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例设计、评价、反思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例设计、评价、反思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例棋盘井中学汪雪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例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述评生物新课标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在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生物教学仍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在一线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两种倾向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一是把教学复杂化。

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在课堂上除传统教学外,额外不断挖深知识细节和拓展知识边界,甚至把大学内容拿出来讲,无疑这样加重了学生更大的负担,更谈不上学生感受知识,发现知识了。

二是把知识点简单化,片面强调丰富的教学形式应用,忽视了研究,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类似于课外兴趣活动,学生知识点松散,无法连成知识网络。

以上都是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课例设计思路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该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合乎知识认知规律,站在考试大纲的角度看涵盖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站在面向社会、未来的角度,能广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至于在实践方法方面,教师需要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寻求最贴近实际,最接近目标的方式。

三、主题选定人体免疫异常而发生的疾病,所以这是一节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体验知识发现过程的很好课例!四、实施方案对于知识点进行精析,因为知识微观、抽象,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不宜过多拓展,以深化概念为主。

采取学生分组讨论为主,以合作教学的形式进行,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就较为容易了,这样的拓展同时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实施过程我们正是通过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必不可少的保障。

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正常会出现什么样的疾病呢?各组请先完成以下任务(一)、过敏反应 1.举例2.概念和特点3.发病机理(二)、自身免疫病1.概念举例2.发病机理3.防治措施(三)、免疫缺陷症1.概念和特点2.种类3.免疫缺陷之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有种病大家可能较为常见,就是由于免疫系统在某种情况下异常敏感,反应过度而产生不适的现象却很普遍。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微生物交朋友》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微生物交朋友》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微生物交朋友》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提高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微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活动安排:
1.活动一:微生物观察
学生分成小组,观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记录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了解更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

2.活动二:微生物实验
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学评价方法:
1.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记录。

2.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口头表达。

教学资源准备:
1.显微镜和标本。

2.实验器材和材料。

3.图书和学习资料。

教学扩展:
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验室或科学展览。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拓展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微生物交朋友》,学生能够更
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微生物。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了科学方
法和实践技巧。

同时,这个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生物学科综合实践教案

生物学科综合实践教案

生物学科综合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生物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推断等;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科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技巧的学习;2. 生物学科实践案例的研究与分析;3. 利用科学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4. 数据收集与处理;5. 实验结果的展示和结论推断。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生物学实验视频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巧的学习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教授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标本的处理与保存、实验室安全操作等。

3. 生物学实践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分发给学生一段生物学实践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科学问题、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等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结论。

4. 利用科学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提供适当的生物学实验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利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图表的制作和数据的解读。

6. 实验结果的展示和结论推断要求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可以采用图片、图表等形式,同时结合数据分析推断出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进行讨论。

四、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 实验操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其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2.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环节,评估其科学探究能力的程度;3. 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4. 创新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记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

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污染等。

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例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细胞的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识别并比较异同点。

进行细胞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和动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讨论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动植物细胞异同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对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讨论的深度。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3.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掌握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孟德尔遗传定律。

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释遗传现象。

探讨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分析进化实例。

讨论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遗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对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概念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遗传变异对进化影响的分析和讨论深度。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与命名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系统。

初中生物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学综合实践教案
【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让学生逐步完成实验操作;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 实验分析: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践材料】
1. 毛细管、刻度瓶、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工具;
2. 毛细管法测量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液体;
3. 实验记录表。

【实践步骤】
1. 实验准备:
- 将刻度瓶装满水,并放在平台上;
- 取一根毛细管,浸入水中,然后将水滴到刻度瓶中,直至形成一条水柱;
- 将刻度瓶水平放置,记录水柱的高度。

2. 实验操作:
- 将刻度瓶放在平台上,让学生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 让学生用毛细管法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3. 实验观察: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的分子结构。

4. 实验分析:
-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表面张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践总结】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学生还能够应用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生物学知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植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心得。

二、活动主题:走进动物世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动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心得。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平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活动主题: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繁殖和生长的实验观察。

(3)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心得。

五、活动主题:食品安全与健康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分析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当前状况。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份专为初中生物课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咱们不搞虚的,直接上手,保证实用、有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主题“身边的生物奥秘”三、活动内容1.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去学校附近的公园、绿地或者田野,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可以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树木、花草、昆虫、鸟类等。

2.拍摄生物微电影每组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编写一个简短的剧本,拍摄一部生物微电影。

要求内容真实、有趣,能够反映出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制作生物手抄报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制作一份生物手抄报。

要求内容包括生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版面设计要美观、大方。

4.生物知识问答竞赛组织一场生物知识问答竞赛,题目可以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观察到的生物特点、生态环境等。

比赛可以分组进行,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参加。

5.生物实验操作安排一次生物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现象。

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昆虫的发育过程等。

四、活动流程1.准备阶段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们活动内容和要求,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同时,组织学生们分组,每组确定观察对象和负责人。

2.实施阶段(1)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特点和生活习性。

(2)拍摄生物微电影: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编写剧本,拍摄微电影。

(3)制作生物手抄报:学生们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制作手抄报。

(4)生物知识问答竞赛:组织比赛,学生们分组参加。

(5)生物实验操作:学生们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现象。

五、活动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拍摄生物微电影、制作生物手抄报等环节,要求学生们全员参与,确保活动效果。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种子的萌发二、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指导教师:于敏三、活动内容:1、首先以学生收集种子发芽有关资料入手,带学生进入神奇的种子世界,由老师以课本资料为例抛砖引玉,提出关于种子发芽你想探究什么?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班上共同讨论确定活动子课题。

2、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策划活动,并分享探究计划。

3、在课后去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工作。

4、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以照片,录像,小论文,表演、种子发芽展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五、活动策略:本活动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总结。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一节课得出实验结论根本不可能,第一节课完成主题生成实践活动设计,课下进行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

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

四、活动时长:两周时间,2课时+课后活动五、活动总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亲自动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推断出种子萌发的必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探究实验法完成对种子发芽的探究活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学习,感悟人生的一点道理。

3、学生在对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课时安排:共3个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2. 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3. 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2. 运用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准备:1. 不同种类的植物;2. 盆、土壤和水壶等种植工具;3. 测量工具和观察记录表格;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1. 介绍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 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根、茎和叶;3. 讨论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4.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第二课时:植物生长的实验设计1. 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2. 设计植物生长实验方案;3. 准备实验材料和进行实验;4.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课时: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1. 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3. 总结课程内容,讨论植物生长的重要性;4. 帮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作业安排:1. 完成实验报告表格;2. 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变化;3. 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植物生长的保护与研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综合实践活动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虽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仅仅限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却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生物教学中,更是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因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生物的分类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对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设计,需要巧妙并具有针对性。

以下是一些巧妙设计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一:动植物体内器官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察透明模型,或通过其他方式观察动植物体内器官。

通过多角度观察,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动植物生命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且可以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动植物体内器官的观察,了解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实践活动二:生物分类实验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按照学科标准分类的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分类的方式和标准,同时加深对动植物外观特征和分类学的了解。

进行生物分类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筛选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三:探索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探索,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这一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加深对生物学实验的认识。

实践活动四:动植物互动关系实验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这一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巧妙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是中学生生命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方案背景生物是初中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科目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活动内容1.植物生长观察: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植物,观察其种子的发芽过程、茎叶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通过观察与记录,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宜条件,并能提出一定的结论。

2.动物行为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其行为习惯、食物喜好、活动方式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行为特点。

3.环境保护实践:学生分小组进行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组织垃圾分类收集、参与植树活动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力量和价值。

4.细胞观察与制片实验: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蔬菜片、洋葱片等的细胞结构,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制片实验,制作自己的细胞观察片。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5.种子萌发实验: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一定的结论。

四、实施步骤1.宣传与筹备:学校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分组报名参与实践活动。

2.培训与指导: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生物知识培训和实践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3.实施活动:各小组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

4.总结与展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进行结果展示。

可以通过展板、报告、演讲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评估方法1.学生自我评估: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分析个人的优缺点。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课教案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课教案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2.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实验一:观察细胞的结构
2. 实验二:探究植物叶片的生态适应性
3. 实验三:研究生物物质的运输
教学过程:
实验一:观察细胞的结构
1. 准备玻璃切片和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从洋葱鳞茎中取得细胞样本,在载玻片上制作玻璃切片;
3.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膜、细胞核等部分;
4.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实验二:探究植物叶片的生态适应性
1. 准备不同类型的植物叶片样本;
2. 记录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
3. 分析植物叶片的适应性特点,如叶片表面积、叶片纹理等;
4. 总结植物叶片的生态适应性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

实验三:研究生物物质的运输
1. 准备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样本;
2. 利用染色液观察植物中的细胞器和细胞溶液;
3. 研究植物物质在细胞间的传输过程;
4. 总结植物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理。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技巧;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增加实践经验,激发科学兴趣,提高生物学习兴趣。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综合实践项目2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教案)

生物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综合实践项目2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教案)

综合实践项目2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环节任务活动意图启动项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初衷是促进自然保护、防腐、延长食品保质期,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均可食用。

学习了细菌、真菌的知识后,同学们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发起了综合实践项目——制作发酵食品。

发酵食品种类繁多,家庭中常见的就有酒类、馒头、腐乳、酱油、醋、虾酱、豆酱、面包、酸奶、泡菜等。

合作探究认识发酵技术细菌和真菌(利用各自体内特殊的酶)分解有机物产生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如将有机物转化为葡萄糖、酒精或甲烷等。

确定方案1.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或面包。

描述酵母菌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2.自制酸奶或泡菜。

描述乳酸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3.自制米酒,描述制作过程。

4.进行酵母菌的发酵实验。

描述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

建立模型利用家用发酵装置,选择一种食品进行制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实践。

创新实践制作作品1.发酵技术的规范操作。

2.注意发酵所需的适宜温度。

作品展示1.将制作的食品分享品尝,作出评价。

2.自己动手,体验食品的制作过程,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反思与迁移拓展反思,进一步探究1.为家人制作一次酸奶或馒头,体验家务劳动,感谢家人平日对自己的照顾。

2.课下收集食品包装袋(盒);了解常用的食品制作和保存与细菌和真菌的关系。

3.改进发酵装置,不断迭代。

项目效果评价表评价项目评价内容1分3分5分占比得分味道味道是否柔和、爽口、酸甜适中较为粗糙,有粒状或沙状口感较细腻润滑,味道柔和,爽口,酸甜适中细腻润滑,味道柔和,爽口,酸甜适中50%外观是否暄软多孔实心较暄软多孔暄软多孔20%发酵装置的科学性外形美观度、完整性;简易实用、密封性一般较实用,密封性较好美观,实用,密封性好30%密封性【实践练习】【项目一】制作泡菜Ⅰ.准备工作准备工具及食材:便于密封的透明容器、试纸和试剂、蔬菜及配料(例如:胡萝卜、甘蓝、辣椒和大蒜)、食盐、糖、酒和凉开水等。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三节“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探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2.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生物标本、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生物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3)探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方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重要性保护措施2. 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身边的生物,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志愿者活动。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植物生长需求的研究
活动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
2. 掌握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步:介绍实验目的和方法(20分钟)
1. 介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了解其生长规律;
2. 介绍实验方法:将植物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其生长情况。

第二步:实验操作(40分钟)
1. 将种子分别种植在含水、含养分、含阳光的条件下,并留出对照组;
2. 水质、养分含量、光照时间等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幼苗生长速度等。

第三步: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20分钟)
1. 分析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情况的异同点;
2. 总结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
3. 讨论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因素。

第四步:实验报告撰写(40分钟)
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来回讨论,最后整合出一个综合的实验报告。

活动评价方式:
1. 实验过程的仔细观察和记录;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和逻辑性。

活动延伸:
1. 可以自行设计其他种类的植物实验;
2. 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和规律;
3. 可以进行植物生长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实验。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材分析《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细胞结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巩固。

此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细胞结构的深入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章节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已经对细胞的基本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喜欢动手实践活动。

但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模型的设计等。

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准确说出细胞的主要结构。

(2)理解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细胞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模型的制作过程。

(2)细胞各结构的准确呈现。

2.教学难点(1)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细胞模型。

(2)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深入理解细胞结构的功能。

教学法1.演示教学法: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细胞模型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胞模型的制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模型制作的方法。

教具准备1.各种制作材料,如超轻黏土、泡沫球、塑料瓶、毛线、彩纸等。

2.工具,如剪刀、胶水、牙签等。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细胞结构图片和模型制作示例。

教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学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细胞模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模型是如何制作的?它们都展示了细胞的哪些结构?”学生观看图片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活动内容1. 实验一:植物与光合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生长情况,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不同光强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 实验二:动物组织切片观察- 学生通过取得动物的组织标本,制作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 学生研究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并理解不同细胞组织的功能。

3. 实验三:环境污染与生物- 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际实验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

- 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

三、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5.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研究和借鉴。

四、活动评估1. 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情况,评价其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展示和讨论表现,评价其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拓展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2.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科的竞赛和科学展览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生物实验室和器材2. 生物教材和参考书籍3. 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上为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倒天河污染调查作者:李莉 (高中生物贵州毕节毕节生物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16 发表日期:2010-08-05 10:55:31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倒天河污染调查一、活动背景倒天河是贯穿毕节市城区一条河流,其源头是倒天河水库。

是毕节城区市民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毕节城区不断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倒天河接纳了毕节市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院废水及制革厂的工业废水,导致了我们的水源倒天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鱼儿也没有了家园,有些区段的水体还有臭味发出,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水好吗?(不好)1998年以来,虽然毕节市人民政府对倒天河的污染进行了第一期的治理,毕节市的倒天河城区河段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标准功能区标准。

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市里下游河段都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这是毕节市民的生命之河,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活动对象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共分为五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3.实验研究阶段;4.采访调研阶段; 5. 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知识能力: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引入主题)倒天河是贯穿毕节市城区一条河流,其源头是倒天河水库。

是毕节城区市民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毕节城区不断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倒天河接纳了毕节市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院废水及制革厂的工业废水,导致了我们的水源倒天河受到严重的污染,鱼儿也没有了家园,有些区段的水体还有臭味发出,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水好吗?(不好)1998年以来,虽然毕节市人民政府对倒天河的污染进行了第一期的治理,毕节市的倒天河城区河段水质有明显改善,达到标准功能区标准。

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市里下游河段都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这是毕节市民的生命之河,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同学们,面对着这样的现状,通过调查,你们都想知道什么呢?(同学们踊跃举手)一、请同学们将想知道的问题写出来,交到老师这里;1.2.3.就同学们所想知道的知识,活动全面展开(二)调查研究阶段;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1.收置收集资料: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从图书馆、新华书店、网络等方面调查关于水体污染和毕节地区各个河流的知识;(说明: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

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2.收集倒天河各个河段的水样和土样,并引导学生做相关的分析。

主要调查指标如下表——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表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表取样地点:毕节市倒天河段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综合实践活动调查取样表取样地点:小组:组长:小组成员:请同学们在做调研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任务综述1.取样:取样的装置一定要洁净,瓶子用洗衣粉洗刷,自来水涮三遍,再用温开水活着蒸馏水涮过;1.测量:测量要精确,尽量随即的选取取样点进行相关的测量;2.摄像:要求录像清晰,录制时手一定要稳当,不能随意抖动;3.照片:要求清晰自然;4.记录:正楷字体,符合实际;5.◆照顾好自己!!!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总表取样地点:毕节市倒天河段小组:组长:3.实验研究阶段;(1)准备阶段:将采集来的水样和土样准备好→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实验→做好相关的记录(2)实验原理:利用各种水污染综合指标进行实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程度可以用一系列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具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化指标,另一类是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和营养盐。

1、理化指标水温测量原因: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

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等)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和微生物活动,非离子氨、盐度pH值以及其它溶质都受水温变化的影响。

测量方法:中学生调查水体污染,大多水层较浅,可用普通水银温度计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将温度计没入水中10厘米以下部位,在流动水中至少需感温3分钟,若水静止不动,可轻轻晃动温度计,使之尽快达到温度平衡。

色度1.视觉判断①纯水为无色透明。

②清洁水在水层浅时应为无色③深层为浅蓝绿色④天然水中存在腐殖质、泥土、浮游生物、铁和锰等金属离子,均可使水体着色。

⑤纺织、印染、造纸、食品、有机合成工业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染料、生物色素和有色悬浮微粒等,因此常常是使环境水体着色的主要污染。

有色废水常给人以不愉快感,排入环境后又使天然水着色,减弱水体的透光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2.测定方法:用铂钴比色法进行。

水的色度单位为度,即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Ⅱ)(相当于0.5mg钴)和1mg铂(以六价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①原理。

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被测水样进行比较,规定1毫克/升以氯铂酸离子形式存在的铂产生的颜色,称为1度。

②用具。

50毫升比色管13支(可用其它玻璃容器代替)。

③试剂。

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克氯铂酸钾(K2PtCl6)及1克氯化钴(CoCl2·6H2O),溶于100毫升水中,加入100毫升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此标准溶液相当于色度500度。

④步骤。

先配制标准色列。

向12支比色管中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毫升用水稀释到标准线。

其色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50、60、70度。

若能封严瓶口可长期使用。

然后进行水样测量。

用比色管盛取50毫升澄清水样与标准铂钴色列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比较。

比较时,应在比色管底部衬一张白纸或白色瓷板,比色管要稍倾,让光线由液柱底部向上透过。

分析者对着比色管液面,自上而下观察,记下色度。

⑤计算。

水样色度:相当于铂钴色列的色度×水样稀释倍数。

⑥注意事项。

若无氯铂酸钾,可用重铬酸钾代替,其制备方法为:称取0.0437克重铬酸钾及1克硫酸钴(CoSO 4·7H 2O ),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5毫升浓硫酸,用水稀释至500毫升,此溶液色度为500度。

当水体被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水样的颜色与标准色列不一致,不能进行比色时,可改做颜色描述。

颜色描述可用无色、微绿、绿、微黄、黄、浅黄、棕黄、红……等文字,记载颜色种类及特征。

气味测定原因:无臭无味的水虽不能保证其不含污染物,但有利于使用者对水质的信任。

水中产生臭的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天然物质分解、或微生物、生物活动的结果。

某些物质只要存在零点几微克/升即可察觉。

然而,很难鉴定产臭物质的组成。

测定方法:可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

定性描述又分为冷法和热法两种。

①冷法。

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调节水温至20℃左右。

振荡后从瓶口闻其气味。

②热法。

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加热至沸,立即闻其气味。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热法。

透明度透明度是指水样的澄清程度,洁净的水是透明的,水中存在悬浮物质和胶体时,透明度便会降低。

通常地下水的透明度较高,由于供水和环境条件不同,其透明度可能不断变化。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水中悬浮物越多,其透明度就越低。

pH值测定原因:pH值不仅与水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形态、特性、行为和效应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测定方法:比色法;用pH计或pH试纸直接对水样进行测量溶解性固体:溶解性固体又称过滤性残渣。

在规定条件下,将经过过滤的水样蒸发至干,烘干至恒重后留下的干固物,单位mg/L。

可粗略反应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含量,也可能包括胶态物质。

测定方法:溶解性固体包括水中溶解性盐类、某些有机物以及某些不溶解的可过滤固体细粒和微生物。

其测定过程是水样经过滤后,将滤液在温度(105±3)℃烘干,称量。

1 仪器:分析天平、水浴锅、瓷蒸发皿、滤器:滤膜孔径为0.45μm。

2 步骤2.1 将蒸发皿洗净,于(105±3)℃干燥箱中干燥1h,移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

2.2 取适量混合均匀水样用滤器过滤,然后取100mL此滤液,或取100mL测定悬浮性固体时的过滤液(不含洗涤蒸馏水),于蒸发皿内。

2.3 将蒸发皿置于沸水浴上蒸发至干(勿使皿底接触水浴液面),于(105±3)℃干燥箱内干燥1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

3 计算,见下式溶解性固体(mg/L)=(G1-G2)X1000X1000/V式中 G1——蒸发皿质量,g;G2——蒸发皿和溶解性固体质量,g;V——水样体积,mL。

悬浮性固体悬浮性固体的测定,本检验方法采用滤膜法,过滤残渣在(105±3)℃烘干,称量。

3.3.1仪器3.3.1.1分析天平。

3.3.1.2滤器。

3.3.1.3滤膜:孔径0.45μm。

3.3.1.4表面皿。

3.3.1.5无齿镊子。

3.3.2步骤3.3.2.1将滤膜贴放在过滤器上,抽真空并用20mL蒸馏水洗涤三次,继续抽真空以除去痕量水。

用镊子取下滤膜置于表面皿上(表面皿尽可能轻),置于(105±3)℃干燥箱中干燥1h,移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

3.3.2.2用无齿镊子将滤膜粗糙面向上贴放于过滤器上,注入500mL摇匀水样(如悬浮性固体量多,可适当减少水样量),抽滤。

用蒸馏水洗涤数次水样器皿及滤器壁。

然后继续将水抽干。

3.3.2.3小心用镊子取下滤膜,移至3.3.2.1的表面皿中,于(105±3)℃干燥1h。

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再次干燥、称量,直至恒重为止。

3.3.3计算,见式(2)式中G1——滤膜及表面皿的质量,g;G2——滤膜表面皿和悬浮性固体的质量,g;V——水样体积,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