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讽喻小说《好小伙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运用

霍桑讽喻小说《好小伙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运用
霍桑讽喻小说《好小伙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运用

霍桑讽喻小说《好小伙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其讽喻体小说备受人们关注。其中短篇小说《好小伙古德曼布朗》就是一个代表。文中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本文以《好小伙古德曼布朗》为例,分析文中四类象征手法的运用,即名字象征,物体象征,行为象征和自然环境象征,并解读其隐含的意义。

关键字:霍桑,象征,讽喻

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的运用使文本有了无穷模糊可能的意义,也使得读者有可能对作品产生无限种解读的可能。而正是因为所有的可能和解读都没有被明确地指出说明,作品便产生了强大的张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文学中的”象征”概念的意思是,某事物所代表的意义大于它表面所指的意思。这个用作象征的事物可以是一个物品,一种情况,一个动作或一项行动,或者其它的在故事中某些元素有原本的意义,却同样也暗示或代表了其他的一些意义。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众多主人公的名字或地名可以具有象征意义。另外,文中多次出现的某个特定的物品或行为也可以有象征的意义。

“讽寓”(allegory),按其希腊文词源意义,意为另一种(allos)说话(agoreuein),所以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表面意义之外,还有另一层寓意的作品。从古代希腊到现代西方,讽寓都是极为常见的文

扭曲的理性和温柔的愚忠-浅谈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

毕业论文(设计) Title:Twisted Reason and Tender Stupidity---Study on Hawthorne’s Short Story the Birthmark 题目:扭曲的理性和温柔的愚忠-浅谈霍桑的短篇小说 《胎记》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 专业 系别

摘要 《胎记》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塑造了一个极端的唯科技主义者的形象,违背客观规律利用所谓的科学知识残害无辜女性的丑恶行为。本文主要从理性和忠诚的角度出发,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从而认识到理性不等于盲目的忠诚。同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理性与忠诚的区别。本文的研究还为《胎记》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理性;忠诚;《胎记》

Abstract Birthmark is the opus from American romantic author Nathaniel Hawthorne, created an image of an extreme technocrat,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objective rule that using the so-called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destroy an innocent woman, this behavior is hideous. This passage 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son and loyalty, made the reader deeply know about the characters of works so that they can realize that reason is not equal to the blind loyalty. In the meanwhile, we can further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ason and loyalty. The research of this passage has set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the Birthmark, which provided a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eason; loyalty; Birthmark

美国文学论文 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浅论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摘要: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属于“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试从人物的象征意义、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梦境的象征意义等三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小说的象征手法。 Abstract: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n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he is also one of the founder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Young Goodman Brown” belongs to one of the short story of the part of "the fable of heart". This paper analyse three aspects to interpreting the symbolism of Hawt horne’s novel: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gure’s symbolism, the symbolism of the forest and the caduceus ,and the symbolism of the dream. 关键词:霍桑象征手法《年轻人古德曼·布朗》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果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分,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和后期的长篇创作部分。《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分的短篇小说之一。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特点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传达意念的工具。因此在寓言这种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根据借助某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一个生活在17世纪末、巫术盛行时期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恶。小说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突然醒来的梦境等具有深刻寓意的人或景物,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象征手法,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一、森林和蛇杖的象征意义 《年轻人古德曼·布朗》的整个故事场景设置于森林之中,而且是深夜里的森林,这又是寓言故事的一大特征。在许多古老的寓言故事中,发生故事的场所都是森林,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森林为背景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诗人

象征主义者们强调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与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的思想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注重描写个人幻影与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与生硬的说教,主张用有质感的形象与暗示、烘托、对比以及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晶特别重视音乐性与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是最高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与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原理》主张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观点,还强调形式美、暗示性以及音乐性,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开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的诗作。 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伦在《诗的艺术》中提倡:诗歌应该首先要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插科打诨类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品还有《三年以后》、《白色的月》和《狱中》等等。 阿尔图尔·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较激进的一位,他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其诗作以其瑰丽的色彩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是《醉舟》、《母音》和《地狱一季》。1912年,兰波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的诗人。马拉美的《天鹅》、《海洛狄亚德》和《牧神的午后》是他的代表作品。保尔·瓦雷里的作品有《年轻的司命女神》、《脚步》、《石榴》、《风灵》以及《海滨墓园》。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豹》、《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他的风格晦涩难懂,其中有很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以及抽象化的特点。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T·S·艾略特。叶芝的作品有《奥辛之浪迹》、《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以及《在学童中间》等等,还有理论著作《灵视》。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

浅论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浅论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主要是英语相关教育论文,是英语教师必备的论文写作参考,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以下是论文开始: 论文关键词:霍桑意味手法《年轻人古德曼·布朗》 论文摘要霍桑是一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1,其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属于“心之寓言”部门的短篇小说之1。试从人物的意味意义、森林以及蛇杖的意味意义、梦境的意味意义等3个方面来解读霍桑小说的意味手法。 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也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1。假设从时间的角度划分霍桑的创作,其小说创作可大致分为

前期的“新英格兰传奇”部门,中期的“心之寓言”部门,以及后期的长篇创作部门。《年轻人古德曼·布朗》即属于中期的“心之寓言”部门的短篇小说之1。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到达劝戒、教育或者讽耀眼的的1种文学样式,其特色就是假借客观景物以代表某种观点,使客观的景物成为转达意念的工具。于是在寓言这类文学样式里,就会有大量的依据借助某物的详细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惟以及情感的意味手法的应用。而霍桑的被人称之为“心之寓言”的小说,正是应用了大量的意味手法来表现霍桑对于人性之恶、宗教之虚伪的抨击的典型。 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讲述了1个生活在一七世纪末、巫术风靡时代的塞勒姆小镇中的青年古德曼·布朗的故事。小说中的布朗不顾新婚妻子的反对于,执意要参加魔鬼的约会,并亲眼见证了人性丑陋。小说采取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虚构了魔鬼、出现幻觉的森林、

忽然醒来的梦境等拥有深入寓意的人或者景物,应用了多种多样的意味手法,使小说布满了浓郁的寓言感。 1人物的意味意义 在《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霍桑把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为了两大类,即生活里的好人以及生活里的坏人。很显着,年轻的布朗夫妇就是典型的好人,因为“古德曼”在英文中是“好人”的意思,而布朗的妻子费丝的名字在英文中就是“忠实”、“信奉”的意思,对于于妻子的忠实,布朗显着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小说里才写道:“这名字对于她恰如其分。”正是因为有费丝这位忠实而美丽的妻子的存在,才使好小伙子布朗赶赴魔鬼约会的决心1直在动摇,他的脚步迟疑着,内心中善与恶的斗争10分剧烈:“天国在上,费丝在下,俺还是在抗衡魔鬼,坚定不移!”但是,终极的终局却是让人失瞅的,行走在森林里的布朗当然脚步其实不快,但他却1直向前,尤为是听到森林里费丝的哭声,确认自己最忠实的

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前期象征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象征主义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浪漫主义衰落之际兴起,表现出了对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反拨,将世界看作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象征主义(1850—1880)主要代表是美国的爱伦·坡,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马拉美。其中以法国为重镇,以诗歌为重要的文学成就。本文主要对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情况经行分类整理。 一、对象征主义思潮的总体研究 重要著作有由柳鸣九1981年主编的《法国文学史》,袁可嘉《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1987),郑克鲁《法国诗歌史》(1996),查德维克著、肖聿译《象征主义》(1989),布吕奈尔著、郑克鲁译《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1991),严云受、刘锋杰《文学象征论》(1995),张英伦等《外国名作家传》(2002)王家新,沈睿编选《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2005),马塞尔·雷蒙著、邓丽丹译,《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2008),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2012)。 象征主义作为两世纪之交的兴起的一场思潮,后又传播到全世界,影响了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冠之以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深入到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国“五·四”以后,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 如李金发、戴望舒、梁宗岱王独清等零散地翻译介绍了一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理论文章,并在不同程度上将其理论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这使得对这一领域的译介和研究备受关注,成果颇丰。抛开现代文学的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就象征主义本身而言,远不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潮的研究充分,尤其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关注远不及后期。从时间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五四至解放前;二是八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象征主义思潮的观点与我国当时的主流意识对文学的认识不符,成为被批驳的对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对这一思潮的研究逐渐呈现了蓬勃的态势,主要可分为三类的研究:第一是对作家作品及特点的归纳概括;二是诗学层面的分析;三是关于象征主义与其他文学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具体如下:

霍桑 作品特点

作品特点 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霍桑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然而霍桑并非全写黑暗,他在揭露社会罪恶和人的劣根性的同时,对许多善良的主人公寄予极大的同情。霍桑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霍桑的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他除了进行心理分析与描写外,还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他的构思精巧的意象,增添了作品的浪漫色彩,加深了寓意。但他的作品中也不乏神秘晦涩之处。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n american novelist in 19th century.The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is works is the description of society and the dark sides of the human nature.Hawthorne is the creator of the psychological novel and good at analysing people's minds.He emphasized to discuss the issues of moral and crime,insist on washing off the guilt by welldoing and self-repentance to obtain the rescue.However,hawthorne did't all describe the dark sides.At the meantime,when he revealed the social crime and human's deep-rooted bad habits,he also gave much sympathy to those main characters who are virtuous.Hawthorne made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literature.Hawthorne's works are full of ideality and the structures are strict.He did not only analyse the psychology,but also utilized symbolism.His delicate design of image increased the works' romance,deepened the moral.However,his works are also not lacking in mysteries.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来源及其演变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变动不居的术语 “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是个弹性极大的术语,它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仅达米安·格兰特在《现实主义》的小册子中列举的各种现实主义就有三十多种。 诸如: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规范现实主义、理想现实主义、下层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战争现实主义、朴素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客观现实主义、乐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观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高级现实主义、单调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唯灵论现实主义、自我内心深处的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等等(见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2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缺少信任感的术语

“现实主义”一词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致人们对这个词产生了不信任感。批评家贝克尔建议:“下一步无论出现什么事,如果都要给它起个新名字,别再叫它…现实主义?或…某某现实主义?,将来我们谈论起来就会容易些。” 也有人说:“现实主义是个声名狼藉的靠不住的概念”。“我不想陷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泥淖。”(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4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还有人小心翼翼地加上引号使用现实主义,以表示对它的怀疑。 哲学概念:现实主义 无论对“现实主义”有多少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仅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并追溯它的来源及其演变的历史。 “现实主义”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 指中世纪经院 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既为唯心主义服务,也为唯物主义服务,常常遭到歪曲。 美术概念: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文学简介

象征主义文学简介 阿洲整理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 一、概述 (一)、什么是象征: 象征(Symbol),在古希腊是指“拼凑”、“类比”。最早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互相各取半块,作为信物。逐渐用来指那些参加神秘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在象征活动中,象征是用小事物来暗示、代表一个远远超出其自身涵义的大事物,如十字架-基督,用具体的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物象来暗指某种抽象的不能感知的人类情感或观念,如狼-贪婪。 神话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又因为神话是文学之母,所以文学与象征不可分离。 (二)、什么是象征主义: 作为一种创作美学,象征主义古已有之,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道,是文学史上具有原型意义的三种基本创作美学。始于柏拉图,他不统一的物质世界分为二元的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本体世界的模本。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至20世纪2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学流派。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复杂微妙的情绪、感受。

霍桑小说《红字》及其思想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471057.html, 霍桑小说《红字》及其思想解读 作者:王凡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 摘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小说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位为了爱情宁愿牺牲自己,并勇于与传统腐朽的思想势力作斗争的女性,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由与理性的尊崇,展现出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愿望。笔者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地解读作者在《红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霍桑;《红字》;女权;自然神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45-02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上寄托着作者霍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海丝特对爱情的忠贞,对男权主义的挑战,对女性自由、平等与尊严的争取,这些都表明了霍桑对女性的尊重,也渗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理性的思考。《红字》自然也就成了作者思想感情表达的一个渠道。 一、霍桑小说《红字》的创作背景 经过17、18世纪的自然神论运动的洗礼,19世纪的美国掀起了一股宗教运动的狂潮,生活于19世纪的霍桑,受自然神论运动的影响,在《红字》的字里行间透漏出对理性与自由的渴望,当时美国最崇尚的哲学理论是“唯一神论”,但就其本质而言与自然神论差异并不大。正是由于18世纪有很多文人墨客将这种自然神论思想融入其作品中,自然神论的思想才在美国得以传播,霍桑才有机会接受自然神论思想的洗礼。自然神论所以对霍桑的影响如此至深,还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霍桑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在他9岁那年,他又患了足疾,寄住在舅舅家。他喜欢一个人看书,精心研读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那段历史,了解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时时洞察时事,分析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他的心目中有两位对他至关重要的女性——母亲与妻子。母亲对自由、平等以及尊严的理解,妻子对自己工作的无限支持,让霍桑对女性产生了不同一般的认识。在《红字》中,海丝特勇敢追求爱情,誓死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些都反映出作者霍桑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但是对海丝特的爱人丁梅斯代尔内心的痛苦挣扎、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等则反映出作者对女性得到解放的怀疑,并由此产生的痛苦与煎熬。 二、《红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海丝特的圣母形象 在小说中,新殖民地开拓者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后第一时间修建了监狱,这表明在文明社会中的美好往往伴随着被掩盖的邪恶。监狱边的荒草也被同化成昏暗凄凉的色调,然而在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第28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 Vol. 28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6 ────────── 收稿日期:2006-04-16 作者简介:胡爱华(1971-),女,江苏宝应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 38 - 霍桑三部作品中“恶”之主题探析 胡爱华 (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摘 要:霍桑的《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和《教长的黑面纱》这三部代表作品,执着于宗教意义上“恶”的观念,一方面他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认为解决“恶”的途径是行善和自忏。 关键词:霍桑;心灵拯救;性本恶 中图分类号:I71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6-0038-03 霍桑的出生地塞勒姆是加尔文教势力的盘踞地,其祖辈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其中有两代是殖民时期权利机关中的官员,一位是以迫害贵格会教徒而闻名,另一位则为历史上著名的塞勒姆女巫案中的三位执法官之一。到了霍桑这代时,家境已经败落。霍桑自幼丧父,随母亲投奔到塞勒姆的外祖父家中。塞勒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霍桑自己清教徒祖先的所作所为在他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霍桑的作品几乎都是以殖民时期新格兰的生活为背景。霍桑对故乡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但他的作品主要不是表现社会的风俗习惯,而是着力表现宗教对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宗教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和对人性、人权的压抑。就霍桑对“恶”主题的探索而言,《红字》、《教长的黑面纱》和《拉帕西尼的女儿》这三篇小说很值得一提。一方面霍桑执着于宗教意义上的“恶”的观念,并常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把“恶”当作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另一方面,霍桑在其作品中积极探讨解决“恶”的途径和方法。 一 对于霍桑来说,罪恶存在于人的外界环境中,它的来源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他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由于看到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使用而带来的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等后果,加上他的人生即有罪的宗教观,霍桑对于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在霍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想揭开自然界的努力是徒劳的,也是枉然的。因此他在作品中总喜欢用丑陋的形象表现人类征服自然界的一切努力。如拉帕西尼被描写成一个窒息一切人性的恶魔;《红字》中的齐灵窝斯则利用精湛的医术,伪装成情敌的医学顾问,对他进行无休止 的报复性折磨。 拉帕西尼是位著名的科学家,智慧过人,学识超群,沉湎于医药科学的研究,但是这位丧失良知和人性的罪人,为了科学甚至不惜牺牲人的性命。书中是这样描述拉帕西尼的: (他)对科学比对人类更关心备至。他对病人的兴趣仅仅在于他们是某种新试验的对象。他宁肯牺牲人类的生命,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或他最珍惜的一切,以便在那堆积如山的学识中哪怕只增加一粒荠籽。[1](P149) 区区几句话将其对科学的狂热,对人的生命的漠视态度暴露无遗。为了证明一种科学假设,在科学实验中,他不惜赋予女儿身体以剧毒。他成功了,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扼杀了自己女儿纯真的爱情和宝贵的生命。女儿只是任父亲屠宰的羔羊。正如书中所讲,拉帕西尼全身充满着“恶”,甚至连他种的满园的奇花异草,看起来都像“猛兽毒蛇”、“妖魔鬼怪”[1](P143)。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成为作家笔下扭曲自然、毒害人类的怪物。 在《教长的黑面纱》中,霍桑揭露出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的一面。一天早晨,米尔福德议事厅的人们很惊奇地发现胡珀牧师去讲坛布道时戴起了黑面纱。这面纱在他的额头边裹住,除去嘴巴和下颚外,其他部分严严地遮起来了。“这一次的布道染上了比他平时那种忧郁更加浓黑的色彩。”[1](P23)礼拜结束时,人们匆匆退场,并迫不及待地交流他们压抑着的惊奇。那天之后胡珀牧师再也没有摘下黑纱,直至临终。他拒绝未婚妻要求摘下面纱的要求,并告诉她到所有人都把他们的面纱摘下时才摘掉自己的黑纱。教长从此在孤独和痛苦中度过余生。 胡珀牧师黑纱的那种阴暗使他与教民之间关系疏远了,但同时赋予他“对那些受着罪孽折磨的灵魂具有可怕的力

象征主义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象征主义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象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象征主义是一种描绘个人内心感受的手法,对于许多文学作品中比较空洞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进行了否定,强调的是用具体的有质感的形象来进行创作。对于象征主义,亚瑟·西蒙斯将其定义为“形象对思想,有形物体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促成的一种表现”。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意象来表示某种观念的过程。象征主义手法以及各种象征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使得诗歌的内涵以及主旨体现得更加得体。在这里作者试图通过解读三篇美国经典文学作品《白鲸》、《老人与海》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来分析其中象征手法的体现,以及其起到的作用。 《白鲸》的作者是赫尔曼·麦尔维尔, 全书共有135章, 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尽管每一部分各有突出的情节和主题,但各部分的主题相互渗透, 使全书有机地联成一体。大体上说, 《白鲸》的意义可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从最表层来看, 它确实是一个有关航海捕鲸的故事。作者根据一些真实素材, 结合亲身经历, 用大量写实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幅海上生活的场面。如果我们再深入一层, 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意图不只是叙述捕鲸的故事。小说的主要矛盾是亚哈与莫比·迪克的冲突, 它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 反映了人类力图战胜大自然的欲望。当然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 所以亚哈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 《白鲸》不仅是亚哈的故事, 它也是以实玛利的故事。作者虽然在感情上钦佩和同情亚哈的勇气, 但是在思想上却不赞同他不顾一切的偏执狂妄, 亚哈的必然毁灭便是一个证据。同时, 作者对许多问题的思考都是通过以实玛利的思想活动反映出来的。 这部小说之所以《白鲸》的主人公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是一对尖锐的矛盾, 这一矛盾集中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强烈冲突。人类与自然———这两个地球上的主人公———以互相之间的和谐与斗争, 构成了历史的延伸和变迁。白鲸莫比·迪克是自然的代表, 是一种自然力量的象征。亚哈船长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代表, 是人类派来征服自然的。他是普通人, 却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坚毅刚强,不为名利所动的种种美德, 但同时, 在他身上我们还发现了狂、自私、刚愎自用等种种劣迹,使我们对这一形象产生了全面立体的认识。而亚哈船长剿灭白鲸的过程恰恰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一个浓缩, 是无数次殊死斗争中的一次。自然是丰厚和大度的, 它是人类的依靠,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 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失去了它, 人类将不复存在。然而, 自然也是吝啬的, 它从来都不主动给人类什么, 人类从它身上得到的一切, 都是靠着自己索取甚至掠夺而实现的。所以, 人类搞不清楚自然究竟是人类的恩人还是仇人, 还是时而是恩人时而是仇人。但是, 仅就大鲸而言, 自然和人类的冲突只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因为人类的行为方式在大鲸的身上只体现出对自然最残酷和最无道的一面。同样, 大鲸所回报给人类的也只是殊死的反抗和阴险的报复。在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中,结局的胜负是事关重要的, 它影响着世界的前途, 自然也决定着人类和自然的命运。结果是,亚哈船长和莫比·迪克同归于尽了。这说明了人类与自然谁也征服不了谁, 他们就像是地球的两极一样, 互为依靠, 互为补充, 维持着世界维持着世界的运转。如何面对自然, 是人类所永久面临的一个话题, 是人类能否保持自身的一个关键。 菲茨杰拉德在他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战后美国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讲述了一个出身下层的青年为了追求“理想”,娶一个上流社会的美丽而富有的千金小姐而拼命奋斗,最终却被那位富家小姐抛弃的悲剧故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对于富人身上的物质的魅力、精神的腐败以及道德的缺失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菲茨杰拉德并没有直接表达他对富人的这种态度,而是通过象征手法,用汤姆、黛西、沃尔夫、科迪等人物形象表达出来。通过对他们自私腐败的个性的一系列描述来衬托出盖茨比的清廉朴实。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显示了一种人们追求物质主义的人生态度,菲茨杰拉德通过将盖茨比和尼克的对比,揭露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种物质主义是怎样引导大众走向绝望的深渊而毫无幸福感可言。盖茨比的一生都在为了不断向上层社会攀爬,菲茨杰拉德

关于霍桑作品的基本主题(1)

关于霍桑作品的基本主题(1) Abstract:NathanielHawthorne’swholelifeisperplexedbyhumanbeings’sinandevil.Hisdeep-rootedconsciousnessofPuritanismi sshowninhisworks,andtheseextraordinaryworkshaveasim ilartheme,namely,theprocessfromtheoriginalsintorede mption.Inthefirstpartofthispaper,theauthordiscusses thebasicthemerepresentedinHawthorne’sshortstoriesincludingYoungGoodmanBrown,TheMinister’sBlackVeil,Egotism or theBosomSerpent,RogerMelvin’sBurialandhismasterpieceTheScarletLetter.Moreover,t heauthorsummarizesdiscrepanciesamongthesefiveworksa lthoughtheyhaveacommonsubjectofsin.Thesecondpartfoc usesonthereasonswhyNathanielHawthornechoosessuchaba sictheme.HawthorneisadescendantofthePuritansandlive sinaPuritantown,sothePuritanheritageplaysalargepart inhislifeandliteraryworks.Andthethemeisinfluencedby hisfamilylifeaswellashisownhermitlife.Furthermore,t hefrequentrecollectionofhissinfulancestorsurgesHawt hornetosetsuchagloomybasictheme.Andthelastreasonist omoralizepeopletogetawayfromsinfulbehavior.Inthelas tpartofthispaper,theauthorilluminatesthesignificanc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对我们的启示

论“霍桑试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从政府员工管理的角度论述了“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证明“霍桑实验”及其结论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可应用的正确性和广泛的借鉴性。 关键词:霍桑试验,社会人,政府人员,启示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一、霍桑试验 在霍桑实验中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霍桑试验通过四个阶段的实验提出了一下见解: 1、职工是“社会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

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霍桑实验对管理理论有相当的贡献:它让工人了解自己不全然只是机械的延伸;它引发产业界与学术界做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与研究;它替管理学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科学领域的门;它同时也令研究者检讨实地调查不能与标的物太接近,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称之为霍桑效应)。梅奥与同僚发现经营者要对管理的人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英文叫做Symbolism ,法语为Symbolisme, 两者十分相似,因由是这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指把一块木板(或石块)分为两半,以表友爱的信物。后来用途逐渐变广。泛指所有能表达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如逻辑术语中的“符号逻辑” 英语称之为:symbolic logic, 数学术语中的“数理符号”称为:Mathematical symbol 。“诗的象征” Poctic symbol ,其用法已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包括意象和隐喻,等意义的词语了。在实际用途方面,象征既是一个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在语义学,符号学,认识论等方面,也常看见它出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很古老的年代就有它的存在。一些文艺理论家谈论《诗经》的创作方法时,就包含了象征在其中了。《周礼·春官》,曾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郑玄为其注,中说:“兴者,托事于物。”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宋人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中国之“兴”和西洋之Symbol 有相近之点。但差异之处有甚多。 中国古诗中的象征表现手法,多为象征物与被象征之物(意)融合难分。李商隐的 《蝉》 就是一例。”本以高难饱,徒劳很费声。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乎。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青。 作者用婵来作象征物,以寄托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原是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但是,当权者却认为自己所言是“婵噪”而听不入耳。所以诗中有“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看看世道,是无法容纳自己的,当这小官,有如桃梗人一样,随水漂泊,居无定处。最后表明自己,也应象蝉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安于清贫。 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先秦时代,多为托物以言志。例如:《诗经》中,多以桑、梅、杞、棠来象征女性。如:《氓》中有一首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脱)说也。”到了魏晋时代。佛教东传,印度的玄学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那时的中国文人,写诗时,其象征意义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哲学的追求。突破了物象的表面界限,去寻求一种把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之景象,和人生地悲欢离合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玄秘境界,超越了先秦儒学的只重视社会与道德方面的内容。带着印度那种梵我合一的特征。以证悟宇宙,本体和历史,人生的哲理。曹操的《蒿里行》,阮籍的《咏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旨趣在于:“追求将思想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并非其目 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达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 象。”其象征物点是指向某种神秘的形而上的理念。例如:兰波有一首《空谷睡着》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 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 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 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 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 在阳光垂旧的绿色大床上,脸色苍白地睡去。他双脚伸进葛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象征主义解释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内容提要】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 突出特点。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 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 这一永恒性 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 个性生命" 密 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 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 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 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 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 ,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关键词】象征主义忧郁的情思生活的热忱纯诗 1857年,惊世骇俗的《恶之花》像"光辉夺目的星星"(雨果语)出现在法国诗坛,继后魏尔伦、马拉美、兰波、瓦雷里等人步涉波特莱尔后尘,竞相争辉,形成了举世瞩目的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在本世纪初,当中国文学冲破传统束缚与世界文学发生广泛联系的时候,也是法国象征主义成为世界性文学思潮之际,因此象征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与中国新文学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以其异域的新声唤醒了东方古国的诗魂。 一 源起法国的象征派诗歌、戏剧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便收了俄国象征派作家安特来夫、迩尔询等人的十多篇小说和寓言,其后《新青年》、《新潮》、《东方杂志》、《少年中国》等刊物都发表了有关象征主义作家及其诗歌和戏剧的评介文字。在时代的内在要求和艺术自身规律制约下,对西方象征主义的广泛介绍必然在文学创作上引发出美丽的艺术之花。纵观中国新文学的整个文学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象征主义文学以这样三种形态存在于新文学的创作过程中:(l)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其代表作家是鲁迅。他在《域外小说集》所附的《杂识》中称安特来夫的作品"其文神秘又深,自成一家",称迦尔洵的作品"文情各异迥殊凡作。"在《现代小说译丛》中又称安特来夫的创作是"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性以及深刻的纤细,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与外面表现之差,而现出灵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虽然很有象征印象气息,而仍然不失其现实性的。"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长明灯》等作品就用扭曲变形的方式把人物浓缩到几乎去形存义的状态用以象征现实内容,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而鲁迅《野草》

霍桑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

小伙子古德曼①·布朗 日落时分,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走出家门,来到萨勒姆村街道上,可跨出门槛 又回头,与年轻的妻子吻别。而妻子费丝——这名字对她恰如其分②——把漂亮的 脑袋伸出门外,任风儿拂弄她帽子上粉红的缎带,呼唤着古德曼·布朗。 -------- ①古德曼(Goodman)在英文中含“好人”之意。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马 萨诸塞州萨勒姆一带巫术流行时期。故事中,小伙子布朗及其妻所皈依的便是巫术。 此地后来发生了“萨勒姆事件”,大规模围剿迷信巫术的老百姓。请参看本书“爱丽丝·多恩的恳求”及其注释。 ②费丝(Faith)在英文中含“忠实”之意。 “宝贝心肝,”她樱唇贴近他耳朵,伤心地娇声曼语,“求你明天日出再出门 旅行,今晚就睡在自家床上嘛。孤单单的女人会做些可怕的梦,生些吓人的念头,有时候连自己都害怕。今晚就留下来和我相守吧,亲爱的,一年到头只求你这一夜。” “我的宝贝,亲爱的费丝,”小伙子布朗回答,“一年到头就这一夜,我必须 离开你。我这趟出门,就是你说的旅行,必须现在就走,明天日出时回来。怎么,我漂亮可爱的妻子,结婚才三个月,你就怀疑我啦?” “那就愿上帝保佑你!”粉红缎带飘飘的费丝道,“愿你回来时看到一切平安。” “阿门!”古德曼·布朗叫道,”做祷告吧,亲爱的费丝,一天黑就上床,不 会有什么东西伤害你的。” 于是二人分手。小伙子匆匆上路,到礼拜堂旁边,正要拐弯,回头一望,但见 费丝仍在伫望,神情忧伤,虽然那粉红缎带仍在飘扬。 “可怜的小费丝!”他骂着自己,“俺真够可耻的,竟为了这么趟差使丢下她! 她还提到了梦,讲话的样子那么愁,就像已有什么梦警告过她,今晚俺要去干啥事。 不,不,她要知道了真会活不下去。唉,她真是个有福的人间天使,过了今晚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