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完美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6、我们来做“热气球”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6、我们来做“热气球”导学案

6、我们来做“热气球”【学习目标】1、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会上升。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正确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能对类似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科学探索兴趣,能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学习重点】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学习难点】能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热气球”升空和下降的现象进行解释。

【学习准备】1、教师可准备一个旋转纸蛇(做法见学习实践园地)2、塑料袋、纸筒、蜡烛,点火器,活动手册【学习过程】1、在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

你知道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吗?尝试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2、教师展示旋转纸蛇,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纸蛇会转动,熄灭火焰后就会停下来呢?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

活动指导:Array 1、准备一个较大的塑料袋,一个纸筒和一支蜡烛。

2、将蜡烛点燃,然后将纸筒罩住蜡烛,再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提示:纸筒要尽量高一些,不要太短;纸筒上端温度较高,塑料袋尽量不要靠着纸筒。

注意用火安全!]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提示:我们能明显看到袋子变鼓胀了,感受到袋子变热了,当有点向上升的变化时,是最合适放开双手的时机。

]4、重复几次上面的实验过程,注意观察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现象。

5、将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直接给塑料袋加热呢?从各种材料的特性上去想一想。

塑料袋受热容易,直接加热可能会,因此,我们选择用纸筒来加热。

但也要注意,火焰不能靠纸筒太近,容易着火。

2、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加热前,塑料袋是瘪的,加热后变得,松开双手,我们发现塑料袋,大约升高米后,袋子开始下降。

3、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课外阅读:孔明灯的秘密。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们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认识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现象,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 《水的奥秘》:探索水的性质、用途和水资源保护。

4.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作用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气候、力等。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实践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内容:章节名称、重点知识、关键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特点。

(2)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分析对生活的影响。

(3)设计实验,验证力的作用。

2. 答案:(1)动植物生活环境特点:植物适应性强,动物具有迁徙习性。

(2)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气温、降水等影响出行、穿衣、农业等。

(3)力的作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热点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本教案注重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充分准备5.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6. 板书设计的清晰呈现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明确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6、加快溶解 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6、加快溶解 导学案

6.加快溶解【学习目标】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4.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5.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学习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学习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食盐、热水和冷水、烧杯、小勺、搅拌棍等【学习过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 活动一 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1.物质在温度高的水中溶解得( ),在温度低的水中溶解得( )。

2.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

活动二 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根据活动手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比较记录表》设计我们的实验。

2.分组实验:(1)准备器材: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烧杯。

(2)分工合作,两名同学同时将同样多的食盐分别倒入装有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注意:一定要同样多哦!(3)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在两杯水中溶解的快慢。

(4)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交流:(1)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有哪些?(2)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3)我们的发现是什么?活动三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参考活动一的方法,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2.分组实验:(1)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2)同时将它们倒入同样温度、同样多的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哪个杯子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5)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你能像活动一那样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吗?试一试。

1.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在溶解在水中,还可怎样做?一边提高水的温度,一边搅拌,食盐会溶解得()。

根据吃水果糖的经验,想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加快溶解呢?一、判断:1.肥皂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得更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校园的树木3、大树和小草4、观察水生植物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的共同特点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的共同特点我们周围的材料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2、谁更硬一些3、比较柔韧性4、它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和陶瓷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更快一些4、比较水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三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

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1水到哪里去了5.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二、选择。

1.湿衣服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种()现象。

A.蒸发B.液化C.溶解2.关于发生蒸发现象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在低温下不能发生B.蒸发在温度较高的时候才会发生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3.水蒸气在()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B.遇热C.任何4.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起“雾”B.用风扇吹干身上的汗C.早晨植物叶上的露水三、综合探究。

1.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湿润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塑料盒的内壁上出现了小水珠;将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时间后,内壁的水珠消失了。

这期间,水发生了哪些变化?2.用所学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1)一个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给花浇水的时候洒了一些水在阳台地面上。

午休后,小莉发现阳台地面上的水消失了。

洒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2)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冻饮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会有小水珠出现。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水沸腾了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案将以全册内容为基础,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介绍和分析。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生物世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同时,可以开展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和变化》重点介绍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物质变化过程,如水的沸腾、冰的熔化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各种物质状态变化时的现象,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他们对物质状态和变化的理解。

第三单元《水的重要性和利用》介绍了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学生家庭的用水情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同时,可以开展节约用水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水器具、观察水质净化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

第四单元《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对物体性能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工程设计活动,让他们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阻挡》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阻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观察光的衍射、折射等现象,并进行小实验,增加学生对光传播规律的实际体验,加深他们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第六单元《声音的传播和变化》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全册)

1.水到哪里去了【学习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变成了什么样”的探究活动。

3.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习难点】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学习准备】湿棉签、玻片、材料盘、杯子、实验记录表【学习过程】1.小组讨论,发言:我们知道水是一种()。

它没有固定的( ),但有一定的( )。

2.猜测: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小组的其他小朋友。

3.交流汇报。

活动一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1.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2.将自己的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3. 我们洗手后,有时不擦手水也会干,手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活动二 认识水的蒸发1. 结合水洼、煮食物、晾衣服等,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水变干的现象。

2.小实验,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

(1)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

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选择玻璃做实验是因为它不吸水)(2)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

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

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3)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4)小组观察、记录。

(5)全班交流。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记录。

(6)观察总结。

通过观察发现,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活动三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水在蒸发后变成了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填写维恩图。

(活动手册)3.总结。

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三上科教版小学科学导学案(表格式)

三上科教版小学科学导学案(表格式)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修正自己的维恩图。
3.总结:大树和小草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
(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这是教学重点)
课后反思
课题
1.4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课后反思
课题
1.3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等。
2、学生能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
课题
1.5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学生能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比较韧性、它们吸水么

13
11.23-11.27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砖瓦和陶器、瓷器

新教科版三上科学 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上科学 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善后实验方法。

3.讨论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三、研讨: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2.学生观察水状态的各种图片。

它们之间能不能相互转化?3.水、水蒸气、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4.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5.教师小结:水在自然界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四、课后拓展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们课后如果要研究“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块一些?”应该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回家后认真准备,完成实验。

好记号。

d.讨论补充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吸收热量固态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体积变小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所以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板书设计:冰融化了温度上升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发皿、三脚架很烫,不要触摸。

8. 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 研讨:(1)蒸发得到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有什么方法证明?(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比较,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4)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三、拓展出示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图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16课食品的加工目标导学:科学探究目标:1.能将搜集到的同一种食品的各种包装纸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能设计一种新的食品,并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敢于大胆想象,发挥创造能力,亲自设计新食品。

2.能倾听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评议科学技术目标:能描述观察过的有关食品的加工过程,并举例说明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技术和设备。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收集食品的包装,如,糖的各种包装2.观察家长做菜的过程自主学习:帮助牛奶上餐桌,排顺序合作交流:那些叔叔阿姨在为我们喝到纯净的牛奶而忙碌?牛奶加工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和设备?实验探究:拓展活动一:描述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菜名: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厨具: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调味品: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想知道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活动二:展示自己收集的包装,按自己的标准分类。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认识新食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合作交流:你想设计自己的新食品吗?实验探究:我设计的新食品食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算采用的技术:__________________新食品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预计市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交流: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归纳梳理:1.敢于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2.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Word最新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Word最新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通过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3水结冰了,教科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水结冰了【学习目标】1.能够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够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4.认识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学习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习难点】知道水为什么会结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1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成冰? 3 水和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 5 二、活动探究: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实验材料:试管(短而细)、温度计、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碎冰、纯净水、食盐、记号笔。

2.实验步骤:(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减缓杯中冰的融化速度),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后持续观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注意观察试管中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

(5)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水的初始温度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保温杯中碎冰的温度水结冰后体积的变化4.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_______,水的温度下降到_______时,水开始__________,水从__________状态变成了__________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_______,结冰之后所占据的空间更______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寻找光和影子3. 磁铁的吸引力4. 水的三态变化5. 空气的力量6. 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光、磁铁、水、空气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磁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声音的奥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敲击物体时产生的声音,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例如:在“寻找光和影子”一课,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磁铁的吸引力”一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描述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光的传播与反射:画出光线路径图,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磁铁的吸引力:列举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5)空气的力量: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等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1.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2.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3.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活动11.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4.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水的三态变化,聚焦本课问题,揭示主题,旨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用橡皮泥制作物体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实验材料:橡皮泥一块、圆头小刀。

实验步骤:(1)设计自已想要捏制的物品。

(2)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泥分成几块。

(3)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4)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教师活动21. 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 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3. 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4.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5.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变化,思考变化。

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分析:橡皮泥虽然外形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们还保留着橡皮泥的()特点,只要橡皮泥的颜色不混淆,还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所以说它们还是()。

实验结论:橡皮泥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但依然是()。

学生活动3:用纸制作各种东西用纸做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繁殖方式;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 《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生活中的能量》:研究能量转换、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 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天气现象、节能环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能量转换装置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章节主题;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3. 颜色: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难点、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2)了解一种动物,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4)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小方案。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开花结果;(2)动物适应环境特点: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安排等;(4)节能环保小方案: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7混合与分离,教科版混合与分离【学习目标】1.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3.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学习难点】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学习过程】一、问题存折银行序号存入问题存入时间提取时间 1 如果食盐洒落在沙里了,怎样把他们分离呢? 2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共同点? 3 食盐和沙子有什么不同点? 4 5 二、活动探究:用水分离沙和食盐1.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

(2)实验步骤:①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一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③停止搅拌,放置一会儿,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

(3)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2.分离沙和食盐溶液(1)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

(2)实验步骤①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人漏斗中(如下图)。

②在滤纸上沾点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内,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③搅拌棒略微倾斜,一端对着三层滤纸,过滤时要使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沿着搅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注意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2.想一想,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现象?3.说一说,生活在成都,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出示24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

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2.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知前科学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比较图片了解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学生活动31.明确实验要求,领取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下列天气现象的分类。

教师活动21.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月的黑龙江,12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活动31.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温暖(板书出示)。

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2.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比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图片学生可以直观比较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天气现象分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关天气的知识,同时掌握分类方法。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小组汇报天气分类现象,全班讨论交流。

2.研讨1:雨和雪有关系吗?得出结论: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3.观察这两张照片,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思考怎样正确分类晴天、温暖、阴天、寒冷?4.观察天空,思考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分离食盐与沙1.食盐不小心散落在地上与沙混合在了一起,你有什么办法将它们分离吗?(探讨分离食盐与沙的方法)2.如果沙子和食盐的颗粒都比较小,用筛子筛可以吗?2.用水可以吗?如果用水,你想怎样做?(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教师活动11.教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如红豆和小米等物质混合在一起,沙和鹅卵石混合在一起,你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分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盐与沙如果混合该如何分离?3.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为接下来的教学步骤做铺垫。

4.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本质特征寻找分离方法,来提高学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学生只要能够提出初步的实验计划就可以,设计实验是科学课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虽然有些学生的实验制订的并不完美,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2:溶解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实验材料: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水、烧杯、搅拌棒实验步骤:1.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物倒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停止搅拌,放置一会,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时做好记录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本实验所需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利用实验来分离沙。

3. 指导学生实验步骤。

4. 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及记录。

5. 教师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6.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得出实验结论。

7. 小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实验现象:()颗粒不见了,()颗粒沉淀在烧杯底部。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会后全部沉淀在烧杯底部。

学生活动3:分离沙和食盐溶液实验材料:沙和食盐溶液的混合物、烧杯、漏斗、滤纸、搅拌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实验步骤: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2、树叶都是一样吗?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观察?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1、快乐填一填、()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2、校园的树木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二、课中探究课中探究1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4,展示交流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5、解疑释难1、填空、树的形由(),(),()组成。

()、()、()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

杨树的叶子像什么()、槐树的叶子像()、玉米的叶子像()、松树的叶子像()。

2、争当小法官。

树的特征各有不同()从一张树皮的拓片可以了解一颗树()。

我们可以根据树叶的特征来判断它是颗什么树()。

所有的树都有果实()。

千年的古树开了花,说明所有的树都能够开花。

()。

3、画出两颗形状不同的树.三,课后延伸大树的生长一般都需要什么条件?不了解的可以查资料。

3、大树和小草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2、大树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观察记录狗尾草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特征?课中探究2: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4、自学解疑。

(一)、填空题。

1狗尾草()的,很像()。

2、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蒲公英如;()、()、()、()。

(二)、回答题、1、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举例说明。

2、大树和小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5、解疑释难(一)、判断题。

1、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2、所有的小草都是草本植物。

()3、小草没有大树那么有用,我们可以任意践踏它们。

()(二)、回答题。

树木和小草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想一想,查一查,写一写。

三,课后延伸请你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设计标语,提醒同学们要爱护它们。

4、水生植物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植物都有哪几种?2、大树和小草各是什么植物?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回答下列问题。

1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2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课中探究2: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回答下列问题。

1、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4、自学解疑。

(一)、填空题。

1、绿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植物。

2、水葫芦叶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它浮在水面的原因。

3、水葫芦和的相同点有(),()、和();有()、()、()、;都会();寿命()都是()。

(二)、我问你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举例说明。

5、解疑释难。

(一)、快乐填一填。

1、绿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2、()和()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3、我知道的水生植物还有()、()。

(二)、争当明星小法官。

1、水花生是绿生植物。

()。

2、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3、绿地上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长着许多植物()。

4、车前草和柳树都是水生植物。

()。

三、课后延伸。

分别画出一种水生植物和一种陆生植物。

然后再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5、植物的叶学案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柳树发芽时长出的小叶片是()色的。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叶子,长的什么形状?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观察比较树叶。

回答下列问题。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课中探究2: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4、自学解疑。

(一)、填空题。

1、植物的叶千姿百态,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树叶形状有()、()、()、()等。

2、我们看到的叶子的颜色大多是()色,此外还有()色,()色,()色,所以,我们说叶片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二)、我问你答。

1、贴一片完整的叶。

描述这片叶的特征;2、植物的叶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5、解疑释难。

(一)、判断题。

1、叶片有绿色,黄色,红色等各种颜色。

()2、秋天是落叶的季节,这个时候去树林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

()3、同一棵树上落下的叶子,不管是否被虫咬过,都应该属于同一种叶子。

()4、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春天它的颜色是绿色,秋天它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这棵树上应该有两种树叶。

()5、先准好一张有方格的纸,再把2片不同的叶子描画在纸上,然后用数方格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树叶的大小。

()(二)、补充完整下列各题。

1、植物的叶是由(),()构成。

2、叶片上的一些纹路就是叶子的()。

3、叶脉是为叶子输送()的通道。

(4)、回答题。

植物的叶子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三、课后延伸用一张黑色的纸将植物的一片叶子包起来,并用胶带纸粘紧,不让叶子照到阳光,一星期后将纸取下,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植物的叶子大都在什么季节落?2、描述叶的特征?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课中探究2: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课中探究3: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2、通过观擦植物一年有什么变化?4、自学解疑。

(一)、填空题。

1、植物落叶的季节是()。

2、植物的变化是()的特征之一。

3、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二)、判断题。

1、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

2、夏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

4、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

5、解疑释难。

(一)、快乐填一填。

1、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种植物很快进入(),发芽,()、()结果。

2、我们可以量叶片的()和()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二)、快来判对错。

1、叶是有生命的。

()。

2、有些树木秋天大落叶,所以它们的叶没有衰老过程。

()。

3、同一颗树木的树叶大小、软硬也有可能不同。

()。

三、课后延伸秋天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观察到了什么?7、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一、课前预习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植物的叶子有哪几部分构成?2、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了解植物的一生学习课本内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课中探究2;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和不同点。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植物作为生命体它有哪些重要特征?4、自学解疑。

(一)、填空题。

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们的寿命有()有()。

2、根据生存的环境不同,植物可以分为()植物和()。

3、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 ).(二),我问你答。

1、植物分为哪两类?各举两个例子。

2、;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5、解疑释难。

(一)、判断题。

1、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生物体。

()2、植物正常生长只需要水和空气,不需要阳光。

()。

3、植物的一生是有周期的,任何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

4、植物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植物。

()。

(二);回答题。

1、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2、从一粒这种子开始,植物是怎样成长成熟的?三、课后延伸。

从一棵大树的一生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吧。

动物1、寻找小动物一、课中探究。

(一)理解小动物。

(二人小组交流)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 5人小组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4)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 5人小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 5人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二、展示交流。

调查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共有()种。

4年级姓名:4、巩固训练。

(二人小组讨论、交流,并列出。

)1、填一填。

(1)校园的草丛中,生活着()、()和()。

(2)九月里校园的花坛里生活着(),泥土里生活着(),砖块下生活着许多不如名的小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