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数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尚义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关于数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李冉负责人所在单位甲石河中心小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发现规律,调动感官,实现理性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获得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安排了很多关于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探索、操作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本课题的提出符合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有助于学生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是帮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及现状当前,动手实践这一数学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也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如何提高动手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等相关问题成为了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在课堂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虽做了很大努力,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
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教师忽视动手操作活动的目标,对于安排动手实践活动的内容、次数、时机、时间长短上缺乏合理灵活的处理。
2、教师过分依赖活动,忽视了活动的本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做为一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们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我们一贯提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实践中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提到数学,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大量的枯燥计算、严谨缜密的数据、抽象的逻辑思维等等。
因为数学的这种特殊性,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质量而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
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真正的实效性。
以下笔者将从教学的实际的情况出发,以人为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分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以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从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上细化、深化研究。
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使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也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预计可能的突破:有效教学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如,国外已有的侧重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国内典型的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的研究;还有从教学基本理论角度的思考,等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有了较明显、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民主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明显增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都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
但是,淡化或忽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期望能明确教学中所适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期由点到面产生指导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方面,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系统性的分析 和总结,以及针对具体年级、地区的有效性研究 还不够充分等。
04
研究问题与创新点
研究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的策略与方法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 效性研究相对较晚,但发 展迅速。
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的培养。
研究注重实践性和实证性 ,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 热点问题。
研究成果表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08
研究时间表与进度安排
研究时间表
2023年9月:完成文献 综述和确定研究问题
2023年10月:完成研 究设计和招募被试
2023年11月:进行实 验并收集数据
01
2023年12月:分析数 据并撰写初步报告
02
03
04
05
06
2024年1月:进行专家 评审和修改报告
2024年2月:完成论文 撰写和提交
实施方案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课堂观察
实证研究
总结与展望
搜集与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有效性相关的文献资 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问卷,调查学生、 家长和教师对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意见 ,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深入课堂,观察教师的 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 状态,寻找影响教学有 效性的问题。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计算速度慢、难以转化运算规则、易出错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兴趣。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明确研究方向;2. 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3. 验证提出的有效性策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课堂等方式,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学环境等现状,明确问题所在。
2. 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跨学科整合教学法等,寻找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3. 设计和实施有效性策略实验选取一所小学作为研究样本,将提出的有效性策略应用于数学计算教学中,并设置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从学生计算速度、错误率、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与控制组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策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有效性。
同时,将结果与相关研究和教学经验进行讨论和比较,深入解读结果背后的原因和问题。
四、研究计划1. 采集资料和分析收集相关文献、教材、教学案例等,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 探讨有效性策略阅读文献,进行专家访谈,总结有效性策略。
3. 实施实验选取研究样本,将有效性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设立对照组。
4. 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 结果讨论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当前数学计算教学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促进有效的反思。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练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因此,课堂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至关重要。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因素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我们需要对课堂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
二)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的方法。
我
们希望能够让课堂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提高课堂练的有效性。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即儿童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因此,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技能既依赖于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依赖于学生能否产生生动的研究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授予”或“移植”,而应该是在了解
儿童的基础上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研究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们希望能够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并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长春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马国军2011年5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
”、“数学是核心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
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 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研究背景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计算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练习量不足、缺乏实际应用等,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普遍偏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解决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教学实验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教学实验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将选取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教学为主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
具体步骤包括: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确定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前测和后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2、调查问卷为了了解学生对计算教学的态度和需求,我们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计算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并改进教学方法。
四、研究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教学实验和调查问卷等相关工作。
2、教学实验阶段: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3、调查问卷阶段:收集学生对计算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并改进教学方法。
4、研究总结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研究成果也将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六、参考文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参考相关学术论文、教育专著、教学大纲等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
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数学素养的培养。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师生互动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揭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2. 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3.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1. 如何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2.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2. 设计问卷,对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与需求;3. 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师生互动情况,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4. 结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结果,提炼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5.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验证与完善。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2. 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与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指导;3. 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背景数学教学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践,而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在教学中,有时很难控制低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所以动手实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需要探究如何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研究。
2.研究价值本研究的价值在于:1)通过精心设计的动手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获得知识,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研究,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真正地研究“有价值的数学”。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活用教材”,提高教师创新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核心概念1)动手实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实践活动。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观感受,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清晰鲜明的表现象,进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
2)有效教学是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让每位学生在愉快的实践体验中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也就是说,既强调研究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动手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首先,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信息等收集有关“动手实践”的教育理论知识。
然后,选择适合“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备课、上课,讨论怎样的动手操作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接着,观看课堂实录,进行课后调查,再次证实动手实践是否真正发挥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有效性的研究内容:以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实践操作设计研究。
实践操作活动是指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也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要求,体现了“做数学”的数学教学理念。
由此,实践操作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实践操作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提高实践操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方法:1、调查实验法:应用调查实验法来研究“实践操作”教学方法的开展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量来反映。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开展“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课题组织机构:分工:进度:序开展活动,深入实验。
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操作有效性的研究,收集过程性资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夏张中心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
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
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
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
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论证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
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动手操作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学生有许多不能直接参与,知识的建构也就不可能系统、扎实。
因此,如果运用学具把操作活动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就极易被激发和唤起的,教师再恰到好处辅以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实施创新的自觉性、主体性、积极性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实践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研究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操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的:1。
小学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实效性研究开题小结
小学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实效性研究开题小结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小学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小结今天,在课题《小学学生数学课堂动手操作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后,通过专家的评议和点评以及对我们课题组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思考和分析,通过思考转化为自己拥用的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是指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历从具体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形式操作的过程。
可见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和条件,是思维的开始。
由此,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设计,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反思中也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和过于强调动手操作这一数学学习方式,课堂上花费了许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削弱和淡化了其它的数学学习方式,更忽视了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如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等,似有取而代之之嫌。
(2)过分追求动手操作的过程,却忽视了动手操作活动的目标,教师没有对动手操作进行及时总结、概括和提炼,使得动手操作往往停留于动手操作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层面,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动手操作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分析:(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因此,课堂练习的功能也理应与之相匹配,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让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亟待改变。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对练习质量的评价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较,抹杀学生的创造性,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
教师只评价作业的结果而不关心作业过程。
题目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开放性。
课堂练习内容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开放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引入和新授,而忽视了课堂的练习设计。
认为练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教师投入到练习活动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
对于练习活动的设计,教师通常是拿一些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仅是针对课堂教学部分内容而言。
因此,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问题成为新课改的一个瓶颈,是数学课程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
如何把握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方法,力争使数学练习有效、高效,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
二、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选择、分层递进练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
通过积极探索及组织有效练习训练,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3. 研究如何通过数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探究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2.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3. 设计并实施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反应和变化;4.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与贡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形成一套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五、研究计划与安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XX年XX月XX月):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XX年XX月XX月):设计并实施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收集并整理研究数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来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我们做为一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们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我们一贯提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实践中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提到数学,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大量的枯燥计算、严谨缜密的数据、抽象的逻辑思维等等。
因为数学的这种特殊性,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质量而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它更是一门艺术。
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真正的实效性。
以下笔者将从教学的实际的情况出发,以人为本,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方面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分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以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从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上细化、深化研究。
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专业成长,使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也以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预计可能的突破:有效教学问题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如,国外已有的侧重从教师的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国内典型的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的研究;还有从教学基本理论角度的思考,等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有了较明显、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民主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明显增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都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
但是,淡化或忽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期望能明确教学中所适用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以期由点到面产生指导作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学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学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岳阳镇⼩学“⼩学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尊敬的市教科所、县教研室专家、各位领导、⽼师们:由安岳县岳阳镇⼩学申报的“⼩学数学活动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于2011年12⽉9⽇经资阳市教育局批准,⽴为资阳市普教科资助⾦项⽬研究课题。
在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关⼼、指导和帮助下,课题组已做好开题准备⼯作,现在,我和莫如英⽼师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参加⼀些观摩课后的反思曾经我们参加了⼀次教学观摩课,⾛到教室⾥⼀看,看到学⽣都是四个⼈围在⼀起坐着,⼼想今天这节课学⽣⼀定有很多的四⼈⼩组活动,很是期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数学六年级“倒数的认识”,⼀开始,⽼师以四⼈为⼀组⽐赛写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引⼊,然后⽤学⽣⾃⼰写的乘法算式作为认识倒数的学习材料,以此来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但⽼师只选了两个因数都是分数的乘法算式让学⽣观察,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意义,后来⽼师花了⼤量时间来讲如何求⼀个数的倒数,并把每⼀种情况都罗列完。
从该节课可以看出:⽼师上课前作了精⼼准备,以数学⽐赛开始,最后以数学游戏结束,中间还穿插运⽤了多媒体教学⼿段,形式⾮常好。
但⼤多数学⽣启⽽不发,给听课者的感觉是为活动⽽活动。
通过活动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没体现出来,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
还曾经听过这样⼀节观摩课,是⼀年级的“⼈民币的认识”。
⽼师以观看动画⽚“⼩兔当家”引⼊,然后利⽤课件⼀⼀演⽰所有的⼈民币,让学⽣从字样、颜⾊、⼈物等不同⽅⾯观察⼈民币,最后设计了“整理钱包”,“换钱游戏”,“模拟购物”,“献爱⼼”四个活动。
这节课⽼师共花了55分钟,表⾯上看学⽣都参与了,课堂⽓氛也很活跃,热热闹闹,但⽼师在不着“数学边际”的教学活动上花费时间过多。
如:观看动画⽚“⼩兔当家”花了15分,在“模拟购物”,“献爱⼼”两个活动上花了17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论证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
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动手操作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学生有许多不能直接参与,知识的建构也就不可能系统、扎实。
因此,如果运用学具把操作活动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就极易被激发和唤起的,教师再恰到好处辅以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实施创新的自觉性、主体性、积极性就会逐渐建立起来。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实践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教育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研究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操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树立操作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实践活动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科学的操作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3.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
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操作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课堂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
其实,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课堂操作活动无目的的现象。
学具操作活动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最适当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若于没有解决的方法,产生操作学具的需要时,再让学生操作,并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最后,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灵活设计操作方案,做到个人操作、集体操作相结合,课内操作与课外操作相结合。
研究趋势分析: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
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
加强课堂操作有效性实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动手操作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操作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通过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操作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也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要求,体现了“做数学”的数学教学理念。
2.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航者。
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3.小学数学(2011版)新课程标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能应用于实践中。
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利用有效的动手操作解决数学学科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个体的创造潜力得以激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在相互的协同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精神,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设计报告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1.操作:本课题中的操作指利用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工具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学生对学具的外在操作,转化为学生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达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操作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强化教师在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意识,引导教师把握好教材,应用好教材中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
把数学操作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以下目标:1.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实践的实效性。
2.能通过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形成规范操作常规、利用适宜的操作材料、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达到新课标对课堂的三维要求。
3.能通过研究,教师能累积一些有益的经验,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内容:以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实践操作设计研究。
着重研究解决如何从挖掘教材自身的动手因素入手,以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解决以下问题:1.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有效的操作内容。
2.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
3.怎样要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效结合。
4.操作学具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提高实践操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基本计能、基本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使每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最终实现学会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
2.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研究内容撰写论文、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等3.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特别是适合本课题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比较全面地了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基础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六、研究的周期和实施的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XX年7月——20XX年7月,为期三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具体步骤如下:(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2.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请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和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方案主要工作:4.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5.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阶段成果: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课题组教师以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操作设计的研究,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操作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