庭的解体和灭亡。
毒品危害青少年尤其严重。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心,对于新鲜、刺激和冒险的事物都抱有兴趣。
【绝世开悟】困惑人生的62个问题的完美答案终于出炉
——交朋友的首要方法是自己要够朋友。
33、刚开始时,我们宿舍同学关系很好,我很开心。现在渐渐淡下来,各忙各的,不再有那种家的氛围,我很失望。
——刚孵出不久时,小鸡、小鸭长得差不多,都当作同伙,在一起长大。后来老鸭要下水,请你安慰一下难过的大鸡。
34、害怕与人争论,害怕人心叵测,不敢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但又感到孤单,如何是好?
——独坐尚有天可对,野行还有月相随,怎说无伴?
55、我这个人特别记恩,常思报偿,欠了别人情面,总挂在心里。有熟人说我太见外了,我不知怎么办好。 博弈圣首藏
——知恩图报,是人性的光辉,但报偿的方式、对象倒未必那么刻板。你吃过很多鸡下的蛋,喝过很多牛产的奶,都怎么报答她们了呢?
——绚丽的花未必结甜美的果,如牡丹、芍药;结甜美果实的花未必美丽耀眼,如枣花。
42、我坚信有错误的人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与制裁。但有时,现实令我很气愤。为什么不能?
——攻人之过勿太严,当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其可从。
43、追求完美,喜欢至善,却不易与人相处,为什么?
14、我觉得失败很可怕,感到压力很大。
——谁能永远顺利?人生的耻辱不在于输,而在于输不起;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仆到,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15、家庭连遭不幸,我心情忧郁,意志消沉,很宿命。怎么改变不幸的命运?
——一个人在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前,不大可能改变命运。
16、常常努力,可总难免出错,结果并不总令人满意,真是失望,有时甚至感到绝望。为何努力都是徒劳?
12、看到社会上喧嚣脏乱,不知何处有让我安宁的净土?
——一个人若不能在内心找到安宁,恐怕在哪里也无济于事。
13、我自认是悲观主义者,常感悲沉,看到很多笑脸都显浮浅。可是,毕竟听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书上都说要“笑对生活”。笑还是不笑?
洞山良价——精选推荐
洞⼭良价洞⼭良价洞⼭良价禅师(公元807~869年),唐代⾼僧,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曹洞宗开⼭之祖。
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俗姓俞,俗称良价或单称洞⼭,为药⼭惟俨(公元751-834年)之法孙,云岩昙晟(公元782-841年)之弟⼦,他与弟⼦曹⼭本寂(公元840-901年)共同创⽴了曹洞宗。
唐宣宗⼤中(847~859年)末,在新丰⼭(今江西宜丰县太平乡境内)建“洞⼭寺”。
后在此接引后学,弘扬⼤道,世称“洞⼭良价”。
良价毕⽣精研佛学,造诣极深,他⾸倡五位君⾂之说,以“正”、“偏”、“兼”三者,配以“君”、“⾂”之位,藉以分析佛教真如和世界万有之关系。
逝世后,唐懿宗授他以“悟本禅师”谥号,并敕建“慧觉宝塔”。
其著作有《宝镜三昧歌》等。
⽣平早年经历公元807年,洞⼭良价出⽣。
幼年便出家。
8岁时,有⼀天念《般若⼼经》,念到“⽆眼、⽿、⿐、⾆、⾝、意”这句时,忽然⽤⼿摸⾯,就问师⽗:“我有眼、⽿、⿐、⾆等,为何《般若⼼经》上却说没有?”师⽗⾮常惊讶,并告诉良价:“我不能成为你师⽗”。
随即领良价到五泄“三学禅院”,拜灵默禅师(747~818年)为师,并受到披剃。
其后⼗⼏年,良价在灵默禅师的潜⼼指导下,精研佛学,阐扬佛道。
悟道因缘20岁时良价赴河南嵩⼭受具⾜戒。
戒毕回五泄。
后离五泄到各地游历。
他在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境内)拜谒了南泉禅师,得领⽞契后⼜参拜伪⼭灵佑禅师并受⼼印。
受⼼印后到云岩(今江苏吴县虎丘⼭)参谒昙晟禅师(782~841年)成为昙晟之法嗣。
唐宣宗⼤中(847~859)年末,在新丰⼭(今江西宜丰县同安乡境内)建“洞⼭寺”。
后在此接引后学,弘扬⼤道,世称“洞⼭良价”。
开宗曹洞良价有弟⼦数百⼈,嗣法弟⼦有云居道膺、曹⼭本寂、龙⽛居遁、华严休静、青林师虔等⼆⼗六⼈。
弟⼦本寂(840~901年),住曹⼭(今江西省宜黄县北),承良价⾐钵,共创曹洞宗。
圆寂前后唐咸通⼗年三⽉(869年)良价于洞⼭端坐圆寂。
禅师理科生
15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若想我教你,你需先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没有背面的纸回来。” 青年略一沉吟,掏出一个麦比乌斯环。
于是,青年人在沙地上写出了薛定谔方程
ps:薛定谔方程表明量子力学中,粒子以概率的方式出现,没有规律
8一人追求完美,活得很累。禅师对他说:“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为什么?”“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 学会包容,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
禅师说,你画一个没有瓶子。它总有一个尽头。你不把它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怎么装新的进去?
青年若有所思,画了一个克莱因瓶。
ps:克莱因瓶就是一种不可定向的闭曲面,没有“内部”和“外部”之分
14青年问禅师:“我的心被忧愁和烦恼塞满了怎么办?”
禅师若有所思地说:“你随手画一条曲线。用放大镜放大了看。它的周围难道不是十分明朗开阔吗?” 那个青年画了一条皮亚诺曲线。
禅师微笑道:可以,但你能找到一样东西,它无穷无尽,但又不占任何地方吗?
青年默默地写了一个康托尔集。
ps这是个测度为0的集;用简单的解析几何说法就是这函数图像面积为0
7青年人问大师:“四季循环,昼夜更替,为什么会有这种自然规律?”
大师微微思索道:“你看天上恒河沙数,但它们都有自己既定的运行轨道。但凡我们能够描述的事物,都会有它自己的规律。”
11青年问禅师:“大师,在单位,他们总嫌我棱角太突出,不合群!”
布袋和尚诗偈对为人处世的指导
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俗话说“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人整天为了生计而奔忙,但光阴如梭,在人还没有忙出名堂的时候,不觉人生已经老态龙钟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觉悟自心,便只有在轮回之中流转,不能得到解脱自在。布袋和尚意即劝人在为利益而忙的同时,要为自己的将来集聚资粮,不能永在生死轮回中沉浮。
契此和尚的这首诗偈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心无烦恼的人,就应当学会少欲知足,一切随缘。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我们应当学会以忍辱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伤害我们的人。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来对待外宋的伤害,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能够使你生活得平静安乐,无忧无恼。
居士又问布袋和尚:“有行李否?”答以偈曰:
层士又曰:“和尚此去,须止宿寺舍,莫依族舍而住。”答以偈曰:
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者解安排,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弟子劝告布袋和尚,应到寺院之中投宿,不到世俗人家去,免得被世人所轻慢。布袋和尚以这首偈语回应了弟子。他认为自己有一个三宝堂屋,这个堂屋内空没有色相,既不高也不低,四周也没有任何遮挡。布袋和尚所说的自己居住的屋子是无形五色的,他所说的堂屋是人心量的屋子,若人心量宽容,足可以容纳任何事物。诗愒接着说,这个堂屋是学者的身体比不上的,求法之人也难以得到具体的模样。这种堂屋具有大智慧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安排,不需要工匠的雕琢,一个人若拥有了这样的堂屋,就能够修得正果,得到十方的供养了。
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腊几何?”师云:“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居上因谓师曰:“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只恁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师答以偈曰:
幽默的佛学问答
佛以安拉之身,去度应以安拉之身得度者;
以上帝之名,去摄受应以上帝身得度者。
24、动物很可怜,怎么才能让大家不杀它们?
都来念佛。
25、外面的乞丐太多,而且分不出真假,怎么布施啊?
问问你的慈悲心是真还是假。
26、现在没有时间念佛,等以后退休再念,可以吗?
可以。如果你自信明天、明年、退休时,你还能活着。
27、我们什么时候也可象您一样没有很多烦恼?
放下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耽误你喘气呼吸。
19、显宗好还是密宗好?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20、学佛如何改因果?
改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改的面对因果的心。
21、师父有一些缺点,我不能接受,怎么办?
你的缺点,别人不能接受,怎么办?
22、为什么我越学佛越痛苦?
为什么你越学佛越贪、越自私?
23、怎么让学其他宗教的人一起来学佛?
幽默的佛学问答 ,问的好回的妙!
1、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那怎样是学好?
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爱人因为我学佛,要跟我离婚怎么办?
要么做个好居士,要么索性做了和尚。
4、我念经、磕头,家人反对怎么办?
那就帮家人扫地、做饭、洗衣服。
9、念佛一念,罪灭河沙,要怎么念才能有这样的功效呢?
无我无贪地念。
10、念经时,总是打妄想,怎么办?
继续念!
11、有人骂我、害我,怎么办?
那就谢谢他!学佛连自己都放不下,还学什么?
12、怎么才能成佛?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龙场悟道”是阳明先生的神来之笔,可是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如果没人追问,我觉得自己挺明白的;有人一较真,我还真的就含糊了;于是,春节前后我花了一百个小时虔诚拜读阳明哲学;在此将自己的一点见解总结一下,供各位批判;要请各位朋友谅解的是,为了不偏差太远,我们得牺牲一点通俗和故事性,看完这篇文章可能需要八分钟;“龙场悟道”是阳明哲学皇冠上的明珠,而非皇冠的全部;南宋至明朝中期,朱熹“万物皆有天理”的理学思想主导了中国哲学三百多年,因而变得越来越僵化和教条;阳明先生年轻时即对“空谈致知”和“泥于文字”的儒学作派十分不满,于是,他跟朋友一起讨论如何通过实际的“格物”以抵达天理;他们决定先从自家的竹子开始“格”起;他们坐对竹林,思索竹子的来龙去脉、生长机理、用途归宿,试图探寻竹子所隐含的天理;结果,他的朋友不到三天就病到了,阳明先生自己坚持到第七天也病到了,而且差不多“格”出神经来;这次“格竹”失败,让他非常失落;如果连竹子都“格”不明白,如何能抵达天理此后,他曾沉溺于佛教和道教,三十岁时“筑室阳明洞,行道引术”;不久,他又与佛道分道扬镳,三十四岁开始在京城“讲明圣学,门人始进”;但是,他对朱熹“格物而致知”的疑惑始终没有消失;1508年,阳明先生三十六周岁,本命年;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和最富有的太监,将此鱼米之乡的书生发配到穷乡僻壤贵州龙场,当一个驿站的小头目,比现在的村长还低三级;黄天不负有心人;职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龙场悟道”之后,他教弟子“静坐”,也就是禅修,帮助他们体会自身本来具足的天理良知;再后来,艰难的军旅生涯和艰险的政治环境促使其“致良知”思想日臻完善;古往今来,儒释道兼修、知行合一、文治武功,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龙场悟道这一点睛之笔,构筑了阳明哲学的四块基石:一、无善无恶心之体:开悟后的阳明先生与释迦牟尼一样,发现吾心即天理;“佛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雨露雷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心之本体就是太虚;“太虚”其实就是道家和佛家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无”;太虚并非我们个人私有,却又构成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存在的基础,所以,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之心,生生不息;道、天理、良知及万物之理本来就是一码事,所谓“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用六祖慧能的话讲,良知、天理、心之本体本来就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也就是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有善有恶意之动:天理与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如见儒子入井,则生恻隐之心,此谓心之应事而发为具体之善;见邻有妙龄处子,生杀其亲而逾墙搂抱之心,此谓心应事而发为具体之恶;”良知本无善恶,触景生情即生善恶之意,一旦意念出现,就已经属于“行”了,因而修身养性,必须在此时就下功夫;于是,阳明先生否定朱熹的“先知、后行”思想,提出了着名的“知行合一”论断;“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臭恶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臭恶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比如喜好美色和讨厌恶臭,就是知行合一的;你在看见美色的同时已经喜欢上了,不是先看见,回头再决定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样,你闻见恶臭的味道时,就同时讨厌它了,不是先闻到,然后再决定讨厌与否;阳明先生认为,良知是非善非恶的,因而人性既非善,也非恶,但是在不同的情景下,却有善意善行、恶意恶行;所以,一个所谓的好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去做好事; 三、知善知恶是良知:意念有善有恶,良知则像二十四小时工作的雷达随时侦测意念的动向阳明先生与其弟子于中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阳明先生说:“尔胸中原是圣人;”弟子于中说不敢当;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弟子于中继续谦让;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弟子于中乃笑受;阳明先生继续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尥怍,他还忸怩;”弟子于中对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知善知恶是良知;你的良知即是善恶判别的准则;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主体价值,“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所以他说,满街都是圣人;既然每个人都有圣人的良知,那么每个人也就具有了判断是非的道德权力;所以,阳明先生说:“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如果你的良知告诉你说,这句话是错的,哪怕这是孔子所言,也不能将就;阳明先生的良知说,真是石破天惊;对于那些长期被八股理学禁锢的学者,其震撼力远远超过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个人都具有了与圣人一样的主体精神,依据良知进行价值判断的权力;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四、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作为世俗凡人,我们整天都是杂念纷飞,一会想偷个懒,一会想占个便宜;幸好,有良知和天理随时站岗放哨,“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份良知永远都不会泯灭;致良知,就是“去恶为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不是将人变为草木,而是要控制人的私心杂念,使得事事合乎天理;阳明先生的一位朋友说:“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其实,私心杂念一出现,我的良知就侦查到了,可总是不能将这些私欲去除;阳明先生回答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私意刚开始萌动之时,恰恰是彻底革除之机,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阳明先生继续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阳明先生总结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至此,我们对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有了基本了解,其实这四句话也叫“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事上磨练”;既然良知永不泯灭而且可以随身携带,遇见任何事情,只要对照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知道对错是非,而无需叩问神仙或者查看经典;这是何等方便,何等及时这就像带了一只罗盘,可以随时校正自己的方向;只要坚持修炼,自然就距离成贤成圣而不远;这也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追随阳明先生的原因,也是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王阳明”的原因,同样是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原因;不幸的是,这却没有成为国人“俯首王阳明”的原因;说来话长,还是暂且不议;接下来的问题是,阳明先生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阳明先生能有这样的龙场悟道,一次顿悟能够明了那么多问题吗概括而言,“龙场悟道”是阳明先生三十年儒释道兼修的结果;阳明先生的儒学修养自不必说;在道学方面,最经典的故事则是,在他十七岁成婚之日,“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乃还;”由于和道士谈得投机,连洞房花烛夜都忘了;后来在二十七岁、三十岁、三十一岁时及后来的历次关键时刻,都有道家人物出场,助其逢凶化吉;对“龙场悟道”助力最大的,则是佛学禅宗;说到禅宗,问题就来了;许多人对阳明哲学的质疑正是从此开始的;按照经典的思维逻辑,一个理论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可重复验证、可实践检验、可逻辑证实;而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一次完全不合逻辑的直觉性顿悟,既无法重复更无法验证;这就好像有人做了一个美梦,他说的再绘声绘色,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不过,如果你愿意暂时放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听听稻盛和夫的故事,或许你对阳明先生能多一份理解;在京瓷的成功轨迹一书中,稻盛和夫讲述了自己对于禅宗的感悟;稻盛和夫说:“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练;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禅定而大彻大悟,他因此明了了宇宙的真相,参透了宇宙万物的所有规律;“据禅宗师父讲,当人的心理状态达到某种至高的状态后,就能够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的事物都会在一瞬间清晰起来;而这种顿悟的境界是无法用理论和知识来解释的,用文字和语言也很难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平常人即使长期坐禅也很难达成顿悟的境界;日本临济宗祖师白隐禅师,从年轻时开始修行,一生中虽然有过无数次的小悟,但大悟却只有八次;如此看来,像我这样,65 岁才皈依佛门,要想大彻大悟,恐怕是难上加难的;”如果你觉得稻盛和夫的故事还是离我们太远,那我们就回头看看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虚云老和尚的“开悟瞬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那一年,虚云老和尚大病未愈即走进高旻寺禅堂参加禅七;在第八个“禅七”的第三个晚上,六支香开静后,小和尚为虚云老和尚冲开水;一不小心,开水溅到虚云老和尚手上,端在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坠落于地;这一清脆的破碎声,陡然间犹如闪电一般,虚云老和尚瞬间似桶底脱落,一切疑根在此一刹那间一扫而空,一切无明也在此一刹那间一闪而明了;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经过数十年的苦修苦行,到今日方才如梦初醒;虚云老和尚脱口诵了一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没等小和尚反应过来,虚云老和尚又诵一偈:“烫着手,打碎杯,国破家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机缘为阳明先生敲开了宇宙智慧宝库的大门;是像释迦牟尼那样夜睹星空而悟道,或是像白隐禅师那样听闻远处钟声而开悟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阳明先生当时是瞬间明了“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以说,阳明先生通过“龙场悟道”,达到了智慧的顶峰;稻盛和夫说:“假如将人类的身体视为整个宇宙的缩影,则地球犹如身体中的一个细胞,个人则只是某个细胞中一个微小的元素;若要细胞中的一个小元素去理解整个身体的组织,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儒释道几位先哲才明了宇宙的真相,并指示给我们看;可惜甚至可悲的是,多数人都不相信;”。
49条神的回答 让人生豁然开朗
49条神的回答让人生豁然开朗1、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答: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或者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2、男性更看重女性的身材、脸蛋,还是思想?答:脸蛋和身材决定了我是否想去了解她的思想,思想决定了我是否会一票否决掉她的脸蛋和身材。
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答: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4、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答:定期扔东西。
5、结婚以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就当这婚还没结。
6、怎么反驳“你行你上啊”的逻辑?答:“我评论个电冰箱,自己还得会制冷啊?”7、把学费拿来念书还是环游世界更合适? 为什么?答:读书在没有充分的知识做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
8、为什么部分人会产生“聪明智慧的姑娘都被憨憨的小伙儿搞定了”的印象?答:严肃地说,我觉得,要么姑娘只是看起来聪明,要么小伙儿只是看起来憨……9、你心中的完美爱情是怎么样的?答:可以有不完美。
10、异国长期生活,改变了你的哪些“是非观”?答:很多事情只是不同,并无是非。
11、是不是一个人越成熟就越难爱上一个人?答:不是越成熟越难爱上一个人。
是越成熟,越能分辨那是不是爱。
12、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答:把你自己变得更美好。
13、苦难有什么价值?答: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
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14、如何反驳“现实点,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答:"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15、你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答:说“不”的能力。
16、怎么看待励志的书籍?答:看再多,那都是别人的人生。
17、同样是别人比自己强,为什么有时会产生嫉妒心理,而有时会产生崇拜?答:远的崇拜,近的嫉妒;够不着的崇拜,够得着的嫉妒;有利益冲突的嫉妒,没利益冲突的崇拜。
18、为什么当看到好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真不错,你用的是什么相机?”,当看到烂照片时,则往往笑话拍摄者水平很臭?答:人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失败归因于其自身。
让人大彻大悟的60个问题和答案!
让人大彻大悟的60个问题和答案!作品变革三部曲已经出版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可以称得上完美?可以坦然的接受不完美。
平庸的人、有才的人,应该各种怎么生活?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哪一种缺点的人不能去容忍?那些自认为自己没有缺点”的人。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享受自由?一切自律者都有自由。
怎么样判断我们的人生是在上坡还是下坡?你感觉累就是上坡,感觉轻松就是下坡。
天赋和努力什么关系?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
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知乎人生孤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年轻人就天天修身养性合适吗?不经过世俗的超脱是虚伪的,不经过战争的放弃是可耻的。
和某人说话比较累的本质是什么?你总是不得不表现出自己所不具备的素质——知乎去读成功学、励志书、总裁班、培训班的意义是什么?可以让你当时浑身充满力量。
好人一定有好报吗?坚持做一个好人,即便福为到,但灾难已远。
我们常犯的一个低级错误是什么?对陌生人毕恭毕敬,对身边人极不耐烦。
最好的心态是怎么样的?能享受的了最好的,能承受的住最坏的男人有趣的本质是什么?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远在他的才华之下,以至于自己完全不需要那么一本正经。
女人独立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依靠之前,所有女人都是独立的。
上层社会、中层社会、下层社会有什么区别?上层社会人捧人,中层社会人比人,下层社会人踩人。
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是什么一种感觉?感觉自己每天都好无聊,没什么事可做。
比车子、房子更值钱的是什么?人的追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豪车/包包/名表),第二阶段是空间(房子/别墅),第三阶段是时间(人生的长度)有哪一句话可以让我们顿时想放松一下?如果未来不想花钱买命,现在就不要拿命去换钱。
人生感悟(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非常绝妙)
启示: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应该懂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也无法取得成功。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
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法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启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让孩子更优秀。
3. 五百元买汽车。
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命运却不变?法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好不好?佛友: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法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佛友: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法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佛友(惊呀地):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启示: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只想付出一点点,就得到很多。
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女士:那多恶心!法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
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女士:听懂了!法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女士:不要了!法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启示: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5. 如果世人都出家……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法师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法师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还是女孩?女教师:17岁了,女孩。
法师:要准备高考了。
女教师:是的。
正在加紧复习。
法师: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女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法师: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女教师:……法师: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女教师:(愕然)……!启示:就像不会出现所有人都考上北大一样,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出家的情况。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3-8-18 12:16:53繁體版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
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
明州奉化(浙江)人。
以神异著称,他在江浙一带化缘,出入市镇乡村。
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人称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性格乐观恢谐、宽容大度、随遇而安、席地而卧。
能不气不恼地笑对一切欺辱羞骂,从来不计较别人也不报复别人,更不与人争长论短。
而且还能示人吉凶,无不灵验。
所以人们也都非常喜欢他,便称他为“欢喜佛”。
后梁末年,契此和尚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前,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的诗偈,时人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在中国多数汉传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布袋和尚曾作有许多诗偈,阐述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为人处世的独特观点。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他的部分诗偈。
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腊几何?”师云:“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
”居上因谓师曰:“和尚此去,若有人问,只恁么对,不可堕他人是非。
”师答以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
这首诗偈表达了布袋和尚看破人我是非,不染指是非恩怨,忍辱宽容的哲理思想。
其中“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告诉我们世事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会因为见解和自身修养水平的不同,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人产生怨恨心理。
这些憎恨,既有同事之间因为名利等方面的争端引起嫉妒乃至暗中加害,也有因恋情失败产生的怨恨心理。
人世的许多悲剧莫不由怨恨产生。
总之,人世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恩恩怨怨实在太多。
恩爱的夫妻可能转瞬间变成陌路,患难之交的朋友也可能分道扬镳。
世事变幻不定。
对于人世这么多的是非恩怨,布袋和尚却不去计较分别,因为他已经将世事看得很淡了。
穆圣对18个问题的解答
穆圣对18个问题的解答一个旅行者来到清真寺面见穆圣(祈主福安之),问候圣人之后,圣人问他来自何方,他说来自远方,只为求得一些问题的解答。
下面是旅行者与圣人之间的对话:旅行者:如何才能不留下会遭受惩罚的记录?穆圣:善待你的父母。
旅行者:如何才能成为众人心目中的智者?穆圣:敬畏至高的真主,并保持这种敬畏。
旅行者:如何成为真主所喜悦之人?穆圣:在每天的清晨和夜晚颂读古兰经。
旅行者:如何使光明常驻心中?穆圣:永远不要忘记死亡。
旅行者:如何才能不失去真主的祝福?穆圣:总是善待其它的被造物。
旅行者:如何免遭敌人的伤害?穆圣:心中一直保持对真主的信仰。
旅行者:怎样才能不受屈辱?穆圣:谨慎自己的行为。
旅行者:我怎么才能长寿?穆圣:以德报怨。
旅行者:如何增加来自真主的给养?穆圣:经常保持小净。
旅行者:如何远离坟坑里的惩罚?穆圣:经常保持服装的纯净。
旅行者:如何远离火狱的灼烧?穆圣:看住你的眼睛和舌头。
旅行者:怎样使罪行得以宽恕?穆圣:带着谦卑,经常向真主祈求宽恕。
旅行者:如何经常得到人们的尊重?穆圣:从不向人们伸手索取。
旅行者:如何保持荣耀尊严?穆圣:从不屈辱或看低他人。
旅行者:如何不受狭窄坟坑的挤压?穆圣:经常颂读古兰经的“国权章”。
旅行者:我如何能使自己的财富增加?穆圣:每晚颂读古兰经的“大事章”。
旅行者:如何在末日审判时拥有和平与安宁?穆圣:赞颂真主从黎明直到夜晚。
旅行者:礼拜时如何做到完全的投入和专注?穆圣:做小净时完全投入和专注。
禅宗:对问题的提问——以“赵州狗子”公案为例
禅宗:对问题的提问——以“赵州狗子”公案为例[摘要] 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有其立场,禅宗注重对问题及其立场的考察而非回答问题,从而否定问题,毁灭问题。
有两种否定方式:一是从所问的内容上,如果所提问题是伪问题,便不能回答;另一种更彻底的是从形式上,即提问这种形式意味着运用一种有公共规范的工具(语言、逻辑思辨等),而必须由内在个体独自完成的东西不能通过公众化的形式获得。
关键词] 禅宗;赵州狗子;不可言说一有问有答,有来有回,这是常识,也是常人之识。
禅宗的高妙在于对问不答,有去无回。
不回答问题,不是不能回答,而是问题本身有问题,或者提问就有问题。
提问者每每关注于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和提问本身的问题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问题不但可以通过回答来解决,还可以有一种更加彻底的方法,就是毁灭。
禅宗解决问题最彻底的方式就是否定问题和提问本身,使问题不存在。
“赵州狗子”是禅宗最重要和著名的经典公案之一,历来解者甚多,本文认为,赵州狗子在无意中突出体现了禅宗解决问题根本方法:不是探讨问题,而是否定问题、摧毁问题。
对于“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这个问题,赵州从稔的回答是:“无!”。
这个无(mu)[①]当然不是问题中的那个无,南宋的无门慧开禅师在《无门关》中也提醒说:“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但这个“无”是什么?“mu”通常都被理解为神秘主义的东西,[1](p.10.)其实“mu”是对前面问题的否定。
赵州是说:不管狗子有没有佛性,“你问得不对(问题不成立)”或“你的问题没有意义”。
以“狗子有无佛性”为例,佛性无处不在,万物皆有佛性,狗当然也有。
明白了佛性这个概念及其内在包含,就无需再问狗子有无佛性。
这样问就像“三角形有几个角?”一样可笑。
这样的问题根本不成其为问题,因为答案已经包含在问题当中了。
对于这一点,首山有直白的说明:“要得亲切,第一莫将问来问。
还会么?问在答处,答在问处。
汝若将问来问,老僧在汝脚底。
汝若拟议,即没交涉。
”[2](卷十一,第682页)进而言之,禅宗认为佛性即自性,什么东西会没有自性呢?这就像“我的鼻子是不是我的?”一样是多此一问,“我的鼻子是我的。
顿悟人生的5个笑话
顿悟人生的5个笑话
1.一个人问禅师:“禅师,有人说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那这禅宗的教义到底是什么?”禅师笑道:“你这不是在立文字吗?”
2. 有一个人追求禅宗,每天都跟着禅师学习。
某天,禅师问他:“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他回答:“禅。
”禅师笑了笑:“不,是
吃饭。
”
3. 有一个人问禅师:“禅宗是不是可以帮助我找到真正的自我?”禅师笑道:“找到自我?那还是别找了,自己就是自己。
”
4. 有个人问禅师:“禅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禅师笑道:“禅
宗没有最终目的,因为最终目的就是此时此刻。
”
5. 有个人念念不忘禅师的话:“现在就是禅宗。
”禅师对他说:“你这是拿禅宗当做遮羞布。
- 1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导语: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1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法师:请讲!来访者: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来访者:是的。
法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
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也无法取得成功。
2孩子怎么教?观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观众:影印过。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
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法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让孩子更优秀。
3五百元买汽车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命运却不变?法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佛友: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法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佛友: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法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佛友(惊呀地):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法师:你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只想付出一点点,就得到很多。
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4粪便臭不臭?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
法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法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女士:前几年。
法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女士:当然很臭啦!法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法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说我被这东西臭过?女士:那多恶心!法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
语文小书房快乐读一教用
小书斋快乐读一(配合次:雅量)淡定人生─ 包含与矛盾一透各样案例、名言,述尊敬与包含人关系的重要性。
一位年慈善家,教一位得道的高僧。
他:“我怎样才能成一个自己快乐,同也能人快乐的人呢?”高僧笑着他:“孩子,在你个年有的梦想,已是很得了。
好多比你年多的人,从他的自己就能够看出,不论他多少解,都不行能他理解真实重要的道理,就只能任由他随自己的性。
”年慈善家虔地听着,没有表露出毫喜悦之色。
高僧接着:“我送你四句。
”高僧的第一句是:“把自己当作人。
你能句的含?”年慈善家回答:“是否是,在我感觉难过的候,就把自己当作是人,难过就自然减了;当我惊喜若狂之,把自己当作人,那些狂喜也会得平易中正一些?”高僧轻轻点表示同。
高僧接着第二句:“把人当作自己。
”年慈善家深思一会儿,:“ 就能够真实怜悯人的不幸,理解人的需求,而且在人需要的候,予适合的帮助,?”高僧两眼光,第三句:“把人当作人。
”年慈善家:“ 句的意思是否是,要充足地尊敬每一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行入侵他人的中心地?”高僧哈哈大笑:“很好,很好。
一点是世俗人最简单忘的一件事!因人常常妄图要去改他人,却在无心之害到了方⋯⋯”高僧的第四句是:“把自己当作自己。
句理解起来太了,留着你此后慢慢品尝吧。
”年慈善家:“ 句的含,我一领会不出。
但四句之就有多自相矛盾之,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一同来呢?”高僧:“很,用一世的和精力。
”那位高僧是位有大智慧的智者,不过短短四句:把自己当作人、把人当作自己、把人当作人、把自己当作自己,便道出了与人善的真。
短意,耐人味。
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别,所以有时摩擦、争执不行防止,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
假如多些理解,学会包含,能够身临其境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他人与自己的看法不一样,而生出隔膜,甚至产生矛盾。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不一样的看法,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生机,进而产生了很多新事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他人有不一样看法存在,也才会使自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思虑问题。
禅师六题(第二版)
文取自网络图正月初五摄于苏州重元不堪一比有许多人来找禅师诉苦,都认为自己是世间最苦的人。
禅师说:“请你们把自己认为最痛苦的事情写在纸条上。
”大家立即照办。
禅师接着说:“现在请将手中的纸条与别人交换。
”众人在交换阅读过别人的痛苦后,纷纷发出惊叫,急忙要回了自己的痛苦。
诚实之花一位禅师为挑选自己的衣钵传人,发给众多的门徒每人一包花籽,宣布谁种出的花儿最美丽,就传位给谁。
比花的时候到了,众人各自捧着盛开鲜花的花盆,来接受禅师的挑选。
只有一位弟子捧着空花盆,神情坦然地站在一旁。
谁也没有料到,禅师最后选定的衣钵传人竟然就是这位弟子,原因是他的花盆里开满了诚实之花。
原来禅师发给大家的花籽全部都煮过,根本就不可能发芽。
把线画长一位武林高手在一次比武中,因找不到对方的破绽,被对手击败,他就去求教一位禅师。
禅师在地上划了一条长线,要求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令这条线变短。
武林高手百思不得其解。
禅师在原来那条线的旁边,又划了一道更长的线,两相比较,原先那条线看起来确实变得短了很多。
禅师解释道:“打败对手,不在于攻击对方的弱点,只要你自己变强,对方便如原先那条线一样,也就在无形中变得较弱了。
”捂紧枕头一位著名学者背地里散布了许多流言,中伤一位具备非凡智慧的禅师。
学者一日自悟,深感内疚,到禅师处负荆请罪,表示要尽力将流言予以澄清,还禅师一个清白。
禅师听后拿出一个鹅毛枕头,说道:“别的你都不用做了,只请您将这枕头在大街上打开,让里面的鹅毛随风飘散,然后将鹅毛一根不少地帮我捡回来。
”学者面露难色:“这我可能做不到,因为鹅毛那么轻,一阵风来,就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禅师微笑道:“您说得很对。
其实流言如这鹅毛一样,一旦四处飘散,又怎能收得回来呢?不如我们今后尽量捂紧枕头,千万别轻易打开它吧。
”倒空杯子一天,一位学者专程到一位禅师那里问禅,禅师只是以茶相待,并不说禅。
他将茶水注入学者的杯子,杯满后,还在继续注入。
学者看着杯子的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外,实在忍不住了,说道:“已经溢出来了,请不要再倒了!”“你就像现在这个杯子一样,”禅师答道,“里面完全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你不把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永远不满一位青年渴望创新,求教于禅师。
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中考满分作文素材哲理故事明天吃几个馒头那天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有六个馒头,大师兄有六个馒头。
只有他自己有四个馒头。
小和尚觉得太不公平了。
师父得6个馒头,他没意见,可大师兄也得6个馒头,不是跟师父平起平坐了吗?不行,不行!于是小和尚找到了师父,要了六个馒头。
大师说:“你能吃六个馒头吗?”小和尚大声说:“是的!我要六个馒头!”师父看了看小和尚,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
不久,小和尚就将6个馒头吃完了,他吃得很饱很饱。
小和尚拍着肚子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6个馒头我都吃下去了。
我能吃6个馒头,以后每天早上我都像大师兄一样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看小和尚,说:“你是吃下去了6个馒头,但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小和尚感到又胀又渴,所以他去喝了半碗水。
然后,小和尚的胃比以前更肿了,有点痛。
小和尚开始感到不舒服。
他不能像往常一样提水扫地念经。
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平时你吃4个馒头,今天你却吃了6个馒头,你多得到了两个,可是你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小和尚点点头,捂住肚子说:“师傅,以后我还是吃四个馒头吧!”流沙有时比岩石更坚固在古代,帝王、将领和权贵们尽其所能建造坚固可靠的陵墓,这不能说是坚不可摧的,但如果说它们像岩石一样坚固,像金汤一样坚固,那就太过分了。
其目的是防止盗墓者挖掘,但事实是,许多坟墓仍然被挖掘和盗窃,有些被洗劫一空。
河南上蔡有座古墓,建造于春秋时代。
2021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时发现,古墓上被挖开了大大小小17个洞,说明盗墓者不知光顾过多少次。
从洞里的器皿、古钱币、矿泉水瓶等遗留物考证,盗墓者来自于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盗墓者来自战国时代,最近的来自现代。
他们都对这座墓穴觊觎已久,想盗取里面的金银财宝。
他们费了多少心思无从考究,唯一可以考证的是,他们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导读: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1
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法师:请讲!
来访者: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法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
来访者:是的。
法师说:开车要系安全带。
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没人督促就不能坚持,也无法取得成功。
2
孩子怎么教?
观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法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观众:影印过。
法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
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
法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
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也让孩子更优秀。
3
五百元买汽车
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命运却不变?
法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
佛友: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
法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佛友: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
法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佛友(惊呀地):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法师:你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
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只想付出一点点,就得到很多。
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4
粪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
法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
法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
法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
法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法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说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法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
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法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法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
女士:嗯!
这就是心理调节了,你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状态决定你的成就。
5
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法师说: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法师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还是女孩?
女教师:17岁了,女孩。
法师:要准备高考了。
女教师:是的。
正在加紧复习。
法师: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女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法师: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女教师:呃……
法师: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就像不会出现所有人都考上北大一样,也不会出现所有人都出家的情况。
人类总能延续,别的学校也能生存,学佛的是少数,就像考北大的是少数,不会有这种“所有人都”的问题。
6
心灵的锻炼
一位研究生来拜访法师,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好多人见到你都要磕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我没有拜过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
法师:你一定打过篮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研究生:是的,打过!
法师:打篮球干什么?不打篮球,篮球会难受吗?而且那么多人打一个球,是为了快点把篮打烂吗?
研究生:不是,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娱乐。
法师:不用篮球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运动嘛!
研究生:那样多没意思。
而且旁人看到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法师:说得好!篮球只是一个道具,一个锻炼和娱乐的道具。
那么,身体需要锻炼,心灵就不需要锻炼吗?
研究生:按理应该。
可心灵怎么锻炼呢?
法师:人在崇拜的时候,五体投地,表现出谦卑、服从、忏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心灵融化,与被崇拜者在心灵上合一与连接。
这就是心灵的锻炼。
别人礼拜我,我也是一个道具,就像一个篮球,让人打来打去。
只不过我不是真的篮球,是一个心灵篮球。
同样,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
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大地给我们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们回馈的都是垃圾;
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
中国人拜的学问深了,里面有大智慧妙作用。
虔诚礼拜的时候,拜和被拜是一个整体,哪有什么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诽谤,是没有实践过和用心体验过。
妄加诽谤就是痴狂!
研究生:太高深,太智慧了!请受我三拜!
法师问:感觉到心灵锻炼的美妙了吗?
研究生:嗯!很伟大!
我们不知要锻炼身体,还需要锻炼心灵。
有时候崇拜,也是一种心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