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实验教案
《网络数据挖掘》实验一
《网络数据挖掘》实验一一、实验目的在SQL Server2005上构建数据仓库二、实验内容1.每个学生按自己的学号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
2.将“浙江经济普查数据”目录下的11个城市的生产总值构成表导入该数据库。
要求表中列的名称为EXCEL表中抬头的名称,表的名称分别为对应的excel文件名。
往城市表中输入前面导入的11个城市名称和城市ID(注意不能重复),5.仔细阅读excel表格,分析产业结构的层次,找出产业、行业大类、行业中类的关系。
有些行业的指标值为几个子行业的累加。
比如: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类ID可按顺序编写。
8.创建一个新表汇总11个城市的生产总值,表的名称为“按城市和行业分组的生产总值表”。
表中的列名和第二步导入表的列名相同,同时添加一个新列(放在第一列),列名为“城市ID”,数据类型为整型;再添加一个新列(放在第二列),列名为“行业中类ID”,数据类型为整型。
9.将11个城市的生产总值构成表导入到第6步创建的新表中,注意不同的城市,要用不同的城市ID代入,行业中类ID可暂时为空值。
10.将行业门类表中的行业中类ID值输入至表“按城市和行业分组的生产总值表”中的“行业中类ID”列上。
11.检查3个表:“按城市和行业分组的生产总值表”、“城市表”、“行业门类表”中主键和外键是否一致(可通过关联查询检查)。
12.删除“按城市和行业分组的生产总值表”中除了行业中类纪录以外的其他高层次的记录,如指标为“第一产业”的行等等(如果不删除,将在汇总中出错)。
13.删除“按城市和行业分组的生产总值表”中原有的“指标”列(由于这列在行业门类表中已存在,因此是冗余的)。
14. 建立以下查询,和原EXCEL文件中的数据对比a)查询杭州市第二产业工业大类下各行业中类的总产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b)分别查询11个城市的第二产业总产出汇总值c)分别查询11个城市的工业劳动者报酬汇总值d)分别查询11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14.使用SSIS创建一个包,来完成第9步和第10步的过程,执行包,检查数据是否一致。
本科数据挖掘课程设计
本科数据挖掘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了解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3.熟悉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能够使用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5.具备独立完成数据挖掘项目的能力,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建立、模型评估等。
6.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据挖掘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数据挖掘概述:数据挖掘的概念、过程、方法和应用领域。
2.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数据归一化等。
3.分类与预测: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分类算法比较等。
4.聚类分析:聚类原理、聚类算法、聚类评估等。
5.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概念、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关联规则应用等。
6.数据挖掘工具:常用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和比较。
7.数据挖掘项目实践:实际项目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实施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数据挖掘项目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挖掘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和实际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挖掘导论》等。
数据挖掘 教案
数据挖掘教案教案标题:数据挖掘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习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工具。
3. 掌握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建立和评估等数据挖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的方法。
3. 特征选择和特征工程的技术。
4. 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和模型。
5. 数据挖掘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教学难点:1. 数据挖掘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2. 如何选择合适的特征和模型。
3. 如何评估和解释数据挖掘的结果。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
2. 数据挖掘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3. 实际数据集用于案例分析和实验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挖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介绍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算法,如聚类、分类、关联规则、回归等。
2. 详细讲解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建立和评估等关键步骤。
3. 分析案例,讲解实际数据挖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挑战。
三、实践操作(6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挖掘实验,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和相应数据集。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建立和评估等步骤。
3. 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成果展示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展示数据挖掘的结果和发现。
2. 学生互相评估和讨论各自的分析方法和结果。
3. 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延伸讨论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扩展阅读推荐。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数据挖掘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估的质量和深度。
3.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练习,提高实践能力。
数据挖掘 实验教案4.19
可以点击Attribute Evaluator与Select Method左侧侧文本框区域进行相关参数的设定(在此取默认值),如下图所示:
3、算法运行:
点击Start按钮,可以查看左侧区域的算法执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八: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试验了解用BestFirst算法实现属性选择的基本原理;
2、锻炼学生对用BestFirst算法实现属性选择的操作水平;
3、通过模拟和讨论,确保学生深刻体会BestFirst算法在实现属性选择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设备
(一)实验设备
1、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wake软件等
(二)软件环境
1、服务器采用Java操作系统;
2、操作软件:wake软件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运行weka,打开explorer后选择open file,找到我们的weather文件,选择文件后效果如下图所示:
2、属性选择策略
如上图所示,点击Attribute Evaluator,可以选择Attribute Evaluator算法(在此选择默认算法),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报告
பைடு நூலகம்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模拟操作进行总结,编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3、实验仪器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论
6、本次实验取得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谈BestFirst算法应用的好处以及还有哪些应用前景。
数据挖掘实训课程模拟设计
数据挖掘实训课程模拟设计一、课程目标数据挖掘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潜在规律和价值具有关键作用。
本数据挖掘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一)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2、数据集成: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3、数据转换:进行数据标准化、归一化和编码等操作。
(二)数据探索与分析1、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
2、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分布和关系。
(三)数据挖掘算法1、分类算法:如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等。
2、聚类算法:KMeans 聚类、层次聚类等。
3、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 算法等。
(四)模型评估与优化1、评估指标: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
2、超参数调优: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优化模型参数。
(五)实际应用案例1、客户关系管理:客户细分、流失预测。
2、市场营销:商品推荐、市场趋势分析。
三、课程安排(一)理论讲解(20%的课程时间)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二)实践操作(60%的课程时间)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真实或模拟数据集进行实践操作,完成数据预处理、算法应用和模型评估等任务。
(三)案例讨论(10%的课程时间)组织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四)课程总结与汇报(10%的课程时间)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经验和教训,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一)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据挖掘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在线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文档和代码示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五、实训环境搭建(一)硬件环境配备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满足数据处理和算法运行的需求。
数据挖掘教案
数据挖掘教案教案名称:数据挖掘教案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定义和概念;2. 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掌握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4. 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活动一: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挖掘的定义和概念;2. 解释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
活动二: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40分钟)1. 介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如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2. 讲解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3.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活动三: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40分钟)1. 介绍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如Python中的Scikit-learn、R中的caret等;2. 示范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挖掘的步骤和操作;3.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使用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实践。
活动四:应用案例分析(60分钟)1. 学生小组分别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电商、金融、医疗等;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领域的数据集,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和挖掘;3. 小组展示分析结果和挖掘发现,并讨论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活动五:总结和讨论(20分钟)1. 概括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总结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体会;3. 讨论数据挖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数据挖掘相关的案例和实例;3. 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指南。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案例分析的报告和演示;2. 学生对数据挖掘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数据挖掘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
数据挖掘的课课程设计
数据挖掘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挖掘的定义、目的和应用领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了解数据挖掘中的常见算法和模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和模型训练;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能够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挖掘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概述:介绍数据挖掘的定义、目的和应用领域,理解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2.数据挖掘基本步骤:学习数据挖掘的流程,包括问题定义、数据准备、特征选择、模型训练和评估等。
3.数据挖掘方法:学习常见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了解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数据挖掘算法:学习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K近邻算法等,理解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5.数据挖掘工具:学习使用数据挖掘工具,如Python库、R语言、Weka工具等,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和模型训练。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算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法。
3.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数据挖掘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数据挖掘教案
数据挖掘教案数据挖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概述a、数据挖掘的定义及作用;b、数据挖掘应用领域。
2.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a、数据预处理;b、特征选择;c、模型建立;d、模型评估和优化。
3. 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a、分类与预测;b、聚类分析;c、关联规则分析;d、时序分析。
4. 数据挖掘工具的介绍a、Python中的数据挖掘库;b、R语言中的数据挖掘包;c、常用商业数据挖掘软件。
三、教学重点:1.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3. 数据挖掘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的教学方法;2. 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数据挖掘概述(20分钟)a、数据挖掘的定义及作用;b、数据挖掘应用领域;c、案例分析。
2. 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30分钟)a、数据预处理的步骤;b、特征选择的方法;c、模型建立的过程;d、模型评估和优化方法;e、案例分析。
3. 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40分钟)a、分类与预测方法;b、聚类分析方法;c、关联规则分析方法;d、时序分析方法;e、案例分析。
4. 数据挖掘工具的介绍(30分钟)a、Python中的数据挖掘库介绍;b、R语言中的数据挖掘包介绍;c、常用商业数据挖掘软件介绍;d、案例分析。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2. 课后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使用Python或R语言的数据挖掘工具,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分析和挖掘,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3. 数据挖掘案例和实验数据集;4. Python或R语言的数据挖掘工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初中AI数据挖掘的教案
教案:初中AI数据挖掘课程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学习使用AI工具进行数据挖掘;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电脑和投影仪;2. AI数据挖掘软件或在线平台;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例如:数据挖掘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常见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2. 展示一些实际的数据挖掘案例,例如:电商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社交媒体的情绪分析、医疗健康数据的分析等,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探索、特征工程、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等。
2. 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据挖掘算法,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使用AI数据挖掘软件或在线平台,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集进行实践操作。
2. 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探索,例如:去除重复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可视化等。
3. 引导学生进行特征工程,例如:选择合适的特征、特征缩放、特征编码等。
4. 教授学生如何构建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估,例如:选择合适的算法、调整参数、交叉验证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数据挖掘案例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并解释这些案例中数据挖掘的应用。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流程和算法。
2. 展望数据挖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数据挖掘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等技能掌握情况。
3. 学生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点提出和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据挖掘本科教案
数据挖掘本科教案数据挖掘是一门涉及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库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发现未知的模式、规律和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并开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提升竞争力。
旨在为学生提供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以下是一个数据挖掘本科教案的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掌握数据挖掘工具和技术的基本操作。
4.能够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据挖掘概念和应用2.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4.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5.数据挖掘工具和技术的应用6.数据挖掘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和技术。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1.数据挖掘概念和应用数据挖掘是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发现未知的模式、规律和趋势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组织和企业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支持决策和提升竞争力。
2.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模型应用等。
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3.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数据预处理是数据挖掘的关键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和数据规约等。
特征选择是为了减少特征空间和提高模型性能,包括过滤式、包裹式和嵌入式等方法。
4.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分类是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簇的过程,关联规则挖掘是发现不同项之间的关联规则的过程。
数据挖掘教案
数据挖掘教案教案标题:数据挖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数据挖掘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2.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 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 模式发现: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检测等3. 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 聚类分析:K-means算法、DBSCAN算法- 分类分析:决策树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 异常检测:LOF算法、孤立森林算法4. 数据挖掘的实际应用- 金融领域:信用评估、风险管理- 零售领域:市场篮子分析、销售预测- 健康领域: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数据挖掘的技术和方法的具体应用。
3. 实践操作法: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挖掘实验和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数据挖掘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数据挖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常用技术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案例,演示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
4.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数据集,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数据挖掘实验和分析。
5.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强化他们对数据挖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数据挖掘的理论和实践掌握。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数据挖掘能力和分析思路。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数据挖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挖掘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 熟悉数据挖掘的通用流程。
3. 掌握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
4. 培养学生运用Python进行数据挖掘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和流程。
2. 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
3. Python数据挖掘环境的配置。
教学难点:1. 数据挖掘的流程理解。
2. 常用数据挖掘工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Python编程环境3. 数据挖掘相关工具(如:pandas、numpy、scikit-learn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数据挖掘吗?数据挖掘有哪些应用?2. 回答并总结: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
二、讲授新课1. 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 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一致性。
- 数据集成:将来自不同源的数据进行整合。
- 数据变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挖掘的形式。
- 数据挖掘:使用算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 数据挖掘的通用流程- 确定挖掘任务:明确挖掘的目标和任务。
-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集成、变换等操作。
- 挖掘算法选择: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
- 模型评估:对挖掘结果进行评估,确保模型的有效性。
- 模型部署:将挖掘结果应用于实际场景。
3. 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 Python: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的编程语言。
- pandas:Python的一个数据分析库,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 numpy:Python的一个数学库,用于数值计算。
- scikit-learn:Python的一个机器学习库,提供多种数据挖掘算法。
4. Python数据挖掘环境配置- 安装Python:从官方网站下载Python安装包,安装Python环境。
- 安装相关库:使用pip命令安装pandas、numpy、scikit-learn等库。
数据挖掘实战分析课程设计
数据挖掘实战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构建等数据挖掘流程。
3. 引导学生掌握至少一种数据挖掘工具(如Python、R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构建数据模型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做决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挖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挖掘的核心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挖掘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
2. 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规约。
3. 特征工程:特征提取、特征选择、特征变换。
4. 数据挖掘算法:分类、回归、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5. 数据挖掘工具:Python、R等数据挖掘工具的介绍与使用。
6.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分析数据挖掘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挖掘项目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一周: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预处理。
2. 第二周:特征工程、数据挖掘算法。
3. 第三周:数据挖掘工具介绍与使用。
4. 第四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对应内容如下: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课本第1章。
2. 数据预处理:课本第2章。
大学七年级数据挖掘教案
大学七年级数据挖掘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意义以及应用领域,并能够掌握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
预计需要授课2个课时。
第二节: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意义a. 数据挖掘的定义b. 数据挖掘的意义和应用领域2. 数据挖掘的技术和方法a. 数据预处理b. 关联规则挖掘c. 分类和回归分析d. 聚类分析e. 异常检测3. 数据挖掘的工具和软件a. 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介绍b. 数据挖掘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节: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与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
2. 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实践。
第四节:教学评估与作业布置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考察学生对于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如编写数据挖掘程序或进行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应用。
第五节:教学资料与参考书目1. 教学资料a. PowerPoint课件: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技术和方法,以及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方法。
b. 实验指导书:提供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2. 参考书目a. 《数据挖掘导论》b. 《数据挖掘导论与概论》c. 《数据挖掘: 概念与技术》结语: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学七年级数据挖掘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教学评估与作业布置,以及教学资料与参考书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掌握常见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数据挖掘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3-4-5规则划分目录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内容-----------------------------3 三实验要求-----------------------------3 四实验准备-----------------------------3 五实验步骤-----------------------------4 六功能代码-----------------------------5 七实验结果-----------------------------9 八实验心得----------------------------10一.实验目的1.加强对3-4-5规则划分算法的了解2.加强对Java语言的理解与动手操作能力3.进一步熟悉eclipse环境。
二.实验内容3-4-5规则介绍3-4-5规则可以用来将数值数据分割成相对一致,看上去自然的区间。
一般,该规则根据最高有效位的取值范围,递归逐层地将给定的数据区域划分成3,4或5个相对等宽的区间。
我们将用一个例子解释这个规则的用法。
规则如下:如果一个区间在最高有效位包含3,6,7或9个不同的值,则将该区间划分为3个区间(对3,6,9,划分为3个等宽的区间;对于7,按2-3-2分组,划分成3个区间)。
如果在最高位包含2,4,8个不同的值,则将区间划分为4个等宽的区间。
如果在最高有效位包含1,5,10个不同的值,则将区间划分成5个等宽的区间。
该规则可以递归地用于每个区间,为给定的数值属性创建概念分层。
三.实验要求用Java语言实现3-4-5规则划分算法。
四.实验准备1.了解3-4-5规则划分的具体过程2.具体详细的算法模块用什么方法实现分析3.对总体进行可行性的研究4.具体的编程实现3-4-5规则划分5. 算法优点缺点优点:可以将数据分割成相对一致、看上去自然的区间缺点:需要自己确定数据来开始分割,要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五.实验步骤六.功能代码1.自定义数据的low和high的值为以后做准备package zhj;public class Data {private int low;private int high;public Data(int low ,int high){this.low=low;this.high=high;}public String toStirng(){return "("+low+","+high+"]";}public int getHigh() {return high;}public void setHigh(int high) {this.high = high;}public int getLow() {return low;}public void setLow(int low) {this.low = low;}}2.基本功能代码import java.util.ArrayList;public class MyData {private int min;private int max;private int low = -159867;private int high = 1838761;private int msd;private int low1;private int high1;private ArrayList<Data> a = new ArrayList<Data>();// 区间的存储public MyData(int min, int max) {this.min = min;this.max = max;this.msd = (int) (Math.pow(10, ("" + max).length() - 1));this.low1 = -msd;this.high1 = (Integer.parseInt((high + "").substring(0, 1)) +1) * msd;a.add(new Data(low1, high1));}public void three() {// 第三步ArrayList<Data> a1 = new ArrayList<Data>();a1.add(a.get(0));a.removeAll(a);// 清空int temp = a1.get(0).getLow();for (int i = 0; i < count(a1.get(0)); i++) {temp += msd;// System.out.println("temp="+temp);if (temp > a1.get(0).getHigh()) {temp -= msd;temp += msd / 10;}a.add(new Data(a1.get(0).getLow() + temp, temp));}}public void four() {// 第四步int lows = -(int) ((Integer.parseInt((min + "").substring(1, 2)) + 1) * Math.pow(10, (min + "").length() - 1));int highs = (int) ((Integer.parseInt((max + "").substring(0, 1)) + 1) * Math.pow(10, (max + "").length() - 1));a.remove(0);a.add(0, new Data(lows, 0));a.add(new Data(a.get(2).getHigh(), highs));}public void finall() {// 第五步ArrayList<Data> a1 = new ArrayList<Data>();// 复制前一个区间集for (int i = 0; i < a.size(); i++) {a1.add(a.get(i));}a.removeAll(a);// 清空区间for (int i = 0; i < a1.size(); i++) {// 取出没个区间并且按照3-4-5规则划分getInt(count(a1.get(i)), a1.get(i));}// if(!isTrue()){//迭代// finall();// System.out.println(this.printA());// }}public boolean isTrue(){//停止迭代的条件for (int i = 0; i < a.size(); i++) {if((a.get(i).getHigh()-a.get(i).getLow())<100000){return true;}}return false;}public void getInt(int k, Data d) {// 通过传进要划分的区间和将要划分为k个区间int x = (d.getHigh() - d.getLow()) / k;// 区间的步长for (int i = 0; i < k; i++) {a.add(new Data(d.getLow() + i * x, d.getLow() + (i + 1) * x));// 把最后一层的区间添加到区间列表}}public int count(Data d) {// 返回下一个分区间的大小int m = -1;switch (counts(d)) {case 1:case 5:case 10:m = 5;break;case 3:case 6:case 9:m = 3;break;case 2:case 4:case 8:m = 4;break;default:// System.out.println("default!");break;}return m;}public int counts(Data d) {// 计算1-10合法int k;k = (d.getHigh() - d.getLow()) / msd;if (k <= 10) {return k;} else {k = 10 * (d.getHigh() - d.getLow()) / msd;}return k;}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相关数据:\n" + "min=" + min + "\nmax=" + max + "\nlow=" + low+ "\nhigh=" + high + "\nmsd=" + msd + "\nlow1=" + low1+ "\nhigh1=" + high1 + "\n**************";}public ArrayList<Data> getA() {return a;}public void setA(ArrayList<Data> a) {this.a = a;}public String printA() {String str = "划分后的区间:\n";for (int i = 0; i < a.size(); i++) {str += a.get(i).toStirng() + "\n";}return str;}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Data m = new MyData(-351976, 4700896);System.out.println(m);System.out.println(m.printA());m.three();System.out.println(m.printA());m.four();System.out.println(m.printA());m.finall();System.out.println(m.printA());m.finall();System.out.println(m.printA());}}相关数据:min=-351976max=4700896low=-159867high=1838761msd=1000000low1=-1000000high1=2000000**************划分后的区间:(-1000000,2000000]划分后的区间:(-1000000,0](0,1000000] (1000000,2000000]划分后的区间:(-4000000,0](0,1000000] (1000000,2000000] (2000000,5000000]划分后的区间:(-4000000,-3000000] (-3000000,-2000000] (-2000000,-1000000] (-1000000,0](0,200000] (200000,400000] (400000,600000] (600000,800000] (800000,1000000] (1000000,1200000] (1200000,1400000] (1400000,1600000] (1600000,1800000] (1800000,2000000] (2000000,3000000] (3000000,4000000] (4000000,5000000]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加强了对3-4-5规则划分的理解,也是自己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
数据挖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目的和应用场景;2. 掌握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分类、聚类等基本数据挖掘方法;3. 学会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挖掘实践操作;2. 掌握使用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如Weka、Orange等;3.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挖掘项目,从数据预处理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挖掘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据敏感度,提高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一定的数据挖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的定义、目的和应用领域-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关系2. 数据预处理- 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规约- 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重复值处理3. 特征工程- 特征选择、特征提取、特征变换- 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4. 数据挖掘方法- 分类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 聚类算法:K均值、层次聚类、密度聚类5. 数据挖掘实践- Python编程基础- 常见数据挖掘工具介绍:Weka、Orange- 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6. 数据挖掘项目实战- 项目选题与需求分析- 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 模型训练、评估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数据挖掘概述第2-3周:数据预处理第4-5周:特征工程第6-7周:分类算法第8-9周:聚类算法第10-11周:数据挖掘实践第12周:数据挖掘项目实战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数据挖掘教案初中
数据挖掘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和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的概念和作用;2. 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3. 数据挖掘的流程;4. 数据挖掘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需要从大量数据中找出有价值信息的情况?2. 举例说明:如购物网站根据用户浏览和购买记录推荐商品;社交媒体根据用户兴趣推荐好友等。
二、数据挖掘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数据挖掘的定义:从大量数据中通过算法和统计学方法发现有价值信息的过程。
2. 强调数据挖掘的作用: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发现新的商业模式等。
三、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分类: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垃圾邮件检测、疾病诊断等。
2. 回归:预测一个连续值,如房价预测、销售额预测等。
3. 聚类: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为多个类别,如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等。
4. 关联规则:发现数据集中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如购物篮分析等。
四、数据挖掘的流程(10分钟)1. 确定目标:明确数据挖掘的目的和需求;2. 数据收集:获取所需的数据集;3. 数据预处理:清洗、转换和整合数据,提高数据质量;4. 数据挖掘: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挖掘;5. 结果评估:分析挖掘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6. 结果应用:将挖掘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五、数据挖掘实例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如购物网站推荐系统;2. 讲解实例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分类和关联规则;3. 解释实例中的结果:如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挖掘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方法;2. 提醒学生注意数据挖掘的流程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数据挖掘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数据挖掘的流程和实际应用。
数据挖掘教案
数据挖掘教案教案题目:数据挖掘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学习和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挖掘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背景;2. 掌握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和方法;3. 学习数据挖掘的常用工具和软件;4. 理解数据挖掘在各领域中的应用;5.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意义1.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数据挖掘的历史和应用背景1.3 数据挖掘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2. 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和方法2.1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2.2 数据集成和转换2.3 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和算法2.4 数据挖掘模型的评估与选择3. 数据挖掘的工具和软件3.1 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和软件介绍3.2 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案例演示4. 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4.1 市场营销中的数据挖掘应用4.2 金融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4.3 医疗健康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4.4 其他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案例5. 实验与实践5.1 数据挖掘实验的设计与实施5.2 使用实际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案例分析 5.3 结果解读和数据可视化呈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任务和方法。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对数据挖掘工具和软件的案例演示,展示数据挖掘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挖掘实验和分析,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数据挖掘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和分析结果的评估;2.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3. 学生针对数据挖掘案例的解答和讨论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挖掘导论,Pang-Ning Tan, Michael Steinbach, Vipin Kumar2. 资料:数据挖掘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手册和案例资料3. 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数据集和数据挖掘工具六、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为15周课程,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意义第2周: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第3周:数据集成和转换第4周: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和算法第5周:数据挖掘模型的评估与选择第6-7周:常用的数据挖掘工具和软件介绍第8-9周:市场营销中的数据挖掘应用第10-11周:金融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第12-13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第14-15周:其他领域中的数据挖掘应用案例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任务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数据挖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字挖掘课程设计教案设计思路
数字挖掘课程设计教案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数据预处理、数据探索、关联规则挖掘等基本数据挖掘技术。
3. 帮助学生掌握一种数据挖掘工具,如Excel、Weka等,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数据挖掘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挖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使其乐于学习新知识。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使其在分析问题时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
3. 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挖掘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据挖掘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科学态度,使其在全面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挖掘的定义、任务、应用领域等。
2. 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一化等。
3. 数据探索:数据的统计描述、可视化、数据降维等。
4. 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关联规则的评价等。
5. 数据挖掘工具:介绍Excel、Weka等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数据挖掘基本概念及数据预处理第二周:数据探索及数据可视化第三周:关联规则挖掘及Apriori算法第四周:FP-growth算法及关联规则评价第五周:数据挖掘工具的使用及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性如下: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教材第一章2. 数据预处理——教材第二章3. 数据探索——教材第三章4. 关联规则挖掘——教材第四章5. 数据挖掘工具——教材附录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数据挖掘与分析教案
数据挖掘与分析教案引言:数据挖掘与分析是一门涉及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重要学科。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挖掘与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联,并基于这些分析结果做出经济、科学和商业决策。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1. 理解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常用技术和方法;3. 熟悉数据挖掘与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概述1.1 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定义和特点1.2 数据挖掘与分析的价值和挑战1.3 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本流程2. 数据预处理2.1 数据质量检查与处理2.2 缺失值处理2.3 异常值处理2.4 数据变换与规范化3. 数据挖掘与模型构建3.1 关联规则挖掘3.2 分类与预测3.3 聚类分析3.4 时间序列分析3.5 社交网络分析4. 模型评估与优化4.1 模型评估指标4.2 模型选择与比较4.3 模型优化方法5. 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应用案例5.1 金融行业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5.2 医疗领域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5.3 零售业中的数据挖掘与分析5.4 社交媒体分析与推荐系统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的理解和应用想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综合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提问、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等方面。
2. 作业与练习: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与练习进行评估,评估其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挖掘与分析项目,并对其设计、实施和结果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模拟操作进行总结,编写出实验报告。
3、通过模拟和讨论,确保学生深刻体会决策树算法对分类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wake软件系统的实验,了解决策树算法分析分类与回归实验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三、实验设备
(一)实验设备
1、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wake软件等
(二)软件环境
1、服务器采用Microsioft Windows Java操作系统;
2、操作软件:wake软件
四、选择算法
我们使用C4.5决策树算法对bank-data建立起分类模型。训练集数据使用bank.arff,待预测集数据使用bank-new.arff。
五、试验步骤
1、我们用“Explorer”打开训练集“bank.arff”,切换到“Classify”选项卡,点击“Choose”按钮后可以看到很多分类或者回归的算法分门别类的列在一个树型框里。树型框下方有一个“Filter...”按钮,点击可以根据数据集的特性过滤掉不合适的算法。我们数据集的输入属性中有“Binary”型(即只有两个类的分类型)和数值型的属性,而Class变量是“Binary”的;于是我们勾选“Binary attributes”“Numeric attributes”和“Binary class”。如下图所示:
解释一下“Confusion Matrix”的含义。
这个矩阵是说,原本“pep”是“YES”的实例,有74个被正确的预测为“YES”,有64个错误的预测成了“NO”;原本“pep”是“NO”的实例,有30个被错误的预测为“YES”,有132个正确的预测成了“NO”。74+64+30+132 = 300是实例总数,而(74+132)/300 = 0.68667正好是正确分类的实例所占比例。这个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字越大,说明预测得越好。
点击“Choose”右边的文本框,弹出新窗口为该算法设置各种参数。点“More”查看参数说明,点“Capabilities”是查看算法适用范围。这里我们把参数保持默认。
现在来看左中的“Test Option”。为了保证生成的模型的准确性而不至于出现过拟合(overfitting)的现象,我们有必要采用10折交叉验证(10-fold cross validation)来选择和评估模型。
三、实验设备
(一)实验设备
1、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wake软件等
(二)软件环境
1、服务器采用Java操作系统;
2、操作软件:wake软件
四、试验步骤
1、运行weka,打开explorer后选择open file,找到我们的weather文件,选择文件后效果如下图所示:
2、选择算法。如下图,选择Classify:
3、训练集应用:
在test option中选择supplied test set
选择要预测的数据集bank-new.arff后运行显示:
=== Predictions on test data ===
inst# actual predicted error prediction ()
1 1:? 1:YES 0.75
之后点击Choose,选择NaiveBayes算法。如下图所示:
3、现在可以进行算法参数的设定,点击Choose后的文本框,出现下图:
在此,参数采用默认值,点击Start按钮,就可得出MultilayerPerceptron算法对weather.arff的实现结果,如下图所示:
4、有关实验结果的解读:
2 1:? 2:NO + 0.727
3 1:? 1:YES 0.95
4 1:? 1:YES 0.881
5 1:? 2:NO + 0.842
6 1:? 2:NO + 0.727
7 1:? 2:NO + 0.667
8 1:? 2:NO + 0.7
9 1:? 1:YES 0.881
Correctly Classified Instances 206 68.6667 %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的准确度只有69%左右。也许我们需要对原属性进行处理,或者修改算法的参数来提高准确度。
右键点击“Results list”刚才出现的那一项,弹出菜单中选择“Visualize tree”,新窗口里可以看到图形模式的决策树。建议把这个新窗口最大化,然后点右键,选“Fit to screen”,可以把这个树看清楚些。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Naive Bayes算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对Naive Bayes算法的分类分析,学会Naive Bayes算法输入命令字符语句的编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wake软件系统的实验,了解Naive Bayes算法分类分析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2、训练数据集
选上“Cross-validation”并在“Folds”框填上“10”。点“Start”按钮开始让算法生成决策树模型。如下图:
很快,用文本表示的一棵决策树,以及对这个决策树的误差分析等等结果出现在右边的“Classifier output”中。同时左下的“Results list”出现了一个项目显示刚才的时间和算法名称。如果换一个模型或者换个参数,重新“Start”一次,则“Results list”又会多出一项。我们看到“J48”算法交叉验证的结果之一为:
实验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3、实验仪器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论
6、本次实验取得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Naive Bayes算法应用的好处以及还有哪些应用前景。
1、实验目的
1、通过wake模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决策树算法分析分类与回归的过程;
2、锻炼学生对相关设备的操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