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七根火柴》教学设计说课稿.doc
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根火柴》。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火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火柴的故事——《七根火柴》。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6. 课后作业:(1)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反映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2)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革命先烈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根火柴 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教案标题:七根火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火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火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火柴的种类和用途。
3. 火柴的安全使用和存放。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准备七根火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火柴的外观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火柴的用途和功能。
知识讲解:1. 介绍火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火柴头、火柴杆和火柴盒。
2. 分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火柴及其用途,如普通火柴、防风火柴、长柄火柴等。
实践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七根火柴。
2. 要求学生利用这七根火柴,创造出不同的形状或物体,并给予命名。
3. 每组学生展示他们创造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讨论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创作过程,分享他们的想法和体验。
2. 引导学生讨论火柴的安全使用和存放方法,强调火柴的易燃性和防止火灾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火柴的安全使用实践,如点燃蜡烛或炉灶时的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火柴用途,如厨房、露营等场景。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2. 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和贡献。
3. 学生对火柴安全使用和存放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七根火柴2. PPT或黑板3. 讨论记录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思考和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火柴的安全使用和存放的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火柴并防止火灾的发生。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七根火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结构的特点。
2、把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分析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分析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细节描写,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学习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立志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教学步骤: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长征。
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聆听七十年前那个悲壮的故事,感受火柴在长征途中的巨大作用。
二、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明确:火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名战士还没出场;需火6—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献火23—26段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
送火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三、走进人物,感悟品质1、问: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几个?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2、我当导演,我为英雄拍感动镜头。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思考和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对团结、互助和奉献精神的认同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七根火柴》是一篇讲述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党的机密文件,最终与战友们团聚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 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主题探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共同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文化背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学生选择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其与《七根火柴》的不同之处。
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王铁胜教学目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过程时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关键点:背景烘托、朗读品味、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语文活动:战地采访(以战地记者物身份采访卢进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观看录像《长征》片断(《万水千山》节选),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谈一下录像内容及内心感受。
过渡: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长征过程当中红军战士经受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们走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途经了11个省,行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王愿坚写的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小说——《》,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标题屏幕上《》的题目,在低沉悲壮的音乐伴奏下,由远及近缓缓推出。
背景是一点火星从中间射开,倾刻又弥漫成一片红红的火焰,渲染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二)明确目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精神品质。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默读课文后并做这样一件事: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做“红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摆放着6根火柴,请以讲解员的身份,用讲解员的口吻,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向你的观众简要介绍这6根火柴的来历。
2、通过同学创造性的复述,我们了解到课文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
从中你最受感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提示:(1)选择等候战友位置的角度(2)舍己顾大局的角度(3)选择火柴所放位置的角度等)(四)析形象,揭品质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谈一下文中的那些语段需要我们品读?重点品读什么?(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的语段。
重点品读无名战士献火柴时的语言和动作。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12~22节),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勾划出文中最使你感动的有关无名战士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并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其内心世界。
《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2021-05-28《七根火柴》教案教学目的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解题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
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
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
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
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
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
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
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这段话告诉我们,标题是生活真实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艺术再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人”,“人的心灵”。
因此,标题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导入火柴的作用在于引火。
人类自从钻木取火以来,火就成为人类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伙伴,甚至有时会关系到人的生存。
这篇小说就讲了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
七根火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七根火柴》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主人公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领悟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七根火柴》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红军长征吗?这段历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分析课文内容1.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讨论其忠诚、勇敢、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讨论课文主题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分析课文象征意义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火柴、火光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卢进勇的形象,挖掘其内心世界。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艺术特色。
二、分析课文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简洁、生动、形象等。
三、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课后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英雄》。
2.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写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启示。
二、讨论课文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1.强调课文所表现的红军长征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2.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根火柴》说课演示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6
6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比较法——抓住特色,求同化异。 ④练习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录音机 投影机 直观性 油印资料
2020/12/6
7
三、学法。
“反刍式教学法” : “仿读——自读” 举一反三
①字词积累:瘸、翕、漉、擎、贮、蓦、篝;吝惜、庆 幸、蹒跚、酸涩、呆滞、惶惑、依偎、月朗星稀。
②阅读理解:主人公是谁?卢进勇这个人物的作用?主 人公为什么是无名的?
③写作手法的认知理解:以“物”为线索安排情节;以
小见大表现主题;烘托手法的运用;比喻修辞的使用 及作用。
⑶能力训练:
①概括能力:列出简明提纲并复述故事。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6
10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有一条清晰的“物”线,即“七根火柴”贯穿 全文情节。
②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③自然环境的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④几个典型比喻句的贴切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⑤“卢进勇”这个人物起到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
展和烘托主人公的作用。 ⑥作者故意不交待主人公的名字,正是作者的匠
2020/12/6
13
六、板书设计
一、开端:对火柴的渴望。
(环境描写)
七根火柴(线索) 二、发展、高潮:献火柴的
感人情景。(肖像、动
作、语言描写)
三、结尾:火柴发挥了作用
——无名战士:对革命
无限忠诚。
小
见
大2020/12/6Fra bibliotek14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七根火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感悟作品中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七根火柴》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象征意义的分析3.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七根火柴》;(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3)学生总结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课堂拓展:(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交流阅读感受;(2)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3)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2. 请谈谈自己对本课红色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和收获;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阅读分享的质量。
七根火柴PPT学习教案
第4页/共58页
字词积累
shà
báo cuō
霎时 冰雹 撮
kē
青稞
lìn pán shān è
xī
吝惜 蹒跚 腭 翕
zǎn qíng
积攒 擎
mò
蓦地
第5页/共58页
霎时: 极短的时间,片刻。 倾泻: 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浸沉: 沉浸。这里指处在(雨雾中)。 吝惜: 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一张一翕: 一开一合。 积攒: 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
火烤,该多好啊!’”“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 ‘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对恶劣环境的怨恨和对发现稀糊的欢欣
(2)“‘一定是饿坏了!’他想”“痛苦 地想:‘要是有一堆火……’”“心想:这下子 可好办了!” 对火的渴望,发现火柴的兴奋
第36页/共58页
(3)“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 去……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 方向……”
模糊: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 清晰:点明卢进勇心里已经明确自己所负有的重
大责任。
第27页/共58页
阅读第三部分,说说怎样体现无名战 士托付火柴的巨大意义。
(1)“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 含蓄地点明托付火柴的举动和崇高精神给了
他巨大鼓舞和力量。 (2)“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
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这7根火柴, 反映了共产主义战士无限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伟大 的心灵,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我们眼前升腾、 闪现。
第37页/共58页
无名战士:
肖像: (1)“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脸色更
是怕人……头发粘贴在前额上……眼眶深深地塌 陷下去……干裂的嘴唇……”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教学教案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教具:幻灯机学习过程:(课前布置预习)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疏通文意,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提示:本文层次比较清楚,疑难之处在于第一部分应断至“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还是“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这就看从“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到“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有没有描写无名战士,如果有,则归下;如果没有,则归上。
明确:(幻灯片投影)第一部分(1-5节)着重描写环境,补说昨夜的暴雨冰雹,描写雨后草地的景象。
第二部分(6-22节)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战友托他带给部队。
第三部分(22-26节)卢进勇赶上了部队,火柴发挥了作用,给红军战友士带来了光和热。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就人物在体现中心的地位上看,卢进勇和无名战士相比,哪一个更高大?这样就不难理解无名战士是小说的主人公。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以七根火柴为线索。
全文围绕“需要火柴”展开情节,先写暴雨,衣服湿透,引出第一次需要。
接着写无名战士衰竭的外貌,引出第二次需要。
后面的“指火柴”、“看火柴”、“数火柴”、“交火柴”、“用火柴”等情节都是紧扣线索来展开的。
(幻灯片投影)4、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无限忠诚党的事业,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
二、本课时小结:(略)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后记: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语句。
学习重点:品味精彩语句,弄清线索和文章结构学习难点: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对比手法,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七根火柴》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2. 教学难点:(1)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七根火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红军战士、老乡等。
(2)学生对比课文中的不同情节,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精神。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策略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七根火柴》中的细节,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
《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及重点:1、学习以下基础知识:1、注音:腭下翕动偎依一瘸一拐小心翼翼蓦地2、辨析形似字:2、学习战士为了革命,3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和献身精神,5、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6、理解紧扣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7、了解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饱含深情地讲述)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长征。
历经一万多里的路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革命作家王愿坚同志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回到茫茫草地,去聆听一个关于“七根火柴”的.故事。
(板书:七根火柴王愿坚)2、教学新课:(1) 明确学习目标(2) 与重点:(3) 整体感知:S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基调:深沉、自豪、激动,在点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有条件的话,可进行录音范读,但注意要有一定的配音效果,最好采用画面加配音的方式)。
(4) 重点学习与训练:1、注音:2、学习课文内容:]⑴师:本文体裁为一小说,包括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通过读课文,你能否有简单的话语向我们介绍这一个故事呢?(意在锻炼学生的说话的概括能力,注意本题中还需涉及的问题就是记叙的要素。
)[⑵师(评价学生讲的故事概括,并作恰当的补充和删节):你能否根据我们同学所讲的故事来划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呢?(提示:小说的高潮部分很明显应是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那一部分)*生明确:小说的开端只提到了卢进勇,并没有涉及到无名战士的出场,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至文章第5自然段。
发展是从第6段开始至13段,写卢进勇发现无名战士。
高潮是从第14段至第22段,写无名战士献出自己精心保存的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5
课题:七根火柴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2、品读文章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这一过程中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简介作者2.1935年,由于我们党内某些领导人的失误,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3.??长征。
历经一万多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留4.??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就为我们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之歌。
5.??那么你了解王愿坚吗?谁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6.(学生介绍后略作强调、补充)7.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当代着名作家。
其代表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2.合作探究:二、走进课文,感知故事。
1、问: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学生讨论后明确:火)?问:课文几处写到火,请勾画出来。
??????(学生讨论后明确:课文六处写到火:“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问:哪几处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哪几处写的是真实的“火”呢???????(学生讨论后明确:前四点写的是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由此可知本文的线索是“火”。
2、问:围绕这个“火”字,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那样分??(学生各抒己见后明确: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至5段为第一个部分,这时无名战士还没出场;6至22段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主要写的就是无名战士;最后几段就是第三部分,这部分写的是无名战士牺牲之后的事。
)(大屏幕出示三幅图片)如果我们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怎么加呢?(学生讨论后大屏幕出示:需火——献火——送火)(过渡语)故事的大致经过我们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人物,静静地倾听无名战士的话语,细细地凝视他的动作好吗?三、走进人物,感悟品质1、问:故事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几个?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学生思考后齐答:故事中出场的主要有两个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5课《七根火柴》 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5课《七根火柴》教案教学设计15 七根火柴【教学构想】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学习《七根火柴》主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语文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讨论、感动等等)和教师的“教”(引导、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
如:“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的环节,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并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你认为课文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质疑问难,深入理解”的环节,安排了各个小组讨论探究,分别从多个方面品出了课文的精妙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整合,理出关键的问题,组织小组探究明确。
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在讨论中阅读,既可以解决一些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2.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3.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崇高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及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革命英雄主义的不朽价值。
[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近期,随着“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与世长辞,这个英雄的故事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歌颂红军长征故事的名篇《七根火柴》仍保留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你认为本课有留在教材中的必要吗?反映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作品还有必要学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学习《七根火柴》。
二、整体感知,捕捉精妙之处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自由阅读全文,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自己欣赏的地方,并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课件《七根火柴》教学设计说课稿-《七根火柴》是初中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位置及课文特点本单元课文包括《纪念白求恩》、《小橘灯》、《梅岭三章》、《七根火柴》和《勇气》,其中有三篇小说,《七根火柴》是第二篇。
它是一篇自读课文,以红军长征为背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它对训练学生学习欣赏小说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理解环境描写和线索对推动故事情节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②理解外貌、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③学习无名战士的崇高精神,培养忠于党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进行联想和拓展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这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①②是重点,②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二)说学法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也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可以让学生质疑,也注意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在贯穿始终,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④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根据控制论的观点,要实现有效控制,施控者必须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和标准。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课堂教学我都特别注意了这一点,(一)导入火柴,在现在的生活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今天我们要讲的七根火柴却是极不平凡的。
这是为什么呢?(二)说课文分析(设想)以教师为主导,我设计了四大版块长征纪念馆、小小解说员、为英雄塑像和历史不忘记,创设学生研究探讨的环境,辅以提问,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感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1、关于本文的背景资料,我设置了长征纪念馆版块(创设情景)(设想)通过此版块引入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内容)①长征简介②长征视频③过雪山草地2、关于文章的情节结构,我设置了小小解说员版块(解决目标一)(设想)通过此版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拎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明确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过渡)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七根火柴?请快速浏览全文并写出解说词。
(内容)①文章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安排的?请进行简要概括。
需火[开端]呼唤战友献火[发展、高潮]拒绝帮助托付火柴送火[结局]②七根火柴在红军过草地时,到底有什么作用?火柴弥足珍贵用环境描写来渲染开头写草地的多变气候和恶劣天气用卢进勇的感受来烘托渴望有火烤衣服取暖和救同志脱险用大的背景来铺垫部队已经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吃生干粮了③请展示你的解说词。
(解说词示例)不同寻常的火柴火柴,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七根火柴,却是极不平凡的,因为它们是一位红军战士用生命换来的。
在一九三五年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在西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位生命垂危的战士,把火柴夹在党证里,藏在腋下,托付给战友,带给部队以温暖和光明,自己却永远地躺在了冰冷的草地上。
这火柴,映照着战士的耿耿丹心;这火柴,折射着战士的奉献精神;这火柴,熔铸着战士的无限忠诚!3、关于文章的人物形象,我设置了为英雄塑像版块(解决目标二、目标三)(设想)通过此版块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能力[能够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体验感情[评价人物形象的意义,学习他们的精神],提出方案[促进思维开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过渡)如果你是一名雕像家,要为主人公塑一尊雕像,你将选取哪些镜头?请谈谈自己的构思和理由。
(内容)①本文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还是卢进勇?学生讨论后明确:A.判断谁是主人公的标准不是看着墨的多少,而是看谁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B.无名战士是本文的主人公,因为他用生命保护了七根火柴,体现了对党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C.卢进勇是事件的观察者,是线索人物,主要起衬托无名战士的作用。
②文中写到无名战士的哪些细节感动了你?你有什么话想对作品中的人物和大家诉说?A.外貌描写(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用勾画圈点法勾画出关键句子,圈出关键词语,适当点评,然后交流。
)声音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脸色怕人(乌青),眼眶深深塌陷,眼睛努力地闭着,喉结一上一下抖动着,嘴唇干裂,胸口冰冷,手指僵直教师点拨:写声音,可见无名战士身体的衰竭;写外貌,更突出他生命垂危,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
(导入下一环节)他忍受着折磨,竭力点燃自己体内的微弱的生命之火,是为了什么?B.动作、语言描写(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然后谈体会。
)指火柴: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积攒最后的力气,唯愿将七根火柴交同志带给部队。
看火柴:(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
火柴干燥来之不易;火焰的比喻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精神。
数火柴:(那同志)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五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
对火柴的珍视,每根火柴都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
交火柴:(那同志)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了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郑重托付火柴。
因为深知火柴对部队意义重大。
牺牲: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一切都像整个草原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想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无名战士的悲壮形象,定格在每个读者的心灵底片上,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他的无私,他的忠诚,凝聚成了一座丰碑!教师点拨:无名战士在无边的草原上,在冷风暴雨之中,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这极普通却极珍贵的东西,把生的希望送给同志,把死的结局留给自己!他的品格像荷花一样纯洁,他的意志像梅花一样坚韧,他的精神像牡丹一样高贵!③为英雄塑像:学生谈构思及理由(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归纳板书:光辉形象不朽丰碑生命垂危顽强坚韧品格像荷花一样纯洁拒绝帮助一心为公意志像梅花一样坚韧留给战友无私奉献精神像牡丹一样高贵为党献身无比忠诚4、关于拓展延伸,我设置了历史不忘记版块(完成目标四)(设想)让学生理解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性,并由此拓展、联想,把学生的思维引想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渡)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汗水或无价的生命,创造的是社会的财富和人类的不断进步,收获的是他人的尊敬、爱戴与生命的延续。
无论是在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都有着许许多多的无名战士,是他们创造了和建设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①(在祖国陷于危难之际,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光明和自由。
)血铸中华丰碑:李公仆、江竹筠、董存瑞、陈然、夏明翰、杨开慧等英雄。
②(在祖国的和平建设时期,同样涌现了许多英雄。
他们为了保护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甚至牺牲生命。
他们是党的好儿女,人们的好干部,祖国的忠诚卫士,纯洁的白衣天使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坚守岗位,为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进步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就是英雄。
这样的青春是绚丽的,这样的人生是精彩的!)心献祖国人民:焦裕禄、雷锋、王伟、叶欣、丁秀兰等英雄。
教师点拨:我们用怎样的彩笔来描画自己的人生呢?是让空虚填满身体,还是让进取占据心灵?让我们以这段名言作为照亮前进道路的明灯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三)说练习1、小作文学习了《七根火柴》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慨,请以《闪光的青春》或《人生的价值》为题口头作文。
2、课后思考①阅读17小节和20小节,体会融会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含义,然后用潜台词阅读法,从无名战士的眼神和动作中,透视其心理活动。
3、课外阅读以下材料:《丰碑》、《弘扬民族精神系列谈之叶欣篇》、《群芳谱中一秀兰》。
(材料略)四、说板书文章的几个主要情节都围绕着火柴来概括,同时板书展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