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各年代的流行(50、60、70、80、90)
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史
![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f9f55ff2af90242a995e561.png)
OFweek显示网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备的屏幕和显示器与我们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但你了解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历史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时间轴,乘着时光机,去了解一番屏幕和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大把时间我们都盯着屏幕。
有人估算说:美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手机、电脑等等设备的屏幕超过400分钟,而这大约占我们醒着的时间的40%。
数十年间,显示技术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的调频电视,到早期Macintosh电脑,再到今天令人印象深刻的AM OLED和灵活多变的屏幕。
事实上,如今众多普及的显示技术在多年前就已生根萌芽。
比如,一想到3D电影,你就会想到如阿凡达之类的视觉杰作,但3D电影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
而高清4K(如今是5K)电视的出现也具有极深的渊源。
看看下方的时间轴,它将为你概述过去一个半世纪里显示技术的简史。
奠基:CRT(阴极射线管)和早期发现铺平道路1897——CRT诞生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出物理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Karl Ferdinand Braun(卡尔·布劳恩),建造了第一个CRT(阴极射线管)。
该CRT包含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束触及磷光表面创造出图像的真空管。
之后,此项技术被用于早期电视和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图像。
1907——电场发光的发现英国无线电研究员Henry Joseph Round发现电场发光。
电场发光是一种自然现象,该发现奠定了之后LED技术发展的基础。
同年,俄罗斯科学家Boris Rosing首次运用CRT将简单的几何图像显示到了电视屏幕上。
1925-1928——电视功能初现苏格兰工程师John Logie Baird,演示了电视的一些功能,包含传输识别人脸(1925)、动态图像(1926)和彩色图像(1928)。
20世纪40、50年代:3D电影的试验1947年,苏联放映了电影Bwana Devil(博瓦纳的魔鬼)并称其为“首部3D电影”。
经济学主流流派
![经济学主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c5a4a2758fafab069dc0288.png)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渊源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17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古典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流派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20世纪50年代末•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新凯恩斯主义(主流)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并存的“新综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八次革命”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现代货币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强调经济自由)斯拉法革命(20世纪60年代):(生产价格理论)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强调经济自由)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基本分类: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I(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主义II(1980’):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凯恩斯的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公共选择派非主流经济学派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27510b0066f5335b812126.png)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语言观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也不断涌现,推陈出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听说法(又称结构法)流行于美国。
这一方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它是把语言看成是由一系列刺激和反应而形成的一种习惯行为。
20世纪50—60年代初,美国开始盛行程式教学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现在的电脑辅助教学,这一方法的语言学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法国开始流行视听法,这一方法的主要理论来自社会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
60—70年代受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等影响,认知教学法也崭露头角,颇具特色。
70—80年代,随着功能语言学的崛起,“交际教学法”也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来对近代的主要外语教学法进行一一介绍。
1.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重视语法教学。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阅读法,普鲁士法等。
其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H.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等。
外语教学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当时称“语法模仿法”,是翻译法的雏形。
到了18—19世纪,西欧一些国家确定了翻译法的教学地位。
在语法翻译法中,传统语法是教授外语的基础,它将语法视作语言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内容。
语法讲解采用演绎法,先讲解语法规则、例句,然后在练习中运用、巩固规则。
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词汇教学多采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对比和例句示范法;讲解与分析语法基本上采用演绎法,即教师给出规则或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和用规则解释课文。
在语法翻译法所实施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外语翻译成母语,再把母语译成外语的逐词翻译,把翻译作为课堂学习的基本手段。
外语知识的讲解、练习、巩固和阅读技能的培养都采用翻译方法。
语法翻译法重视文学语言优于口语;重读写,轻听说。
流行音乐的几种风格特点
![流行音乐的几种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f7f358da38376bae1fae2e.png)
流行音乐的几种风格流行乐(pop music)流行乐(pop music)是属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其中的一个音乐流派,从中期作为替代软摇滚,后来借贷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摇滚音乐发展。
它有一个向商业唱片的焦点,并利用诸如多技术革新多轨录音和数字采样制作其他形式的影响最新变化对现有的主题。
虽然流行音乐(pop music)固定音乐风格仍然相当稳定,但流行音乐(pop music)也吸纳了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大部分音乐流派音乐风格,(流行音乐(pop musi c)与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其他音乐流派如摇滚、Hip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等拥有相对稳定音乐风格相比,(pop music)是一种非固定音乐风格流派,即使不是流行音乐(pop music)固定音乐风格,如拥有摇滚乐、Hiphop、乡村乐、民谣、爵士乐多种音乐风格的歌手也可以归类为为流行音乐(pop music)歌手。
术语“流行曲”是第一个被记录在1926年用在一首乐曲,具有流行的上诉“感”。
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词流行音乐”已被用来形容一个独特的风格,针对青年市场,往往被视为一种替代软摇滚的特点。
新格罗夫音乐词典和音乐家定义为“从50年代末已用于向中央和长期流行最广为流传的各种流行音乐...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像迈克尔杰克逊、王子、麦当娜优秀流行音乐家,不仅商业成就出众而且拥有极高音乐造诣,彻底改变了流行乐坛。
杰克逊著名公益音乐、呼吁世界和平、种族团结,麦当娜以女权、性解放,对当今流行音乐主题以及全球流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迈克尔杰克逊开创现代MTV,打破白人垄断的流行音乐界,把当时还处于亚文化黑人音乐推向主流世界,为后代的黑人艺人铺下了光明大道。
在那个黑人和白人观众都只知道坚守着自己一贯的聆听习惯而不肯相互欣赏的年代,是杰克逊让这些坚守自己小圈子的人们走到了一起。
他的音乐和唱腔,不仅影响流行歌手、同时也影响无数摇滚、R&B、hip hop艺术家。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史服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1919cfd9ec3d5bbfd0a74ca.png)
男童装:
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 的影响,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军官戴大壳帽,士兵戴船形帽,军服领 式。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海军则是标准的国际型,因 为水兵服特别好看,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并泛称位“海军服”。 其它陆、空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三步曲
鸦片战争后旗袍
清早期旗袍
2019/12/22
民国后旗袍
旗袍走向世界
2019/12/22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经 济 现 象 ?
2019/12/22
中山装的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 进行服制改革,把中山装 定为男子礼服之一,再加 上又亲自带头在各种场合 穿着,举国崇尚,蔚为风 尚。
服饰文化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之中。一定时代的 服饰文化显示着一定时代物质生产和科学技 术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社 会意识形态乃至整个社会风貌。真所谓“管 中窥豹”,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服饰发展状况, 就能够看出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
寻求人类服饰艺术发展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影 响与相互融合的演变规律,由此更加有效地 推动人类文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青松岭
2019/12/22
青松岭讲述北方某山区青松岭生产大队,年轻姑娘 “秀梅”和几个年轻人热心学习赶车但遭遇重重困难, 并在大生产当中维护群众利益,反对投机倒把的故事。
但同时,这部电影也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偏见,比如 2019/12/22 犯罪分子是属于逃亡的富农分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布料的 花色品种增多,“的确良”的缺点 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透气 性差、化纤品对人皮肤有刺激性等。 特别是随着现在一些彩棉布料、纳 米布料的出现,“的确良”更是渐 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75df19a650e52ea551898a4.png)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2021/4/15
•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 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 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 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 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 便装等中山装系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 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 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这些都成为当时 的主流款式。
2021/4/15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后现代名词解释
![后现代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68884dbce2f0066f5332288.png)
1.后期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又一次高潮。
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
提倡凭直觉把握内在真实,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以可感的形式去体现抽象的理念,在意象、象征中隐含人生的哲理,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
英国的艾略特的《荒原》是它的代表作。
此外还有法国的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奥地利的里尔克,比利时的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俄国勃洛克的《十二个》和叶赛宁,爱尔兰的叶芝,美国的庞德等。
2.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
它的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
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与真理。
在艺术方法上,由于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景、潜台词等手段;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与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捷克的科幻作家恰佩克,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德国的戏剧家布莱希特等。
3.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艺流派。
以“否定一切”为基本特征。
否定国家机器,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创始人是〈意>马里内蒂《未来主义宣言》,主要成就是诗歌,代表作家及作品是<法>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俄>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4.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
1916年的达达主义“破坏一切”“清除一切”给它有力的启示。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3e50dbca0116c175f0e4875.png)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第一次改革浪潮:“新课程”运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教育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而且,进入50年代以后,改革周期在不断加快。
考察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
正如约普利曼和詹姆斯·范帕滕所说的:“美国的历史,从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政权到里根、布什和克林顿的政权,均受社会改革运动所左右”。
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
考察自“二战”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不难发现,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大的浪潮是伴随着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而揭开序幕的。
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政府为之震惊,而公众则把目光投向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上,责备美国的宇航技术落后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所致,进而认为这是进步主义教育偏废基础性、系统性,降低学术标准所造成的恶果。
正如丹尼·里威奇教授在《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一书中所描述的:“政府官员一再表示了对科技领域研究人才缺乏的关注。
另外,他们批评进步主义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
于是,美国政府很快就将国防建设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
该法案拨专款资助科学、教学和现代外语三门“新三艺”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供相关教学设施;推进引导、咨询和测试计划,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天才儿童。
很快,新数学、新化学和其他新的修订版本被引入学校教学,暑期学校则为教师提供了新教材和新教法方面的培训。
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提醒人们充分认识:“教育是我们的第一道国防线”。
正如佳斯特斯·华伦在最高法院的建议案中所指出的:“今天,教育或许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功能。
世界名师与品牌02世纪时装发展史
![世界名师与品牌02世纪时装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b26643e3524de518964b7db8.png)
20世纪20年代
摆脱战前旧观念是巴黎高级服装设计师的新目 标。服装与艺术相结合,追求新的创造性,是这一 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20年代流行的简练式样,一 方面容易模仿和复制,另一方面也传播和推动流动 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
材质革命
1927年 10月 24日,纽约股票市场暴跌,世界 性经济危机暴发,高级服装订单锐减,服饰界出现 了大量失业人员。 形成20年代流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造型简单, 此后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造型简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强调女性身体寻求复 古情调的服装再度复兴,夏奈尔、维奥奈等都相继 发表巴度所倡导的长礼服式样。 长礼服用于晚间,白天则使用更有功能的裙子。 30年代的代表外形是:宽肩、正常腰位、窄裙子的 细长造型。另外,裤装在女性中也开始流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10年代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 出现与发展等都对服装设计变化与发展产生过重要 的影响。 为了防止廉卖和盗版的现象,法国高级服装店 联盟进行了改组,巴黎高级服装店亦由此独立出来, 并将服装发布会正式制度化,这就是现代巴黎服装 发布会的雏形。1973年,高级成衣的时代到来,导 致法国高级服装店联盟进行改组,在过去“巴黎高 级服装店协会”之外,又成立“高级成衣协会”和 “男装协会”,后又统合为“法国高级服装及设计 师和高级成衣联合会”,标志着高级服装设计师与 高级成衣设计师同等化。
在1947年的巴黎服装发布会上,迪奥发表了新作。 迪奥此时推出了一袭使用了数十米面料制作的长 裙,穿高跟鞋、细腰、宽肩、充分展现女性线条的 服装。人们被这优雅、奢侈的新造型所感动,整个 世界为之震动,即刻被命名为“New Look”。并由 此而奠定了50年代以后世界服饰的流行方向。 此后整个50年代的女性服装,都多多少少地受到 了巴黎时装的影响。
各年代上海流行俚语切口大全
![各年代上海流行俚语切口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a2afe0c8d376eeaeaa31b1.png)
各年代上海流行俚語切口大全各年代上海流行俚語切口大全资料来自《上海青年志》一、经济类常用流行语20世纪20-30年代大条子︰旧秤10两(312.5克)重以上的金条。
也称作“大黄鱼”。
312.5克以下的金条,则叫做“小条子”或“小黄鱼”。
头寸︰钱、钞票、资金的别称。
出笼︰原指馒头蒸熟取出,后泛指囤货售出。
血︰钱财。
老大︰黄金。
黄金涨他货亦随之涨,故名“老大”。
来路货︰高档的洋货。
拋进拋出;买进卖出。
放货︰货脱手或转手等。
押头店︰重利盘剥的小当铺。
阿大先生︰经理。
洋行小鬼︰在洋行中执业职位不高者。
单帮︰抗战后以一人之力携带日用品,往来于上海外埠之间贩货求利者。
清水货︰纯净,绝无杂质的货物。
朝阳先生︰店主。
跑街先生︰旧时代商行、货铺或公司的推销员、送货员。
跑老虎︰收旧货。
沪语“虎”与“货”同音,“老虎”音“老货”,即指旧货。
跑马︰收受他人托付的钱款后携款而逃。
戴帽子︰商家所赚商品买进卖出之差价部分。
20世纪60-70年代一只手︰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指人民币5元、50元、500元。
90年代后多指5000元、5万元。
一龙︰人民币100元。
一汀分︰指人民币1000元。
简称作“一汀”。
该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一吊里︰义同“一毛里”。
指人民币一角钱。
一密力︰人民币一分钱。
一超里︰人民币一元钱。
又说成“一板兄”。
工农兵︰指人民币10元。
1965年版10元人民币印有工农兵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
人民币10元的另一流行说法是“一根电线木头”(“一根分”)。
吃头︰指粮票。
粘头︰指钱、钞票。
因点钱时要用拇指和食指捻起纸币,故称“粘头”。
80年代后出现“粘头”的词族。
如“粘头厚”(钱多、富有)、“抓粘头”(赚钱、挣钱)等。
20世纪80-90年代一只米︰义同“一粒米”。
指人民币1万元。
该词流行始于90年代初。
1万元人民币的另一种说法是“一抄(草)分”,略称“一抄(草)”。
一角︰人民币10元。
该词90年代出现。
服装流行趋势复习题
![服装流行趋势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556246c850ad02df804105.png)
一填空题1、服装流行交流形式的产生—时装杂志与时装店时装杂志与时装店是现代流行的载体与推动力2、1627年,德·维塞(deVisa) 在巴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报道时装的杂志《风流信使》3、巴黎最高级的时装店--“皇家陈列馆”4、查尔斯•沃斯被称为高级女装设计之父5、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的进步突出表现在服装面料上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服装流行的促进作用--缝纫机的发明工作服的产生纸样出售与批量服装的生产7、伊夫.圣.洛朗将“中性化”概念引入时装界8、20世纪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模特是莱丝莉.霍恩比,绰号是“嫩枝”,没有胸部曲线、没有腰线、没有臀线。
9、维维安.韦斯特伍德被称为“朋克之母”。
可以说是另类、新奇、标新立异的代表。
10、对于服装流行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11、爱美心理、喜新厌旧心理和突出自我心理可以归纳为求新求异的心理(引起流行的基础);趋同从众与模仿的心理可以归纳为惯性心理(促使流行规模化)。
12、流行的特征:新颖性、短时性、普及性、周期性。
13、流行的传播理论:自上面下的传播理论自下面上的传播理论(牛仔裤的流行)水平传播理论大众选择理论14、按时间将流行预测划分为长期预测与短期预测;按照流行的内容可以将流行预测划分为色彩预测、纤维与面料预测、款式预测和综合预测等。
15、流行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色彩、面料、款式、零售业的预测。
16、流行色的特征:时间性空间性(地域性)规律性(循环性)17、流行色预测的方式大致分两类:一是以西欧为代表的,建立在色彩经验基础之上的直觉预测;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市场调研量化分析基础之上的市场调查预测。
18、国际流行色预测提案包括三项内容:概念版、流行色文案和流行色色样。
19、纤维的预测一般提前销售期的18个月,面料的预测一般提前12个月。
款式的预测通常提前6~12个月,零售业的预测一般要提前3-6个月,服装零售业的预测在21世纪的重要特点是快速。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a5c44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6.png)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期,当时西洋音乐的影响逐渐进入中国。
然而,中国流行音乐真正开始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蓬勃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的流行音乐受到了民族音乐、外国音乐和社会风潮的影响。
1950年代195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
当时,中国政府鼓励创作宣传社会主义的音乐。
1950年代的流行音乐主要是民族音乐和戏曲。
这些音乐旋律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和愿望。
196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更加开放和自由,年轻人对于机械音乐、舞蹈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趣也开始在中国崛起。
摇滚乐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外国音乐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音乐。
这些音乐的成功也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
197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
国家鼓励音乐人创造更多的独立音乐作品,并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加多样化,包括流行歌曲、摇滚乐、民谣、电子音乐和嘻哈音乐。
此时期的音乐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意性。
1980年代,中国流行乐坛更进一步地推广了摇滚乐、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
这些音乐不仅仅在中国大陆流行,还吸引了一些海外华人的关注和欣赏。
在此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更加突出,包括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元素。
199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流行乐坛更加重视音乐的商业价值,各种音乐电视台、电台,唱片公司等等的崛起,也让音乐人更加有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
此时期的流行音乐更注重流行潮流和市场需求,崛起了许多中国的流行歌手和音乐乐团。
2000年代至今200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繁荣的时期,盗版音乐的台风一扫而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年轻人对于音乐、时尚的追求越来越高,中国流行乐坛也逐渐向全球市场拓展。
现在的中国流行音乐不仅注重音乐的个性和特点,还注重音乐的品质和技术,比如说声音效果和视觉效果。
另外,中国的流行音乐也越来越多地将不同的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体现了中国音乐多样性的特性。
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
![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a132f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d.png)
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音乐欣赏: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20世纪初,流行音乐开始崭露头角,伴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面貌。
从爵士乐到摇滚乐,从迪斯科到嘻哈,流行音乐的演变是社会变革和文化影响的真实写照。
本文将带您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音乐欣赏的影响。
一、爵士乐的兴起(20世纪初-40年代)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南部蓬勃发展。
这种以蓝调为基础的音乐风格,结合了非洲音乐与欧洲古典元素,奏响了美国黑人文化的独特旋律。
由于其强烈的节奏感与即兴演奏的特点,爵士乐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音乐。
随着时间推移,爵士乐在美国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数不清的爵士音乐家如路易·阿姆斯特朗、艾拉·菲茨杰拉德和尺八鲍勃等,他们的音乐作品令人陶醉,也奠定了下一个音乐时代的基础。
二、摇滚乐的崛起(50年代-70年代)上世纪50年代,摇滚乐从爵士乐中孕育而生,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声音。
这种充满活力和反叛精神的音乐形式,以电子吉他的嘶吼和快速的节奏吸引了无数的歌迷。
随着名人的引导,摇滚乐成为了年轻人反抗权威、表达自我的象征。
在60年代,摇滚乐以披头士乐队为代表长盛不衰,他们的歌曲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而在美国,会说吉姆·霍普金斯和吉姆·莫里森的名字可能能勾起大家对摇滚音乐的无限热爱。
三、迪斯科时代(70年代-80年代)上世纪70年代,迪斯科音乐成为世界舞池的主旋律。
这种节奏强烈、动感十足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镁光灯效果和迷幻氛围,吸引了大批青年前往夜店跟风起舞。
迈克尔·杰克逊的《Saturday Night Fever》将迪斯科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使整个迪斯科文化蓬勃发展。
然而,随着迪斯科音乐逐渐过时,人们对其感到审美疲劳。
四、嘻哈文化的爆发(90年代至今)上世纪末,嘻哈音乐席卷全球。
这种以说唱和节奏为基础的音乐形式,凭借着其真实的歌词和叛逆的态度,成为了年轻人流行文化的代表。
常用舞曲风格
![常用舞曲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993518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2.png)
舞曲类型与风格分类1、RAP(饶舌)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RAP是流行于当时黑人青年中的音乐种类。
特点:硬朗,干爽,它是一种奇怪的音乐类别,他以人声的说唱来代替音乐中的旋律部分,加上鼓的清晰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RAP一下子成为年轻人的最爱.RAP舞曲从60年代流行至今,另许多舞曲加进了RAP元素。
B.P.M:100-110拍节拍:A.V^.VV^(嘭啪嘭嘭啪) B.VV^.VV^记号:R1适合场合:慢摇吧2、House (浩室)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House舞曲是一种继Disco舞曲以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类脍炙人口的类型。
特点:以电子乐器与采样器(主要对乐器循环)來组成它的较强个性的音乐形式。
可能是因为电子时代的来临了,House充滿了光怪陆离的电子合成器和音效,它的B.P.M也比较适合年轻人的激情和疯狂投入,在追求生活享乐的都市里House音乐也更符合現代口味,它的出现也带来了酗酒、磕药等一些负面影响。
House舞曲目前在我国相当的舞厅中大行其道。
B.P.M:120拍以上节拍:V^.V^.V^.V^.记号:H适合场合:慢摇吧 DISCO舞厅1)、DEEPHOUSEHOUSE的一个分支,特点是意味深长的歌词、灵歌类的演唱和钢琴的套子。
2)、DISCO HOUSE是20世纪70年代DISCO和FUNK乐风的延伸,近来风格更上转向旋律性强、接受度高的形态。
在英国也称此音乐类型为其特点是利用DISCO风格的处理方式、HOUSE节奏、TECHNO取样技巧及维持在120~130BPM的节奏。
3)、TRIBAL HOUSE音响技术超级论坛音乐的打击部分的处理在于简单和重复的节奏,有着原始和具感染力的能量。
其的特点有:Minima-list(微限主义)、交叉混音、精致的旋律及带有强。
烈民族风味的歌声取样,节奏维持在120~128BPM之间。
4)、PROGRESSIVE HOUSE此类音乐过度机械化以致于难以归类在一般性的HOUSE乐拍之下,但又不像TRANCE和TECHNOHOUSE的风格那么重和晦暗。
西方摇滚乐发展史
![西方摇滚乐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2bf33b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1.png)
西方摇滚乐发展史西方摇滚乐是一种经典的音乐流派,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迅速流行起来。
自那时起,摇滚乐一直在西方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方摇滚乐的发展史。
50年代西方摇滚乐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这个时期在美国,电视和收音机等技术手段在迅速发展,增加了摇滚乐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渠道。
当时的人们开始对摇滚乐的节奏和自由流露的情感表达感到很吸引。
比如1954年,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一首歌曲《That's All Right》广受欢迎,成为摇滚乐的打开之门。
其他艺术家和乐队,如Little Richard、Bill Haley和Jerry Lee Lewis等,也开始发表类似的歌曲。
这些音乐家通常使用吉他、贝司和鼓等乐器,同时也加入了钢琴和萨克斯风等传统乐器。
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摇滚乐发展的黄金年代,也是不同音乐流派之间交错的时期。
英国音乐家和乐队,如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和The Who,通过把吉他弹奏技术和流行曲调结合在一起,为摇滚乐增添了更多元的内容。
当时的音乐家和歌手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了挑战,比如The Doors的《The End》、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 Wind》和Jimi Hendrix的《PurpleHaze》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气氛。
70年代20世纪70年代,摇滚乐的多元化表现更加明显。
在一些专注于音乐艺术创作的乐队手中,摇滚乐实现了更深入的广泛化与融合。
如Pink Floyd、Led Zeppelin 和Queen,他们融合了摇滚乐中不同元素,比如独特的音效,合唱,管弦乐器等,让摇滚乐更加丰富,增加了多样性,也拓展了摇滚乐范畴。
另外,摇滚乐也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成功,一些大型音乐论坛如Glastonbury Festival 和Reading Festival也开始兴起。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ac08fa551810a6f52486b7.png)
1.现代主义(1)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最早于19世纪70—90年代流行于法国。
20世纪20—40年代象征主义走出法国波及全欧,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仍然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
反对过多强调主观精神的自由与无限,以至走向过分抽象化,也反对过于强调客观事物的形象、具体而走向平淡无意蕴,同时又反对前期象征主义的隐晦艰深,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后期象征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
英国的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荒原》(2)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思潮流派,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德国,20—40年代达到鼎盛,成为20世纪头30年最有声势、最为重要的先锋派文艺运动。
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外层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生命冲动。
奥地利的弗朗茨·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
此外还有美国的尤金·奥尼尔,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琼斯皇》、《毛猿》。
(3)意识流小说(im):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法国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现代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
另外还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2.后现代主义(1)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注意文学流派之一,是一种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它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50、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逐渐衰弱,80年代随着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它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寓哲理于形象、情节中,其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及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
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潮流
![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063429c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8.png)
电影中的流行音乐潮流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音乐产业的壮大,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许多电影不仅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演技,还因所使用的流行音乐而备受赞赏。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电影音乐主要是由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组成。
然而,随着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电影音乐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70年代,电影音乐随着摇滚乐的流行而变得更加大胆和有力。
著名的电影如《铁拳》和《出租车司机》使用了像Rolling Stones、Janis Joplin和Jimi Hendrix这样的传奇歌手的歌曲。
这样的音乐不仅为电影增添了节奏和活力,还表达了当时年轻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80年代是电影音乐的一个重要年代,电影音乐在流行音乐和电影业中的影响力达到顶峰。
由于MTV的流行,音乐与电影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电影制作商开始将电影和音乐推向一起,利用音乐和影像来传递影片中的情感和倾向。
例如,电影《紫色雨》的主题曲就是由Prince演唱的。
90年代是电影中使用音乐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流行的音乐类型是原声乐和电子音乐,许多电影如《波拉特》、《Shrek》和《哈利波特》系列使用了这些音乐。
原声乐通常由插曲和旋律组成,这些旋律非常流行并且很容易被人们吟唱。
电子音乐则以其独特的声音和花哨的效果获得了许多赞誉。
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客帝国》的音乐,这个电影使用了由The Prodigy 、Rob Dougan和Marilyn Manson等音乐家创作的音乐。
21世纪以来,电影音乐的趋势已经转为使用原声音乐和流行音乐。
原声音乐通常由电影配乐师根据影片情境作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原声音乐就是由印度音乐家A. R. Rahman创作的。
流行音乐则通过电影的营销和宣传增强了电影的知名度。
例如,电影《第六感》的主题曲由Moby演唱,这个电影从此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总的来说,电影中的音乐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20世纪50年代的爵士乐变成了70年代的摇滚乐,80年代的电子音乐变成了90年代的原声音乐和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发展史
![流行音乐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d8535a195f312b3069a554.png)
代表:陈奕迅、谢霆锋 、梁静茹等
20世纪末,华语流行音乐开始颓废, 唱片市场销量惨淡,美籍华人陶喆、王力宏 首先引进R&B,只是原汁原味的把R&B搬运到中国 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21世纪华语乐坛再次踊跃出多批优秀的 原创歌手,周杰伦,他是真正把
牌”用“soul”来代替原来对“节奏布鲁斯” 的称呼,是福音歌和节奏布鲁斯的结合。
80年代,当今欧美流行乐坛主流风格 之一——Soul-pop,应运而生。
代表人物:惠特尼·休斯顿、席琳·迪翁、迈克尔·杰克逊等 《I will always with you 》
六、流行舞曲
80年代,迪斯科开始泛滥,人们开始厌弃 他的简单和乏味,因而从中派生出了很多不同 形式的流行舞曲。
R&B提升到主流高度的人物, 也开创了华语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 后来者皆纷纷效仿,
周杰伦的出现使 华语乐坛得到出现了一些
新的变化,唱片公司对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属性的
认识及相应的操作程序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种商业性的手段至2000年后形成一个高潮。
代表: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
流行音乐
90年代至今发展史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准确的概念 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
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 次要的。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 美国,从音乐体系看,流行音乐是在叮砰巷
音乐、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
等美国大众音乐架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 其风格多样,形态丰富,可泛指Jazz、Rock、 S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 New Age等20世纪后诞生的都市化大众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形态主要受欧美影响,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土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之交与一战时期(20初期)
•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女装过度
• 第一阶段 • 继承上世纪优美、流畅的S形,所谓
S形,是指紧身胸衣在前面把胸高高托起 ,把腹部压平,把腰勒细,把丰满的臀 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要到下摆,裙子 像小号似的自然张开,形成喇叭状波浪 裙,从侧面看,挺胸收腹翘臀,宛如S形 。 • 女子配饰有长手套,折扇,阳伞。 • 受新艺术风格影响服装风格浪漫,华 丽柔情。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期间物资短缺直接影响 着服装业。 与其他很多日用品 一样,服装也是限量供应。 这样,服装的款式都变衍 又短又小。 女装裙子的褶裥数量受到限 制,袖子、领子和腰带的宽度 也有相应的规定。 刺绣、毛皮和皮革的装饰都 受到禁止, 裙长及膝而且裁剪 得很窄。 套装的设计注重功能性,并 且适合各种场合穿着。 其款式 常常与军服相似,给人留下印 象最深的是宽宽的垫肩和系得 紧紧的腰带。
•
这时的服装样式简洁 轻柔,没有花边其他累赘 设计,裙子越来越短,直 到露出膝盖,服装裁剪忽 略腰部臀部曲线,松松跨 跨。 女性中性化得出现, 第一从妇女自身而不是男 性角度来设计服装,女性 自身的舒适感才是核心。
•
பைடு நூலகம்
20年代
男童式女装与假小子样式
• 基本外形:平胸,
松腰,束臀的男性 化外观。 • 特色:去掉胸 腰的刻意强调,而 以简单的管线造型 来取代,头发被剪 短,与男子差不多 ,裙子越来越短, 短致只盖住膝盖。 称为“管子状”( Tubular style)
二战后的女士,在经历了实用单调的 战争时期的服装后,向往优雅时髦的装扮。 掐腰大摆棉质衬衫裙应算做是50年
代“新风貌”浪潮下大众化成衣的经典之
作。 鲜艳的色彩象征着繁荣。不可缺少 的配饰要属腰带,既可强调极细的腰线, 凸显女性曼妙身姿,又起到了很好的点缀 作用。无论是粉色白点裙搭配的同质地腰 带,还是红蓝点白色连衣裙搭配的正红色 腰带,都丰富了原本简洁典雅的剪裁。
• 西方服装史上最
经典、最优雅的 时代
50年代的社会背景
•
二战后,欧洲一片混乱,百废待兴,食物缺乏,战争的创伤到处 可见。二战虽然结束了,但是世界还不太平: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宣言,将世界划分为资本主义 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40年之久的“冷战”由此开始。东西方交流从 此中断。 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印度甘地被暗杀。1949年,东 西德国分裂。 这一切都使战后的世界极不安宁。面对这样的局面,已经饱受战 争摧残的人们多么希望和平! 而且那时的服装,毫无时尚。男人参战,多为军装。女人从工, 多为工装。为了因应战时劳动力的短缺,女性纷纷加入工厂或农产的 劳力工作。宽松剪裁的垫肩外套、直筒与裤装,以及耐磨耐穿的粗厚 牛仔装是主打款。即使有裙装,也是及膝的一步短裙。色彩灰暗,以 军装、工装的颜色为主。
30年代女装
•
金融危机爆发,失业贫 困饥饿在大西洋两岸越来 越严重。 • 女装设计风格也变得郁 闷,沉闷,怀旧。 细长形女装 • 裙子变长了,腰线回 到自然位置,出现了细长 的外形。人们崇尚一种成 熟、优雅的女性美。
• 30世纪男子装束
代表设计师
斯托巴尔•巴伦夏加 夏帕 •瑞丽
20世纪40年代风格
•
男装依旧延续上世纪基 本样本,西装套装,短背心 ,衬衫,领结,领带,西装 裤组合,这种挺拔方正的形 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下半 叶。
保罗 波烈
蹒 跚 裙
沃斯---时装之父
• 20世纪20年代的服装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女 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女权运动是其中最重要的 影响因素之一。一批新型的、 更加职业化的女性的涌现,促 使职业装应运而生。 人们不再需要那种使身体 扭曲变形的紧身衣,开始拒绝 那些强调女性特征的设计,而 是需要更多的腿部自由。由此 便出现了简单单宽松的直筒连 衣裙和直筒短裙。
•
• • •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打击, 50年代在战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社会生活逐渐摆脱战争时的萧条
和谨慎,一片繁荣的景象开始慢
慢显露。而这个时代的女性也不 再满足于单纯扮演家庭主妇的角 色,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走出家 庭走向社会,她们的着装也开始 变得职业化(虽然那时大部分女 性还只是从事办公室秘书之类的 辅助角色),于是优雅的套装, 套裙,裤装开始流行。
50年代服装风格特征
二战以后,百废待兴。庆 祝和平,找回欢乐,一种重 建女装华丽,奢华,女性柔 美的设计思想逐渐取代简单 实用化的男性化设计。 • 50年代是物质的年代, 人人希望变得更有女人味。 • 和平的环境造就了社会的 繁荣,也造就了服装的繁荣 时期。
1940~1949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制服称为女性战时的共同服装,这一 时期服装产量大为减少,款式趋向简洁,裙子紧身而短小, 上衣造型转向军队宽肩的制服化形式,唯一夸张的是帽子, 这一时期的女性帽子造型十分别致而且花样繁多,使她们的 头部形象与自然形式大相径庭。 • 结实耐穿的牛仔裤在战时大受欢迎,战争期间的美国人 尤其是大学生都穿着一时蔚然成风的制服,牛仔裤,运动衫 (T恤)。
可可 夏奈尔
•
高雅简洁的风 格独树一帜,开创 了年轻化,个性化 的衣着形式。
30年代女装
• 1920~1929年 • 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爱因斯坦发明了
相对论,科学家发明了汽车、电话、收音机、各种家用电 器,人们都以听无线电为乐,这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 ,使他们对未来产生了积极的看法和美好的憧憬,此时服 装设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维奥内创造了斜裁方法和 优雅的露背晚装,夏奈尔个性鲜明地设计了针织套装,并 提倡女性剪短裙子和头发,从此“彪悍少女”形象开始流 行。
• 第二阶段 •
由于女性被呼吁参加各种 社会运动的呼求越来越高,使 得紧身胸衣成为一种束缚,于 是妇女们从紧身胸衣里面解放 出来。 • 女装线条趋于直线,传统改 变,平胸,松腰,束臀成为时 尚。 • 代表作:蹒跚裙,宽松腰 身,膝部以下收窄,裙口狭小 。
• 一战爆发 •
繁冗的服饰被应战时环境着装 取代裙子变短变瘦,露出双脚和关 节,妇女工作服出现,西方女装趋 于功能化,轻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