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说法,并举例说:“如光和影都是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现象等,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推出光也呈波动状态。”我认为这

一说法是正确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有很多人(包括教材)误以为类比就是同类相比,其不谬哉!“同类相比”是什么?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比较”的解释:“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务辨别异同或高下。”原来如此!

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针对敌人或者落后、错误的、不合理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和批判的目的。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前者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借物突出志向。文章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文章主旨“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然后描写陋室环境景色幽雅,交往人的高雅,主人的生活情趣闲适,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结尾,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花自况,借对莲花形象的描绘,寄寓作者自己的情感,从生长环境,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种描写,是将莲人格化,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之君子”。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又如(误打《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病梅馆记》等都是出色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例子。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借景抒情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风景谈》《荷塘月色》等。二者有相同点。师生,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第三、“托物言志”不内容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

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语文常见表现手法例析

1.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简单地说?押始于形似?熏止于神似?鸦不拘泥于形似?熏着意于神似。例如《海燕》?熏作者起兴于敏感、矫健且飞翔于暴风雨来临时的海面上的海燕,接着描绘它勇敢、英勇无畏的先驱形象,使之与革命风暴中迎击战斗的革命先驱者“形似”,进而点化:这勇敢的海燕,这胜利的预言家,与俄国革命前夕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战斗豪情何其“神似”,这是作者所着意突出的主旨。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深刻、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设置悬念。从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某一更能引人关注的片断来落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前后呼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从而使作品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节发展自然合理。例如《百合花》中小战士肩头飘动的布片,枪筒中的树枝、野菊花等就在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使作品结构紧凑、情节顺应。

4.渲染。这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在文章中作者常用环境描写或抒发感情,来营造渲染一种气氛,给人形象的感受,并使人在具体的氛围中迅速进入作者所抒写的特定情境中去。例如《相见欢》的“月如钩”、“寂寞”、“深院”、“清秋”等词作者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5.烘托。这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象鲜明。《绿》用很多笔墨先写梅雨亭、梅雨潭之美,但这些只是作者实质要写的物象的“外部”,目的是为了陪衬出梅雨潭的绿才是最美,达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6.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例如《绿》写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从而衬托(反衬)出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欲扬先抑。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想写冬天时能在百草园捕鸟,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欲扬于是就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就先抑,从而使所要褒扬的百草园显得更为有趣。

8.对比。事物或人物的行为、态度等相对比较,从而使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加明显。《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我”的父母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人性的丑恶。

表现手法主要分为三大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描写手法分为:(1)衬托: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1)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 (5)双关(6)用典(7)设问、反问和反语。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区 别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定稿1

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明确概念: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修辞技巧、表达方式、结构方式以及狭义的表现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二、常见表现手法 (一)修辞技巧: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对偶、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顶真、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A、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

程。 倒叙,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 事》、、《记一辆纺车》等。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 “这时候, 图画来。 一节, 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 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3、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4、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你、你们)。(1)第一人称叙述(即叙述者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叙述者叙述的事件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的作用(效果):?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阅读时要注意,“我”并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有时指作者自己,如《故都的秋》中的“我”就是

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辨析

2几个容易混淆而考试时经常涉及的知识点(侧重艺术特色): (1)文章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A照应、伏笔、铺垫 伏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作者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如管桦的《雨来没有死》中,先写雨来生长在河边小村,游泳本领高,为后来雨来潜水逃脱日本侵略者的枪杀做了暗示,就是用了伏笔手法。采用伏笔手法有助于作品结构的严谨和情节发展的合情合理。伏笔有时具有隐蔽性。伏笔是细节描写,一两句话。 照应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作品如果前面有伏笔或提示,后面则必有照应。前后映衬,有呼有应,使作品脉络相连,结构严谨。照应的方式有:首尾照应、内容照应、语言照应和线索照应。(照应按照内容上的关系有:概括与具体、同一关系,如《五柳先生》,正好相反,如《荔枝蜜》。 铺垫是作者对情节的发展事先做了交待,使后来发生的故事不让读者感到突然。一般是一段豁亮三段话,与伏笔比较篇幅较长。 B值得说的是比喻与象征的关系:

比喻用于句子,象征用于全篇。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的象征物和被象征物却不同,一般被象征物是抽象的某种精神,人格,等,而象征物一般都是具体事物。 比喻中,喻体的名字肯定出现(无论明喻,暗喻,借喻等)而象征中,被象征物的名称一般不出现,是通过文章的侧面表现和暗示来表达的,需要读者体会。 作用:比喻是通过喻体表现本题的特征等,而象征则是用象征物含蓄隐晦地表现被象征物的意义,作用,特点等,主要表达被象征物的内涵。顺叙倒叙插叙C渲染烘托对比衬托 (1)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 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 ▲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

表现手法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

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 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阳逻一中徐金舟 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之类的题,是阅读写作中我们经常失分的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们什么是写作手法、什么是表现手法不清楚,不明白,因而在做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今把各种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罗列到下面。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作用也附到后面,供大家参考。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 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 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知识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词句含义和作用答题技巧 考察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技法一,抓关键词: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解析:关键词“宫殿”在文中指“富人”,“茅屋”指“穷人”。这句话的含义: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左右。 技法二,结合语境: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答案也往往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2,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 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壮丽的日出和春天”指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为什么“我们无暇顾及”?因为我们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忙于追求财富,无暇观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位置入手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2、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照应。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常见20种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记叙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此词的“醉”能等同于生活中的“醉酒”吗?对此你作何理解? 明确:此词看上去都是作者的醉语醉态,实际词人是清醒的,昏醉欲倒的是最高统治者和把持朝廷的投降派。词人在这里借醉写自己独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复国壮志难酬的无比愤懑。表现手法上,词作拟人化和问答体的写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 叙述杂以描写,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 ◆议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歌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首句直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往日以下做好铺垫。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好男儿,受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有愧于英雄的称号。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只可惜项羽自杀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此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歌的首句引出众口一词的论调,大运河就是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首句平淡无奇,但第二句反转话锋,摆出大运河的功劳来反驳。“至今”说明始终造福于世;“千里”说明地域之广;“赖”字更突出了运河对交通航运和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作用。诗歌的后两句直承次句展开。采用两点论的正确态度,议论隋的开掘运河的千秋功过。一方面,诗人对隋的荒淫奢侈作了严正的批评,另一方面,诗人提出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奢侈糜费搜刮民脂民膏的恶行,那么的他的功劳就可和禹媲美。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举例谈谈运用的妙处。 ◆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其中首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又暗切“送”字,为下面的画面染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颔联、颈联继续描写江上的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海门深邃,浦树幽远;树上水雾缭绕,显得滋润在。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无不笼罩在烟雨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的区别 卢克谦 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一般来说,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范围的概念,写作手法是写作学上的概念。由于写作理论内涵大于文学理论,即广义的写作包括了各种文章写作、各种文学作品创作等,因此,写作手法也就包括表现手法了。不过,由于文学理论的繁盛,自成一格,文学理论中的表现手法也有很丰富的内涵,加上各种理论出现交叉、重叠、互联等对立统一和立体互动等状况,因而表现手法不但有时候也自成一格,甚至可以独立使用,在某些情形下甚至与写作手法并列了。 两个概念在本质上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写作学上的写作手法,是指文章写作所用的方法,包括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修辞格式(如象征、夸张、拟人、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篇章结构方法等。它既包括形象塑造的基本描述方法,也包括立论、驳论、抒情、说明等所有的表达方式。文学理论上的表现手法,主要指作品创作时对描述对象包括人物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和背景描述等所使用的描写方法。例如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对比、正面侧面、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就都属于表现手法的范围。 不过,两者一般还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主要是狭义上,两者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表现手法主要指形象塑造所使用的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表现手法主要用于文学评论、作品分析、形象评价等,属于文学创作学、文学批评等方面的概念。 2.写作手法在包括了表现手法的同时,更涵盖了所有表达方式所用到的具体方法,即既包括叙述、描写方面的具体方法,也包括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所用到的方法。写作手法既包括一般的文章写作的手法,也包括文学创作的手法。 3.两者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同时,又各有所侧重。表现手法主要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方面。写作手法则多用在文学艺术创作之外的其他文章的写作方面。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汇总(全)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地作用. 容易混淆地几个概念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地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地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地修辞手法地作用: .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地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地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地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地印象,产生强烈地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地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地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地特征,引起读者地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地、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地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地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地作用. .反问:以否定地形式表示肯定,目地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地经历和事件地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地转换所作地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地 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地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地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地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地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地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地艺术感染.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地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地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地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地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地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地审美改造,达到心灵地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地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地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地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地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地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地观点和态度.它地作用在于使文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基础试题 2009-07-05 0921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 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

语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就像一对亲兄弟,它们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关于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和表达方法是有区别的。 “表达方式”其实就是狭义的写作手法。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几种。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 达方式。可以说“表达方式”应当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而广义的写作手法,可以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我认为“表达方法”其实就是“写作手法”,它是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总称。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 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修辞手法则指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喻、借代、拟人、夸张、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反问等。 从范围上来说表达方法比表达方式的范围要大,内涵要丰富一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将比喻、夸张等说成是文章所应用的表达方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地说,一篇文章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

中考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中考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种类很多,以下几种大家应该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高中阶段应了解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悬念,联想,想象,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创设意境、用典、、讽刺、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

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 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 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