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字的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运用叠词,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同时给人一种特殊的形 象感受,适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请看白 居易的《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中“凄凄”和“袅袅”两个叠词用得传神。“凄凄”形容内 心的凄凉和感伤,“袅袅”形容秋日的苍凉和惨淡。这两个叠词不 仅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把那一份惜别之情表现得格外凝 重。 再如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寻寻觅觉、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了七个叠词。寻寻———词人百无聊赖,若 有所失,四处寻找,毫无着落;于是进一步苦苦搜索———觅觅; 然而寻觅无果,反倒增添了孤寂清冷的感受———清清冷冷;一个 闺阁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处于“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凉、 悲惨、忧伤之情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七 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 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三句,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 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奏、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 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 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如果有修辞或表现手法,点出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4)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结合意象的象征义) 如果是叠词,还应点明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的音律美。 如:“满地黄花堆积,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点点滴滴的表达效 果。 细雨在梧桐叶上聚成水滴,纷纷下落,一刻不停 勾勒出凄凉的意境 表达出绵绵的愁思(雨的象征义:愁思或情思) 增加语言的节奏音韵美
: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1.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 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2。此二字可以说运用了拟人通感的 修辞,绘声绘色,使诗歌更为生动传神 3.此二字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 境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 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 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如:构成全诗的线索
为了使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诗人们非常注意对诗句 中动词、形容词的锤炼。这是因为,汉语中动词、形容词 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诗意蕴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 用得是否恰当和准确。举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贾岛《题 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 什么贾岛经反复推敲选择了“敲”字而没有用“推”呢? 敲字暗示门已关闭,再联系“鸟宿”的意思,可知此刻已 是深夜,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传出清脆的敲门声,更显得 环境的幽静,这就有了审美情趣。如果用“推”来替换 “敲”,那就只剩下一个僧人月夜访友的意思,意蕴浅多 了。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 岸”,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活 画了出来,生动而又形象。动词、形容词的妙用,大大增 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
1。哪个字(词) 字或词: 2。字在句中的含义
3。将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即;翻译诗句) (炼字) 注意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4。烘托的意境或刻画的形象 5。对主旨(情感)表达的作用
(如果是一词领全诗的,还要考虑该词在结构 上所起的作用:线索、诗眼、情感基调) 1。动词
字或词的选择顺序: 2。形容词 3。数词 4。叠词
作业:
阅读诗歌,请回答问题(2003年高考全国卷二)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 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再来谈谈拟声词,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 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 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诗经》开篇第一句便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 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那“关 关”的和鸣声,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 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的模拟, 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 拟声词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不胜枚举,“无边落木萧萧 下”(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李煜《浪淘沙令》), “呢喃燕子语梁间”(刘季孙《题屏》),“间关莺语花底 滑”(白居易《琵琶行》)……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莅临长 江之滨,耳听得落木萧萧之声,眼见那长江汹涌之状;仿佛凭 栏远眺,见帘外潺潺春雨,激起不尽的故国之思;仿佛亲耳听 到燕语呢喃、莺语间关。拟声词的巧妙运用,使读者可以越过 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全部或局部意蕴 的理解。
古典诗歌在描绘形象的过程中,还经常用到表颜色的词。这些词语 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色彩美,借以抒发作者的某种 心情。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中将江、鸟、 山、花四景分别敷以碧绿、洁白、苍青、火红四种颜色,“江碧” 衬“鸟”之白,“山青”衬“花”之红,色彩鲜明,令人赏心悦目。 再看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在作者看来,那夕 阳晚照下的满山枫叶,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读这句诗,一 片深秋枫林美景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那满眼的红色,我们仿 佛感受到在作者的心中,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诗歌除了明写色彩外,还可以暗写色彩,初读时未必看出,但 一加玩味,就感到这样写更富有含蓄的画意美。如“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长亭送别》)“醉”暗点“红”。满 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 染成的。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感情,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 果,而是运用色彩,创设出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 诗歌虽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色彩的 形象描绘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读出来是诗,脑海里出现的则是 画,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感体验。
数字给人的感觉一般是枯燥、乏味的。但看起来十分单调的数字被诗人们巧妙地 运用到诗中时,却往往会变得十分形象生动,使全诗妙趣别具,平添许多艺术魅 力。 数字入诗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叙事抒情。辛弃疾词《西江月》中有“七 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七八颗星是寥落的疏星,两三点雨是 轻微的小雨,几个数词的运用使我们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种轻柔的美,充 满了恬静的气氛和乡土的气息,不但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反而增添了许多 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张祜的《宫词》一诗是这样写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共二十字,用了 四个数词。“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二十年”从时间下笔, 写入宫之久。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亲人, 失去自由,本来已够悲惨的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 她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后两句“一声”写歌唱,“双泪”写泣下,“一”和 “双”两个数词的运用,使人仿佛看到了在皇帝面前,诗中人随着《何满子》 的歌声而双泪齐落的样子。数词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 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由此可见,以数字入诗来写景状物,可使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更加鲜明生动; 以数字入诗来叙事抒情,可使所叙之事、所抒之情更加感人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 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1.看,在诗中指回望。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3.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4.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