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不同时期
抗抑郁药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及使用指南
抗抑郁药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及使用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们能够缓解抑郁症状,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乐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以及使用指南。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缓解抑郁症状。
常见的SSRI药物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氟西汀(Fluoxetine)等。
使用指南:1. 用药时间:SSRI药物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建议患者坚持规定剂量和用药时间。
2. 副作用:SSRI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失眠等。
患者在用药初期可能会感到不适,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自行消失。
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告知医生。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SSRI药物与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副作用情况。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氯米帕明、阿米替林)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它们的治疗效果与SSRI相当,但在副作用方面稍有不同。
使用指南:1. 用药时间: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疗效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的几周内显现,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2. 副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较SSRI药物更容易引起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便秘的发生。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与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同使用SSRI药物一样,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抑郁症重症药物治疗方案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重症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药物治疗是治疗重症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用、剂量调整、联合用药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为主要症状的心理疾病。
重症抑郁症是指症状严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
药物治疗是治疗重症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选择药物、调整剂量、联合用药以及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二、药物治疗方案1. 药物选择(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SSRIs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重症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2)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SNRIs适用于对SSRIs疗效不佳的患者,或伴有焦虑、疼痛等症状的患者。
(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
TCAs对重症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多,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如苯乙肼、异烟肼等。
MAOIs适用于对其他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但副作用较大,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2. 剂量调整(1)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起始剂量。
通常SSRIs的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0-20mg;SNRIs的起始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50-100mg。
(2)逐渐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逐渐调整药物剂量。
调整剂量一般为每周增加10-20mg,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3. 联合用药(1)联合使用SSRIs和SNRIs:对于部分重症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SSRIs和SNRIs,以增强疗效。
(2)联合使用SSRIs和TCAs:对于对SSRIs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联合使用SSRIs 和TCAs,以改善症状。
抗抑郁药发展史
抗抑郁药发展史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韩国有4名女艺人自杀,据警方调查,她们生前都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第二大病症,仅次于心脏病。
那么,作为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
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
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研发初衷是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
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
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
主要药理作用为:1、阻滞单胺递质(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2、阻断多种递质受体。
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奏效较慢,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病人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
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杂环类抗抑郁药,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SSRIs(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继杂环类药物后最先上市的新型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与杂环类药物相比,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从2002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精神药物使用现况调查发现,SSRIs和SNRIs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主流。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s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安排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安排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产生了严重影响。
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与专业心理医生的面对面交流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症状,恢复心理健康。
在进行抑郁症心理治疗时,时间和频率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治疗、治疗时间长度和治疗频率等方面,探讨抑郁症心理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安排。
一、不同阶段的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终止阶段。
这些阶段的时间和频率安排会有所不同。
1. 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一般是在第一次面对面咨询会议中进行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建立起患者与心理医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此外,患者需要向心理医生详细描述他们的抑郁症状和个人情况,以供医生做出准确的评估。
初始阶段通常持续一到两次会议,时间为1个月左右,每次咨询约为60分钟。
2. 中间阶段中间阶段是治疗的主要部分,包括了心理干预和面对面交流等。
在这个阶段,患者将会与心理医生一起探索和解决患者的内心困扰,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中间阶段的治疗时间会有一定的弹性,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的轻重,通常持续6到12个月。
治疗频率为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每次面对面会议通常持续50分钟。
3. 终止阶段终止阶段是治疗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帮助患者巩固治疗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并顺利结束治疗过程。
在这个阶段,心理医生和患者会一起讨论自己的进展和未来的计划,以确保患者在结束治疗后能够继续保持心理健康。
终止阶段的治疗时间通常为1个月,每次面对面会议持续40分钟,频率为每两周一次或每个月一次。
二、治疗时间长度一般而言,抑郁症的心理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研究和临床经验,心理治疗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进展。
通常情况下,治疗的时间长度可长达6个月至2年。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直到他们完全康复为止。
三、治疗频率治疗频率是指心理治疗的频繁程度和间隔时间。
抗抑郁药常见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抑郁药常见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抗抑郁药是一类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noradrenaline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每种抗抑郁药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下面将对常见的西药抗抑郁药进行详细介绍。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最早被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常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丙咪嗪和多塞平等,适应症主要包括:1. 抑郁症:三环类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伴有失眠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的患者。
2. 忧郁性焦虑症: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忧郁性焦虑症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使用说明:1. 用药剂量和疗程:初始剂量一般较低,逐渐增加到维持剂量。
治疗持续时间一般为6个月以上。
2.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尿潴留、心律失常等,但不同患者之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二、SSRI类抗抑郁药SSRI类抗抑郁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
常见的SSRI类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等,适应症主要包括:1. 抑郁症:SSRI类抗抑郁药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
2. 强迫症:SSRI类抗抑郁药在治疗强迫症方面也有一定疗效。
使用说明:1. 用药剂量和疗程:初始剂量一般较低,逐渐增加到维持剂量。
应根据患者特点和疗效来调整剂量。
治疗持续时间一般为6个月以上。
2.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失眠、性功能障碍等,但多数患者可耐受,并在用药初期逐渐消失。
三、SNRI类抗抑郁药SNRI类抗抑郁药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类抗抑郁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调节大脑中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平衡。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也称为抗抑郁剂或抗抑郁药物。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自杀。
抗抑郁药在缓解抑郁症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抗抑郁药的历史、作用机制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首次发现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对抑郁症症状有改善作用。
随后,伊米普拉明、阿米替林、丙米咪唑等抗抑郁药相继问世。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抗抑郁药主要是三环抗抑郁药物,包括丙咪嗪、阿米替林、曲唑酮等。
这些药物虽然在治疗抑郁症症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伴随着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心律失常、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药物科学的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即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开始问世。
SSRI类抗抑郁药具有选择性地抑制血清素再摄取,减少了三环抗抑郁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心脏问题等。
代表性的SSRI抗抑郁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这些药物成为了目前抗抑郁症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脑神经系统,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来调节情绪。
目前来看,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血清素再摄取抑制:SSRI类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血清素的再摄取,使得血清素在突触间隙内的浓度增加,从而产生抗抑郁的作用。
2.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三环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起到抗抑郁作用。
3. 多巴胺再摄取抑制:部分抗抑郁药物也对多巴胺的再摄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调节情绪。
4. 神经递质调节:除了作用于再摄取,一些抗抑郁药物还可以通过调节各种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通过这些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常用抗抑郁药及使用说明
抑郁症患者的常用抗抑郁药及使用说明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已经成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并伴有一系列的身体和认知症状。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医学界发展出了一系列抗抑郁药物。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患者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及其使用说明。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它们能够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
常见的SSRI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等。
使用说明:1. 用量:初次治疗使用较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标准剂量。
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用法:通常每日口服一次,可随餐服用,以减少胃肠不适的发生。
3. 服药时间:连续服用数周后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患者应坚持按时服药,并且不可擅自停药。
4. 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SSRI药物期间,需密切关注药物是否产生副作用,如失眠、头痛、恶心等。
如有不适,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三环抗抑郁药三环抗抑郁药是较早期研发的一类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常见的三环抗抑郁药物包括阿米替林、多塞平和丙米嗪等。
使用说明:1. 用量:初次治疗时,从较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标准剂量。
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2. 用法:通常每日分次口服,可根据医嘱选择在餐前或餐后服用。
3. 服药时间:三环抗抑郁药物的疗效需要数周时间才会显现,患者需要坚持规律服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4. 注意事项:使用三环抗抑郁药物的期间,需注意是否出现副作用,如口干、便秘、模糊视觉等。
如有不适,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常见的MAOI药物包括苯妥英钠、地芬那酮和特拉唑嗪等。
抗抑郁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疗程和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疗程和副作用抗抑郁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疗程和副作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实现康复,医生常常会推荐使用抗抑郁药物。
然而,抗抑郁药物并非只要服用就能解决问题,正确的用法、剂量、疗程和副作用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和了解。
一、抗抑郁药物的正确用法抗抑郁药物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
因此,了解正确用法对于病情的改善至关重要。
下面是几点关于抗抑郁药物的正确用法的建议:1. 遵医嘱:首先,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来使用抗抑郁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2. 严格按照剂量:确保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并遵守剂量规定。
药物剂量的增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定时服药:按时服药可以帮助维持抗抑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如果漏掉一次服药,不要立即补充双倍剂量。
4. 完全用药疗程:不要随意中断用药。
即使症状明显改善,也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治疗。
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症状复发。
二、抗抑郁药物的剂量抗抑郁药物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会根据以下因素来进行调整:1. 病情严重程度:剂量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的患者剂量较低,症状严重的患者则需要较高的剂量。
2.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3. 考虑其他药物: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可能需要调整抗抑郁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抗抑郁药物的疗程抗抑郁药物的疗程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常而言,治疗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作用。
以下是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1. 疗效出现延迟:抗抑郁药物不会立即起效,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药物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药物的效果可能需要2至4周才能体现出来。
2. 维持治疗:一旦抑郁症状得到缓解,医生可能会建议继续进行维持治疗,以避免症状复发。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自古至今,人们就一直在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中包括药物治疗。
本文将就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的治疗方式以及其中的变化和进展。
一、抗抑郁药的历史1. 20世纪初:第一代抗抑郁药物的诞生20世纪初,人们开始尝试用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最早的抗抑郁药物之一是伊酮酸盐,它于1956年首次被使用。
随后的几十年里,一些三环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和丙咪嗪,也相继问世。
这些药物的使用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它们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2. 80年代:第二代抗抑郁药物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药物研究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开始逐渐兴起。
这些药物主要包括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和希罗达等。
相较于第一代抗抑郁药物,SSRI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时有着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3. 21世纪:抗抑郁药物的不断创新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也在持续进行。
除了SSRI类药物之外,还出现了SNRI类药物(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它们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了更多的优势。
并且,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类型抑郁症的特异性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现状1. 抗抑郁药物的应用范围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抑郁症的治疗,并且对焦虑症、强迫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并且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会在服药后几周内出现改善,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
下面将介绍抗抑郁药物的发展历程和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医学界开始将焦虑和抑郁症状归类为心理疾病。
此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并试验各种药物以治疗抑郁症。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一种名为异丙嗪的药物被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心境障碍,但其副作用较大。
20世纪50年代末,三环抗抑郁药问世。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来改善抑郁症状。
最著名的三环抗抑郁药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
20世纪60年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被引入临床实践。
MAOIs可以抑制儿茶酚胺转运体,从而增加脑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
20世纪7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被发现。
SSRIs可以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最著名的SSRIs是氟西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物陆续问世,如SN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NDRI(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药物治疗: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抗抑郁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三环抗抑郁药、SSRIs、SNRIs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整脑内的神经递质含量,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缓解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不同的人可能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反应,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副作用。
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还应结合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改变来综合治疗抑郁症。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开始关注非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如心理疗法、电击治疗、磁刺激疗法等。
总结:抗抑郁药物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三环抗抑郁药到SSRIs和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含量来缓解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抗抑郁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抗抑郁药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点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乐趣、精力不足和自信心下降等。
对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然而,抗抑郁药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是需要被关注的,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范围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的抑郁症状,在抑郁症的早期治疗也可能会被考虑。
以下是一些适用的情况:1. 中度至重度抑郁症:对于那些情绪低落、兴趣和乐趣减少、日常功能受损的患者,抗抑郁药可以发挥作用。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后,根据个体需求来推荐适合的药物。
2. 抑郁症的伴随症状: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伴随着焦虑、失眠等其他症状,而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这些伴随症状。
二、抗抑郁药物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遵循剂量和时间的规定,不要自行更改,否则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减效。
2. 了解可能的副作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肌肉僵硬等。
患者在开始用药时,应向医生咨询并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时处理。
3. 需要调整剂量和时长:抗抑郁药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治疗效果,而且剂量和时长也需要逐渐调整。
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与医生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反馈药物的效果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 避免突然停药: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不要突然停药,这可能会导致反跳性抑郁或其他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觉得药物无效或者希望停药,应先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逐渐减量或停药。
5. 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抗抑郁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减效。
因此,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应告知医生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做出合理的调整。
6. 注意家人或朋友的支持: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可能需要家人或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抑郁症,同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用于抑郁症治疗的药物很多。
每种药物各有特点。
欲取得最佳效能,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选什么药1 根据药物特点选药:传统的抗抑郁药有阿米替林、丙米嗪、麦普替林等,其优点是疗效确实、价格低廉,但副作用较明显,如: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
年老体弱者、合并躯体疾病者使用受到限制。
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俗称五朵金花,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疗效与上述药物相似,但安全性高、不良反应极少出现,服用方便(大多每天服用一次)。
用药早期可有轻度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代表药物是米氮平(瑞美隆)。
适用于各种抑郁障碍,尤其是重度抑郁和明显焦虑、失眠的患者。
起效快,胃肠道、性功能副作用较少,但可引起镇静、倦睡、体重增加。
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有速效制剂博乐欣和缓释制剂怡诺思。
对重度抑郁疗效较好,药物相互作用小,但可引起焦虑、恶心、血压轻度升高、性功能障碍。
2 根据病人特点选药:以疲乏无力、精力缺乏为主要表现者,宜选镇静作用较轻的氟西汀、西酞普兰等;若焦虑症状突出,宜选兼有抗焦虑作用的万拉法新、米氮平、帕罗西汀等;若为双相抑郁障碍,宜选丁氨苯丙酮(布普品)、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同时合并心境稳定剂。
老年伴躯体合并症需要接受相应药物治疗者,宜选用较少药物相互作用的西酞普兰或米氮平。
含曲林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宜于儿童青少年。
3 根据既往反应选药:对于再次接受抗抑郁剂治疗者,主要依据过去治疗的经验选药。
过去曾经有效、后因减药或停药而导致病情复发者,重新选择过去曾使用的药物大多仍会奏效;凡经过医生使用判断为无效的药物不应再考虑使用。
用多大量药物使用剂量需结合患者的躯体情况、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等综合考虑。
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最佳剂量区间,所谓最佳剂量区间,即在该剂量区间内疗效/安全性比值最大,但每个患者的最佳剂量都有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抑郁症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治疗策略
抑郁症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治疗策略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不仅可以发生在成人中,也可以出现在青少年和儿童身上。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患抑郁症时在其症状表现、病程特点和治疗策略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分别讨论各个年龄段的抑郁症特点和适宜的治疗策略。
1.儿童期儿童期的抑郁症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感、厌学、缺乏兴趣和痴呆等。
在儿童期,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压力等因素相关。
治疗儿童期抑郁症的策略包括提供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亲子交流、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合理用药等措施。
2.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抑郁症首次发作的高发期,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多见。
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悲伤、自责、自卑和自杀意念等。
在这个时期,社交支持和心理咨询非常重要。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性护理,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情绪的波动,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
3.成年期成年期的抑郁症一般与生活压力、社会经济因素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有关。
症状可能是长期的、反复发作的低落情绪、疲劳感和对日常活动的丧失兴趣。
成年期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4.老年期老年期抑郁症可能出现在年龄较大的人中,与身体健康状况、慢性疾病和生活变化等有关。
老年人常表现出情绪低落、痴呆、倦怠和对生活失去兴趣。
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此外,提供安全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建立支持网络,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不同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在症状表现、病程特点和治疗策略上存在差异。
儿童期的治疗注重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改善,青少年期的治疗强调心理咨询和支持,成年期的治疗则需要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而老年期的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合理的治疗策略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应对抑郁症,恢复健康。
抗抑郁药发展史
抗抑郁药发展史抗抑郁药发展史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韩国有4名女艺人自杀,据警方调查,她们生前都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第二大病症,仅次于心脏病。
那么,作为抑郁症主要治疗手段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是本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
异丙肼原是一种抗结核药,因有多说、多动、失眠和欣快感等中枢兴奋作用,1957年试用于抑郁病人并获得成功。
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异卡波肼、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
这些药物曾一度广为应用,不久因陆续出现与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
三环类抗抑郁药以丙咪嗪为代表。
它的研发初衷是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无效,却能改善抑郁心境。
一跃成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垄断抗抑郁药市场长达30年之久。
三环类抗抑郁药共有产品10余种,我国除丙咪嗪外还有阿米替林、多虑平和氯丙咪嗪。
主要药理作用为:1、阻滞单胺递质(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2、阻断多种递质受体。
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杂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许多缺点:奏效较慢,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疗效尚未出现时,不良反应却先出现,病人常在此1周~2周内不肯坚持服药,甚至在这段时期中发生自杀行为。
鉴于以上的缺点,从60年代就开始研制杂环类抗抑郁药,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SSRIs(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继杂环类药物后最先上市的新型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与杂环类药物相比,在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从2002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精神药物使用现况调查发现,SSRIs和SNRIs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主流。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按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其中SSRIs和SNRI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药物治疗疗程:第一阶段为急性期治疗:一般指服药治疗的头3个月。
这一期的治疗目标是显著改善原有的抑郁症状,使患者的病情缓解。
第二阶段为持续治疗期:是急性治疗期以后的4~6个月。
这一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原有疗效,避免病情的复燃。
第三期为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病情的复发。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
有人报道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将近100%,所以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持续治疗是必需的。
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
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且药物治疗临场缓解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目前维持治疗期其实是有点争议的。
支持的专家认为三期缺一不可;而有的专家却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他们认为既然抑郁症的缓解期是完全正常的,就没有必要用药,只要在病情复发时在用药治疗就行了。
但是不论专家对维持治疗的观点是什么,大家一致的意见就是抑郁症的治疗必需要经历急性治疗期和持续治疗期。
也就是说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起码要连续服用药物9个月。
二、长期治疗的剂量问题:一般认为,持续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治疗的剂量相同;对于维持治疗的剂量,有许多医师习惯将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治疗量的2/3至1/2。
但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在临场的广泛应用,目前有一个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的观点即抑郁症的维持治疗的剂量应与急性期治疗的剂量相同。
如用氟西汀治疗,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剂量均为20mg/天(每天一片)。
三、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对于复诊的频率,有文献指出,在维持治疗的第一年每1~3个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到一年复诊一次,如果出现社会心理因素、服药不依从、抑郁症症状再现和出现明显的副反应,应随时复诊。
四、停药的问题: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会使体内的受体敏感性发生变化,故不宜突然减量或中断用药,而应缓慢停药,以使体内受体恢复到一个平衡状态。
抑郁症西药治疗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改善心情
抑郁症西药治疗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改善心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
西药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正确使用西药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患者的心情。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西药治疗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抑郁症。
一、选择适应症1. 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对于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首选选择SSRI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常用的SSRI药物包括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大脑内部的5-羟色胺系统,可改善患者的心情。
2. 重度抑郁症患者: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考虑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或其他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等,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但副作用也较明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或联合用药。
通常会采用非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
二、使用说明1. 依从医生指导使用:抗抑郁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临床症状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患者应定期就诊,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遵循服用规定: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和时间进行服用,并遵循药物的使用规定。
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出现副作用。
3. 注意早期不良反应:部分抗抑郁药物在开始使用时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失眠等。
这些反应通常在疗程开始几周内自行缓解,患者应坚持使用,配合医生的指导。
4. 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抗抑郁药物与一些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的风险。
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尤其是与酒精、安眠药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一同使用。
5. 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抗抑郁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患者应细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性功能障碍、肝脏损伤等,并及时向医生咨询解决。
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原则
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原则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非常高的精神性疾病,而重度抑郁症就是指抑郁症的发展中后期这个比较严重的阶段。
处于重度抑郁阶段的抑郁症病人,在治疗方面就会更加困难,因此用药要有一些原则,不然会有反效果。
下面小编准备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原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原则1、急性期治疗抑郁症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病症为主,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服药2周-4周开始见效,如果用药治疗6周-8周仍然无效,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并改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2、巩固期治疗抑郁症巩固期至少在4个月-6个月,此阶段患者的病症基本稳定并好转,但不可间断性服药或停药,因为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还不十分稳定,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应坚持服药,一般不可减少药量。
3、维持期治疗维持期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即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应在6个月-8个月,年龄较轻,且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较大,并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患者,维持治疗至少应坚持2年-3年。
维持治疗的剂量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为准。
有统计调查显示,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2次发作,即使症状完全缓解者,其复发率也可达13%,如症状部分缓解者,复发率可高达34%。
因此抑郁症的维持期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对于重度抑郁症,一定要确诊病情在用药。
如果将其误诊为焦虑症,治疗起来就没效果。
所谓焦虑症,是指一组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症状。
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病人感到心悸,有胸闷、胸疼、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
重度抑郁症自杀率高,危险大,令人望而生畏。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医务人员都会非常细心谨慎。
准确的诊断是病情发展和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准确把握和控制用药的不同时期,对于各个阶段病情的治疗更为重要常见的3类抑郁症用药三环类抗抑郁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的首选药。
抑郁症用药的时间怎么把握
抑郁症用药的时间怎么把握
*导读:……
抑郁症用药的时间怎么把握?抑郁症是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于抑郁症来说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最近有不少的网友咨询抑郁症用药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抑郁症用药的时间怎么把握。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有家属或患者询问“抑郁症到底需要吃多长时间药,为什么症状都消失了还要吃药”。
确实,目前,抑
郁症是可被有效治疗的,在经过一段药物治疗后症状会完全消失,但抑郁症高复发率却是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
同时研究发现重性抑郁症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5
年复发率)为50%,第二次为75%,第三次发作后复发的概率
将近100%,所以抑郁症患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继续进行服药治疗是必需的。
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不同的情况其时间的长短亦有不同。
一般认为,第一次发作的患者,药物的维持时间为6月~1年;若为第二次发作,主张维持治疗3~5年;若为第三次或三次以上
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直至终身服药。
有研究还特别指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更有必要进行维持治疗。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抑郁症用药的时间怎么把握”。
想
必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于抑郁症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吧,其实很多资料显示,患抑郁症多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所以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尽量放宽心,凡事不要斤斤计较,有句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的历史与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一种可以帮助改善抑郁症状的药物。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抗抑郁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就开始寻找能够改善抑郁症状的药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抑郁药的种类和治疗效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篇文章将介绍抗抑郁药的历史发展以及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一、抗抑郁药的历史抗抑郁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期的抗抑郁药被称为三环抗抑郁药。
三环抗抑郁药的代表药物是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再摄取来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三环抗抑郁药的疗效并不稳定,而且副作用较大,例如会引起体重增加、心脏问题等。
随着对神经递质的研究不断深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SSRI类药物开始逐渐成为主流。
SSRI类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血浆中血清素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相比于三环抗抑郁药,SSRI类药物的疗效更稳定,而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SSRI类药物的问世,使得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SSRI类药物之后,还出现了SNRI类药物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这些新型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状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并且疗效更为持久。
二、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常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用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患者。
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要长期服用。
1.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指导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没有禁忌症。
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家族史,以便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在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抗抑郁药物的疗效需要在长期服用后才能得出结论。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在服药2-4周后才能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在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例如头晕、恶心等,但这些副作用会随着患者适应药物而逐渐减轻。
抑郁症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好
抑郁症怎么治疗吃什么药好西药抗抑郁类西药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有异丙肼第一种抗抑郁西药、反苯环丙胺、丙咪嗪、多虑平等;第二代包括四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为麦普替林、盐酸马普林等;第三代包括新型抗抑郁药,代表药物为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自第一种抗抑郁药的问世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西医对抑郁症的研究从未停止,治疗药物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
尽管新的药物效果更好、副作用减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西医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且明显、产生药物依赖性等问题。
中药中医治病讲究刻本求源、辨证施治,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虽说在外科手术、急性病等方面,西医的效果非常不错,但是对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慢性精神疾病来说,运用中医治疗是最合适的。
近几年,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方法此起彼伏,但是最长久最有疗效的,当属根据“医圣”张仲景流传的“清神八味方”研制的中药“张玑晴神”。
行动缓慢少数抑郁状态严重者,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
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
可以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时。
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以逃避医护人员的注意,因而自杀往往成功。
躯体症状病人面容憔悴苍老,目光迟滞,胃纳差,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减退。
女病人常闭经。
睡眠障碍中以早醒最为突出,这也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之一。
病人往往较以前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充满悲观情绪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此症状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情绪低落为最主要的症状。
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表现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
病人感到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回不去。
瞻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完全消失,渐萌发厌世之念。
沉重的情绪忧郁总是带来自责自罪,病人感到自己已丧失了工作能力,成为废物或社会寄生虫。
有的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夸大成不可宽恕的大罪,一再要求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重度抑郁症患者用药的不同时期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非常高的精神性疾病,而重度抑郁症就是指抑郁症的发展中后期这个比较严重的阶段。
处于重度抑郁阶段的抑郁症病人,在治疗方面就会更加困难,无论通过药物治疗还是其他途径,治好之后都容易反弹。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重度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倡全程疗法,将疾病分成急性期、巩固期或维持期分阶段,针对不同的时期,按照科学的用药策略进行治疗。
这样,能够做到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好,治愈率更高。
1、急性期治疗
抑郁症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控制病症为主,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服药2周-4周开始见效,如果用药治疗6周-8周仍然无效,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并改用其他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2、巩固期治疗
抑郁症巩固期至少在4个月-6个月,此阶段患者的病症基本稳定并好转,但不可间断性服药或停药,因为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还不十分稳定,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应坚持服药,一般不可减少药量。
3、维持期治疗
维持期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即首次发病患者维持治疗应在6个月-8个月,年龄较轻,且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较大,并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患者,维持治疗至少应坚持2年-3年。
维持治疗的剂量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为准。
有统计调查显示,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2次发作,即使症状完全缓解者,其复发率也可达13%,如症状部分缓解者,复发率可高达34%。
因此抑郁症的维持期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对于重度抑郁症,一定要确诊病情在用药。
如果将其误诊为焦虑症,治疗起来就没效果。
所谓焦虑症,是指一组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症状。
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
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病人感到心悸,有胸闷、胸疼、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
重度抑郁症自杀率高,危险大,令人望而生畏。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医务人员都会非常细心谨慎。
准确的诊断是病情发展和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准确把握和控制用药的不同时期,对于各个阶段病情的治疗更为重要。
原文链接:/yyz/2014/0804/18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