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5题)1.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

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全

现当代文学复习大全

第一节当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1.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的现状研究2.文学史研究3.现实的文学体制、文学机构、文学现象第二节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源流:“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第三阶段:90年代文艺界的政治文化批判运动:•对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对于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胡风集团案”•“双百”方针•文艺界的反右运动新时期文艺思潮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形式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通俗文艺等思潮,并以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文化批评思潮穿插其间,在理论的带动下,构成了一幅纵横交叉、互为补充、相互阐发的全景性的文学思潮图第一编27年的文学(1949-1976)前言一、当代文学的概念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五四以后的文学被称为“新文学” ,“新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最初的使用,具有这样的含义:从“历时”的角度而言,是在表明它与中国“古典”的、“传统”的文学的时期的区分;从“共时”的角度,则显示这种文学的“现代”性质:题材、主题、语言、文学观念上发生的重要变革与更替。

“当代文学”概念首先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是指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因而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第三。

“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时期。

第一章27年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第一节27年文学的背景一、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1、左翼文学(革命文学)以解放区文学为主,进入50年代后,成为中国大陆文学的“惟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其指南。

2、右翼文学国民党官办文学,张道藩3、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朱光潜、沈从文等,力图“匡正”文学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走向,试图开拓4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强调文学要“冷静”、“超然”,要远离政治。

现当代文学期末资料

现当代文学期末资料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资料考试题型:填空20%,简答30%,论述30%,诗歌赏析20%考点:一、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和农村小说):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冯至《敌后武工队》,赵树理《锻炼锻炼》《三里湾》,柳青《创业史》,宗谱《红豆》(注意作品选小字部分作者生平、作品、成就)二、诗歌(政治抒情诗):郭小川、闻捷三、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文学史P212~P220+作品选小字)四、戏剧:《茶馆》(课件)、革命样板戏(文学史P236)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PPT+文学史)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顺利地开展和完成了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当代文学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迄今60多年以及由此而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生、发展、消长、繁荣于整个中国大地上的文学(作为完整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理所当然地也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

时间概念、地域上、社会演变角度、文学自身演变发展。

三、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时间:1949.7.2-7.19(北平)(3)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副主席:矛盾、周扬。

(4)会后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主席:矛盾,副主席:丁玲、柯仲平。

(5)第一次文代会奠定了共和国文学的基本体制和格局。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概述文学发展与历史背景: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建设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要作家与作品:熟悉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鲁迅、茅盾、巴金、柔石、叶紫、莫言、余华等作家的生平、创作特点及其重要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文学流派与思潮: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如白话文运动、左翼文学、现代派诗歌、朦胧诗、先锋小说等,掌握其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文学理论与批评: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批评方法和观点,包括茅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胡风的现实批判主义等。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现象,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学互动关系,如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等。

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语言等特点,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1. 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首先它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变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变化和精神面貌都得以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得到展现和传承。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可以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演变和发展。

其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窗口,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次现当代文学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研究现当代文学,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并进行自我创新。

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5题)1.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

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

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大二期末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

大二期末现当代文学复习要点

当代文学复习要点一、伤痕文学: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潮流,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这一文学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伤痕文学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二、反思文学: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创作潮流。

三、改革文学的第一篇作品: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四、新写实小说的概念、创作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1、概念: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

2、创作特点:1)情感的零度写作;2)表现生活的原生态;3)消解人物性格;4)心理化的“真实”3、代表作、作品:刘震云《一地红毛》;刘恒《狗日的粮食》;池莉《烦恼人生》和方方《风景》是标志。

(1987)五、第三代诗人群(新生代诗群)有什么创作特点。

(1)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新生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2)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新生代诗歌的重要特征。

六、朦胧诗: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年青诗人写的,思想不显露,感情比较隐秘,具象鲜明,具有整体朦胧美的诗。

七、三个崛起: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号称三个崛起。

八、探索戏剧有何创作特点、代表作品、作家。

这些作品有何影响。

1、创作特点:形式革新结构散文化;叙事成分增加;戏剧时空自由转换,不同类别的时空相互重叠;2、代表作品、作家:1)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2)黎锦云《狗儿爷涅槃》3)宗福先《血,总是热的》 4)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屋外有热流》5)刘树纲《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6)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7)陈于度、杨健、朱晓平《桑树坪纪事》3、影响:1)在艺术观念上,戏剧摆脱了对政治的从属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政治工具;2)突破五四以来形成的现实主义陈规,大胆调用各种手段,建构起一个庞大的“为我所用”的综合艺术体系。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整理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整理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整理一、.第一次文代会1.名词解释: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评价:(1).这是一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2).对当代文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3).确立了当代文学的基本政策。

(4).确立了政治对文艺的直接领导。

二、文坛“三公案”1.1951年开展了对孙瑜编导的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种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这场运动和斗争,从对俞平伯的批判深入到对五四以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中胡适思想及其影响的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3.1952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是高潮。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批判的高潮从艺术审美范畴变为政治范畴,从纯粹的学术领域转为政治斗争。

这次批判运动不仅造成了胡风等人极大的人身痛苦,而且助长了“左”倾文艺思潮的膨胀,给我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创伤。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文界革命:文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并一贯力行的,借鉴了日本和“欧西”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蜕变出这种“新文体”。

吸纳西方希腊罗马的雄辩体与英法近代随笔体,结合魏晋文章的旷放,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词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就是梁启超“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

2.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他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内容是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周作人、蒋百里、郑振铎、孙伏园、沈雁冰等12人。

他们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在创作方法上,他们强调写实主义。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必须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1925年五卅为界,进入后期。

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等,提倡“表同情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5.《故事新编》:这是鲁迅的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

于1936年结集出版,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

其中《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6.乡土小说: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先行者。

代表人还有许杰、王鲁彦等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泸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第一章“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新青年》的创刊。

文学革命的主将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

提出的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的成立时间、地点,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及代表作品、主要刊物、基本文学主张和文学活动及历史地位。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胡适的《尝试集》。

郭沫若的《女神》。

“小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湖畔诗人”及冯至,“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民众戏剧社”代表作家及作品。

重点掌握:鲁迅的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的开拓和典范作用。

闻一多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学掌握:“左联”的成立、全称、意义、重要刊物及历史贡献。

革命文学内部的两个口号之争。

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及作品。

“现代派”、“新感觉派”的得名、发展、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

茅盾、巴金、老舍、柔石、叶圣陶、朱自清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

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剧本艺术的成熟的剧作。

重点掌握:《家》、《子夜》《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掌握: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的成立。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

“七月”诗派、“九叶”诗派的主要成员及代表作品。

本时期重要作家的主要作品。

重点掌握: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掌握:“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及历史意义。

“双百方针”的全称、内容及历史意义。

“十七年”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创作的佳作。

重点掌握: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百合花》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掌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新诗潮”、“寻根文学”、“乡土文学”等新时期文学潮流发生的时间、创作情况、及代表作家作品。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写实小说”。

重点掌握:谌容的《人到中年》中的主要人物。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
3.1964年6月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红灯记》《智取虎威山》《杜鹃山》
4.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预示了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强调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
6.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3.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二.填空题
1.十七年文学阶段里,文学思潮发展必须在两个前提的确立中进行:(1)首先是确立以《讲话》精神为主体内容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地位;(2)其次是对已有的各种各样的历史形态的旧有美学观念进行清理。
2.中国当代文学需要面对与传承的三个文学传统与资源:(1)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资源 (2)30年代文学传统与资源 (3)延安工农兵文学传统与资源
2.电影《武训传》讨论:开始于1951年2月电影《武训传》的上映,毛泽东观看后认为其具有“重大政治问题”,于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将其定性为“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向资产阶级发动的思想投降”。随后,一场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展开,对《武训传》的批判运动,开创了以讨论为名,实际以政治批判的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文艺批判、学术批判,形成了此后一系列思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同时,继续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地位,损害了党内民主,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偏见,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的重新批判铺平了道路。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编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编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编一.鲁迅1对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的探索①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如孔乙己,七大人,鲁四姥爷②辛亥革命前后的知识分子,如四铭,高尔础,魏连殳③五四时期新思潮中的知识分子,如子君,涓生2为什么说鲁迅是创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选材特点,主题,及艺术形式①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突破和创新,其小说历来与中国传统小说不同,完全开了一个新生面,给读者前所未有的艺术感。

⑴多谢务实的悲剧,对传统小说多注重人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改变。

⑵鲁迅热衷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悲剧②对小说题材突破传统,从鲁迅开始,中国小说从过分追求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偏向,转到描写普通社会真相的轨道,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③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性的现实主义。

④艺术格局和语言的创新,古代小说如盆栽艺术,不论喷大盆小,景致相同(鲁迅小说中多农民和知识分子)从结构上看,其小说2\3采取了“横截面”结构。

鲁迅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是多变的,《药》是双线结构,《阿Q正传》是仿传记体,《风波》是独幕剧式。

⑤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⑴无论是农民题材还是知识分子题材,鲁迅所采用的视角都是内向型的。

⑵看与被看的结构模式经常出现⑶归乡模式,一种复调的小说模式eg:《故乡》中的我,也是一种知识分子,当他再次审视的时候情感的变化,故乡的变化,更进一步的表现了故乡的衰败。

3鲁迅杂文的特点①形象性与理性原则的内在统一,两者彼此融合②强烈的感情,鲜明的道德倾向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融为一体,产生了一种内在心灵的亲和力和震撼力。

鲁迅心灵的勇气和现实战斗的精神都在在其杂文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③现实战斗精神与审美艺术的统一④语言上的雅俗共赏,幽默诙谐,曲折灵巧,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二茅盾1。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材料故乡的野菜一.周作人简况初名櫆寿,字星杓,入南京水师堂时改名作人别名有遐寿、启孟、启明、知堂、药堂等。

五四阶段,周作人的杂文讽喻现实,针砭时弊,充满战斗活力,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

五四落潮后到27年,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叛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之中,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转化的趋向。

1927—37年,周作人的“隐逸”生活时期。

创作倾向发生变化,远离现实,谈经论史,安心养性,风格平和冲淡,文字圆熟老练。

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文章多属于读书笔记题跋,也有吹捧日本、汪伪政权之作。

主要集子有《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等,风格趋于枯涩苍老。

二、周作人的散文理论思想及创作1.从“人的文学到自己的园地”《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人的文学”:被周作人表述为是一种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

这里的人道主义有别于“世界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众济‟的慈善主义”“人的文学”:其一应该关于“自然人性”。

“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

其二.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即“人”具有“个人与人类的两重性”。

1922年,1月22日,他在《晨报》上开辟了一个自己的专栏“自己的园地”。

所谓自己的园地,本来是范围很宽,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种果蔬也罢,种药材也罢,——种蔷薇地丁也罢,只要本了他个人的自觉,在他认定的不论大小的地面上,用了力量去耕种,便都是尽了他的天职了。

在这平淡无奇的说话中间,我所要特地申明的,只是在于种蔷薇地丁也是耕种我们自己的园地,与种果蔬药材,虽是种类不同而有同一的价值。

2、美文与好的论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

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

——美文“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者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周作人《文艺批评杂话》1923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批判旧文明和讽喻现实的议论性散文,少温柔敦厚之风,多犀利辛辣之气,体现出凌厉的风格。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总复习试题库

试题库现代文学部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

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

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

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

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强大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强大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的复习资料现代文学卷导论1.中国现当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十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第二个十年:(1928-1937)文学,通常也称“左联”时期的文学。

以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包括矛盾等人,还出现了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大批风格独特的作家。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文学,通常称为抗日站长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郭沫若的《屈原》最为成功,影响最大。

小说篇1.鲁迅的小说: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开拓者,是一位登上文坛就成熟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大大缩短了我国建立现代小说的过程。

2.《呐喊》《彷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成。

3.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13则日记,真实地描写了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人的初步觉醒。

4.《呐喊》《彷徨》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的题材,但鲁迅对这两种题材进行了深度开掘:在表现农民苦难时,没有像一般作家那样侧重于表现农民的现实苦难,而是着力于凸显其精神的痛苦和伤痕。

如《祝福》《故乡》在表现知识分子命运的时候,他也没有像同期作家那样简单地表现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抗争,而是将重心放在觉醒和抗争之后,表现一种“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痛苦和悲哀。

如《伤逝》《在酒楼上》。

5.《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维一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江南小镇未庄未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

6.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主要特征,是阿Q形象丰富性和复杂性之所在,所谓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以虚幻的精神优胜取代现实中劣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思维方法。

其具体表现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麻木健忘等,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三大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3)形态的多样性,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5、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二、知识点: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3、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二,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提树》.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1、《棋王》的文化意蕴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2、《爸爸爸》中的丙崽形象答:丙崽是韩少功(民族文化的理发审视者)小说《爸爸爸》中的主人公.丙崽形象:是个弱智、呆傻的侏儒.生下来只会说“爸爸爸”、“X妈妈”两句话.见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说“爸爸爸”,如果别人朝他瞪一眼,他就翻个白眼,咕噜一声“X妈妈”,除此之外一律不懂.丙崽形象的象征含义:(1)弱智,意味着愚昧与落后.(2)人们对丙崽的敬若神明,象征迷信与落后,表明现代精神或民族理性精神的缺失.(3)丙崽历经劫难而不死,一方面表明民族虽然落后,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由反映出愚昧、落后的古老民族文化的顽固性.3、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3)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使小说的审美功能得以回归.(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爸爸爸》、《女女女》等.贾平凹的商州文化系列——“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李杭育的吴越文化系列——《沙灶遗风》等(“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女真文化系列——《老棒子酒馆》等(“异乡异闻”)其他名家如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先锋小说:a现代派小说(余华)1、余华小说的主题话语答:余华被认为是一个迷恋暴力和邪恶的人:对人的严酷存在境遇与生存状态的冷峻呈示.1、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现实一种》;《十八岁去远行》写暴力倾向与人性的冷漠;《现实一种》:兄弟骨肉相残——人性中的暴力倾向;《一九八六年》:疯子自残;《古典爱情》:少女被肢解做人菜.人性恶具有超时代性;《往事与刑罚》:刑罚的残忍与刑罚专家的宿命.等.2、历史苦难的个体承受:《活着》.(一)死亡与孤独:福贵一家人的历史苦难.(1)儿子有庆最先因为为县长老婆抽血而死,(2)女儿凤霞死于难产.(3)妻子家珍死于饥饿造成的体质虚弱.(4)女婿二喜在城里做建筑工被水泥板夹死.(5)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活着的非本真存在.(二)造成个体历史苦难的因素:(1)命运.《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2)社会、历史的因素.(3)人祸. 如大跃进、公社化对普通农民造成的惨重灾难,即家破人亡.(三)抗拒命运与苦难.福贵还顽强地坚持“活着”.“活着”成为一种人生姿态.3、活着的异化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命脉来维持生存.b新历史小说1、国内新历史主义文学潮流的基本特点答:概念:用新的历史观念或历史意识去解释历史的文学潮流——重说历史.基本特点:(1)反叛旧有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动力).(2)确立新的历史观念——“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欲望、权力:历史发展动力).(3)(题材)告别“正史”走向“野史”.新历史小说:吃、婚姻、两性、妻妾争斗.(备注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莫言:《红高粱》;格非:《迷舟》、《敌人》、《青黄》;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米》;余华:《鲜血梅花》、《活着》;张炜:《古船》、《家族》;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2、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话语模式答:一、《妻妾成群》:女性悲剧命运的“另类”书写:1、生存的选择:嫁人不要名分要生存.2、女性欲望的压抑:3、女人之间的争斗与暗害.4、疯癫与死亡.女性悲剧命运.5、新一轮历史循环.6、男性:权力、金钱、女人的拥有者与女性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二、《红粉》:妓女命运书写及对权威叙事的反叛:反叛权威叙事之一:妓女改造给妓女带来了幸福吗?反叛权威叙事之二:妓女是妓女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阶级压迫所致.三、《米》:欲望:人性与历史的永恒谜底:1、隐约的历史事件背景(如日寇入侵).2、透视主人公五龙的人性演变.四、《我的帝王生涯》:帝王史——一部权力的血腥斗争史:1、燮国端白政权的内忧外患——权力中心的斗争.2、杨夫人等七人之死——野蛮的殉葬制度.3、太后与母后争权——后宫窝里斗.4、燕郎净身当阉人——野蛮的宫刑.(备注:主要作品有《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等)3、《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答:《白鹿原》:对近代历史的阐释——超越阶级斗争模式.对民族文化的解秘.1、白嘉轩形象:仁义文化的载体.(1)耕读传家——虽为地主,有家产(有药房等),但从不放弃劳动,亲自犁田——与农民没有两样.要儿子进山背粮,体验劳动的艰辛.注重子女的教育,严格要求他们读书学习.(2)广行仁义——组织“交农”事件;周济不得不卖地的李寡妇;与长工鹿三以兄弟相称;建乡规民约;建学堂;(3)慎独——批评鹿三从背后暗杀田小娥.宣称“人行事不在旁人知道不知道,而在自家知道不知道.”(4)传统道德卫道士(负面因素)——拒小娥入祠堂;修塔镇“妖”等.4、莫言“红高梁家族”小说的艺术特点.(1)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模式.(2)关注的不是历史本真,而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性、人道以及人的异化.颠覆了抗战历史,民间草根阶层成为抗战的主力.(3)叙事上设置了双重视角,创造了多过程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c解构主义小说(王朔):简评王朔小说:(1)商业性.(2)叛逆性.(3)反讽性.(4)局限:缺乏深度,人物雷同、结构散漫等. 新写实小说:1、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2、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答:一,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 (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关于刘恒的小说: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1、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3、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4、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答:一,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2、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执着、坚韧地活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4、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二,关于方方的小说: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1)亡灵视角.(第八子)(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女性主义小说:1、从林白女性小说看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身份)认同.表现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2、男权抗拒.3、姐妹情谊.同性之爱是纯粹的“友谊”,它接近爱情,又超乎肉欲.林白女性小说的艺术特点:1、自叙性.2、“回忆”——对女性自身经历的“重读”模式.3、诗性语言.《“子弹穿过苹果》:“女人的美丽就像天上的气流,高高飘扬,又像寂静的雪野上开放的玫瑰,洁净、高级、无可换回.”2、陈染女性小说的话语模式答:1、女性成长与性萌动.2、回归女性之爱的“精神家园”.3、对异性爱与同性爱的双重失望. (备注:20岁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纸片儿》、《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站在无人的窗口》,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及若干散文集,1998年发版有《陈染文集》)3、王琦瑶人生悲剧命运的内涵答: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里的主角.在小说中,从她解放前的小家碧玉到成为李主任的情妇,到解放后的与康明逊的爱情到被“长腿”杀死的人生轨迹来看.其展现了一个女性悲剧的人生内涵:1、现代都市文化的牺牲品(因选为“上海小姐”,才被李主任包养;被“长脚”杀死,成为金钱主义文化的牺牲品).2、时代变迁带来的人生起伏(李主任的倒台;解放后的人生转折).3、人生命运的捉弄(李主任飞机失事;被“长脚”失手杀死;唯一的女儿长大了却“飞走”了,自己的死与女儿有间接关系).4、女性自身的人性弱点(晚年浮华的生活;与老克腊的老少恋;纠缠“长脚”不放).知青小说:1、知青小说的主题模式答:主要有以下几种:1、伤痕的诉说: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叶辛《蹉跎岁月》.2、神圣的迷恋:认同知青生活的经历,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典型作品:梁晓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的《黑骏马》.3、理性的反思:反思知青生活中的历史倒退行为等.韩少功《西望茅草地》.4、生存的观照:从存在哲学角度对知青生活进行描述,揭示存在的荒诞性.王小波《黄金时代》.(备注:知青作家群: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王安忆、孔捷生、叶辛、王小波、张抗抗、张辛欣、铁凝、叶蔚林等.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经历.)2、如何看待知青小说的得失1、肯定性评价.2、否定性评价:如成坚:“作为集体不幸的知青,对自己的罪孽又作何处置?逍遥:“千千万万知青付出青春、血汗和爱情从事的垦荒事业,竟是将美丽的草原滥垦成沙漠的千古罪人的事业等等.3、正确的评价:理性地看待知青小说,要用时代意识重新审视知青生活与知青文学.新时期诗歌散文与戏剧1、什么是朦胧诗答: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2、朦胧诗的诗歌主题答: 1、对现实的质疑和抗争——包括对人生苦难的倾诉,特别从个人角度对文化大革命表示出强烈不满.诗人们虽然年青,但却是民族的先觉者和思想的抗争者.如北岛《回答》:写对文革的抗拒与批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2、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表现对民族的深沉之爱.如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3)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追寻.如杨炼的《诺日朗》,歌唱民族文化中的男神精神.3、朦胧诗表现方法、诗风与诗歌地位:1、表现方法接受西方现代诗歌的手法——象征、隐喻、暗示等,显示主题的多义性.象舒婷的《致橡树》,写两株橡树根相连,枝叶相依相偎,既有爱情的主题,也有民族情感的主题.2、诗风:诗歌主题显示多义性,诗风趋入深沉而凝重.3、诗歌地位:新时期第一个现代诗歌浪潮.或新时期现代诗歌审美原则的崛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1、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分析如:徐志摩。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人。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以一种飘逸灵动、潇洒优美的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

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旧地重游、很短暂逗留后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富有绘画美。

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

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富有音乐美。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2、谈谈巴金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异同。

巴金小说创作前后期的时间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标志是《憩园》、《寒夜》等小说的问世。

巴金前期的创作如《家》、《春》、《秋》、《灭亡》、《新生》等小说可以用“青春的赞歌”来概括,其作品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与青年进行沟通,坦率而热情,特别能唤起青年一代的共鸣,总体来说激情有余而理性审视的力度稍嫌不足。

40年代巴金迎来了他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期,写下了《憩园》、《寒夜》等作品,艺术风格发生转变。

巴金后期小说代表作《寒夜》取材于平凡人的生活,巴金开始写社会重压之下人们生命的萎缩。

由热情的抒写到冷静的写实;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在心理刻画上,后期改变了《家》中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内心矛盾为主。

后期巴金的创作更加深沉、圆熟,在艺术技巧上要高于前期。

3、请简要分析沈从文在书写城市与湘西世界时的两套笔墨。

①一套笔墨写他的“湘西世界”,描写他故乡的风土人情。

沈从文陶醉于故乡的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他以乡下人自居,边地湘西那种自然淳朴的人生样式是他的理想世界。

如《边城》《萧萧》《三三》《柏子》等小说反映出的那样,即使是野蛮落后的习俗在沈从文的笔下也充满审美、赞赏的可能,不愿加入批判的含义,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②另一套笔墨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掉转过来观察商业化都市时表现出的尖刻的讽刺。

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

当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眼光来观察都市和知识分子时,他发现的是虚伪,是矫揉造作,是扭曲了的人性,这一系列作品在沈从文的精美神圣的“湘西世界”面前只有陪衬的意义4、简要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

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作者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

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5、如何理解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的人物形象?《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伤害的农民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

他的“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无尊严的奴隶生活记录,是旧中国下层民众生活现实和精神现状的浓缩。

阿Q的性格是充满着矛盾的。

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

阿Q不幸的自卑以变形的自尊形式反映出来的精神胜利法,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暴露和国民性的入木写照,画出了国民的灵魂和嘴脸。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阿Q 是国民性批判的一面镜子,小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近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阿Q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

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

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的力作。

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凝聚着国民性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此刻画出了国民的灵魂,集中揭露了封建文化对民众从物质到精神戕害的严重性,使人痛切感受到改造国民性,进行全民族文化启蒙的重要性。

阿Q的三个特征:贫(无产者)、愚(思想落后)、弱(受到封建意识的毒害和人群的欺凌)——无奈到无赖——精神胜利法——对其根源的思考——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

阿Q内心的自我崇拜与客观的卑小地位构成了阿Q一连串的悲剧,阿Q身上具有一层荒诞色彩,从哲学的层面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与孤独,彼此间的不能理解。

6、试论述老舍作品中的市民世界。

在老舍的作品中,作者为我们构筑了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市民世界”,这个“世界”又是通过三类形象来构成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

A.“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主要有张大哥(《离婚》),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四世同堂》)等。

这是老舍市民形象系列中表现得最为深刻和成功的形象。

这类形象的特点是: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只是“乡土中国”的一部分,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乡下人”。

这里所说的城里人/乡下人,不是他们的户籍概念,而是表明他们身上的文化符号。

城市和乡村,从理论上说代表着现代和保守,所以有的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他的文化本性并没有城市化,也就是说并没有接受城市里的现代观念的影响,而固执地延续着乡土中国的传统观念。

他们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的,保守而闭塞。

B.“新派市民”形象系列:主要有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四世同堂》)等。

对于新派人物的描写,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涵着对西方文明包括对西方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作者对这类形象的描写,采用的是漫画化,讽刺。

因此,对于这类形象作者的讽刺意味十分浓重。

C.“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主要有洋车夫祥子、老马、妓女小福子(《骆驼祥子》),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四世同堂》)等。

这个形象系列集中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这个形象系列中,同样也贯穿了作者批判、排拒资本主义文明的主题。

7、谈谈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体现的生命哲学。

余华的小说《活着》是他代表作之一,先锋小说惯常于采用与传统反叛的方式,一般与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较远,而《活着》却开始向传统回归。

尽管如此,余华仍无法忘怀他惯常的写作方式,用极端的对苦难的展示来贴近人物的心灵。

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能看到作者对苦难的理解以及他所认同的生存哲学。

首先,现实苦难的承受者。

余华的《活着》出现了多次的死亡场面,在这些场面中采用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多个亲人都死了,都离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而去了。

他们每一个人的死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各个阶段的历史背景,从这些死亡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脆弱,折射了生命的本质。

在这里,我们并不重点讨论这一连串死亡的偶然性,我们重点看一下福贵在极端的命运面前的反应。

无疑,福贵是诸多苦难的生命载体,作家将人类所具有的大多数的苦难都聚集于他一身。

福贵作为一系列死亡事件的“受害者”,随时等待着命运的调遣。

如果说爹是由于他的吃喝嫖赌气死的,如果能早拿到治病的药娘就可免于一死,那么接下来的几位亲人的死亡就非他的能力所能挽救的了。

儿子是被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也是被医生夺去了生命,可那外孙呢?谁会想到他会被活活撑死?接下来就要等待自己的死亡。

在福贵的一生当中,似乎总有一种宿命感在笼罩着他,他在命运面前总是那么不由自主,无能为力。

苦难犹如一个巨大的魔咒始终束缚着他,只要他活着,他就永远要面对死亡,就要永远地承受这一切。

承担这现实的苦难似乎是他永远无法回避的宿命。

其次,活着的理由在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目睹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去,遭受了生命中如此沉重的打击之后,福贵是怎么活下去的呢?对此,作者这样解释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样的生命哲学,是在本质上关怀生命,他敲醒人们的警钟,活着才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离开了活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另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

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

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默默地忍受,忍受一切的不幸,最后生活终究会归于平淡,平淡得可以让他依然坐在田间爽朗地谈论过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生活上遇到了一点挫折,就想到去自杀,这种如此轻视生命的行为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