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
唐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去世。
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墓葬附近地貌为江南丘陵,东高西低,东面为当涂县海拔372米的第二高峰青山主峰,李白墓处于青山西麓陇地上,坐北朝南。
2006年0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竹香。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
假装寻迹李白在当涂十几年前了吧,去过一次马鞍山,觉得不陌生,也许毕竟是江南。
确切地说,这里是江东。
长江自芜湖到南京,已是很陡的南偏西至北偏东走向。
马鞍山一段,几乎是南北走向。
说江东会让人想起“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古话。
马鞍山还真的与此有关。
江对岸就是和县,境内有条乌江。
当年楚霸王项羽就在对岸,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别姬、而自刎。
据说他座下的乌骓马,因此惊而一跃过江,在江东踩下了一个马鞍型的蹄印,后化作山,便称马鞍山。
项羽死于乌江,而李白是死于当涂(今属马鞍山市)的。
李白留给当涂的诗有十多篇。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这样一个传说:他老兄喝醉酒后竟爬到采石矶上要去捉月,险些坠江,可爱得紧。
四十多年前,家父谪贬南京时,曾来此游历。
在那样的年代,家父和几个同事还临江当场赋诗,很是风雅。
今天,我只身而来,诗句只在心头,无人应和,心有戚戚焉。
转而一想,这里的山水日月,项羽见过,李白也见过,家父和我竟还能见到,岂非幸事。
到得太白镇,才八点刚过,景点刚开门,当年门票30元。
我必须说,李白很寂寞。
从我进去到出来,约一个半小时,加我拢共三个游客。
这还是周末。
景点修得有点太新了,新得让人无法一下子就发出“思古之幽情”来。
只有石径间那葱绿的草皮,因为少人踩踏而松软无比,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一脚陷进唐朝去似的。
李白怎能不寂寞。
李白只会“床前明月光”,不会直播,更不会带货;李白不要功名,朝廷招贤,他连“高考”都不参加;李白官运也不济,25岁离乡进京,混到42岁才谋到个一官半职,且属花瓶;李白更不懂得珍惜,好不容易混到皇上身边,还夜夜醉酒,桀骜不驯,令高力士脱靴。
仅三年,便赢得“赐金放还”;李白还不格山水,弄弄就站错队,同情永王璘,终被流放夜郎。
在这个实惠至上的时代,来看李白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站在墓前,竟想说几句话,但谁来作证?我来不是秋夜,如有秋月当空,那这秋月是照见过前贤的。
正沉思间,一阵轻风掠过,也好,就请轻风带信。
想起我23岁时写过一首关于李白的旧诗,抄录在下,以为祭奠。
马鞍山周边景点
马鞍山周边景点
马鞍山周边的一些景点包括采石矶、李白文化园、雨山湖公园、褒禅山景区、凌云山等。
●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无比瑰丽,有着“千
古一秀”的美誉。
古往今来,采石矶都是文人骚客浓墨重彩的地方,也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
景区很大,景点众多,可以安静寻访诗仙足迹,一睹秀丽的园林景观和壮阔的长江水色。
●李白文化园:是诗仙李白的诗意栖居地,是在当涂的李白青山墓地扩建而
成,走近诗仙闻风骨。
园内环境清幽雅致,峰峦叠嶂,山清水碧。
可以逐一打卡太白碑林、李白墓、太白祠、青莲书院等美景。
●雨山湖公园:是马鞍山的宝藏打卡地,也是城中的老牌公园,宁静又温馨。
●褒禅山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森林面积18平方公里,是集运动、健康、
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景区主要景点有紫藤花廊、浪漫心湖、亲密花园、回音壁、铁皮巨人集装箱酒店等,展现“市外濮塘,返璞归真”
的自然风光和休闲度假的美好新体验。
整个景区层峦叠嶂、竹海茫茫,森林覆盖率达到70%。
●凌云山:如诗如画的凌云山,亭台楼阁,处处皆是美景。
●香泉温泉:位于马鞍山市和县香泉镇,是纯天然的地下温泉,具有丰富的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鸡笼山:因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得名。
鸡笼山是马鞍山的一处
游玩圣地,因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得名。
采石矶 讲解
采石矶讲解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西南部,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以其险峻的山势、绮丽的风光、众多的古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传说中是因为古时有金牛出渚的神奇故事而得名。
在三国时期,有僧人在这里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因此改名为采石矶。
采石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采石矶内有众多景点,如翠螺湾、太白楼、谪仙园、林散之艺术馆、三元洞、延园、圆梦园、万竹坞、三台阁和李白纪念馆等。
这些景点各有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
其中,太白楼是采石矶的标志性建筑,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
谪仙园则是以李白为主题的文化园区,有李白的雕像和诗碑等。
林散之艺术馆则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的艺术成就和作品。
三元洞则是一处自然景观,洞内有三元石,洞顶有天然石刻佛像。
延园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有奇石、假山、池塘等。
圆梦园则是一个以梦文化为主题的园区,有梦溪笔谈、梦之桥等景点。
万竹坞则是一处竹海,有各种珍稀的竹子品种。
三台阁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建筑,是采石矶最高的建筑之一,可以俯瞰整个景区。
李白纪念馆则是一处全面展示李白生平和诗作的专馆。
除了以上景点外,采石矶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
如采石矶长城,是仿照八达岭长城建造的一处景观,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着独特的韵味。
此外还有翠螺湾、古栈道、牛渚塔等景点,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采石矶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无论你是喜欢山水的清新还是文化的厚重,都能在采石矶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在历史上论与安徽关系的密切、影响的巨大、知名度高的诗人文学家,当非李白莫属。
而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在民间、在学术界多年来也存在一些不同说法或不甚了然的问题,去年笔者发表了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哪些疑问》,就四个热点问题作了解答。
关于李白与安徽的关系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比如人们都认为李白对安徽贡献很多,功劳很大,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但到底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数量如何、价值如何,恐怕也说不大清楚。
这里就这个问题再做一篇《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算是上文的续篇。
一、诗文作品是李白留给安徽最大的一宗文化遗产李白先后五次游历安徽,时间累计十余年,并且在这里走向人生终点。
在安徽东西南北各地游历中写下了大量诗文,我在给李白于安徽写作的诗文作编年时,共编入李白诗192首,文9篇,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占其可以确定写作地点的诗文数量近三分之一。
李白的诗文可以考知写作地点的有650篇左右,而在安徽写作的共201篇,远远多出他在他的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他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一带写作数量,可以说李白对安徽情有独钟,文思诗兴独多。
至于具体在安徽各个地方李白写了多少,历代地志和近年各地的有关宣传介绍都显得有些粗疏和随意,经笔者仔细检核,可以给出以下数字:当涂诗48首、文5篇,和县诗9首,宣城诗40首、文4篇,泾县诗19首,南陵14首(其中8首属铜陵,时南陵包括铜陵),秋浦(贵池)41首,青阳3首(2首属九华山),宿松5首,太湖2首(司空山,应属岳西),庐江郡(合肥)6首,寿春1首,砀山1首,江上作3首。
这些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有许多名篇,诗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城见杜鹃花》、《哭宣城善酿纪叟》、《赠汪伦》、《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铜官山醉后绝句》、《秋浦歌十七首》、《清溪行》、《望九华山赠韦青阳仲堪》、《临路歌》等。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描写马鞍山的诗词,李白咏马鞍山诗词
李白62岁时终老在马鞍山市的当涂县,在当涂县的青山脚下,埋葬着诗人的仙骨。
李白生前至少7次居留在当涂,在他的诗中反映出的地点就有22处之多,有时隐居采石矶,有时隐居横山的石门,尤其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定居于马鞍山的当涂。
李白《望天门山》诗人: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②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一人道横江好 ( 道一作言 )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 ( 三日一作一月) ( 一作猛风吹倒天门山 )白浪高于瓦官阁其二海潮南去过浔陽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横江西望阻西秦汉
水东连扬子津 ( 汉一作楚 ) ( 连一作流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 ( 来一作东 )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 ( 月一作日 )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
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引言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以豪放的诗风和浪漫的情怀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其中也包括了对马鞍山的描绘。
马鞍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被誉为“淮北第一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景色秀丽的名山。
本文将围绕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诗歌展开,探讨其中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马鞍山之美马鞍山位于淮北市区西南,横跨马鞍山、盘山两个区域,山势险峻,峰峦叠翠。
李白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篇,赞美了马鞍山的壮丽美景。
以下是李白为马鞍山写过的几首脍炙人口的诗句:1.马鞍山顶岳阳楼,大江东去忆楚州。
2.黄河源头马鞍山,两峰相对一水寒。
3.马鞍山上紫台梦,十思瑶台寒漫漫。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出了马鞍山的雄伟壮丽,令人为之倾倒。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些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马鞍山与岳阳楼岳阳楼是楚国边塞的重要军事设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马鞍山位于岳阳楼之上,可俯瞰大江东去。
李白的诗句“马鞍山顶岳阳楼,大江东去忆楚州”通过联想,将马鞍山和岳阳楼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两个地点的壮丽和悠久历史。
这种意象的营造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冲击,使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伟大与宏伟。
马鞍山与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而马鞍山位于黄河源头,意味着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李白的诗句“黄河源头马鞍山,两峰相对一水寒”通过描绘马鞍山与黄河的关系,抒发了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这种景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对马鞍山的景色产生更为深刻的感触。
马鞍山与紫台梦紫台,古代帝王的行宫,寓意尊贵与华贵。
而李白的诗句“马鞍山上紫台梦,十思瑶台寒漫漫”将马鞍山与紫台相提并论,突显了马鞍山的尊贵之美。
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人们对马鞍山产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联想,意境更加深邃。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以豪放的诗风和浪漫的情怀而为人称道,他的创作多以自然景物为主题,体现了他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关于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关于马鞍山李白墓园的景观介绍
李白墓园背倚的大青山,因李白多次来此停留游览,亦名为李家山,山高372米对径20余公里,山上鸟道迂回,林木葱郁,面临长江,地理位置显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青山文物古迹丰富,北麓有著名的`晋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窑址。
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时曾用此窑琉璃瓦。
南齐著名诗人谢?曾在山南筑室而居并修一池(谢公池)此井至今甘甜,终年不枯。
在其旧址旁有一石佛庵,大雄宝殿等众多寺庙,每年香火很旺,青山主峰有始建于宋代的云雾禅林寺庙。
登上主峰可以远眺长江,近观层层林海,视野开阔,是旅游登山的绝好去处。
马鞍山采石矶景区讲解词
马鞍山采石矶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来到马鞍山采石矶景区。
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领略这个被誉为“江南第一矶”的著名风景名胜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采石矶的基本情况。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南岸,因李白的故事而闻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争相造访之地。
这里山势险峻,水流湍急,是长江上的重要交通咽喉。
我们来到景区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太白楼。
这是为了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而建的。
太白楼内有李白的生平事迹展览,以及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沿着太白楼的石阶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大脚印广场。
这里有一块巨石,上面有一个巨大的脚印,相传是李白醉酒后留下的。
这个广场是纪念李白独特文化内涵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来到翠螺湾,这里是长江水域的绿色生态长廊。
这里的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是游客们休息和观赏长江美景的好地方。
现在我们来到了三元洞,这是一处天然的岩洞。
站在洞口,可以感受到江水的奔腾和山风的轻拂。
这里是观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位置。
最后我们来到翠螺山,这里是采石矶最高的地方。
山上有一座翠螺寺,寺内有翠螺峰、静卧听江等景点。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采石矶景区,美景尽收眼底。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采石矶景区,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地方。
希望大家在这次旅行中不仅能欣赏到采石矶的美景,也能感受到李白文化的魅力。
谢谢大家!马鞍山采石矶景区讲解词欢迎各位来到马鞍山采石矶景区。
我是你们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领略采石矶的独特魅力。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南岸,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据史料记载,采石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吴越两国的边界。
而如今,采石矶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翠螺湾。
这里因形似一只绿色的田螺而得名。
在翠螺湾,你可以看到江水碧波荡漾,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这里是观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位置。
沿着山路向上,我们来到了太白楼。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李白为何终老于安徽当涂
李白为何终老于安徽当涂李白为何终老于安徽当涂安徽当涂县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唐代诗仙李白一生浪迹天涯,独恋当涂,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斯地。
李白选择马鞍山当涂作为终老之地可能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李白一直视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为知音.他曾多次登临青山谢公故宅去凭吊,也希望能与谢朓永远相伴。
第二,李白终生创作的诗文四处散失,难以计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要把诗文托付给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李白乘船从南京来到当涂后,李阳冰将他安顿在采石翠螺山下,为他盖了草堂。
李白将自己漂泊在山东的儿子伯禽接了过来。
此时,李阳冰正“临当挂冠”,即将离任,在交接期间,李阳冰对李白精心照顾.李白病重卧床时,他请来李阳冰,把所有诗文托付给他,请他编集作序。
正是李阳冰后来编纂的《草堂集》,使李白这位“千载独步,唯公一人”的诗人大放光彩。
第三,迷恋当涂的山山水水。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的游踪遗迹达30多处,他先后七次来当涂。
他一次次或泛舟当涂溪、丹阳湖;或登临天门山、采石矶、灵虚山或观览谢公祠、桓公井,对当涂风景名胜反复吟咏赞颂。
留下五十多篇诗文,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横江词》等成为千古绝唱,世代传颂。
李白死后,初葬当涂龙山。
公元817年,宣歙池等州观察史范传正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孙女转告了李白的遗愿是“志在青山”。
范传正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完成了李白的嘱托,使李白终于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
当这两位诗坛巨匠结缘青山,这座山自然就成为后代诗人的圣地。
(《扬子晚报》8.11 苏勇等)安徽当涂县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唐代诗仙李白一生浪迹天涯,独恋当涂,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于斯地。
李白选择马鞍山当涂作为终老之地可能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李白一直视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为知音。
他曾多次登临青山谢公故宅去凭吊,也希望能与谢朓永远相伴。
翠螺山麓采石矶
翠螺山麓采石矶去年初夏去马鞍山,游览了采石矶。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
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风骚,被誉为三矶之首。
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相传他醉酒后赴江中捉月,溺死于采石。
李白纪念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要在这里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吸引了众多热爱李白的中外人士云集于此,吟咏唱和,把酒抒怀,这一活动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盛事。
左侧是太白楼,右侧是李白纪念馆。
两组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合璧成为一组,为全国建楼最早、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多的李白纪念馆。
太白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宋元时期均有修葺。
明正统年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视江南时重建。
清顺治年间,知府胡季瀛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
后毁于兵燹。
清光绪三年,兵部尚书彭玉麟捐资重建。
李白祠位于太白楼后面李白纪念馆门楼内侧高耸的三层叠檐下上书“千载独步”。
李白终生创作的诗文四处散失,难以计数。
他的族叔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李白来到当涂后,李阳冰将他安顿在采石矶翠螺山下,为他盖了草堂。
此时,李阳冰即将离任,在交接期间,李阳冰对李白精心照顾。
李白病重卧床时,他请来李阳冰,把所有诗文托付给他,请他编集作序。
正是李阳冰后来编纂的《草堂集》,使李白这位“千载独步,唯公一人”的诗人大放光彩。
李白纪念堂,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建的建筑,由赵朴初题写堂额。
燃犀亭,唐代诗人胡曾为此题诗:“温峤南归辍棹晨,燃犀牛渚照通津。
谁知万丈洪流下,更有朱衣跃马人”。
宋真宗赵恒有感于这个神话,于三元洞设立了“中元水府”,以此祭祀水中的江神。
现在的燃犀亭为光绪十三年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重修。
此亭四角擎以石柱,亭檐飞翘。
亭内立一石碑,上面镌刻着“燃犀亭”三字。
字体遒劲,为李成谋手书。
亭上“江天一览”四字借用镇江金山寺江天一览亭的康熙御笔。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纪念馆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翠螺山西南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就坐落在采石矶翠螺山。
它与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
采石矶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
采石矶以“秀、奇、险、文”集一体而居于三矶之首。
太白楼初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近1200年的历史了。
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也称作“唐李公青莲祠”。
后毁于清同治年间,现在的太白楼是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
太白楼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式样,飞檐重阁,歇山屋面。
造型美观,挺拔壮丽,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道观格式的设计,传递了诗人李白的道教崇尚,而飞檐上酒盅酒坛的独特安排,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仙李白的喜酒嗜好。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
左右回廊,歇山屋面,琉璃覆顶。
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
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
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
太白楼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
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
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字体遒劲,各具神韵,十分醒目。
进入大厅,可见灯控的“李白游踪图”,分四条主线全面展示了李白的身世,游历情况。
李白纪念馆位于太白楼东侧的。
是一幢三层叠檐,门面墙上用斜纹青砖饰面的建筑,有湖南民居的建筑风格。
原为清代重臣彭玉麟的专祠,全称“彭刚直公祠”,简称“彭公祠”。
1987年将已废圯的彭公祠修葺一新,与太白楼连成一体。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马鞍山山川灵秀,文风昌盛,自古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名流荟萃,留下了博大丰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成为马鞍山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终老之乡、绝笔之地。
名称牛渚·牛渚矶姑孰·姑孰溪青山黄山·陵歊台天门山望夫山白壁山慈姥山横山·石门白山龙山灵墟山丹阳湖横江横江馆化城寺清风亭谢公宅谢公亭谢公井谢公池恒公井姑孰亭李白宅地理位置在市区西南5公里滨江处在当涂县城,城外有姑孰溪在当涂县城东南15公里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在当涂县西南15公里长江岸边在金家庄区前杨桥南在市区西南滨江三峰处在市区慈湖镇西北2.5公里滨江处距当涂县城东南30公里在当涂县城东2.5公里姑溪河北岸在当涂县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在当涂县城东15公里在当涂县城东39公里天门山下游转北横流之江段在采石镇滨江津渡处在当涂县城向化桥西礼暴风骤雨坊内唐在化城寺内,明移建谪仙楼后在当涂青山南小市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顶在青山小市路南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在当涂白山上原建姑孰溪彩虹桥上在青山、龙山、采石三处备注又称采石矶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又名青林山、谢公山、谢家山又名黄江山、浮丘山又称东、西梁山又称枣子矶、人头矶又名石壁山又称慈姥矶、鼓吹山、猫子山又称横望山、隐居山又名楚山传为桓温宴游之处传为丁令威得道飞升之处古为丹阳、石臼、固城湖又称楚江、西江又称采石驿、皇华驿又名万寿寺现亭为粹然亭改建而成为谢筑宅又称谢氏山亭近谢公宅为谢所筑又名饮马泉,为桓温所筑俗称姑溪水亭今尚不能确指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2008年10月10日08时35分来源:李白钟情于山清水秀的马鞍山,眷恋姑孰山水,驻足青山、采石,泛舟姑孰溪、丹阳湖,登临牛渚矶、天门山,留下了55首诗文、22处遗迹,广为人们传诵。
序号诗题作年备注1望天门山开元十三年(725)2夜泊牛渚怀古开元二十七年(739)一作开元十五年(727)3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天宝七年(748)4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天宝九年(750)一作天宝六年(747)5白辞三首天宝九年(750)一作开元十三年(725)6题东溪公幽居天宝元年至九年7横江词六首天宝十二年(753)一作李白放还后8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天宝十三年(754)9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十二年(753)10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11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天宝十三年(754)12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二年(743)13赠友人三首至德元年(756)一作越中剡溪作14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天宝十三年(754)一作上元年间作15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16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上元二年(761)一作宝应元年(762)17春日独的二首宝应元年(762)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18江南春怀宝应元年(762)一作上元元年(760)19下途归石门旧居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十三年(754)20览镜书怀宝应元年(762)21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2日出入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六年(744)23江上秋怀宝应元年(762)24田园言怀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5九日龙山饮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6九月十日即事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7游谢氏山亭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28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宝应元年(762)一作至德二年(757)29临路歌宝应元年(762)30笑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31悲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32天门山铭宝应十三年(754)一作天宝后33化城寺大钟铭并序天宝年间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34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天宝十四年(755)35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至德元年(756)36当涂李宰君画赞宝应元年(762)。
青山李白墓
青山李白墓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青山李白墓园。
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王萍,也就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
下面呢,就由我向大家大致介绍一下青山李白墓的概况。
青山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青山脚下。
青山,因常年青绿而得名,也叫青林山,高372米,北临姑溪河,东傍丹阳湖,西隔青山河与龙山对峙,南视平野,方圆30公里的青山,环顾四周群峦迭翠,芳草如茵,茂林盛树,景色清幽,史料记载南齐诗人,宣城太守谢朓酷爱其胜,谓之“山水都”,曾居住在山南。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生前既爱青山风景,又爱谢公品格,曾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夙愿,一心想与谢朓结为异代芳邻。
这一遗愿在他逝世后终于得到实现。
李白逝世后,原葬在龙山南麓。
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会同当涂县令诸葛纵将李白墓迁至青山西南,即今天的太白乡谷家村口。
李白墓坐北朝南,枕山面水,南距公路约300米。
沿公路旁石板小道,过小石桥,可以进入李白墓陵园。
现在,我们走进的便是青山李白墓园,眼前的是一座三门四柱冲天式的青石牌坊。
这座牌坊正面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诗仙圣境”,背面是当代草圣林散之书写的“千古风流”。
走过牌坊进入甬道,两面是反映李白生平和关于李白传说的12幅壁画,有“铁杵成针”,“仗剑任侠”,“力士脱靴”“枕上授简”等。
站在甬道中间,可以看到对面的青山,就像一个展翅的大鹏。
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广场,镶有《李白与当涂》浮雕的照壁。
各位朋友们可以好好欣赏一下李白与我们当涂的不解情缘了!现在呢,我们参观的是太白碑林。
太白碑林是园中之园。
门楣上“太白碑林”四字是郭沫若的手笔。
太白碑林将建筑,诗歌,书法,雕刻等融为一体,建筑采用江南民间园林风格,精选了100余首李白的诗篇,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在青石之上。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李白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欣赏各种书体,多样风格书法艺术的风采,感受后人对诗仙的敬仰之情。
李白纪念馆 安徽马鞍山名人博物馆
李白纪念馆安徽马鞍山名人博
物馆
李白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建于1959年。
李白生前极爱采石矶山水,多有登临,写有《夜泊牛渚怀古》、《望天门山》、《牛渚矶》、《横江词六首》、《临路歌》等诗作。
据传李白系在采石江上泛舟赏月,酒醉落水而死。
死后即有李白墓 (衣冠冢)。
北宋时建李白祠,明正统五年 (1440)建太白楼、清风亭,现在的太白楼系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将太白楼旁一组清代建筑群改建为李白纪念馆陈列室,纪念馆包括太白楼、李白祠、清风亭、太白堂、同风阁、骑鲸轩、仙侣斋、松云居、叠翠楼、吟香馆等展厅和碑廊、沉香园等景点,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
李白庙建于北宋,太白塔和清风亭建于明郑桐五年(1440),现在太白塔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
纪念馆收藏了明清以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李白集40余套,其中善本7套,内含明代以来书画作品700余件,历史文物数百件。
还有就是李白研究资料室。
李白庙里陈列着一尊2.2米高的李白楠木像。
马鞍山关于李白文化园的作文
马鞍山李白文化园游记作文
哇!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今天去了一个超级好玩的地方,就是马鞍山的李白文化园!我简直要开心得飞起来啦!
一大早,太阳公公还没完全露出笑脸,我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嘟囔着:“干嘛嘛,我还要和梦里的糖果屋再玩一会儿呢!”妈妈笑着说:“快起来,今天带你去见一位大诗人哦!”我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是谁呢?难道是李白爷爷吗?
到了文化园,哇,真的好大啊!就像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雕像,爸爸告诉我:“看,那就是你最喜欢的李白爷爷!”我跑过去,围着雕像转圈圈,还假装和李白爷爷握手:“李白爷爷,你好呀!我是你的小粉丝呢!”妈妈笑得前俯后仰,说:“你可真逗!”
我们边走边看,园子里有好多好多关于李白的故事和诗。
我指着墙上的画说:“妈妈,你看,这幅画里李白爷爷在喝酒作诗呢!”妈妈点点头:“是啊,李白爷爷最喜欢喝酒了,他的很多好诗都是在酒后写出来的哦!”我瞪大眼睛,心想:原来喝酒还能变聪明啊,等我长大了也要试试!(小声说,别让妈妈听见)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池塘边,池塘里还有好多金鱼呢!我兴奋地拿起鱼食喂它们,金鱼们争先恐后地游过来,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说:“谢谢小朋友,真好吃!”我笑得合不拢嘴,和它们玩了好久好久。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李白的故居,里面有他用过的东西,还有他写过的诗。
爸爸教我读了几首,虽然有些字我还不认识,但我觉得李白的诗真的好美,像画一样。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今天真是太开心了!不仅见到了李白爷爷,还学到了好多知识。
以后我还要来,还要学更多李白的诗,做一个小小诗人!。
马鞍山9个美景(诗联图)
马鞍山9个美景(诗联图)
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
1.褒禅山(联)
野梅依古刹,泉泻银光开佛相翠竹接空山,云闻禅味得真如
2.凌家滩遗址(联)
钟灵白玉凭开眼
毓秀青山可印心
3.华阳洞(七绝)
清风古洞流泉转,幽谷深林野鹤眠。
可许题诗赠明月,曾经把酒问青天。
4.三台阁(七绝)
西眺大江沉如黛,东观古镇起苍烟。
北看九子逍遥客,南望天门梦幻仙。
5.太白碑林(联)
诗书盈石壁
春色遍中华
6.太白楼(七绝)
太白遗诗谁共品,云卿开路我同游。
江天多彩穷千里,风月无边贮一楼。
7.濮塘(七绝)
云烟漫罩峰峦隐,日影轻移草木幽。
山径绿时真意惬,百花红处好春羞。
8.采石矶(七绝)
五彩霞光天地永,一楼风月古今奇。
千年醒眼何曾醉,四处波涛总是诗。
9.青山李白墓园(联)
辉驰绿水,莲香翠柳春风寄语志在青山,李白高踪诗韵流芳。
马鞍山的李白行踪游与重阳吟诗节
马鞍山的李白行踪游与重阳吟诗节
唐战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1997(000)007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唐战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李白在晋南的行踪探析 [J], 万德敬;王鹏飞
2.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以《游天台山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J], 梁雅阁
3.李白的自由精神和救世责任——浅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J], 唐三才
4.从《行路难》看李白的思想及行踪 [J], 谢春香
5.李白晚年交游及行踪新考
——以新出土《何昌浩墓志铭》为中心 [J], 孟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马鞍山山川灵秀,文风昌盛,自古诗坛艺苑,群芳云集,名流荟萃,留下了博大丰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是以李白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成为马鞍山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
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终老之乡、绝笔之地。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
2008年10月10日08时35分来源:
李白钟情于山清水秀的马鞍山,眷恋姑孰山水,驻足青山、采石,泛舟姑孰溪、丹阳湖,登临牛渚矶、天门山,留下了55首诗文、22处遗迹,广为人们传诵。
序号诗题作年备注
1 望天门山开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怀古开元二十七年(739)一作开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天宝七年(748)
4 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天宝九年(750)一作天宝六年(747)
5 白辞三首天宝九年(750)一作开元十三年(725)
6 题东溪公幽居天宝元年至九年
7 横江词六首天宝十二年(753)一作李白放还后
8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天宝十三年(754)
9 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十二年(753)
10 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天宝十三年(754)
12 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天宝十四年(755)一作天宝二年(743)
13 赠友人三首至德元年(756)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天宝十三年(754)一作上元年间作
15 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
16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上元二年(761)一作宝应元年(762)
17 春日独的二首宝应元年(762)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怀宝应元年(762)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归石门旧居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十三年(754)
20 览镜书怀宝应元年(762)
21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天宝六年(744)
23 江上秋怀宝应元年(762)
24 田园言怀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5 九日龙山饮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7 游谢氏山亭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28 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宝应元年(762)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临路歌宝应元年(762)
30 笑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宝应元年(762)一作广德元年(763)
32 天门山铭宝应十三年(754)一作天宝后
33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天宝年间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天宝十四年(755)
35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至德元年(756)
36 当涂李宰君画赞宝应元年(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