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鹂--病期琐事》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3b90b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 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 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20
2.写法指导 环境描写应注意: (1)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2)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3)要紧扣文章内容去写。 (4)写出感情。
8
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 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9
探究 精研 文本
10
[整体·感知] 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任何事物只有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 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 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 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30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4/10/16
31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 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 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 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 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 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 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5
《文学短论》等。孙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初期的创作合集 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 说与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 “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11ae5cabba0d4a7302763a98.png)
-20-
黄鹂——病期琐事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作者在文中写了四次见到黄鹂时的不同心情,这其中包含着什 么写法?
提示:由四次见黄鹂的环境、黄鹂的生存状态以及作者的感情的 不同可以看出,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注意作答时要先指出手法再结 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对比的写法。第一次见黄鹂由于战争的环境,黄鹂只 是一闪而过。第二次虽在和平时期,但是一个猎者带着一杆猎枪出 现在它们平静的生活里,它们又无影无踪了。第三次的黄鹂更凄惨, 已经被捉被卖。只有第四次,美好、自由、和谐的环境中,黄鹂才 展现了全部的美。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将黄鹂鸟前三次的生活环 境和第四次进行了对比,使读者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可爱的鸟儿来 说,生活环境决定了它们全部的美丽。
-13-
黄鹂——病期琐事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任务一】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1.“黄鹂”在这篇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黄鹂”是本文的线索,作者以追寻“黄鹂”为线,表达了自己 在不同时期对这种小鸟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2.本文的标题是《黄鹂》,为什么开篇要写家乡的其他鸟儿? 提示:开篇之所以写其他鸟儿,恰是要说明黄鹂鸟在家乡不多见, 这就为下文作者初见黄鹂鸟的惊喜做了铺垫。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词义 (1)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2)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 (3)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 (4)淋漓极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文中指观赏得透彻尽兴。 (5)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7)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儿动静 就特别害怕的人。 (8)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黄鹂——病期琐事》阅读答案
![《黄鹂——病期琐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a819fa58da0116c17497f.png)
《黄鹂——病期琐事》阅读答案黄鹂——病期琐事(一)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
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二)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作者“想多看一眼(黄鹂)都很困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两句的好处在于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在第(一)节中,作者说“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这里,“黄鹂的啼叫”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3.“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4.①作者在文段(一)中流露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在文段(二)中流露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赏析】《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文学考研
![【赏析】《黄鹂——病期琐事》孙犁 文学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55e4115a2f60ddccdb38a02a.png)
《黄鹂——病期琐事》孙犁主题思想、构思特点:《黄鹂》一文写于1962年4月,却一直到1979年才将其发表,同年收入《晚年集》。
作者通过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与描叙,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
(以上是主题思想)本文先从童年时代的往事娓娓道来,回忆了在战火间隙中第一次见到黄鹂的魅力,虽只有寥寥几笔,但本身隐含了深意。
然后,描述了作者养病期间所亲历的几个生活片断。
黄鹂的叫声给人带来美的愉悦,而在不具备审美观点的人看来,黄鹂只不过是一种可以捕杀的鸟类。
在这一点上病友老史和那位穿皮大衣的中年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作者对病友多了一份宽厚的感激,而对后者的劣行,则在平静的语言中蕴含了极大的愤怒和谴责。
最后通过被拴黄鹂的凄惨神情与太湖之滨天阔任飞的极致之美的对照,提示了美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哲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以上是构思特点)艺术特色作者于平易近人处入手,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的描写,运用对比、白描和烘托等艺术手法,以或朴素含蓄,或凝练优美的语言,在质朴、自然间蕴含深长的意味。
艺术特色作者以黄鹂为线索,结合自己的要有关生活经历,写对于美和人生等总是的认识,一步步情随境迁,由浅入深,很有层次,很有神韵。
语言及其朴素自然,借助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联想,把对美的理解讲得清楚明白。
作者简介:孙犁,原名孙树勋。
早年以短篇小说《荷花淀》闻名,50年代后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秀露集》《晚华集》等。
其早期清新质朴、简洁明净,形象鲜明,语言如行云流水,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晚年作品多沧桑之感而平淡出之,意蕴幽深。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8df3746bd97f192279e9f1.png)
《孙犁论》)
(贾平凹1993年
二、阅读思考
1、文题“黄鹂”在这篇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本文的标题是《黄鹂》,为什么开篇要写家乡的 其他鸟儿?
3、作者遇见和寻找“黄鹂”分别写了几件事?这几 件事表达的不同情感是什么?用笔在书上勾画整理出 来
1、文题“黄鹂”在这篇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文章标题的作用: 起到了概括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起到了揭示主题的 作用; 为正文提供了写作线索的作用;为全文奠定写作(或感情 )基调的作用。
将为博人开心而射杀海鸥说成业绩这里运用了反语即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却理想的境遇在江南认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是一种极致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的含义是什么
黄鹂——病期琐事
孙犁
一、作家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当代 作家。著有短篇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 前传》,还有一些散文集、论文集。优秀短 篇小说有《荷花淀》《芦花荡》。形成于 50年代后期,以河北地区作家为主的现代 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就是因孙犁短 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作品以农村题材
2、作者二见黄鹂之后写了一件海鸥被杀事件,从记叙方法上看,属 于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入的事件正是 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服务。这件事的插入,恰恰 和作者所写的鸟儿生存的环境有关,正是有中 年男人这样残忍的人,才会使海鸥、黄鹂等鸟 儿生活的环境变得恶劣,这正是作者生活环境 的写照。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5de75987c24028905fc33e.png)
或 在 清 晨 的 柔 光 里 振 翅 高 翔
9
它 们 有 时 相 拥 相 亲
10
有 时 追 逐 打 闹
11
但 不 会 忘 记 哺 育 后 代 的 辛 劳
12
这 是 一 只 什 么 鸟 ?
13
黄鹂,也叫仓庚、 黄鸟或黄莺。身体黄 色,自眼部至头后黑 色,嘴淡红色。叫的 声音很好听,吃森林 中的害虫,对林业有 益。
18
对照课文内容,小组完成下列表格。
次环境
数
特点
态度
一 抗战时期不 尖利的富有战斗性和启发性的
断的炮火洗 啼叫,迅若流星,金黄羽毛,
结 狂热 构
礼中
美丽极了。 (叫声美、外形美) 追求
上
二 深密幽林 老史试枪
追逐逗闹 安家落户 险遭枪击 一去不返
(动作美)
高兴 : 惋惜 层
三 囚系鸟市
被戏弄,羽毛焦黄 神气凄惨
15
黄鹂 ——病期琐事
作者:孙犁
16
知人品文
(1913-2002)
孙犁,1913年4月16日生,河北省 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 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冀中区从事革命 文化工作。后到延安,发表了《荷花 淀》、《芦花荡》等作品,以清新的 艺术风格引起文艺界的注意。文艺界 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 帜,称为“荷花淀派”。有小说散文 合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
23
欣赏下列图片所蕴含的极致 揣摩其中的意蕴。
24
虎鱼 啸游 深潭 山底
驼雁 走排 大长 漠空
25
象征(托物言志):
黄鹂— 任何美的事物。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
26
【课文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处于“文化大 革命”前夕,当时也有左的错误倾向,让 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求文学艺 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作 者在文中借“黄鹂”表达了对当时环境的 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021年整理〗《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
![〖2021年整理〗《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ba2bfa4431b90d6d85c789.png)
《黄鹂——病期琐事》课文赏析1.关于《黄鹂——病期琐事》中的形象美黄鹂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形象,也是令作者追寻、陶醉的美的“精灵”。
作者先写黄鹂的叫声,“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次写黄鹂的形态,“迅若流星”地“一闪而过”,留下了“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的美丽瞬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第一次写黄鹂仅寥寥几笔就抓住了黄鹂的特征。
表现出色彩的美、声音的美和飞动的美,有一种想看而看不到的“诱惑”。
“病中观鹂”是作者对黄鹂的描写比较集中、比较详细的一次。
这里有正面描写:“天一发亮”就能听到它们清脆的叫声,“打开窗帘”就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的身影。
也有侧面描写:“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谛听它们的叫声、仰望它们的身影,成了“我”的一种享受,以至担心有一天它们“要离此他去”。
第三次描写的黄鹂是在鸟市上看到的黄鹂,那“焦黄的羽毛”,“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的嘴眼和爪子,与前几次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次描写黄鹂的角度转为对黄鹂生活环境的描写,“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展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境界和“黄鹂的全部美丽”,把对黄鹂的描写推向了高潮。
在这里,黄鹂是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作者描写黄鹂的过程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过程,他用充满感情的笔触,一层一层地描绘出黄鹂的美,揭示出黄鹂乃至各种事物的“极致”。
从而使作者美好的心灵通过对黄鹂的描绘得到了净化,达到了“极致”,美的形象、美的追求,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李自庆,节选自《浅析的美学意义》.《作家》2021年第18期)2.从《黄鹂——病期琐事》中的画面看它的象征意义《黄鹂》是孙犁于1962年4月将近50岁时写的,可视为具有转折性标志的名篇。
在作品中,作者采用隐喻象征的手法,用“黄鹂”的四个生存环境、五种生存状态曲折象征文学乃至文艺的生存发展同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而对这一象征意义的延伸类比理解则是多种多样的。
孙犁《黄鹂——病期琐事》教案
![孙犁《黄鹂——病期琐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baec433d4b14e852468bc.png)
黄鹂——病期琐事孙犁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意图。
2.借鉴课文的写法,用象征手法说理,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到好处。
3.学习精彩的语言,恰当的文言色彩可给文章增色,排比或对句可使语句整齐有气势。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探求精义。
教学难点:含蓄的说理;精彩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与评价法。
一、导入新课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
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周瘦鹃写杜鹃蕴含着的是对传统习惯看法的思考。
本文孙犁借黄鹂传递的是一种怎样的观点呢?同学们,大自然中栖息着千姿百态的鸟儿,你见过黄鹂这种鸟吗?(看图)(黄鹂也叫黄莺。
鸟,身体黄色,自眼部到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
叫的声音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
)二、作者介绍孙犁,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
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是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三、整体感知全文四、整体把握,探求精义:(一)第一段分析评价。
总结1段:叙述儿童时期迷恋戏鸟,以不遇为憾。
(二)第二段、三段分析评价。
总结2、3段:回忆战争年代初见黄鹂,激起我对美的追求。
环境是抗日战争时期,黄鹂是美丽极了,是为正面铺垫。
(三)分析第二次见黄鹂。
1.描写我疗养住所的环境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描写“鸟儿舒适生活”的句子。
答:我疗养住所的环境也是鸟儿生活的宁静的环境,写这样的环境是为了表现鸟儿生活的舒适自在。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33da86dd52ea551811a6879d.png)
叫声
保
护 环 境
外
动 黄鹂美 形
作
爱 护 鸟 儿
环境
向往(美的极致)
呼唤(美的环境)
总结
•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 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 丑恶行径的愤怒,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 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 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 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 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 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的道理。
扩 读中华美文 做谦谦君子
展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与 鉴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 句
赏 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
门泊东吴万里船.
甫
用相反的
话来表达
语
自已的意 思的手法
林 反 通常叫说
语 反话,修
漫
辞上称反
步
语,又叫 倒辞。
1、妈,您这话问了我足有二十遍 了!我告诉您了。根据报纸上官 方介绍,他是天下头等的大好人, 浑身上下毫无缺点,连肚脐眼都 没有。(宗福先《于无声处》)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 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愤怒。
问题:③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你能说 出“极致”在文中的含义吗?
明确:文中四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说 第一、四次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环境,而第 二、三次的环境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 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 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 合 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 所言 “极致”的具体含义。
2、人比蝙蝠聪明多了。他会把蝙 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 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 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
XXX《黄鹂——病期琐事》教案
![XXX《黄鹂——病期琐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45d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2.png)
XXX《黄鹂——病期琐事》教案XXX——病期琐事XXX是一位现代小说家和散文家,本文通过描写XXX来传递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
XXX是一种身体黄色、叫声悦耳、对林业有益的鸟类。
在本文中,XXX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迷恋戏鸟的经历,以及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见到XXX时所激起的对美的追求。
在病期中,再次见到XXX,他感受到了极致的美丽和心情的愉悦,但也担心它们离开的时刻。
在第一段中,XXX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迷恋戏鸟的经历,以及因为没有机会亲近戏鸟而感到遗憾。
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表达了XXX对鸟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段文字回忆了抗日战争时期XXX第一次见到XXX的情景。
在这个时期,XXX成为了美的象征,为正面铺垫。
XXX通过描写XXX的美丽和自由,表达了对自由和美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战争时期的压抑和痛苦的反感。
在第四段中,XXX描述了自己在病期中再次见到XXX的情景。
他描绘了疗养住所的环境和鸟儿们的舒适自在,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的感受和心情的愉悦。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人的心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最后,XXX担心XXX离开的时刻,为后文设伏。
通过这样的叙述手法,他将读者的情感引导到一个,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XXX在文章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美、自由、生命和艺术。
XXX的美丽和自由让人们向往,但同时也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和保护。
XXX的生命和艺术则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呵护,否则它们就会像黄鹂一样消失无踪。
因此,XXX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呵护,以及对于自由、生命和艺术的珍视和保护。
第一次见到XXX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XXX被视为“革命文艺”的象征。
第二次和第三次见到XXX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来了社会主义。
艺术和其他事业都应该找到最佳的环境去发挥自己的极致,就像那两只黄鹂找到了“深密幽静的一片树林”,有意在那里安家落户,发挥自己的才能。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e1db4d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8.png)
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如肿瘤、骨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病期黄鹂的行为观察
O5
觅食行为的变化
病期黄鹂由于身体不适,觅食的频率会明显降低,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同一地点,减少飞行和跳跃。 觅食频率降低 病期黄鹂可能会改变食物的选择,倾向于选择更容易获取或更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软果、昆虫等。 食物种类变化 由于体力下降,病期黄鹂在觅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如难以捕捉快速移动的猎物或难以到达高处的食物来源。 觅食难度增加
鸣叫声减弱
病期黄鹂的鸣叫声可能会变得微弱或嘶哑,表明其身体状况不佳或缺乏足够的能量进行正常的鸣叫。
鸣叫声频率降低
病期黄鹂可能会减少鸣叫的频率,以节省能量和避免吸引不必要的注意。
异常鸣叫
有时病期黄鹂会发出异常的鸣叫声,这可能是其身体疼痛或不适的表现,需要引起关注。
病期黄鹂的护理与喂养
O6
护理注意事项
黄鹂为夏候鸟,春季于4-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
迁徙习性
栖息环境
黄鹂的生活习性
活动习性
黄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呈3-5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繁殖期间喜欢隐藏在树冠层枝叶丛中鸣叫,鸣声清脆婉转,富有弹音。
鸣叫习性
黄鹂善于鸣叫,是鸣禽中少数能通过自身鸣叫声吸引同种异性、完成种内个体间通讯的鸟类之一。
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不仅丰富了鸟类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也为保护和管理黄鹂鸟等野生鸟类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通过对黄鹂鸟病期行为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似物种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推动跨学科合作
未来可以推动鸟类生态学、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黄鹂鸟等野生鸟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黄鹂——病期琐事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b832c69b551810a6f52486ab.png)
虎啸深山 雁排长空
驼走大漠 鱼游潭底
深入理解,分析引申
黄鹂 美的环境 任何事物
美的极致
聚焦文题,总结全文
病期琐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作者由写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说明 不仅黄鹂,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 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表达 了作者对自由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并 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迪。
思考并回答
1. 文中开头写到其他鸟儿有什么用意呢? 2. 中间插叙一位中年人射杀海鸥的事有什么作用呢? 3. 文章取题为“黄鹂”,有何好处?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金昌绪
莺的啼叫清脆悦耳,美好动听,因 此人们总是把莺与大好春光、美好春景 联系在一起。
作者简介:
孙犁,中国现当代小说家、 散文家。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 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 淀纪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 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 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20世纪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 传》《风云初记》等作品。2002 年7月病逝于天津,终年89岁。
追逐逗闹 一去不返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春 太湖
囚系鸟市 遭人戏弄
湖光山色 杂花生树
羽毛焦黄 神情凄惨
自由啼叫 自由飞翔 安居乐业 达到极致
情感变化 迷恋遗憾 喜爱惋惜 愤怒同情 赞美领悟
从黄鹂和环境的关系看,你能说出“极致”在文中 的含义吗?
1.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万事万物都有极致? 2. 黄鹂的极致是什么?
思考:
本文题为“黄鹂”,目的是否是介 绍黄鹂这种鸟?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黄鹂 托物言志
1.“我”与黄鹂有几次相遇? 2.每次相遇的情况有何不同? 3.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
![课件2: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610f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8.png)
历史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家的苦苦 追寻终于有了结果: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黄鹂 的全部美丽,找到了黄鹂的真正的家乡。作者在追求中重新坚定 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自己的人生观与美学观,作者对文艺的前 途充满乐观,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信心。
思维锤炼
1.文章第一段,作者写黄鹂在自己家乡很少见,顺带却写到了好 多种家乡常见的鸟儿。写黄鹂,为什么绕一个弯子,反过来写没 见到黄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背景回放
孙犁关于艺术创作的感慨 本文写于1962年。“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有“左”的错 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 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 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 了“文化大革命”。
1962年,孙犁先生49岁。自从1956年写完小说《铁木前传》之 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这固然与一场大病有关,但可能还有更 深的时代社会政治原因。
可是令人痛惜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 或像老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 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 返,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这个时候黄鹂的惨状就是当时文艺 和艺术家整体惨状的真实写照,作者的痛心、忧愤之情透过黄鹂的 不幸遭遇喷薄而出。③江南太湖边,黄鹂那达到极致的美正是作者 对文艺前途命运的乐观预示。
3.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文章描写了黄鹂的哪两种生存环境?
【明确】从环境与黄鹂的关系着眼,描写了黄鹂的两种生存环境。 一类是好的或比较好的情况,一类是不好的情况。黄鹂好的生存 环境,文章出现过两回。
第一回,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作者听到了 “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它们飞起来, 迅若流星”、“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 难”。第二回,是在江南的太湖边,“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 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这里才是它们 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作者终于彻悟到黄鹂需要的环 境条件:“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 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教学设计1:黄鹂——病期琐事
![教学设计1: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8bd517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8.png)
黄鹂——病期琐事【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探讨文章蕴含的哲理。
2.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题2.你认识黄鹂,了解黄鹂吗?3.你读过有关黄鹂的诗吗?出示关于“黄鹂”的四首古诗词。
学生默读以后齐声朗读一遍。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还有: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宋•晏殊《破阵子》)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明•杨基《天平山中》)4.现代诗人徐志摩也写有《黄鹂》一诗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片二。
5.学习重点分析、揭示并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及步骤解析结构——把握整体——抓关键句段——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析结构,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
我们先听录音朗读,并将文章的1~23段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
6.问题讨论:课文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第四部分与前三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联系?第四部分的语言表达什么特点?(1)齐读第四部分,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情感。
(2)学生回答,老师点拨:排比、长短错杂的句式,拟人、对偶的修辞,恰切地表现了黄鹂在平和优美环境中自由生活的极致之美,也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在朝思暮想之后终于看到黄鹂获得理想的生活之地后难以抑制的愉悦、兴奋和激动。
[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
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7.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 黄鹂——病期琐事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 黄鹂——病期琐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48a2745f0e7cd1842536b8.png)
-14-
黄鹂——病期琐事
单元风向标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简析本篇的主题。 提示作者通过在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一系列观感的回忆的描述, 在与童年时代和战争年代的记忆的对照中,表达了对美的事物的倾 心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 美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揭示了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的道理, 从而表达了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知识分子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 的真切向往。 2.简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提示本文的构思看似随意,而实际富于匠心。作者于平易处入笔, 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文章四次写到在不同 场合看到黄鹂鸟,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层层递进,从不同的侧面揭 示美的本质和意境。文章还不露痕迹地运用对比、白描、渲染和 烘托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丰富深刻的主题。
黧.鸡
筑窠.
勾
勾.当 勾.结
读音 diàn lí kē gòu gōu
单元风向标
Y 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加点字
孵雏.
一幢.
漂.卷
炮
炮.火 炮.制
读音 chú zhuàng piāo pào páo
-9-
黄鹂——病期琐事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1.抓结构线索,把握选材。散文具有“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形散” 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在一篇散 文中,总是有一条线索贯串始终,把握了线索,就把握了材料的组合 点,也利于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 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 彩虹的。”
妙语说“极致”
泰山奇,华山险,嵩山绝,峨眉秀, 玫瑰芬芳,百合秀丽……大自然各有 千秋。
驼走大漠,虎啸深山,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动物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极 致。
你有芙蓉如面,我有琴棋画书;你温 文尔雅,我清新秀丽;你驰骋政坛, 我跃马商场……古今豪杰各舒极致、 各施才华。
当时作者因病到青岛疗养,期间, 1913——2002
作者感怀身边世事,写下了许多文
章。
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剖结构, 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 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默读文章 1~23段,将这一部分文字按时地变 化分成四大块
次 数 时间 地点 生存环境 生命状态 情 感 初见黄鹂 二见黄鹂 三见黄鹂 四见黄鹂
时间
地点
抗战时 阜平(山期村)生存环境 炮火洗礼
青岛(疗 前几年 养院)
林木深幽 老史举枪
有一天 鸟市
第二年 春天
太湖
系在木棍上 悬空吊着 湖光山色 密林长堤
生命状态
迅若流星 忽隐忽现 一闪而过 追逐逗闹 欲安家落户 惊弓之鸟 一去不返 羽毛焦黄 神色凄惨 欢快啼叫 美到至极
作者心情 喜爱 遗憾
迷恋
11日)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
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
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
辑。19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
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
《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
法,开创了荷花淀派。 散文《黄鹂》写于1962年,
孙犁
引用名句: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 增添文学色彩
排比: 三个“这里的……” 勾勒太湖环境优美
对偶 “它们的啼叫……,它们 的飞翔……”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勾勒出 一幅绝妙的江南风景图。
句式:整散结合 长短结合 灵活多变、错落有致
多种修辞手法,整齐而有变 化的句式,曲折回旋,把感 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孙犁的语言清新明丽,善于使用四字短 语、对偶句、排比句,使语言精炼而富 有诗意。找一找文中这样的句子,背一 背。
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 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 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 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 文怎样的主旨呢?
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 的生活环境。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 沛的激情, 仅仅是为了一个鸟类吗, 是否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呢?
请认真阅读24、25两段,找 出暗示或揭示文章寓意的语句
黄鹂
——病期琐事
孙犁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诗咏鸟篇 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 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 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 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 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 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 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 丽俊逸。
《黄鹂》之“神”
感情:对黄鹂的喜爱珍惜之情,对美的事物的
追求。(主旨一) 象征
哲思: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但是,只有在 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主旨二)
以小见大
哲思:艺术要发挥极致,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
境。(主旨三) 托物言志
语言运用技巧借鉴
课文最后五段文字运用了那些 修辞手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对增 强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惋惜
同情 愤懑 (极度)喜悦
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对黄鹂会有不同的感 情和认识,从中你对孙犁有何了解?
明确:几次黄鹂出现的环境都不 一样,生命的状态也不一样。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美的事物的狂 热追求。
问题:②作者为什么在第二次和第三 次之间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 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 愤。
问题:③从黄鹂的生存环境和生命 状态的关系看,你能大致说出“极 致”在的含义吗?
明确:文中四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 体上说第一、二、四次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环境,而第三次的环境则是不好的。两者 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 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 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 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 的具体含义。
想想,这一部分联系前面的描写对本篇写作主 旨的认识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
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 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 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 是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 艺术要发挥极致,也需要良好的社 会环境。
这篇散文写于1962年,当时处于“文 化大革命”前夕,已经有“左” 的 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 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 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 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人的自由被束缚,文学家的创作困难, 孙犁先生厌倦了创作,生病疗养。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
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 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 在繁殖期,雄鸟小叫似行云流水,悠扬 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 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 时似猫耳轻呼,真妙不可言,但过不了 多久,黄鹂的歌声嘎然而止。它们隐匿 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 编织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
你也来上几句话,表达你心中的 极致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 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 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 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 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 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 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 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