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出版社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音乐出版社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家乡好
第一课我的家在日喀则
第二课创——拍手拍肩
第三课采茶灯
第四课玩——唱家乡
第五课音乐乐园
第二单元亲又亲
第一课鸭子拌嘴
第二课大鹿
第三课玩——音的高低
第四课唱《竹子冒尖尖》
第五课创——《你说我拍》
第六课欣赏《可爱的家》
第七课音乐乐园
第三单元星光亮
第一课唱《闪烁的小星》
第二课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第三课创——《星星舞会》
第四课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
第五课《摇篮》
第六课音乐乐园
第七课创——画画唱唱
第四单元游戏乐
第一课----小脚丫
第二课玩——对唱
第三课听赏《快速波尔卡》
第四课----创:编编跳跳
第五课玩——小蝌蚪找妈妈
第六课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第七课歌曲《玩具进行曲》
第八课音乐乐园
第一单元家乡好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童声合唱曲《赞歌要比星星多》,引导学生感受童声合唱的优美音色,感受歌曲的民歌韵味,以及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2、欣赏民乐合奏曲《采茶灯》,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3、学生能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和《数高楼》,感受并表现小伙伴对自己家乡成就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能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创编简单的舞蹈队形和动作表演,从中感受西藏民族的风土人情。
2、学生能有节奏感地歌唱歌曲。
3、在各项游戏中,培养并锻炼学生对声音、节奏型等的记忆和模仿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四分休止符,在儿歌朗读和游戏中感受休止符的时值,巩固学生对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时值的掌握。
2、学会藏族踢踏舞和“恰恰恰”的简单舞步。
第一单元课时建议
第1课建议用3-4课时完成
第一教时:听《赞歌要比星星多》;学习藏族踢踏舞步
第二教时:交流藏族风情;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
第三教时:玩玩“传声音”;创创“编队形”
第2课建议用4-5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认识四分休止符;玩玩“唱家乡”
第二教时:学唱《数高楼》;学跳“恰恰恰”
第三教时:唱、演《数高楼》;创“拍手拍肩”
第四教时:欣赏《采茶灯》;学跳“采茶舞”
音乐乐园建议用1-2教时
第一课我的家在日喀则
【设计思路】
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西藏民歌,动听的旋律、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
遵循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在充分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民歌韵味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教学设计先从听觉入手——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歌曲范唱与表演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接着由动觉切入——通过藏族踢踏舞步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强烈的节奏感和民歌风味;再通过游戏“传声音”来引导学生模唱、记忆歌曲旋律和歌词……如此,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学会歌曲。
最后,以综合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有节奏感地演唱歌曲,表现出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体验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感受体验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2、通过藏族踢踏舞步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强烈的节奏感和民歌风味,以综合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有节奏感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节奏感地演唱歌曲
2、学生能唱准歌曲中含有大跳音程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北京的金山上》)
(二)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1、信息交流:
师生交流课前各自所收集的有关藏族的介绍资料,如:藏族人民生活在祖国的大西南,那里有著名的青藏高原,有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西藏人民是个勤劳勇敢、热情豪迈、能歌善舞的民族。
谈谈自己假如也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会有什么感受。
2、聆听教师范唱歌曲
(1)初次听赏,感受歌曲情绪
(2)再次听赏,找出自己最喜爱的、或是感到最有趣的一句歌词
3、游戏“传声音”,学唱歌曲中的衬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
(1)跟着琴声做2/4拍的节奏律动,熟悉歌曲曲调
(2)师生用各种方式有节奏感地朗读、学唱歌词(问答式——传话式)
(三)歌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创设情景(草原上的藏族人民在聚会):由3-5位学生扮演珠穆朗玛峰,其
余为成圆圈
2、大家轮流用一句话介绍藏族的特点,或老师担任导游介绍藏族风情
3、综合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唱——舞——奏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的场景或情景来引导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愉悦氛围中学习。
在这堂以唱为主的音乐课中,我贯彻并实践了这一理念,教学设计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都表现出对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浓厚兴趣,也有一定感知藏族风情、扮演藏族小朋友的欲望。
我想,在歌曲的综合表演内若采用学科综合的方式,带领学生用彩色绉纸做成藏族的发饰或围裙,将自己打扮成藏族小伙伴来唱,再配上简易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可能表演的效果会更具民族色彩。
第二课创——拍手拍肩
【设计思路】
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训练的基本方式。
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才能获得,潜能才能得以挖掘和发展。
本案例遵循这一原则,围绕四分休止符这一知识点,教师创设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鼓励他们人人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内容】
1、创编节奏游戏
2、拍手拍肩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创编节奏游戏,让学生掌握节奏感,培养内心所觉,同时增进相互之间了解友谊,并能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人人参与的创编等各种活动形式、拍击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节奏组合,复习巩固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四分休止符时值
2、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学生人人参与创编练习
3、“听音乐拍击”从单声部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组合节奏的拍击到二声部、三声部多层次拍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四分休止符
师生共同做游戏:抛球
方法:小方格有球拍一下手(×)小方格没有球表示休止一拍(O)拍一下肩。
说明:学生可以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顺序拍击,教师可以选择2/4音乐伴奏。
在活动中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做出灵敏反应。
(二)在活动中创编组合节奏
1、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六人
2、教师任意拍击节奏组合,请学生模仿
3、根据教师拍手、拍肩、每组学生利用椅子进行排列,坐上是一拍,空位置表示休止一拍。
(三)学生合作,学生创造
1、仍以小组为单位,原地坐下,教师提供各种教具(红白色卡纸,二色一性杯子垫板关于块)由组长负责,组员轮流摆动创编组合节奏。
2、用接龙方式,在2/4音乐伴奏下,每组轮流拍击自编节奏
3、几组学生同时拍击,使节奏更有层次感
4、开展小组竟赛,我组创作节奏请他组同学拍击,看哪一组拍得既正确又匀速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使我对新教材理念有了更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抽象的音乐语言有了认识,了解,就要让学生用他们肢体语言一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感受与理解,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互补,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音乐兴趣。
在课上,有的学生还提出拍椅子,表示四分音符,当得到我的赞赏之后,其他同学也想出用打击乐器敲击四分音符用模仿动物叫声表示四分音符……一下子,教室里,热闹非凡,当看到每个学生都投身于小组创编活动中时,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快乐!
第三课采茶灯
【设计思路】
本例以欣赏教学为主,以音乐的人文性、民族性为立足点,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南方音乐特有的风格。
在音乐欣赏中,从听觉切入,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说、律动、表演、知识拓展等多种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味觉等多角度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多元感受,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参与、善于想象、积极创造,从小培养学生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以及热爱民族文化的高尚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欣赏《采茶灯》
2、学跳“采茶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南方山区茶园的迷人风光和人们劳动时的愉快场面,并了解茶的生长区域和茶乡的风俗民情。
2、通过模仿、律动等实践活动,学会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采茶灯》,感受乐曲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
2、学跳简单的采茶舞蹈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中国地图、茶区风光片资料,茶艺表演影像资料、茶壶、茶海等茶具,长纱巾或红稠(可请学生自备)、柳条筐、小篮等。
【教学过程】
一、民俗风情导入
1、以藏族踢踏舞律动进入教室
2、教师从藏族舞蹈中献哈达奉酥油茶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美味的酥油茶的原料——茶叶的由来,启发学生进行简短讨论,知道茶树的故乡在祖国的南方山区,为欣赏《采茶灯》做铺垫。
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描绘的茶乡的迷人风光和采茶姑娘们在茶树林里欢快劳动的生动情景。
2、展开讨论
用语言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或用形体语言表现采茶姑娘挑担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
3、复听乐曲
观看茶乡的风光片,感受乐曲段落情绪的变化,想象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三、学跳采茶舞
1、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茶叶,知道新鲜的茶叶经过十多道的工序才能变成香浓的茶叶,启发他们联想采茶姑娘劳动的场面。
2、学跳采茶舞
四、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在律动的基础上随着《采茶灯》乐曲,相互合作,根据乐曲情绪综合表演。
五、拓展:欣赏茶艺表演
播放一段茶艺表演的录象或教师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品尝新沏的茶,师生共同讨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六、跟着乐曲,“担”着茶筐走出教室
第四课玩——唱家乡
【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家乡好”,教学内容是认识四分休止符以及新授快板“唱家乡”。
课的设计力求通过音乐学习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渗透和体现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新模式新理念。
本课先让学生通过游戏“抛球”深入浅出地认识休止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观察上海新面貌为线索,用儿歌的形式来赞美家乡的美丽风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创编”是本教时的拓展环节,教师通过适当地启发、调空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歌曲《数高楼》进行自主策划、编排与表演,培养学生即兴创造与合作表演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快板:《唱家乡》
2、歌曲:《数高楼》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数高楼》,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表现小伙伴对家乡成就的赞美。
2、通过游戏“抛球”认识四分休止符,进一步用儿歌的形式赞美家乡的美丽风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歌曲《数高楼》进行综合表演,体会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新授快板“唱家乡”以及即兴创编快板“唱家乡”
2、认识四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
“抛球”幻灯片、“红绿灯”图片、上海景点明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游戏:抛球
方法:空格中有小球的表示唱四分(拍一次手),空格中没有小球的表示停四分(拍一次肩),游戏可以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按顺序拍击(学生掌握方法后,可以随着2
/4 拍的音乐拍击) 。
2、认识四分休止符
方法:
(1)出示红绿灯图片导入(即:红灯停,绿灯行)
(2)认识四分休止符的形状和含义,用双手拍肩的动作表示
(3)观察图片中“叫”与“不叫”的青蛙,形象地感知四分休止符,并用拍肩表示休止四分
(二)快板:唱家乡
1、复习单元主题诗:家乡好
2、看图交流: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简述生活中了解的上海大剧院、历史博物馆和东方明珠塔以及金茂大厦的特点
3、学念快板:通过对念、齐念、分组念的方式介绍四个景点
4、选择合适的乐器,为儿歌伴奏
(三)歌曲:《数高楼》
1、体验韵律感,学跳“恰恰恰”
准备:重心在左脚旁虚点地,双手虎口扶胯,起动重心立即移至右脚上。
跳法:恰恰步动力节奏为X X XX X共五动。
每动都要出胯步。
第一动为四分,左脚向前走一步
第二动为四分,右脚向前走一步
第三第四各为半拍,左右脚各向前走一步,然后换右脚开始
第五动为四分,左脚再向前走一步,然后换右脚开始
(舞步可以后退,也可向右跨步)
(四)综合创编
1、即兴创编快板:唱家乡
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上海的新面貌,根据自己对上海的了解以及所学四处景点儿歌的学习,进一步以“小导游”的身份创编快板唱家乡。
2、综合表演
a. 分组讨论
b. 大组交流:使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歌表演
形式:(有选择地穿插进行)
歌曲:《数高楼》
舞蹈:恰恰恰
节奏快板:唱家乡
音乐学习评价是音乐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应强调实
第五课音乐乐园
【设计思路】
注重能力,要以课程目标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音乐乐园是一单元学习活动的回顾和小结,旨在加深学生对本单元音乐活动的感受,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音乐活动,人人投入音乐学习。
在音乐乐园的设计中不但可以加上复习内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容是学生通过音乐乐园中的综合活动能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所以在设计本课时重点放在了评价内容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小组评活动,这样更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美好心愿。
【教学内容】
1、儿歌《小黄鸭》
2、游戏:五彩星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通过学习儿歌《小黄鸭》复习巩固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通过“五彩星星”的游戏活动,复习单元中学习内容,以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在集体面前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
2、复习和巩固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一)节奏儿歌《小黄鸭》
1、律动《小黄鸭》
让学生听着《小黄鸭》的律动音乐模仿小鸭子的动作。
感受音乐中的四分音符的时值
2、出示节奏
出示小黄鸭的叫声请学生学习,并加在律动的中间进行练习
3、由教师扮演小花鸭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其叫声,让学生对比两种不同的节奏。
师:又来一只小花鸭,听听她是怎么叫的呢?和小黄鸭有什么不同?请学生互相交流不同在哪里?(出示四分休止符)
(1)学习儿歌
教师出示并范念儿歌,请学生分角色来扮演小鸭子。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找好朋友自学,互相交流。
(2)综合表演
让学生自己选择擅长的项目表演,如:念儿歌、律动表演、打击乐器(分角色)
(二)五彩小星星
评价的方式:
1、快乐大转盘
教师把本单元学习的过的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让学生参与复习活动,同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2、小小舞台
(1)小组活动
教师把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出示黑板,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拿手的内容组成小组讨论表演形式。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录音机,让学生分开练习
(3)分组表演
教师应在每一组表演时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和聆听,并在每一组表演完后带领学生鼓掌,养成学生互相尊重的习惯。
(4)互评
在所有小组的表演完后,请观看的学生手中的星星送给他们认为最棒的小组,星星最多的小组获胜。
3、小小点将台(教师点评)
教师可以根据刚才的活动,把在此过程中表现较突出的学生介绍给大家,并让优胜的一组介绍小组成员和各自表演的内容,让学生在表扬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也为后面的综合表演做铺垫。
4、综合表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次集体表演。
第二单元亲又亲
第一课鸭子拌嘴
【设计思路】
《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器演秦的乐曲,乐曲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在争食,嬉戏,拌嘴时的生动形象,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
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性,让学生主动参考与倡导体验模仿操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通过:“听,演,赏、创”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1、欣赏《鸭子拌嘴》
2、创编音响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中国民间打击乐器以及演奏方法。
2、通过模仿、游戏等听赏活动,感受鸭子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并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3、启发学生将对乐曲的体验和理解,即兴、有表情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并能创编音响故事《小鸭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打击乐所表现的鸭子活泼可爱的音乐形象
2、创编音响故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律动:《猜一猜,学一学》学生边猜教师模仿动物,边学老师动作
2、老师讲故事《鸭子拌嘴》
二、初听
1、学生思考:听到小鸭子在干什么?
三、引导理解
1、请学生将自己感受到的各种活泼可爱的鸭子音乐形象,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乐曲第一、第二段)
2、教师借助两只鸭子的手偶,用手偶生动的表演,表现鸭子拌嘴
3、完整欣赏乐曲,教师介绍打击乐器:小镲、大镲、大锣、串木鱼等
四、探究与创造
1、学生在教室内找出老师准备好的相应打击乐器,并请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
2、创编音响小品《鸭子拌嘴》
(1)学生在教室里找音源、凳子、文具盒、人声讲台、打击乐器都可运用(2)分组准备
(3)小组交流
3、师生共同评价
五、思维拓展
请学生思考:你怎么来劝说拌嘴鸭子,使他们和好呢?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欣赏活动中要让学生用“身”去体验,用“情”去意识,而音乐创造活动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理想手段,在本堂课中,学生感受音乐,交积极参与表演音乐,使他们多种感受在愉悦中,获得音乐记忆,加深他们对乐曲情绪,结构更深理解。
第二课大鹿
【设计思路】
《大鹿》是一首富有童话色彩的德国民歌。
教学设计由教师激励学生“走音乐
小路”导入,从听、动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聆听歌曲旋律,掌握歌曲节奏。
再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描绘出大鹿与小兔这一对好朋友临危不惧、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
继而,通过模唱的方式学会歌曲的演唱,并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来创编情景故事,展现自己的才能,体会音乐表演的快乐。
【教学内容】
1、歌曲学唱《大鹿》
2、创设情景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鹿》,表现大鹿与小兔之间团结友爱的亲情和勇敢互助的精神。
2、引导学生在图意的启发下,为歌曲《大鹿》创编符合题意的背景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有情感地歌唱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歌谱、打击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一)出示歌谱,“走音乐小路”
1、分组分别拍击歌曲节奏,比比哪组“走路能力强”
2、全班一起拍击,表现出2/4拍节奏韵律
(二)学唱歌曲《大鹿》
1、教师范唱导入,学生认真聆听
2、讨论:从歌中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结果如何?
3、再听教师范唱,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
4、模唱自己喜欢的歌词,讨论:
歌词讲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此刻的情绪如何?
5、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歌词,并解决教学难点
6、用师生对唱的方式学唱全曲
7、学生加入适当的动作即兴歌表演
(三)即兴创设情景,进行歌表演
方式一:学生为主的情景表演
1、师生讨论
(1)故事表演所需主要角色,如:小兔和大鹿;
(2)故事表演所需要的场景,如:大鹿居住的房子、山洞、小树林等;
(3)小组内如何分工?
2、小组合作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反馈、表演,集体评价。
方式二:教师为主的情景表演
4、根据故事情节布置场景:
第一组学生搭建大鹿居住的房子,第二组学生搭建出小树林,第三组学生搭建小桥,第四组学生搭建山洞,个别学生扮演大鹿、小兔和猎人。
5、教师担任旁白,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6、拓展:故事的情节能否有新的结局?一起再想想、演演
【教学反思】
《大鹿》是一首非常首学生欢迎的歌曲,学生总是投入极大的热情学唱着首歌,但最后一句歌词学生总唱不好。
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学生模唱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通过模仿、通过解释这句歌词的含义、表现的情感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歌唱。
这堂课的歌唱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小组表演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良好途径,但在各个小组中总会有一名学生不能良好地与人沟通或者出现学生不能合理分工的情况,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可以用合作者的身份进入小组中引导学生合理解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第三课玩——音的高低
【设计思路】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在感知音的强弱、长短和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里,音的高低的辨别又是一次培养学生灵敏听觉的好机会,而且能为下一阶段音符的唱名及音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音乐以音响为媒介,通过声音作用于人得听觉,激起人的共鸣,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首先让学生听赏《蜜蜂和小熊》是也为了学生让从听觉着手来感受音乐高低旋律的不同点,然后通过把对音乐的体验和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身边的声音中发现音的高低、辨别音的高低,最后通过全新的组合,用不同的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