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合集下载

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说课稿西城小学科学仲静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呼吸和循环单元第3课,《心脏和血液循环》。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简介第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

心脏结构比较复杂,但是教材避繁就简,仅仅从它的形状、大小、位置、主要结构等方面来指导学生认识心脏,并通过皮球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型,指导学生松压,帮助学生把受伤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第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材先指导学生进行塑料瓶泵水的模拟实验,通过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所观察到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血液在全身的不断流动,引出脉搏这个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测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数,并与心跳次数作比较,最后得出每分钟心跳与脉搏次数相同的结论。

进而,再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知道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的跳动一致。

第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不断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在学生进行推测的基础上,教材介绍血液循环的意义,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单元学习的高潮,又回到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

演讲稿《心脏和血液循环》..pptx

演讲稿《心脏和血液循环》..pptx

精品文档
10
心脏为什么 要推动血液 不停流动?
•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 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 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 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 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精品文档
11
讨论
•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 快? 呼吸加快是因为运动大量耗氧,需要 及时补充,而心跳加快是因为血液循 环加快,增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精品文档
1
4.2 心脏和血液循环
精品文档
2
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 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
从上面的谜语中你获得哪些关于心脏的信息?
心脏位于人体
的胸腔内,两肺之
间,略偏左,形状
像桃子,大小与本
人的拳头差不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2
保护心脏的方法 有哪些?
•1、合理饮食
精品文档
13
•2、经常运动
精品文档
14
•3、保持良好的情绪
精品文档
15
精品文档
7
测一测
•找到身体的那些地方能摸到动脉的跳 动,然后测量一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 数,你发现了什么
精品文档
8
血液循环
静脉血含氧量低 颜色暗红色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 颜色鲜红色的血液
精品文档
9
为什么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 是相同的?
•心脏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把血液泵到 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 舒张,这就是脉搏。3你知道心脏是怎么跳动的吗
动脉瓣
房室瓣
精品文档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通过感受心跳,知道心脏的位置和特征。

2.通过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知道心跳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从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测心脏的工作过程,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的联系。

2.通过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解释人体运动后心率加快的原因。

探究实践1.学会测量心率的方法,了解自身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心跳情况。

2.借助血液循环模拟实验,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态度责任1.知道心脏工作的强度,逐步形成保护心脏的健康生活意识。

2.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过程。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具人体模型、4张“心脏和血液”阅读资料单、4套血液循环模拟装置(水槽1个、水、红墨水1瓶、硅胶管2根、吸水球1个)、4张模拟实验操作指南、16个听诊器、4张“测量心率”活动指南、16个计时器、板书贴图1套、课件。

学生:研学单1张、研学单夹板1块。

【教学过程】一、聚焦:健康体检,问题触发思维(4分钟)1.出示图片:看,他们在干什么?是的,通过检查心脏和血液,可以更好地了解身体是否健康。

【板贴:心脏血液】2.交流:关于心脏和血液,你知道些什么?3.出示调查结果:“心脏和血液”调查情况。

你同意这些观点吗?很会提问题,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这里面有你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吗?二、探索:研学之旅,实践丰富思维(18分钟)过渡:是的,还有很多关于心脏和血液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脏和血液”研学馆吧!1.微课:走进研学馆。

研学馆分资料馆、实验馆和体验馆。

资料馆内有一具人体模型和4份资料图。

实验馆内有一套血液循环模拟装置和一份活动指南。

体验馆内有听诊器、计时器和一份活动指南。

2.温馨提示:为了更有序地进行研学,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温馨提示,一起来看看。

(1)研学时间:15分钟。

心脏和血液循环_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_教案

教学时间: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功能。

2、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3、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4、意识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保护好心脏。

重点与难点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7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一,认识心脏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保持安静,感课,大家紧张吗?摸摸自己的心跳,快不快?心脏在哪儿呀?它有多大?握紧拳头,看看,你的心脏有多大?2.心脏怎么能够跳动的呢?这其实与心脏的组成有关。

看,心脏是由什么组成的?回忆一下,肌肉是怎么工作的?现在你知道,心脏怎么能跳动了吗?受心跳位置:胸腔偏左心脏由厚厚的肌肉组成肌肉会收缩和舒张。

心脏的跳动是由于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跳一次学生模拟。

3.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跳几次?学生看视频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谁能用它来模拟一次心跳?来,我们伸出手,一起来模拟一次心跳。

也可以用模型。

慢慢地……收缩舒张,一次,不要停,我们继续,收缩舒张两次,三次……你们模拟的真像,让我们亲眼看看心脏在胸腔内是怎么跳动的吧!二,心脏在不断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呢?三,血液是怎样流动的(血液循环)1.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断跳动是在干什么?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把心脏模型的这一端放入红色的血液中后,模拟心脏跳动,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导收缩的时候,血液从心脏流出去。

舒张的时候,血液又流进心脏里来了。

那么,如果心脏在不断地跳动,血液就会怎么样?学生实验水就会不断地流出心脏,又流回心脏。

那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样流动血管的呢?1.实验让我们继续模拟实验。

你觉组长拿出乳得要做成这个模拟实验,还缺什胶管和金属么?【板书】接口。

血液是在血管里流动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乳胶管,把它当做血管,血管a和血管bo还有一个用来连接血管和心脏的金属接口(这两样东西就在桌肚里,组长可以拿出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认真看步骤。

9.2血液循环血管与心脏的结构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9.2血液循环血管与心脏的结构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关系。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和血管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血管和心脏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疾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和血管的关系。
2.教学难点:血管和心脏的结构特点;心脏是如何推动血液流动的。
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展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图,包括血管的种类、心脏的结构等,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写一篇短文,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以及心脏和血管在其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观察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判断是否存在影响血液循环的不良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媒体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我将使用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模型和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视频可以生动地展示血液循环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3课心脏和血液心脏和血液》教案X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3课心脏和血液心脏和血液》教案X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3课心脏和血液心脏和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血液的基本成分,感受到心脏的运动和血液的流动。

2.掌握人体血液在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心脏及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初步认识气血的作用及其调节。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人体血液在循环中的作用。

2.掌握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心脏及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3.初步认识气血的作用及其调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心脏和血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血液的基本成分是什么,然后了解心脏及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最后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并初步认识气血的作用及其调节。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分段教学,依次介绍人体血液的基本成分、心脏及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及气血的作用。

重点让学生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引导其思考相关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奥秘,并帮助学生形成宏观概念与微观模型的较好结合。

2.边学边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上画出相应的图示、模型。

3. 实践操作(25分钟)1.准备一两支心脏和血管的布模型,让学生参照自己记笔记的模型,理解血液在心脏及血管中流动的过程。

2.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自动设计一份基于课文,体现对心脏和血液循环功能深入了解的“组合拳”,并创意性地组织表现出来。

最后在全班分享观摩。

3.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趣味化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对血液循环原理及其重要性的了解,体验心脏和血管的奥秘。

比如,让学生扮演人体的血液、心脏、血管等角色,模拟整个循环过程。

4. 课堂小结(5分钟)1.由学生主导小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内容,并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1.检查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困惑。

2.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测验1.针对学生所学内容,综合测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人体健康模块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篇章。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3.掌握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4.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健康、学习科学的意识和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组成和功能;2.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2.建立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策略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

2. 情景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课文《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情景体验(15分钟)让学生参加一个情境模拟,如扮演血液和血管,在教室中模拟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作用。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将一只小动物心脏和血管的模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心脏和血管的认识和理解。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心脏和血液循环科学知识:1、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1、会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1、体会到利用实验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心脏。

2、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自主学习:1、认识心脏。

(1)提问:阅读理解谜面,根据谜面你们获得了哪些关于心脏的信息?学生试着回答。

(2)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错,但不准确,正常人心脏的位置(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心脏的形状(桃子);心脏的大小(本人的拳头)。

(3)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心跳是什么?学生汇报。

(4)讲述: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

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5)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

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6)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

现在你们可以说说什么是心跳吗?学生汇报。

(7)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1)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学生尝试回答。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看一看。

(2)演示实验,反复挤压和松开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挤压塑料瓶时水从瓶中流了出来,松开塑料瓶时水又回到塑料瓶中。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及教学反

一、教案
教学内容:《心脏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

2. 知道心脏是一种肌肉,能够在身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知道血液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作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时的内容,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心脏和血液循环?
3. 演示实验:老师展示心脏和人体循环的图像,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一些问题,如:心脏可以跳动多久?血液循环的路径是什么?
4.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自己的简单话语阐述心脏和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5. 配合动画:与小组讨论后,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动画来表现他们的理解。

6. 展示、讨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动画并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反思其他小组设计的动画,并且从中学习。

7. 总结: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通过提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结合展示、讨论和动画来进行教学,更加生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设计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在课堂中有一些学生不仅仅是被引导着,
而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探究。

我们教师需要适度地在教学中做指导,并且与学
生进行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意课堂学习的安排,使每一份资料可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教案中分组讨论和配合动画的时间分配略微过短,下次可以考虑更为具体地掌握时间分配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最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最新
4.小结:心脏位于人胸部偏左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人自己的拳头接近。
5.提问: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6.学生手握皮球,反复挤压松开,体会手上的感觉。
7.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
1.提问:心脏为什么要不停地跳动?
2.谈话:心脏不停地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心脏和血液循环
第( 四)单元 第_3课
课题
3.心脏和血液循环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心脏。
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心脏模型、人体半身模型、小皮球、塑料瓶、
3.知道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4.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在身体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5.测量:和同伴合作,同时测出脉搏和心跳两个值。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
6.讨论:为什么一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7.出示人体血管的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进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不停地流动。
水槽、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秒表、记录表
板书
设计
3.心脏和血液循环
心脏-构造、不停跳动
血液-循环流动
作业
设计
1.测量自己1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是否相同?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龙里县落掌小学、台上小学教学研讨五年级科学上册《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说课内容: 落掌小学何建江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说教材:《心脏和血液循环》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第三课。

是在学习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也是本单元的结束课和总结课,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测量呼吸和心跳,认识了人体的肺等呼吸器官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其意义。

来认识人体的心脏、心跳;心脏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说学情:心脏的构造是复杂的,如果是深入的去认识和了解心脏的构造,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弄明白的。

所以在设计时就是去繁就简,仅仅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方面来认识心脏。

通过把拳头反复握紧、松开来模拟心跳,借助这个简单而有效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把手上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一次心跳。

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5、渗透刑法中的人体器官犯罪――对《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的理解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科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

《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血液循环》说课稿3篇解剖学血液循环说课稿,以供借鉴。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

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血液循环》是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理解人体机能和健康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本文是生理学部分的基石,是后续学习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及疾病预防等内容的基础。

小节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并阐述了三者协调工作的机制。

2. 科学概念: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的科学概念。

小节2:血液循环的类型在此部分,详细介绍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功能,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生活应用:血液循环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节3:血液循环的意义文章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阐述了血液循环对于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的类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介绍了血液循环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其次,通过对比体循环和肺循环,帮助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最后,从生命活动的角度,强调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能够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能够理解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直观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特点和作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心脏和血液》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心脏和血液》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心脏和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了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理解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认识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

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心脏和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人体奥秘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路径。

2.难点解释心脏跳动与血液流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心脏跳动的声音,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引出课题“心脏和血液”。

2.认识心脏展示心脏的图片或模型,介绍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心脏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

3.心脏的功能提问:心脏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呢?讲解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身体各个部位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通过动画或视频演示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脏的功能。

4.认识血液展示血液的图片,介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讲解血液的作用,如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抵抗病菌、止血等。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如观察血液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让学生对血液有更深入的认识。

5.模拟实验:感受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准备材料:塑料瓶、橡胶管、水等。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比作心脏,橡胶管比作血管,水比作血液。

挤压塑料瓶,模拟心脏的跳动,观察水在橡胶管中的流动。

讨论:通过实验,你感受到了什么?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有什么关系?6.保护心脏和血液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心脏和血液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保护方法。

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作用以及保护心脏和血液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4、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教学重点: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教学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认识心脏和心跳1、谈话: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它的形状和大小。

2、教师提问,它大致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请你来找一找。

学生找一找心脏在人体的位置。

3、教师小结:心脏位于人胸部偏左处,形状像个桃子,大小和人自己的拳头接近,请大家自己把自己的拳头握起来,你的心脏大概就有你的拳头这么大。

4、你知道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握住皮球,有节奏的反复挤压与松开,或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连续做20 次模拟心脏跳动的动作。

5、教师小结: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到一次心跳。

二,认识心脏跳动的作用1、我们的心脏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跳动。

那么心脏不断的跳动,究竟是在干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可以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2、教师谈话:心脏不停的跳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指导学生利用挤压塑料瓶的实验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3、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身体的哪个地方能摸到动脉的跳动,然后再测量一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发现心跳次数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4、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和我们脉搏跳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呢?5、出示人体血管的分布图,讲解:心脏就像一个泵一样,借助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压出血液,同时又抽回血液,把血液泵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中,血管也跟着收缩和舒张,这就是脉搏,血液就是这样在全身上下不停的流动。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停的流动呢?2、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讲述:可以说,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心脏与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与血液循环说课稿

《心脏和血液循环》说课稿一、说课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呼吸和循环单元第 3 课,《心脏和血液循环》。

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课。

二、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小学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三大领域: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

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在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简介第一: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

心脏结构比较复杂,但是教材避繁就简,仅仅从它的形状、大小、位置、主要结构等方面来指导学生认识心脏,并通过皮球这样一个富有弹性的模型,指导学生松压,帮助学生把受伤的感觉迁移到思维上,认识到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从而很容易理解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第二,主要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材先指导学生进行塑料瓶泵水的模拟实验,通过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所观察到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血液在全身的不断流动,引出脉搏这个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测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数,并与心跳次数作比较,最后得出每分钟心跳与脉搏次数相同的结论。

进而,再指出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知道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并与脉搏的跳动一致。

第三,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心脏不断跳动的目的是推动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在学生进行推测的基础上,教材介绍血液循环的意义,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这是单元学习的高潮,又回到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和血液循环
港闸区实验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来自港闸区实验小学,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队的成员。

黄丽老师,曾于08年参加南通小学科学优课评比获得一等奖,目前担任学校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任务;茅卫栋老师曾于04年前往广州参加全国优课评比荣获小学科学组三等奖;最后,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金艳,2003年毕业于如皋师范科学班,毕业后一直担任小学科学教学,于06参加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就由我作为团队的代表对昨天所做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还望领导能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

这次我们网络团队教研比赛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呼吸与血液循环》中《心脏和血液循环》这一课。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我想之前的八个团队说得都非常详细了,我就不再赘述,详见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觉得这部分教材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课标指出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可以通俗且具体地将这一要诀演绎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各位评委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这一理念在本堂课中的体现。

即“心跳是什么?”“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血液不停地流动是为什么?”“为了保护心脏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二、因疑而思,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
三、因趣促学,网络相伴,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因趣生疑,引入课堂,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1、科学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的,好奇心往往和主动求知联系在一起。

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孩子好奇好动的天性出发,让学生猜猜紧握的拳头,和身体上哪个器官它差不多大?并让他们自己握拳,看看自己的心脏大概有多大,和身边的同学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在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做出相应的小结:心脏是有大小的,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心脏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多媒体中相应的板书,并出示心脏模型,鼓励学生观察模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科学的小结: 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约占人体重量的0.5%,其大小相当于握紧的拳头,心脏位于左胸部,在胸骨的后面。

这部分内容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心脏是什么”,在明确心脏的具体特征和位置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心脏的位置,“用手摸一摸,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初步感受心脏的跳动,
为下一环节的“心跳是什么”打下伏笔。

2、“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一次心跳吗?”这一句很自然的就过渡到“心跳是什么”这一问题,唤起了学生的旧知。

在部分学生的脑海中,心跳也许像皮球一样上下跳动,这时带领学生做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科学的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我在这一块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

请学生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

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补充介绍: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在学生充分感知后,教师再次追问:什么是心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可以是动作,可以是语言,把什么是心跳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系统内。

到此为止,学生对心脏以及心脏的跳动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二、因疑而思,科学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
如果说第一部分的学习是在好奇中强化求知的欲望,那么第二部分“心脏为什么会不断的跳动”环节的教学,就需要让这种求知的欲望伴随着学生经历探究的历程。

这部分内容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变抽象为形象,改变那种“一味地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来传授”的教学,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是多媒体动态演示,还是学生亲历实验,我们小组为此有了观点上的碰撞。

多媒体演示科学规范并且直观,但是只是一个单向的传授过程;实验操作则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实验中的塑料瓶就相当于我们人体中的心脏。

双手挤压的动作就像心脏的收缩,双手松开就像心脏的舒张。

虽然实验操作不如多媒体演示那般华丽炫目,但它朴实,操作性强,更能成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可
或缺的好方法。

三、因趣促学,网络相伴,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
小学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

这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理念之一。

科学课所研究的内容从客观自然世界来,到四十分钟的教室里,但是,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在学生对心脏以及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有关于“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心跳同时加快?”的问题,将本课的学习推到了一个高潮,又回到学生关心的问题上。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经常运动和合理健康的饮食对保护心脏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保护心脏的健康。

以上就是我们设计的全课教学环节,应该说有这样的环节设计完全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设计理念:
我们认为本堂课的内容心脏是学生熟悉的,然而心脏和血管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暗盒,我们曾考虑用大量的多媒体演示来帮助学生越过这部分难点,但这种科教片性质的演示能给学生留下多少记忆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实验操作虽然缺少现代气息,正因为它没有将结果赤裸裸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犹如江南小苑曲径通幽,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亲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

基于科学课堂是孩子的发现乐园这一认识,我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习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认识新事物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几组实验。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包括观察、实验、游戏等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配合实验,加上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科学
探究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最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