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f5c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1.png)
近三年语文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真题汇编(40页附答案)(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
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
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
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蚤:同“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7d35b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4.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
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③长:为首领,执掌。
④带甲:精兵。
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9.【甲】【乙】两文都接受设喻方法说理。
【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受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知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28bab11fad6195f312ba68e.png)
《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比较阅读张振芳《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经典文章在初中阶段均很重要,二者都是臣子劝谏国君的文章,内容大体一致。
在《出师表》一文里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也希望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将两篇文章比较阅读,发现了不同之处,试分析如下:一、劝谏的对象不同《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兵北伐之际写给刘禅的奏议。
诸葛亮一生对刘氏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一人辅佐两朝,在蜀国有巨大的声望和影响力,这一点后主刘禅是心知肚明的。
而且,诸葛亮与先帝刘备之间感情深厚,是刘备安排来辅佐后主的,在朝中地位不一般。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是齐国的国相,是当时“士”的代表,他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分析,与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对比,邹忌与齐王那只是一般的君臣关系,不可能达到前者的层次。
劝谏者和纳谏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就决定了劝谏的方式不同。
二、劝谏的方式不同《出师表》一文从天下大势入手,分析国内外的现状后,提出三条建议,可以说是直奔主题。
文章写得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
文章里,邹忌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设喻,来劝谏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写得十分生动。
邹忌通过自身经历来劝谏,劝说委婉,优点在于充分尊重纳谏者齐威王,使他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并且采取措施,制定法令,使劝诫的内容变成了现实。
三、劝谏的效果不同《出师表》一文中没有涉及到劝谏的效果,但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刘禅之所以没有办法将蜀国统治下去,而过早灭亡,原因恰恰被诸葛亮预言到。
他亲信宦官黄皓,听信谗言,荒废朝政,以至于投降后还闹出了“乐不思蜀”的闹剧。
结论可以说,诸葛亮撰写《出师表》没有真正实现劝谏的目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齐威王就开明多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0cd51f5f0e7cd184253620.png)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4、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5、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外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8、“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b9ccc65f0e7cd18525367c.png)
比较阅读5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①用委婉的语言劝告②当面指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骈死于.槽枥之间B、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C、窥镜而.自视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
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非常灵活,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平时也要对常用虚词进行积累,并加强记忆。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f6d8f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d.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附答案甲] XXX见XXX,说:“我知道自己不如XXX,我的妻子偏爱XXX,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都以徐公为美。
现在齐国地方广阔,有120个城市,宫廷内的妇女都偏爱王,朝廷中的臣子都畏惧王,四周的人都有求于王。
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XXX:“很好。
”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将得到上等奖赏;能上书劝谏我的,将得到中等奖赏;能在市井中谩骂我的,让我听到的,将得到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群臣就纷纷进谏,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时常有人进谏;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XXX、XXX、韩、XXX听说了这件事,都朝拜齐国。
这就是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XXX失国后逃亡到了鄙陋之地,叹道:“我知道为什么失去了国家了。
我有一千个朝臣,他们处理政务,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圣人!’;我有数百个侍从妃子,她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没有一个不说‘我的君主是美丽的!’。
内外都听不到我的过失,所以才会落到这个地步!”从XXX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君之所以离开国家失去社稷,是因为谄谀者太多了。
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1、解词。
1)臣之妻私(偏爱)臣2)群臣吏民,能面(当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吾知所以亡(失去国家)矣4)侍御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2.译句1)由此可以看出,王的蔽屏很厚。
2)所以XXX失国后逃亡,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家。
3.XXX的进谏为什么能让XXX称“善”?因为XXX指出了XXX的蔽屏很厚,让XXX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下令让群臣、吏民能够指出他的过失,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XXX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4.XXX和XXX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XXX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XXX能够下令让群臣、吏民指出他的过失,打破了原来的谄谀局面,让他能够听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得到改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869b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7.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XXX初三语文复练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XXX审核:无做题:无班级:无姓名:无得分:无用时:无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XXX:“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XXX、XXX、韩、XXX,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XXX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XXX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XXX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XXX。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⑴时时而间进:不时地进谏。
⑵故夙夜孜孜:一直勤奋地工作。
2.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内斗胜利。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如果君主能清理朝纲,百姓怎么会不安乐呢?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但后来无人进谏,导致燕、XXX、韩、XXX朝贡,乙文中XXX的治国之道是XXX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得到了百姓的安乐。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XXX,曰:“臣诚知不如XXX。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XXX。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XXX:由此观之,XXX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5bbbc71ee06eff9aef807c6.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4分)(《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今齐地方千里2.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私:②美:③方:④谤:⑤亡:⑥以:⑦朝:⑧重: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答: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答: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皆以美于.徐公骈死于.槽枥之间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吾欲之.南海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4分)(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无可进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6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637406804d2b160b4ec0a0.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
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cfd91319b89680202d8253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阅读对比练习【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卫鞅:即商鞅。
孝公:指秦孝公。
商:古代地名。
至行:贯彻到底。
讳:避忌。
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
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 皆以美于徐公咨臣以当世之事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能谤讥于市朝欲传于商君D.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赏不私亲近8.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9. 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10. 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
齐国在国外取得了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
(2分)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0分)7.(2分)D8.(4分)(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2分)(2)卫鞅从魏国逃亡到秦国,秦孝公把(他)任命为丞相。
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5918207cd184254b353579.png)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8.[妾]旧时男子除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9.[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10.[明日]第二天,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1.[孰视之]仔细地看他。
孰,同“熟”,仔细。
之,指徐公。
12.[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13.[美我]以我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90b8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4.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结构助词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
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2019中考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5918207cd184254b353579.png)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战国时齐人,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王,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
4.[昳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
孰,谁,哪一个。
8.[妾]旧时男子除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9.[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10.[明日]第二天,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1.[孰视之]仔细地看他。
孰,同“熟”,仔细。
之,指徐公。
12.[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13.[美我]以我为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侯邹忌为齐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侯邹忌为齐相》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1f5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6.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侯邹忌为齐相》阅读练习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成侯邹忌为齐相》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
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曰:“止。
”勿杀而谢之。
(刘向《说苑正谏》)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3)时时而间进()(4)勿杀而谢之()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之景公前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6、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27、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2b67c84a0116c175f0e4873.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邹忌讽齐王纳谏》VS《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齐国要讨伐魏国。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
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农夫看见了,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VS《成侯邹忌为齐相》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战而不死,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shuì,劝说,说服)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天下,欲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于王前。
田忌遂走。
译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
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晏子春秋》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晏子春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780b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e.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晏子春秋》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3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孰.视之(2)私.我也(3)闻.寡人之耳者3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景公春夏游猎,又起大台之役。
晏子谏曰:“春夏起役,且游猎,夺民农时,国家空虚,不可。
”景公曰:“吾闻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吾年无几矣欲遂吾所乐卒吾所好子其息矣。
”晏子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①,故国昌而民安。
楚灵王不废.乾溪之役,起章华之台,而民叛之。
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
臣闻忠臣不避.死,谏不违罪。
君不听臣,臣将逝矣。
”景公曰:“唯唯,将弛罢之。
”未几,朝②韦囧③解役而归.。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盘于游田:在野外打猎。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bc9e4ee06eff9aff807b5.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各区一模二模精选(11平谷二模)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12——14 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皆以美.于徐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 战胜.于朝廷喜不自胜.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 分)(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邹忌为什么能说服齐王?本文对你在向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方面有何启发?(4 分)答案12.C(共2 分)13.(1)(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
(2)众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门庭像集市一样。
(共2 分,意思对即可)14.原因:①邹忌并不直接说明而是委婉规劝齐王: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国事进行比较并把过错归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最后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样既充分尊重了齐王而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细阅读-解词、译句、默写、简答、比较阅读……你想要的都有
![《邹忌讽齐王纳谏》精细阅读-解词、译句、默写、简答、比较阅读……你想要的都有](https://img.taocdn.com/s3/m/07de700a14791711cc7917ed.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部分文学常识⒈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
标题中的“讽”是劝谏(讽谏)之意。
“纳”是接受、采纳之意。
('11雅安市)⒉《战国策》一书,是西汉(或汉)时期由刘向(人名)编辑整理的。
内容结构相关试题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于是入朝见威王……虽欲言,无可进者。
”)('09沈阳市)⒉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09荆州市)⒊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09烟台市)中心思想说明了统治者要广开言路,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关键在于有自知之明的道理。
通假字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不译)古今异义⒈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⒉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方位词,左边、右边⒊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⒋能谤讥..于市朝古义:(议论)今义:诽谤,讥讽⒌窥.镜而自视古义:(照,观看)今义:偷偷地看⒍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⒎能面刺.寡人之过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⒏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词类活用⒈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形容词词作名词⒉朝服.衣冠 (穿戴)∕名词作动词⒊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动词使动用用法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偏爱)∕形容词词作动词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名词作状语用法一词多义⒈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朝拜)③入朝.见威王(朝廷)⒉孰①吾与徐公孰.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周详)⒊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②门庭若.市(好像)⒋下①乃下.令(下达)②受下.赏(下等)⒌上①受上.赏(上等)②上.书谏寡人者(呈上,献上)⒍耳①闻寡人之耳.者(耳朵)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⒎间①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⒏求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⒐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实在)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如果)③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4分)(《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今齐地方千里2.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私:②美:③方:④谤:⑤亡:⑥以:⑦朝:⑧重: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答: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答: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皆以美于.徐公骈死于.槽枥之间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吾欲之.南海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4分)(二)【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17分)(选自《贾谊集》)6.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答: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答:9.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3分)答:10.体会“王曰:‘善’”这句话时,齐王的复杂心理?(4分)答:(三)[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21分)[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时时而间.进(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答:13.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答:14. “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各说明了什么?(6分)答:15. 邹忌讽谏齐王为什么能成功?(3分)答:(四)[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分)16.解释下列词语或短语。
(4分)(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4)不相说:17.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邹忌的进谏引发你这样的思考?(3分)答: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答: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4分)答:(五)【甲】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21分) (选自《新序》)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 ②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____③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_ ④卒得反.国: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四国朝齐),说明了什么?(3分)答:26. 邹忌在妻妾客的赞美声中,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能从邹忌身上学到什么呢?说说你的看法?(3分)答:《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参考答案(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4分)(《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今齐地/方千里2.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私:偏爱②美:以……为美;③方:方圆④谤:指责别人的过错⑤亡:让……跑了;⑥以:认为⑦朝:朝见⑧重:重视(看重)3.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②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④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4.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2分)A.时时而间.进:间或;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实在,确实C.皆以美于.徐公:比骈死于.槽枥之间:在D.使烛邹主鸟而亡之.:代词吾欲之.南海:到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