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体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名词解释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

病原体:“病”是“致病”的意思;“原”是“原因”的意思;“病原体”就是造成疾病的生物体。

包括各类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及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宿主: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

也就是说这些人或动物身体里已经带有病原体。

病原携带者:指受病原体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与体征,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被感染的人群。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一种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通常有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母婴、虫媒传播等。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病毒体微小,以纳米(nm)作为测量的单位。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自然疫源地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而由此产生的传染病即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切地说是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以抵御入侵,并相互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免疫力:指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抵抗力。

疫苗:是生物制品的一种,将其接种到人体内,可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材料一、基本矢[识(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树(2种)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钮观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m 麻疹、流亍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侯、新生破«M>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5种)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附她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种)(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钮观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剧腊施。

(三)国家实亍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颇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麻疹、白侯、破伤风、肺结核和乙型肝炎。

㈣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原则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贯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1、国家和土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剧奶救治。

任可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权利)2、为控制甲类传染病而采取隔离措施期间实施隔离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鬲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鬲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鬲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权利)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佥、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步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义务)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空制机构辱医疗机构报告。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流行、反复
实用文档
2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 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成1.5亿人 死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的鼠疫, 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
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使2500万 人死亡。
实用文档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1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计2618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实用文档
17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 性腹泻病。
自2008年4月30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 染病管理。 计11种。
实用文档
18
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199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 法》
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
修订,2004年12月1日起实用施文行档 。
14
立法目的
传染病防治立法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
传染病防治法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实用文档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附件3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题库(如有错误,请以最新内容为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种。

其中,甲型H1N1流感新列入乙类传染病,新增的丙类传染病为手足口病。

2. 传染病流行过程包括传染病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3. 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即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

4. 疾病的流行强度是指某种疾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等表示。

5. 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6.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7. 对传染病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四早”)。

其中,隔离病人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8. 医学观察和留验的时间为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医学观察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

9. 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10.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11.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12.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13.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2024年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2024年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一、引言传染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和法律责任,以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和重视。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内容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法律依据,于2013年6月29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九章七十七条,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明确了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责任主体。

2.传染病的预防:规定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监测预警等。

3.传染病的控制和治疗:明确了传染病的报告、隔离、治疗、消毒等控制措施,以及医疗机构的职责。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应急响应、信息发布、物资保障等。

5.传染病防治的保障:明确了传染病防治的经费保障、人力资源、科研支持等措施。

6.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传染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主要包括:1.疫苗接种: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

2.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预防水源性传染病的传播。

4.监测预警: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

5.隔离治疗: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6.消毒杀菌:对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菌,切断传播途径。

7.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1.传染病防治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未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第一篇:《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基本知识及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基本知识及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基本知识及试题为帮助大家了解传染病防治法,以下是CN人才网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传染病防治法:基本知识及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哪几类(C)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甲类传染病包括(A)。

A.鼠疫、霍乱B.霍乱、非典型肺炎C.鼠疫、非典型肺炎D.霍乱、疟疾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ABC)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保藏B.携带、运输C.使用D.销毁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4.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B)罚款。

A.10万元以上B.10万元以下C.20万元以上D.20万元以下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条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未经检疫出售、运输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畜牧兽医行政部门B.卫生行政部门C.政府办公室D.卫生监督所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五条未经检疫出售、运输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6.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

A.治疗B.控制C.预防D.诊断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宣传知识传染病,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它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公众的健康,我国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法律的相关知识。

首先,咱们得知道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比如常见的流感、手足口病、新冠肺炎等。

这些疾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传染病防治法》又是怎么规定的呢?这部法律明确了传染病的分类。

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这两种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类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不同类别的传染病,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

这部法律还规定了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公民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

政府要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等工作。

医疗机构要承担传染病的医疗救治、疫情报告等工作。

而咱们每一个公民,也有义务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比如如实提供个人健康信息、遵守隔离规定等。

在传染病的预防方面,《传染病防治法》也有明确的要求。

比如,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儿童要按照规定接种疫苗。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

同时,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当传染病发生时,又该怎么办呢?《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比如,对病人、病原携带者要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要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022年《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2年《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2年《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传染病法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B、1989年,2003年C、1998年,2004年D、1989年,2004年2、新修订的传染病法规定的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水痘3、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4、在新修订的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 B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的法定传染病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D、肺结核、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7、下列哪一组乙类传染病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D、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甲类传染病是指:( A )A、鼠疫、霍乱B、猩红热、淋病C、艾滋病、鼠疫D、霍乱、登革热9.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 B )内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A.地方范围B.责任范围C.指定范围D.全国范围10、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的政策是:( B )A、根据当地情况,实行部分免费B、全部免费C、全部收费D、家庭生活困难者免费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 D )A、两类,39种B、三类,35种C、三类,37种D、三类,39种12、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下列哪项:( C )A、任何工作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D、饮食和托儿工作13、谁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A )A、任何单位和个人B、护士C、医生D、防疫人员14、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甲类传染病就实行何种管理:( A )A、强制管理B、严格管理C、监督管理D、加强管理15、病原携带者是指:( D )A、急性期传染病病人B、恢复期传染病病人C、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6、传染病法中的“疫点”是指:( A )A、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B、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C、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D、传染病首发病例17、传染病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 D )A、患病的生物B、感染了病原体的生物C、疾病的传染源D、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18、“医源性感染”是指:( B )A、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B、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C、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9、( A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引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社会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有效防控传染病,国家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培训资料,旨在提高大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传染病防治法简介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针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律于1989年1月1日颁布实施,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13年修订版。

该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的范围和分类、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传染病疫苗和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应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感染者的管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对传染病犯罪的打击和责任追究等。

二、培训资料内容1. 《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概念和体系:介绍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构成要素,使学员对该法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2. 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的分类以及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帮助学员了解不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点。

3. 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介绍传染病的报告制度、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同时介绍传染病的监测方法和常用监测指标,提高学员对传染病监测工作的认识。

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的改善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学员对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5. 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感染者的管理:介绍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感染者的管理要求和措施,包括隔离治疗、观察期和解隔离等方面,提高学员对患者管理的能力。

6. 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详细介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同时介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提高学员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与指导能力。

7. 传染病的疫苗和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应用:介绍传染病疫苗和抗菌药物的研制和应用情况,包括疫苗的种类、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方面,提高学员对疫苗和抗菌药物的认识。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一.概况: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

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

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

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

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治能力。

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

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

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

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

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

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知识题库一、概念1、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3、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4、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5、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选择题1、(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2、(B)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C.疑似传染病病人3、(C)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A)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B、医疗机构实验室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5、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A.国际B.国家C.地方6、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C.保藏、使用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节选)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 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 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 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 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 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 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节选)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传染 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 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 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 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 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 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 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裕安疾控
2010.11
sn9122@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传染病管理工作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办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 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 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 应当及时告知本单位的有关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解读pdf版(可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解读pdf版(可打印)

第二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有的是通过唾液分泌物,有的是通过空气呼吸道这些来传播,还有的是通过接 触传。每种病都有它的不同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病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传播的,尽量在它的传播途径 上面切断。比如一些有艾滋病的病人,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或者是母婴传播,所以尽量避免这些方 式让自己感染艾滋病。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所谓的易感人群就是抵抗力低下的。比如在冬天流感爆发时期,一般抵抗力低下或者是婴幼儿就比 较容易受感染。那个时候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尽量戴口罩,对于那些抵抗力差的人就尽量不要去那些公众的场所了。 传染病防御措施 (一)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 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1)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 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2)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 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 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 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 接触。 2、流行性感冒 【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 吸急促。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说课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说课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ﻫﻫ(一) 简答题:1。

《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ﻫ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ﻫ答:2004年12月1日。

ﻫ3。

传染病防治实行得方针与原则?答:预防为主得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4、甲类传染病就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ﻫ5、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得其她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与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得,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ﻫ6。

对乙类传染病中得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得肺炭疽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ﻫ7. 突发原因不明得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得,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军队得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与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ﻫ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ﻫ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得工作?ﻫ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她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她人出卖血液得,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得罚款?ﻫ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得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ﻫ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得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ﻫ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得医疗机构。

ﻫ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得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得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得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16。

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部分内容 65页PPT文档

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部分内容 65页PPT文档

•。

第七十九条 传染
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
病原微生物的管理以及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本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的规定。
•以上是传染病防治法的 部分内容 ,也是和我
们医疗机构关系密切部 分,希望我们全体医护 人员一定人人熟练掌握, 以备临床运用。
• 谢谢
•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 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 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 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 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 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实验室感 染:指从事实验室 工作时,因接触病 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 种:指可能引起本 法规定的传染病发 生的细菌菌种、病 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 化学、物理、生物的 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 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十四)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 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 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 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指 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 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 治任务.
•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 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 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 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 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 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 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 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四十三条 甲类、乙类传 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 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 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 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

17.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哪些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答: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

18.《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何种制度?答:预防接种证制度。

19.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什么标准?答:国家质量标准。

20.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哪些工作?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2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以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答: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2.《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要建立什么制度?答:传染病预警制度。

23. 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2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答: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2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答: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哪部分的工作?答: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27.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8.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如何处理?答: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29.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30.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答: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答: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2. 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哪几类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答: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33. 哪个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4.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授权哪个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5.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6. 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确定的依据是什么?答:医学检查结果。

3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应建立健全什么体系?答: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38.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应该如何处理?答: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9. 对医疗机构内的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疗机构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40. 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哪些信息?答: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41.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哪些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42.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什么部门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答:国务院。

43. 哪一级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44.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尸体应当如何处理?答: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5. 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哪个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答: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6.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什么要求?答: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47. 医疗机构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如何处理?答:予以销毁。

48. 《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9.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疗机构应当在符合什么要求的地点进行初诊?答:相对隔离的分诊点。

(二) 问答题:1. 请问:我国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至少写出10种)答: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 请问:我国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至少写出6种)答: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是什么?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答:应履行下列职责:(1)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2)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3)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4)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5)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6)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7)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8)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5.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2)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和职责;(4)传染病爆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5)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6.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7.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答: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2)停工、停业、停课;(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哪些监督检查职责?答: 应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1)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2)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4)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6)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