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治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治理
我国的山区面积广大,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在采矿方面优势较大,但若是矿区保护环境不利,也容易引起地质灾害。
因矿山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分为:地质损毁、环境污染、景观损毁三大类情况。所以废弃矿山的治理技术也就围绕这三部分展开。
在矿山开采中无论是否是露天矿,造成地表受开采沉陷影响的一个明显的损毁特征是地表出现裂缝,严重时还将有塌陷台阶出现,地表裂缝发生的地段主要集中分布在煤柱、采区(盘区)边界的边缘地带,以及每层浅部地带。在治理修复中常采用充填工程处理. 对地表裂缝填堵与整治、对沉陷台阶进行土地平整,以恢复原土地功能,防止水土流失。
塌陷地充填复垦土地综合利用技术,一般是利用土壤和容易得到的矿区无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坑口和电厂的粉煤灰、露天矿排放的剥离物、尾矿渣、垃圾、沙泥、湖泥、水库库泥和江河污泥等来填充采矿塌陷地,恢复设计地面高程来综合利用土地。塌陷地其应用条件是有足够的充填材料且充填材料无污染或可经济有效地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挖深垫浅复垦技术是利用沉陷较深,有积水的高、中潜水位地区,且水质适宜于水产养殖,将塌陷区在季节性积水较深区域在旱季进行挖深取土,并将土填在塌陷较浅的区域,然后将较浅区域复垦为耕地,较深区域就势建塘养鱼,塘边坡地栽树种草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
挖深垫浅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挖深垫浅常用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泥浆泵抽取法或推土机搬运法。采用挖深垫浅进行土地复垦时,表土是否剥离还取决于塌陷区土壤的理化性质,挖深垫浅的深度必须适宜。
研究表明地表塌陷区域深度在1.5一4m范围内易于采用挖深填浅进行综合治理,在塌陷深度<1.5和>4.0的区域不宜进行挖深垫浅作业,对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区域,如地下水位小于2m,可在1.5~3.0m之间的塌陷区内进行挖深垫浅,如地下水位大于2m,可在2.0m~4.0m之间进行挖深垫浅,其挖深和垫浅原则上不应超过2m。原则上挖深和垫浅部分应基本上保持挖方和填方工程量的平衡。垫浅部分用于农业种植的耕地,一般应高于地下水位0sm,以防止渍涝对农作物的伤害,其防洪标准一般不应小于5年一遇洪水标高。
一、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1、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
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仅煤系内部有含水性强的地层,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这些矿床随着开采的延伸,地下水经深降强排,产生了巨大的水头差,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段,煤层承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的高水压,威胁着矿井和职工生命的安全。其次是由于疏干排水,使许多岩溶充水矿区引起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面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农田耕作与灌溉。各矿区附近均有地面塌陷现象,水位下降很多,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发生吊泵,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再次是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有的矿区甚至形成土地石化和沙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其他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很多,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摒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1、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3)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4)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5)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