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环境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和基本研究能力。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思维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环境科学概述(2学时)1.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4学时)2.1大气环境;2.2水环境;2.3土壤环境;2.4生物环境;2.5环境系统与能量流动。
3.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6学时)3.1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2自然灾害与人类风险;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3.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3.5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4.环境监测与评价(6学时)4.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4.2环境评价的原理和指标;4.3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
5.环境保护与管理(8学时)5.1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5.2环境管理与规划;5.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6.环境工程与技术(8学时)6.1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2水污染控制技术;6.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利用;6.4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7.环境科学案例分析(6学时)7.1水环境污染案例;7.2大气环境污染案例;7.3土壤环境污染案例;7.4生态环境破坏案例。
8.实践教学(4学时)8.1环境监测实验;8.2实地考察与调研。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1.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实验教学法:组织环境监测实验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3讨论与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1.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编号:100201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材:《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培桐、薛纪渝、王华东)。
参考书目:1.刘天齐、林肇信、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72.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3.殷维君,《环境保护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4.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5.张小平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胡亨魁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李连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8.肖洪亮,《噪声污染控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课程内容简介》:《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环境科学概论II》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IIGener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I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大气环境、生态学教材:郑有飞主编,环境科学概论,气象出版社,2011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本课程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着重阐述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环境要素的影响。
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介绍了城市环境﹑环境质量的评价﹑区域环境以及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问题。
因为是概论性的,故本课程涉及的内容主要介绍环境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包括十二章,其中第一章集中讲解环境学基础理论,集中讲述环境规律、环境科学、环境学的基本概念,首次系统阐述了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四项基本原理和环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到第十二章分别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全球环境、人口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十个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验、领悟环境学基本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环境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2学时)(1)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2)熟悉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3)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重点: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环境科学的由来难点:环境科学研究的组成和分支第2章大气环境(5学时)(1)掌握大气的构成及主要组成;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2)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光化学特性;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3)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综合防治与管理重点:大气环境结构和组成,大气污染的来源、类型、危害,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难点:大气的温度场;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湍流运动的要素及形成原因;无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有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扩散参数的确定;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如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控制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及综合防治与管理技术第3章水环境(4学时)(1)掌握水环境概念、水体污染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水体污染的危害;(2)理解天然水的循环;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降解及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3)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转化和迁移;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技术重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在水体中的转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理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难点:河流水体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河流水质模型第4章土壤环境(3学时)(1)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的危害;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2)理解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发生类型(3)了解土壤污染的治理;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重点: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发生类型难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背景值及其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第5章固体废物与环境(2 学时)(1)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及危害(2)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资源化系统(3)了解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意义、原则及处理系统的分类。
环境科学概论 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107Z10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冶金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杨志峰、刘静玲主编,《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22、仝川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13、方淑荣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4、莫祥银主编,《环境科学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之一,属于学科教育模块课程。
对于冶金工程及新能源与器件专业的学生,该门课程是学习我校特色专业冶金环境工程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讲解过程密切结合有色冶金过程中含有重金属的废气、废水、废渣的产生、治理等工程实践,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冶金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污染物的高效治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选择和选修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并可培养学生全面了解环境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与社会、职业规划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另外,本课程为学生专业课程的选择和专业方向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共分为4篇:第一篇:环境概述。
论述了环境概念、类型和环境科学发展过程。
第二篇: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归纳和总结了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与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
第三篇: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概述了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及近年来环境科学在新技术方法手段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四篇:环境管理与实践。
重点论述了相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201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其它非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人类生态系统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阐述环境科学分支学科及其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中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分析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环境概念、环境基础理论、环境问题等基础知识;2.环境基础学科、环境分支学科体系;3.环境问题产生原理及防治途径与手段。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学与终身学习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
重点讲述课程难点,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适应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课堂与课外结合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能力。
3.适当聘请校外管理与技术人员开展环境保护讲座。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物理、化学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课外查阅文献,学会循序渐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综合进行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的概念及基础理论,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进行污染综合防治。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0-50%,大作业占50-100%。
(七)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杨志峰、刘静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2.《环境科学概论》,方淑荣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3.《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周敬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环境学导论》,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5.《可持续发展导论》, Rogers.P.P、Jalal.K.F、郝吉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7;二、中文摘要以人─地环境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并深入剖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结合学科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bilingual course)课程代码:33100210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Science(bilingual course)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总学时数:24 总学分数:1.5一、课程简介课程简介(中文)本课程是为一门导论课程,中心主题是交叉关系并主要集中于主要问题及列举合适的实例说明环境因子之间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有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Course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course is interrelationship, focusing mainly on the main problems and listing suitabl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causes of hum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 basic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and so on,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n-depth study of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重点认识环境要素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 Science Generalit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坏境科学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环境理念、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而的问题有一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环境科学方而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农内容学时绪论6学时|勺然环境3学时社会环境3学时环境污染与防治9学时环境价值与经济6学时环境管理3学时环境理念与伦理观3学时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3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的基木概念•、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纽成与分类三、环境要素与环境质景四、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三、全球环境问题第三节环境科学一、环境科学的定义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三、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四、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五、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六、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七、环境科学的未来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二章白然环境第一节地球环境一、地球的形成二、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纽成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性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四、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平衡第三节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水资源三、土地资源四、矿产资源五、生物资源六、能源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三章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一、史前文明二、农业文明三、工业文明四、生态文明第二节人口与环境一、人口与人口过程二、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四、人口增长対环境的影响五、地球人口环境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二、城市化及英进程三、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四、城市生态系统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措施六、生态城市及英建设第四节经济与环境一、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方程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艸、工业发展模式第五节社会环境一、政治与环境二、国际关系与环境三、法律与环境四、军事行动与环境五、贸易与环境第六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人与白然协调发展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老师填写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一、水体污染二、大气污染三、土壤污染四、固体废弃物污染五、有毒化学品污染六、环境噪声污染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一、水污染治理与控制二、大气污染治理与控制三、土壤污染治理与控制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控制五、有毒化学殆污染治理与控制六、环境噪声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三节环境污染预防一、环境污染预防概述二、工业污染预防技术三、污染预防计划四、污染预防的法律法规与策略五、污染预防的教育与研究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五章环境价值与经济第一节环境介质理论一、环境价值的构成二、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一、克接市场评价法二、揭示偏好评价法三、意愿调查评价法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三节环境价值评估的应用一、费用效益分析二、环境经济核算三、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第四节环境经济手段一、环境经济手段的界定和分类二、排污收费三、排污权交易四、环境税五、生态补偿第五节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的层次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六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的概念二、环境管理的特点三、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环境管理的主耍方法和于-段第二节环境规划管理一、环境规划的概念二、环境规划的类型及内容三、环境规划的作用第三节环境政策管理一、环境政策的概念二、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三、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第四节中国环境管理制度一、基本框架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三同吋”制度四、排污收费制度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六、限期治理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第五节环境法制管理一、环境法及环境法制二、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四、环境法律责任第六节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一、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七节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一、国际环境会议二、国际环保机构和纽织三、国际环保活动四、环境日五、环境教育六、环境保护公约本章重点讲授:请授课教师填写第七章环境理念与伦理观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及其发展二、传统环境观三、现代环境观第二节环境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概念二、环境伦理学第三节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耍道徳规范一、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二、环境道徳的主要规范三、环境道徳范畴四、环境道徳行为评价与教育第四节环境伦理观的实践一、决策和管理中的环境伦理二、经济活动中的环境伦理三、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伦理以、法制中的环境伦理五、科学发展观中的环境伦理本章主要讲授: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流派;环境伦理学的发生发展;环境伦理在社会经济等活动中应用与实践。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xx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属性:通识教育选修课
总学分:2
总学时:32
周学时:3
先修课程:无
考试形式:开卷
适用专业:非环境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
理解环境及环境问题,了解当今世界国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适应对策;掌握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中常见污染物的种类,环境污染原理及其在环境要素内部及要素间的迁移转过程及机理;理解人口、能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具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让理科、工科、农科、文科的学生都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其将来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对于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授课方式与要求
教师讲授;课后小阅读和讨论发言;课后大阅读和完成读书报告,并抽取部分同学进行课堂幻灯汇报;期末开卷考试。
2. 考试评分与建议
期末开闭考试占70%,小阅读和讨论课发言出勤占30%。
四、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科学概论》:杨志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16学时
学分:1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王岩,陈宜主编)。
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1.绪论 2 8.全球环境问题 2
2.大气环境8 9.人口与环境 2
3.水体环境8 10.能源与环境 2
4.土壤环境 6 11.资源与环境 2
5.固体废物与环境 2 12.持续发展与环境 2
6.环境质量评价 4
7.环境规划 4 合计44
表2 实践教学内容和课内学时分配表
项目教学内容场地课内学时
自学全球环境问题的起因和环境公约的
制定
阅览室查阅资料 2
现场教学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厂 2
合计 4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12章。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是:
§1.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科学的内容
§1.2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部门环境学
§1.3 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科学的初期发展阶段;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
§1.4 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科学的地位及发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和组成分科
第二章大气环境
§2.1 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大气的构成及主要组成
§2.2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2.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大气光化学特性;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2.4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的温度场;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湍流运动的要素及形成原因;无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有界大气的扩散模式;扩散参数的确定
§2.5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方法;大气环境标准
重点、难点:
掌握大气环境结构和组成,理解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了解大气污
染物控制技术(如烟尘控制技术、二氧化硫控制技术、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及综合防治与管理技术。
第三章水体环境
§3.1水体环境概述
天然水的循环;天然水水质;水体污染的来源及主要污染物
§3.2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点;河流水体污染物扩散的稳态解;河流水质模型
§3.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降解及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3.4水环境污染控制及管理
水体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方法,废水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在水体中的转化,水体富营养化过程;理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了解水体污染控制及管理技术。
第四章土壤环境
§4.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成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4.2 土壤环境污染
土壤污染的净化;土壤的污染源及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4.3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背景值;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4.4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农药类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
§4.5 土壤污染的防治
如何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土壤污染的措施
重点、难点:
掌握土壤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污染源、污染物质;理解土壤污染发生类型及重
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了解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5.1 固体废物的概述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
§5.2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的意义,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方法;及固体废物资源化
重点、难点:
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及危害;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资
源化系统;了解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意义、原则及处理系统的分类。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6.1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基本内容及评价方法
§6.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及方法
§6.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评价的类型;程序及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书的编写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类型和评价方法等基本概念;理解环境
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意义和作用;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类型、评价程序、评价的方法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
第七章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和内容;环境规划的方法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及区域的清洁生产
重点、难点:
了解环境规划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方法、程序和内容;了解区域清洁生产的概念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8.1 全球气侯变化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
§8.2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8.3 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
生物多样性被损害的基本情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8.4 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的定义;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重点、难点:
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中主要四个方面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和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
人口的增长;人口预报模型;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人口对环境带来的问题。
要求掌握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
世界能源消费情况;能源的利用;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和开发新能源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种类;能源的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能源前景。
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
重点、难点:
了解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增长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
主要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四、成绩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和出勤占20%,课程考核占80%。
大纲执笔者:吴忠东
大纲审定者:高佩玲
分管教学负责人签字:
编写时间:2005年 11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