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三月三”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
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三月三有什么传统的风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个重要的节日,特别是广西地区,有两天的假期安排,那么三月三过节有什么风俗活动呢。
一起看看三月三传统的风俗活动吧!1.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
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武鸣是中国壮乡,又是壮文化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当地都会举行“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开场,展示骆越族群能歌善舞的人文风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个方块都很有壮乡特色,人们捧着五色糯米饭,抱着壮乡的美酒,扛起劳作的锄头,精致的簸箕也被举在手中。
2.抢“花炮”展民族魅力“行歌坐妹”写浪漫“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花炮节”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探奇、体验,也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浓浓情意。
3.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4.瑶乡山歌传情谊峒中瑶胞打陀螺5.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6.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7.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
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8.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
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1“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17年南宁市民歌湖活动时间:3月30日上午9时至晚10时地点:南宁民歌湖活动依托南宁民歌湖区域,共分为民族文化汇演区、文化体验活动区、大型民歌专场演出三大项十小项活动,力争将民歌湖打造成一场热闹喜庆的大歌圩。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说到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板等也是有趣的节日活动。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壮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三月三习俗1、包五色糯米板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
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广西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
广西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有乌米饭、蕉叶糍、艾叶糍、蒿子粑、五色糯米饭等。
1、乌米饭:将枫叶熬成紫乌黑色的水,和糯米煮在一起,使糯米饭带着枫叶的清香。
2、蕉叶糍:吃起来有芭蕉叶的香味,也有糯米的香甜。
3、艾叶糍;三月三的主要传统美食之一,艾叶有着独特的清香味,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4、蒿子粑:传说可以驱邪避灾,是人们对一种善良愿望的表达。
5、五色糯米饭:五种颜色的米做成的,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
广西壮族三月三吃什么1、广西三月三吃什么—五__糯米饭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__,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山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__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__,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山坡上吹木叶、唱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__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
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__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
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____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五__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__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__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__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颜__用的则是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五__糯米饭的由来:传说一:祭祀特桂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
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二、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农历三月三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布依族三月三习俗介绍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祭把都不灵验。
后来,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人们认为,祭了地蚕,既可使它们迷糊,又能封住它们的嘴巴,田里的禾苗即可免遭虫害。
后来将三月三定为“歌会节”。
金嗓子。
你劳动到哪里,哪里就会听到金嗓于唱歌,害虫听到这声音就不敢伤害庄稼了。
“三月三”是贵州罗甸县布依族的“扫墓节”。
此日以二家或宗族集体到祖坟墓地挂青,杀猪宰鸡,摆设酒菜和花糯米饭祭奠。
扫墓后,人们在坟山上娱乐、打猎和野餐。
罗甸县南部红水河一带,“三月三”又称“枫叶节”。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三月三各民族有哪些习俗云南瑶族有“干巴节”。
各村寨男女老幼结对进山打猎或下河捕鱼,集体宴饮,共祝丰收,唱歌跳舞,欢度节日。
三月三,海南岛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渔猎丰收的节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谈爱日”。
是日,村寨集会预祝丰收,青年男女对歌欢舞,以“三月三”为定情之日。
老人们则拎着酒坛,走亲串友,曰喝“团结酒”。
云南布依族家家户户做花糯米饭招待亲友,以此日为合家欢聚、亲友聚会之节日。
有布依族三姐妹请外公吃饭之传说。
汉族农历三月三,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广西壮族有“歌圩节”“歌仙节”,相传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举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饭、做红鸡蛋,祭祀祖先,接待亲友。
人们赶歌圩、搭歌棚、办歌会,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嬉戏娱乐,终日歌声不断,成为今之“歌节”。
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在中国文化中,鬼神文化是很多特的一支。
儒家提倡”无鬼神,应厚葬”,墨家提倡“敬鬼神,应薄葬”,最后国人的观念都在信与不信之间。
下面是店铺整理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欢迎大家参考! 三月三的来历及习俗篇1农历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多个传统节日。
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日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的日子,也相传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古称上巳节。
同时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另外,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的鬼节。
鬼节的传说和起源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民间活动:荠菜煮鸡蛋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
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
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
三月三各民族的不同习俗介绍
三月三各民族的不同习俗介绍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汉族的重要节庆,同时也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不同的民族中,三月三的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三月三各民族的不同习俗。
1. 壮族在壮族民间,三月三被称为“歌墓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墓地祭祀祭拜。
他们会将新鲜的鲜花献于祖先墓上,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此外,壮族人还会在这一天跳“打死狮”,这是壮族文化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也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和追念。
2. 布依族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被称为“三月街”。
布依族的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地走在街上。
在游行过程中,他们会在街上准备许多美食和小吃,与游行的人们一起分享。
游行结束后,布依族的人们还会在一起唱歌、跳舞。
3. 苗族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被称为“跳花节”。
在这一天,苗族的人们会穿上华丽的节日服装,载歌载舞地前往田野上,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田野上,他们会跳起舞来,吟唱着传统的苗族歌曲,在阳光下欢庆。
4. 傣族在傣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被称为“泼水节”,也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傣族的人们会身着节日盛装,沿着街道互泼水,象征着洗去心中的烦恼和不好的事情,重获新生。
同时,人们还会在庆祝活动中享用丰盛的美食,跳起傣族传统的舞蹈,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5. 瑶族在瑶族的传统文化中,三月三被称为“瑶族年”。
在这一天,瑶族的人们会在祖先故居前举行仪式,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瑶族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唱歌跳舞,互赠礼品,表达彼此的感情。
结语总的来说,虽然三月三在各个民族中的称呼、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在欢庆春天的到来,祭祀祖先,传承和弘扬本族传统文化。
而这种多样性与民族特色,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花园,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思考。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习俗介绍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习俗介绍三月三是壮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不同民族的“三月三”的习俗是不同的,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土家族三月三习俗: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
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
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
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如今,虽然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
“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
其中的文艺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汉族三月三习俗:安徽霍山吃蒿子粑粑蒿子粑粑(一) 配料: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二) 制法: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5分钟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山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壮族三月三习俗: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少数民族节日畲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畲族三月三畲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节日庆典。
其中,畲族三月三是畲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畲族人民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丰收和祈福,加强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
一、节日起源和背景畲族的历史悠久,他们是古代巴蜀之民的传承者。
畲族人民秉承了巴蜀的农耕传统,以耕种为生。
由于受到土地和自然的保护,畲族人口稳定,生活富裕。
为了表达对大自然和土地的感激之情,畲族人民创造了三月三这个特殊的节日。
二、节日庆祝活动1. 踩田节三月三这一天,畲族人民会集体前往田地,进行踩田活动。
他们穿着传统服饰,手牵手,踩着鼓点节拍跳舞,象征着对大地的感激和对丰收的祝福。
踩田的同时,还会唱畲族民歌,快乐的歌声回荡在田间地头。
2. 婚嫁游行在畲族社区,三月三也是结婚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年轻的畲族男女会进行盛大的婚嫁游行。
新郎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手拿绣球,新娘头戴花环,手捧盛满稻米的竹篮,整个队伍排列有序,喜庆的音乐伴随着游行进行,新郎新娘时不时地向行进的路边观众投放红包和糖果。
3. 篝火晚会在晚上,畲族人民会围绕着篝火,进行一场盛大的晚会。
他们手牵手围成圆圈,唱着动听的畲族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
篝火熊熊燃烧,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灿烂的笑容。
晚会期间,还会举行传统的竹竿舞、板鼓舞等民俗表演,让节日更加精彩。
三、节日意义与价值畲族人民举行三月三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丰收和祈福,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畲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学习和了解畲族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各个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四、保护和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节日和文化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畲族三月三这一重要节日,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加强相关机构和组织的支持,组织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畲族文化。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阴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又叫做歌婆节,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而“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在壮语里叫“双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
提到歌圩,就不得不提刘三姐。
据介绍,刘三姐生于唐朝,被人称作歌仙。
而“三月三”除了对山歌外,其留传下来的美食、民族技艺等也颇受众人的喜爱。
对唱山歌,歌圩成了壮族群众的心头爱在壮语里,歌圩除了叫“双龙垌”外,有的地方还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广西之所以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和刘三姐的传说分不开。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
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
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后来刘三姐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而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甚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宏伟壮观。
悲欢历史,待嫁女不能唱山歌,古代赶歌圩曾被禁“三月三”除了有盛大的歌圩外,也是祭祖扫墓的时节。
据民俗专家介绍,“三月三”和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有深厚的渊源,“上巳节”又叫“修锲节”,是民间一个祛祸祈福的节日。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来历: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
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二、风俗:1.农历三月初三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族人拜见祖先魂魄,吃蛋纪念祖先的日子。
2、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
”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的风俗以及特点壮族歌圩山歌是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深受百姓喜爱。
壮家人通过山歌来记录历史、描绘生活、传情达意等,只要山歌声一响,壮家人就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对应答,因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壮族“歌圩”。
目前,“壮族三月三”歌圩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商标获得了国家工商局的正式授权;武鸣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获得“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
竹竿舞竹竿舞这一舞蹈盛行于多个民族,如壮族、京族、瑶族、佤族等,竹竿舞也叫跳竹竿,黎语意为“跳柴”,“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已经在壮族人民中传播开来,并且发生演变。
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每逢“壮族三月三”佳节,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搭档”,架设“鹊桥”,建立情谊。
苗族苗族斗马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斗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人以马为乐,马为情而斗”。
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初的斗马其实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举行的。
在苗寨里,如果几个后生都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姑娘不知道选择谁作为自己的伴侣,这时候,苗王就会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养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
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最全今日是三月三,上巳节,也就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关于三月三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三月三民间习俗有哪些,欢迎阅读与借鉴!▼▼目录▼▼●三月三来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
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
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 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壮族三月三习俗No.1五色糯米饭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
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
《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
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
”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
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欢迎阅读!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上巳节、壮族歌圩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风俗1、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3、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4、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三月三的传统习俗
三月三的传统习俗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月三的传统习俗篇11、包五色糯米板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
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
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介绍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各个民族三月三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各个民族三月三的传统风俗1、壮族三月三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女儿节 > 正文三月三为何叫做上巳节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0日来源:网络据悉在古先秦时期的农历三月三,最初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上巳节大约起源于周代,原为农历三月初的第一个巳日,即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每年三月初三。
少数民族节日塔塔尔族三月三
少数民族节日塔塔尔族三月三塔塔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等地。
塔塔尔族拥有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就是塔塔尔族人民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穿着传统服装,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和祭祀祖先。
三月三是塔塔尔族的农历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号庆祝。
在这一天,整个塔塔尔族的人民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庆祝活动。
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院子里搭建一个临时性的祭坛,上面供奉着各种食物、酒水和祭拜祖先的祭品。
人们还会不远处的溪边或湖边搭建一个彩旗门,门上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彩带,迎接来宾的到来。
塔塔尔族人民在这一天会穿着传统的服装,男子一般穿着长袍、高跟帽、牛皮靴等,而女子则穿着彩色布料制成的长裙和亮丽的头饰。
整个节日的气氛欢快而热闹,人们会载歌载舞,一起跳起塔塔尔族特有的舞蹈。
在舞蹈中,人们手牵着手,围成一个圆圈,轻轻的跃起,舞动着身体,传递着自己的喜悦和祝福。
塔塔尔族的年轻人在这一天还会举办各种竞技比赛,以展示自己的勇气和技艺。
比赛项目包括射箭、赛马、斗牛等,参赛的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充满激情。
观众们会围在比赛场地旁观看比赛,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加油助威。
比赛结束后,最优秀的选手还会得到各种奖励和荣誉,成为全族人民的骄傲。
除了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和竞技比赛外,塔塔尔族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一起享用传统的美食。
三月三是一个聚餐的好时机,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饭菜,大家围在一起共享盛宴。
在饭桌上,人们能品尝到各种传统美食,例如塔塔尔族特色的烤全羊、奶酪、手抓饭等。
这些美食不仅有着独特的口味,更是塔塔尔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塔塔尔族的三月三节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祖先和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塔塔尔族传统文化和团结精神的时刻。
在这一天,整个族群都会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共同祈福,传承和弘扬着塔塔尔族的文化。
通过这个节日,塔塔尔族的人民保持着对祖先的敬仰,强化了族群之间的联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了塔塔尔族的文化。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统节日之一,存在于多个民族的文化中,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羌族、彝族、土家族等等。
三月三是这些民族中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月三是一年中特别重要的节日,主要庆祝春天的到来和新生活的开始。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穿上盛装,戴上各种饰品,载歌载舞,共度欢乐的时光。
在庆祝活动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习俗得到充分展示,各种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也成为三月三节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月三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从历史上看,三月三实际上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各民族在节日中的庆祝方式、仪式形式、音乐舞蹈等都有着本地区的特色。
比如,瑶族的三月三节日中,人们会唱起歌舞,又叫“醉歌”,把身心融入到这样的欢庆气氛中。
在壮族的三月三节日中,则主要以龙舟比赛、武术表演、女壮歌唱比赛、赛百年龙龟、颂龙船等活动为主,将传统的壮族文化与当代的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而在苗族的三月三节日中,则贯穿着欢乐喜庆、唱歌跳舞、观赏山歌舞蹈等各种内容。
除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外,三月三背后还蕴含着一种文化意义。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三月三不仅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也是一种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民族文化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能够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时也增强了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三月三节日的传承,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也有利于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和融合。
三月三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多元文化的特点。
在三月三节日中,民族特色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传承,充分展示出中国民族多彩的文化风貌。
同时,三月三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些文化,让它们不断地焕发着属于自己民族的光芒,贡献和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