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巴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巴金无政府主义的文学思想及其新青年形象的塑造

•2、理解并掌握巴金的《家》及相关内容

•3、理解并掌握巴金前后期小说创作的变化

•4、了解巴金对现代家族小说创作的贡献

•一、巴金的生平和创作

•1、巴金,原名李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

•2、1923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

•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 。

•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3、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1927年的旅法期间。

•早期作品《灭亡》(1929年发表)《新生》(与后来1930年的《死去的太阳》并称为“革命三部曲”,也有人称之为“青春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

•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剧。

•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

•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同情的态度,也就意味着对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默认和理解。因此,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也采取了赞美的态度。

•4、在写作《爱情三部曲》的同一个时期里,巴金曾于1931年冬到一个矿区生活了一段时期(1931年,巴金创作了描写矿工生活的《砂丁》,1932年发表)。两年后(即1933年)利用所得的素材写成《萌芽》(《雪》),因与《砂丁》一样痛斥资本主义的罪恶和表现矿工们的悲惨遭遇,而遭到当局的书禁。

•5、1931、1938、1940年,历时近十年,巴金创作了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包括《家》(1931—1932在《时报》连载发表题名为《激流》,1933年出单行本) 、《春》、《秋》三部,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6、1931——1935年巴金还创作出版了《复仇》《光明》《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从更多的方面,反映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1930年代中期后,其创作开始出现过渡性转型,小说结构变得复杂但松散自然,笔调日趋冷峻朴素,不再编造紧张的故事情节,不再添加外在的抒情,也很少使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力求客观地揭示生活本来的状态。格调上由浓郁的浪漫主义转向散淡的写实主义。

•这时期,巴金还写有《忆》《短简》《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等散文集,大部分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呈现出热情、坦率、真诚的风格。

•巴金曾经说过:“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的《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的举在头上’……我要掏出我自己燃烧的心,讲心里的话。”(《探索集后记》1980年)

•这是巴金的夫子自道,也是其创作宗旨的真实呈现,这种风格贯穿巴金的所有现代作品。

•7、1942年发表《还魂草》,标志着开始进入创作后期阶段。

•抗战期间巴金写了长篇小说《火》,共分三部。第三部写于1943年,抗战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情况给作者带来了阴随失望的情绪,因此它和前两部虽然在故事情节上尚有一些联系,但气氛和情调却显然不同,而且通过一个基督徒来宣扬“人类爱”,在思想上既有明显弱点,在艺术上也比较枯燥。

•1944—1946年,先后创作了《憩园》《第四病室》《寒夜》(被称为“人生三部曲”),它们代表了巴金所追求的美学理想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长篇《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和短篇集《小人小事》中所写的故事,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寒夜”中的一些“小人小事”。这些作品的内容大致都是通过那些善良人物的不幸遭遇,揭露抗战前后国统区的黑暗及其普通民众灰色人生的悲哀与无奈,表现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悲愤的控诉和抗议,也流露出作者阴郁悲观的失望情绪;因此在作品的风格上普遍带有客观冷静的压抑之感。

•二、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一)影响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母亲的教育使巴金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博爱”的种子

•“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我的几位先生》(短简(一))。

•从封建大家庭那富裕而又温馨的生活中,感觉到人世间并不都是富裕、温馨的现实;他从自己封建世家的衰败过程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无比冷酷和凶残的社会关系;他从仆婢们的痛苦处境和悲惨命运里,领悟到了人间的不公平;他从善良、贫穷、不幸的“下人”们的心坎上,感受到一种阔人们身上所不具备的朴实、高贵、善良、耿直、无私、勤劳的秉性。

这些认识使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能互相尊敬,每个人的个性都能自由发展。这种思想鼓舞他反抗一切摧残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促使他寻找新的人生观、道德观。这些认识使巴金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能互相尊敬,每个人的个性都能自由发展。这种思想鼓舞他反抗一切摧残人性的封建专制制度,促使他寻找新的人生观、道德观

•2、五四文化运动与无政府主义思潮:

•俄国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

•波兰民粹派作家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

•俄国无政府主义活动家爱玛·高德曼的文章。

•巴金后来多次激动地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告少年》“全是我想说而没法说得清楚的话”,“我才开始明白什么是正议。”(《短简(一)·我的幼年》)

•“从《告少年》里我得到了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梦,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灭。

在《夜未央》里,我看见了在另一个国度里一代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斗争之大悲剧,我第一次找到了我的梦景中的英雄,我找到了我的终身事业,而这事业又是与我在仆人、轿夫身上发见的原始的正义的信仰结合的”。(《巴金自叙》213页,团结出版社1996年)

巴金从小感受到封建大家庭内部的矛盾、倾轧,对下层劳动人民深怀同情。五四时期民主、自由、博爱思想的影响,使他看清了封建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的专横、腐败和必然没落的命运,看清了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他不满现实,反对封建,反对强权,但也脱离实际,狂热空想,一接触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便一拍即合,被那乌托邦的空想,摆脱一切羁绊的个人绝对自由等等所吸引。

•3、巴金无政府主义思想基本内涵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