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山工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梁黎

教学目标:

1、会准确认读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

2、理解“腾云驾雾”、“朴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后来居上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句“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膝头是受不住的。”练习照这句话写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件布置学生搜集挑山工、泰山的资料。

3、将对比表事先画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所查资料,谁来用最简洁的一句话介绍挑山工。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读第一组词语:

★曲折:多音字

★平衡:读准后鼻韵。

★斜行:注意“捺”变为“点”。

★诵读:给“诵“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变形。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请一个孩子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价值。

★腾云驾雾:神话中描写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作者在课文中用这个词语写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说:很快)。【在这个词的旁边旁批:速度快】

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们长期来往于山中,走得比游人快很正常,为什么他们的快会让游人大吃一惊呢?请你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么。

⑴、他们要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游人则是轻装上山)

⑵、他们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引导学生把两点不同之处在文中勾画出来,标上序号,并旁批:“不同处”)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①抽人朗读这一句话,在头脑中想象挑山工登山的路线。

②思考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折尺形的路线是怎样的。)

③请同学上讲台,边讲述边用手指出行进的路线,然后课件演示。

3、基于以上原因,挑山工登山速度快,让作者非常惊讶,他奇怪的是什么呢?(引读第二自然段。)

4、出示句子: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

①抽人读这个句子。思考:还或者在什么情况下挑山工就会不声不响地从游人身边走过呢?

②说话练习。

三、学习3——5自然段。

1、读第二组词语:(我们接着来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哲理:找近义词(真理、道理)

★朴素:第一种意思是简朴,不奢侈。第二种意思是质朴、无文采。

出示句子: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在文中这个句子中,朴素的意思是指(山民的话质朴,没有什么文采。)

2、山民说的哪几句质朴的话,让作者认为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呢?

请迅速默看课文3——5自然段中作者与挑山工的对话,找出这几句话用横线勾出来。

3、出示这几句话,抽人读。山民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结合这几句话的内容和前面的学习,对比游人和挑山工有什么不一样。

(教参194表格)

这段话用对比的方法讲明了一个道理: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后来居上。

4、冯骥才从山民的这几句朴素的话中,悟出了意味深长的哲理。认真地品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5、为了用挑山工这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鞭策自己,从泰山回来后,我画了一幅画(引读最后一段,不加插图)

最后一句里的它指的是什么?(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6、这种精神不仅作者需要记住它,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同样需要记住它。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作者画的那副画,让挑山工的精神永驻于我们心灵的深处,永远鞭策着我们。(读,加上插图)

四、体会作者语言中体现出来的画家特色。

1、冯骥才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画家。他这特殊的双重身份,使得他的文字中常常充满画面感。比如这篇散文中多次对挑山工的外貌描写就具有这个特点。(出示所有外貌描写的句子)迅速浏览这几段文字,针对这一点谈谈你的看法。(色彩鲜明)

2、课文的结尾,作者在谈到他的画时,没有对那位挑山工的外貌进

行详细的描写。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画面上这位挑山工的样子。

提示:

(1)、尽量用上刚才找出的具有画面感的重点词句。

(2)、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

3、同学们写的多生动呀,让画面中挑山工的形象变得那么饱满,跃然纸上。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在最后对挑山工的外貌进行集中描写,而要分散到文章的各个部分呢?(根据情节的发展,作者关注的地方不一样。)

可见,外貌描写不仅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中心的需要分散到各个部分。所以,冯骥才在文章的结尾处没有再对画面中的挑山工进行具体的外貌描写,而是用寥寥几笔进行轮廓的勾画:(再次出现最后一段,齐读)

五、总结。

不得不说,冯骥才的《挑山工》,既是一篇意境深远的散文,又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简直称得上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意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