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兴趣。
(2)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懂得感恩。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2. 生字词学习: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图片观察: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小草和大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认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小草和大树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草和大树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小草和大树的故事。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课文《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懂得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树立生态平衡观念。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分析课文主题,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课文主题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4. 课堂讨论道具(如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草和大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理解词语含义。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和大树在文中象征着________和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草和大树》。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故事内容,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 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的种植绿化等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教材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危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关键词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生态、环保、大气、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
5.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已经准备好的教材中的练习和任务,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 课后小结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吸收文章中内容并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完本课后,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书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布置学生每周的环保任务,例如:在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
其中,课堂讨论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测试的主要重点是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草与大树》教案
《小草与大树》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教案背景:在幼儿园的自然和科学教育中,植物生长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提问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 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和照料,培养幼儿的爱护生命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安排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幼芽出土、茎叶长高、开花结果。
2. 植物生长的条件: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3. 植物的照料:浇水、施肥、修剪等。
流程安排:一、引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盆小草和一棵大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提问:小草和大树分别是怎样长大的?需要哪些条件?3. 引导幼儿提出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二、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0分钟)1. 展示实物:一颗种子、一根豆芽、一颗开花的豆荚。
2. 依次讲解种子发芽、苗期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并进行口头总结。
3.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通过描述和绘画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三、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25分钟)1. 展示图片和实物,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主要条件: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讨论每种条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幼儿讨论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四、植物的照料(25分钟)1. 教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照料方法:浇水、施肥、修剪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讨论它们的生长状态和需求。
3. 在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浇水和修剪等活动。
五、结束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2. 汇总幼儿的回答,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责任。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1. 提问策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文章主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绿油油,地在头,头上戴朵花,地上铺层绿。
(打一植物)2. 揭示谜底:小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小草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大树是“引人注目”的?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3. 教师总结:小草象征平凡、谦逊、坚韧的人生观;大树象征自信、骄傲、张扬的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人生观?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颗小草或一棵大树?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是____的,大树是____的。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小草和大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草和大树。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小草和大树的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展示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分析讨论(1)比较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2)讨论小草和大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小草和大树的知识,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草与大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软硬,相同之处在于都生长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亲历观察比较狗尾草与樟树的过程,用简图画出小草形态,会使用维恩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孩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1、重点: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征,体会小草也是有生命的。
2、难点:通过观察的过程来发现大树与小草的异同点。
三、教学准备:每小组一株狗尾草,一条香樟枝,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一棵小草生长在一棵大树旁。
一天,小草对大树讲:“你知道吗?原来我也是一棵大树,后来我嫌树大招风,就改做小草了。
”“是这样吗?”大树有些不信。
“谁骗你呀!过去我做大树的时候,树上的鸟儿可多了,每天唧唧喳喳的真心烦,也有些孩子太顽皮,净往我身上爬,唉,真没办法。
”小草说着,还叹了口气,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大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便打趣道:“唉,其实我原来也是一颗小草,后来怕人踩,才不得已做了一棵大树。
”2、听完这个故事,哪么同学们说说做大树和做小草那一个更好更重要啊?(学生反馈)3、其实啊,不论是大树还是小草,它们都为大地增添了绿色,正因为它们的共同努力,才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如此欣欣向荣、绿意盎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树和小草”。
(板书:大树和小草)(二)认识常见的小草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反馈)(PPT展示常见的小草:狗尾巴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你知道这叫什么草吗?能说说这种草的主要特征吗?2、小结:各种各样的草展示自己的身姿,构成千姿百态的小草世界。
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1. 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学习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3. 了解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1. 小草和大树的介绍;2. 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征;3. 小草和大树的生长变化;4. 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询问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的了解。
第二步:介绍小草和大树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草和大树,向学生介绍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生长过程和它们对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步:让学生观察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征安排学生在校园内或教室内观察小草和大树,并用绘画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下它们的外形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高度、树干的粗细等。
第四步:让学生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生长变化让学生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生长变化,如小草的茎叶逐渐长高、大树的枝桠逐渐扩展。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草和大树的生长过程。
并让学生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出对小草和大树的生长变化的理解。
第五步:让学生了解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重要性,如小草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大树可以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通过讨论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保护小草和大树的态度。
第六步:总结和展示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展示他们观察和理解小草和大树的成果。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口头表达或展示作品等形式,展示所学知识和对小草和大树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察小草和大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记录能力;2. 评估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外形特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评估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生长变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4. 评估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草和大树》小学语文教案
《小草和大树》小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草、大树的特点以及小草和大树之间的联系。
2. 情感目标:体会小草的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大树的乐观自信、无私奉献的品质。
3. 能力目标:学习小草和大树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草、大树的特点以及小草和大树之间的联系。
难点:学习小草和大树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1. 读中感悟,突破重难点2. 联系上下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通过对比,突出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草还是大树?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入课文内容。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 评议朗读情况。
6.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7.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8. 学生齐读课文。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小草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段,回答上述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段。
(2)学生根据语段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默默无闻、卑微渺小”的意思。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2. 学习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回答:这个语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草的成长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段,回答上述问题。
(2)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段。
小草和大树教案(精选7篇)
小草和大树教案(精选7篇)小草和大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感悟课文,学会用情用心朗读。
2、理解部分词语的色彩及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定位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并结合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重点:1、学会用情朗读文本。
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3、学会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写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由课题质疑导入课文1、读课题2、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吗?3、题目中的“小草”“大树”分别指谁?“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思考:“小草”怎样变成“大树”的?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2、检查读生字新词,正音。
3、检查课文朗读。
4、说说她们经历了哪些困难?5、哪些写的是生活中的困难?哪里写的是事业上的困难?按“概括——生活中的困难——事业上的困难——总结”给课文分段。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作业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导语:这是一颗矮小、柔弱的小草,它随地而生,往往遭人践踏、蹂躏,它历经了生命的艰辛。
而这棵大树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充满活力,它的生命如此灿烂壮丽。
与大树相比,小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啊,小草却是能够长成大树的!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仙人掌花的图片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指名交流。
师:为什么作者把夏洛蒂比作是仙人掌花呢?师:那么,她的生命是如何的艰辛而又壮丽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生活的艰辛。
1、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第二大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洛蒂生活中经历的困难?先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的词语,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小草和大树》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案本文是关于《小草和大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两个比喻句的含义,并组织语言恰当表达出来。
2.能组织书面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夏洛缔取得成功给自己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2.、快速找到文中含有课题的两句话,读一读,想想小草和大树之间的关系。
3、在大自然中,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这都是上帝的安排。
在诗人骚塞眼中,夏洛蒂就是那株毫不起眼的小草,自由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让我们来看看这颗小草的命运安排。
(二)感悟夏洛蒂的艰辛的成长历程。
1、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形容夏洛蒂的命运,你想用什么词。
(坎坷、艰辛)2、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夏洛蒂命运的不幸与坎坷?3、交流反馈,品读句子.(1)家庭不幸的逆境a(主人公一直艰辛地生活在逆境中,童年的一段生活靠富人施舍,母亲早逝以后,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挑起了整个家的担子。
)(为了挣钱养家,夏洛蒂除了洗衣、烧饭、砍柴干家务活以外,还要替人家带孩子,后来还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办寄宿学校等等。
)(失去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母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此,她的生活更加艰辛。
)(2)遭遇训诫的逆境a夏洛蒂遭遇的不仅仅只是家庭不幸带来的逆境,还有更多的不幸。
(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寄给当时鼎鼎大名的桂冠诗人,希望得到前辈的指导,没想到的是得到的是一盆冰冷的水从头浇到脚,让她冷到了心里。
小草和大树 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教案标题:小草和大树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植物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导入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一棵小草和一棵大树,并询问学生对它们的了解和观察。
2.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和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
主体活动:3. 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生长: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观察和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生长情况。
学生可以观察它们的高度、根部、叶子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学生讨论: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小草和大树的生长方式不同。
5. 学习生命周期:通过图片、视频或绘本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小草和大树的生命周期。
让学生了解它们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不同阶段,并讨论这些阶段的特点和重要性。
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小草或大树,制作一个展示板或海报,展示它们的生命周期。
鼓励学生用插图、图表或文字等方式呈现,并在展示中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
总结活动:7.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展示板或海报,并向其他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生长的了解和观察。
8.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案活动,并讨论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延伸活动:9. 植物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棵小草或大树的生长情况,并用文字或插图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比较它们的变化,并思考影响它们生长的因素。
10. 植物种植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种植小草或大树,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估方式:-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小草和大树时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 学生展示的展示板或海报,评估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生命周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草和大树》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草和大树》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生态知识。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辅助材料:1. 有关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小草和大树》。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特点?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草和大树》,你们知道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生长环境了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述的小草和大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保护小草和大树的主题活动。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学科学第一课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课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界的两个基本类群: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
2. 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观察和描述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展示物品,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准备铅笔、纸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打开课件,展示一张小草和大树的图片,并问学生他们对图片上的植物有什么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植物,并询问他们为什么认为植物很重要。
步骤二: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展示物品向学生展示小草和大树,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师可使用提问的方式,如:“小草和大树的高度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叶子形状有什么区别?”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步骤三: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分类小草和大树的外部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区别。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观察结果整理到黑板或PPT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步骤四:拓展思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对人类的意义。
提问问题,如:“小草和大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植物做些什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就自己家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与记录。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植物,并描述其外部特征,如树皮、叶子、花朵等。
教师鼓励学生用图画和文字描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六: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观察和记录的植物。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以增进彼此的学习成果,加深对植物外部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并评价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小草和大树教案(15篇)
小草和大树教案(15篇)小草和大树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草和大树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草和大树教案1活动目标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初步认识区别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会物体大小的相对性重点难点重点:区别物体的大小,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难点: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性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认识卡片上的各个动物物质准备:大小动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礼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箩筐一只活动过程教师带着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围坐在草地上。
一、认识“大树”和“小草”,区别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和草,请他们比较树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大树大,大树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树妈妈。
”2、请幼儿去抱抱大树妈妈,抚摸小草娃娃。
二、给大树和小草找邻居1、师:“今天还来了许多动物客人,它们想和大树妈妈、小草娃娃做邻居,大动物说想和大树妈妈做邻居,小动物说想和小草娃娃做邻居,我们给这些动物排排好,行吗”2、请幼儿按“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取动物卡片放在大树脚下和草丛边,边放边说:“大xx是大树的邻居,或小xx是小草的邻居。
”老师个别指导。
三、给大树、小草和动物们送礼物。
1、师:“我们给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邻居,我们再把带来的礼物送给它们,好吗”2、请幼儿按大小给卡片分类,大的挂在大树妈妈和它的大动物邻居身上,小卡片送给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动物邻居。
四、玩“拣皮球”游戏。
1、师:“大树妈妈和小草娃娃真开心,它们想和我们一起玩拣皮球的游戏,你们愿意吗”2、游戏:老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四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了一个大(小)皮球。
”(游戏2―3次)。
延伸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益智区增加比大小活动,美工区增加涂色活动――涂大树和小草。
活动评析一、设计意图本次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园内的优美环境,将孩子们领到室外,席地而坐,让幼儿直接与小草、大树接触,直接与大自然对话,切身体会小草的嫩,大树的美。
《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教案:小草和大树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小草和大树的友谊和互助精神;2.能够区分小草和大树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小草和大树的品质和特点;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友爱团结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草和大树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2.掌握适当的表达小草和大树的品质和特点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友爱团结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草和大树的图片、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呈现一张插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小草和大树的事情。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播放小草和大树的动画短片,让学生观看并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
Step 3:理解细节(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阅读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在文本中圈出关键词和句子。
随后,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明确重点。
2.教师以问题形式向学生提问:小草和大树之间有哪些互助的情节?为什么小草和大树要互相帮助?请举例说明。
Step 4:角色扮演(15分钟)1.分别选取2名学生来扮演小草和大树的角色,学生自行发挥,表演小草和大树之间的情节。
2.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并适当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5:品质和特点(10分钟)1.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角色扮演和讨论,总结出小草和大树的品质和特点。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总结。
2.教师补充学生总结的品质和特点,并向学生解释这些品质和特点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Step 6:情感教育(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草和大树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以及他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2.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类似的友谊和互助关系?请举例说明。
3.学生结合自身和周围的事例,向全班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友谊和互助的故事。
Step 7: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或者设计和配乐动画故事中的场景。
9 小草和大树教案
9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故事中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2. 故事中的启示。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草地,提问:你们知道草地上生长的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小草。
3. 教师展示小草的图片,简要介绍小草的特点和价值。
二、新课阅读(10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小草和大树》,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
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故事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草和大树谁更重要呢?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小草和大树各有特点和价值,我们不能单纯地比较谁更重要。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实践环节(5分钟)1. 教师提出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校园里的草树。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以及故事中的启示。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价值,并与家人分享。
2.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如何保护身边的草树,制定一个保护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草树,阅读相关故事,讨论保护草树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差异。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植物,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和差异。
2. 保护植物,尊重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小草和大树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2. 学生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小草和大树的特点。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知识点。
3. 学生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教学小草和大树的特点:讲解小草和大树的外貌、生长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小草和大树的差异,并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
4. 保护植物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小组讨论等。
2. 小组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提问和回答: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的正确性。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小草和大树的自然环境。
2. 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树木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环保行为。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王立珍邮编225821
一、课题
《小草和大树》(小学六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
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
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夏洛蒂在当时条件下面对传统和偏见追求“妇女的事业”所承受的压力之重和她们的成功意义之巨大。
五、设计理念
学生因为思考而质疑,带着问题潜心会文。
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品读感悟,体验文章主人公的生活,体察她的心绪;与作者对话--体味作者的情感,体悟表达的精妙。
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智慧碰撞中,读懂课文,使学生与主人
公、与作者心灵贴近,受到震撼,产生共鸣,获得启迪。
六、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长文短教”,必须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入手,敏锐地发现文本的突破口,构建有效的阅读话题,引领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探寻语言的本质所在。
基于上述思路,本案拟从文题和第一自然段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构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深入到主人公生命的艰辛和不屈的抗争这两个方面进行精读品悟;最后回归文题,感悟文章的主旨。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人物,激发期待
1、谈话导入学生熟悉的“苏门三学士”。
2、切入阅读话题:在英国文坛,也有一段文学佳话,那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英国文坛脱颖而出的事。
3、简介夏洛蒂:鼓励学生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大家介绍夏洛蒂和《简•爱》,并指导对所集资料的筛选;学生不到之处,教师相机补充。
【设计意图:开篇以学生熟悉的苏门一家出三文豪之佳话切入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文坛脱颖而出之盛事,意在伊始即托举夏洛蒂姐妹人物形象,并设置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二、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夏洛蒂三姐妹是如何同时在文坛脱颖而出的呢?对此,课文《小草和大树》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组织质疑课题:“读到这样的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对学生质疑过程中要害性问题,予以强调,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初读中关注文本要点——小草和大树这个比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并出示自学要求:带着接触课题后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习汇报,交流展示
(1)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要强好胜节衣缩食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惴惴不安孜孜不倦大名鼎鼎
同学们,你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给大家听吗?老师提醒,要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教学生字词不必面面俱到。
教学生不会的、容易出错的,这也是课堂"高效"的一种策略。
】
指名读词语,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齐读。
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交流。
其实,第二行的四个词语很有意思,你看出来了吗?(带点字与另外两个字的意思相近。
)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的做法。
理解词语不能只靠查词典死记硬背,适时的点拨,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
(2)开火车读课文。
(3)交流前面提到的重要问题。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接着,指导学生概括本文所写的人物。
(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
抓住本文写人的关键词"逆境成才"。
) 夏洛蒂逆境成才,课文从几方面来叙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
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总览全文,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些了解,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明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层面,使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也为学生深入发掘课文内涵,体味精彩的细节,感受人物形象打好"地基"。
】
②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文中几次提到"小草和大树"?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所有的学生认真听,搜集有效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文本,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可能不完整,可能有偏颇,甚至是错误--没关系!因为这就是学习,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才变得实在。
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内容提供了可能。
】
四、精讲点拨,感悟形象
1、通过初读课文后,大家对夏洛蒂三姐妹的事迹有了初步的了解。
找出文中关于对夏洛蒂人生的评价的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先引导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为什么会说夏洛蒂三姐妹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花?她和仙人掌花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感悟:夏洛蒂是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起来,她们的生命力非常地顽强。
)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段中“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一句,形象地点明了中心,我们扣这一句构建阅读话题,一定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引领学生透过纷繁的语言表象,悟到文本语言内在的东西。
】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五、写字指导
1.观察本课的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堪、撇、衡的写法)
2.学生书写,描一个,写两个,注意一个要比一个写得好。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1-3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小草和大树
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