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及我国的发展趋势(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中心国外发展经验借鉴及我国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配送

(一)物流配送定义

所谓配送就是将各零售店所需货物在规定日期,安全、准确地送达的活动。

在德国及欧美诸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商品从配送中心到客户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流动。

这个意义上的物流配送绝不是简单的仓储运输,它既是物流活动的管理系统学,又是一门经营管理组织学;它涉及到生产方面的管理系统,采购货物、运输方面的管理系统及分配、营销方面的管理系统。

(二)物流配送特点

1.经营规模化;

2.管理规范化;

3.分工合理化;

4.决策科学化;

5.设施标准化;

6.结算、信息电子化。

(三)物流配送的任务

物流配送的根本任务是将商品从发货地根据需求以准确的数量和品种、完好的状态、准确的时间交送到准确的地点,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佳服务的为根本目的。

(四)物流配送的依托形式——配送中心

1.配送中心两个重要环节

(1)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能够使一个企业的商品在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降低了资金占有率,同时也节省了仓储面积;

(2)统一配送简化了零售环节的经营活动,使中小商业企业在竞争中不再势单力薄。

2.配送中心的分类

根据配送中心的经营状况,在我国,可将配送中心大致分为三类:

(1)各方面条件完善,有比较稳定的资源渠道和配送对象,有比较健全的储存设备和运输车辆,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配送作业程序,有的还实现了库存物资电脑管理。如上海的华联超市公司的配送中心;

(2)基本上是流通性仓库,配送对象少(不超过十家),资源渠道不稳定,基本上是传统的仓库管理方法,经济效益较差。

(3)介于以上二者之前,一般有相对稳定的货源渠道和配送对象,在配送的作业程序和内部管理上不够规范。

另外,目前在我国上海已有各种类型的配送中心20多家,其中有:

(1)连锁公司内部配送中心,如华联超市公司做到l00%统一进货;

(2)以提供配送为主的社会配送中心,如上海一百集团配货中心,自社会配送达1.0774亿,占90%左右。

(3)产加销一体化的加工型配送中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食品集团的天文

配送中心,目前配送的门店数达216家,所配送的商品有18个大类4000多种商品中,有18—20%是自产的.

3。配送中心的功能

(1)收货

(2)检查

(3)标示

二、国外配送中心发展经验借鉴

如果说配送中心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而在西方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兴起,六、七十年代以后,配送中心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迅速发展。

目前,美国从事营业仓库的企业共有550多家,营业仓库总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0万人左右,已经形成高效而有序的社会大物流体系。

在日本,有各类流通企业6万多家,货运量超过50亿吨,从业人员105万人,近年来,不少日本企业不再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委托社会上的产业配送中心进行配货,促进了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发展。

其成功经验,我们应作借鉴:

(一)配送中心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以日本为例,随着买方市场的确立,零售业向以超市为主体的连锁商业转化,并形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体系,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为确保新产品销售主导权,发展物流中心,力图控制流通业,从而形成了产、批、零三方为争夺批发权的激烈竞争,迫使批发业、仓储运输业转换其角色,积极发展集商流和物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担当起零售业的购买代理商的角色,单纯的物流业在日本已不存在。

日本配送中心,按营运主体分,有以生产商为主体的,如日冷、味之素等;有以零售商为主体的,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有的以批发业为主体的,如菱食等。

(二)配送中心的形式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外的配送中心,按照市场和物流组织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形式;有经营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配送中心,也有以某一门类商品为主的专业性配送中心;有区域集结而成的区域性配送中心,也有直接向零售店送货的前沿性配送中心和某一系列商店进行配送的定向性配送中心。

(三)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和讲实效是并行不悖的。美国的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电脑化和条形码技术应用极为普遍,从而大大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据美国APICS学会统计,使用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降低库存35%,交货期拖延减少82%,采购期缩短50%,管理人员减少10%,经营作业能力提高10—15%。

但是,他们在合理选择使用机械设备方面,非常讲究实效,手动的、自动的、电动的各类物流机械,在同一物流场所内有效配合、协调作业,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不让设备的功能闲置浪费。

(四)配送中心的建设需政府扶持。

按日本专家的观点,从工业、商业到交通运输都和物流有密切关系,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日本政府首先从政策、规划、法令和规范等方面对物流进行管理,同时,不惜大量投资建设物流设施,并十分重视物流规划的合理化,物流设施一般设置在生产发达的城市以及铁路、公路、客运等运输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从而使商品运输畅通无阻。

日本政府还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物流业发放低息贷款。政府的全面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和积极扶持是日本物流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配送中心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大量规模小、设施欠缺、技术和管理较差的配送中心必然走向消亡,少数大型的、具有较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企业(集团)配送中心,将通过其规模优势的发挥,最终部分或完全地走向社会化。

(二)专业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发展建设的配送中心由于其一开始就面向社会,从而易于开拓市场,并且通过扩大代理权,实现契约化配送、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多个系统、企业乃至地区所有的各自的商品配送中心,从突破自身制约条件,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获得发展的意图出发,携起手来,开展交叉配送;或者联合起来共建配送中心,实现集约化配送,最终构造出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形成“物畅其流”的大同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